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

合集下载

西安钟楼鼓楼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安钟楼鼓楼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安钟楼鼓楼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标题:西安钟楼鼓楼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西安钟楼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古代城市建筑的代表之一,钟楼鼓楼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和时代变迁的进程。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西安钟楼鼓楼的重要代表地位。

一、历史沿革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鼓楼则建于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也有近800年的历史。

钟楼鼓楼的建造与西安古代城市的规划密切相关。

钟楼位于东西大街的中心,鼓楼则坐落在南北大街的交汇处。

两者都处于城市交通要道上,起到了指示方向和交通组织的作用。

二、建筑特色钟楼鼓楼作为古代城市建筑的代表,其建筑风格体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钟楼属于木质结构,高36米,呈八角形,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

建筑上部亭台层叠,下面宽大的台基形成了稳固的支撑,层次分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鼓楼则是砖木结构,高34米,呈方形,清一色的青砖错落有致,具有独特的美感。

三、文化内涵西安钟楼鼓楼不仅是古代城市建筑的代表,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两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成为了城市的标志。

历经千年的变迁,钟楼鼓楼见证了西安从古都长安到如今的变迁与发展。

它们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延续,被誉为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

钟楼鼓楼不仅在建筑上独具特色,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价值。

每当夜幕降临,钟鼓声会齐奏,让人如同穿越时空。

每届城墙拆除重建以及古城保护修缮工程中,钟楼鼓楼都得到了保护与修复,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总结:西安钟楼鼓楼作为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都彰显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繁荣。

钟楼鼓楼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成为了西安的一张名片。

西安钟鼓楼攻略

西安钟鼓楼攻略

西安钟鼓楼攻略简介西安钟鼓楼是中国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钟鼓楼位于西安市区中心,始建于明朝,是中国现存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钟鼓楼建筑群。

西安钟鼓楼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建筑和壮丽的城市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西安钟楼攻略,让您在游览西安钟鼓楼时事半功倍。

历史背景西安钟鼓楼是明朝皇帝朱棣为了庆贺西安建城600周年而建造的,始建于1380年,到今天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钟鼓楼建筑群坐落于西安市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上,楼高36米,由钟楼和鼓楼组成。

参观时间西安钟鼓楼每天都对游客开放,参观时间为早上8点至晚上10点。

建议选择早上或晚上参观,避免游客较多的午后时段。

门票信息票价:门票价格每人50元;学生票价:20元,凭学生证购买;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老年人、军人(需出示有效证件)等具备免票资格。

参观路线1. 首先参观钟楼钟楼是西安钟鼓楼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当时用于宣告四时的钟声的所在地。

游客可以沿着钟楼的台阶上到钟楼的顶端,欣赏城市的美景和整个西安市区的壮丽景色。

2. 游览鼓楼鼓楼是西安钟鼓楼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用来打鼓的地方,也是城市布告的发布处。

在鼓楼下面有一片宽阔的广场,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和观赏表演。

3. 体验民俗文化在钟鼓楼的周边地区,游客可以参观附近的历史文化街区,如回民街和南院门。

这些地方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历史文化,游客可以欣赏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

4. 购物和品尝美食西安钟鼓楼周边有许多商业街区和小吃摊位,游客可以购买一些纪念品和当地特色产品。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西安著名的美食,如肉夹馍、油泼面和羊肉泡馍。

注意事项1.参观时不要带大件行李,以方便安检和游览。

2.游览过程中请保持安静,尊重他人和文物,注意保持整洁。

3.注意个人财物安全,不要随意丢弃或丢失物品。

4.在夏季参观时,注意防晒和补水,以应对西安的高温天气。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寺庙钟鼓楼放置规则
首先,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范围是寺庙内部,通常建在山門的后面或正
殿的前面。

