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导行电磁场
导行电磁波

2 av 4 E 1 * i 0 ˆj S1 Re E1 H1 Re z sin k1z cos k1z 0 1 2
在纯驻波情况下,只有电能和磁能的相互交换而无能量传输。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七章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导行电磁波
图7-3 驻波和行驻波的电磁场振幅分布
Ei0 Er0
1
2
Et0
解得:
2 1 Er0 Ei0 2 1 22 Et 0 Ei0 2 1
Er0 2 1 令: Ei0 2 1
反射系数 :分界面上反射波电场 强度与入射波电场强度之比。
Et 0 22 T Ei0 2 1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七章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导行电磁波
例:有一频率 f 100MHz ,x 方向极化的均匀平面波, 从空气垂直入射到 z 0 的理想导体表面上, 设入射波电 场强度振幅为 6mV/m, 试写出: (1) 入射波电场强度 Ei 和 磁场强度 H i 的复数和瞬时表达式; (2) 反射波电场强度 Er 和磁场强度 H r 的复数和瞬时表达式; (3) 空气中的 合成场 E 和 H ; (4)空气中离界面第一个电场强度波腹 点的位置;
透射系数 T :分界面上透射波电场 强度与入射波电场强度之比。
Er
z
Hr
反射波与折射波的特性由分界面两侧媒质的参数确定。
电磁场与电磁波
第七章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导行电磁波
二、平面波对理想导体表面的垂直入射
jk1z ˆ 入射波: E x E e i i0 E i 0 jk1z 1 ˆ ˆ H i z Ei y e
电磁场与电磁波 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0404Z10课程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1] 电磁场与电磁波(谢处方高等教育出版社)[2] 电磁场理论(吴万春电子工业出版社)[3] Field Theory of Guided Waves.(R.E Collin Mc. Graw-Hill)[4] Fields and Waves in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Simon Ramo John Wiley & Sons Corp. Ltd)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静态电磁场与时变电磁场及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定理,并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学习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为后继《微波技术基础》、《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为学生今后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对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领域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电磁学是电子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需要学生了解电磁学理论体系,熟悉电磁理论的基本概念,明确解决电磁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电磁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能够运用电磁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电磁工程领域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电磁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电磁问题的分析和求解方法;以电磁学理论的精华-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主线,系统掌握电磁基础知识及各种电磁问题的物理本质。
(1)基本概念: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电位、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矢量磁位、能流密度等。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本科学时:50学分:3学分课程代码:B01000252一、教学目的、任务与教学原则和方法一切电现象,都会产生电磁场,而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规律,更是一切无线电活动的基础。
