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基因的位置
高中生物必修2讲义: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 伴性遗传(Ⅱ) Word版含解析

1. 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会判断基因的位置。
(难点)2. 结合相关实例,归纳人类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
(重、难点)题型一 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1. 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1) 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隐性雌× 显性雄⎩⎨⎧ ⎭⎪⎬⎪⎫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或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雄性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或雌性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 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 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 判断基因是位于X 、Y 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 染色体上:选取纯合隐性雌与纯合显性雄杂交。
3. 判断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位于细胞质(1) 判断依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与母方相同。
因此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子代性状始终与母方相同。
(2) 判断方法: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始终与母方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
②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
1. (佛山一中月考) 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 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且雌雄比例为1∶1B. F 1雌雄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为雄性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解析:选B。
在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时,F1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白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中,故B正确。
2. 结合下表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性别决定类型相对性状及基因所在位置红眼(W) 、白眼(w) ,X染果蝇XY型;XX(♀) ,XY(♂)色体上芦花(B) 、非芦花(b) ,Z 鸡ZW型;ZZ(♂) ,ZW(♀)染色体上A.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B.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白眼,雄果蝇均为红眼C. 芦花公鸡与非芦花母鸡交配,子代中公鸡均为非芦花,母鸡均为芦花D. 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公鸡均为芦花,母鸡均为非芦花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1)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X、Y(Z、W) 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有关。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摩尔根测定是通过观察基因在杂交个体的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来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及距离的方法。
Morgan's determination is a method of inferring the order and distance of genes on chromosomes by observing therelative positions of genes on hybrid individuals' chromosomes.这一方法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果蝇上首次提出的。
摩尔根测定依赖于重组频率的测定,从而推断基因之间的距离。
This method was first proposed by Thomas Hunt Morgan in Drosophila. Morgan's determination rel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to infer the distance between genes.基因的距离越远,重组频率越高;反之,基因的距离越近,重组频率越低。
通过测定不同基因之间的重组频率,可以推断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The farther the distance between genes, the higher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conversely, the closer the distance between genes, the lower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By measuring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between different genes, their positions on the chromosome can be inferred.摩尔根测定对于研究基因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基因定位的方法

基因定位的⽅法基因定位的⽅法⼀定义基因所属连锁群或染⾊体以及基因在染⾊体上的位置的测定。
基因定位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在遗传学的早期研究中并未发现果蝇等⽣物的基因在染⾊体上的位置和⽣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但以后发现⼀些有类似表型效应的基因是紧密连锁的。
例如1945年E.B.刘易斯在果蝇中发现与中胸发育有关的⼏个基因相邻接,构成⼀个复合座位或称基因复合体或拟等位基因系列;1960年J.莫诺和 F.雅各布报道⼤肠杆菌的与乳糖发酵有关的⼏个基因紧密连锁,构成⼀个操纵⼦。
可见基因的位置并不是和它们的功能完全⽆关的,因此基因定位有助于了解基因的功能。
此外,测定了某⼀基因在某⼀染⾊体上的位置以后,便可以⽤这⼀基因作为所属染⾊体或其⼀部分的标记,追踪并研究染⾊体的⾏为。
例如通过分析⼤肠杆菌的接合过程中各个标记基因在受体菌株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就有助于了解接合过程中染⾊体的⾏为(见细菌接合);在许多⽣物中根据杂交⼦代中各个标记基因的组合,可以研究染⾊体⼲涉、染⾊单体⼲涉和染⾊体畸变;在育种⼯作中也经常通过标记基因来识别染⾊体的替换。
1913年C.B.布⾥奇斯⾸先在果蝇中通过 X染⾊体的不离开现象证实了⽩眼基因(white,w)是在X染⾊体上。
同年A.H.斯特蒂⽂特根据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愈远则交换频率愈⾼这⼀假设,⾸先在果蝇中进⾏了基因定位⼯作。
⼆基因所属连锁群或染⾊体的测定(⼀)系谱分析法通过分析、统计家系中有关性状的连锁情况和重组率⽽进⾏基因定位的⽅法。
其中连锁分析法是最常⽤的家系分析法(pedigree method)。
早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家系分析法已将⼈类的绿⾊盲、G6PD、红⾊盲、⾎友病A的基因定位在X染⾊体上。
1.如果某性状只出现在男性,则可将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定位在Y染⾊体上。
2.X连锁基因的定位根据伴性遗传原理,男性的X染⾊体总是来⾃他的母亲,⽽这条X染⾊体⼜总是传给他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在X染⾊体上的基因不会出现直接从男性到男性的传递⽅式,⽽是隔代交叉遗传,亦即外祖⽗出现的某种性状在母亲⾝上不出现(当外祖母为纯合正常时),往往出现在其外孙⾝上。
2022生物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素养加强课5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教案2

