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 paper analyzed and forecas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cal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onsidering four kinds of water-saving patterns that present water-saving mode,basic water-saving mode,strengthened water-saving mode and superior water-saving mode,the paper forecasted the water demand of the each sector separate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the water demand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strengthened water-saving pattern was selected as the recommended schem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plan. Finally,the paper studi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use from the aspects of efficiency,quota,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ing rate of water use . Key words: water demand; national economy; water resources; water-saving mode; Yellow River Basin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的研究

前沿
2009.11 中国水利
黄河流域水权转换地区 水资源论证特点研究
张文鸽, 何宏谋, 殷会娟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古两自治区水权转换类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类建设项目特点的基础
上,提出除一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时所关注的问题外,应重点增加水权转换出让方节水潜力和可转换水量的
以 “农业用水向工业用水转换” 作为取水水源的建设项目,根据我国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应该编 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水权 转换类建设项目取水水源为特殊水 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 行)》(以下简称导则) 对特殊水源的 规定为污水再生利用水源、调整取水 用途(节水或水权转换)水源和混合 水源,并对特殊水源的论证提出了要 求, 指出:“通过节水措施节约的水 量、水权转换等调整取水用途来解决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的,论证的内容除 水源论证的一般要求外,应增加节水 或水权转换的可行性论证,并分析其 约束条件和实施方案等”。 显然,导则 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作了相关规定, 不够具体, 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
right transfer benefit. Finally reli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water abstraction of the project should be secured.
Key words: water right transfer; construction project; water resources; amount of water saving; available
Wenge, He Hongmou, Yin Huijuan
Abstract: Targeting at water right transfer projects of 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 in the
史籍中的黄河治理

史籍中的黄河治理作为中国五大河流之一的黄河,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由于其泥沙含量大、流域地势较险峻,使得黄河在历史上频繁泛滥,给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影响。
为了解决黄河的泛滥问题,历代的中国帝王和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和措施,并留下了丰富的史籍记载。
古代黄河治理——尧舜禹的治水经验古代的中国帝王对于治理黄河有着独特的洞察和方法。
传说中的尧、舜、禹三代帝王都对黄河进行了治理,并留下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治水经验。
尧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君之一。
他在位时,曾被洪水侵害,于是派遣舜去整治黄河,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舜下令挖掘渠道,引水入海,以减轻黄河的泛滥。
这一做法在当时是非常有益的,以致被后世称为"禹工之绩",成为治理黄河的重要经验。
禹是中国古代帝王尧的继承者,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能手。
禹对治理黄河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他巡行天下,认真考察黄河的情况,并提出了诸多治理黄河的具体方案。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利用改变河道方向的方法减少洪水泛滥。
他还规定了洪水期间民众的自救措施以及国家的救灾方法,为当时的状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为后世治理黄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夏禹是中国古代的传奇人物之一,他被认为是治理黄河的能手。
夏禹在位时,曾亲自主持了对黄河的治理工程。
他组织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沟开渠、疏浚淤泥等工程,并成功地将黄河的泛滥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夏禹治水工程是中国古代治理黄河的重要里程碑,也奠定了后世治理黄河的基础。
