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中作业
中药科大学年月药剂学作业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10月《药剂学(本科)》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以下方法中,不是微囊制备方法的是DA. 凝聚法B. 液中干燥法C. 界面缩聚法D. 薄膜分散法满分:2 分2. 下列关于药物配伍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 固体制剂处方配伍研究,通常将少量药物和辅料混合,放入小瓶中,密闭(可阻止水汽进入)置于室温及较高温度(如55℃),观察其物理性质的变化B. 固体制剂处方配伍研究,一般均应建立pH-反应速度图,选择其最稳定的pHC. 对口服液体制剂,通常研究药物与乙醇、甘油、糖浆、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和缓冲液等的配伍D. 对药物溶液和混悬液,应研究其在酸性、碱性、高氧环境以及加入络合剂和稳定剂时,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满分:2 分3. 药物制成以下剂型后那种显效最快DA. 口服片剂B. 硬胶囊剂C. 软胶囊剂D. 干粉吸入剂型满分:2 分4.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是AA. 温度B. 溶剂C. 离子强度D. 广义酸碱满分:2 分5. 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贵重药材的提取宜选用BA. 浸渍法B. 渗漉法C. 煎煮法D. 回流法E. 蒸馏法满分:2 分6. 下列有关气雾剂的叙述,错误的是DA. 可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降解,无首过效应B. 药物呈微粒状,在肺部吸收完全C. 使用剂量小,药物的副作用也小D. 常用的抛射剂氟里昂对环境有害E. 气雾剂可发挥全身治疗或某些局部治疗的作用满分:2 分7. 下列关于微囊的叙述,错误的是BA. 药物制成微囊可具有肝或肺的靶向性B. 通过制备微囊可使液体药物固化C. 微囊可减少药物的配伍禁忌D. 微囊化后药物结构发生改变满分:2 分8. 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上不能用于DA.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B. 液体药物固体化C.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D. 促进药物挥发满分:2 分9. 下列哪种物质为常用防腐剂DA. 氯化钠B. 乳糖酸钠C. 氢氧化钠D. 亚硫酸钠满分:2 分10. 下列哪种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缓释作用CA. PEGB. PVPC. ECD. 胆酸满分:2 分11. 可作除菌滤过的滤器有DA. 0.45μm微孔滤膜B. 4号垂熔玻璃滤器C. 5号垂熔玻璃滤器D. 6号垂熔玻璃滤器满分:2 分12. 软膏中加入 Azone的作用为AA. 透皮促进剂B. 保温剂C. 增溶剂D. 乳化剂满分:2 分13. 以下各项中,不能反映药物稳定性好坏的是CA. 半衰期B. 有效期C. 反应级数D. 反应速度常数满分:2 分14. 浸出过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BA. 粘度B. 粉碎度C. 浓度梯度D. 温度满分:2 分15. 以下关于微粒分散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 微粒分散系有利于提高药物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B. 微粒分散体系属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表现为分散系中的微粒易发生聚结C. 胶体微粒分散体系具有明显的布朗运动、丁泽尔现象、和电泳等性质D. 在DLVO理论中,势能曲线上的势垒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满分:2 分16. 灭菌法中降低一个1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是AA. Z值B. D值C. F值D. F0值满分:2 分17. 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DA. 15小时B. 24小时C. <1小时D. 2-8小时满分:2 分18. 包合物制备中,β-CYD比α-CYD和γ-CYD更为常用的原因是BA. 水中溶解度最大B. 水中溶解度最小C. 形成的空洞最大D. 包容性最大满分:2 分19. 片剂处方中加入适量(1%)的微粉硅胶其作用为DA. 崩解剂B. 润滑剂C. 抗氧剂D. 助流剂满分:2 分20. 配制溶液剂时,将药物粉碎,搅拌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CA. 溶解度B. 稳定性C. 溶解速度D. 润湿性满分:2 分21. 下列那组可作为肠溶衣材料AA. CAP,Eudragit LB. HPMCP,CMCC. PVP,HPMCD. PEG,CAP满分:2 分22. 栓剂直肠给药有可能较口服给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原因是BA. 栓剂进入体内,体温下熔化、软化,因此药物较其他固体制剂,释放药物快而完全B. 药物通过直肠中、下静脉和肛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C. 药物通过直肠上静脉进入大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D. 药物在直肠粘膜的吸收好E. 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满分:2 分23. 口服制剂设计一般不要求CA. 药物在胃肠道内吸收良好B. 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C. 