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答案

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答案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数学

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解答作业题目是提高数学能力和理

解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提供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答案对于

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针对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课程中的一些主要章节和题型,提供相应的答案解析,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微积分:

1. 极限与连续:

答案解析:

对于求极限的题目,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夹逼法、洛必达法则等。

对于连续性的题目,需要根据函数定义进行证明。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答案解析:

对于一元函数的导数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基本导数公式、链式法则、隐函数求导等。

对于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需要结合导数的符号和二阶导数进行讨论。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答案解析:

对于定积分的计算,常用的方法有不定积分法、定积分法和分部积

分法等。

对于曲线下面积和弧长的计算,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求解。

4. 多元函数微分学:

答案解析:

对于多元函数的偏导数计算,需要使用偏导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

对于函数的方向导数和梯度,需要根据给定的方向向量进行计算。

二、线性代数:

1. 向量与空间:

答案解析:

对于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无关性,需要根据向量的线性组合进

行判断。

对于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需要找出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

2. 矩阵与行列式:

答案解析:

对于矩阵的运算,包括矩阵的相加、相乘、转置等,需要使用相应

的定义和规则。

对于行列式的计算,可以使用余子式展开或高斯消元法等方法。

3. 线性方程组:

答案解析:

对于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可以通过矩阵的秩和行最简形判断。

对于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求法,可以使用矩阵的初等变换。

三、常微分方程:

1. 一阶常微分方程:

答案解析:

对于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分离变量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可以使用相应的解法进行求解。

对于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变量分离型、恰当微分方程和一般线性微分方程,需要使用相应的变换方法。

2. 二阶常微分方程:

答案解析:

对于二阶常微分方程的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和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可以使用特征方程和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

对于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和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求解。

以上是对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中的一些主要章节和题型的答案解析。通过学习教材和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

的知识和技巧。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于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学习者有所帮助。

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答案

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答案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数学 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解答作业题目是提高数学能力和理 解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提供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答案对于 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针对同济大学教材高等数学课程中的一些主要章节和题型,提供相应的答案解析,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微积分: 1. 极限与连续: 答案解析: 对于求极限的题目,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夹逼法、洛必达法则等。 对于连续性的题目,需要根据函数定义进行证明。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答案解析: 对于一元函数的导数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基本导数公式、链式法则、隐函数求导等。 对于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需要结合导数的符号和二阶导数进行讨论。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答案解析: 对于定积分的计算,常用的方法有不定积分法、定积分法和分部积 分法等。 对于曲线下面积和弧长的计算,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求解。 4. 多元函数微分学: 答案解析: 对于多元函数的偏导数计算,需要使用偏导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 对于函数的方向导数和梯度,需要根据给定的方向向量进行计算。 二、线性代数: 1. 向量与空间: 答案解析: 对于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和线性无关性,需要根据向量的线性组合进 行判断。 对于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需要找出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 2. 矩阵与行列式: 答案解析: 对于矩阵的运算,包括矩阵的相加、相乘、转置等,需要使用相应 的定义和规则。

对于行列式的计算,可以使用余子式展开或高斯消元法等方法。 3. 线性方程组: 答案解析: 对于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可以通过矩阵的秩和行最简形判断。 对于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求法,可以使用矩阵的初等变换。 三、常微分方程: 1. 一阶常微分方程: 答案解析: 对于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可分离变量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可以使用相应的解法进行求解。 对于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变量分离型、恰当微分方程和一般线性微分方程,需要使用相应的变换方法。 2. 二阶常微分方程: 答案解析: 对于二阶常微分方程的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和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可以使用特征方程和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

高等数学 同济大学版 习题5-1 课后答案

高等数学 同济大学版 习题5-1 课后答案 1. 利用定积分定义计算由抛物线y =x 2+1, 两直线x =a 、x =b (b >a )及横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解 第一步: 在区间[a , b ]内插入n -1个分点i n a b a x i -+ =(i =1, 2, ⋅ ⋅ ⋅, n -1), 把区间[a , b ]分成n 个长度相等的小区间, 各个小区间的长度为: n a b x i -= ∆(i =1, 2, ⋅ ⋅ ⋅, n ). 第二步: 在第i 个小区间[x i -1, x i ] (i =1, 2, ⋅ ⋅ ⋅, n )上取右端点i n a b a x i i -+==ξ, 作和 n a b i n a b a x f S n i i i n i n -⋅ +-+ =∆=∑∑==]1)[()(21 1 ξ ∑=+-+-+-=n i i n a b i n a b a a n a b 12 222]1)()(2[ ]6)12)(1()(2)1()(2[)(222n n n n n a b n n n a b a na n a b +++⋅-++⋅-+-= ]16) 12)(1()()1)(()[(2 22 +++-++-+-=n n n a b n n a b a a a b . 第三步: 令λ=max{∆x 1, ∆x 2, ⋅ ⋅ ⋅ , ∆x n }n a b -=, 取极限得所求面积 ∑⎰=→∆==n i i i b a x f dx x f S 1 0)(lim )(ξλ ]16) 12)(1()()1)(()[(lim 2 22 +++-++-+-=∞→n n n a b n n a b a a a b n a b a b a b a b a a a b -+-=+-+-+-=)(3 1 ]1)(31)()[(3322. 2. 利用定积分定义计算下列积分: (1)xdx b a ⎰(a < b ); (2)dx e x ⎰1 0. 解 (1)取分点为i n a b a x i -+=(i =1, 2, ⋅ ⋅ ⋅, n -1), 则n a b x i -= ∆(i =1, 2, ⋅ ⋅ ⋅, n ). 在第i 个小区间上取右端点i n a b a x i i -+==ξ (i =1, 2, ⋅ ⋅ ⋅, n ). 于是 ∑∑⎰=∞→=∞→-⋅-+ =∆=n i n n i i i n b a n a b i n a b a x xdx 1 1 )(lim lim ξ

