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 、400nm ?760nm

B 、200nm ?400nm

C 、200nm ?600nm

D 、360nm ?800nm

2、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 (I )与入射光强度(∣0)之比l∕∣0称为( )。

A 、吸光度

B 、吸光系数

C 、透光度

D 、百分透光度

3、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

B 、向短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移动方向不确定

4、 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 C 0时的透光度为 T 0;如果其浓度增大 1

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

A 、T 0∕2

B 、2T 0

C 、2lgT 0

D 、0.5lgT 0

5、 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

T ;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 为

()。

2 1/2

A 、T

B 、T/2

C 、2T

D 、T

6、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 、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

D 、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B 、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 2/3高度处 D 、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

B 、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D 、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

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

A 、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

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 、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

10、 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质,其摩尔质量

M A > M B O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

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O

A

A 、

B Pel

A, B ZB A B^

— A 、 B

选择题

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C 、光度计没有调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

A ?ε>ε

B ?ε<εC、£ = εD、2 ε>ε

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A、比色皿的厚度

B、入射光的波长

C、浓度

D、测定物质本身

12、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

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

D、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

13、在光度分析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A、通常选用蒸馏水

B、通常选用试剂溶液

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

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

14、在光度分析中若采用复合光,工作曲线会发生偏离,其原因是()

A、光强度太弱

B、光强度太强

C、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

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关较大

15、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值都是相对于参比溶液的,是因为()。

A、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有吸收和反射作用

B、入射光为非单色光

C、入射光不是平行光

D、溶液中的溶质产生离解、缔合等化学反应

16、在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Δc∕c)的大小()。

A、与透光度T成反比

B、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 T)成正比

C、与透光度T成反比

D、只有当透光度在适当的范围(15%?65%)之内时才有较小的值

17、不能用做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分析参数的是()。

A、最大吸收波长

B、吸光度

C、吸收光谱的形状

D、吸收峰的数目

二、判断题

1、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其吸收了可见光中的紫色光。

2、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无关,而与入射光波长、溶剂性质和温度有关。

3、在紫外光谱区测定吸光度应采用石英比色皿,是因为石英对紫外光没有反射作用。

4、当被测溶液为悬浮或乳浊液时,测得的吸光度偏高,产生正误差。

5、光度法测定要求吸光度在0.2?0.8之间,因为在此范围内该方法的灵敏度高。

6、如果用1cm比色皿测得某溶液的T%=10 ,为了减小光度误差,最方便的办法是改用3cm 比色皿。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仅能测定有色物质的吸光度,无色物质必须经过显色反应后才能进

行测定。

8、在进行显色反应时,为保证被测物质全部生成有色产物,显色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9、光度分析法中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是为了提高方法的选择性。

10、光度分析法中参比溶液的作用是用来消除溶液中的共存组分和溶剂对光吸收所引入的误差。

三、解释术语

1、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

2、透光率和吸光度

3、摩尔吸光系数

4、郎伯-比尔定律

四、简答题

1、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基础。

2、简述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五、计算题

1、某有色溶液,当液层厚度为Icm时,透过光的强度为入射光的87%;若通过5cm厚的液层时,其透过光的强度减弱多少?

2、甲基红的酸式和碱式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cm和400nm,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得

数据如下(比色皿厚度为1cm):甲基红浓度为1.22Χ10-5mol∕L时,于0.1mol∕L HCl中,测得

A528=1.783,A400=0.077 ;甲基红1.09 X 10-5mol∕L 时,于0.1mol∕L NaHCo 3 中,测得

A528 =0?000,A400=0.753 ;未知溶液pH=4.18 ,测得A528=1.401,A400=0.166 ;求未知溶液中甲基红的浓度。

第三章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D

3、C

4、C

5、A

6、C.D

7、A.C

8、B.C

9、C.D10、A11、B.D12

、B 13、C 14、D 15、A16、B.D17

B

二、判断题

1、√

2、√

3、X

4、√

5、X

6、X

7、X

8、X

9、X

10、

三、解释术语

1、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或频率为横坐标所得的吸光度-波长曲线所得的即为吸收光谱曲线,又称为吸收曲线。

2、透光率和吸光度:透光率T(%),也称透射比,为透过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

吸光度A ,表示单色光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的程度, 等于入射光强度I 。与透过光强度I 之比的

对数值。

A

3、 摩尔吸光系数: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即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 -I ?cm -1。

GL

4、 郎伯-比尔定律:A

= LC ,其中A 为吸光度;■: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 mol

-1

?cm -1 ; L 为比

色皿的厚度,单位为 Cm , C 为试样浓度,单位为 mol L -1。

四、简答题

1、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基础。

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吸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某波长(通常为最大吸收波长 ■ ma χ )下测得物质 的吸光

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 2、简述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答: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气态分子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

吸收辐射能而发生能级的跃

迁。分子内部的运动包括价电子运动、 分子内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以及分子绕核的 转动,相应的就有电子光谱、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三种分子光谱。 五、计算题

1、答:因为 A=-IgT= ε bc 所以 IgT 2/IgT 1=b 2∕b 1=5

lg τ2=5lg τ1=5lg0.80=-0.485 T 2=0.327

即光强度减弱为 1-0.327=0.673=67.3% 2、答:

