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教案
最新最全《建筑设备》教案(精华版)

要点二
设计目标
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确 保商场内各区域温度、湿度适宜,同 时实现节能减排和降低运行成本。
要点三
设计方案
采用集中供暖方式,通过锅炉房或热 力站提供热源;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 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室 内空气流通;空调系统采用中央空调 系统,根据商场内不同区域的需求进 行分区控制。
02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
建筑设备分类及功能
供暖设备
包括锅炉、散热器、管道等, 用于建筑物的冬季供暖。
空调设备
包括制冷机、冷却塔、风机盘 管等,用于建筑物的空气调节 和温度控制。
给排水设备
包括水泵、水箱、水管等,用 于建筑物的供水、排水和污水 处理。
通风设备
包括送风机、排风机、风管等 ,用于建筑物的空气流通和换 气。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备作为支撑建筑施工和运营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日益 凸显。《建筑设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 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建筑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包 括供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智能化等设备系统。
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 态。
强化维护保养人员培训
提高维护保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设备得到专业、有效 的维护保养。
常见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
电气故障
检查电源线路、开关、保险丝等 是否正常,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检查电机是否运转正常,如有异
常及时维修或更换。
控制系统故障
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管道安装准确、 严密,保证供暖效果。
通风系统设计与施工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将围绕着建筑设备的常见及基本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员了解建筑施工中截流、调压、过滤、消音等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独立操作建筑设备的能力,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并提高工地施工环境的安全标准。
二、教学内容1.建筑设备的种类及特点•建筑设备的定义•建筑设备的分类•建筑设备的特点2.建筑设备的常见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水泵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压力罐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管道调节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滤水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消音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泵阀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3.建筑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建筑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的概述•水泵安全操作要求•压力罐安全操作要求•管道调节器安全操作要求•滤水器安全操作要求•消音器安全操作要求•泵阀安全操作要求4.建筑设备选型及使用•建筑设备选用的概述•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分析•建筑设备选型案例示范三、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授课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授课包括文字阅读、图像解说、语音讲解等形式展现,帮助学员理解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与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教学阶段将通过软件模拟以及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员可以熟练地掌握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的选型、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考核学习过程中将设置学科测试、实践操作考核等方法进行评估和考核。
1.学科测试学科测试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方式进行测评,主要考查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测试范围包括建筑设备种类、操作规范及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点。
2.实践操作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将通过学员在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考察其对建筑设备的选型、使用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此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在实践操作中对建筑设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本教学旨在让学员系统性地掌握建筑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设备及识图教案

结合应用:将建筑设备与识图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识图:掌握建筑图纸的识读方法和技巧
难点:建筑识图的技巧和方法
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学会识别建筑图纸中的各种符号和标记
理解建筑图纸中的空间关系和尺寸标注
掌握建筑图纸中的比例和尺寸关系
学会使用建筑识图软件进行图纸分析和设计