药物吸收迅速,能用于急救D. 制剂易于吞咽满分:2 分24. HAS在蛋白质类药物中的作用是BA. 调节pHB. 抑制蛋白质聚集C. 保护剂D. 增加溶解度满分:2 分25. 油性软膏基质中加入羊毛脂的作用是BA. 促进药物吸收B. 改善基质的吸水性C.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D. 加速药物释放满分:2 分26. 用包括粉体本身孔隙及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为BA. 松密度B. 真密度C. 颗粒密度D. 高压密度满分:2 分27. 可作为渗透泵制剂中渗透促进剂的是AA. 氢化植物油B. 脂肪C. 淀粉浆D. 蔗糖满分:2 分28. 在药物制剂中,单糖浆的流动表现为下列哪种形式BA. 牛顿流动B. 塑性流动C. 假塑性流动D. 胀性流动满分:2 分29. 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AA. 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孔压出B. 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C. 减少药物溶出速率D. 减慢药物扩散速率满分:2 分30. 下列剂型中专供内服的是CA. 溶液剂B. 醑剂C. 合剂D. 酊剂E. 酒剂满分:2 分31. 以下不用于制备纳米粒的有DA. 干膜超声法B. 天然高分子凝聚法C. 液中干燥法D. 自动乳化法满分:2 分32. 下列哪种玻璃不能用于制造安瓿AA. 含镁玻璃B. 含锆玻璃C. 中性玻璃D. 含钡玻璃满分:2 分33. 下列辅料可以作为片剂崩解剂的是AA. L-HPCB. HPMCC. HPCD. EC满分:2 分34. 在一个容器中装入一些药物粉末,有一个力通过活塞施加于这一堆粉末,假定,这个力大到足够使粒子内空隙和粒子间都消除,测定该粉体体积,用此体积求算出来的密度为AA. 真密度B. 粒子密度C. 表观密度D. 粒子平均密度满分:2 分35. 对靶向制剂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 载药微粒可按粒径大小进行分布取向,属于主动靶向B. 靶向制剂靶向性的评价指标之一,相对摄取率re愈大,表明靶向性愈好C. 靶向制剂可以通过选择载体或通过选择载体的理化性质来调控D. 脂质体、纳米粒经PEG修饰后,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满分:2 分36. 为使混悬剂稳定,加入适量亲水高分子物质称为AA. 助悬剂B. 润湿剂C. 絮凝剂D. 等渗调节剂满分:2 分37. 制备散剂时,组分比例差异过大的处方,为混合均匀应采取的方法为CA. 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润湿性B. 应用溶剂分散法C. 等量递加混合法D. 密度小的先加,密度大的后加满分:2 分38. 以下关于溶胶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 可采用分散法制备溶胶剂B. 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C. 加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D. ζ电位越大,溶胶剂越稳定满分:2 分39. 构成脂质体的膜材为BA. 明胶-阿拉伯胶B. 磷脂-胆固醇C. 白蛋白-聚乳酸D. β环糊精-苯甲醇满分:2 分40. 以下应用固体分散技术的剂型是DA. 散剂B. 胶囊剂C. 微丸D. 滴丸满分:2 分41. 片剂硬度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是AA. 压片力小B. 崩解剂不足C. 黏合剂过量D. 颗粒流动性差满分:2 分42. 下列数学模型中,不作为拟合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曲线的是BA. 零级速率方程B. 一级速率方程C. Higuchi方程D. 米氏方程满分:2 分43. 口服剂吸收速度快慢顺序错误的是AA. 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片剂B. 溶液剂>散剂>颗粒剂>丸剂C.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D. 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满分:2 分44. 适于制备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AA. 在水中及在油中溶解度接近的药物B. 离子型药物C. 熔点高的药物D. 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满分:2 分45. 在片剂生产中可在一台设备内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等,兼有“一步制粒”的方法是BA. 转动制粒方法B. 流化床制粒方法C. 喷雾制粒方法D. 挤压制粒方法满分:2 分46. 固体分散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A. 久贮不够稳定B. 药物高度分散C. 药物的难溶性得不到改善D. 不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满分:2 分47. 下列叙述不是包衣目的的是AA. 改善外观B. 防止药物配伍变化C. 控制药物释放速度D. 药物进入体内分散程度大,增加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E. 增加药物稳定性F.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满分:2 分48. CRH用于评价CA. 流动性B. 分散度C. 吸湿性D. 聚集性满分:2 分49. 牛顿流动的特点是AA. 剪切力增大,粘度减小B. 剪切力增大,粘度不变C. 剪切力增大,粘度增大D. 剪切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剪切力和剪切速度呈直线关系满分:2 分50. 下列对热原性质的正确描述是AA. 耐热,不挥发B. 耐热,不溶于水C. 有挥发性,但可被吸附D. 溶于水,不耐热满分:2 分。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期中考试-答案解析