HIn 5 ε 528 =1.783/(1.22 X 10-

)L.mol HIn 5

ε 400 =0.077/(1.22 X 10-

)L.mol In

-1 -1

ε 528 = 0L.mol .cm

ε 400 In

-5

-1

-1

4 -1 -1

=0.753/(1.09 X 10 儿.mol .cm =6.91 X 10 L.mol .cm

因为 HIn

A 528= ε 528

C HIn +0

故 5

4

C HIn =I .401心.46 X 10 )mol/L=9.60 X 10 mol/L

同理 HIn In

A

400=

ε 400

C HIn + ε

400 C In

故 3

-6

4 -6

C In =(0.166-6.31 X 10 X 9.60 X 10 )/(6.91 X 10 )mol/L=1.52 X 10 mol/L

-6

-6

-5

C=C HIn +c ∣n =(9.60 X 10 +1.52 X 10 )mol/L=1.11 X 10 mol/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分子内部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禾口 ______ , 相应于这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分子具有 ___________ 能级、 ___________ 能级和 ____________ 能级。

2、 折射率是指光线在 ________ 速度与在 ____________ 速度的比值。当温度、光波波长固定 后,有机化合物折射率主要决定于物质的 ____________ 和 ______ 。通过折射率可以测定出

max

1 -1 5 -1 .cm =1.46 X 10 L.mol .cm

1

-1

3

-1

.cm =6.31 X 10 L.mol .cm

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等。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有___________ 键,只在_________ 产生吸收,在200-1000nm范围内不产生吸收峰,故此类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常用来做 _____________ 。

4、在中红外光区中,一般把4000-1350cm-1区域叫做_______ ,而把1350-650区域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 。

6、在朗伯一比尔定律l/l o= 10-abc中,I o是入射光的强度,1是透射光的强度,a是吸光系

数,b 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即吸收池的厚度,C 是被测物的浓度,则透射比T = ,百分透过率T% = ___ , 吸光度A与透射比T的关系为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

0.1 nm,狭缝宽度要调到__________________ 。

8、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可用来进行在紫外区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_________ 及 ________ 分析。

9、在紫外光谱中,随溶剂极性增加,R带_____ 移,K带_______ 移

10、某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当出射狭缝宽度为0.1mm时,则单色仪的光谱通带宽

度为_______________ 。

11、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而紫外光区则用________ 吸收池进行测量。

12、、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当用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要使分子产生

红外吸收,则要满足两个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把无色的待测物质转变成为有色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 所用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

A.向长波移动

B. 向短波移动

C. 不移动

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

2、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带,在红外特征区有如下吸收峰:

3400Cm -1~2400 cm-1宽而强的吸收,1710 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醛

B. 酮

C. 羧酸

D. 酯

3、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_____ 。

A. 10 ?400nm;

B. 400 ?750nm;

C. 0.75 ?2.5mm;

D. 0.1 ?100cm

4、棱镜或光栅可作为_______ 。

A. 滤光元件;

B. 聚焦元件;

C. 分光元件;

D. 感光元件.

5、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用来________ 。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

B. 确定配位数;

C. 研究化学位移;

D.研究溶剂效应?

6、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60 Cm -1,1375 Cm -1和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

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 。

C 5H 8O 的红外吸收光谱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GHO,红外光谱的主要峰有 303OCm 1 2 3 4 5 6 7 , 2950 cm -1 , 2860 cm -1,

2820

-1

-1

-1

-1

-1

-1

-1

-1

Cm ,2730 Cm , 1690 Cm , 1610 Cm , 1580 Cm , 1520 Cm , 1465 Cm , 1430 Cm , 1395 cm 1,825 Cm -1,请指定结构并归属各峰。 7、 _0.05mm 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分子本身绕其中心的转动,电子, 振动、转动

3 空气中的传播,试样中的传播,组成,分子结构,物料的纯度,杂质的含量,溶液的浓度

4 σ键,远紫外区,溶剂

5 特征谱带区,指纹区。

6 红移 __________ , _蓝移 ____________ 。 7

__________ l/l o × 100% _______ , -IogT __________________ 。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烃;

E.羟基化合物。 7、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

)。

A.能量

B.频率

C. 波长

D.

8、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

A. CH 3CHCH

B. CH 3

CHOH

C. CH 2=CHC 2CH=CH

D. CH

3

CH=CHCH=CHCH

9、 有一含氧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是否为羰基化合物, 重要依据的谱带范围为 。 -1 -1 — -1 -1

A. 3500-3200Cm

B. 1500-1300 Cm

C. 1000-650 Cm

D. 1950-1650 Cm . 10、 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

,改变溶剂的极性, ______ 。

A.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

B.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

C.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

对测定影响不大?

11、

在酸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

发生何种变化?

____

A. 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光谱中属于带光谱的有

A.IR ;

B.AES;

C.AAS;

D.UV 13、 某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如下图,其 λ max 为 nm 。

A 250nm

B 340nm C350nm D 310 nm E 300nm

三、简答题

1、 解释实际上红外吸收谱带 (吸收峰)数目与理论计算的振动数目少的原因。

2、 某一化合物分子式为 GHO,其红外光谱图如下。试写出其结构式。 4000 3500 3□αα

波数 )。

了 早耳LP 华 Ig 绅韦Om

1665

ZOT ~20∞ Γ8∞~LSaa~OTS ~1200

1000 800~600~400 [cii"9

泛频

1?