素养加强课5 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类型一根据信息和调查判断基因的位置(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它们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分别用A、a 和B、b表示,控制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1)根据实验②的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果蝇灰体和黄体的显隐性关系。
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在实验①的F1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__;F1个体间随机交配,其子代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
(3)如果不确定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A、a)不在Y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就无法推断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上,但可通过上述实验中的F1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那么,应选择实验________(填“①”或“②”)的果蝇作为回交材料,回交组合中的雌果蝇表现型为________.[审题指导](1)果蝇的翅形基因(A、a)和体色基因(B、b)不位于Y染色体上.(2)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由实验①判断正常翅对网状翅为显性,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由实验②体色的遗传看出,F1雌性表现父本性状,F1雄性表现母本性状,判断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母本的性状为隐性,比较实验①和实验②,看出翅形的遗传与性别无关联,判断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写出亲本和F1的基因型,根据F1的基因型计算F1群体中,基因B的基因频率。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5 多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定方法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5多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定方法N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相对复杂,总体可分为完全独立遗传、部分独立遗传和完全连锁三种情况。
方法一:N对等位基因综合分析1.过程:将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或测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2.判断:(1)若自交后代的分离比(或其变式)为(3:1)n,或测交后代的分离比(或其变式)为(1:1)n,则说明这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出完全独立遗传,全部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若自交后代的分离比(或其变式)<(3:1)n,或测交后代的分离比(或其变式)<(1:1)n,则说明这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出部分独立遗传,部分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独立遗传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满足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3)若自交后代的分离比(或其变式)为3:1或1:2:1,或测交后代的分离比(或其变式)为1:1,则说明这N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出完全连锁遗传,全部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方法二:先两两分析后综合分析1.过程:先将任意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进行自交或测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从而判断任意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最后再进行综合,即可判断N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
2.判断:(1)若任意两对等位基因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均为9:3:3:1分离比(或其变式),或测交后代均为1:1:1:1分离比(或其变式),则说明这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出完全独立遗传,全部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若任意两对等位基因自交部分后代的表现型均为9:3:3:1分离比(或其变式),部分为3:1或1:2:1;或测交后代部分为1:1:1:1分离比(或其变式),部分为1:1;则说明这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出部分基因独立遗传,部分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独立遗传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满足基因连锁互换定律。
(完整版)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一、显、隐性性状判断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三、基因位置的确定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一、显、隐性性状判断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例1;答案:(1)不能确定。
(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an h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精品热点微练12 基因位置的判断(尖子生特训)

热点微练12 基因位置的判断(尖子生特训) (时间:10分钟) 1.(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二模)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的同源情况:Ⅰ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存在等位基因;Ⅱ-1、Ⅱ-2区段分别为X、Y非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果蝇的刚毛性状有正常刚毛、截刚毛,现用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过程及结果为①截刚毛♀×正常刚毛♂,F1
中雌雄个体均为正常刚毛;②F1相互交配,F2中雌性正常刚毛∶截刚毛为1∶1,
雄性全为正常刚毛。则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 )
A.性染色体的Ⅰ区段 B.Ⅱ-1区段 C.Ⅱ-2区段 D.常染色体上 答案 A 解析 由①截刚毛♀×正常刚毛♂→F1中雌雄个体均为正常刚毛,可知,正常刚毛是显性性状,且果蝇的正常刚毛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由②F2中雌雄个体的性状表现可知,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如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相关基因用A、a表示,子一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截刚毛)与实验结果
矛盾,因此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也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假如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子一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都表现为正常刚毛,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二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刚毛)、XaXa(截刚毛),比例是1∶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XaYA,都表现为正常刚毛,与实验结果相符;因此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图中的Ⅰ区段上,故选A。
2.(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阶段考)XY型性别决定的某雌雄异株植物,其紫花与红花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研究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选取四株植物进行了如下实验,为达成实验目的,还需补充( ) 亲本组合 F1
实验一 甲(紫花♀)×乙(红花♂) 紫花∶红花=1∶1 实验二 丙(红花♀)×丁(紫花♂) 紫花∶红花=1∶1 实验三 甲(紫花♀)×丁(紫花♂) 紫花∶红花=3∶1 A.植株甲和植株乙是否为纯合子的信息 B.实验一F1中两种花色植株性别比例的数据 C.实验二或三F1中红花植株性别比例的数据 D.乙×丙杂交实验获取F1中花色及性别的数据 答案 C 解析 由实验三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红花为隐性性状,可推出实验一中植株甲为杂合子,植株乙为隐性纯合子,但依旧无法判断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A错误;实验一中植株甲为杂合子,植株乙为隐性纯合子,无论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子一代中两种花色植株性别比例都相等,B错误;若给出实验二或三F1中红花植株性别比例,则可以判断
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