夏禹治水工程的成功,更多是因为他采取了科学的方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治理。
他利用了当时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动员了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治理。
夏禹的治水成就被载入史书,成为青史上的一段佳话。
而夏禹治水的精神也一直影响和鼓舞着后来的治河人。
历史上的黄河治理——郭威的黄河改道和岳飞的水利工程在中国历史上,黄河的泛滥问题一直存在,给沿岸地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使用权制度

作者简介 : 秦泗阳( 99 ) 男, 苏连 云港人 , 16 , 江 讲师 , 士 , 硕 主 要从事 经济学的教 学与研 究。
水程等 内容 。
维普合引水灌 溉的技术条
件 的农 民都有权利获得灌溉水资源 的合法 使用权 。但是 , 这并
不意味着任何形式的独 占权 , 不意味着 离渠道越 近的 田地就 也
要在水册( 即记载灌区用水制度及用水户水程——灌 溉水流的
时间的文 书 ) 中作 记 录。在《当水 之 规》 《 和 卖地 不 带卖水 之 例》 中记载 了他读书时 听到他 同学 家 的关 于买卖水 的事件 , 并 且他还指出“ 清峪河各渠 , 用水规例制度均仿照龙洞渠 而行 之 , 沐涨渠如是 , 而工进 、 下五 、 复 、 八 澄源 各 渠, 莫不 同规 也”5。 _ J 刘屏山生于 18 8 3年 ,o岁左 右时 在泾 阳县 味经 书 院肄业 l 。 2 由此可 以推断 , 他所 记 载的事件 应该 在清朝 时期。也就是 说 ,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已经出现水权 交易。
依 据 。黄 河 流 域 各 地 渠 册 的 主 要 内 容 就 是 对 出夫 数 量 及 相 应
情况, 而是采取水随地移的原则。《 洪洞县水利志补》 记载有许
多 因卖水而受到惩罚 的案 例。 一 般灌 区 内都 编有夫 簿或 鱼鳞 册, 即用水 土地 清册 , 以便确定水权。
收 稿 日期 :0 6 3 0 20 —0 - 1
( 下转第 1 3页)
水程 的规定 。虽然各灌 区情况不 同, 但各渠册 就此 方 面一般包 括: 每亩水地兴夫的数量或每夫浇地的数量 、 各村兴夫 的数量 、
黄河流域治理感悟心得体会

黄河流域治理感悟心得体会黄河流经我国9个省区,流域内包含丰富的资源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
黄河“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的基本特点,成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从最初的下游防洪走向全流域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大规模退耕还林(草)工程,直至近年来的生态优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与区域生态文明综合治理等,水沙治理取得成效。
70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脆弱的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保护措施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工程建后管护亟需加强。
流域内水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因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流域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且复杂,需要以长久心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对于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我认为首先要确保并完善治理措施和工程建设的生态功能,推进流域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
建议继续巩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与维护力度,实现监管并重,持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同时,探索实施分区精准防治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治理空间格局,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科学配置工程、林草、耕作等措施,逐步提高措施设计标准,确保各项措施与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完善综合治理体系。
其次,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实施以水定城,实现城乡二元高质量发展。
大、中城市在基础设施利用和经济产出等方面都具有规模效益,建议作为人口迁入的主战场,并通过政府优惠政策将迁移人口完全市民化,以减少土地与经济社会资源浪费。
同时,合理控制城市和城市群规模,评估分析区域产业与人口承载能力,实施以水定城,恰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提高黄河流域的水效率、创新流域水管理机制,构建流域水生态文明。
水资源是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必须推进城镇生活、工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节水改造,依靠数字化手段对用水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研究报告1. 引言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我国九个省区,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质污染、水生态恢复等问题。
因此,开展黄河流域四水四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概述2.1 四水概述黄河流域四水即江河水系、湖泊水系、地下水和海水。
江河水系包括黄河及其支流、运河等;湖泊水系包括鄱阳湖、东平湖等;地下水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海水指黄海及渤海。
2.2 四定概述黄河流域四定即水量定、水质定、水价定和水权定。
水量定是指确定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和各级水量保证率;水质定是指制定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水价定是指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价格体系;水权定是指明确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