1600 158C

T 1430

1450 I 13BD

1280 ■ ■

Ilao

8、组成、—结构___

9、_蓝_____ 红 _______

10、0.2nm

11、石英

12、(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2)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O

13、显色剂、显色反应

二、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A 7 、B 8、A 9、D 10、B 11、B

12、A D 13、B

三、简答题

1、实际上红外吸收谱带(吸收峰)数目与理论计算的振动数目少的原因: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

(3)仪器不能区别那些频率十分接近的振动,或吸收带很弱,仪器检测不出;

2、解:①U= (2+2*8-8 ) /2=5 (可能含有苯环)

②特征区第一强峰为1685cm i1,为羰基峰,需仔细研究是何种羰基化合物。先否定,在

3000cm-1以上无宽峰可否定羧酸;分子式中不含氮、氯可否定酰胺、酰氯;在?2800cm1处无

醛氢峰,可否定醛。否定后,肯定该化合物为酮根据不饱和度大于4,可能为芳酮。

③苯环的特征吸收有:芳氢伸缩振动3000cm-1左右有吸收峰;苯环骨架振动1600cm1 >1580

1 __ 1 11

Cm及1450 Cm有吸收峰,加上不饱和度大于4,可以确定有苯环存在。根据760 Cm、690Cm-两强峰,结合分子式可确定苯为单取代。

④在1430cm1、1360cm1有甲基的峰。

可以初步断定该化合物可能为苯乙酮。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填空题 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 称为红外非活性的。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 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 A. 3,2,4 B. 2,3,4 C. 3,4,2 D. 4,2,3 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 A. 2,3,3 B. 3,2,8 C. 3,2,7 D. 2,3,7 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 3CH 2 COH的吸收 带?(D) 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B. 3300—3010cm-1,1675—1500cm-1, 1475—1300cm-1。 C. 3300—3010cm-1, 1900—1650cm-l,1000——650cm-1。 D. 3000—2700cm-1, 1900—1650cm-1, 1475——1300cm-1。 1900—1650cm-1为 C==O伸缩振动,3000—2700cm-1为饱和碳氢C—H伸缩振动(不饱和的其频率高于3000 cm-1),1475——1300cm-1为C—H变形振动(如—CH 3 约在1380—1460cm-1)。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异同点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异同点 红外光谱又叫做红外吸收光谱,它是红外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的量子化能级共振产生吸收而产生的特征吸收光谱曲线。要产生这一种效应,需要分子内部有一定的极性,也就是说存在分子内的电偶极矩。在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通过电偶极矩跃迁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那些没有极性的分子或者对称性的分子,因为不存在电偶极矩,基本上是没有红外吸收光谱效应的。 拉曼光谱一般也是发生在红外区,它不是吸收光谱,而是在入射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量子化能级共振后以另外一个频率出射光子。入射和出射光子的能量差等于参与相互作用的分子振动、转动跃迁能级。与红外吸收光谱不同,拉曼光谱是一种阶数更高的光子——分子相互作用,要比红外吸收光谱的强度弱很多。但是由于它产生的机理是电四极矩或者磁偶极矩跃迁,并不需要分子本身带有极性,因此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极性的对称分子的检测。 一、相同点在于: 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键,其红外吸收频率与拉曼位移相等,均代表振动能级的能量。因此,对某一给定的化合物,某些峰的红外吸收波数和拉曼位移完全相同,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均在红外光区,两者都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一样,也是用来检测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二、不同点在于: 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红外光谱的入射光及检测光均为红外光,而拉曼光谱的入射光大多数是可见光,散射光也是可见光;红外光谱测定的是光的吸收,而拉曼测定的是光的散射;红外光谱对于水溶液、单晶和聚合物的检测比较困难,但拉曼光谱几乎可以不必特别制样处理就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方便;红外光谱不可以用水做溶剂,但是拉曼可以,水似拉曼光谱的一种优良溶剂;拉曼光谱的是利用可见光获得的,所以拉曼光谱可用普通的玻璃毛细管做样品池,拉曼散射光能全部透过玻璃,而红外光谱的样品池需要特殊材料做成的。 本质区别:红外是吸收光谱,拉曼是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光谱与红外光谱两种技术包含的信息通常是互补的。 主要区别: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

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μg ?mL -1, 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 mL -1 标准偏差 1 2 222212 0158.01 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 )(-=?=--+-+-+-+-=--=∑mL g n x x s n 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 μ x E r 。

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和答案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 CH 3—CH 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1) (1)υC-C (2)υC-H (3)δasCH (4)δsCH 2.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 -1和1736 cm -1 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 为(3) (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费米共振 (4)空间位阻 3.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4) (1)玻璃 (2)石英 (3)红宝石 (4)卤化物晶体 4. 预测H 2S 分子的基频峰数为(2) (1)4 (2)3 (3)2 (4)1 5.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4) (1) (2)—C ≡C — (3) (4)—O —H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把质量相同的球相连接到两个不同的弹簧上。弹簧B 的力常数是弹簧A 的力常数的两倍.每个球从静止位置伸长1cm.哪一个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答:M h hv E k 2π= = ;所以B 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答: 红外 紫外 基本原理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能及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中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分子外层电子或分子轨道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紫外-可见光区。 仪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相同: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都是分子吸收光谱。 不同:紫外光谱是由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电子能级间隔一般约为1~20eV; 而红外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一般振动能级间隔约为~1eV 。

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PS的原理及应用..

