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交流意愿的因素分析
转型期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机制研究.doc

转型期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机制研究作者:李淑玲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3期[摘要]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之一,是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关键词]转型期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动力机制[作者简介]李淑玲(1965- ),女,河南偃师人,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
(陕西西安710021)[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X06-4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04-01一、研究基础、方法与结论1.理论基础。
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Gardener和Lambert是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专家,他们把学习动机概括为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大类。
归附型动机的学习者对目的语本身和目的语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期望参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甚至成为其中一员。
工具型动机是指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进行目的语学习。
从学习动机类型看,转型期非英语专业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工具型动机水平上,80%以上的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一种“证书动机”。
2.研究方法与结论。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
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笔者对陕西科技大学2006级8个学院中的1166名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访了笔者所在教研室的7名任课教师,并将每个问题都与高中阶段进行对比。
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分析,转型期英语学习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上大学前后动机落差太大;二是学习方法不当;三是外界诱惑因素增加,致使学习动机下降;四是自我心理适应能力差。
这些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1.教师因素。
教师的敬业精神、对教学的热爱及本身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相关论文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相关研究摘要: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情感与认知因素。
本研究对武汉工业学院2010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并对学生的期末口语成绩做了相应的统计,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口语学习策略及口语成绩呈正相关关系,但学习策略与口语成绩在不同的专业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越能够有效使用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但并非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
这说明教师在口语策略培训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本研究结果对学生如何有效使用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授予合适的口语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口语成绩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口语水平与交际能力,是目前高校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很多高校专门开设了大学英语口语课程。
但口语学习作为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对口语学习缺乏信心,盲目被动,英语口语水平及其薄弱。
如何调动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信心,授之与合适的口语学习策略已经成耽误之急。
其次,随着当前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英语教学法逐渐转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如何学的问题,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动机因素与语言学习策略受到研究者与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笔者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不断改变的教材,教法与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因此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已迫在眉睫。
一、策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自80年代起,自我效能与动机、归因等情感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估,是人们对组织和完成某种行为时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判断概念( bandura,1986,p. 391)。
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1 影 响非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口语 教 学 的 因素
随着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 的改革, l 教学成为 E语 教学 中非常重要 的一个环节 , 它在 推动学生学 习英语 的兴趣 、 培养
的热情 以及兴趣往往在有 限的几 次尝试后就很快消失 了。
5 知识 面狭 窄导致 学生对所 听到的信息 产生 理解障碍 。由于 ) 部 分学生 知识结 构不合理或知识 面狭窄 , 视野不 够开阔 , 于所 探 对 讨 的内容 只能进行浅层次 的交 流 , 使得 大学学 习的大量单词 、 汇 词 和句型得不到充分有效练 习, 从而使学 习到 的知识流于生疏而逐渐
