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2首
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

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摘要:一、郭沫若简介二、斯大林简介三、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斯大林颂》1.创作背景2.诗歌内容四、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斯大林铜像》1.创作背景2.诗歌内容五、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的艺术特点六、结论正文: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散文家、翻译家。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大林(Joseph Stalin)是20 世纪苏联的领导人,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到世界强国的飞速发展,但在他的领导下,苏联也发生了多次大饥荒、政治迫害等严重问题。
郭沫若为斯大林写过两首诗,《斯大林颂》和《斯大林铜像》。
其中,《斯大林颂》是郭沫若于1949 年为纪念斯大林70 寿辰而作,表达了他对斯大林的崇敬之情。
诗中写道:“斯大林,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你是我们新世界的创造者。
”这首诗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斯大林的伟大成就。
《斯大林铜像》是郭沫若于1950 年创作的,旨在赞扬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丰功伟绩。
诗中写道:“斯大林铜像屹立在广场上,/高耸入云,像一支巨大的火炬。
”这首诗通过对斯大林铜像的描绘,展现了斯大林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具有以下艺术特点:首先,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抒情诗的形式,表达了郭沫若对斯大林的敬仰之情;其次,诗歌语言激昂、豪迈,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现了斯大林的伟大形象;最后,这两首诗都紧密结合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体现了郭沫若坚定的政治立场。
总之,郭沫若为斯大林写的诗是他以一个诗人的身份,对20 世纪世界历史巨人斯大林的赞美与景仰。
郭沫若诗词 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郭沫若诗词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郭沫若的诗集如下:《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郭沫若诗集代表作是《女神》。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郭沫若诗词,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个诗集郭沫若诗词,饱含着诗人眷念祖国的深厚情感,歌颂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表达了对工农群众的敬仰和颂扬,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深情讴歌。
《潮汐集》分为两部分,按写作时间近远编次。
诗集的前一部分为《潮集》,选入作者解放后诗集《新华颂》以后的作品,后一部分为《汐集》,是作者解放前所在新旧体诗词,包括少数早期作品,其中很多是作者此次从日记中选录出的。
《百花齐放》总共收入100种花的诗歌和木刻画,另加一篇“其郭沫若诗词他的花”,全书全有101首诗配画。
其中一百首每一首咏花一种,第一百零一首是《其他一切花》。
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郭沫若诗词:《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具体内容如下郭沫若诗词:1、《女神》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郭沫若诗词我的母亲郭沫若诗词!》、《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精选郭沫若的爱情诗

精选郭沫若的爱情诗郭沫若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又是文学团体“创造社”的领导人。
他的诗作,雄浑阔大,如烈焰,如狂飙,如巨浪,是时代的强音,充分体现了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个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爱情诗,欢迎大家阅读《别离》残月黄金梳,我欲掇之赠彼姝,彼姝不可见,桥下流泉声如泣。
晓日月桂冠,掇之欲上青天难。
青天犹可上,生离令我情惆帐。
《死的诱惑》一我有一把小刀倚在窗边向我笑。
她向我笑道:沫若,你别用心焦!你快来亲我的嘴儿,我好替你除却许多烦恼。
二窗外的青青海水不住声地也向我叫号。
她向我叫道:沫若,你别用心焦!你快来入我的怀儿,我好替你除却许多烦恼。
春莺曲(《瓶》第十六首)姑娘呀,啊,姑娘,你真是慧心的姑娘!你赠我的这枝梅花这样的晕红呀,清香!这清香怕不是梅花所有?这清香怕吐自你的心头?这清香敌赛过百壶春酒。
这清香战颤了我的诗喉。
啊,姑娘呀,你便是这花中魁首,这朵朵的花上我看出你的灵眸。
我深深地吮吸着你的芳心,我想吞下呀,但又不忍动口。
啊,姑娘呀,我是死也甘休,我假如是要死的时候,啊,我假如是要死的时候,我要把这枝花吞进心头!在那时,啊,姑娘呀,请把我运到你西湖边上,或者是葬在灵峰,或者是放鹤亭旁。
在那时梅花在我的尸中会结成五个梅子,梅子再迸成梅林,啊,我真是永远不死!在那时,啊,姑娘呀,你请提着琴来,我要应着你清缭的琴音,尽量地把梅花乱开!在那时,有识趣的春风,把梅花吹集成一座花冢,你便和你的提琴永远弹弄在我的花中。
在那时,遍宇都是幽香,遍宇都是清响,我们俩藏在暗中,黄莺儿飞来欣赏。
黄莺儿唱着欢歌,歌声是赞扬你我,我便在花中暗笑,你便在琴上相和。
《莺之歌》“前几年有位姑娘兴来时到灵峰去过,灵峰上开满了梅花,她摘了花儿五朵。
她把花穿在针上,寄给了一位诗人,那诗人真是痴心,吞了花便丢了性命。
自从那诗人死后,经过了几度春秋,他尸骸葬在灵峰,又迸成一座梅薮。
那姑娘到了春来,来到他墓前吊扫,梅上已缀着花苞,墓上还未生春草。
27.郭沫若诗两首

