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

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构建文化自信,凝聚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将从文化共同体的概念、构建方式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文化共同体的概念文化共同体是指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人们因为共同的文化认同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在现代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是社会和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
中华文化共同体就是在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群体。
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核心。
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就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得到充分尊重,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1. 强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首先要强化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和谐、孝道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让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引导人们坚守传统文化的底线,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传统医药等领域。
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开展传统文化节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需要满足当代人文化生活的需求,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也是重要的工作。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意、推广新型文化产品,让中华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拉近中华文化和当代人的距离,使中华文化共同体更具吸引力。
适合开场的习语

适合开场的习语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4、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5、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
6、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9、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1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族根、中华魂

民族根、中华魂——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椒山完小邓芬利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突飞猛进,市场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当代中国,国人读书越来越少了,而仅有的文化学习也趋于功利性和消遣性。
而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如何为人立世、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等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外来文化不断侵蚀着我们的文明,多年来教育体制重“才”轻“德”的缺陷,致使国人的民族文化根底太浅太贫乏,致使整个社会普遍趋于浮躁。
为人立世,就应该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体,应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建立传统的“中国人的精神”——“彻底地用心生活”,“一种对生活的感觉,它既非那种来自身体器官的感觉意义上的感觉,也非你想象中那种来自神经系统的激情意义上的感觉,而是源于我们天性最深处也就是心灵的激情,或者也可以说是人类情爱意义上的感觉”,生活在心灵和情感之中,变得更加聪明,“称为真正的人类智慧”,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仁者爱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同时具有成年人的理智以及孩童的单纯心灵,将这种灵魂和理性巧妙结合,辜鸿铭将此简单地概括为:“宁静祥和的心态”。
一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没有实际意义!一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四书五经更是大为反感,认为那些是糟粕,是愚弄老百姓的东西,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的工具!看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被我们自己如此轻见,我们除了痛心之外,更多的还是无耐。
中华魂演讲稿学习

中华魂演讲稿学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分享我对中华魂的一些思考和学习。
中华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首先,中华魂体现在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中。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
就崇尚忠诚、孝顺、礼仪、勤劳等美德,这些美德构成了中华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诚是中华魂的核心,它体现在对祖国、对家庭、对朋友的忠诚。
孝顺是中华魂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敬父母、关爱家人,传承孝道。
礼仪是中华魂的重要表现,我们要讲究礼貌、懂得尊重他人。
勤劳是中华魂的特质,我们要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为民族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中华魂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中。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留
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这些都是中华魂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魂的精髓,让中华魂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魂的精神,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发光发热。
最后,中华魂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魂,让中华魂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闪耀。
中华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中华魂,传承中华魂,让中华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谢谢大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精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传承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传承方式,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在我国的课程设置中,不仅有关于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等课程,还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此外,许多学校还开展特色教育,如书法、武术、传统节日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家长们通过言传身教、家规家训等方式,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
同时,家长还会教育孩子了解家族历史、家乡风俗等,传承家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等公共场所,通过展示历史文物、举办文化展览等活动,让公众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
此外,各种文化公益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平台。
四、媒体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传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通过制作播出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纪录片、影视作品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新媒体平台还涌现出许多传统文化传播账号,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
五、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如传统工艺品、文化衫、动漫形象等,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六、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互办文化年、艺术交流、学者互访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民族根,中华魂

民族根,中华魂祝婕黄河长江奔腾不息,是由于高山之上冰雪融水的补给;胡杨林矗立在干旱的戈壁荒漠中几千年不倒,是由于他们的根深深抓紧这片土地;五岳至尊巍峨千年,是因为他们的一草一木深深镶嵌在大地上。
这些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根,因而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这根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灵魂。
也正是他带领我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如同一只鸷鸟独自睥睨佳肴美酒,因正道直行为谗人所妒,流放汉北,死于汨罗江畔。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他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爱国之情,与楚国共存亡。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衣可浊身可浊但心不能浊,在楚国面临内忧外患之境,他以流犯之身为楚国思虑谋划,一个昏庸腐朽的朝廷将他遗弃,他不在意,因为他朝圣者的灵魂中永远装的是国家。
吾为国家而非为一姓之家,这便是屈原的操守,这便是最伟大的爱国。
忘记名誉,忘记荣辱,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也是最无私的爱国。
屈原的这种爱国之情如同一颗大树,他以枝繁叶茂之态流传几千年,扎根于地下,生生不息。
这就是中华民族之根,它孕育的树的精神就是中华之魂。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无论在怎样的时代敲打下,爱国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根基,永远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民族灵魂,它以一种信仰的力量,与日月齐辉,高举在中华文明的精神火炬之上,激励着中华儿女爱祖国,爱人民,无私奉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都流淌着这种不放弃的血脉。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惨痛的灾难。
但我们就此怯懦了么,就此退缩了么?不,我们没有,我们众志成城,我们高举的是“四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自信,我们展现的是团结的力量。
党中央及灾区人民共同携手,擦干眼泪,直面现实,不畏不惧,用勤劳与勇敢打败挫折,重建家园。
“多难兴邦”灾难中我们自强不息,跌倒后我们重新爬起,不断在难中找寻经验,摸索前进,这样我们才能振兴邦家。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田广林在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阐述。
田广林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念。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礼仪和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田广林在书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包括了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例如,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融合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阶层的文化,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田广林进一步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提倡“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单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在社会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田广林在书中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田广林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产品,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描述中国梦的作文800字中华魂中国梦