同济大学高数上习题答案

同济大学高数上习题答案 同济大学高数上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而同济大学的高数上课程更是以其难度和复杂性而著称。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数上的知识,我整理了一些习题答案,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 设函数 f(x) = 3x^2 - 2x + 1,求 f(-1) 的值。 答案:将 x = -1 代入函数 f(x) 中,得到 f(-1) = 3(-1)^2 - 2(-1) + 1 = 6。2. 求函数 f(x) = x^3 - 2x + 1 的极限lim(x→2) f(x)。 答案:将 x = 2 代入函数 f(x) 中,得到 f(2) = 2^3 - 2(2) + 1 = 5。 3. 求函数f(x) = √(x + 1) 的定义域。 答案:由于函数中有根号,要使函数有意义,需要满足x + 1 ≥ 0,即x ≥ -1。所以定义域为 [-1, +∞)。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 求函数 f(x) = x^2 - 3x + 2 的导数。 答案:对函数 f(x) 进行求导,得到 f'(x) = 2x - 3。 2. 求函数 f(x) = e^x 的导数。 答案:对函数 f(x) 进行求导,得到 f'(x) = e^x。 3. 求函数 f(x) = ln(x^2 + 1) 的导数。 答案:对函数 f(x) 进行求导,得到 f'(x) = 2x / (x^2 + 1)。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泰勒展开

1.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函数 f(x) = x^3 - x 在区间 [0, 1] 上存在一个点 c,使 得 f'(c) = 2c - 1。 答案:由微分中值定理可知,存在一个点 c 属于 (0, 1),使得 f'(c) = (f(1) - f(0)) / (1 - 0) = 2c - 1。 2. 求函数 f(x) = sin(x) 在x = π/4 处的泰勒展开式。 答案:根据泰勒展开公式,将函数 f(x) = sin(x) 在x = π/4 处展开,得到 f(x) = sin(π/4) + cos(π/4)(x - π/4) + O((x - π/4)^2)。 3. 求函数 f(x) = ln(x) 在 x = 1 处的泰勒展开式。 答案:根据泰勒展开公式,将函数 f(x) = ln(x) 在 x = 1 处展开,得到 f(x) = ln(1) + (x - 1)/1 + O((x - 1)^2)。 第四章: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1. 求函数 f(x) = 2x 的不定积分。 答案:对函数 f(x) 进行积分,得到 F(x) = x^2 + C,其中 C 为常数。 2. 求函数 f(x) = 3x^2 的定积分,区间为 [1, 2]。 答案:对函数 f(x) 进行定积分,得到∫[1, 2] f(x) dx = [x^3]1^2 = 8 - 1 = 7。 3. 求函数 f(x) = sin(x) 的不定积分。 答案:对函数 f(x) 进行积分,得到 F(x) = -cos(x) + C,其中 C 为常数。 以上仅是一些高数上的习题答案,希望能给同济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和 帮助。高数是一门需要理解和练习的学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相信大家 一定能够掌握高数的知识,取得好成绩。加油!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上册答案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七版上册答案 选择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异于原点的一组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1,则这组直线的方程分别是() A. y = x, y = -x B. y = x, y = 1/2x C. y = x, y = 2x D. y = -x, y = -1/2x 2. 若函数 y = f(x) 具有二阶导数,且有 f''(x) > 0,则函数 y = f(x) A. 在 x = 0 处取得极大值 B. 在 x = 0 处取得最小值 C. 在 x = 0 处取得拐点 D. 无法确定 3. 一阶行列式 |a b| = -3, |c d| = 2,行列式 |A| = |2a c| + |2b d| 的值为 A. 1 B. 2 C. 3 D. 4 4. 某圆锥的高为 12cm,底面直径为 8cm,底面圆的半径为 4cm,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 A. 48π cm^2 B. 32π cm^2 C. 16π cm^2 D. 8π cm^2 5. 如果一组 n 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 x¯,它们的总和为 S,那么这组数据中至少有一个数据小于或等于

