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
2019.9齐鲁书社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9-2020上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全册备课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三、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
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经典篇目。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 (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 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 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LDA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 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数: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一年级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
:是中国历史中的着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尊为“?”,列入“ 五”。
《?》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今属??菏泽);建都于?的?(今山西?)。
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而号令天下。
其尊号有:?、大、虞、?。
是?的六世孙,自五世祖?起都是平民。
他的父亲?是个盲人。
的妻子?在?生下了?。
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都嫁给了。
,指燧人氏(燧皇)、氏()、氏();,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他们为“”或“”。
则把奉为,以各种美丽的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传统文化(一年级下册 1-4课)

小学地方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 2014 年 2月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
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太随便。
受识字少的限制不愿读书,更不愿背诵。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
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
二、全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
2、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3、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4、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五、单元(组)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等。
山东版一年级传统文化集体备课

一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课时.《弟子规》节选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四、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出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2、解字:弟子(学生)圣人(孔子)孝(孝顺父母)弟(友爱兄弟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讲信用)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3、讲宴殊故事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
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
”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
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
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古文2、小组读古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六、教后反思:通过跟着视频唱读,教好的完成了任务。
第二课时《小儿语》节选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儿语》。
2、范读课文。
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续小儿语

《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弟子规》
2、《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
7、学生自由读解析。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练习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指名说一说
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山东大学一年级传统文化下册(全册)

山东大学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岗镇祝陈小学课题 9幼女词2018/3/3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二、教学重点诵读背诵本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五、板书设计9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六、教学反思在诵读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诗句,还结合译文理解了诗意,体会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题 10《陶者》2018/3/10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陶者》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本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
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陶者》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陶者》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五、板书设计陶者淘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粘泥,鳞鳞居大厦。
六、教学反思诵读诗文,结合译文理解,并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题 11《题画》2018/3/17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题画》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诵读题画这首诗,并会背。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 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袁枚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 成长阶梯。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山东教育出版社发展了一套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旨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为您展示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案,以及一些讲座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了解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词汇。
3.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中文阅读和听力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教案第一课:祖先的足迹1. 通过图画、歌曲,了解祖先的足迹。
2. 研究相关词汇:祖先、足迹、祭祖。
3. 用激发兴趣的方法,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并与家长沟通交流。
第二课:传统节日1. 研究传统节日的一些基本知识。
2. 研究相关词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3. 通过游戏、歌曲、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内涵。
讲座教学设计讲座一:中国的四大发明1. 通过图画、歌曲等切入,引出四大发明的概念。
2. 讲解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3. 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讲座二:中国的龙文化1. 借助形象图画,介绍中国龙文化的概念。
2. 通过古老故事、文化传说等方式探究这一文化的起源历史。
3. 让学生进行诗朗诵等方式,感受龙文化的神秘气息。
四、教学工具及评估方法教学工具1. 图画、歌曲、手工制作等。
2. PPT、音响等。
评估方法1. 教案中,通过口头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研究情况。
2. 讲座教学设计中,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 --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
--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 --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
-- 《 名贤集》(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 2、重点句子: 3、翻译: -- -- 4、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
-- 《 名贤集》(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 --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
-- 《逢老人》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
-- 《幼女词》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
-- 《陶者》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陶者》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陶者》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陶者》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
-- 《题画》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题画》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袁枚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
-- 《池上》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ﻫ4.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ﻫ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ﻫ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ﻫ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ﻫ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ﻫ(1) 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ﻫ(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ﻫ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ﻫ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ﻫ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ﻫ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ﻫ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ﻫ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ﻫ2、默写《池上》。ﻫ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ﻫ板书设计:ﻫ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ﻫ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