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拉曼光谱由于近几年来以下几项技术的集中发展而有了更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是:CCD 检测系统在近红外区域的高灵敏性,体积小而功率大的二极管激光器,与激发激光及信号过滤整合的光纤探头。这些产品连同高口径短焦距的分光光度计,提供了低荧光本底而高质量的拉曼光谱以及体积小、容易使用的拉曼光谱仪。 (一)含义 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 统称为拉曼效应当用波长比试样粒径小得多的单色光照射气体、液体或透明试样时,大部分的光会按原来的方向透射,而一小部分则按不同的角度散射开来,产生散射光。在垂直方向观察时,除了与原入射光有相同频率的瑞利散射外,还有一系列对称分布着若干条很弱的与入射光频率发生位移的拉曼谱线,这种现象称为拉曼效应。由于拉曼谱线的数目,位移的大小,谱线的长度直接与试样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有关。因此,与红外吸收光谱类似,对拉曼光谱的研究,也可以得到有关分子振动或转动的信息。目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子结构的研究谱线特征 (二)拉曼散射光谱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a.拉曼散射谱线的波数虽然随入射光的波数而不同,但对同一样品,同一拉曼谱线的位移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只和样品的振动转动能级有关; b. 在以波数为变量的拉曼光谱图上,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对称地分布在瑞利散射线两侧, 这是由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相应于得到或失去了一个振动量子的能量。 c. 一般情况下,斯托克斯线比反斯托克斯线的强度大。这是由于Boltzmann分布,处于振动基态上的粒子数远大于处于振动激发态上的粒子数。 (三)拉曼光谱技术的优越性 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且更重要的是无损伤的定性定量分析,它无需样品准备,样品可直接通过光纤探头或者通过玻璃、石英、和光纤测量。此外 1 由于水的拉曼散射很微弱,拉曼光谱是研究水溶液中的生物样品和化学化合物的理想工具。 2 拉曼一次可以同时覆盖50-4000波数的区间,可对有机物及无机物进行分析。相反,若让红外光谱覆盖相同的区间则必须改变光栅、光束分离器、滤波器和检测器 3 拉曼光谱谱峰清晰尖锐,更适合定量研究、数据库搜索、以及运用差异分析进行定性研究。在化学结构分析中,独立的拉曼区间的强度可以和功能集团的数量相关。 4 因为激光束的直径在它的聚焦部位通常只有0.2-2毫米,常规拉曼光谱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就可以得到。这是拉曼光谱相对常规红外光谱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拉曼显微镜物镜可将激光束进一步聚焦至20微米甚至更小,可分析更小面积的样品。 5 共振拉曼效应可以用来有选择性地增强大生物分子特个发色基团的振动,这些发色基团的拉曼光强能被选择性地增强1000到10000倍。 (四)几种重要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1、单道检测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2、以CCD为代表的多通道探测器用于拉曼光谱的检测仪的分析技术 3、采用傅立叶变换技术的FT-Raman光谱分析技术 4、共振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5、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分析技术 (五) 拉曼频移,拉曼光谱与分子极化率的关系 1、拉曼频移:散射光频与激发光频之差,取决于分子振动能级的改变,所以它是特征的,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答案:(4)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 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最稳定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背景最小的是(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红外光谱 基本概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让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待测物,经待测物吸收后,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辐射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 两者都是红分了的吸收光谱图。 区别--起源不同 1.紫外吸收光谱由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大,能引起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电子跃迁虽然伴随着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但因后者能级差小,常被紫外曲线所淹没。除某些化合物蒸气(如苯等)的紫外吸收光谱会显现振动能级跃起迁外,一般不显现。因此,紫外吸收光谱属电子光谱。光谱简单。 2.中红外吸收光谱由振—转能级跃迁引起? 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长,光子能量比紫外线小得多,只能收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并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中红外光谱是振动—转动光谱,光谱复杂。 适用范围 紫外吸收光谱法只适用于芳香族或具有共轭结构的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及某些无物的定性分析,不适用于饱和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法不受此限,在中红外区,能测得所有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光谱,用于定性分析及结构研究,而且其特征性远远高于紫外吸收光谱,除此之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某些无机物的研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象的物态以溶液为主,以及少数物质的蒸气;而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对象比紫外分光光度法广泛,可以测定气、液、固体样品,并以测定固体样品最为方便。 红外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定性鉴及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定量分析及测定某些化合物的类别等。 特性 红外光谱的特征性比紫外光谱强。因为紫外光谱主要是分子的∏电子或n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因此,多数紫外光谱比较简单,特征性差。 UV-Vis主要用于分子的定量分析,但紫外光谱(UV)为四大波谱之一,是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区别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区别 1) 拉曼谱峰比较尖锐,识别混合物,特别是识别无机混合物要比红外光谱容易。 2) 在鉴定有机化合物方面,红外光谱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原因是红外光谱的标准数据库比拉曼光谱的丰富。 3)在鉴定无机化合物方面,拉曼光谱仪获得400cm-1以下的谱图信息要比红外光谱仪容易得多。所以一般说来,无机化合物的拉曼光谱信息量比红外光谱的大。4)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佐证。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比较 1、相同点 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键,其红外吸收频率与拉曼位移相等,均代表第一振动能级的能量。因此,对某一给定的化合物,某些峰的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完全相同,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均在红外光区,两者都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 2、不同点 (1)红外光谱的入射光及检测光均是红外光,而拉曼光谱的入射光大多数是可见光,散射光也是可见光; (2)红外谱测定的是光的吸收,横坐标用波数或波长表示,而拉曼光谱测定的是光的散射,横坐标是拉曼位移; (3)两者的产生机理不同。红外吸收是由于振动引起分子偶极矩或电荷分布变化产生的。拉曼散射是由于键上电子云分布产生瞬间变形引起暂时极化,是极化率的改变,产生诱导偶极,当返回基态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的同时电子云也恢复原态; (4)红外光谱用能斯特灯、碳化硅棒或白炽线圈作光源而拉曼光谱仪用激光作光源;(5)用拉曼光谱分析时,样品不需前处理。而用红外光谱分析样品时,样品要经过前处理,液体样品常用液膜法和液体样品常用液膜法,固体样品可用调糊法,高分子化合物常用薄膜法,体样品的测定可使用窗板间隔为2.5-10 cm的大容量气体池; (6)红外光谱主要反映分子的官能团,而拉曼光谱主要反映分子的骨架主要用于分析生物大分子;(7)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可以互相补充,对于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来说,具有一互斥规则:与对称中心有对称关系的振动,红外不可见,拉曼可见;与对称中心无对称关系的振动,红外可见,拉曼不可见。 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区别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都属于分子振动光谱,都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手段。红外光谱测定的是样品的透射光谱。当红外光穿过样品时,样品分子中的基团吸收红外光产生振动,使偶极矩发生变化,得到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测定的是样品的发射光谱。当单色激光照射在样品上时,分子的极化率发生变化,产生拉曼散射,检测器检测到的是拉曼散射光。 单色激光照射样品后,产生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瑞利散射是激光的弹性散射,不负载样品的任何信息。拉曼散射又分为斯托克斯散射和反斯托克斯散射,拉曼散射负载有样品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1概述 3.1.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于分子光谱的范畴,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若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辐射的频率一致,两者产生共振,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该基团就吸收了这个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能级跃迁;如果红外辐射的频率和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能级不一致,该频率的红外光将不被吸收。如果用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某试样,分子将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引起对应区域辐射强度的减弱,用仪器以吸收曲线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得到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稀溶液谱带的吸光度遵守Lambert-Beer定律。 图3-1为正辛烷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谱图中的纵坐标为吸收强度,通常用透过率或吸光度表示,横坐标以波数或波长表示,两者互为倒数。图中的各个吸收谱带表示相应基团的振动频率。各种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同,分子中各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不同。其红外吸收光谱也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 图3-1 正辛烷的红外光谱图 几乎所有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一些同系物外,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它们的红外光谱一定不会相同。吸收谱带出现的频率位置是由分子振动能级决定,可以用经典力学(牛顿力学)的简正振动理论来说明。吸收谱带的强度则主要取决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和能级跃迁的概率。也就是说,红外光谱中,吸收谱带的位置、形状和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的特点,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和分子组成或官能团的含量有关。