A. x¯-S/n B. x¯-(S/n-1)/n C. x¯-(S/n+1)/n D. x¯+S/n 填空题: 1. 设函数 y = x^3 - 3x + 2,则它的导数 y' = _________ 2. 将 x = 1/2e^(t/2) 代入 y = (x + 1)e^x,则 y = _________ 3. 设 2sin x - 3cos x = 5,则tan(x + π/6) = _________ 解答题: 1. 求函数 f(x) = x^3 - 3x + 2 的单调增区间和单调减区间。 2. 已知 f(x) = sin x + cos x,求 f'(x) 和 f''(x)。 3. 已知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v(t) = e^(2t-1) (m/s),起点位 于原点,求物体在 t = 0 到 t = 1 上的位移。 应用题: 1. 某员工的工资由底薪和绩效工资组成,底薪为 3000 元,绩效工资 以当月月末业绩为基础计算,当月业绩营业额大于等于 10000 元并小 于 15000 元时,绩效工资为业绩的 5%;业绩营业额不小于 15000 元时,绩效工资为业绩的 10%。已知该员工当月业绩为 12000 元,求该 员工当月绩效工资。 2. 在三角形 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E、F、G 分别是 AB、AC、AD 上的点,且满足 BE : EA = 3 : 1,CG : GD = 1 : 2。若 S1、S2、S3、S4 分别表示三角形 AEF、BEF、AFG、CDG 的面积,求 S1 : S2 : S3 : S4。 证明题: 1. 若三角形 ABC 中,角 A 的对边为 a,角 B 的对边为 b,角 C 的 对边为 c,则a^2 + b^2 + c^2 ≥ 4√3S。其中 S 表示三角形 ABC 的面积。 2. 设函数 f(x) 在区间 [a,b] 上连续,在区间 (a,b) 内可导,且导 数 f'(x) 在 (a,b) 内单调递增,证明:对于 a < x < y < z < b, 有以下不等式成立:[f'(x) - f'(y)]/[x - y] ≤ [f'(z) - f'(y)]/[z - y] ≤ [f'(z) - f'(x)]/[z - x]

同济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答案详解

同济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答案详解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是比较有名的一本数学教材,最新出版的三版包含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下面是同济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答案详解: 第一章:实数和函数 1.练习题: 1、设x与y为实数,请计算: (1)(2x-3)/(x+2y) = 2x/ (x+2y) - 3/ (x+2y) (2)x+|y|-2y = x-y+2(|y|-|y|)=x-y 2、如果a>0,b>0,那么: (1)1/a +1/b = 1/a + 1/b =(ab)/ab=1

(2)(a-b)/ab = a/ab - b/ab = (a/b) -1 3、D=(a +b )2 /4,那么,D/(ab)= (a+b)2/4(ab) =(a+b)/2 2.定理: 1、对任何实数x,均有:x-x=0 2、若a>b,则a-b>0 3、若a>0,b>0,则a/b>1 第二章:多项式、函数和系数 1.练习题: 1、如果a+b=3,且a*b=2,那么:

(1)a2 +b2 = 9+4=13 (2)a3 + b3 = 8+1=9 2、若多项式P(x)=2x3+7x2-3x+20,则: (1)P(1)= 2*1^3+7*1^2-3*1+20=26 (2)P(-2)=2*(-2)^3+7*(-2)^2-3*(-2)+20=-18 2.定理: 1、若系数a+b=3,则a*b=3-a 2、若多项式P(x)=ax3 +bx2 +cx +d,则P(x+h)=a(x+h)3 +b(x+h)2 +c(x+h) +d 第三章:极坐标与向量

1.练习题: 1、如果向量m=(-2,4),则 (1)|m|=根号(-2)^2+4^2=根号20=4.47213 (2)m方向的极坐标r=4.47213,O=45° 2、若向量m=(3,-3),则 (1)向量m的极坐标r=根号3^2 +(-3)^2 =根号18 =4.24264,\theta=135° (2)向量m在极坐标中的表示法为(4.24264,135°) 2.定理: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b1教材答案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b1教材答案第1章集合与函数 1.1 集合的概念 1. 一个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它们被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区间表示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示。 3. 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是通过元素是否相同来确定的。 4. 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等是常见的数学集合。 1.2 常用数集 1. 自然数集 N = {0, 1, 2, 3, ...},其中0一般包含在自然数集中,但有时可不包含。 2. 整数集 Z = {..., -3, -2, -1, 0, 1, 2, 3, ...}。 3. 有理数集 Q = {p/q | p, q ∈ Z, q ≠ 0 }。 4. 实数集 R 是包含有理数集和无理数集的集合。 5. 复数集 C = {a + bi | a, b ∈ R, i^2 = -1 }。 1.3 集合的运算 1. 并集:A ∪ B = {x | x ∈ A 或 x ∈ B}。 2. 交集:A ∩ B = {x | x ∈ A 且 x ∈ B}。

3. 差集:A - B = {x | x ∈ A 且 x ∉ B}。 4. 补集:A' = {x | x 不属于 A},其中 U 为全集。 1.4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1. 函数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每个自变量在函数中有唯 一的对应值。 2. 函数可以用映射图、解析式、函数表等方式来表示。 3. 函数可以分为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多个性质。 第2章三角函数 2.1 弧度制与角度制 1. 角度制是通过度数来度量角的大小。 2. 弧度制是通过弧长与半径之比来度量角的大小,常用符号为rad。 3. 180° = π rad,1° = π/180 rad。 2.2 任意角与三角函数 1. 任意角是指不限于标准位置的角。 2. 边长比可以用来表示三角函数的值。 2.3 三角函数的定义 1. 正弦函数:sinθ = y/r。 2. 余弦函数:cosθ = x/r。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答案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答案答案提供如下: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答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1.2 极限与连续 1.3 无穷小与无穷大 1.4 间断点与间断 1.5 极限运算法则 1.6 无穷小的比较 1.7 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 2.2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2.3 函数的求导法则 2.4 高阶导数与莱布尼茨公式 2.5 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导数