A.聚山梨酯 80 B.枸橼酸 C.甲酚 D.羟苯乙酯 E.甘油 8. 冷冻干燥的工艺流程正确的为( B )
A.预冻→升华→干燥→测共熔点 B.测共熔点→预冻→升华→干燥→升华 C.预冻→测共熔点→升华→干燥 D.预冻→测共熔点→干燥→升华 E.测共熔点→预冻→干燥 9.制备炉甘石洗剂时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主要作用是(D)
活性不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助溶。 4.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的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非均相
液体制剂。可供口服或外用。 5. 等渗溶液 :系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6. 剂型:诊断、预防及治疗疾病用的药物在供临床应用以前必须制成一定的形式,即药
物剂型(简称剂型)。 7. 非处方药:患者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
象。(√)
9.配制复方碘溶液时,应先将碘化钾配成 l0%的溶液,再加入碘使溶解。(√)
《药剂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
合性技术科学。 2.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写,由
政府颁布施行。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3. 助溶:当加入第三种小分子物质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但
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 ) 5.亚硫酸钠作为注射剂的抗氧剂使用时,常用于偏碱性的药液。( √ ) 6.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制成醑剂。(√ ) 7.溶胶是一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均不稳定的体系。(×) 8.一般分散相浓度为 50%左右时乳剂最稳定,25%以下或 74%以上时均易发生不稳定现
药剂学期中试卷

药剂期中试卷1、有关《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A)A、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B、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C、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D、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4、一步制粒可以完成的工序是(D )A、粉碎-混合-制粒-干燥B、混合-制粒-干燥-制粒C、混合-制粒-干燥-压片D、混合-制粒-干燥E过筛-混合-制粒-干燥5、已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D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偏重差异程度E、含量均匀度7、片剂贮存的关键为(A )A、防潮B、防热C、防冻D、防虫E、防光8、压片用干颗粒的含水量宜控制在(C)之内。
A、1%B、2%C、3%D、4%E、5%10、淀粉在片剂中的,除(D )外均是正确的A、填充剂B、淀粉浆为粘合剂C、崩解剂D、润滑剂E、稀释剂12、微晶纤维素在直接压片中,可起下列除(C)外的各项作用A、干粘合剂B、崩解剂C、润滑剂D、稀释剂13、压片时出现松片现象,下列克服办法中(C)不恰当A、选粘合性强的粘合剂或湿润剂重新制粒B、颗粒含水量控制适中C、将颗粒增粗D调整压力E、细粉含量控制适中14、湿法制粒压片,主药和辅料都要求是(B)目以上的细粉A、80B、80-100C、100D、100-120E、20015、包衣片在包衣(A)进行片重差异限度检查A、前B、后C、前或后D、前和后E、过程中17、(D )常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A、淀粉B、糊精C、糖粉D、微粉硅胶E、滑石粉18、(E)药物片剂必须测溶出度A、水溶性B、吸湿性C、风化性D、刺激性E、难溶性19、羧甲基淀粉钠一般可作为片剂的( B )A、稀释剂B、崩解剂C、粘合剂D、抗粘合剂E、润滑剂20、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如Al(HO)3,宜制成(A ),以加速崩解,提高疗效。
A、泡腾片B、咀嚼片C、多层片D、植入片22、为启发或降低物料的粘性,宜用(B)制软材A、稀释剂B、润滑剂C、吸收剂D、粘合剂23、APC片不能用(A)做润滑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近年真题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试卷1答案一.名词解释1.Dosage Forms and Formulations剂型(Dosage forms):药物制成的适合于患者应用的不同给药形式,简称剂型。
制剂(Formulations):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
包括药物用量、配制方法及工艺及质量标准等。
2.Passive Targeting and Active Targeting被动靶向(passive targeting):利用载体将药物导向特定部位,药物被人体生理过程自动吞噬或截留而实现靶向的制剂。
