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医院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制度汇编4篇

医院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制度汇编4篇1、设有急救药品及物品处,应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及物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量、定位存放,逐班交接,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专人管理。
3、定期检查药品及物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合内药品及物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及物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加销,定位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5、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及物品,以备后用。
6、特殊药品及物品,按有关规定管理。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二篇: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病区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院临床抢救中迅速、及时、准确使用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我院根据科室特点,分别备用了一定数量的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制定制度如下:1、各科室急救必备的急救药品、器械须按要求配置,种类、数量、规格要保持一定基数,报护理部、药械科备案,确保满足临床急救需要。
2、根据急救药品、器械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专用急救柜指定区域分别定位存放、编号排列,标记明显。
3、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管理。
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处于应急、随时可用状态。
4、急救药品、器械的效期管理:(1)、护士领取急救药品时,要核对清楚,对于品名、规格、有效期、剂量等不清、标签不明或过期、变质的器械和药品,护士有权拒用。
(2)、存放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的外包装盒标签应完整、清晰,药品、器械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等均应与外包装一致。
品名、规格不一致,不允许放置于同一药盒内。
(3)、急救药品、器械有效期不一致时,应标记于清点登记本上,以备核查。
摆放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使用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按照近期先出、先进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出库使用原则使用。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一、急救药品的管理目的急救药品物品是指用于应急救治的常用药品和器械设备。
由于急救药品物品是用于抢救生命的重要物资,因此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急救药品的存储、使用和更新,保证医疗机构和急救人员对急救药品物品的有效管理,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急救药品物品的分类1. 急救药品:包括常用的抗生素、止痛药、抗感染药、镇痛药、抗过敏药等。
2. 急救器械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瓶、呼吸机、急救箱、担架等。
三、急救药品物品的储存1. 储藏:急救药品物品应当单独储存,远离日光、潮湿,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气候条件不宜潮湿、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2. 分区储存:根据药品的分类和特点,将急救药品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存放。
对于急救器械设备,要确保其清洁无尘。
3. 贮存期限:定期检查急救药品物品的有效期,并按照规定进行更新。
在过期的药品一定要及时检查处理。
四、急救药品物品的使用1. 使用规范:急救药品物品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进行,不能随意使用或滥用。
并在使用过程中对用药情况进行记录。
2. 急救器械设备的使用:急救器械设备的使用必须由有资质的急救医生或护士进行操作。
3. 急救知识的普及:对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急救场合的应变能力。
五、急救药品物品的更新1.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要定期对急救药品物品进行检查,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并对过期物品及时处理。
2. 更新管理:对于使用次数过多或者货架期已过的药品器械,要及时进行更新管理,避免使用过期的药品物品,造成医疗事故。
六、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责任1.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急救药品物品管理部门,负责对急救药品物品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对急救药品物品进行检查和整顿。
2. 急救人员:急救人员要熟知急救药品物品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规程,并要按规定使用急救药品物品。
急救物品的管理制度

急救物品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的管理对于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确保急救物品的有效使用和管理,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急救物品的选购、存储、保养和更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急救物品的选购急救物品的选购应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要求进行。
首先,需要根据企事业单位或公共场所的规模和特点确定所需的急救物品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急救物品包括急救箱、止血带、喉管、人工呼吸器、止血钳等。
其次,应选择质量可靠、使用方便、耐用性好的急救物品。
最后,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急救物品,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急救物品的存储急救物品的存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选择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其次,应将急救物品分门别类,做好标识,确保使用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物品。
此外,应对急救物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其完好性和有效期,如有损坏或过期的应及时更换。
最后,在存储区域附近应设置明显的急救物品使用指引,为使用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
三、急救物品的保养急救物品的保养是为了保证其质量和功能的有效使用。
首先,应定期对急救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其次,应注意急救箱和急救物品的密封性,避免受潮和污染。
此外,应注意保养急救物品的易损部件,如定期更换急救箱的胶水和急救创口贴的胶带。
最后,应定期进行急救物品的演练,提高使用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急救物品的更新急救物品的更新是保证急救效果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根据急救物品的使用频率和过期日期制定更新计划,确保急救物品处于有效和可用状态。
其次,应建立急救物品的使用记录和档案,及时掌握急救物品的使用和更新情况。
此外,应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市场新产品和技术,以便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升级。