四水四定研究是为了解决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研究方法3.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调查和采集相关数据,包括水资源、水质、水价和水权等方面的数据。
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3.2 模型构建与仿真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包括水资源模型、水质模型、水价模型和水权模型。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相关数据和模型,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可视化、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
4.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研究成果4.1 水量定成果通过研究,确定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和各级水量保证率,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4.2 水质定成果制定了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指导。
4.3 水价定成果建立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促进了水资源的经济合理利用和节约。
4.4 水权定成果明确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建立了一整套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
明清时期江河水运与经济发展研究

明清时期江河水运与经济发展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江河水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明清时期江河水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江河水运对于物资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明清时期,江河水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许多商贩和商人利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通过水上的方式进行商品的运输和交流。
这种水上运输的方式,无疑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同时,由于商品的更加便捷地运输,价格也更加稳定,供给更加充足,使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江河水运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明清时期,农业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而江河水运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农产品可以通过水上运输,直接运往各地的市场,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和销售额。
同时,江河水运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使他们得到了更好的收入。
因此,江河水运对农业生产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江河水运还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和手工业的兴起,大量的产品需要快速、安全地运输到各地,而江河水运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通过水上运输,产品可以更加安全地运送,避免了交通事故和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
同时,水路运输也能保证产品的快速到达,满足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因此,江河水运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最后,江河水运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在明清时期,随着江河水运的繁荣,一些城市也逐渐崛起。
这些城市成为了贸易和商业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贩和商人。
同时,由于水运的便捷性,这些城市的居民也能够享受到来自各地的商品和文化产品,提高了生活水平。
因此,可以说江河水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江河水运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推动了物资和文化的交流,为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

明朝的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文化上取得了许多成就,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
特别是对于黄河与长江这两大重要河流的治理工程,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壮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一、治理黄河的壮举1.修建黄河堤防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明朝采取了修建黄河堤防的措施。
明初时,朱棣皇帝开始着手处理黄河问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洪体系。
明代朝廷在河道两岸修筑了大规模的堤防,采用夯土、石块等材料加固河岸,有效地防止了洪水泛滥的情况。
2.开凿引黄工程明代在治理黄河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壮举就是开凿引黄工程。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由于其水患频发,明代采取了人工开通渠道,将黄河水引导到其他地区,以减少对河岸的冲刷破坏情况。
3.修建铁索桥为了方便人们的交通运输,明代还修建了许多铁索桥。