提高建筑设备识图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能力目标
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会识别建筑图纸的基本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备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3
教学内容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建筑设备的操作过程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图纸分析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建筑设备和图纸,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讲授新课:讲解建筑设备基础知识、建筑识图基本原理以及建筑设备与识图的结合应用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介绍建筑设备的种类、功能、特点等
建筑识图基本原理:讲解建筑图纸的组成、符号、标注等
建筑设备与识图的结合应用:讲解如何通过识图了解建筑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提交作业,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建筑设备教案完整版

卫生器具和冲洗设备的安装需符合 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使用安全和 卫生。
03
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 统
供暖系统
供暖系统的分类
根据热源、热媒和散热设备的不同,供暖系统可分为热水 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热风供暖系统等。
供暖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主要由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 成。
给水管材及附件
常用给水管材有钢管、铸 铁管、塑料管等,附件包 括阀门、水表、水龙头等 。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分类
根据排放水质可分为生活污水排 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雨
水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
包括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体制。
排水管渠及附件
排水管渠常用材料有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附件
包括检查井、雨水口等。
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
空气调节系统主要由空气处理设备、冷源或热源、空气输送管道、空气分配装置等组成。
空气调节系统的原理
空气调节系统通过空气处理设备对空气进行过滤、冷却、加热、加湿等处理,然后通过空气输送管道将 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各个房间,同时通过排风系统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的舒 适和清洁。
电气设备
包括变压器、配电柜、开关设 备、照明设备等,用于保证建 筑物的电力供应和照明需求。
消防设备
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 器材、消防栓等,用于保证建
筑物的消防安全。
建筑设备的作用与重要性
作用
建筑设备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供服务,满 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重要性
建筑设备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建筑设备配置能 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建 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2024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实习要求
学生需认真参与实习工作,积极学习实践知识, 并按时提交实习报告。
设计要求
学生需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方案制定、计算、绘 图和论文撰写等工作,达到专业水平要求。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电气设备工程概述
01
02
03
电力系统
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和 分配,包括发电、变电、 输电和配电等环节。
照明工程
研究建筑物的照明设计、 照明设备选型和照明控制, 包括室内照明和室外照明。
防雷与接地
研究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 施和接地系统设计,确保 建筑物内人员和设备的安 全。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述
给水工程
透光材料、反光材料、遮阳材料 等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光污染及其防治
光污染的定义、危害和防治措施。
建筑声学原理
01
声学基本概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声压级、 声功率级等。
建筑声学材料
吸声材料、隔声材料、消声材料等 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03
02
建筑声学设计
吸声、隔声、消声等设计原则和方 法。
建筑噪声控制
100%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 环境与设备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80%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
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工程、建筑节能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涵盖建筑环 境控制技术、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方法、建筑节能原理与措施等知识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建筑环境基础知识 • 设备工程基础知识 • 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设计 •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 •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建筑设备》教案