最后,应定期对急救物品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结语急救物品的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急救服务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急救物品的管理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急救物品的存储、使用和维护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物品的及时供应和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本制度适合于所有需要使用急救物品的单位和个人。
三、急救物品的分类和存储1. 急救物品的分类急救物品根据其用途和特性可分为药品、器械和消耗品三类。
- 药品:包括常用的急救药品,如止血药、抗过敏药等。
- 器械:包括急救箱、呼吸器具等。
- 消耗品:包括纱布、绷带、敷料等。
2. 急救物品的存储急救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急救物品库房或者柜子中,确保干燥、通风、温度适宜,并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存放区域应标明清晰的标识,便于识别和取用。
四、急救物品的采购和管理1. 急救物品的采购急救物品的采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采购前应制定采购计划,明确物品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采购过程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2. 急救物品的管理- 库存管理:建立急救物品的库存清单,及时更新库存数量和有效期,并进行定期盘点和清理。
- 使用管理:建立急救物品的使用登记记录,确保物品使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求使用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和持证上岗。
- 维护管理:定期对急救物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物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如有损坏或者过期的物品应及时更换和处理。
五、急救物品的使用流程1. 发现急救事件当发现急救事件时,应即将报警并通知急救人员,同时启动急救物品的使用流程。
2. 取用急救物品根据急救事件的类型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急救物品,并按照标识取用。
3. 使用急救物品按照急救培训中学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急救物品进行急救操作。
4. 记录和报告在急救过程中,应及时记录使用的急救物品、使用时间和效果,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4篇)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1、抢救车保持清洁、整齐、规范,放置于固定位置。
2、抢救物品、仪器定位放置,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动,抢救车内急救物品、仪器除抢救患者外不得挪用。
3、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日检查,保证随时急用。
4、抢救药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等)保证一定基数,无过期,用后应及时补充。
5、抢救药品、仪器、药品做到班班交接检查,每周总查一次,检查有无过期、变质、基数是否相符、抢救仪器是否性能完好等,交接、检查后签全名。
6、急救物品如舌钳、开口器等用后需消毒备用。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2)一、总则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急救事故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并确保急救药品物品的安全、合理使用和管理。
该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
二、管理机构1.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的执行。
2.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相关部门的代表。
三、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1. 急救药品物品的种类、数量和使用范围由委员会决定,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2. 急救药品物品存放的位置应明显标识,并定期进行清理和整理。
3. 急救药品物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防火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和有害物质。
4. 急救药品物品应定期进行检验、检疫和灭菌处理,并及时更换过期或损坏的物品。
四、急救药品物品的使用1. 在发生急救事故时,员工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2. 急救药品物品只能由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的人员使用,不得私自使用或分发急救药品物品。
3. 使用急救药品物品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注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剂量要求。
4. 急救药品物品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和归位,保持存放位置整齐干净。
五、急救药品物品的保管1. 保管急救药品物品的责任人应定期进行盘点和清点,确保数量和种类的准确性。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四篇)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1、抢救车保持清洁、整齐、规范,放置于固定位置。
2、抢救物品、仪器定位放置,专人管理,不得随意挪动,抢救车内急救物品、仪器除抢救患者外不得挪用。
3、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日检查,保证随时急用。
4、抢救药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如输液器、注射器、输血器等)保证一定基数,无过期,用后应及时补充。
5、抢救药品、仪器、药品做到班班交接检查,每周总查一次,检查有无过期、变质、基数是否相符、抢救仪器是否性能完好等,交接、检查后签全名。
6、急救物品如舌钳、开口器等用后需消毒备用。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二)1.设急救药品处,根据病种保存一定基数的药品,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量,定位存放,逐班交接,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专人管理。
3.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盒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加锁,定位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5.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以备后用。
6.特殊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
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三)1.抢救药品、物品为抢救病人配置,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抢救药品、用物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抢救药品、物品必须放在固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识和明细表,内容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等。
抢救药品和用物与明细表必须相符,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
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对最接近失效的抢救药品粘贴标识,以便优先使用和更换。