2.6 函数的微分与局部线性化 2.7 线性近似与割线法 2.8 高阶导数的应用 2.9 曲率与曲率半径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3.1 罗尔中值定理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3.2 柯西中值定理与洛必达法则 3.3 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 3.4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3.5 函数的渐近线与渐近曲线 3.6 导数的应用 第四章:不定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4.2 基本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 4.3 不定积分的基本运算法则 4.4 函数的定积分与原函数 4.5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换元积分法

4.6 函数的面积与定积分的应用 4.7 罗尔定理与中值定理在积分中的应用第五章:定积分及其应用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定积分的基本运算法则 5.3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5.4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与变限积分 5.5 定积分的应用 5.6 广义积分与收敛性 第六章:定积分的计算技巧 6.1 分部积分法 6.2 降阶与换元积分法 6.3 罗利尔定理与定积分 6.4 狄利克雷函数与阶跃函数 6.5 W形曲线 6.6 三角换元法 6.7 参数化曲线的弧长

高等数学c教材答案同济大学

高等数学c教材答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C教材答案 - 同济大学 导言 高等数学C是同济大学在数学系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高等数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本文将提供同济大学高等数学 C教材的答案,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第一章导数与微分 1.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题目1:计算极限$\lim\limits_{x\to 2}(x^2+3x-4)$。 解答:将$x$代入函数中,得到$\lim\limits_{x\to 2}(2^2+3\cdot2-4)$,计算得$\lim\limits_{x\to 2}(4+6-4)=6$。 题目2:判断函数$f(x)=\begin{cases} x^2-1, & \text{如果 }x<0\\ 2, & \text{如果 }x=0\\ \sqrt{x}, & \text{如果 }x>0 \end{cases}$在$x=0$处是否连续。 解答:由定义,函数在$x=0$处连续,当且仅当$\lim\limits_{x\to 0^-}f(x)=f(0)=\lim\limits_{x\to 0^+}f(x)$。代入函数并计算可得$-1=2=0$, 显然不成立,因此函数在$x=0$处不连续。 1.2 导数与微分 题目1:计算函数$f(x)=3x^2+5x-2$在$x=1$处的导数。

解答:根据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x=1$处的导数为 $f'(1)=\lim\limits_{h\to 0}\frac{f(1+h)-f(1)}{h}$。代入函数并计算可得 $f'(1)=\lim\limits_{h\to 0}\frac{3(1+h)^2+5(1+h)-2-(3-5-2)}{h}$,进一步 计算可得$f'(1)=\lim\limits_{h\to 0}\frac{3h+3}{h}=3$。 题目2:判断函数$f(x)=\begin{cases} x^2, & \text{如果 }x\neq 0\\ 0, & \text{如果 }x=0 \end{cases}$在$x=0$处是否可导。 解答:函数在$x=0$处可导当且仅当导函数$f'(x)$在$x=0$处存在。 由导数的定义,$f'(0)=\lim\limits_{h\to 0}\frac{f(0+h)-f(0)}{h}$。代入函数并计算可得$f'(0)=\lim\limits_{h\to 0}\frac{(0+h)^2- 0}{h}=\lim\limits_{h\to 0}\frac{h^2}{h}=\lim\limits_{h\to 0}h=0$。因此,函数在$x=0$处可导。 第二章微分学的应用 2.1 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题目1:确定曲线$y=x^2+2x+1$在点$(1,4)$处的切线方程。 解答:点$(1,4)$处的切线方程可以通过求取点$(1,4)$的导数来得到。首先计算导数$f'(x)=2x+2$,然后将$x=1$带入导数,得到切线的斜率 $k=f'(1)=2\cdot1+2=4$。由切线的斜率和已知点可得切线方程为$y- 4=4(x-1)$。 题目2:确定曲线$y=x^3-2x^2+2x-1$在点$(1,-2)$处的法线方程。

高等数学教材同济答案详解

高等数学教材同济答案详解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作为一本经典教材,深受 广大高校学生喜爱。然而,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高等数学常常令学 生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特撰写本篇文章《高等数学教材同济答案详解》,旨在解答同济《高等数学》教材中 的习题,提供全面准确的答案解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函数及其性质 题目:已知函数f(x) = x^2 - 2x + 1,求f(x)在区间[-1, 2]上的最大最 小值和极值点。 解析:首先求导得f'(x) = 2x - 2,令其等于零,得到x = 1。将x = -1、x = 1和x = 2代入f(x)求得f(-1) = 4,f(1) = 0,f(2) = 1。可以得出f(x) 在[-1, 2]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且极值点为x = 1。 1.2 一元函数的连续性 题目:证明函数f(x) = x^3 + 2x^2 + x + 1在区间[-∞, +∞]上处处连续。 解析:对于任意ε > 0,假设x1和x2是区间[-∞, +∞]上的两个任意 实数,且|x1 - x2| < δ (δ > 0)。考虑函数值之差: |f(x1) - f(x2)| = |x1^3 + 2x1^2 + x1 + 1 - (x2^3 + 2x2^2 + x2 + 1)| = |x1^3 - x2^3 + 2x1^2 - 2x2^2 + x1 - x2|