《建筑设备》教案第一章建筑给水系统1.1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一、定义:建筑给水系统是供应建筑内部和小区范围内的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的系统。
二、影响因素:水质、水量、水压。
三、分类及要求(按用途)1.生活给水系统:(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工企业生活用水)(1)生活饮用水系统(2)杂用水系统特点:用水量不均匀,水质要求差异不大。
2.生产给水系统:(产品用水、工艺用水、辅助用水)特点:用水量均匀,水质要求差异大。
3.市政消防给水系统:(道路清洗用水、绿化浇灌用水、公共清洁卫生用水、消防用水)特点:用水量大,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水压要求高。
注:为了节约用水,可采用中水系统。
三种基本给水系统,可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后,设置生活、生产、消防三个独立的给水系统,也可设置两种或三种合并的组合给水系统。
1.2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一、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进户管:针对一个建筑;总进水管:针对小区)2.水表节点(水表、闸门、泄水装置的总称)3.给水管网(1)干管(2)立管(3)横管(4)支管4.给水附件(1)配水附件(水龙头)(2)控制附件(阀门)5.升压和贮水设备6.消防设备1.3建筑给水方式一、给水方式的选择考虑因素1.用户对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主要是系统所需水压)。
2.室外管网所能提供的水质水量和水压情况。
3.卫生器具及消防设备等用水点在建筑物内的分布,以及用户对供水质量、可靠性的要求。
二、给水方式的选择原则1.力求系统简单,管道输送距离短,降低工程费用。
仅在用水高峰时,由于用水量增加,而是市政管网压力降低,不能保证建筑上层用水。
优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缺点:水箱容易二次污染,水箱容积确定要慎重,重量大,增大建筑物荷载,影响建筑物立面处理。
3.单设水泵方式适用条件: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且室内用水量大且均匀。
优点: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
缺点:,耗能多。
注:为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节省电能,当水泵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时,应设旁通管。
建筑设备工程教案

05 建筑消防与安全 防范技术
2024/1/26
2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原理及设计要点
2024/1/2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原理
通过烟感、温感等探测器监测火灾信 号,经报警控制器处理后,触发声光 报警器、消防广播等设备进行报警, 同时联动其他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设计要点
根据建筑类型、火灾危险性等因素确 定探测器类型及布置方式;合理划分 报警区域,确定报警控制器容量;考 虑系统供电、接地等电气设计要求。
2024/1/26
建筑设备工程的定义
介绍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建筑设备工程的范围、 目标和重要性。
建筑设备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阐述建筑设备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帮助学生了 解该领域的动态。
建筑设备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析建筑设备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 工程等)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设计方案
采用集中供暖系统,利用市政热力管网提供热源;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设置送风机和排风 机;运用空气调节技术,对空气进行降温、升温、过滤等处理。
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采暖季的运行,供暖效果良好,室内温度稳定;通风系统运行正常,室内外空气 交换顺畅;空气调节系统满足室内环境质量要求,员工普遍反映良好。
15
04 建筑电气与智能 化技术
21
灭火器材配置与使用方法
灭火器材配置
根据火灾类型、危险等级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灭火器材,如干粉、泡沫、二 氧化碳等灭火器;按照规范要求设置 灭火器配置点,确保方便取用。
使用方法
熟悉不同类型灭火器的操作方法,掌 握正确的使用姿势和喷射方向;针对 不同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 行扑救。
建筑设备教案(土木)

建筑设备教案(土木)章节一:建筑设备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设备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建筑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建筑设备的定义和分类。
2. 建筑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建筑设备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建筑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3. 探讨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
章节二:建筑给排水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
3. 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
教学活动:1. 引入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
3. 探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章节三:建筑供暖通风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
3. 了解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内容:1. 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
3. 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入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设计原理。
