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学习古文字

合集下载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一、重视积累
古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表达方式,古文和现代文言文的区别非常明显,需要许多人特别努力才能学好。

学习古文,首先要重视积累,要多复习,多积累古文中的常用的表达方式和用语,牢牢记住古文中的重点单词、古文语法、古文结构等,也可以参考古文的注释书,这样才能使古文积累起来。

二、多看古文
学习古文,除了要重视积累,还要多看古文,多看古文能使自己渐渐熟悉古文的字句表达及古文的句子结构,以及古文的表达方式等等。

另外,也可以参考古文原著,如论语、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古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方式。

三、多听古文
另外,学习古文也可以参考有声的古文资料,多听古文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文表达的表达方式和古文的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古文。

四、多记古文古诗
古文中常出现的古诗文,是古文表达的精华,也是学习古文的重点部分。

要想学好古文,不仅要多看古文,还要多欣赏古诗,多记古诗文,只有把它们记得深入浅出才能真正掌握古文。

- 1 -。

文言文怎样学好十大方法

文言文怎样学好十大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有:
1.学会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

文言文是古代人们写的文章,只有用古人的思想去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多读、多背。

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增强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多背可以积累词汇和句式,提高翻译和写作能力。

3.查阅工具书。

遇到不懂的词句或语法,可以查阅工具书,例如《说文解字》、《尔雅》等。

4.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了解文章表面的意思,还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例如礼制、历史事件等,这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含义。

5.练习翻译。

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翻译练习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6.听音频,熟读。

听音频可以纠正发音,熟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7.积累词汇和句式。

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积累这些词汇和句式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8.坚持练习。

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对文言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9.多参加有关文言文的课外活动或游戏,例如诗词接龙等,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10.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例如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练习,需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多读、多背、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词汇积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专门的文言文课本来进行词汇的积累。

2. 语法结构: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进行深入的学习。

包括词序、句法、虚词的使用等方面。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学者的文言文读物,比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4. 语境注释: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在阅读时参考专门的译注,了解古文作者当时的语境和用词背景,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5. 练习写作:通过模仿古文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式,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进行模仿,或者自己创作一些古风作品来练习文言文写作。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希望以上几点方法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学好古文的好方法
一、关注古文的背景
古文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有自己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学习古文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古文的背景,以此来把握古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意古文的表达方式
古文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因为这会影响我们读古文的方式和理解古文的深度。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细心观察,特别是分析古文的修辞方式,如比喻、拟人、引用等,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

三、结合现代学习
学习古文时,我们应该把古文联系到现代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文化背景,以及现代学习的实际应用。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文的文化魅力,并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四、勤于练习
学习古文也需要勤于练习,坚持练习古文课本中的古文,及时朗读,熟读背诵,这样才能加快古文的学习进度,更好地掌握古文的文体特点。

五、多关注考试技巧
学习古文时,一定要关注考试技巧,比如弄清古文的语气判断,识别古文的表达方式,再加上多练习,有利于提高古文的考试成绩。

- 1 -。

语文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文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建议:
1. 系统学习:古文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

建议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教材或者参考书,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学习。

2. 常识积累:古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历史人物、文化背景等内容,因此需要有一些相关的常识积累。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文化类杂志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

3. 字词理解:古文中使用的字词有时候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需要仔细理解其含义。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注释等方式来解决字词理解上的困惑。

4. 句子结构分析:古文的句子结构往往较为复杂,需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和句法关系。

可以通过标点符号、语序等方式来辅助分析句子结构。

5. 多读多写:古文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文章进行朗读和默写,提高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注重修辞手法: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往往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7. 长期坚持:学习古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每天都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频率,才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古文水平。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对你学习古文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古代汉语是汉字的系统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有以下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学习基础汉字:掌握一定数量的基础汉字非常重要。

古代汉语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由汉字组成的,因此学习基础汉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2.理解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主谓宾的简单句结构,并且动词常常放在句子的末尾。

学习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3.多读古代文献:读古代文献是学习古代汉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熟悉古代汉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从简单的诗词开始,逐渐过渡到古代散文和历史文献。