红外光谱、拉曼和紫外作业

1.比较C=C和C=O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的是C=O。 2.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性及用途? 答: 不同分子中同一类型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总是出现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这种吸收谱带的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它们不随分子构型的变化而出现较大的改变,可用作鉴别化学基团。基团频率区在4000~1300厘米-1,其中4000~2500厘米-1为单键伸缩振动区,2500~1900厘米-1为叁键和累积双键区,1900~1300厘米-1为双键伸缩振动区和单键弯曲振动区。 3.某化合物C8H9NO2,试根据如下谱图推断其结构,并说明依据。 答:U=8-(1-9)/2 + 1 =5,推断有苯环和C=C或C=O δ=3.8,单峰,归属CH3,推测为O-CH3

δ=7.1,7.8,均是双峰,归属Ar-H,是苯环对位取代特征峰 δ=7.2,双峰,推测可能为-NH2 3392cm-1,3172cm-1,N-H伸缩振动,双峰说明可能是-NH2 1651cm-1,N-H变形振动 1618cm-1,1574cm-1,1516cm-1,1423cm-1,芳环C=C伸缩振动 1397cm-1,甲基变形振动 1254cm-1,C-O-C伸缩振动吸收峰 853cm-1,苯环相邻两个H原子=C-H的面外变形振动,苯环对位取代的特征 故推测结构为 4.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紫外吸收光谱所对应的电磁波长较短,能量大,它反映了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应用于共轭体系(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分析。(2)由于电子能级改变的同时,往往伴随有振动能级的跃迁,所以电子光谱图比较简单,但峰形较宽。一般来说,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信号较少。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5.光度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降低光度分析的误差? 1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使用比较好的单色器,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单色光”,使标准曲线有较宽的线性范围。◎人射光波长选择在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处,保证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此处的吸收曲线较为平坦,在此最大吸收波长附近各波长的光的?值大体相等,由于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要比在其他波长处小得多。◎测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浓度范围,使吸光度读数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2)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故在光度法中应避免溶液产生胶体