因此,在各国的理工科大学中,《电磁场与电磁波》都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很强,逻辑严谨,学习它不仅可以获得场和波的理论,而且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磁场与电磁波”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它不仅是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而且各种现代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电视、雷达等各种专门学科,都是以电磁波携带信息的方式来实现的。
广泛应用的超小超薄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充满了电磁场的问题。
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是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两大部分。
电磁场部分是在《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描述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基本物理概念,在总结基本实验定律的基础上给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研究静态场的解题方法。
电磁波部分主要是介绍有关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天线的基本理论,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内容方面,应使学生牢固掌握矢量运算,梯度、散度和旋度概念,高斯公式和斯托克司公式;掌握恒定和时变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泊松方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等;掌握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有有界空间中电磁波的求解方法等;理解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规范变换、规范不变性、库仑规范、洛仑兹规范、时谐平面电磁波、推迟势、电磁辐射、截止频率和谐振频率等概念。
(二)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一些基本和实际问题,对结果给予物理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而又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
(三)方法方面,着重物理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问题的解释和阐述,注意本课程与大学物理电磁学的衔接,以及与后继课程联系,注重解决常见基本问题和实际问题。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广播 1906年,美国费森登用50千赫频率发电 机作发射机,用微音器接入天线实现调制,使 大西洋航船上的报务员听到了他从波士顿播出 的音乐。1919年,第一个定时播发 语言和音 乐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在英国建成。次年 ,在美 国的匹兹堡城又建成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电视 1884年,德国尼普科夫提出机械扫描电 视的设想,1927年,英国贝尔德成功地用电 话线路把图像从伦敦传至大西 洋中的船上。兹 沃霄金在1923和1924年相继发明了摄像管和 显像管。1931年,他组装成世界上第一个全 电子电视系统。
2 绪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是通信专业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深 刻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电磁波的性质;熟悉一些 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 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场"与"路"这两种既密切相关又相距 甚远的理论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 析和计算一些简单、典型的场的问题;为从事微波、天线、 电子技术、通信和电磁兼容等领域的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打 下必要的基础
6 绪论
2.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8世纪末期,德国哲学家谢林认为,宇宙是 有活力的,而不是僵死的。他认为电就是宇 宙的活力,是宇宙的灵魂;电、磁、光、热 是相互联系的。 奥斯特是谢林的信徒,他从1807年开始研究 电磁之间的关系。1820年,他发现电流以力 作用于磁针。
7 绪论
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磁针到通 过电流的导线的垂直线方向相互垂直,并定量建立 了若干数学公式。 法拉第在谢林的影响下,相信电、磁、光、热是相 互联系的。奥斯特1820年发现电流以力作用于磁针 后,法拉第敏锐地意识到,电可以对磁产生作用, 磁也一定能够对电产生影响。1821年他开始探索磁 生电的实验。1831年他发现,当磁捧插入导体线圈 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表明,电与磁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