主动靶向(active targeting):药物或载体经修饰后,可将定向运送至靶区浓集而发挥药效的制剂3.Stokes' Law and Noyes-Whitney EquationStokes' Law,斯托克沉降定律:V=[2r2/(ρ1-ρ2)g]/9η;其中v为沉降速度,r为球粒半径,ρ1为微粒密度,ρ2为介质密度,η为液体粘度,g为重力加速度;Noyes-Whitney Equation,溶出速度方程:dc/dt=KS (Cs-C) , (K=D/Vδ)其中dc/dt为溶出速率,D为药物扩散系数, V为溶出介质体积,δ为扩散层的厚度,S为固体药物与溶出介质间的接触面积,Cs为固体药物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4.GMP and GCP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简称GCP)是指负责指导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人员和生产操作者的素质到厂房、设施、建筑、设备、仓储、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工艺卫生、包装材料直至成品的储存与销售的一整套保证药品质量的管理体系;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简称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药剂学期中考试及答案

药剂学期中考试及答案一、处方题(说明下列制备处方中各组分在处方中的作用,答案请填于括号内,每空3分,共计54分)1[VB2注射液处方]维生素B2 2.575g (主药)烟酰胺77.25g (助溶剂)乌拉坦380625g (局麻药)苯甲醇7.5ml (抑菌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2. [醋酸可的松滴眼液处方]醋酸可的松(微晶) 5.0g ( 主药 )吐温80 0.8g ( 表面活性剂 )硝酸苯汞0.02g ( 抑菌剂 )硼酸20g ( 渗透压调节剂 )甲基纤维素钠 2.0g ( 混悬剂 )纯化水加至1000ml (溶剂)3[双氯芬酸钠片处方]双氯芬酸钠25g (主药)淀粉32g (稀释剂崩解剂)MCC 30g (稀释剂)L-HPC 4g (崩解剂)2%HPMC水溶液q.s (粘合剂)硬脂酸镁q.s (润滑剂)滑石粉q.s (润滑剂)二、思考题1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处方如右表乙酰水杨酸268g淀粉浆(17%)适量对乙酰氨基酚136g1)说明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1)乙酰水杨酸 268g (主药) 淀粉浆(17%) 适量 (粘合剂) 对乙酰氨基酚 136g (主药) 滑石粉 15g (润滑剂) 咖啡因 33.4g (辅药) 淀粉 266g (填充剂、崩解剂)轻质液体石蜡0.25g(粘合剂)2)为什么乙酰水杨酸不能湿法制粒?如用湿法制粒应注意什么?(10分)答:乙酰水杨酸遇水易分解成对胃黏膜有较强刺激性的水杨酸和醋酸,长期服用会导致胃溃疡。
因此,湿法治粒过程中应加入相当于乙酰水杨酸量1%的酒石酸可以有效的减少乙酰水杨酸的水解。
3) 乙酰水杨酸应采用哪种材质的筛过筛?(5分)答: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受金属离子的催化,因此必须采用尼龙筛网制粒, 4) 为什么不能选用硬脂酸镁作用润滑剂?(5分)5) 答: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受金属离子的催化,不得使用硬脂酸镁,因而用5%的滑石粉作为润滑剂2、软膏剂基质处方如下:硬脂酸 100 g ;蓖麻油 100 g ;液体石蜡 100 g ;三乙醇胺 8 g ;甘油 40 g ;蒸馏水 452 g 。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笔记及习题

药剂学笔记及习题中国药科大学第1章绪论重点内容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次重点内容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考点摘要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药剂学任务:1. 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2. 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2. 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3. 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控释制剂(第三代)靶向制剂(第四代)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1. 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2. 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3. 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4. 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中药药剂学作业习题完整版.doc(1)

《中药药剂学》作业第一章绪论1、试述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2、试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中药调剂1、中药处方调配程序是什么?2、试述处方与非处方药在使用上的主要区别。
甲类非处方、乙类非处方药在销售上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制药卫生3、简述物理灭菌法的含义、并写出5种常用的物理灭菌法。
4、简述影响湿热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
5、简述防腐剂的含义,并写出5种中药制剂常用的防腐剂。
6、试述各类物理灭菌法的特点及选用要点。
