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思想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起源于欧美国家,最初被应用于艺术设计等领域。
它通过将学生组织成一个个小组,让他们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更像是一个指导者和辅助者,而不再是严厉的批评者。
学生们可以在工作室中自由地探索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可能性,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和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互动和互助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索和分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实践情况,深入了解该教学模式的运作机制和具体效果。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和评估,进一步探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期为教师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今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进步。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软件创新工作室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

软件创新工作室运行和管理模式研究摘要:应对软件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学生创新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工作室的建立方式、学生选拔、运行制度、内涵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为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直接带来软件行业人才井喷式的需求,然而,真正满足企业软件需求的人才却极为短缺,根本原因是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缺乏。
对于软件专业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建立了有利于软件专业学生能力提高的创新工作室,并对其运行及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一、工作室建立模式1.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加强对外辐射能力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校企共建“工作室”。
学校提供场地与基本设施设备,引进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与实际项目,引进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机制,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进行管理与项目开发。
通过与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满足培养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主要任务“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主要任务,承接着与外界合作的真实项目,承担着学校软硬件系统开发、网站建设、建立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的任务,同时指导学生准备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参与各项省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的教科研项目、教学案例和教材的开发。
二、工作室人才模式1.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工作室“导师”团队“工作室”导师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经历与能力的教师,以及合作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担任。
鼓励专职教师对外承接工程项目,成为行家能手。
鼓励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2.选拔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工作室成员在选拔优秀学生建立工作室的时候,首先应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吸引对项目开发具有浓厚兴趣的人加入到工作室来,工作室的成员要以兴趣为基础。
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作者:韦修喜廖衡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1期摘要:“工作室制”是一种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本专业教学中构建“工作室制”的教学形式,同时对该种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在相应增长,全国各高校为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成规模化状态。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市场已从IT人才的需求饥渴型转化为理智的选择。
当前,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对可以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专业操作技能薄弱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多年来被人才需求掩盖的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显现,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与教学进行反思。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1.学生基础偏弱,参差不齐,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和民办院校越来越普及,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少,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基本功较差,不愿意主动接受理论专业知识。
显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现实状况。
2.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机房为场所组织教学,学生缺乏操作能力。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机房完成的,社会实践环节较少,学生接触不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和相关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3.专业内容过于广泛,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
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IT 人才的需求从每样都懂一些转向精通某一具体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开设大量的课程,采取“大锅饭”似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就业上没有凸显自己的能力。
面对以上现存问题,如何应对呢?我们尝试建立“工作室制”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这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实际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
(2)以项目为载体。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为驱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以教师为引导。
教师在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注重团队合作。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知识体系。
三、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工作室体系(1)按照专业特点设置工作室。
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工作室,如工程设计工作室、软件开发工作室、市场营销工作室等。
(2)根据学生兴趣设置工作室。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室选择。
2. 建立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1)明确工作室的职责和任务。
明确工作室的运作机制,确保工作室的顺利运行。
(2)制定工作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室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室的规范化、制度化。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教师。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提高工作室的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1+X”证书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年第3期N o.3.2020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 e2020年9月S e p.2020d o i:10.13690/j.c n k i.h z y x b.i s s n.16722388.2020.03.011+X 证书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陈时华,卢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课题组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州职院)软件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以 培养面向企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为目标,基于 1+X 证书制度体系,从培养方案制定㊁课程体系重构㊁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要素出发,探索高职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㊂新模式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化发展 和 可持续发展 为主线,构建了 同心圆 式能力培养体系;以 P E E 共同体为载体,创新了校企协同育人 新 机制;紧紧围绕专业㊁企业和行业三方要素,将I T行业和企业对 新工科 人才的需求融入到 1+X 课程体系建设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2345 实训模式之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㊂关键词:高职院校; 1+X 证书;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0;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88(2020)03000104 R e s e a r c h o n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o d e o f S o f t w a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j o r U n d e r1+X C e r t i f i c a t eT a k i n g 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 e a s a n E x a m p l eC H E N S h i-h u a,L U Y