红外光谱解析法

如何分析一张已经拿到手的xx谱图呢? 你可以按如下步骤来: (1)首先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 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公式: 不饱和度=F+1+(T-O)/2其中: F: 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 T: 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 O: 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例如: 比如苯: 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2)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 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3)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其中: 炔2200~2100 cm^-1 烯1680~1640 cm^-1

芳环1600,1580,1500,1450 cm^-1 若已确定为烯或芳香化合物,则应进一步解析指纹区,即1000~650cm^-1的频区,以确定取代基个数和位置(顺反,邻、间、对); (4)碳骨架类型确定后,再依据其他官能团,如C=O, O-H, C-N 等特征吸收来判定化合物的官能团; (5)解析时应注意把描述各官能团的相关峰联系起来,以准确判定官能团的存在,如2820,2720和1750~1700cm^-1的三个峰,说明醛基的存在。 至此,分析基本搞定,剩下的就是背一些常见常用的健值了! ……………………………………………………………………………………………………… 1.烷烃: C-H伸缩振动(3000-2850cm^-1) C-H弯曲振动(1465-1340cm^-1) 一般饱和烃C-H伸缩均在3000cm^-1以下,接近3000cm^-1的频率吸收。 2.烯烃: 烯烃C-H伸缩(3100~3010cm^-1) C=C伸缩(1675~1640 cm^-1) 烯烃C-H面外弯曲振动(1000~675cm^1)。 3.炔烃: 伸缩振动(2250~2100cm^-1) 炔烃C-H伸缩振动(3300cm^-1附近)。 4.芳烃:3100~3000cm^-1芳环上C-H伸缩振动 1600~1450cm^-1 C=C骨架振动

红外拉曼光谱练习题

红外、拉曼光谱习题 一. 选择题 1.红外光谱是( AE ) A :分子光谱 B :原子光谱 C :吸光光谱 D :电子光谱 E :振动光谱 2.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 ACE ) A :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 B :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 C :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 D :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 E :吸收光子的波数越大 3.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C ) A :乙炔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B :乙醚分子中不对称伸缩振动 C :CO 2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D :H 2O 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E :HCl 分子中H -Cl 键伸缩振动 4.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D ) A:O H 2 B:2CO C:HCl D:2N 5 分子不具有红外活性的,必须是( D ) A:分子的偶极矩为零 B:分子没有振动 C:非极性分子 D:分子振动时没有偶极矩变化 E:双原子分子 6.预测以下各个键的振动频率所落的区域,正确的是( ACD ) A:O-H伸缩振动数在4000~25001 -cm B:C-O 伸缩振动波数在2500~15001 -cm C:N-H 弯曲振动波数在4000~25001 -cm D:C-N 伸缩振动波数在1500~10001 -cm E:C ≡N 伸缩振动在1500~10001 -cm 7.下面给出五个化学键的力常数,如按简单双原子分子计算,则在红外光谱中波数最大者是( B ) A:乙烷中C-H 键,=k 5.1510?达因1 -?cm B: 乙炔中C-H 键, =k 5.9510?达因1 -?cm

C: 乙烷中C-C 键, =k 4.5510?达因1 -?cm D: CH 3C ≡N 中C ≡N 键, =k 17.5510?达因1 -?cm E:蚁醛中C=O 键, =k 12.3510?达因1 -?cm 8.基化合物中,当C=O 的一端接上电负性基团则( ACE ) A:羰基的双键性增强 B:羰基的双键性减小 C:羰基的共价键成分增加 D:羰基的极性键成分减小 E:使羰基的振动频率增大 9.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者是( E ) A: B: C: D: E: 10.共轭效应使双键性质按下面哪一种形式改变( ABCD ) A:使双键电子密度下降 B:双键略有伸长 C:使双键的力常数变小 D.使振动频率减小 E:使吸收光电子的波数增加 11.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小的是( E ) A: B: C: D: E: 12.下面四个化合物中的C=C 伸缩振动频率最小的是( D ) A: B: C: D: 13.两 个化合物(1) ,(2) 如用红外光谱鉴别,主要依 据的谱带是( C )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比较