2 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 口语教学质量 的对策分析
其是 当需要 用一 些复杂句型来表达 思想的 时候 。如有些学生英 语
●
能力的培养转 向对于 口语能力的培养 , 使非专业英语学 习的学生摆 脱“ 巴英语 ” 哑 的尴 尬局面 , 为既有过硬 的专业 知识 , 成 又能够熟 练 掌握英语 的各项技 能 , 而成为各个行业对外联络 的重要人才 。因 从 此, 面对非英语 专业学 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新颁布
试技能 的培养 , 即对于阅读和写作 能力的培养 , 而忽视 听力和 口语
的教学 , 培养出了大批的“ 巴” 哑 英语学 习者 。随着 全球化的进 一步
发 展 以 及 中 国 对 外 交 流 日益 增 多 , 于 能够 运 用外 语 熟 练 交 流人 才 对
语音 问题 , 导致 无法理解 , 尤其 是一些来 自中学英 语教学条件 薄弱 地 区的学 习者 。所 以当进行 口语活动训练 的时候 , 语音差的同学无 法与其他 同学沟通 、 交流。 3 语法基础 薄弱导致学生英语 理解偏差 。由于学生 的语法 基 )
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因素的调查分析

( 东 金 融学 院 广东 广 州 5 0 2 ) 广 15 1
摘 要 : 够 熟 练 运 用 英 语 进 行 交流 , 能 已成 为 当代 大 学 生一 项 必备 的技 能 , 我 国传 统 的教 育 体 制 和 教 学 方 式 却 忽 视 了非 英 语 专 业 学 但
生 1 语 交 际能 力 的 培 养 , 致 许 多非 英 语 专 业 的 大 学 生 口语 水 平 不 高 , 3 导 口语 表 达 仍 然存 在 很 多 障碍 。本 文通 过 抽 取 1 0名 非 英 语 专 0
力 仍 处 于 一 个 较 低 的水 平 。 是 由于 长 期 以来 . 部分 学 生 接 受 这 大
的 英 语 教 育 都 是 以应 试 为 主 , 了 应付 各种 考试 , 师 给 学 生 传 为 老
口语 没 有 任 何 问 题 , 只需 完 成 个 人 信 息 部分 即可 , 需 要 进 行 则 不
够 正 常 用英 语 与他 人 进 行 交 流 的学 生 并 不 多 , 哑 巴” 式 英 语 已 “ 成 为 当前 学 习英 语 的最 大 障 碍 。 了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多 教 学 法 为 许
成 了一 、 部 分 的调 查 , 调 查 结 果 分 析 . 响 学 生 口语 的 主要 二 从 影 有 三 个 因 素 : 言 环 境 、 生 心 理 障 碍 和 听 力 因 素 语 学
由两 部分 组 成 : 一 部 分 是 学生 的基 本 情 况 ; 二 部 分 是 影 响 学 第 第 生 口语 的 因素 。通 过 回收 问 卷 , 将 问卷 有 关 数 据 输 入 电 脑 . 并 运 用 EXC EL和 WORD进 行 分 析 、 纳 , 后 得 出结 论 。 归 最
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因素调查分析

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因素的调查分析摘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项必备的技能,但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却忽视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口语水平不高,口语表达仍然存在很多障碍。
本文通过抽取10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辅以图表的形式,分析了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的三个因素:语言教学环境,学生的心理障碍,听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口语心理障碍语言环境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1-0025-021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一次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然而由于受到教育体制及教学方式的制约,中国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尽人意,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的能力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接受的英语教育都是以应试为主,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老师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是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口语的实践锻炼,能够正常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学生并不多,“哑巴”式英语已成为当前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学法都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李亮,2010),大学英语教学也把“说”的能力摆在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都增加了口语考试的内容,这些措施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抽取10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问卷进行分析,从语言教学环境、学生心理障碍、听力因素三方面阐述了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能够设计出更科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研究——影响因素、评价方式及培养策略

———影响因素、评价方式及培养策略◎武汉学院湖北武汉赵静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最早用于一语交流研究,指个体参与人际交流的意愿(McCroskey& Baer,1985)。
随后MacIntyre&Charos将这一概念引入二语习得领域,并将其定义为“二语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主动使用一语同某个(些)人交谈的愿望”(MacIntyre et al.1998)。
一、二语交际意愿研究文献综述国外二语交际意愿研究主要涵盖四大方面:首先是二语交际意愿本质研究,具体而言涉及到定义(McCroskey&Baer,1985;MacIntyre et al.,1998)、特征描述(Kang,2005;MacIntyre,1998)和量表制作(Peng,2013;Khaitib&Nourzadeh,2014;Lee&Drajati,2019),这些研究为学者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其次是影响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包括自我感知的交际能力(MacIntyre et al.,2002)、二语焦虑(MacIntyre& Charos,1996)、语言态度(Baker&MacIntyre,2000;Tannenbaum&Tahar,2008)、动机(Baker&MacIntyre, 2000;Yashima,2002;Peng,2014)及课堂环境(Peng& Woodrow,2010)等。