矩形波导圆波导-Read-

传输线的种类:
双线
同轴线
矩形波导
圆波导
(两根金属线()之外间壁可、填内充芯介为质金)属,(外壁为金属,内部可填充介质
带线
微带线
(由金属、介质构成)
介质波导 光纤
(主要由介质构成)
从减少传输线损耗和结构工艺的可实现 性等方面考虑,不同频段、不同需求,使 用不同的传输线。
◆ 米波、分米波以下:双线、同轴线 ◆ 厘米波:空心金属波导、带状线、微带线 ◆ 毫米波:空心金属波导、介质波导、微带线 ◆ 光波:光纤
是待定常数,
注: H0也是待定常数,它体现导行波的幅度(即能量大小),
由辐射源的强度决定。它仅是一个与x、y、z无关的常系数,不
影响导行波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目前不用确定它。
二、求解待定常数
1、边界条件: 金属表面电场的切向分量=0
2、求kx、φx
金属表面磁场的法向分量=0
y b
0
ax
3、求ky、φy
解: 1、
2、(a)
可传输
(b) 该电磁波截止
3、若波导中填充介质参数为
,再求TE10模式的
截止波长、截止频率,此时原来两个频率的TE10波能否传
输?
解:
可传输
可传输
结论:填充介质使得波导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截止频 率降低,某些原来不能传输的频率也可以传输了。
四、波导内管壁电流分布
• 内管壁的表面电流: 是由波导中的电磁场在波导内壁感应出的传
二、传输状态、截止状态的判断
1、判断的思路
• 在规则传输线中,TE波和TM波是传播还是截止,
取决于 k 与 kc的关系。
• kc 在求解方程 由x、y方向的边界条件确定。
导行电磁波

二、 电磁波沿均匀导波系统传播的一般解
对于沿方向传播的电磁波
(1)如果电磁波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和磁场分
量波,称E为z 横0电,磁H z波 0,,简即称电T磁E场M波完;全在横截面内,这种电磁
(2)如果电磁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没有磁场
分称量为,横磁波,,Ez简称0 ,TMH即波z 磁;0 场限制在横截面内,这种电磁波
Hz
H
0
cos
mπ a
x cos nπ b
y e jkz z
Hx
j
kzH0 k c2
mπ a
sin
mπ a
x cos
nπ b
y e jkz z
H
y
j kzH0
k
2 c
nπ cos b
mπ a
x sin
nπ b
y e jkz z
(7-34)
第二十六页,共68页。
Ex
一、 横向场分量与纵向场分量之间的关系
设导波系统的横截面沿Z方向是均匀的,电磁波沿 Z方向传播,导行系统内填充的媒质是线性、均匀、 各向同性且无耗( )0 ,导行系统远离波源,没有 外源分布,即 0,J,导0波系统内的场量随时间作 正弦变化,则导波系统内的电磁场可以表示为
第五页,共68页。
图7-2 任意截面的均匀导波系统
sin k x a 0
ybkxmπFra biblioteka,m 1,2,3,
Ez 0
第二十二页,共68页。
Ez E0 sin k x x sin k yb 0
欲使上式对于所有的 值x均成立,要求 sin,k y即b 0
将式(7-29)和式(k y7-3nb0π), 代n 入1,式2,3(,7-28)得(7-30)
《导行电磁波二》课件

导行电磁波在导波结构中传播,常见 的导波结构包括金属波导、介质波导 和光纤等。
导行电磁波的特性
01
02
03
定向性
导行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能量 沿一定方向传播。
能量集中
导行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 能量较为集中,不易扩散 。
受介质影响
导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 波形等特性受到介质的影 响。
THANKS
感谢观看
TEM模的实现条件
实现TEM模的条件是传输线的电导和电感无 穷大,电容为零。
TEM模的特性
TEM模的特性包括无色散、无截止频率等, 使得其在长距离传输中具有优势。
TEM模的应用
TEM模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电力传输等 领域。
04
导行电磁波的辐射与散射
电磁波辐射的基本概念
1 2 3
电磁波辐射
电磁波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组成,以波的形式在 空间传播。
电磁波谱
根据频率不同,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磁波辐射对生物体产生影响,如热效应、非热 效应等。
导行电磁波的辐射原理
辐射场源
导行电磁波的辐射场源包 括天线、微波暗室等。
辐射场强
导行电磁波的辐射场强与 频率、波长、天线增益等 因素有关。
导行电磁波的应用
通信
导行电磁波在通信领域应用广 泛,如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等
。
雷达
导行电磁波可用于雷达探测和 定位,实现目标检测和跟踪。
电子对抗
导行电磁波可用于电子对抗领 域,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应用广 泛。
射电天文学
导行电磁波在射电天文学中用 于观测宇宙中的射电信号,研 究天体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过程
6 导行电磁波 (2)

