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外国小说《山羊兹拉特》精品公开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艾登·钱伯斯及其作品风格。
2. 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及主要情节。
3.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安排。
教学活动:1. 教师分享个人阅读《山羊兹拉特》的感悟,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艾登·钱伯斯及其作品。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及作品特点。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主人公山羊兹拉特的性格特点。
2.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的塑造及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人物描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羊兹拉特及其他人物的看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作用。
第三章: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 培养学生梳理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及发展线索。
2. 分析情节中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情节发展。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故事脉络。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重要事件的意义。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及其表现。
2. 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主题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小说及相关作品的进一步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推荐相关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
2. 主题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对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难点:1. 对故事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2.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分析主题和象征意义。
2.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山羊兹拉特》原著或相关教学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
3. 复印件:用于分发给学生。
4. 彩色笔、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有关山羊兹拉特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和人物性格。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如友情、勇气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故事的主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写作和思考题目的回答。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冲突。
2. 邀请作者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主题的了解。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山羊兹拉特》,让学生了解犹太文化背景,增长文化见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山羊兹拉特》全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文化背景:了解犹太文化,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友情、家庭、信仰等主题。
4.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描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深入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犹太文化背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第五课时:进行写作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你认为作品中重要的情节,详细描述并分析其意义。
八、教学资源1. 《山羊兹拉特》原著或为学生版教材。
2. 关于犹太文化的参考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3. 写作纸张、铅笔等学习用品。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小说《山羊兹拉特》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山羊兹拉特》的背景和作者艾芜。
2. 分享小说的引人入胜的开头段落。
3. 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山羊兹拉特》的初步了解。
2. 让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段落,并讨论他们对这段文字的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作业】1. 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和情感的短文。
第二章:人物关系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推测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作业】1. 让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
2. 写一篇关于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的短文。
第三章:情节发展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线索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2. 探讨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追踪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2. 让学生识别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情节发展的理解。
【作业】1. 让学生绘制情节发展图。
2. 写一篇关于小说情节发展和冲突解决的短文。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元素。
2. 探讨小说的主题意义和深度。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元素。
2.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主题意义的观点。
《山羊兹拉特》教案

《山羊兹拉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3)运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德。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山羊兹拉特》是一部描绘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阿米尔与他的山羊兹拉特之间发生的种种趣事,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
2. 重点人物:(1)阿米尔: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善良、勇敢、富有爱心的小男孩。
(2)兹拉特:阿米尔的宠物山羊,聪明、可爱,与阿米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感悟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与分析:(1)分组讨论,分析阿米尔和兹拉特的性格特点。
(2)对比讨论,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如友谊、亲情等。
五、课后作业:1. 概述《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
2. 谈谈你对阿米尔和兹拉特性格特点的认识。
3. 结合故事内容,阐述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4. 推荐一部你喜欢的名著,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5. 以“我眼中的兹拉特”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如友谊、亲情等。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山羊兹拉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山羊兹拉特》全文2. 人物分析:兹拉特、阿訇、村民等3. 主题探讨:友情、牺牲、勇气、信仰等4. 象征意义:山羊兹拉特、月亮、太阳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问回答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道德问题4.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四、教学准备:1. 教材:《山羊兹拉特》小说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PPT: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4. 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分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和作品背景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人物分析:分析兹拉特、阿訇、村民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4.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友情、牺牲、勇气、信仰等主题5. 象征意义:分析山羊兹拉特、月亮、太阳等象征意义的含义和作用6. 案例分析:讨论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兹拉特的牺牲是否值得等9. 课堂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10.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读后感或论文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论述逻辑性等。
3. 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讨论深度:评价学生在主题探讨和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

《山羊兹拉特》公开课教案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阿摩司·奥兹及其作品风格。
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及主题。
分享吸引学生阅读的原因。
1.3 教学活动:展示作者阿摩司·奥兹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和阅读期待。
分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角度,分析小说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情节梳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发展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关键事件。
分析人物关系,关注人物成长变化。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绘制小说情节发展图,展示各章节主要事件。
分角色朗读重要情节,加深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析小说情节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关注其行为、言语和心理变化。
探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分配角色,让学生表演人物对话,感受人物性格。
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联系现实生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如家庭、友谊、民族矛盾等。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主题的普遍性。
4.3 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分析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
分享个人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关键知识点。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山羊兹拉特》课教案

