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陈太丘与友期同步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昔吴起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下车引之引(3)相委而去委(4)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令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君/与家君/期日中B. 恐其/自食其言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分)(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分)9.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6. (1)约定(2)拉,牵拉(3)舍弃(4)派,使。
(共4分,每题1分)7. A(3分)8.(1)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分)(2)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2分)9. 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3分)。
分析:甲文针对“无信”分析,乙文针对“守信”分析。
(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侯与虞人期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侯与虞人期猎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C.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D.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离开 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C.饮酒乐,天雨雨水 D.身自罢之停止,取消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 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分)(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分)答案:(一)1.C2.C3.B4.(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得分点:“君”“期”“则”)(2)即使在这里很快乐,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得分点:“虽”“岂”“哉”)。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XXX与友期行,约好在日中见面。
过了日中还没来,XXX就离开了,等到后来才到达。
当时元方七岁,在门外玩耍。
有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在家?”元方回答:“他等你等了很久,已经离开了。
”友人听了很生气,说:“这不是人的行为啊!与人约好一起出门,却相信任地离开。
”元方说:“你和我父亲约好在日中见面,如果日中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如果你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元方进门,但元方进门后却不理不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与友期行——与朋友约定一起出门2)去后乃至——离开后才到达3)相委而去——互相信任后离开4)下车引之——下车引导他进门5)尊君在不——你父亲在不在家2、翻译句子。
(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不是人的行为啊!与人约好一起出门,却相信任地离开。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元方进门,但元方进门后却不理不睬。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友人惭,是因为元方的话让他感到惭愧。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友人下车引导元方进门,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时也想让元方进入家中。
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元方的“入门不顾”表明他对友人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也有点过于冷淡,可以说是有失礼貌的。
6、研究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本文告诉我们,约定的事情要遵守,信用和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也不能过于冷淡。
A.元方认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行为B.XXX舍去友人是因为过了约定的时间C.元方在门外玩耍,没有准时到达约定地点D.友人对XXX的行为感到惭愧并引他回来5、元方的回答中,表现了他对待人待事的()(2分)A.礼貌和诚信B.刚正不阿C.严格要求D.孩子气XXX与友期XXX与友期行,期日中。
第8-2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知识梳理与练习

8.2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二、文言文特殊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2、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2)词类活用。
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3.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情怀。
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赞美了母爱的艰辛和伟大,用平静内敛的文字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也流露出自责和悔恨。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一)读课文1、默读。
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
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活动二:合作探究问题质疑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活动三: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
(12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日中不至__________(2)去后乃至__________(3)已去__________(4)则是无礼__________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19.“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0.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7.(1)到(2)才(3)离开(4)那么,就(2分)18.(1)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分)19.“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20.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含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一、解释加粗的词⒈太丘舍去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尊君在不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下车引之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⒌去后乃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⒍相委而去委:_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回答下列问题:⒈ 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⒉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四、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8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12分)(23-24七年级上·贵州黔西·期中)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元方入门不顾.: 2.(4分)翻译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4分)本文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答案】1. 同“否”,不 舍弃,抛弃 回头看 2.(1)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3.第一,懂得“信”的重要;第二,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解析】1.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表示否定;(2)句意:却舍弃别人自己走。
委:舍弃,抛弃;(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顾:回头看。
2.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注意重点字词“待(等),君(您),至(到),去(离开)”要理解正确;(2)注意重点字词“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引(拉)”要理解正确。
3.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友人的责骂,以“无信”“无礼”反驳友人,指出友人的问题所在,可见他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且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hán)
2、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3、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线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4、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未若/柳絮/因风起。
6、下列加线词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7、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B、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8、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9、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10、“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一情况说明了什么?( )
A、元方用自己的行为“责备”客人的“无礼”与“无信”。
B、责骂完友人,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头也不回地回自己家去。
C、元方不懂礼貌,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D、表现了他的聪敏,赶紧离开,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二、问答题
1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
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 太丘舍去 ________
12、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4、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________”和“ ________”来回击。
(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15、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积累
1、
【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A骤(zhòu) C不通“否”(fǒu)D惭(cán)
2、
【答案】A
【考点】一般常用实词,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儿女:子侄辈,侄子、侄女。
3、
【答案】B
【考点】一词多义,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分析】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
【答案】B
【考点】句子翻译,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谢安长兄谢无奕的女儿。
5、
【答案】A
【考点】文言文断句,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正确停顿应为:君/与家君/期日中。
6、
【答案】B
【考点】古今异义单音节词,一般常用实词,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分析】A儿女:子侄辈,与现在意思不同,B委:放弃,丢下,与现在意思不同,D引:拉,与现在意思不同。
B信,都是诚信的意思。
7、
【答案】A
【考点】一词多义,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A项中“与”皆是“同”的意思。
B没有/通否,表示疑问。
C表顺承/表转折。
D代词/王凝之是人名。
8、
【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A是友人失约,不是陈太丘不讲信用。
B是友人失约,并不是陈元方傲慢无礼。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9、
【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C错,“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0、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B元方责骂完友人,并不是心里有些害怕。
C元方并非不懂礼貌,D并不是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二、问答题
11、
【答案】约定①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②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③离开
【考点】通假异读字,一般常用实词,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
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2、
【答案】
(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走了。
(2)友人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考点】句子翻译,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
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其中“委”“引”“顾”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13、
【答案】(1)太丘 / 舍去(2)去后 / 乃至
【考点】文言文断句,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
一些特殊的用法。
14、
【答案】无信①无礼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性背诵、掌握、运用的能力。
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陈元方据
理力争,指出友人“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和“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故答案应该为:“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可以择取关键语句“无信”、“无礼”来作答。
15、
【答案】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讲诚信、讲礼貌(答对两点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解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