= |(x1 - x2)(x1^2 + x1x2 + x2^2) + 2(x1 - x2)(x1 + x2) + (x1 - x2)| 利用三角不等式,我们有: |f(x1) - f(x2)| ≤ |x1 - x2|(3x1^2 + 3x1x2 + 3x2^2 + 2x1 + 2x2 + 1) 由于x1和x2为任意实数,所以3x1^2 + 3x1x2 + 3x2^2 + 2x1 + 2x2 + 1为一个常数C。因此,我们可以令δ = ε / (3C),那么当|x1 - x2| < δ时,有: |f(x1) - f(x2)| ≤ δ(3C) = ε 证明了对于任意ε > 0,总存在δ > 0,使得当|x1 - x2| < δ时,有 |f(x1) - f(x2)| < ε,即函数f(x)在区间[-∞, +∞]上处处连续。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2.1 导数 题目:已知函数f(x) = sin(x),求f'(π/3)的值。 解析:根据导数的定义,可得: f'(x) = lim(h→0) (f(x + h) - f(x)) / h 代入f(x) = sin(x),得: f'(x) = lim(h→0) (sin(x + h) - sin(x)) / h 利用三角恒等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可化简上式为: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5-1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5-1 1. 利用定积分定义计算由抛物线y =x 2+1, 两直线x =a 、x =b (b >a )及横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解 第一步: 在区间[a , b ]内插入n -1个分点i n a b a x i -+ =(i =1, 2, ⋅ ⋅ ⋅, n -1), 把区间[a , b ]分成n 个长度相等的小区间, 各个小区间的长度为: n a b x i -= ∆(i =1, 2, ⋅ ⋅ ⋅, n ). 第二步: 在第i 个小区间[x i -1, x i ] (i =1, 2, ⋅ ⋅ ⋅, n )上取右端点i n a b a x i i -+==ξ, 作和 n a b i n a b a x f S n i i i n i n -⋅ +-+ =∆=∑∑==]1)[()(21 1 ξ ∑=+-+-+-=n i i n a b i n a b a a n a b 12 222]1)()(2[ ]6)12)(1()(2)1()(2[)(222n n n n n a b n n n a b a na n a b +++⋅-++⋅-+-= ]16) 12)(1()()1)(()[(2 22 +++-++-+-=n n n a b n n a b a a a b . 第三步: 令λ=max{∆x 1, ∆x 2, ⋅ ⋅ ⋅ , ∆x n }n a b -=, 取极限得所求面积 ∑⎰=→∆==n i i i b a x f dx x f S 1 0)(lim )(ξλ ]16) 12)(1()()1)(()[(lim 222 +++-++-+-=∞→n n n a b n n a b a a a b n a b a b a b a b a a a b -+-=+-+-+-=)(3 1 ]1)(31)()[(3322. 2. 利用定积分定义计算下列积分: (1)xdx b a ⎰(a < b ); (2)dx e x ⎰1 0. 解 (1)取分点为i n a b a x i -+=(i =1, 2, ⋅ ⋅ ⋅, n -1), 则n a b x i -= ∆(i =1, 2, ⋅ ⋅ ⋅, n ). 在第i 个小区间上取右端点i n a b a x i i -+ ==ξ (i =1, 2, ⋅ ⋅ ⋅, n ). 于是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5-2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5-2 1. 试求函数⎰=x tdt y 0sin 当x =0及4π=x 时的导数. 解 x tdt dx d y x sin sin 0 =='⎰, 当x =0时, y '=sin0=0; 当4 π=x 时, 224sin =='πy . 2. 求由参数表示式⎰=t udu x 0sin , ⎰=t udu y 0cos 所给定的函数y 对x 的导数. 解 x '(t )=sin t , y '(t )=cos t , t t x t y dx dy cos ) ()(=''=. 3. 求由⎰⎰=+x y t tdt dt e 000cos 所决定的隐函数y 对x 的导数dx dy . 解 方程两对x 求导得 0cos =+'x y e y , 于是 y e x dx dy cos -=. 4. 当x 为何值时, 函数⎰-=x t dt te x I 0 2)(有极值? 解 2 )(x xe x I -=', 令I '(x )=0, 得x =0. 因为当x <0时, I '(x )<0; 当x >0时, I '(x )>0, 所以x =0是函数I (x )的极小值点.