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7、湿法粉碎的原理及应用特点是什么?8、试述低温粉碎的特点与方法。
9、试述“等量递增”混合的含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0、试述药物微粉化可采用的方法。
11、试述球磨机的粉碎原理、适用范围及影响其粉碎效果的因素。
第五章散剂12、散剂的特点是什么?13、散剂的制备工艺过程是什么?14、试述散剂制备过程中“打底套色”和“等量递增法”的区别。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15、对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药材来说,其成分的提取须经过几个阶段?16、影响药效成分浸提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7、单渗漉法的工艺流程是什么?18、重渗漉法有何优点?19、试述浸渍法与渗漉法的异同点。
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20、浓缩与蒸馏有何不同?21、薄膜蒸发有何特点?22、物料中水的存在方式有几种?23、什么是减压蒸发?其有何特点?24、试述干燥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干燥的因素。
第八章浸出药剂25、影响汤剂质量的制备因素有哪些?26、在汤剂处方中,特殊中药的处理方法有哪些?27、简述制备中药合剂的工艺流程。
28、简述制备煎膏剂的工艺流程。
29、简述中药流浸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第九章液体药剂30、液体制剂的优点与不足有哪些?3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按照其水中解离性可分为哪几类?32、简述制备高分子溶液的溶解过程。
33、简述乳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第十章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34、简述注射液按分散体系和给药途径的分类。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试卷及答案【2020年最新】

1.剂型与制剂剂型:药物不能直接供患者用于疾病的防治,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即药物剂型或称剂型制剂:根据药典和部颁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2.GLP 与 GCPGLP:药品安全试验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简称GLP),是在新药研制的实验中,进行动物药理试验(包括体内和体外试验)的准则,如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生殖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以及其它毒性试验等都有十分具体的规定,是保证药品研制过程安全准确有效的法规。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 linical Practice,简称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3.Isoosmotic Solution 与 Isotonic solutionIsoosmotic Solution: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是物理化学的概念Isotonic solution: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也就是与细胞接触时使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的溶液,是生物学的概念4.F0与F值Fo值表示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T)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即将被灭菌物品各不同受热温度均所达到与湿热灭菌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F值为在一定温度(T),给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参比温度(To)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5.微球与微囊微球(microsphere):药物以溶解或分散的状态存在于高分子材料中,以适宜的技术制备而成的骨架型微小球体,称为微球微囊(microcapsules):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包裹固体或液体药物而形成的药库型微笑囊体,称为微囊填空1.为防止某药物氧化,可采取的措施有包衣(避光)、加入抗氧剂、通惰性气体、络合金属离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囊剂的发展及应用——中药胶囊剂前言鉴于传统的中药制剂(丸、散、膏、丹)存在的缺点,近年来胶囊剂型在中药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尤以软胶囊为重。
我国中药胶囊制剂起步较晚,初始发展缓慢。
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和研制,我国中药胶囊在研发、质量提高和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应该看到,由于中药胶囊弥补了传统中药方剂的缺点,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市场对中药胶囊制剂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胶囊,中成药已成为中国制药行业进入西方医药市场的一个突破口,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方向。