v v jω t −Γz E = Em e v v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 ∇ × E = − jωµ H ∂Ez ∂Ez ∂E y ∂y + ΓE y = − jωµ H x − = − jωµ H x ∂y ∂z ∂Ez ∂Ex ∂Ez = − jωµ H y ⇒ − = − jωµ H y⇒ −ΓEx − ∂x ∂z ∂x ∂E y − ∂Ex = − jωµ H ∂E y ∂Ex z − = − jωµ H z ∂x ∂y ∂y ∂x
4
∂H z ∂H y 同理: 同理: − = jωε Ex ∂y ∂z v v ∂H x ∂H z ∇ × H = jωε E ⇒ − = jωε E y ∂x ∂z ∂H y ∂H x − = jωε Ez ∂x ∂y ∂H z ∂y + ΓH y = jωε Ex ∂H z ⇒ −ΓH x − = jωε E y ∂x ∂H y ∂H x − = jωε Ez ∂y ∂x
13
Γ mπ mπ nπ −Γz Ex = − h 2 a E0 cos a x sin b y e Γ nπ mπ nπ −Γz E0 sin x cos ye Ey = − 2 h b a b H = j ωε nπ E sin mπ x cos nπ y e −Γz 0 2 x h b a b H = − j ωε mπ E cos mπ x sin nπ y e −Γz 0 2 y h a a b
式中: 式中:
mπ 2 nπ 2 h =k +k =Γ +k =( ) +( ) a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图6.9可以清楚看到,λc(TE11) 最长,所以TE11是圆波导主模。 在λ>λc(TE11)时,所有模式都处 于截止状态; 当 λc(TE11)>λ>λc(TM01)时,只有 TE11一种模式传输,所以圆波 导的单模传输条件为 2.62a<λ<3.41a
4. 简并现象
圆波导中的导行波存在着简并现象,即不同模式的电磁场具 有相同的截止波长、相同的传输特性的现象,分为E-H简并和 极化简并。 (1) E-H简并 从图6.9可以看出,TE01和TM11的截止波长是相同的,从贝塞 尔函数可以证明TE0n和TM1n模简并。 (2) 极化简并 从前面推导出来的公式可以任何一个场量都包含cosmφ和 sinmφ两个线性无关的互相正交的独立成分。但这两种独立成 分却有相同的截止波长、传输特性和完全相同的场结构。所 以它们是互相简并的,称为极化简并。 圆波导中的TE11模也存在极化简并,这对于长距离传输电磁信 号是不利的,因为圆波导由于机械加工等原因,会出现不圆 度,将使极化简并模破坏。
第六章 导行电磁波
6.1 导行电磁波的一般分析方法
电磁波沿着波导传播,设波导中的正弦电磁 波是沿着z轴方向传播,即各场量都包含e-rz 因子,并利用横向微分算子 t 的概念,得: 波导中电场的波动方程: 2 2 T E kc E 0 (6.1.1) 式中: k k 波导中磁场的波动方程: 2 2 T H kc H 0 (6.1.2)
由U和W可以引入归一化频率V,定义为
V2=U2+W2
(6.9.10)
式中:
所以:
(6.9.11)
式中:
导波截止时的归一化频率称为归一化截止频率Vc。 ∴V>Vc 称为导波条件。 下面分别来求各种模式的归一化截止频率Vc。
(1) TE0n和TM0n
取m=0,截止时W→0,则 Vc=Uc=u0n 式中 u01=2.405 u02=5.520 u03=8.654… 即 Vc(TE01)=Vc(TM01)=2.405, Vc(TE02)=Vc(TM02)=5.520, Vc(TE03)=Vc(TM03)=8.654
(6.1.5)
(6.1.6)
(6.1.7)
(6.1.8)
(6.1.6)和(6.1.8)是两个标量偏微分方程,很容易 求 Ez和Hz
利用麦克斯韦方程即可求出Et和Ht E z H z 1 E x 2 ( j ) (6.1.9)
kc x y E z H z 1 E y 2 ( j ) kc y x H z E z 1 H x 2 ( j ) kc x y H z E z 1 H y 2 ( j ) kc y x
这三种模式情况下得到的场极化的简化, 很容易就能求出各个场量,但是实际上 的很多应用场合,单独一种模式不能满 足所有的边界条件,但它们的线性组合 总能满足这些特殊要求,并且提供一个 完整的普遍的解,这时的波称为混合波。
6.2 矩形波导中的导行电磁波
1、矩形波导(如图6.1)
矩形波导由良导体制成,一 般为了提高导电性能和抗腐 蚀性能,在波导内壁上镀上 一层高电导率的金或银,为 了简化分析,一般把波导的 良导电体壁近似为理想导体 壁矩形波导中只能存在TM波 或TE波,不可能存在TEM波。
6.5光导纤维问题
光纤是圆柱状介质波导,石英光纤中光 的波长通常在0.8~1.8μm的红外光范围 内,光纤的模式理论是电磁场与电磁波 的重要应用之一。图6.10光纤的结构光 纤的结构如图6.10所示,是由纤芯和包 层组成。纤芯的半径为a,折射率一般 用n1表示,包层的半径为b,折射率为 n2,这里没有画出涂覆层及护套。 光纤的种类繁多,按折射率分布可分为 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所谓阶跃型 光纤是纤芯的折射率n1为常数,不随半 径发生变化; 而渐变型光纤是纤芯的 折射率随半径发生变化,即n1=n1(r)。
(6.1.14) (6.1.15) (6.1.16)
E y 1 1 H z 2 ( j ) kc r r
在均匀波导的电磁波也可分为三种模式:
①
②
③
横电磁波,简称TEM波,这种模式的电磁波 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分量,也没有磁场 分量,即Ez=Hz=0 横磁波,简称TM波,这种模式的电磁波在 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但是没有磁场分 量,即 H z 0 横电波,简称TE波,这种模式的电磁波在 传播方向没有电场分量,但是有磁场分量, Ez 0 即
例6.1空气填充的矩形波导a=22.86mm,b=10.16mm,频率 为f=14GHz的电磁波在该波导中有哪些模式是传导模?当 该波导填充εr=2、μr=1的介质后,在同一频率下,又有哪 些模式是传导模?