5. 计算下列各导数: (1)⎰+20 21x dt t dx d ; (2)⎰+32411x x dt t dx d ; (3)⎰x x dt t dx d cos sin 2)cos(π. 解 (1)dx du dt t du d u x dt t dx d u x ⋅+=+⎰⎰02202112令 421221x x x u +=⋅+=. (2)⎰⎰⎰+++=+323204044111111x x x x dt t dx d dt t dx d dt t dx d ⎰⎰+++-=3204 041111x x dt t dx d dt t dx d )() (11)()(11343242'⋅++'⋅+-=x x x x 12281312x x x x +++-=. (3)⎰⎰⎰+-=x x x x dt t dx d dt t dx d dt t dx d cos 0 2sin 02cos sin 2)cos()cos()cos(πππ ))(cos cos cos())(sin sin cos(22'+'-=x x x x ππ )cos cos(sin )sin cos(cos 22x x x x ππ⋅-⋅-= )sin cos(sin )sin cos(cos 22x x x x πππ-⋅-⋅-= )sin cos(sin )sin cos(cos 22x x x x ππ⋅+⋅-=

高等数学 课后答案 - 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大学数学系 习题一 1、(4)⎥⎦ ⎤⎢⎣⎡--=⎥⎥⎥⎦ ⎤ ⎢⎢⎢⎣⎡--⎪⎪⎭⎫ ⎝⎛-254876131210131311412 (5)原式=⎥⎥ ⎥⎦ ⎤ ⎢⎢⎢⎣⎡++++++333232131323222121313212111321)(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x x 2 3 3332323131322322222121311321122111x a x x a x x a x x a x a x x a x x a x x a x a ++++++++= =j i ij j i x x a ∑=3 1, 2、(1)T B A 23-=⎥⎥ ⎥⎦⎤ ⎢⎢⎢⎣⎡-=⎥⎥⎥⎦⎤⎢⎢⎢⎣⎡---⎥⎥⎥⎦⎤⎢⎢⎢⎣⎡165654111202022242363636333 (2)B AB T -=⎥⎥⎥⎦ ⎤ ⎢⎢⎢⎣⎡---⎥⎥⎥⎦⎤⎢⎢ ⎢⎣⎡--⎥⎥⎥⎦⎤⎢⎢⎢⎣⎡10101211110 101112 1121212111 =⎥⎥ ⎥⎦ ⎤ ⎢⎢⎢⎣⎡-=⎥⎥⎥⎦⎤⎢⎢⎢⎣⎡---⎥⎥⎥⎦⎤⎢⎢⎢⎣⎡101441300101012111202431211 (3)T BA A -2=⎥⎥⎥⎦ ⎤ ⎢⎢ ⎢⎣⎡⎥⎥⎥⎦⎤⎢⎢⎢⎣⎡---⎥⎥⎥⎦⎤⎢⎢⎢⎣⎡⎥⎥⎥⎦⎤⎢⎢⎢⎣⎡12 1 211121 101012111121212111121212111

=⎥⎥⎥⎦ ⎤ ⎢⎢⎢⎣⎡=⎥⎥⎥⎦⎤⎢⎢⎢⎣⎡-⎥⎥⎥⎦⎤⎢⎢⎢⎣⎡41 4 645233 24203121165 6 676444 3、⎥⎥⎥⎦ ⎤⎢⎢⎢⎣⎡=⎥⎥⎥⎦⎤ ⎢⎢⎢⎣⎡⎥⎥⎥⎦⎤⎢⎢⎢⎣⎡--=⎪⎪⎪⎭⎫ ⎝⎛321321321220011112y y y B y y y z z z ⎥⎥⎥⎦ ⎤ ⎢⎢⎢⎣⎡=⎥⎥⎥⎦ ⎤ ⎢⎢⎢⎣⎡⎥⎥⎥⎦⎤⎢⎢⎢⎣⎡-=⎥⎥⎥⎦⎤⎢⎢⎢⎣⎡321321321111110011x x x A x x x y y y ⎥⎥⎥⎦ ⎤ ⎢⎢⎢⎣⎡---=⎥⎥⎥⎦⎤⎢⎢⎢⎣⎡-⎥⎥ ⎥⎦ ⎤ ⎢⎢⎢⎣⎡--=552121023111110011230011112BA ⎪⎩⎪ ⎨⎧++=--=-=⎪⎪⎪⎭⎫ ⎝⎛⎪⎪⎪⎭⎫ ⎝⎛---=⎪⎪⎪⎭⎫ ⎝⎛=⎪⎪⎪⎭⎫ ⎝⎛=⎪⎪⎪⎭ ⎫ ⎝⎛∴321332122 11321321321321552223552121023x x x z x x x z x x z x x x x x x BA y y y B z z z 或 4、设 ⎥⎥ ⎥⎦ ⎤⎢⎢⎢⎣⎡=⎥⎥⎥⎦ ⎤ ⎢⎢⎢⎣⎡=5.14.42514 8204 10156 20105B A 则 4 3 21414 .118562.1515114355158 A A A A A B ←←←←⎥ ⎥⎥⎥⎦⎤⎢ ⎢⎢ ⎢⎣⎡= 即1A 工厂总收入158万元,利润55万元,其他类似. 5、设现有人口用矩阵表示为(单位:万人):)50,80(=A 转移矩形⎪⎪⎭ ⎫ ⎝ ⎛=∆9.01 .02.08.0B , 则三年后人口可表示为[]3 )(AB B B AB = )09.74,91.55(781.0219 .0438.0562 .0)50,80(=⎪⎪⎭ ⎫ ⎝ ⎛= 即三年后市区,郊区人口分别为55.91,74.09万人. 注:也可以先乘AB ,再计算(AB )B ,最后算[]B B AB )(.用AB 3计算时,B ,B 2,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练习部分答案-.doc