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有所发展,整体水平依旧低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中药胶囊剂的发展和应用,所涉甚广,笔者仅在此讨论一二。
一.中药胶囊剂的制备及制备方面的发展1.中药软胶囊的制法主要有两种方式:模压法:将明胶与甘油、水等溶解后制成胶板或胶带,再将药物置于两块胶板之间,用钢模压制成型。
滴制法:以甘油明胶与油状药物分别盛于液槽中,通过滴制机喷头使两液按不同速度喷出,是一定量的明胶将定量的油状液包裹后,滴入另一种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明胶液在冷却液中因表面张力作用而形成球形,并逐渐凝固而成软胶囊剂。
发展:近年来,超微粉碎技术逐渐应用到中药领域,研究发现药材经超微化粉碎后,粉末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球性度及均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中药饮片经过微粉碎后可得到200—300目的细粉,此细粉较易混悬在油溶性基质中,而制成中药软胶囊。
此法过程中可不产生过热现象,甚至可在低温状态下进行,既可干法粉碎,也可湿法粉碎,并且粉碎速度快,有利于保留不耐高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药效。
2.中药硬胶囊的制备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型:直接将处方中的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化验、填充、磨光、包装。
粉末型:将处方中的药材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后加细粉(或辅料)混匀,干燥。
粉碎,过筛加辅料混匀、化验、填充、磨光、包装。
颗粒型: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浸膏加辅料(或不加)混合,用适宜的润湿剂或粘合剂制成软材,再制成颗粒,用60~80℃的温度烘干,整粒后加辅料混合均匀,化验、填充、磨光、包装。
发展:我国学者这几年提出了一种新型制粒技术-挤缩(压缩)制粒技术。
假设胶囊总容积为V,制剂日服用量为M,根据公式M=ρV可知,由于M一定,要减少V,就必须增大颗粒的堆密度ρ,即要减少服用粒数就必须显著增大颗粒堆密度。
若制备的颗粒比表面积缩小,外观光滑圆整,质地紧密,不仅自身抗引湿性强,且便于包衣。
通过薄膜包衣,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颗粒抗引湿性,还可以通过包裹特殊材料做成新型给药系统,同时还改变颗粒外观色泽,提高患者顺应性。
挤缩制粒采用双螺杆强压式制粒机为工艺设备,将润湿剂混料制成的软材通过机器后,经过硬性挤压、旋转切粒、干燥而制成球形的或类球形外观圆整、表面光滑的颗粒。
此法目前仍在研究试验阶段,前景值得期待。
二.处理中药胶囊剂的防潮等一些问题的发展中药胶囊剂为临床常用的剂型,易出现吸潮、流动性差、难崩解等常见问题。
中药胶囊剂的吸潮问题是一直困扰中药制剂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影响中药胶囊剂吸潮的因素有:(1)气候地域的影响,(2)湿度和水分的影响,(3)包装材料的影响,(4)药品本身性质的影响。
1.薄膜包衣技术中药颗粒包衣技术,则是在片剂和丸剂薄膜包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颗粒包衣和所有片剂包衣一样,通常有以下目的:获得更加精美的颗粒外观;防潮;掩盖不良气味或不良口感;防止某些特殊成分散失(如冰片、挥发油类等):改善颗粒的流动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等。
薄膜包衣的处方组成通常包括成膜材料、增塑剂、色素或色淀、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和不溶性填充料。
其中,成膜材料决定了包衣功效。
常见的成膜材料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醋酸酯(AE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CAP)、虫胶,乙基纤维素(EC)。
Opadry AMB是卡乐康公司近年推出的新型防潮型薄膜包衣材料,以PvA为成膜材料、含增塑剂和着色剂等组成,有透明型和彩色型,能满足特殊防潮的包衣需要。
研究表明,IV型丙烯树脂包衣可较长时间抵御湿热影响,有利于药物质量稳定,减少贮存期吸湿引起发霉粘连和糖结晶析出等质量问题。
并且许多实验结果显示,包衣颗粒填充的胶囊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范。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产生,薄膜包衣技术将得到更迅速的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药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颗粒和胶囊防潮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2.辅料的研究改进明胶及其替代材料:改性明胶是通过有机酸和明胶分子的活性氨基发生酰化反应修饰明胶结构得到的酰化明胶,避免了明胶分子中的氨基与内容物醛基发生胶联反应。
据报道,酰化明胶的含量占囊壳处方总干重的50%以上的软胶囊在长时间贮存后崩解时限不延长。
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淀粉具有类似明胶的性质,是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半合成材料。