4.学习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与现代汉字不完全相同。

学习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和表达。

可以通过学习字义和字形演变等方面的知识来加深理解。

5.关注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典型的修辞手法,如典比、夸张、象征等。

学习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6.刻意练习古代汉语的写作:通过刻意练习古代汉语的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献中的片段或自己创作一些古代风格的文章,并反复修改和润色。

7.参加古代汉语学习班或研讨会:参加古代汉语学习班或研讨会可以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

这样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8.利用古代汉语学习资源:现在有许多古代汉语学习资源可以供我们利用,如古代汉语词典、教材和学习工具等。

可以善用这些资源来辅助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总之,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基础汉字、理解句子结构、多读古代文献、学习古代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关注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刻意练习古代汉语的写作、参加古代汉语学习班或研讨会,以及利用古代汉语学习资源等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古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古文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古文的复杂性和陈旧性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

一、掌握基础的古文知识要学好古文,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

包括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常用词汇和句式,以及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熟悉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用词,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阅读大量古文材料阅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大量的古文材料,可以培养对古文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古文作品,逐渐增加难度,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理解巩固自己的古文基础。

三、注重词汇积累与理解古文中的词汇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积累和理解。

可以通过背诵古代名著、诗词、辞书等方式来扩大词汇量,并结合词典等工具查找不熟悉的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四、注意语境分析与推理古文中常常存在着许多隐含的意思和修辞手法,需要通过推理和语境分析来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推断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古文的内涵。

五、多做课后练习与模拟题通过课后练习和模拟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模拟题目进行训练,同时注意分析错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了解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古代文学中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学习古文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古史、文献、传记等作品的方式,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七、经常总结与分享学习古文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总结复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学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学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学习文言文是提升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学习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1. 注重基础知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基础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包括了解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常用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含义。

2. 多读多背:阅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同时,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文言文的语感。

3. 深入理解:在阅读和背诵的基础上,需要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

这包括了解文言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文言文,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价值。

4. 实践应用: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在写作中可以运用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提高文章的文采和韵味;在与人交流时可以运用文言文的礼仪和文化,展现出
自己的文化素养。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注重基础知识、多读多背、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四个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怎样学习古文字最近经常收到一些青年同志寄来的古文字方面的稿子,同时也收到过几封询问如何学习古文字学的信件。

粉碎“四人帮”以来,古文字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些青年同志从事古文字学的学习,有的已经发表了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这些,当然都是好现象。

但也有些青年同志苦于不知学习门径,不得其门而入;有的在学习中走了弯路,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些,又都是令人惋惜的。

现在,想借《学语文》这个刊物,简单地和青年朋友谈谈如何学习古文字的问题。

意见并不成熟,仅供参考而已!古文字学的知识对于一个有志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青年同志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

不仅对学习中文的同志是如此,就是对于学习历史、哲学、古典文学的同志也是如此。

这里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奴隶王朝,但是记载商代历史的文献材料却少得可怜,只有《史记·殷本纪》和《竹书纪年》中的少量资料。

今天我们研究商代历史的主要资料,就是清末以来在河南安阳陆续出土的甲骨卜辞。

又如《老子》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但传世本《老子》中有不少字句不易理解。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帛书本《老子》,经与传世本校勘,发现传世本的第八十章、第八十一章,帛书本在第六十七章之前。

依据帛书本,就可以纠正传世本排列上的错乱现象,读起来文通字顺。

马王堆帛书是用古文字写成的,如果没有古文字学的知识,就很难应用帛书本《老子》来进行研究。

再如《诗经》中所收各诗的写作年代,仅凭文献很难确定。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认为:“我国的韵文,从不见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乃萌芽于周初。

《周颂》中属于西周前期的作品约十篇左右,有的一篇中仅二、三句押韵。

《鲁颂》和《商颂》都象春秋前期所作。

《大雅》、《小雅》的撰著时期,有的属于西周末期,有的属于春秋早期。

.....至于《国风》,则象春秋前期所作,属于西周末期是很少的。

”(《泽螺居诗经新证》卷中,138—139页)于老的这些看法是根据对甲骨、金文的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

