第11课_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2

合集下载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与演变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与演变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与演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分析与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2、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学法指导:识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图说历史”是近几年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试题形式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教材中安插的图片和地图,通过剖析解读,找出关键线索。

例如可以引导观察东欧剧变前后的《世界地图》(欧洲部分),通过比较其版图变化,国家名称,即可发现其不同之处,进而对东欧剧变的表现、实质有一清晰的认识。

教材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其实质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从东欧剧变,看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教具:多媒体、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结束后,欧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学生回答。

“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教学设计3: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学设计3: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只有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分析与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2、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课前预习】1、匈牙利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2、“布拉格之春”事件说明了什么?3、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的情况怎样?原因何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温故知新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②严重的经济危机;③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社会动荡不安;④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⑤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二)教师顺势导入:“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不但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而且对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终于酿成东欧剧变。

讲授新课一、匈牙利的改革(一)(投影显示《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地图)认真观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地域上有什么特征?生答师引导:由一国扩大为十几国,其中亚洲新建立了4个,东欧新建立了8个。

师:“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生答师引导:(投影显示)①他们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练习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练习题

5.东欧剧变开始的时间是( D ) A.1988年上半年 B.1988年下半年 C.1989年上半年 D.1989年下半年 6.东欧剧变的结果中不包括( C ) A.各国共产党失去了政权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各国丧失独立主权地位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7.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 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C )
匈牙利改革
政性治质::改对善政党治的经领济导体,制发进扬行社局会部主改义革民和主调,整健全法制,稳定政局 经济优 调先 整发 农展 业农 政业 策, 和利 轻用 工经 业, 济调 手整 段国 进民 行经 调济 节比例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东欧剧变
原因经 苏80济 联年困 放代难 松,导 对东致 东欧社 欧各会 控国危 制面机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性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版图变化: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德国统一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东欧各国仿效苏联模式, 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度集权的经济管 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经 济困难,继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答案:__C__
【例3】曾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匈牙利也发生了社会剧 变,我们从东欧剧变中得到的启示是( )
A.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D.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 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正确 的认识。导致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东欧各国仿效苏联高度集 权的经济政治体制,致使矛盾激化,而之后各国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 式的框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答案:__A__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模式?改革有无达到预期目的?
B
)。
8.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由于种种原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放在首位。 (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其中,被称为稳健改革的是哪一
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 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 窗”。 • 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 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 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 也随之增长。
• 布拉格之春 1968年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 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 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约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 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 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 “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 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 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 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 引路, 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 杜布切克.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 华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聚变的前奏与 导火索.
总理与反对派妥协。
捷克1989年11 月发生群众大游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经验教训?对我 们有哪些启示?
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制,实行以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 领导地位。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严重的经济困难, 导致社会危机
外部 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
•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 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 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 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 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 誉受到很大影响。 •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 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 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东欧剧变
•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东欧剧变
捷克开放边境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林民 墙主 之德 后国 ,政 人府 们宣 在布 柏开 林放 墙两 头德 跳边 舞境 。和 柏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执政党下台,社会制度变化,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统一。
• 东欧为什么会发生剧变?东欧剧变对我们 有哪些启示?
东欧剧变的原因
控制

松绑


1.历史原因:照搬苏联
模式,缺乏独立自主

西方
2.政策失误,改革夭折

剧变
东欧巨变的原因
内部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的改革与演变

人教版历史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

人教版历史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

课堂小结
东 欧 改社 革会 与主 演义 变国 家 的
1.匈牙利的改革
(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
(2)匈牙利的改革 (3)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 2.东欧剧变 (1)背景 (2)概况
随堂练习
1.曾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匈
A 牙利也发生了社会剧变,我们从东欧剧变中
得到的启示是:( ) A.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D.坚持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内部反对势力。
二、东欧剧变
(4)表现: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推倒柏林墙——两德合并
多米诺骨牌倒下
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人瓦 文萨
冷战的标志:
柏林墙
民主德国政府 宣布开放两德 边境和柏林墙 之后,人们在 柏林墙头跳舞。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被拆除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目的: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3)措施: 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优 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用价格、税收 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 革。
民 德
波兰
苏联
罗马尼亚
阿 尔 巴 尼 亚
东欧各社会主义 国家,以苏联的 “斯大林模式” 为榜样,展开对 国民经济的社会 主义改造。