钟楼通常位于寺庙的右侧,鼓楼通常位于寺庙的左侧。

其次,钟鼓楼的高度通常与寺庙的其他建筑相当。

在古代,钟鼓楼的
高度一般达到三层或四层,每一层都有一重檐。

檐口上方的装饰和屋脊的
翘角可以体现建筑的雕刻工艺。

再次,钟鼓楼的建造遵循平面对称的设计原则。

钟鼓楼一般由中央主
体部分和两侧亭子组成。

中央主体通常是层叠的矩形或圆形建筑,由多个
柱子和平台组成。

两侧亭子与主体相对称,每一侧有一座室内亭子。

整个
钟鼓楼的布局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宗教的神圣和庄严。

此外,在钟鼓楼的建造中,装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钟鼓楼的外墙通常
会雕刻一些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的图案,如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

而在
门口或天花板上还会绘制佛教的图案和老虎、狮子等动物的浮雕作为装饰。

这些装饰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凸显了钟鼓楼的庄严和宗教的特点。

最后,钟鼓楼的建造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由于钟鼓楼通常是由砖石和木材构建的,需要考虑到地基的稳固性和结构
的坚固性。

同时,在进行钟鼓楼的建造时,需要注意考虑周围环境和其他
建筑物的风貌,以保持和谐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寺庙钟鼓楼的放置规则主要包括放置范围、高度要求、建
筑布局、装饰和建造规范等方面。

这些规则都体现了宗教的信仰和建筑的
美学追求,使得寺庙钟鼓楼成为寺庙在空间上独特而庄严的标志。

关于钟鼓楼的诗句

关于钟鼓楼的诗句

关于钟鼓楼的诗句
1.高楼严击柝,可怜更漏明。

夜半人语绝,忽闻钟鼓声。

——倪
岳《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其八钟鼓楼》
2.暮鼓晨钟,铿锵悠远,响彻长安。

——丛延春《沁园春·走进
西安之二·钟鼓楼》
3.画栋重檐两倚天,东西相守度流年。

——无名氏《七律-题西安
钟鼓楼》
4.钟鼓楼高禁漏长,周庐环卫绕文昌。

——彭孙贻《宿西直门下
有述》
5.钟鼓楼头昏又晓。

驰隙流光,易向忙中了。

——陈霆《蝶恋花
其二用宋秦淮海韵言怀》
6.独坐空堂别院深,可堪无酒更无琴。

——李东阳《地震斋居国
贤侍郎以诗来自通州次韵一首》
7.钟鼓楼头报岁除,五更春入敝裘初。

——苏葵《辛亥除夕》
8.钟鼓楼晨钟暮鼓报时来,梵韵清音天籁回。

——无名氏《七绝】
国清寺钟鼓楼、法乳千秋亭》
9.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白居易《紫薇花》
10.古寺闲清盥,空斋证净因。

何期濯锦客,忽问纬萧人。

——
朱鹤龄《雷侯笏山过访塔寺》。

赞西安钟鼓楼唯美句子

赞西安钟鼓楼唯美句子

赞西安钟鼓楼唯美句子
1. 在西安,钟鼓楼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迹,也是一座饱含着浓郁唐风的建筑。

2. 从钟鼓楼上俯瞰,可以看到整个市中心的景象,远处的秦岭苍山连绵,近处的繁华街道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

3. 钟鼓楼除了是古代的钟鼓台,还是古代的天文观测台,观测大约是在汉朝建都西安时开始的。

4. 每到清晨和黄昏,钟鼓楼上的钟鼓便会响起,让人沉浸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

5. 每年的春节期间,钟鼓楼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感受浓厚的民俗文化。

6. 钟鼓楼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大量的彩色琉璃和陶瓷,熠熠生辉,令人目不暇接。

7. 钟鼓楼下面的街道也是一处文化景观,有大量的小吃摊、特色商铺和传统手工艺品店,让人流连忘返。

8. 在钟鼓楼的周围,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墙等,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9. 钟鼓楼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建筑和文物上,更体现在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上。

10. 钟鼓楼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西安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一处值得珍视和保护的重要文化遗产。

11. 不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建筑角度来看,钟鼓楼都是一处极具
价值和意义的古迹,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钟鼓楼的介绍

关于钟鼓楼的介绍

关于钟鼓楼的介绍
钟鼓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钟楼和鼓楼。

位于北京鼓楼前大街,两楼均建在高台之上。

它始建于明代,是集钟楼和鼓楼于一体的
建筑群。

钟鼓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初为木结构建筑,后改为砖结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木结构建筑之一。