以上随手举出的几个例子,都说明了古文字学知识对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的重要作用。

虽然早在大汶口文化中已经有个别的图象文字,但是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则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

它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刻辞。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后世所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几种造字方法。

然而它的图画性较强,如鸟作壶作。

同偏旁也不固定,如同样可以表示行走之意。

这些说明它具有早期文字的特点。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文字是记录语音的符号,语言首先是靠语音表达思想的。

所以即使是在甲骨文时代,汉字也不是单纯的形象字。

比如河作就是从水,声,沚作就是从水,止声。

有的书中把古文字单纯作为象形字对待,不考虑古文字中的语音因素,是错误的。

商末、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器铭文称为金文。

金文是甲骨文的延续,它的图画性比甲骨文要小,偏旁也比甲骨文固定。

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图画性强的文字向线条性文字发展。

战国时期秦国形成一种籀文(又称大篆)。

据《说文解字》所引籀文看,它“大抵左右均一,稍涉繁复。

象形、象事之意少而规旋矩折之意多”(王国维《史籀篇疏证序》,《观堂集林》卷五)这正说明了它的线条性。

由籀文再进一步简化,便形成所谓篆书(又称小篆),也就是《说文解字》所说解的那种字体。

至此汉字就完全成了线条性的文字。

但这只是文字发展的一个方面。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动,由奴隶制度成了封建制。

随着社会的变动,原来由卜人、史官垄断掌握的文字,也普及到了一般人,甚至工匠的手中。

当时关东六国的文字,有的为了实用而进行简化,有的为了增强装饰性又进行繁化。

繁化、简化,交叉进行,再加文字书写中的讹变以及方音等因素,就使文字变化多端。

不仅如此,当时六国文字又几乎各有自己的特点。

这样,六国的文字就非常难于辨认。

这些六国文字,通常称为战国文字。

秦国的文字比较保守,所以一般所说的战国文字,并不包括当时的秦国文字在内。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废除了六国文字,在全国统一使用篆书。

但从出土的材料看,当时真正使用的文字并不是篆书,而是一种既具有篆书结构特点,又具有后来隶书笔法的所谓秦隶(如睡虎地云梦秦简)或古隶(如马王堆汉墓的遣册)。

这种字体,实际上是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过渡状态。

以上就是我国古文字发展的简介。

古文字学一般有两个内容:一、研究古文字的起源,古文字由甲骨文向篆书发展的规律。

秦隶和古隶虽是隶书,但因为它和篆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也在古文字研究的范围以内。

二、研究用古文字写成的资料:它包括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石刻铭文、竹简帛书、玺印文字、钱币文字,陶器文字等等。

所谓学习古文字学,就是指的学习这两方面的知识而言。

下面我们就围绕着这个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些书籍。

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可以阅读已故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写的《古文字学导论》。

这是唐先生三十年代在北大教学时的讲义,解放后曾重印过三次,最近一次是1981年由齐鲁学社重印的。

它是一部在古文字学研究方面有指导意义的著作,对初学者尤其是如此。

书中提出四种考释古文字的方法,至今仍为学者所使用。

唐兰先生的另一部著作《中国文字学》,虽然也涉及了不少古文字学以外的内容,但它对中国古文字发展的论述,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的只是小篆,用它来研究整个古文字,显然是不足的。

但小篆毕竟是通古今文字之流变的桥梁,同时《说文》中又保留有大量古训,因此学习古文字读《说文》是必要的。

但不要迷信它,要用出土的材料和它印证。

初学可读王筠的《说文句读》,进一步要读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前面我们说过学习研究古文字不考虑语音因素是错误的,所以学习古文字的同志一定要具备一些音韵学的知识。

每一个古文字都是在一定的文章或字句中出现的,因此掌握古人的语法修辞习惯对正确释读古文字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训诂学在研究古人的语法修辞习惯上有相当的成果,是学习古文字的必修科目之一。