6.3矩形波导中的TE10波
矩形波导单模传输时,传输的是TE10,因此TE10也 称为矩形波导的主模或工作模。TE10作为矩形波导 的工作模式,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 可以通过设计波导尺寸实现单模传输; (2) 具有最宽的工作频带; (3) 在同一截止波长下,传输TE10波所要求的a边尺 寸最小,而且与b边无关,所以可节约材料。理论上, b边越小,越节省材料,但考虑到波导击穿和衰减增 大等问题,波导较小时,b取0.4a~0.5a; 波导较大 时b取0.1a~0.2a。波导尺寸已经标准系列化,可由 微波工程手册查到; (4) 在给定频率下具有最小衰减。
TE波或TM波:
TEM波:
(6.2.12)
TE波或TM波与TEM波的群速也不相同。TE波或TM波的相 速大于介质中的光速,而群速要小于介质中的光速。
(3) 波阻抗(波导电子波阻抗定义为相互垂直的 横向电场分量与横向磁场分量之比) TE波:
(6.2.13)
TM波: 式中:
(6.2.14)
TE波与TM波的波阻抗是不同的。
TE10模只有Ey、Hx、Hz三个场分量,这三个场分量均 与坐标y无关,电磁场沿y轴方向无变化,呈现均匀 分布。Ey、Hx、Hz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6.3.1)
(6.3.2)
(6.3.3)
TE10模电磁场结 构立体图如图 6.5所示。随时 间t增加,TE10模 的场结构以相速 vp向+z方向运动
根据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得到面电流密度的瞬时表达式:
绘出波导壁电流分布如图6.6所示 从TE10模面电流密度的瞬时表达式或波导 壁电流分布还可以看出在宽边的中央 位置(即 y=0 或 y=b 面上 x=a/2 ),面 电流密度 Js 只有 z 轴方向的分量。利用 这个性质,可以在宽边沿中央位置切 一很小的细缝,实现观测而对波导内 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
2 c 2 2
一般情况下,电场和磁场不仅有横向分 量,还有纵向分量,则电场强度E和磁场 强度H可表示为:
E Et Ez Et ez Ez H Ht H z Ht ez H z
(6.1.3) (6.1.4)
把(6.1.3)和(6.1.4)代入(6.1.1)和(6.1.2),得:
4.截止频率和截止长度
不同模式的电磁波,其截止频率fc或截止波长 λc是不相同的。几个低阶模的截止波长:
5. 相速、群速和波阻抗
(1) 相速vp TE波或TM波:
式中: TEM波:
(6.2.9)
(6.2.10)
由此可见,TE波或TM波的相速与TEM波的相速并不相同。
(2) 群速vg(调幅波包络的运动速度,也就是能 量的传播速度) (6.2.11)
3. 矩形波导中的TE波
(6.2.5) (6.2.6) (6.2.7) (6.2.8) 式中:
由式(6.2.5)~(6.2.8)可以看出:
(1) m和n取值不同,TE波的场结构模式也不相同。 为了保证Hx、Hy、Hz、Ex、Ey这5个场量不全为零, m和n不能同时为零。 (2) TE波的场结构模式可以用TEmn表示,不同模 式的场也有横截面上的场分布和传播的相位常数两 个方面的不同。 (3) 由于m和n不能同时为零,所以矩形波导中 TE00波型不能存在,TE波最低模式是TE10。矩形波 导中TE10、TE11、TE21、TE02的场结构如图6.3所示。 (“——”为电力线,“”为磁力线)
1. 阶跃光纤的电磁场解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特征方程:
(6.5.9)
2. 导波模式
(1) 光导纤维不存在TEM模 (2) 存在TE0n和TM0n (3) 存在HEmn和EHmn
3. 归一化截止频率Vc
(6.1.10) (6.1.11) (6.1用圆标坐标系。在圆坐标 坐标系中,横向场的表达式为: (6.1.13) E z 1 1 H z
k
2 c
(
r
j
r
)
E Hr H
H z 1 1 E z ( j ) 2 kc r r H z 1 1 E z ( j ) 2 kc r r
2、矩形波导中的TM波
(6.2.1) (6.2.2) (6.2.3) (6.2.4) 式中:
波导中传输的TM波有如下特性:
(1) m、n为整数,m=1,2,3,…,n=1,2,3,…。m和n 取值不同,TM波的场结构模式不同。 (2) TM波的场结构模式可以用TMmn表示。不同模 式的场,即不同的m和n的取值,有两个方面不同: 一是横截面的场分布不同,二是传播的相位系数不同。 (3) 由于m和n不能取零,所以矩形波导中TM00、 TM0n、TMn0波形不能存在,TM波中最简单的波形是 TM11。矩形波导中TM11和TM21的场结构如图6.2所示。 (“——”为电力线,“”为磁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