钟鼓楼呈
歇山式屋顶,黄琉璃瓦覆盖,两层楼高,钟楼高13米,鼓楼高
25米。

钟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黄琉璃瓦顶;鼓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一层前檐悬挂铜钟和铁鼓各一口。

钟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初名“报晨楼”;后改称“钟楼”;又因其悬
挂铜钟、铁鼓各一口,民间俗称“钟楼和鼓楼”。

钟楼、鼓楼位
于北京中心城区的南北中轴线上。

钟鼓楼的建筑风格都是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为基础的,其外
观造型简洁明快、庄重大方。

在建筑造型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
檐歇山式屋顶、黄琉璃瓦顶、歇山顶、老虎窗和飞檐翘角等形式;在屋顶构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和挑檐结构;在
斗拱构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和重檐庑殿顶结构。

—— 1 —1 —。

北京钟鼓楼的介绍

北京钟鼓楼的介绍

北京钟鼓楼的介绍北京啊,这座城,真的叫人说不尽道不完。

今儿咱们就聊聊北京城里头,那俩宝贝疙瘩——北京钟鼓楼。

在北京城的中心地带,有这么一对儿老伙计,它们像两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儿,见证着北京的古往今来。

没错,说的就是那钟楼和鼓楼。

钟楼在东,鼓楼在西,俩楼面对面,跟多年的老街坊似的,感情深得很。

先说钟楼吧,那钟楼啊,可真是个大家伙,高高地立在那儿,像个威风凛凛的老将军。

楼里头藏着一口大钟,听说有好几吨重呢!这钟啊,以前可是用来报时的,每天早晚,钟声一响,整个京城的人都能听见,那可真叫一个准时。

老人们常说,这钟楼的钟声,是京城的心跳,听着它,心里头就踏实。

再说鼓楼,鼓楼也不含糊,它比钟楼稍微矮点儿,但气势上可一点儿不输。

鼓楼里头有个大鼓,也是个大块头,敲起来咚咚响,震得人心潮澎湃。

跟钟楼一样,鼓楼以前也是用来报时的,不过它敲的是鼓点儿,跟钟楼的钟声一唱一和,那叫一个和谐。

俩楼不光长得威风,还特有文化底蕴。

你想啊,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这儿留下过笔墨,抒发过情怀。

就连皇帝老儿,有时候也会来这儿瞅瞅,感受一下京城的风土人情。

说起这俩楼的来历,那可真是历史悠久。

钟楼建于元代,鼓楼呢,比钟楼还早那么几十年。

那时候啊,京城还没现在这么大,这俩楼就是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京城的地界儿。

到了明清两代,这俩楼更是成了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天早晚,钟鼓楼的钟声鼓声一响,整个京城的人就开始忙碌起来,该干啥干啥,井井有条。

那时候啊,人们都说,没有钟鼓楼的钟声鼓声,京城就不像个京城了。

现在啊,这俩楼早就不报时了,但它们还是北京的重要景点,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参观。

人们站在这俩楼前,仰着头看,心里头那份敬畏和感动,是咋也说不出的。

有时候啊,你站在这儿,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还能听到那遥远的钟声鼓声,在耳边回荡。

那声音啊,像是从过去传来的,带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沉淀,让人心里头那份对北京的热爱和敬仰,更加深厚了。

北京钟鼓楼的传说和故事

北京钟鼓楼的传说和故事

北京钟鼓楼的传说和故事北京钟鼓楼位于中国北京市的中心地带,是古代城市里重要的标志之一。

钟楼和鼓楼分别承担着报时和警报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钟鼓楼所承载的传说和故事丰富多彩,以下将按照列表的形式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1. 青铜钟与铜人:相传,在钟鼓楼建造的早期,钟的铸造十分困难,没有一个钟能够保持稳定的声音。

一位农民在建设过程中看了金铜佛像的制作,灵感突然涌现。

他将青铜钟混合佛像的铜制法一起使用,终于成功地铸造了稳定乐音的青铜钟。

而为了表达对农民的感激,他们决定将农民制作的青铜钟旁边铸造一个巨大的铜人雕塑,供人们参观。

2. 鼓楼的虎符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只凶猛的猛虎,经常在鼓楼附近出没,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困扰。