u a n(S c h o o l o f L o g i s t i c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l l e g e,H u z h o u31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 o n t h e 1+X c e r t i f i c a t e s y s t e m,t h e a r t i c l e t a k e s t h e s o f t w a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j o r o f 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C o l l e g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a i m s a t c u l t i v a t i n g c o m p o u n d t e c h n i c a l t a l e n t s f o r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e x p l o r e s a n e w m o d e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n g c o m p o u n d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s k i l l e d t a l e n t s i n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f r o m c u l t i v a t i o n p l a n f o r m u l a t i o n,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r e s e a r c h c o l l a b o r a-t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F i r s t l y,t h e n e w m o d e t a k e s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p o u n d t e c h n i c a l t a l e n t s a s t h e m a i n l i n e a n d b u i l d s a c a p a c i t y t r a i n i n g s y s t e m o f c o n c e n t r i c c i r c l e t y p e.S e c o n d l y,t h e n e w m o d e i n n o v a t e s t h e n e w m e c h a n i s m o f s c h o o l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u s i n g t h e P E E c o m m u n i t y a s a c a r r i e r.T h i r d l y,t i g h t l y c e n t e r i n g o n m a j o r s,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i n d u s t r i e s,t h e n e w m o d e i n-t e g r a t e s I T i n d u s t r y a n d e n t e r p r i s e s d e m a n d f o r n e w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a l e n t s i n t o 1+X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12345 t r a i n i n g m o d e f o r c o m p o s i t e t e c h n i c a l s k i l l s,t o a c h i e v e a d e e p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s c h o o l s a n d 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K e y w o r d s: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1+X c e r t i f i c a t e;s o f t w a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j o r;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m o d e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㊁传承技术技能㊁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㊂ [1]第1版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8,必然需要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与之相匹配㊂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 4号),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收稿日期:2020032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 十三五 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g2*******)的研究成果之一㊂作者简介:陈时华(1978-),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与职业教育研究;卢嫄(1981-),女,浙江湖州人,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㊂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了重要部署㊂‘方案“明确要求: 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㊁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启动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即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㊂ [3] 1 +X 证书制度是教育内部和外部标准相融合的实现形式,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由专业化向 一专多能 转变的关键改革措施,有利于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4]㊂一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州职院)软件技术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实施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㊂目前的专业发展方向有软件开发㊁W e b前端设计㊁U I设计㊁V R设计等㊂该专业构建了1个平台㊁N 个发展方向的 1+N 人才培养模式㊂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学习专业平台课程,从大二开始,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㊂学校按照专业方向重新组建教学班,对各教学班遵照分方向课程体系实施教学㊂分方向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前企业及行业发展需求合理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获取 1+X 证书,实现宽口径就业提供更多机遇㊂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与 1+X 证书制度体系的要求不一致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不够高,影响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㊂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专业课程内容侧重学校教育和普通教育,在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相对薄弱㊂另一方面,存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两张皮 现象㊂社会化证书主要适用于职业领域,并没有考虑学校的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两者不融通,难以在同一个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落实,增加了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也增加了学校组织工作的负担[4]㊂2. 模块堆积 式思维造成学生 专业㊁方法㊁社会能力 培养割裂所谓 模块堆积 式思维指的是能力的培养是从公共能力到专项能力的堆积过程㊂在这一思维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就是目前广泛采用的 公共课ң专业基础课ң专业核心课ң专业方向课ң专业实训课 的课程设计模式㊂它的问题在于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和 社会能力 的培养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5]3035㊂在实际教学实施中,这些能力的培养按照阶段能力被分割,落实到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中实施㊂能力培养目标的分散势必导致阶段能力目标与综合能力目标的不统一,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㊂3.真正的模块化教学嵌入程度不高湖州职院软件技术专业虽然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改革要求,但只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重新划分了几个模块,例如专业的 1+N 课程体系,只是将平台课程作为 1 ,其他的分方向课程作为 N ㊂这种重新划分并不能起到 模块化教学 的作用,在学生分方向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㊂真正的模块化教学,应当服务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块化㊂4.缺乏 产学研 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㊂在湖州市成为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的大背景下,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需要高职院校 精准育人㊁高端育人 ㊂但是,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㊁龙头企业的协同育人与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路径还需进一步探索㊂二㊁基于 1+X 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符合 1+X 证书制度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㊂这一模式紧紧围绕专业㊁实训室及工作室㊁行业等各类教育资源与创新力量,以校企合作为立足点,力求形成 协同创新 的有机整体,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及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素养㊁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探索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6]㊂1.构建 同心圆 式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专业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㊂为做好 1+X 证书制度试点,课题组认为,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㊂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㊁标准内容㊁考核方案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调研和研究,与企业㊁行业专家共同深入研讨,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㊁培养目标㊁培养规格㊁毕业要求等进行科学定位,重构 1 与 X 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6],最终构建起如图1所示的 同心圆 式能力培养体系,即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素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关键能力,形成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与职业领域(职业能力)齐头并进㊁相互融合㊁相互促进的能力培养体系,且职业领域X 和职业能力可以根据企业㊁行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培养适合企业和行业急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参见图1)㊂2.