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咱都知道生物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那这些基因都在哪呢?嘿嘿,就在染色体上呢。
咱就拿果蝇来说事儿吧。
果蝇这种小虫子,可是科学家们的宠儿。
为啥呢?因为它们繁殖快,容易观察。
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果蝇,找到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
首先呢,有一种方法叫杂交实验。
比如说,有两种果蝇,一种眼睛是红色的,一种眼睛是白色的。
咱把它们杂交一下,看看后代的性状表现。
如果红色眼睛是显性性状,白色眼睛是隐性性状,那后代中出现的比例就能给咱一些线索。
要是后代中红色眼睛和白色眼睛的比例是 3:1,那就说明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要是比例不一样,或者只在特定性别中出现某种性状,那可能基因就在性染色体上。
还有一种方法是细胞学观察。
咱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染色体。
如果发现某个基因的表现总是和特定的染色体形态变化有关系,那就能推测出这个基因在这条染色体上的位置大概在哪。
另外呢,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还可以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比如通过基因测序,找到和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片段,然后再和已知的染色体序列比对,也能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总之啊,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
咱也得佩服他们的聪明才智,说不定以后咱也能想出更厉害的方法呢。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了,就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对治疗疾病、培育优良品种啥的都有很大的帮助。
原创声明:创作不易,请体谅,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反应与暗反应
CO2变化与C3变化相同
光照强度变化与【H】、ATP、C5变化相同
C3与C5变化相反
ATP与ADP、Pi变化相反,
有机物变化与条件变化相同
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
关键点移动: 左反右同
真核细胞基因的三种“位置”
创新P48
判断常染色体遗传、伴性遗传(伴X、伴Y)、细胞质遗传
常见表现型及遗传病记忆: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指、并指;果蝇灰身;豌豆紫花、高茎、黄粒、圆粒;小麦抗锈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果蝇黑身;豌豆白花、矮茎、
绿粒、皱粒;小麦感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果蝇红眼。
X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
一、利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做正反交实验判断
正反交结果相同:常染色体遗传
正反交结果不同:①如果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
②如果不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伴性遗传。(伴Y、伴X)
例题: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组数 正 交 反 交
①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b
③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 ♀突变型c×♂野生型 →突变型c
(1)组数①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为 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二、利用一组杂交实验判断(前提:已知细胞核遗传并且知道显隐性)
例题:已知果蝇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
有灰身雌雄果蝇和黑身雌雄果蝇各多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组杂交实验,判断该等位基因位
于X还是常染色体。
三、利用遗传图谱判断(专题)
四步法
1、如何判断致病基因在何(常、X)染色体上?
(1)隐性:①找女患者——父亲/儿子正常——常隐
②如没有该情况,则假设为常隐,结合题目看有没有矛盾,如有则为伴X隐;
(2)显性:(1)找男患者——母亲/女儿正常——常显
(2)如没有该情况,则假设为常显,结合题目看有没有矛盾,如有则为伴X显;
(3)要注意是否为Y染色体遗传或细胞质遗传;
(4)有些题目不能确定具体为哪一种遗传方式,但可以判断可能性大小:①根据有无连续
性,判断显隐性的可能性大小;②根据患者有无性别区分,判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可能
性大小。
2、注意范围的界定;
“2” 伴性遗传 “3”“ 4”常染色体
3、注意两种遗传病一块的题型分析。
分别对一种病进行分析,然后相乘(即用分离定律解决 自由组合的问题)
四、判断X染色体与XY同源区段
五、判断常染色体与XY同源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