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药美容论文:养生之美(合集5篇)

中医药美容论文:养生之美(合集5篇)

中医药美容论文:养生之美(合集5篇)第一篇:中医药美容论文:养生之美养生之美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硕人》(选自《诗经》)翻阅古代诗词,我们会发现古人对美人的描写往往不只局限于五官脸孔,例如从《诗经》的这一选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硕人》对美人的描述有双手白嫩,肤质细腻,脖颈粉白,牙齿雪白齐整,额头方正,蛾眉幼细,笑靥如花,眼送秋波……美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这也会让我们不进好奇古人是如何追求美的呢?古代会有哪些美容方法呢?我想这一切一定离不开中医药美容。

在我看来,人的美不止于身体发肤的美丽,更是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是由内而发的美丽,这便是养生之美。

养生之美不急躁,不冒进,即使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也不断寻求生活之美,食物之美,追求“慢生活”。

谈到养生,在中医药美容中,我认为我们不能忽视的便是食物对于身体的各种益处,这在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

以下是几个我常吃或喜爱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常食荔枝,补脑健身……”,《随身居饮食谱》也有记载:“荔枝甘温而香,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营,养肝血,果中美品,鲜者尤佳。

”现代医学认为,荔枝含多种维生素以及果胶、游离氨基酸、蛋白质,铁、磷、钙等多种元素。

并研究证明,荔枝有补肾、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进细胞生成、使皮肤细嫩等作用,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对于蜂蜜《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

” 蜂蜜味甘,性平,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常吃蜂蜜能达到排出毒素、美容养颜的效果,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等症也很有好处。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中医如何养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1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摘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

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

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

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

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

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

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

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专家解读6篇)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专家解读6篇)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专家解读6篇)中医美容方剂在历代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与经验,但一直散在各类古籍中缺乏专门系统的整理研究,近几十年的研究多集中在收载美容方剂较多的中医古籍中,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不够,而从历史角度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是空白。

我们在这里分享6篇中医美容养生论文,希望能带给你写作灵感。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一:题目:外用中草药粉在中医美容养生中应用探析摘要:人类生活水平提升,对于审美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女性在美容养生上下了很大功夫。

随着中西医不断结合与发展,相关的美容养生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

不过,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异性,使得西医美容养生对于一些人群而言并不适用,故而应加强中医美容养生的研究。

总的来说,中医美容养生有很多指导思想与理论,比如说中医美容养生学、美学思想、中医学基本理论及中国特色的养生美学等。

本文主要就外用中草药粉在中医美容养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希望对相关美容养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外用中草药粉;中医;美容养生;应用中医美容养生学属于研究人体形神美、损容性疾病与生理缺陷,以此实现防病健身的目的,同时采取中医药进行修复、维护及改善人体形神美及探究相关规律的一门科学。

相比于现代美容而言,中医美容养生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独到之处,故而受到了广泛学者的支持与喜爱。

中医美容养生的独特之处有很多方面,诸如一个人的气色若不好,采用中医手段能准确判断出具体的病因,并且可以根据不通的经络来判断该病的致病之处。

采用中草药粉在严格意义上属于我国自古以来就存有的一种方式,不过其外用施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补";与"泄";两者属于内服调理,都需要结合外用。

人类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医美容养生学除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可观成效之外,而且在国际美容界也受到了一定关注。

为了探究中医美容养生中如何应用外用中草药粉,本文展开了相关讨论,现综述如下。

1中医美容养生的主要作用分析1.1能起到整体美容的效果中医着重整体,因此其美容养生也主要在于对整体起作用,主张"养内荣外";,坚持长久的美,并做到最大化"治本";,利用人体机能的调理来实现美容效果。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第一篇: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第1篇:浅谈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

所谓“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们在养生保健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经验。

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

因为饮食是人体补充营养、维持生命的一个基本手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源泉,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也就是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养。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饮食养生是早已有之。

1饮食养生渊薮中医的饮食养生与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是共生共存的。

在夏朝时期,就已开始有了酿酒工艺,而商王汤的宰相伊尹所制作的具有治疗功效的汤液,成为了中医汤剂的鼻袓。

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十二病方》中,应用的近250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谷、菜、果、禽、兽、鱼、虫等食物。

《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益精气。

”明确对药物(毒药)和食物的功用做出了区分,对于日常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形成了类似于今天营养金字塔的饮食养生指导方案。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饮食学专著《神农食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黄帝食禁》共七卷,可惜早已失传。

在其他医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50余种药用食物。

随着饮食养生的逐渐发展,到了晋隋时期,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都出现了用动物内脏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以脏补脏”的篇章。

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养老食方”其弟子孟说在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有《补养方》,收入食药治法138条。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官方出版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中也收载了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500多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

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运用方法。

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补五脏”[1]。

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

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

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

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

中医养生学论文1

中医养生学论文1

肌肉萎缩推迟大脑细胞衰退卧姿养肝法仰卧,头东脚西,以顺应自然生发之气。

先闭目扣齿30次,然后舌抵上腭,闭目闭口,使精液满口时,缓慢咽下。

对于春节精液不足而引起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均有作用,每天临睡觉时做1次即可。

站立养肝法呼吸调顺后,两足平立,两臂缓慢侧平举,掌心向下,足跟抬起,拇趾抓地,呼气时年“嘘”。

当念嘘字时,两手相叠于丹田(意守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

两脚跟着地,足大拇趾稍用力,提肛收腹,以意领气。

嘘音,属肝木,练此法可明目养肝,每天早晨起床后做一次即可丹田功能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沟通心肾,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调节阴阳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使真气充实畅通经脉,维持生命活力调动人体潜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意守丹田”:侧重的就是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思想与行为(这里特指呼吸)相统一、协调。

秋:若能对吐“呵”字音,进行有素的练习,它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有一定疗效。

对吐“呵”字的练习时,须加添两臂的辅助动作。

这是便于与其气流同其心经与心包经脉间的系连。

都由胸走手。

念“呵”字时,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人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

应注意念“呵”字之口型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

亦要连作六次【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

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

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

《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第一篇:中医养生结课论文在本学期选修选课的时候,我抱着极大的兴趣选择了中医养生这门课,时间过得飞快,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实在是有点舍不得这门课啊,因为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养生之道。

正所谓:没有长生之法,只有养生之道。

这学期的养生知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难得的巨额财富。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颐养生命,是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涉及了饮食,体质,季节变化等方方面面,下面我要据我这学期所学来一一讲述。

首先,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

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

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

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

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

《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

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

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

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

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其次,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

中医养生综述论文

中医养生综述论文

中医养生综述论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在社会上备受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综述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综述论文篇一【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

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 睡眠时间和时限1.1 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 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明•谢肇撰的《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 盖人当是时, 诸血归心, 一不得睡, 则血耗而生病矣。

”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 时限: 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8小时的睡眠。

[1]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

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

《灵枢•大惑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论文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

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

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

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

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

因五
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

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

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

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

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

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

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

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

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
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

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

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

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

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

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

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这就告诉我们,秋季要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达到收敛补肺的功效。

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


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

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
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冬季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

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

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

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

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

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

红滋心。

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

青养肝。

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

黄益脾。

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

白润肺。

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着的。

黑补肾。

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
出一份力。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养生之道的初步学习和探索,我感觉获益良多。

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相信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调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