有一次,一位勇敢的战士拿着虎符前来挑战猛虎。

这位战士斗智斗勇,最终成功击退了猛虎。

为了纪念他的英勇事迹,人们在鼓楼竖立了一块纪念虎符的石碑,成为了人们永远铭记的标志。

3. 姜太公与鼓楼:姜太公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智者和军事家。

相传姜太公在一次咨询兵法时,看到了一只定在鼓楼上的大钟。

他心生灵感,开始研究兵法中钟鼓的应用。

最终,姜太公创造出了“木与铜”的鼓楼军事阵法,极大地提升了战争的效率。

姜太公的贡献被人们铭记,鼓楼成为了他精神的象征。

4. 爱情之钟:在钟鼓楼内的钟楼上,有一只特别的钟被称为“爱情之钟”。

相传故宫中有一对年轻的恋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他们被迫分离。

女子每天都会独自来到钟鼓楼,用力地敲钟,希望钟声能够传达她对爱人的思念与永恒的爱意。

没有人知道她是否成功地再次与爱人相逢,但是她的坚持与深情,让这座钟楼变得独具意义。

5. 抗战时期的钟楼:在抗日战争时期,钟鼓楼被日军占领。

中国抗日军队英勇地攻占了钟鼓楼,恢复了中国人民对于钟鼓楼的控制。

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象征,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

这些传说和故事充分展示了北京钟鼓楼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钟鼓楼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个承载着人们洪荒与智慧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鼓楼》中的“平民生活”
《钟鼓楼》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场景,诉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构成了一幅蕴涵着浓郁“京味”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一、横向铺开
这幅长长的北京普通市民生活的画卷,在钟鼓楼一带,地安街附近某个四合院内被隆重地展开。

或许该用“圆”来形容这幅画卷,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团都是一个“圆”,而圆心,即核心是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我们站在圆心上,用自己的力量去辐射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否则,我们只会越变越小,最后干涸,失掉生命力。

(一)核心人物
《钟鼓楼》所描述的人物众多,四合院内的,以家为单位,有薛家、张家、荀家等;而四合院外,又有来帮厨的路喜纯、来走亲访友的杏儿、来“足撮”的卢宝桑等。

那么,这一系列人物中,谁才是该书的核心人物呢?在我看来,《钟鼓楼》是不存在所谓核心人物的。

“平平淡淡才是真,自自然然才是美。

”这里的最底层小市民的生活,很琐碎,很平淡,却时刻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看到书,仿佛进入我们自己的生活,自然、琐碎、很真。

大喜的新郎、新娘,身居官位的张局长,前途无量的荀磊,他们可能成为某一时刻的主角,某一事件的决定力量,某些人口中的天才,也仅此而已,不能称其为核心。

而一笔带过的故意冷落顾客的售货员,匆匆提及的慕樱的首任丈夫一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残废军人,以及小竹、小莲蓬这此孩子,又不能说是配角。

因为,这就是生活,只要活过,便不是虚度,便有意义。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核心,不依靠任何人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二)核心事件
同《钟鼓楼》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样,该书所讲述的事件也很多,而相对核心的事件却是“薛家老二娶媳妇”。

为办喜事最操心的薛大娘,并不一定感到幸福的新郎薛纪跃,以及为办喜事出力的路纯喜、孟昭英、薛纪徽、乃至初到四合院的杏儿,阻碍婚礼顺利进行的卢宝桑、姚向东,均在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的早上5点到下午5点,和薛家的喜事扯上了关系。

其实,人既是自己的核心,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无论大小又何尝不都是有所谓的。

一次犹豫、一次肯定,一次失败、一次创举,一次坦然、一次焦虑,都是举足轻重的。

重要与不重要,紧急与非紧急,不由事件本身决定,而是由我们来定夺。

(三)核心载体
“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四合院,是书中人物、事件得以生存、发展的载体。

它曾久久地存在过,正悄悄地存在着,却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

作为文物,我们后知后觉地给予它保护,而作为生存、发展的载体,我们还能保护它吗?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