可以看出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后续研究中应该从多角度去探索个体变量、情境变量和特质性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动态发展变化研究。
二语交际意愿不仅具备持续稳定的个人特征,而且具有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之间进行动态互动的特点,因此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的动态发展过程(MacIntyre&Legatto,2011;Pawlak,2016;Peng,201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表1 :英语 口语交 际信心状况 频数 统计 提 高学生 口语交 际能 力 。虽 然我 们 已经 在 口 从 表 中 结 果 来 看 , 非 英 语 专 业 大 学 生 运 语交 际研 究领域 取得 了一定 的进步 ,但 这些 用 英 语进 行 口语 交 际的信 心状 况 为 :1 . % 04 研 究大都 是从某 些视 角出发 , 尚未形成 一个 很有信心 ,2 . %比较有 信心 ,3 . % 时有 O8 2 7有 科学 、完善 的体 系, 因此 ,就 英语 口语 交际 信 心 ,其 余4 % 缺乏 自信 心 。 也就 是说 认 6则 而言 ,仍然 有必 要对障 碍诸 因素及 消除 策略 为 自身有 信 心用英 语进 行 口语 交 际的 比例为 加 以 调 查研 究 。 3 . % 由此 可 知 , 缺 乏 自信 心 是 英 语 口 语 交 12 , 2 、口语交际障碍研究 的意义 际障 碍 的一 个 心理 因 素 。 首先 ,它 是英语 教学 目标 的要求 , 口语 2 其 他 因 素 、 交际 能力 的培 养是 《 学英语课 程 教学要 求 大 ( 试行 )》众 多 目标之 一,而交 际 障碍诸 因 w P每 侧 发 首 十 准 ) 素使得英 语教 学很难 实现 这一 目标 。其次 , O } * 谳 ) L 口 T 语思维 它是英语 学 习本身 的需要 ,语 言学 习最终 是 E ∈ I力差) v ( i t 足) L司 £ _ i 为了对其 进行 书面或 口头 应用 。其 中, 口语 cl 一院 化差舁 ) _ 日 山 听 力 下 ) 交际对语 言来 说更具 普遍 性 、广 泛性 。世 界 c 掊 I 足j L 不 上 某些语 言只是 人们 进行 日常 口语交 际 的工 具,并没 有书面 文字 。可 见 ,口语交 际较之 表2 :英 语 口语 交 际 障 碍 因 素 描 述 性 统 计 书面应用 更 为广 泛重 要 。因此 , 口语 交 际障 表 2 明 非 英 语 专 业 大 学 生 在 英 语 口语 说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因素研究

在 贯彻 “ 以人 为本 ” 和“ 终身 教育 ” 理 论 的背景 下 , 越 来 越 多 的外 语 教 育工 作 者 意识 到 培养 学 习者 主 动 性 的重要 性 , 提 升大学 生英 语学 习 主动性成 为一 个 重要 的课 题 。教 育部 在 2 0 0 7年正 式 推 出的 《 大 学英 语课 程 教学 要求 》 中指 出大学 英 语 的教学 目标是 培养 学 生 的英 语 综合 应用 能力 , 特 别是 听说 能力 , 使 他们 在今 后 学习、 工 作 和社会 交往 中能用英语 有 效地进 行 交 际 , 同 时增 强其 自主 学 习能 力 。L e n n a r t s s o n( 2 0 0 8 )认 为 学 习第二 语言 的动 机和 意愿 被认 为 比其 他社 会 因素重 要得 多 。我 国很 多学 者 ( 束 定芳 , 庄智 象 1 9 9 6 ; 高一 虹 等
好一门新语言 , 那么这种信念就会成为一种学习障碍( L e n n a r t s s o n , 2 0 0 8 ) 。老师是学生语言学 习过程中的 另一个 影 响 因素 。如果 学生 尊敬教 语 言 的老 师 , 这将 有 助于 其提 高 学 习效 率 。如果 学 生不 喜 欢 或不 尊 重老 师, 则 不会 体会 到这 种提 高 ( A b u — Me l h i m, 2 0 0 9 ) 。家 人 的期 待 同样也 可 以视 为影 响 学生 培 养积 极 态 度 的 因
素, 但 当学生无 法 达到 家人 预 期 时 , 也 可 能 会 引起 学 生 的 焦虑 ( C s i z e r e t a 1 . ,2 0 1 0 ) 。T r e m b l a y和 G a r d n e r
( 1 9 9 5 : 5 1 5 ) 曾明确指 出, 语 言态 度通 过一 系列情 感 因素导致 动 机行为 , 进 而促成 学 习成 就 , 即D o my e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交流意愿的因素分析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交流意愿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此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影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交流意愿的因素。
关键词:高校;非英语专业;交流意愿;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31-01
一、引言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和理论研究者意识到外语学习过程并非是单纯的语音技能的学习过程。
通过态度、动机、焦虑等方面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的分析,他们认为:情感因素、心里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也影响着这一过程。
交流是外语学习最主要的目标,但是有很多因素却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根本不意愿开口说话,甚至还发现有的学生语音水平很好却逃避任何开口的机会,而有的语音水平有限却抓住一切机会用英语交流,于是对”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ncate)的研究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二、”wtc”相关理论
交流意愿的说法最早是mccroskey和baer在burgoon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交际研究领域的,意指为”发起交流的意图及倾向”。
maclntyre在1994提出了一个路径模式wtc是由觉察交际能
力和交际焦虑共同影响的,并且交际意愿直接影响到交际频率。
后来,maclntyre把这一模式应用到二语交流中去,创造了一个六个层面的金字塔状的外语交际模式,后来,日本的tomoko yashima 在2002构建了一个适合于日本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模式。
这个模式归纳了二语语言程度、动机与看法、二语交际信心和交际的异域视角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其研究中,除了二语语言程度和交际信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余待验证的关系均有显著差异,在maclntyre等人的wtc model基础之上,w.p.wen和richard clement(2003)提出了一个适合中国学生的交流意愿模式,这个模式从语言学,交际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因素。
三、研究设计、对象与结果分析