拉曼光谱红外光谱 相同点给定基团的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完全相同,两者均在红外光区,都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 产生机理电子云分布瞬间极化产生诱导偶极振动引起偶极矩或电荷分布变化 入射光可见光红外光 检测光可见光的散射红外光的吸收 谱带范围40-4000cm-1 400-4000cm-1 水可做溶剂不能作为溶剂 样品测试装置玻璃毛细管做样品池不能用玻璃仪器 制样固体样品可以直接测需要研磨制成溴化钾片 拉曼光谱红外光谱 拉曼位移相当于红外吸收频率。红外中能得到的信息在拉曼中也会出现。互补 拉曼光谱也同样有三要素,此外,还有退偏振比。解析三要素(峰位、峰强、峰形) 非极性基团谱带强(S-S、C-C、N-N)极性基团的谱带强烈(C=O、C-Cl) 容易表征碳链振动较容易测定链上的取代基红外光谱又叫做红外吸收光谱,它是红外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的量子化能级共振产生吸收而产生的特征吸收光谱曲线。要产生这一种效应,需要分子内部有一定的极性,也就是说存在分子内的电偶极矩。在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通过电偶极矩跃迁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那些没有极性的分子或者对称性的分子,因为不存在电偶极矩,基本上是没有红外吸收光谱效应的。 拉曼光谱一般也是发生在红外区,它不是吸收光谱,而是在入射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量子化能级共振后以另外一个频率出射光子。入射和出射光子的能量差等于参与相互作用的分子振动、转动跃迁能级。与红外吸收光谱不同,拉曼光谱是一种阶数更高的光子——分子相互作用,要比红外吸收光谱的强度弱很多。但是由于它产生的机理是电四极矩或者磁偶极矩跃迁,并不需要分子本身带有极性,因此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极性的对称分子的检测。 相同点在于: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键,其红外吸收频率与拉曼位移相等,均代表第一振动能级的能量。因此,对某一给定的化合物,某些峰的红外吸收波数和拉曼位移完全相同,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均在红外光区,两者都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一样,也是用来检测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不同点在于: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红外光谱的入射光及检测光均为红外光,而拉曼光谱的入射光大多数是可见光,散射光也是可见光;红外光谱测定的是光的吸收,而拉曼测定的是光的散射;红外光谱对于水溶液、单晶和聚合物的检测比较困难,但拉曼光谱几乎可以不必特别制样处理就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方便;红外光谱不可以用水做溶剂,但是拉曼可以,水似拉曼光谱的一种优良溶剂;拉曼光谱的是利用可见光获得的,所以拉曼光谱可用普通的玻璃毛细管做样品池,拉曼散射光能全部透过玻璃,而红外光谱的样品池需要特殊材料做成的。 本质区别:红外是吸收光谱,拉曼是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光谱与红外光谱两种技术包含的信息通常是互补的。 主要区别:(1)光谱的选择性法则是不一样的,红外光谱是要求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才能测到,而拉曼是分子的极化性发生变化才能测到; (2)红外很容易测量,而且信号很好,而拉曼的信号很弱; (3)使用的波长范围不一样,红外光谱使用的是红外光,尤其是中红外,而拉曼可选择的波长很多,从可见光到NIR,都可以使用;(4)拉曼和红外大多数时候都是互相补充的,就是说,红外强,拉曼弱,反之也是如此; (5)在鉴定有机化合物方面,红外光谱具有较大的优势,无机化合物的拉曼光谱信息量比红外光谱的大。 (6)理论基础和检测方法存在明显的不同。我们说物质分子总在不停地振动,这种振动是由各种简正振动叠加而成的。当简正振动能产生偶极矩的变化时,它能吸收相应的红外光,即这种简正振动具有红外活性;具有拉曼活性的简正振动,在振动时能产生极化度的变化,它能与入射光子产生能量交换,使散射光子的能量与入射光子的能量产生差别,这种能量的差别称为拉曼位移,它与分子振动的能级有关,拉曼位移的能量水平也处于红外光谱区。 红外光谱法的检测直接用红外光检测处于红外区的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量;而拉曼光谱法的检测是用可见激光来检测处于红外区的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量,它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法习题含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 一、简答题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二、选择题 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晶体在 4000~ 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 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A 玻璃 B 石英 C 卤化物晶体 D 有机玻璃 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A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C 因为分子中有 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D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4.下列四种化合物中,羰基化合物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A I B II C III D IV 5.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 ) A 气体 B 正构烷烃 C 乙醚 D 乙醇 6.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A 2个,不对称伸缩 B 4个,弯曲 C 3个,不对称伸缩 D 2个,对称伸缩 7.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 18 B 12 C 30 D 31 8.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1) CH3-CH = CH2(2) CH3-CH = CH-CH3(顺式)(3) CH3-CH = CH-CH3(反式)( ) A(1)最强 B (2)最强 C (3)最强 D 强度相同 9.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A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D 稍有振动 10.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A H2O B CO 2 C HCl D N2 11.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A C4H8O B C3H4O 2 C C3H6NO D (1) 或(2) 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13.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 0 B 1 C 2 D 3 1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 A 水溶液 B 含游离水 C 含结晶水 D 不含水 1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 ) A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B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 C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D 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 16.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小的是( ) A C-H B N-H C O-H D F-H 17.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 4.5 5.8 5.0吸收峰波长λ/μm 6 6.46 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 A C-C > C-N > C-O B C-N > C-O > C-C C C-C > C-O > C-N D C-O > C-N > C-C 1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 -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紫外光谱法与红外光谱法