你看,那浅浅的/ 天河, 定然是/ 不甚/ 宽广。 那/ 隔着河的/ 牛郎织女, 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我想/ 他们/ 此刻, 定然/ 在天街/ 闲游。 不信,请看/ 那朵流星, 是他们/ 提着灯笼/ 在走。
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感悟诗意。
远远的/街灯/明了,
近 及 循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环 远 复 天上的/明星/现了, 及 沓 之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美 近 1、作者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明确:登高望远,看到了—— 街灯 像 明星 像 街灯 2、第一节诗句中哪些是写实,哪些是运用了联想? 请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街灯(实) 明星(联想) 明星(实) 街灯(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 读出重音, 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情。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 街灯/ 明了, 好像/ 闪着/ 无数的/ 明星。 天上的/ 明星/ 现了, 好像/ 点着/ 无数的 / 街灯。 我想那/ 定然有/ 街市上/ 定然是/ 缥渺的/ 空中, 美丽的/ 街市。 陈列的 / 一些物品, 世上没有的/ 珍奇。
2、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 灯。 A、牵牛花开放了,…… B、笼中的小鹦鹉,…… C、月光照在地上, …… D、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
3、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下边 的练习:
例: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 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1、刚开的牵牛花像 。
作者简介
郭沫若:现、当代诗 人、剧作家、历史学 家、古文字学家。原 名开贞。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 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乊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 主要作品 • 历史剧:《屈原》 《虎符》《棠棣之 花》《高渐离》 《蔡文姬》《武则 天》等 ; • 诗集《女神》《星 空》等。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1、天狗:《天狗》是现代作家郭沫若在1920年2月初创作的一首诗。
于1920年7月《时事新报学灯》年首次出版,后被收入作者第一部新诗集。
2、屈原:《女神》(戏剧)根据战国时期政治家屈原的个人经历和政治挫折,由陈立廷执导,总结了诗人一生的悲剧。
3、《星空:《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诗,收录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星空》。
他没有赞美“灿烂的太阳”,而是仰望闪烁的“星空”,没有“赤足”和地球的“母亲”永远约会,而是羡慕“天空中的市场”。
4、十大批判:《序诗》,2023年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讲述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被推翻,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
在文化和学术方面,儒学的统治地位相对被打破,学术思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延伸阅读马季简历个人资料简介1.马季(1934年8月2日-2023年12月20日),男,汉族,原名马书怀,中国相声演员,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
2.1956年参加全国业余民间艺术从业人员观摩演出,以相声《都不怨我》获全国冠军。
被调到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正式推出相声处女作《打篮球》。
1957年,他参加了“中国国家电台说唱之旅”。
1963年,他创作了相声《画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了批评。
1973年改编演出相声《友谊颂》。
1979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3年,他担任1983年央视春晚主持人。
1984年在1984年央视春晚上表演相声《宇宙牌香烟》。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
3.1987年,相声《五官争功》在1987年央视春晚上演。
1989年,他获得了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1993年,他当选为第八届cppcc全国委员会成员。
1996年在央视春晚表演相声《老少乐》。
2004年,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进行了告别演出。
2023年获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12月20日上午10点25分,马季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2岁。
郭沫若中学课文