笔者以wtc model (maclntyre and charos,1996)为理论依据,选取赣南医学院09级医学本科生为被试对象,一共300人。
其中,男生为193人,女生为107人。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由交流意愿、社会环境、个性因素、英语学习动机、英语使用频率几个方面组成,包含100个选项。
前后分别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8.6%。
其中男生的问卷有191份,女生有105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交流意愿状况
统计数据表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交流意愿程度总体偏低,87%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通常或完全保持沉默,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在
英语课堂回答问题是一件勉强的事情,大半同学觉得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比较困难。
(二)影响交流意愿的因素分析
1.传统的观念和文化理念
这种状况和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尤其重视集体,这种集体主义观念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希望自己的看法和其他人的不一样,同时,“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别人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别人会对我的看法有什么评价?”这样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担心丢了“面子”。
2.社会环境
在maclntyre六个层面的金字塔状外语交际模式中,其中包含的一个层面就是社会环境,它强调周围的环境或者说同一团体中或不同团体中的人的态度对交际活动的影响。
所谓的大学英语教学社会环境包括课堂情况、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和熟悉的同学或者朋友讲英语比较没有压力,并且更乐意和认识的人说英语;75%的学生觉得相对于大班来说,在小班发言更轻松,所以大班授课会影响学生的交流意愿;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堂上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老师的鼓励、赞许、笑容以及同学生的密切交流都会加强学生的交流意愿。
3.个性因素
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帮助也可能会约束他的语言学习过程。
影响
语言学习的个性元素很多,但外向((extroversion)与内向(intro-version)两方面较显著。
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开朗、活泼、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不怕犯错误、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往往比较流利,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实践的机会,但也可能因为静不下来思考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而导致其掌握的知识凌乱,不系统,并且对语言的深度理解不够; 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文静、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交际,但由于爱好思考,善于利用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语言输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能理解语言的
深层含义。
但由于不善与人交往,因此,其口语能力水平提高较困难。
同时,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没有优劣之分。
可以通过了解自身的个性特征,以扬长避短。
4.情感因素
在maclntyre的金字塔模式中,情感认知因素是排在第五的位置,属于比较稳定的因素,在大部分语言工作者看来,情感因素对于交际意愿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我们的统计结果也表明,情感因素和交际意愿密切相关。
情感因素部分包括:焦虑和对肯定评价的期待。
焦虑是情感因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horwitz等(1986)将外语焦虑定义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产生与学习过程中,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并指出第二语言课堂焦虑包括沟通焦虑(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测试焦虑(test anxiety)及负面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在课堂上因为对
自己的英语没有自信或者准备不充分,就会产生焦虑,从而影响交际意愿。
所以在课堂上焦虑程度越高,交际意愿就越低。
“负面评价恐惧”指对他人评价的恐惧,对评价场合的逃避,以及对“他人会对自己作负面评价”的预期心理。
在语言课堂上,学生时常当众被人评价,如果是挑剔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主动发言的积极性。
学生进行英语交际时,尤其是在课堂发言时会有一种对肯定评价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话对学生有很多的影响和压力,当达到了他们的这种期待,是对他们学习的效果肯定,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结语
通过依据“wtc”相关理论,对医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影响他们英语交流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传统的观念和文化理念、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等。
因此,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情感等方面,并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更好地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意愿。
参考文献:
[1]彭剑娥.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4).
[2]余卫华,林明红.穗港高校学生英语交流意愿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3]谭雪梅、张承平.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策略能力现状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
[4]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