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一、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⒉尊君在不⒊下车引之⒋陈太丘与友期行⒌去后乃至⒍相委而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七、《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二、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真题(原卷版)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内阅读(一)(2022·广西全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离开)C.相委而去(舍弃)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君/与家君/期日中D.待君/久不至3.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下车引之.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
过中不至”是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这是客人“无礼”的表现。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尊君”“家君”,前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
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二)(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 练习卷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卷一、解释下列字词意思(15分)1、期行:2、日中:3、舍:4、乃:5、戏:6、不:7、委: 8、引:9、下车引之之: 10、顾:11、与友期行期(词类活用):12、太丘舍去去古:今:13、相委而去相古:今:14、友人惭惭(词类活用):15、相委而去而:俄而雪骤而:二、翻译下列句子(24分,每小题3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4、待君久不至,已去。
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友人惭,下车引之。
8、元方入门不顾。
三、回答下列问题。
(31分)1、下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CA、顾: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B、乃:家祭无忘告乃翁去后乃至C、去: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已去D、引:下车引之呼朋引伴2、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分)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2、(1)惭愧。
(2)轻视。
3、作者交代元方“时年七岁”,有何作用?(2分)3、交代了元方年纪小,为下文突出他的聪慧明理做铺垫。
4、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4分)4、元方针锋相对地反驳友人,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有理有据。
(2分)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但明白事理、聪慧过人。
(2分)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5、(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2分)6、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1分)“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1分)7、元方“入门不顾”的理由是什么?试用文中关键词语作答。
从元方的做法中你获得为人处事有哪些原则?(2分)7、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1分)为人要讲诚信、有礼貌、为人要宽容等(1分)8、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8、示例一: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1分)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

( 友人 )过中不至
• 去后乃至:________
( 陈太丘)去后有什么 不同?
• “君”是对别人的的尊称。
• “家君”是谦词,对人成自 己的父亲。
•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 种尊称。
学完本节课文,你认为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什么?
• 陈元方年纪虽小却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 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侧面告诫人们,办 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 友。
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 妙在何处?由此可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 “友人”失约在线,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 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击,是没有礼 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看 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变、懂得维护家人 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少年。我们也可以看出元 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 质。元方对粗鲁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 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以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 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真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相信用;对着儿子骂他 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 3、待君久不至,已去。 (父亲)等您很久都不到,已经离开了。 •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来拉他,元方走入家门连头都 不回。
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 过中不至:______
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离开 ) 2.尊君在不( 通“否” ) 3.下车引之( 拉 ) 4.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5、与友期行(约定,相约 ) 6、去后乃至( 才 ) 7、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习题及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
小题1:(2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小题2:(2分)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1)与友期行________(2)去后乃至________(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4)下车引之________小题3: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3分)(1)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友人便怒________(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小题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小题6: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小题7: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参考答案:小题1:南朝宋刘义庆小题2:(1)约定(2)才(3)回头看(4)拉小题3:(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信誓旦旦小题4:(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小题5:(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小题6:(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7:(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尊君在不.()2、翻译句子。
(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5)同“否”2、(1)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精选复习过程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精选《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
一、解释加粗的词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
⒊下车引之引: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⒈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⒉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
房舍整齐划一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3. 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4.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