4.封存抢救车管理:抢救车内药品、物品实行封条管理,封存前当班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明细表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用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
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封条的完整性及记录情况;每月由护理质控组、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各级检查均应做好记录。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一、引言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和访客在工作场所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物品支持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急救物品的管理流程,确保急救物品的有效使用和维护,提高急救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员工和访客,在公司的办公场所、工作区域、生产车间以及其他相关场所。
三、急救物品的分类和管理1. 急救箱的管理:1.1 急救箱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人员数量进行合理配置,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1.2 急救箱应放置在明显标识的位置,易于员工和访客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找到。
1.3 急救箱内的物品应按照规定的清单进行摆放,确保齐全、整洁、易于取用。
1.4 每一个急救箱应指定一位负责人,负责定期检查急救箱内物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并记录维护情况。
2. 急救设备的管理:2.1 公司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氧气瓶等。
2.2 急救设备应放置在易于访问的位置,标有明显的标识。
2.3 急救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充电(如适合),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4 每一个急救设备应指定一位负责人,负责定期检查设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并记录维护情况。
四、急救物品的购买和补充1. 急救物品的购买:1.1 公司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人员数量,制定急救物品的购买计划,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采购。
1.2 购买的急救物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具有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明。
1.3 购买的急救物品应根据其有效期进行分类存放,并及时更新和替换过期物品。
2. 急救物品的补充:2.1 每一个工作区域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基本急救物品,如创可贴、敷料、止血带等。
2.2 员工在使用急救物品后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并及时补充和更新使用过的物品。
2.3 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工作区域的急救物品储备情况,并及时补充不足的物品。
五、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1. 急救培训:1.1 公司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包括基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CPR)技能和使用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等。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突发状况,保障员工安全和生命健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急救物品管理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案。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要求和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公司急救准备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目的1.维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供紧急救援服务;2.确保急救物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提高员工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应用能力;4.规范急救物品的购置、使用和管理;5.减少突发事故对公司生产和经营的不利影响。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员工,包括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及其他设施场所。
三、管理要求1.急救箱购置:(1)急救箱的购置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性;(2)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急救箱的配置标准;(3)急救箱的数量要根据员工人数和部门面积合理确定,保证覆盖面广。
2.急救人员的培训:(1)公司应培训一定数量的急救人员,确保至少有一名急救人员在各个工作时间段内处于岗位;(2)急救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保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急救人员应具有较好的救援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事发时能够迅速出动并提供有效的急救服务。
3.急救物品的使用和保管:(1)急救物品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及时更换过期或失效的物品;(2)急救物品应存放在易于识别和取用的地方,标有明显的标志或标识;(3)急救物品的保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急救知识和经验,能够正确使用和保管物品;(4)每次使用急救物品后,应及时补充和整理,确保其完备性和可用性。
四、流程1.急救物品的购置流程:(1)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急救物品购置申请;(2)物品采购人员根据申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3)采购人员收到物品后,对物品进行初步检查,确认质量和数量无误;(4)入库的急救物品要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领用。
2.急救物品的使用流程:(1)发生紧急事故或突发状况时,员工应立即向急救人员报告,并按照其指示进行紧急处理;(2)急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向员工提供相应的急救物品,并进行急救处理;(3)急救物品使用完毕后,员工应及时向急救人员报告使用情况,并归还或更换急救物品;(4)急救人员应将使用情况和急救物品的更换情况记录,并在事后进行评估和修复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模板一)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1.急救车管理要做到“四定一专”:专人保管(每周清点并记录)、定时核对(查数量质量并签名)、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消毒。
2.急救车上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保持清洁、应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3.备有抢救车配备示意图,按统一规定放置。
4.急救药品应按药物使用有效期排列(由近到远),可根据各科特点增加药物品种,并要在抢救车配备示意图上注明。
5.急救车内备有规定抢救物品,并可按专科要求配备其他抢救用物,并在抢救车配备示意图上注明。
6.急救车内物品平时不能随意取用,抢救用后及时补充药物及用物。
7.按要求清点基数并签名,定期检查消毒物品有效期,保证物品使用。
8.氧气袋按规定放置,充氧饱满。
9.吸引装置清洁消毒备用、玻璃接管有套,如有电动吸引器应保持功能良好、无积灰。
10.心脏按摩板置于抢救车背面凹槽内。
11.护士要会使用多种仪器。
页脚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