葡 本萄

冰岛

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

驻有苏联军队的东欧国家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总部驻地
莫斯科
爱 尔 兰都 柏 林
英 国
布鲁塞尔 巴黎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2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2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 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发 展 史
背景: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尝试: 巴黎公社 实践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但由于外债负担沉重,面临新的经济困境。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布拉格之春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1968 -----布拉格之春夭折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捷克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
自学指导二
时间 表现 东欧剧变 原因 实质
时间: 1989年
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
剧变的实质
1.执政党下台,社会制度变化。
2.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一分为二。
改革
措施
3 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提高农场品的价格,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 的指令性计划,改用 价格 和 税收 等进行调节。 4 在工业方面也进行 管理体制 的改革
改革其实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的改革
改革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 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
3.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统一。
钱其琛认为导致东欧剧变原因有哪些?
材料“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 1.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杂志记者的问题时说:“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 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 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 2. 历史因素:二战后受苏联控制和影响 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 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 3.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 的影响; 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 ‘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 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 4.西方因素:推行“和平演变”的结果。 用。”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产生的影响;匈牙利事件;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概况;东欧剧变的经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东欧剧变的三个阶段及实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欧剧变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

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制造了障碍。

因此,东欧剧变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失败,这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次挫折。

通过分析东欧剧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

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指导学生观察地图《1985年东欧》和《今天东欧的行政区域图》。

教师提问:通过两幅地图的对比,大家发现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东欧的变化比较大,原来的民主德国不存在了,与原联邦德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变成了匈牙利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变为罗马尼亚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更名为波兰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变为保加利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六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
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 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 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 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 拉夫。
大 西 洋
Hale Waihona Puke 苏 联民 德波 兰
罗马尼亚
一、匈牙利的改革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
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 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 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 渐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 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原因: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
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 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匈牙利人 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 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 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 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 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匈牙利事件爆发后, 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
成果:经济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工业
生产到1970年时已居世界第十七位,国民收人年均 增长率在1968-1978年增至6.2%。匈牙利的商店内和 农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顾客不用排长队,便能购买 到价廉物美商品的场面,这在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各 国几乎是见不到的。
改革的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
来,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但 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 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 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到80年代, 匈牙利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 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实行依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 导地位。
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各国 改革的共同要求: A.发展民族经济 B.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建立市场经济 D.强化中央集权
原因:
• 1内部原因:照搬苏联模式,阻碍经济发展 ,伤害民族感情。 • 2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 维”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时间:1989年下半年
实质: :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表现:执政四十年的各国政党,纷纷失去政权, 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内容: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 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 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各国 执政党改变,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从内容上看,匈牙利改革的核心 是 A健全法制 B合理发展经济 C实行市场经济 D打破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
东欧剧变的实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化

“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 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 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 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 “和平演变”的抵制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时间:1968年 改革人:杜布切克
主要内容: 结果: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 到苏联的反对,苏联认为它背离 了”社会主义轨道” 改革进程 被迫中断。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苏军坦克开进布拉格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 克的苏军比作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
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东 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 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 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强盛的工业国 D.美国霸权政策——匈牙利改革
两德的统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首都:柏林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首都:波恩
被铁丝网隔开 的西柏林市民
被隔断的街道
西柏林看到另一侧的东德警察和士兵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水中的柏林墙
街道在西方, 楼房属于东方。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 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们逃往西柏林
内妇 进 女经 入 终过 了 于一 属 由番 于 属努 西 于力 德 东, 的 德东 街 的柏 道 楼林
二、东欧剧变
背景:①80年代,高度集中的经济
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要 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②改革失败,日益严重的经济困 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东欧剧变 “变”的表现
材料一:由于经济停滞,商品长期匮乏,供 应紧张,当时的波兰处于严重困境。……波 兰政局的动荡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 多米诺骨牌效应;紧随其后,匈牙利、捷克 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先后发生动乱,并最 后结束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材料二:波兰的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 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 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美国时代周刊
改革的内容:
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上: 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 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 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 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 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 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由处于分界线 的楼内逃往楼外的西柏林。
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夕,柏林墙虽然已经有 些缺口,但东德士兵还在坚守着岗位,图为西德一 位抱着孩子的母亲与之交谈。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并入联邦德国。 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 史称“柏林墙倒塌” 1990年10月3日零时,在柏林 帝国议会大厦前,联邦德国国旗徐徐升起,分裂长 达45年之久的德国终于统一了。
斯大林雕像被推倒在地
苏军坦克开进布达佩斯
历时三周的动乱使匈牙利遭受重大损失,数万 人伤亡,二十余万人外逃,经济损失约占全年 国民收入的1/4。这场民族的悲剧对匈牙利以后 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6年上台的 卡达尔充分吸取匈牙 利事件的惨痛教训, 致力于推行一项比较 适合国情的政策。他 强调指出不应该"奴 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榜 样",而应该使匈牙 利在一条符合本国经 济和历史传统的民主 道路上向前发展"。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1912——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