第七章习题 P8■习题7・1 A ・7、求满足卜-列条件的动点轨迹的方程:(1)到点(-4,3,4)的距离等于到xoy^的距离。 解:设动点坐标为(兀』Z ),则+ 4尸+ (y_3)2 + (z_4尸=閻,整理可得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工 $ + y 2 + $工一 6丿 一 8z + 41 = 0。 (Y 2 + *2 + 2 =9 A ・9、求下列曲线在兀停平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1)] 解:由x + z = l 得z = l -兀代入第一个方程得2兀2 + y2 _ 2兀=0 ,曲线在“y 平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宙 +y2_2兀=8 为< O U = o ‘ 2 2 a 2 ■ A ・l()、分别求母线平行于工轴及丿轴而且通过曲线(2: ~y 4■/ 的柱而方程。 [宀宀宀4 解:两式消去x 得母线平行于兀轴的柱而方程:3J 2-5Z 2+8 = 0O 两式消去y 得母线平行于y 轴的柱面方程:3x 2 + 2z 2 =20o P20—习题 7-2 A-5、已知心2,-4), 乔={一3,2,1},求点B 的坐标。 解:令B 的坐标为(兀』Z ),由AB = {-3,2,1}得:&一1』一2忆+ 4}={-3,2,1},从而 x - 1 = -3, j - 2 = 2,z + 4 = 1 ,得点B 的坐标为(一2,4,—3)。 __ _ 2 1 2 A-10、已知冇向线段片匚的长度为6,方向余弦分别为—,,点许的处标为(—3,2,5),求点鬥。 3 3 3 解:由片匚的方向余弦组成的向量0 ={cosa,cos0,cosy} = 则& + 3』_ 2忆_ 5} = {- 4,2,4},可得点P 2的坐标为(-7,4,9)。 A-11、已知两点刈2(3,0,2),试计算MM 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 P }P 2 {cos a, cos 0; cos t} ={一4>2,4}。令A?的坐标为(兀, 是与片均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习题答案

习题一 解答 1.在1,2,3,4,四个数中可重复地先后取两个数,写出这个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及事件A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B =“两个数组成既约分数”中的样本点。 解 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 A ={(1,2),(2,1),(2,4),(4,2)}; B ={(1,2),(1,3},(1,4),(2,1),(2,3),(3,1),(3,2),(3,4),(4,1)(4,3)} 2. 在数学系学生中任选一名学生.设事件A ={选出的学生是男生},B ={选出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C ={选出的学生是科普队的}. (1)叙述事件ABC 的含义. (2)在什么条件下,ABC =C 成立? (3)在什么条件下,C ⊂B 成立? 解 (1)事件ABC 的含义是,选出的学生是三年级的男生,不是科普队员. (2)由于ABC ⊂C ,故ABC =C 当且仅当C ⊂ABC .这又当且仅当C ⊂AB ,即科普队员都是三年级的男生. (3)当科普队员全是三年级学生时,C 是B 的子事件,即C ⊂B 成立. 3.将下列事件用A ,B ,C 表示出来: (1)只有C 发生; (2)A 发生而B ,C 都不发生; (3)三个事件都不发生; (4)三个事件至少有一个不发生; (5)三个事件至少有一套(二个不发生)发生; (6)三个事件恰有二个不发生; (7)三个事件至多有二个发生; (8)三个事件中不少于一个发生。 解 (1)ABC ; (2)ABC : (3)ABC (4)A B C ; (5)AB BC AC ; (6)ABC ABC ABC ; (7)ABC ; (8)A B C 。 4.设A ,B ,C 是三个随机事件,且=== ==)()(,4 1)()()(CB P AB P C P B P A p 0,

(完整版)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上册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 习题1—1 1. 设A=(-, —5)(5, +),B=[-10, 3), 写出A B,A B, A\B及A\(A\B)的表达式。 解A B=(-, 3)(5, +), A B=[-10,—5), A\B=(—, -10)(5, +), A\(A\B)=[-10, -5). 2. 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证明对偶律: (A B)C=A C B C。 证明因为 x(A B)C x A B x A或x B x A C或x B C x A C B C, 所以(A B)C=A C B C。 3. 设映射f : X Y, A X, B X。证明 (1)f(A B)=f(A)f(B); (2)f(A B)f(A)f(B). 证明因为 y f(A B)x A B, 使f(x)=y (因为x A或x B) y f(A)或y f(B) y f(A)f(B), 所以f(A B)=f(A)f(B). (2)因为 y f(A B)x A B, 使f(x)=y(因为x A且x B) y f(A)且y f(B)y