描述中国梦的作文800字中华魂中国梦
中华魂,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魂魄,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中华魂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时代,中华魂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实现现代化发展中的追求和期盼,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理念。
中国梦有多重内涵,包括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等多个方面。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魂的支撑和引领。
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人民,更属于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机遇和合作空间,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中华魂的力量将会给中国人民赋予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中华魂的精神支撑也将为中国人民奋斗的道路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华魂将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鼓励和支持,更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启示和帮助,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历程。
中华魂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华文化的光芒,为人类的美好未来担当使命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
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2012 年12 月7 日至11 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现代汉语里,“根”与“魂”是经常用到的两个词,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后者比喻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或民族的精神。
习近平借
用“根”与“魂”,旨在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
它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化虽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而绵延数千年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例如,在家庭美德方面,强调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在社会方面,强调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在国家方面,强调民族大义,天下为公;在自然方面,强调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在个人品格方面,强调君子人格,仁者爱人。
它不仅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甚至全世界。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是我们的“根”与“魂”,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这样的自信。
当然,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面临着发展困境。
近代以降,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华文化的优越感不断被击碎,有识之士开始看到我们的不足,由此“师夷”之风渐开,直到西学蔚然成风。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甚至一度出现了用
西学取代国学的思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找到了民族的自信心,懂得了传统文化的珍贵,但“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再次让中华文化黯然神伤。
及至改革开放,虽然拨乱反正让中华文化转危为安,但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产品的大量涌入,有些人再次陷入迷失的危险境地,盲目追捧西方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直至今日,仍有人“言必称希腊”,唯西学马首是瞻。
文化不自信、文化不自强、文化不自立是非常危险的,这不仅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还会威胁国家的安全。
当代世界,“文化软实力”、“文化巧实力”已成为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上、军事上,更表现在文化上。
当代世界,国际文化竞争激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以各种形式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难以实现在文化上的自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失
去“根”与“魂”。
因此,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已成为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做到文化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传承的意识,没有自信就没有弘扬的动力。
我们只有在民族文化上做到足够的自信,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自觉,传承与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才会落到实处。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还需要文化自省。
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批判地继承,需要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文化的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也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技术科
有我、无我与忘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评说诗词境界,又何尝不是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尤其对领导干部而言,为政一任,何时有我、何处无我、何地忘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我,是自我意识的凸显、角色定位的确认,涵养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气魄,孕育着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勇气。
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
唯其如此,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才有舍我其谁的担当;面对干事创业的焦点,才有时不我待的紧迫;面对群众利益的痛点,才有存乎一心的真诚。
如果承担责任时往后缩,推动发展时往后站,出了事总是先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如此不知有我,又怎能不贻误发展机会、把问题和矛盾击鼓传花?
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面对功名利禄太把自己当回事,面对荣辱得失太执着于自我,必然心为物役、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
当地位、级别、待遇在价值排序上占据优先,当物质、福利、享受在人生追求中位居前
列,领导干部又如何能静下心来干事谋事?功名面前无我,则有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寒波澹澹、白鸟悠悠的宁静。
惟其无我,方可来去随意、心如平湖,不为利益所诱、不为物质所惑、不为金钱所动。
无我之上,更有忘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参禅时专心致志,每当弟子通报有人慕名拜访,禅师总是反问道:“谁是禅师?”这说的就是一种忘我之境,物我两忘、宠辱皆忘,有一种乐在其中、心无旁骛的专注,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在的胸襟。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了事业,可以忘我;为了人民,可以忘私。
忘记小我,是为了成就无私奉献的大我;忘记个人的自我,是为了成全千百万人的自我。
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有了忘我的专注与胸襟,就能获得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脱离蝇营狗苟和斤斤计较,体会追求梦想和奉献付出的精神快乐。
有我、无我与忘我,归根结底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
为政一任,是造福一方,为群众谋利益,还是利欲熏心,为个人求享乐?处在关键岗位,是秉持谦卑之心敬畏权力、敬畏群众,还是抱着自大之意盛气凌人、高高在上?懂得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真谛,明白了舟水之喻、兴衰之理,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就清楚了“我”该放在什么位置。
有这样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
争多得少得”。
领导干部做到事业有我、功名无我、奉献忘我,则不仅是群众的福音,更会获得臻于化境的幸福人生。
(技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