对古文字资料的释读研究,也是学习古文字学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甲骨文可以读郭沫若先生的《卜辞通纂》。

这部书共收甲骨900多片,分干支、数字……等八类进行考释。

读者既可以通过它认读常见的甲骨文字,同时也可以学习考释甲骨文的一般方法。

它虽然出于30年代,但至今仍不失为学习甲骨文的一本较好的入门著作。

进一步掌握甲骨学的知识,应该读陈梦家先生的《殷虚卜辞综述》。

这部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介绍了甲骨学的各个内容和当代对甲骨研究的成果。

至于查阅甲骨文的字形出处,可以使用孙海波先生编的《甲骨文编》。

二、关于铜器铭文,应该先读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这部书从传世铜器铭文中选择史料价值较高者进行考释研究,西周部分依王世先后进行排列,东周部分依国别进行排列。

它结合两周历史,考证铜器铭文,是我国研究铜器铭文的一部重要著作。

我们读这部书,既可以熟悉常见金文的字形,又可以从中了解铜器铭文文体的特点、常见的金文语法规律,又可以学习考释研究金文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可以学到西周春秋史的知识。

三、至于石刻、竹简、帛书、玺印、钱币、陶器等方面的文字学资料,因为缺乏上面所说的那种综述性的研究专著,所以初学者只有在掌握了古文字基础知识以后,自己去进行摸索。

这里向读者推荐一些参考书籍或文章。

石刻资料最重要的属《石鼓文》,可以参看郭沫若先生的《石鼓文考释》。

竹简:解放后出土的重要的有以下几批:1953年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的战国竹简1953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战国竹简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战国竹简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和1973年三号汉墓出土的汉初竹简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生的汉初竹简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和1975年168号汉墓出土的汉初竹简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竹简。

其中已经全部或大部分发表,并经过充分研究的是马王堆、银雀山和睡虎地三批竹简。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竹简可看湖南省博物馆等编写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此书兼有照片和考释文字,从中可以窥见汉初古隶的面貌。

银雀山竹简,已发表的有《银雀山汉墓竹简【壹】》。

睡虎地竹简已印成《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关的考释可参看《云梦秦简研究》。

帛书:解放前在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过一件帛书,现在美国,可参看李零同志的《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过它我们可以掌握一部分战国的楚文字。

解放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部分已影印成书。

有关情况,请参阅《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文物》1974年9 期)。

玺印文字是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资料,初学可阅读罗福颐先生的《古玺印概论》。

查找资料可使用罗先生编《古玺文编》和《古玺汇编》。

钱币文字、陶器文字都没有系统研究的书籍,如查找资料,前者可用《古钱大字典》,后者可用《古陶文孴录》。

北京大学的高明先生曾经把常见的甲骨、金文和战国文字汇编成《古文字类编》一书,利用它查找一个古文字的字形演变非常便利,初学者应设法配备一部作工具书用。

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指出:古文字是先秦时代使用的文字,我们学习古文字一定要同时学好先秦史和古汉语,否则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文字的学习了。

有的同志在学习了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以后,往往喜欢动手考释一些文字。

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甚至是应该的。

在这里,我们只提醒青年同志们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古文字学是一门科学,古文字学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

任何研究都要有根据,古文字学也不能例外。

无征不信。

我们考释任何一个字,都要在字形、字音、字义方面有坚实的根据。

对任何一个字的解释,也要或者有文献可印证,或者有地下出土的考古材料可印证,或者有民族学资料可印证。

切忌“看图识字”,驰骋想象。

因为丰富的想象并不能代替精密的研究。

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曾经替研究古文字的人立下六条戒律:一戒硬充内行。

二戒皮弃根木(根本指文字学和古器物铭学)。

三戒任意猜测。

四戒苟且浮躁。

五戒偏守固执。

六戒驳杂纠缠。

又说:“凡研究一种学问,第一要有诚意。

我想真要研究古文字学的人,一定会接这种戒律的。

”受唐先生的教导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