历史上一次次起义、革命,官逼民反的形式,替天行道的口号,均是证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闲适的生活消逝在信息社会的潮流中,当洒脱的个性埋没于勾心斗角的社交里,当世界已俨然容不下一个
隐居之士时,文明产生了,却又消失了。

我们无法再过一种“平民”的生活,而是过着一种机械般的日子。

二、纵向承接
仅仅是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又仅仅是从卯时到申时这短短12个小时,却有众多的事件一齐上演。

所谓戏剧所要求的既复杂又激烈的人物、事件矛盾,在“平民生活”中无需导演,便自成一戏,并自然而然地上演着。

因为,矛盾时刻伴随着我们,昨天、今天、明天,从不曾,也永不会停息。

(一)无言的昨天
昨天,薛师傅是一个喇嘛;昨天,张局长作为“文化大革命”中“叛徒”部长的“黑爪牙”被狠狠批斗;昨天,荀师傅和郭胖墩是出生入死的战友;昨天,卢宝桑的父亲卢胜七是“硬乞”乞丐;昨天,路纯喜的母亲是妓女,而父亲是所谓的“大茶壶”……昨天,从不会自己跳出来说话。

我们,曾经生活在过去,将要生活在未来,而此刻却真实地生活在当下。

“好汉不提当年勇”提醒我们不要沉溺于昨天;“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启示我们要重视今天;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则告诉我们要展望明天。

我们从昨天走过,走在今天的大道上,有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二)平凡的今天
今天,是平凡的一天。

12个小时的匆匆流过,数十个人物的出场、谢幕,都证明今天是平凡的一天。

即便,今天是薛纪跃和潘秀娅大喜的日子;即便,今天是杏儿这位农村姑娘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繁华的大城市,拜访荀大爷、荀大妈的日子;即便,今天是“以往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的日子……这此,都无法改变今天的平凡。

生活,逃不过平凡;人生,抵不过自然。

正如,世界本是平凡的,而万事万物尽有规律一样。

平凡的一天,并不是乏味的一天,好比我们的核心是自己,而中心却不总是自己。

如果你是核,你可以依靠强大的身躯去威胁他人,也可以贡献自己去为别人造描。

生活,这一与世无争的主题一一生老病死,吃穿住行,亲情、友情、爱情全被你一股脑儿地囊括一一要怎样才能尽如人意?或许,这才是一道无解的命题。

对于这座古老城市所经受过的漫长历史,天安门自然是它尊贵的面孔,而钟鼓楼却是它朴素的心脏。

(三)未知的明天
对于明天,除非我们有特异功能,否则都是未知的。

《钟鼓楼》的明天,是未知的,作者详细描述了“5点一17点”发生的故事,却用一连串的问号结束了这此最普通、最平民化的生活。

“平民生活”的故事发展,无需我们过多的猜测,更不必加入逻辑推理,所有即将发生的,未来的故事,便是最好的答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

”说的难道不是这类的生活吗?
书中末尾“看来,这一切都其有某钟不确定性”,就把这此不确定性留给钟鼓楼这一社会历史和人物命运的见证去注视、去迎接吧。

“并非开头”、“不是结
尾”象征着“平民生活”的无始无终,有如时间的永恒,运动的绝对,以及矛盾的无休止。

在小说《钟鼓楼》中,刘心武将钟鼓楼作为百古不变的时间意象,贯穿着整部小说,见证了周围的四合院的平民的悲欢离合,它就如俗世凡尘外的一双眼睛,默默关注,却缄默不语。

炉火纯青的钟,众志成城的鼓,曾经控制着北京城里的日出日落。

它不仅仅是时间的道其,更是时代的道其。

暮鼓晨钟标志着一个离我们远去的时代一一同样远去的还有众多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

那远去的钟声,远去的鼓点,漏壶锈了,露水干了,鼓楼聋了,钟楼哑了,正如往事老了……惟有时间不曾中断,它像河流一样经历形形色色人类生存的场景,直至溅湿每一位过客的面孔。

总之,《钟鼓楼》描绘的是最“平民”化的生活,无论是书中人物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每个人所必定经历的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

而对于明天所未知的,不确定的种种,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来到我们面前,并永不停息的上演,犹如“平民”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