3. 探讨建筑供暖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章节四:建筑电气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
教学内容:1. 建筑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
3. 建筑电气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入建筑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
3. 探讨建筑电气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章节五:建筑智能化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理。
3. 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教学内容:1.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系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案绪论建筑设备: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备和设施系统的统称。
目的:体现建筑功能。
研究方向:一、建筑给排水设备1、生活给水2、生产给水3、消防给水4、生活热水5、水警6、饮用水系统7、再生水:中水、雨水二、建筑供暖与通风设备1、供暖系统2、通风系统3、中央空调三、建筑电气设备1、供配电系统2、照明系统3、动力系统4、接地与安全用电5、建筑弱电系统(1)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2)电话系统(3)电视系统(4)网络系统(5)安保监控系统(6)音响系统第1 篇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从内容上分:1、室外给水工程(城镇给水工程)取水、净水、输水管网的设计与建设。
2、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小区和建筑内的给水与排水,包括消防给水和雨水排除。
3、室外排水工程(城镇排水工程)城镇污水和雨水收集管系及污水处理厂。
“建筑给排水”主要介绍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热水供应和与之密切联系的消防给水、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及建筑中水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建筑给排水设备细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建筑给水工程、建筑排水工程、管材、器材及卫生器具以及高层建筑给排水等。
包含内容较为广泛,可将各部分划分为以下几部分(见下):“建筑给排水”主要介绍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热水供应和与之密切联系的消防给水、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及建筑中水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建筑给排水设备细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建筑给水工程、建筑排水工程、管材、器材及卫生器具以及高层建筑给排水等。
1.1 室外给排水工程一、用水标准1、生活用水2、生产用水3、消防用水4、其他用水二、用水量变化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时用水量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1.1 室外给排水工程三、取水工程1、水源2、取水构筑物:井、渠、浮船、缆车等。
四、净水工程1、给水水质2、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3、净水工艺与净水厂五、输配水工程1、输水泵站与中途升压泵站2、输水管3、配水管网4、管网上的附属设备1)阀门2)消火栓5、调节构筑物六、室外排水工程建筑排水工程的任务是确保室内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及屋面雨、雪水能迅速、及时、通畅无阻地排至室外排水管渠(有时尚需经局部处理或提升)。
建筑排水管网在输送污水、废水的全过程中不可停止、不可溢出、不可渗漏。
另一方面,排水管内滞留的臭气、秽气及有毒有害气体不允许向室内泄漏,必须经排气系统加以排除。
七、排水系统的分类(1)粪便污水排水系统:用以排除大便器、小便器以及性质相似的污水的排水系统。
(2)生活废水排水系统:用以排除淋浴器、浴盆、洗脸盆、洗涤盆、化验盆等卫生器具接纳的生活废水的排水系统。
(3)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用以排除粪便污水、生活废水的排水系统。
(4)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用以排除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系统。
(5)雨水排水系统:排除屋面雨雪水曲排水系统。
(6)中水道排水系统: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将生活废水中的沐浴等废水经处理后用来冲洗厕所、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排水系统。
八、排水系统的组成1、室内污水管网系统和设备2、室外污水管网系统3、污水泵站4、污水处理厂5、雨水排水系统九、排水体制(1)室外的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
分流制是指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别由污水管和雨水管排放;合流制是指生活污水和雨水由同一管路系统排放。
(2)室内排水体制也可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
分流制是指各类污、废水由各自独立的管道系统排放;合流制是指将部分性质相近或全部污、废水合用同一管道系统排放。
十、排水体制的选择(1)建筑物内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污水性质、污染程度、污水量,并结合室外排水体制等因素确定。
(2)生活污水如采用化粪池局部处理时,粪便污水应与洗浴废水分开排放。
(3)含油污水应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因此,含油污水应与其他污、废水分开排放。
(4)中水系统中,需要回用的生活废水应与其他污废水分开排放。
(5)含有放射性元素、腐蚀性物质、有毒或有害物质的污水以及需要回收利用的污水均应单独排放。
十一、污水排放条件污水温度不应高于40℃;要求污水基本上呈中性(pH值为6~9);污水中不应含有大量的固体杂质;污水中不允许含有大量汽油或油脂等易燃液体;污水中不能含有毒物;对伤寒、痢疾等病原体,必须严格消毒灭除;排入水体的污水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利用污水灌溉时,应符合有关要求。