f (A )f (B ), 所以 f (A B ) f (A )f (B )。 4。 设映射f : X Y , 若存在一个映射g : Y X , 使X I f g = , Y I g f = , 其中I X 、I Y 分 别是X 、Y 上的恒等映射, 即对于每一个x X , 有I X x =x ; 对于每一个y Y , 有I Y y =y 。 证明: f 是双射, 且 g 是f 的逆映射: g =f —1.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的y Y , 有x =g (y )X , 且f (x )=f [g (y )]=I y y =y , 即Y 中任意元 素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所以f 为X 到Y 的满射. 又因为对于任意的x 1x 2, 必有f (x 1) f (x 2), 否则若f (x 1)=f (x 2) g [ f (x 1)]=g [f (x 2)] x 1=x 2。 因此f 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即f 是双射。 对于映射g : Y X , 因为对每个y Y , 有g (y )=x X , 且满足f (x )=f [g (y )]=I y y =y , 按 逆映射的定义, g 是f 的逆映射. 5. 设映射f : X Y , A X . 证明: (1)f —1(f (A ))A ; (2)当f 是单射时, 有f —1(f (A ))=A . 证明 (1)因为x A f (x )=y f (A ) f -1(y )=x f -1(f (A )), 所以 f —1(f (A )) A . (2)由(1)知f -1(f (A ))A . 另一方面, 对于任意的x f —1(f (A ))存在y f (A ), 使f —1(y )=x f (x )=y 。 因 为y f (A )且f 是单射, 所以x A 。 这就证明了f -1(f (A ))A . 因此f -1(f (A ))=A 。 6. 求下列函数的自然定义域: (1)23+=x y ; 解 由3x +2 0得3 2->x 。 函数的定义域为) ,3 2[∞+-. (2)211x y -=;

同济大学第六版高等数学课后答案详解全集

同济六版高等数学课后答案全集 第一章 习题1-1 1. 设A =(-∞, -5)⋃(5, +∞), B =[-10, 3), 写出A ⋃B , A ⋂B , A \B 及A \(A \B )的表达式. 解 A ⋃B =(-∞, 3)⋃(5, +∞), A ⋂ B =[-10, -5), A \ B =(-∞, -10)⋃(5, +∞), A \(A \ B )=[-10, -5). 2. 设A 、B 是任意两个集合, 证明对偶律: (A ⋂B )C =A C ⋃B C . 证明 因为 x ∈(A ⋂B )C ⇔x ∉A ⋂B ⇔ x ∉A 或x ∉B ⇔ x ∈A C 或x ∈B C ⇔ x ∈A C ⋃B C , 所以 (A ⋂B )C =A C ⋃B C . 3. 设映射f : X →Y , A ⊂X , B ⊂X . 证明 (1)f (A ⋃B )=f (A )⋃f (B ); (2)f (A ⋂B )⊂f (A )⋂f (B ). 证明 因为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或x ∈B ) y ∈f (A )或y ∈f (B ) ⇔ y ∈f (A )⋃f (B ), 所以 f (A ⋃B )=f (A )⋃f (B ). (2)因为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且x ∈B ) y ∈f (A )且y ∈f (B )⇒ y ∈ f (A )⋂f (B ), 所以 f (A ⋂B )⊂f (A )⋂f (B ). 4. 设映射f : X →Y , 若存在一个映射g : Y →X , 使X I f g = , Y I g f = , 其中I X 、I Y 分别是X 、Y 上的恒等映射, 即对于每一个x ∈X , 有I X x =x ; 对于每一个y ∈Y , 有I Y y =y . 证明: f 是双射, 且g 是f 的逆映射: g =f -1.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的y ∈Y , 有x =g (y )∈X , 且f (x )=f [g (y )]=I y y =y , 即Y 中任意元素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所以f 为X 到Y 的满射. 又因为对于任意的x 1≠x 2, 必有f (x 1)≠f (x 2), 否则若f (x 1)=f (x 2)⇒g [ f (x 1)]=g [f (x 2)] ⇒ x 1=x 2. 因此f 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即f 是双射.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本科少学时类型)(第三版)上册·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答案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一节 导数概念 教材习题2--1答案(上册P91) 1. 解:(1) 21110(1)(1)1022t g t g h V t t ⎛⎫⎛⎫+∆-+∆-- ⎪ ⎪∆⎝⎭⎝⎭==∆∆=1102 g g t --⋅∆. (2) 10,dh gt dt =-∴ '11 1 lim(10)10,t t t t V h gt g ==→==-=- (3) 2200 001110(1)(1)1022t g t t gt h V t t ⎛⎫⎛⎫+-+-- ⎪ ⎪∆⎝⎭⎝⎭==∆∆=01102 gt g t --⋅∆. (4) 10,dh gt dt =-∴ 00 0lim(10)10.t t t t t t dh V gt gt dt ==→= =-=- 2.解: 2100(1)(1)10()201010 lim lim x x x dy f x f x x dx x x =-∆→∆→-+∆--∆-⋅∆+-==∆∆ =0 lim (1020)20.x x ∆→⋅∆-=- 3.解: []000()()lim lim lim .x x x a x x b ax b dy y a x a dx x x x ∆→∆→∆→+∆+-+∆∆====∆∆∆ 4.解:可导. 令0()lim ,x f x a x →=0000()() (0)lim ()lim lim lim 00,x x x x f x f x f f x x x a x x →→→→====⋅= ' 00()(0)()(0)lim lim .0x x f x f f x f a x x →→-∴===- 5.解:(1)'3 4.y x = (2) ' 21 ' 332.3 y x x -⎛⎫== ⎪⎝⎭ (3) ' 1.60.61.6.y x x == (4) ' ' 1 3'22 1.2y x x --⎛⎫===- ⎪⎝⎭ (5) ()' ''23212.y x x x --⎛⎫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