羟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淀粉琥珀酸等建议作为囊材。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作囊材之辈软胶囊时只要用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润湿接口处即可,无需加热。
PVA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胶皮的弹性,但可增强胶皮的机械强度。
下面介绍几种材料。
(1)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起初,在80年代国外早已开发出一系列的纤维素酯新材料,其中包括HMPC这样理化性能优异的纤维素酯新产品。
但它的缺点是在成胶性,快速加工(分片式)胶囊壳和脱膜性等方面远不如沿用已久的动物明胶。
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下属的胶囊公司的科学家们经几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
他们采用了两步法解决了问题。
第一步是提高HPMC溶液的加热温度,从而增加溶液的黏度,使其容易在胶囊成型机上顺利产出成品。
第二步是使用了氯化钾、卡拉胶等关键助剂从而提高了HPMC的胶化性质,使生产出的HPMC 胶囊的理化性质与传统明胶胶囊基本接近。
(2)“X胶”,在X胶中加入一定量的藻酸钠、PVA或其它一些药用辅料后,不仅用途广泛,而且加工性能、适用范围大大优于传统明胶。
更可喜的是,X胶胶囊在水与空气中可自动降解。
(3)卡拉胶,用4%的卡拉胶,30%的麦芽糖醇,2.5%的山梨糖醇和63.5的水制成胶囊外壳,经过加热,挤压成型、冷却等工艺制成植物胶囊。
新型稀释剂:新型稀释剂在软胶囊研制中逐渐得以应用。
甘油一酸酯和甘油二酸酯或其混合物代替PEG400作为稀释剂,能增强疏水性药物在水中或胃液中分散的均匀性。
三硅酸镁或二氧化硅粉末作为稀释剂,将某些具有不良气味和口味的药物加入其中,再混悬到水性或非水性介质中,可制得口感良好的咀嚼软胶囊。
微乳溶液作为软胶囊剂的填充物正改变以往内容物多采用油性溶液、混悬液或含少量水、醇类溶液的制剂工艺,提高了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以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水不稳定药物的水解降低。
3.新型囊壳制备工艺国外学者研制了有囊中囊结构和囊壳外有包衣层、囊内含有屏障层的软胶囊。
囊中囊结构的多层软胶囊由明胶、琼脂或其混合物构成,内层仅在胃中可溶。
另外,还有人在囊壳内表面加一层屏障层的软胶囊,隔离内容物和明胶胶壳以阻挡液体成分渗漏。
三.中药胶囊剂的应用1.掩盖药物本身缺点针对有些中药直接粉碎成细分供患者吞服,存在干燥、粉碎及服用困难,微生物超标等问题,可根据各味中药的特点,采取相应方法制备成胶囊。
一些医院的药剂科将一些动物类中药炮制后制成胶囊剂后整洁美观,对于节约药材,减少运输储藏保管过程中的污染,便于患者服用,益处颇多。
2.生物利用度好中药胶囊在胃中溶解快,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奏效快。
由于胶囊剂制备过程中不加粘合剂和压力,故在胃肠道中崩解快,一般服用后3~10min即可崩解释放药物。
3.能弥补其它固体剂型的不足。
某些含油量高,难溶于水而不易制成丸、片剂的药物,可以使其溶于适当油中制成软胶囊剂,不仅增加了消化道的吸收,提高了疗效,还能增加其稳定性。
4.可以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因此,选择具有不同释放速度的包衣材料对药物颗粒进行包衣,按一定比例装入空胶囊中,以期达到延效的目的,即通过剂型帮助,使药物达到疾病所在部位。
如肠溶性胶囊。
中药胶囊剂:芪苈强心胶囊,参送养心胶囊,百灵胶囊,复方天仙胶囊,芪苈消癥胶囊,九味参蓉胶囊等。
这些都是中药胶囊的应用。
结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在胶囊剂的各方面研究进展都超过我国。
中药胶囊剂是近些年中药饮片改革的一个产物,20世纪90年代相继开发了藿香正气丸等中药软胶囊品种,使中药胶囊的研究形成趋势,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点,打开国外市场。
但想要创制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胶囊产品,我们的生产企业必须要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要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点和优势,生产中药胶囊剂必须以炮制的中药饮片为原料,品种规格要和传统饮片相吻合,不能把中药完全“西化”,而且在药效和产品质量上,要精益求精。
努力研究进入国际市场的中药胶囊新品种。
2015.10.30 参考文献1.白冰.中药软胶囊研究概述[J].黑龙江医药, 2010(2)2.龙章宇.薄膜包衣在中药胶囊剂中的防潮应用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3.李志军.动物类中药制成胶囊剂用于临床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7)4.孙照.防止中药胶囊剂吸潮辅料的应用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5.陈博.压缩制粒技术及其在中药胶囊剂中的应用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6.陈建,张兆哀.软胶囊剂的发展和应用[J].天津药学,1996(8)7.王明君.纤维素硫酸钠用于药用植物胶囊及结肠靶向给药胶囊的研究[D]. 浙江大学,20108.邹龙贵.中药胶囊剂的制备及工艺特点[J]. 医药工程设计, 2004(6)9.李启照.中药软胶囊制备工艺初探[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10.李启照.浅谈中药软胶囊制剂研究概况[J]. 现代企业教育,2010(3)11.韦国.浅谈中药胶囊剂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药业,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