部分一紫外光谱法与红外光谱法 摘要: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都是属于光谱法。 一、原理不同 1、紫外光谱(UV) 分子中价电子经紫外光照射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此时电子就吸收了相应波长的光,这样产生的吸收光谱叫紫外光谱。紫外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100-400nm(纳米), 其中100-200nm 为远紫外区,200-400nm为近紫外区, 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近紫外区。 2、红外光谱法(IR) 分子与红外辐射的作用,使分子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所得到得吸收光谱,属于分子光谱与振转光谱范畴。利用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之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区的波长范围是0.76—500 μm,近红外0.76—2.5μm中红外 2.5—25μm远红外波长25—500μm 。 二、仪器对比

三、分析目的 1、紫外吸收光谱由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大,能引起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电子跃迁虽然伴随着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但因后者能级差小,常被紫外曲线所淹没。除某些化合物蒸气(如苯等)的紫外吸收光谱会显现振动能级跃起迁外,一般不显现。因此,紫外吸收光谱属电子光谱。光谱简单。 2、中红外吸收光谱由振—转能级跃迁引起,红外线的波长比紫外线长,光子能量比紫外线小得多,只能收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并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中红外光谱是振动—转动光谱,光谱复杂。 3、紫外吸收光谱法只适用于芳香族或具有共轭结构的不饱和脂肪族化合物及某些无物的定性分析,不适用于饱和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法不受此限,在中红外区,能测得所有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光谱,用于定性分析及结构研究,而且其特征性远远高于紫外吸收光谱,除此之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某些无机物的研究 4、红外光谱的特征性比紫外光谱强。因为紫外光谱主要是分子的∏电子或n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因此,多数紫外光谱比较简单,特征性差。 UV-Vis主要用于分子的定量分析,但紫外光谱(UV)为四大波谱之一,是鉴定许多化合物,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定性工具之一。红外光谱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对比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对比 一.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是红外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的量子化能级共振产生吸收而产生的特征吸收光谱曲线。要产生这一种效应,需要分子内部有一定的极性,也就是说存在分子内的电偶极矩。在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时,通过电偶极矩跃迁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那些没有极性的分子或者对称性的分子,因为不存在电偶极矩,基本上是没有红外吸收光谱效应的。 拉曼光谱:一般也是发生在红外区,它不是吸收光谱,而是在入射光子与分子振动、转动量子化能级共振后以另外一个频率出射光子。入射和出射光子的能量差等于参与相互作用的分子振动、转动跃迁能级。与红外吸收光谱不同,拉曼光谱是一种阶数更高的光子——分子相互作用,要比红外吸收光谱的强度弱很多。但是由于它产生的机理是电四极矩或者磁偶极矩跃迁,并不需要分子本身带有极性,因此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极性的对称分子的检测。 相同点: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键,其红外吸收频率与拉曼位移相等,均代表第一振动能级的能量。因此,对某一给定的化合物,某些峰的红外吸收波数和拉曼位移完全相同,红外吸收波数与拉曼位移均在红外光区,两者都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一样,也是用来检测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 不同点: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红外光谱的入射光及检测光均为红外光,而拉曼光谱的入射光大多数是可见光,散射光也是可见光;红外光谱测定的是光的吸收,而拉曼测定的是光的散射; 二. 仪器构成 1.红外光谱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1.1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的连续红外辐射。 1.2 吸收池 1.3 单色器:由色散原件、准直镜和狭缝构成 1.4 检测器:常用的是真空热电偶、热释电检测器和碲镉汞检测器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没有色散元件,主要由光源(硅碳棒、高压汞灯)、

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六、红外吸收光谱法(193题) 一、选择题( 共61题) 1. 2 分(1009)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1) KBr 晶体在 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2)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3)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4)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2. 2 分(1022) 下面给出的是某物质的红外光谱(如图),已知可能为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 一结构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 ) 3. 2 分(1023) 下面给出某物质的部分红外光谱(如图),已知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一结构 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4. 2 分(1068) 一化合物出现下面的红外吸收谱图,可能具有结构Ⅰ、Ⅱ、Ⅲ或Ⅳ,哪一结构与光谱最近于一致?

5. 2 分(1072) 1072 羰基化合物中,C = O 伸缩振动 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 (1) I (2) II (3) III (4) IV 6. 2 分(1075)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 7. 2 分(1088) 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 (1)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 (2)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 (3) 因为分子中有 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 (4)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 8. 2 分(1097) 下列四组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 CH2-CH = O的吸收带( ) 9. 2 分(1104) 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就是()。 A、400nm~760nm B、200nm~400nm C、200nm~600nm D、360nm~800nm 2、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I/I0称为( )。 A、吸光度 B、吸光系数 C、透光度 D、百分透光度 3、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移动方向不确定 4、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0时的透光度为T0;如果其浓度增大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A、T0/2 B、2T0 C、2lgT0 D、0、5lgT0 5、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 )。 A、T2 B、T/2 C、2T D、T1/2 6、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 D、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就是( )。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 C、光度计没有调零 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 8、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 B、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C、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 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 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A、试液与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 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 10、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 A>M B。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就是( )。 A、εA>εB B、εA<εB C、εA=εB D、2εA>εB 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就是( )。 A、比色皿的厚度 B、入射光的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