郭沫若中学课文郭沫若的中学课文包括《雷电颂》、《静夜》、《天上的街市》等。
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感受和对于自由、理想的向往。
《雷电颂》是郭沫若于1942年12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曾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首诗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静夜》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于1921年创作的一首新诗。
此诗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借此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这些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和独特的想象,适合在中学阶段进行学习和欣赏。
除了上述提到的诗歌,郭沫若还有其他的中学课文,例如《炉中煤》、《七绝·经火山》等。
这些诗歌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适合在中学阶段进行学习和欣赏。
《炉中煤》是郭沫若1920年创作的一首新诗。
全诗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揭示出煤的外形内蕴,写出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革命的热情。
《七绝·经火山》是近现代诗人郭沫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的是中国西部的一座火山,它像一支巨大的火炬,照亮了周围的群山和原野。
诗人通过火山这一象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诗歌在中学阶段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它们不仅具有文学艺术性,还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郭沫若的诗集

郭沫若的诗集郭沫若(1892年11月15日-1978年10月17日),原名万力,字沫若,笔名白羽、若冰、若木、野田、镳之、神林、素之等。
祖籍湖南省汨罗县,生于四川省峨眉山市。
中国20世纪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被誉为“诗歌之王”、“现代文学巨匠”、“文革中被迫害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师”。
郭沫若的诗歌关注人民、赞美祖国,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诗集涵盖了革命、爱情、景物、哲学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和美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以下是郭沫若的一些著名诗集:1.《雨巷》《雨巷》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21年。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小巷在雨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行人走在雨里,背着布包走进小巷,小巷的四周围的墙壁,都在冷寂的泪雨中潮湿。
2.《黄河颂》《黄河颂》是郭沫若为中国工农红军作词,1935年唱响于陕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抒发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巍巍乎如金山,浩浩乎如磐石,河水东逝恒如此,休浪直顾无芷汀。
3.《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郭沫若的长诗之一,写于1942年。
诗中以景物描写为主,表现了长江三峡的壮美景观和对生命的反思。
这首诗也被认为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
钟山何处太孤峰,水阔山斜秋影长,白鹰下壑幽翔举,天空海阔光明祥。
4.《世界的拥抱》《世界的拥抱》是郭沫若的爱情诗之一,表现了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和寻找。
这首诗也广为流传,成为了郭沫若最被人们喜爱的诗歌之一。
我将在世界的尽头,搭起一座桥梁,细心地搭成它用爱,从岸到岸无隔绝。
5.《梦》《梦》是郭沫若的哲思诗之一,写于1943年。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空间、世界的抽象概念的思考。
这首诗也被称为“诗画家之升华”。
梦,梦,你是我的梦。
逝水年华,流星逝谔,我唤不回的逝去的一切,都遇见你的重重芳盛。
以上是郭沫若的一些代表性诗集,他的诗作在艺术、政治、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沫若的诗现代诗

郭沫若的诗现代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衍生注释:1. “床”在古代有多种解释,这里可能是指井栏。
2. “疑是”表示好像、仿佛的意思,诗人看到月光洒在地上,恍惚间以为是霜。
3. “举头”即抬头,“低头”则是低下头来。
三、赏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前两句描写了夜晚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那洁白的月光就像霜一样,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后两句则由景及情,诗人抬头看到明月,不禁低下头思念起故乡。
明月在这里成了思乡之情的寄托,这种触景生情的描写十分自然。
短短四句诗,却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真不愧是千古绝句啊!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生游历四方,结交广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外地旅游,夜晚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客栈里。
晚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那一瞬间我就想起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月光,像不像李白诗里的霜啊?看着这月光,我突然有点想家了呢。
”朋友也感叹道:“是啊,这时候就特别能体会李白写这首诗时的心情。
”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衍生注释:1. “国破”指国家沦陷,长安城被叛军攻破。
2. “感时”即感伤时事,“恨别”为怨恨离别。
3. “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代战争。
4. “浑欲”表示简直要。
三、赏析:这首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国家沦陷了,山河虽然依旧存在,但城中的春天却只有荒草丛生。
诗人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听到鸟鸣更加惊心,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战争持续了很久,家书都珍贵得如同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