《山羊兹拉特》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山羊兹拉特》这部作品。
引发学生对山羊兹拉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作者、背景和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山羊兹拉特的魅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山羊兹拉特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山羊兹拉特的看法。
第二章:山羊兹拉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山羊兹拉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探讨山羊兹拉特在各个文化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山羊兹拉特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山羊兹拉特的形态与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形态与特征。
帮助学生观察和欣赏山羊兹拉特的独特之处。
3.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形态特征,如体型、毛色、角型等。
探讨山羊兹拉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山羊兹拉特的图片或视频,总结其形态与特征。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第四章:山羊兹拉特的养殖与繁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养殖与繁殖知识。
帮助学生了解养殖山羊兹拉特的注意事项。
4.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饲养要求、饲料选择和养殖环境。
探讨山羊兹拉特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技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养殖与繁殖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养殖山羊兹拉特的看法和建议。
第五章:山羊兹拉特的利用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羊兹拉特的利用与保护情况。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山羊兹拉特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山羊兹拉特的利用价值,如提供羊肉、毛皮等。
探讨山羊兹拉特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
《山羊兹拉特》是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一篇小说。
小说很浅显,小学(曾入选小学生读本)、初中都可以读,但这篇看似浅显的作品,其实寄寓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因而,有一定认知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高中生学这篇课文时,应多一点理性的参与,多一些对小说艺术的欣赏。
况且《外国小说欣赏》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其意图是通达“课文”来认知“小说”的基本特质,以形成对小说的系统性认识,《山》一文隶属于“情感”话题。
从教材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本设计把这篇文章作为解读“情感”类小说的范式,将重点放在:情感对情节的推动作用,情感是怎样推动情节以及情节的发展和结局,而不是关注情感本身是怎样的。
本设计最具有特色之处是:一是对“咩”字背后含义的挖掘,二是作者何以不用拟人化的寓言式将山羊的内在含义直接写出来的探讨,三是课文结尾不同版本的讨论。
这三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情,又充分拓展了教材文本的空间,由此承担单元(情感)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作品所含的尊重生命,万物生而平等,与其他生灵友好相处等情感内涵。
(“写什么”)
2. 理解“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懂得小说的叙事艺术“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
(“怎么写”)[教学设想]
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感知讨论“咩”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叙事艺术;
2.通过调换句序品味语言,体味思想情感的变化。
3.在课堂讨论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与动物之间温情可以超
越物质窘迫与贫困。
[教学过程]
一、羊文化内涵导入,整体感知
PPT:養(养)、美、祥、善、儀(仪)
1.老师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几个字。
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的意蕴是什么呢?
明确:和羊有关,“羊”的偏旁羊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代表美好、吉祥、善良、审美的。
2.一个与羊有关的字,(师板书:“咩——”)我们中国人正是在这一声声“咩”中,寄托了自己的文化理想。
带着这种认识,学习美国作家辛格的这篇小说。
3.学生概括的故事情节。
明确: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卖、暴风雪、安全到家(或成为勒文一家的一员了)——硝皮匠勒文要卖掉山羊兹拉特,阿隆和山羊遭遇暴风雪,最后安全回到了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知全文内容。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以体统文化的因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第一锤即敲击在学生心灵之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二、细读文本,感受人与羊之间爱
(一) 怎样的暴风雪?
问:写了雪什么特点?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在暴风雪中的处境怎么样?明确:暴风雪猛烈、突然、恐怖等。
师总结:看来阿隆,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迷路了,他进退两难,手脚鼻子都冻麻了,兹拉特呢,“再也走不动了”,摆在他们之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
被活活冻死。
(齐读第9段,重读写风雪的词语。
感受暴风雪给带来的无以抵抗的恐惧感。
)
§设计意图:用心灵去阅读,就要身临其境去感受阿隆在冰天雪地,饥寒交迫所遭受的困难。
(二)怎样战胜(重点:“人——羊”对话)问:那么阿隆和山羊兹拉特他们是怎样走出这一下就是三天三夜....的暴风雪?他们靠什么..战胜死亡威胁?明确:草堆、乳汁、取暖(物质上);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精神上)问:主要从文中什么地方读出他们之间相依为命?
明确:文中描写了阿隆和山羊兹拉特的一场对话(说话、聊天)1.初步认知
这场对话,作者写得很独特,山羊不能像人那样有丰富的语言,只能用一声声“咩”来回答阿隆的话。
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体会:
①“咩”字后面的破折号是起什么作用?声音延长,那么读的时候咩声要稍微拖得长一点,但有一处“咩”又不能读得太长。
②此时的阿隆有怎样的内心情感?——12岁的孩子,漆黑一片中,孤身一人,面临死亡,他的心理恐惧、惶恐,他渴望从他唯一的伙伴山羊这里得到帮助、慰藉。
师总结:在绝境中求生,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固然很重要的,但是精神的依托也是最本能的诉求。
这使老师想起前一段时间发生的王家岭矿难,在又黑又深的透水矿井中,在生死关头,矿工们的不离不弃、相互鼓励。
一个获救的矿工说“如果我们当时分开了,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别说能活8天8夜,单是恐惧就能让人完全崩溃。
”
2.领会内涵
①小说的人物都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山羊兹拉特却只能用唯一的声音“咩”,课文中有没有出现揣摩山羊内心的话语描写?
句1你用疑问的目光似乎“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信任主人) 句2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儿?”(风雪中惶惑可怜的山羊)
明确:山羊其实有它的语调,有它的文字,它的性情温和、纯净、善良、弱小、信任主人。
②还原“咩——”的含义揣摩一下,这只温驯可亲的山羊在这个时候会说的是怎样的话,这一声声“咩——”里面蕴含了什么意思?[两两学生一问一答,讨论交流]
学生展示、朗读。
师总结:那就是在这风雪交加、寒风怒号,漆黑一片中,兹拉特给阿隆精神上的慰藉。
他们亲如兄妹,他们相互依存。
这段对话与其看成是阿隆与山羊的对话,不如说是阿隆的自言自语,但我们体味山羊用自己的心去温暖阿隆的心。
所以我们更愿意看作是——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交流。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问:既然是心与心的交流,作者为什么不像前文那样直接把山羊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而用“咩”来替代呢?
明确:①想象的空间,再创作;②他们默契,交流超越了语言的障碍,情谊深厚。
作者写的很节制、不露痕迹,但我们却从文中读到饱满的感情,那就是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爱。
(师板书:爱)
§设计意图:对“咩”的处理有以下三种:批注式写感悟,重“读——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