这些桥梁结构稳固,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对河道的监测与管理,为黄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二、治理长江的壮举1.修建江防工程明代在治理长江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修建了许多江防设施。
明代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堤防,加固河岸,以防止长江洪水泛滥。
江防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减轻洪水带来的灾害,更使得长江沿岸地区的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2.疏浚航道为了提升长江的通航能力,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航道工程。
清理河道淤泥,使得船只能够顺利通行,对于长江流域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修建石头城明代为了保护长江沿岸的居民免受洪水威胁,修建了许多石头城。
这些城池利用巨大的石块围绕河岸建造而成,形成了坚固的防洪壁垒,为沿岸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总结与启示明代治理黄河与长江的壮举,无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明代的工程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其次,明代注重河道的保护与整治,不仅加固河岸,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引导工程,以调节水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增 多 , 水权买 卖行 为 1 增 多 。 明清 时期 水 权 制 3益
度 的特 点可 以概括 如下 。 水 权 有 一 定 的 法 律 体 系 作 保 障 , 且 非 正 式 而
国最早 和最 完善 的灌 溉 系统和 水权 制度 。传说 大 禹 在降 服洪 水 之后 , 尽 力 乎 沟洫 ” , 展 农 业 灌 曾“ … 发 溉 事业 。 自春秋 、 战国一 直到 明清 时期 , 历代 王 朝都 很 重 视水利 事业 , 建 了大量 的水 利工 程 , 修 制定 了详
历代 关 于水 权 的制 度 主要 表 现 为两 种 形 式 , 一
是正 式制 度 , 即各级 官府 公布 的 、 国家强 制力 保护 受 的法 律 、 规 等 。二是 非 正 式 制 度 , 以 习惯 、 法 即 乡规 民约 、 水册 等形 式表 现 出来 的水事 规则 , 可称 之 为 也 惯例 法 。它虽 不 以 国家 强 制 力作 为 实施 前 提 , 又 但 与 国家强制 力 密 不可 分 。有 的水 册 、 规 等 民 间文 渠 书本 身就是 经 过官府 审 定予 以公 布 的 。正 式 和非正
为 在 事 实上 又 长期 存 在 : 证 灌 溉 用 水 优 先 , 且 详 细 规 定 用 水 顺 序 和 分 水 原 则 、 水 办 法 ; 受 水 使 用 保 而 分 享
权 和 承 担 水 民事 责任 相 一 致 ; 水 利 管 理 人 员严 加 约 束 , 规 者 受 罚 。 这 些 特 点 对 今 天 的 水 权 制 度 建 设 对 违
具有重要的启示 。
关 键 词 : 明 清 ; 河 流 域 ; 权 ; 度 黄 水 制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1 2 D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O — 4 4 20 0 一 o7 一 O O 8 4 4( 0 9) 2 0 5 4
黄河流 域是 中华 民族 的发 祥 地 , 是 我 国农 业 也
令》, 秦代 的《 田律》, 唐代 的《 律疏 义》 《 唐 、 唐六 典 》 ,
元代 的《 大元统 制》 明代 的 《 明律 》 清 代 的 《 , 大 , 大清 律例 》 , 等 都有 相 关 条 款 。二 是 专 项 法 规 , 如汉 代 的 《 水令 》 唐 代 的 《 部 式 》 宋 代 的 《 田水 利 约 束 》 , 水 , 农 等 。明清时 期 , 本 上沿 用 唐 宋 以来 形 成 的 正式 法 基 律, 同时 , 水册 、 规 、 渠 碑刻 等 非正 式 法律 制 度充 分 发 展 。所 谓水册制是 指在官方 监督 下 , 由所 涉及 渠道之 利户 在渠首主持 下制定 的一 种水权分 配登记 册 , 由于 “ 按地 定 水 ” 水权 分 配 的依据 是 地 权 。水 册 一 旦 制 , 定 , 实际成为 土地 清册 , 它 就具 有地方 法规 的性质 了 , 在一 个较长时 间是 稳定 的。它是一个 水权登 记册 , 类 似 于现在 的“ 水许 可证 登记制 度 ” 取 。这种 制 度见诸
第 2 5卷 第 2期
20 0 9年 4月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科 版) 社
Vo _ 5 NO 2 l2 . AD . 0 9 r2 0
J u n lo ah C i a I si t fW a e n e v Iya d Hv ree ti P w r S ca ce c o r a fNo h n n t u e o t rCo s r C n do lcrc o e ( o ilS in e t
明 清 时 期 黄 河 流 域 水 权 制 度 的 特 点 及 启 示
饶 明奇
( 北 水 利水 电 学 院 , 南 郑 州 , 5 0 1 华 河 401)
,
一
—
一
丧 一 —蔓 一
— ! —蔓 —
— 一 蔓 一 — 一 — 一
— L0 — 一套 一羹 一 L 一 一 一 一 受 — 蔓 一 一 — l L 一 , 0 ^
于各 种史料 之 中, 关 志 书如 《 有 陕西 通 志》 《 阳县 、泾 志》 《 、 三原 县志》 《 洞 县水 利 志 补》 、洪 等都 有 明确 的 记载 。《 阳县 志 》 泾 卷二 的《 泾渠 志 》 实 际上 就 是 后 ,
式制 度相互 补 充 , 同构 成 了我 国古 代 水 权 制 度 的 共
基 本 体系 。
明清 时 期 是 封建 专 制 统 治 日益 强 化 、 建 生产 封 关 系 充分 发展 、 封建 制度 高度 完善 的时期 , 是资本 也 主义 生产关 系 开始 萌 芽 、 长 和 封 建 制 度 逐 步走 向 生 衰亡 的时期 。就水 权 制 度 而 言 , 同样 处 于 一个 转 也 折 时 期 。一 方 面 , 统 社 会 的水 权 制 度 得 到 了 充分 传
摘
要 : 明 清 时 期 黄 河 流 域 水 权 制 度 具 有 以 下特 点 : 权 有 一 定 的 法律 体 系作 保 障 , 且 非 正 式 的 法 律 体 系 充 分 水 而 发展 , 构成 水权 法律 体 系的 主 体 ; 律 严 禁 水 权 买 卖 , 其 是 严 禁 不 经 登 记பைடு நூலகம்的 私 相 买 卖 , 水权 买 卖 的 行 法 尤 但
一
、
的 法 律 体 系 充 分 发 展 , 成 水 权 法 律 体 系 的 主 体 构
中国历 代 都 有 相关 法 律 对 水 事 行 为进 行 规 范。
一
细 的水事 法律 制度 , 水 权 制 度 就 是 这 些 法 律制 度 而
的 核 心 内容 。
是 国家综合性 法典 中的有 关条 款 , 如西周 的《 伐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