十二、排水构筑物1、检查井2、跌水井3、雨水口4、出水口5、化粪池6、隔油池7、沉砂池8、降温池十三、市政排水工程见图建筑系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案“建筑给排水”主要介绍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热水供应和与之密切联系的消防给水、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及建筑中水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建筑给排水设备细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主要有:建筑给水工程、建筑排水工程、管材、器材及卫生器具以及高层建筑给排水等。
包含内容较为广泛,可将各部分划分为以下几部分(见下表):1.1 管材、器材和卫生器具一、给水管材、附件及水表(一)管道材料最常用的有:钢管、铸铁管和塑料管。
(1)钢管:焊接钢管:镀锌(白铁管)、不镀锌(黑铁管)无缝钢管特点:强度高,内表面光滑,水利条件好,重量轻,安装方便;但是易腐蚀,造价较高。
(2)铸铁管:低压管:44.1 kpa普压管:73.6 kpa高压管:98.1 kpa特点:材质轻,易加工;不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配套附件成型;但耐腐蚀,经久耐用,质地较脆,不耐震动和弯折,重量大,施工安装任务重。
(3)塑料管(复合管材)压力轻型管60 kpa压力重型管100 kpa DN75~150特点:a、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b、内表面光滑,水利条件好;c、重量轻,易安装,节约金属。
现在多用UPVC塑料管(4)砼管及钢筋砼管多用于室外排水管道及车间内部地下排水管道。
特点:节省金属管材;缺点是耐腐蚀性差,内表面不光滑,抗压强度也差。
(5)陶土管又称缸瓦管,有涂釉和不涂釉两种。
特点:表面光滑,耐腐蚀;但切割困难、强度低、运输安装过程损耗大。
(6)有色金属管铜管:热水供应,饮用水,有效寿命长铝管、铅管(7)复合管钢塑管、铝塑管优点:a、材质轻(施工强度低)b、接口处理方便(施工工艺简单)c、使用寿命长缺点:附件昂贵。
(二)管道连接1、钢管的连接配件及连接方法主要有三种:螺纹连接(丝口)、焊接、法兰连接(管道设备相连)。
(1)螺纹连接利用配件连接,连接配件形式较多。
建筑内部生活给水管道应用镀锌配件,镀锌钢管必须用螺纹连接。
多用于明装管道。
(2)焊接接头紧密,不漏水,施工迅速,不需配件。
但不能拆卸。
焊接只能用于非镀锌钢管多用于暗装管道。
(3)法兰连接用在较大管径的管道上(50mm以上)。
法兰连接一般在连接闸门、止回阀、水泵、水表等处,以及需要经常拆卸、检修的管道上。
2、铸铁管、砼管、陶土管等承插连接方法铅接口、石棉水泥接口、沥青水泥沙浆接口、膨胀性填料接口、水泥沙浆接口等。
3、塑料管的连接方法:螺纹连接、焊接、法兰连接、粘接等方法。
(三)附件1、配水附件:(1)配水龙头:球形阀式配水龙头(a)、旋塞式配水龙头(b)(2)盥洗龙头:莲蓬头式、鸭嘴式、角式、长脖式等(3)混合龙头(d)2、控制附件:(1)截止阀:关闭严密、水流阻力较大。
适用在管径≤50mm的管道上。
作用:调节水量、水压、关断水流(2)闸阀:管径在70mm以上时采用。
阻力小,但易产生磨损和漏水。
(3)止回阀:用来阻止水流的反向流动。
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4)浮球阀:可以自动进水自动关闭的阀门。
(5)安全阀一种保安器材。
有弹簧式、杠杆式两种。
(四)水表1、作用:计量建筑物用水量的仪表。
2、原理:流速式水表Q=W*V=πd2v/43、种类:按翼轮构造的不同可分为旋翼式、螺翼式;按计数机件所处的状态可分为干式、湿式;按阻力大小(测小流量、测大流量)。
4、水表的性能参数及意义(1)最大流量:只允许短时间使用的流量,为水表的上限流量。
HB=QB/KBKB=Q MAX.S/100KB= Q MAX.L/10 (2)公称流量:水表允许长期使用的流量(3)分界流量:水表误差限改变时的流量(4)最小流量:水表在规定误差限内使用的下限流量(5)始动流量:水表开始连续指示时的流量。
5、水表的选择与相关计算(1)选择水表的口径:建筑中常用旋翼式水表,依据管道中的实际流量≤水表的设计流量(2)计算水流通过水表的水头损失:HB = QB /KB6、水表的安装(1)水表应安装在抄表和检修方便、不受冰冻、污染、水淹和不易损坏之处(2)水表的前后应安装阀门,便于水表的拆换和检修,不能间断供水的建筑,应在阀门前后设旁通管。
二、卫生器具与冲洗设备1、便溺用卫生器具及冲洗设备(1)大便器:坐式、蹲式、大便槽按其构造形式分为盘形(与存水弯是分开的)和漏斗形(本身包括存水弯)按冲洗的原理分为冲洗式和虹吸式两种(2)小便器:立式、挂式、小便槽(3)冲洗设备:一般有冲洗水箱和冲洗阀a、自动虹吸冲洗水箱、b、手动冲洗水箱、c、光电数控冲洗水箱d、冲洗阀2、盥洗沐浴设备(1)洗脸盆(2)盥洗盆(3)浴盆(4)淋浴器(5)妇女卫生盆3、洗涤用卫生器具(1)洗涤盆(2)化验盆(3)污水盆4、专用卫生器具(1)地漏(2)饮水器三、水质污染现象及防止措施1、水质污染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1)生活饮用水管道因回流造成的污染(2)生活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造成的污染2、防止措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生活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在两种管道的连接处,采取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生活饮用水的压力应大于其他水管的压力。
建筑系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案建筑给水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各类用户对水量、水压的要求,将水由城市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输送到装置在建筑上的各种配水龙头、生产机组和消防设备等各种用水。
1.2.1 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1、生活给水系统2、生产给水系统3、消防给水系统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水管2、水表接点3、管道系统4、给水附件(包括:控制、配水)5、升、贮压设备6、室内消防设备二、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及给水方式 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水压H = H1 + H2 + H3 + H4H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的总水压H1 ——最高最远配水点与室外引入管起点的标高差H2 ——管路的水头损失H3 ——水流通过水表的水头损失H4 ——管路最不利配水点的流出水头2、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1)直接给水方式室外管网的水压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室内管网的最不利点所需的水压,并能保证管网昼夜所需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