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构建 1+X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企业㊁行业需求出发,以提升专业素养为指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双轨驱动的软件技术专业 1+X 课程体系(参见图2)㊂其中,平台课程为 1,具体包括编程入门课程㊁数据库基础课程㊁网页认知课程等;与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对应的课程为 X ㊂这个 1+X 课程体系与软件技术专业已经形成的 1+N 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㊂在 1+X 课程体系下,可探索建设1~2门模块化教学课程,依托聘请的I T 行业资深专家及技术人员,将企业的项目分解成模块,按照模块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㊂教学过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型教师共同完成,努力打造软件技术专业 金课体系,以课程为载体,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共赢㊂图2 软件技术专业 1+X 课程体系依托 1+X课程体系,加强校级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 湖职好课堂 建设㊂在学院层面,积极拓展合作企业,为教师课程建设打造优质的合作平台,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以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形成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㊂在教师层面,鼓励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把面向结果评价机制转变为面向过程评价机制,定期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持续改进教学设计㊁教学实施㊁教学评价中的问题㊂在学生层面,建立 以产出为导向 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 1+X 课程体系,培养学生 一专多能 的养成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由 应知 向 应会 即由掌握知识向具备技能的转变㊂3.坚持紧贴㊁服务行业发展,建立 P E E 协同育人新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依托浙江省㊁湖州市大型I T 企业,协同推进,建立高校教师㊁企业专家㊁复合型工程师发展共同体,简称 P E E 共同体(参见图3),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㊂借助浙江微软I T 学院㊁湖州市科技局㊁湖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㊁湖州市计算机学会㊁湖州市科技创业园㊁湖州市多媒体产业园㊁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㊁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㊁湖州天心天思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㊁浙江海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㊁湖州深蓝软件有限公司等合作平台,建立基于 1+X 证书制度认证标准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 一中心㊁双导师㊁三协同 为核心内涵的 P E E 共同体,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㊁行业的无缝对接㊂ 一中心 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旨在着力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 双导师 是指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指导学生,旨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嵌入; 三3第3期 陈时华,等: 1+X 证书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协同 是指校校㊁校地㊁校企三方协同育人㊂4.坚持 新工科 特色,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2345 实训新模式以创新为导向,依托 1+X 专业课程体系与 P E E 共同体,以五共赢目标㊁四过程实践流程㊁三层递进㊁二合作实践模式为核心内涵,构建 一标准㊁二合作㊁三递进㊁四过程㊁五共赢 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实训模式,简称 12345 实训模式(参见图4)㊂依据 1+X 证书制度认证标准,依托专业与行业㊁高校与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将学生的实践㊁实训与企业的具体项目结合㊂通过企业参观㊁I T职业技能认证指导㊁企业实践参与具体项目等方式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 认知㊁体验㊁内化 三层递进,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职业认同感㊂同时,抓住专业扩招的有利时机,加强社会培训,积极参与建立学分银行,做到学分互认,达到高职院校㊁企业㊁学生㊁教师㊁社会学习者的共赢,享受学分红利㊂图3 P E E 共同体工作模式图示图4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2345 实训模式图示5.突出价值引领,探索 课程思政 有机融入 1+X 专业课程体系新途径,实现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同步提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以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㊁职业信念使命为目的,通过创新教学理念㊁改进教学方法㊁丰富课程内涵㊁优化教学设计㊁严格课堂管理㊁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形成软件技术专业全过程㊁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㊂三㊁试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意义1.促使人才培养新方案适应职业面向新要求,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 一专多能 水平企业㊁行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职业面向㊁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㊁更高的要求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 1+X 证书制度认证标准,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新 方案,将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有机结合㊂另外, 1+X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使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相适应,为职业教育 精准育人㊁高端育人 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㊂2.突破高职院校 产学研 协同创新困境,推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素养形成(1)依托地方优质企事业资源,打造 P E E 共同体,为高校㊁地方政府㊁企业 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㊂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实现 嵌入式 生长,突破了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些困境㊂(2)通过打造专兼结合的 新 教师团队,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模块化㊁项目化 ,使人才培养贴近 现代学徒制 要求,更好地推动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素养的形成㊂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紧跟高职教育改革步伐,密切关注企业㊁行业发展,本文提出了培育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 12345 实训模式㊂这种实训模式有效实施的好处在于:(1)可实现 专业教学 与 创新实践 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㊂(2)实训模式以 1+ X 证书制度为认证标准,在夯实学生职业技能基础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才培养规格㊂(3)建设好 学分银行 ,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就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从业资格和能力,缩短职业适应和上岗培训时间㊂(4)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架起高职教育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桥梁,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㊂(下转第94页)[4]刘旭. 一带一路 视阈下的汉语国际传播发展策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9(4).[5]何玉红.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的经济价值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40).[6]王立非.面向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当代外语研究,2018(3).[7]齐昕,张景帅,徐维祥.浙江省县域经济韧性发展评价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9(5).[8]袁一心.基于语言经济学视域的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17(2).[9]张敏.探析区域性企业培训基地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上接第4页)参考文献:[1]人民日报.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李克强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4(1).[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 4号[E B/O L].(20190213)[20200320].h t t p://w w w.g o v.c n/z h e n g c e/c o n t e n t/ 201902/13/c o n t e n t_5365341.h t m.[4]李志宏.围绕技能素养,改革职教人才评价模式[E B/O L].(20190514)[20200320].h t t p://e p a p e r.g m w.c n/g m r b/h t m l/2019 05/14/n w.D110000g m r b_20190514_113.h t m.[5]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㊁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 2019 6号[E B/O L].(20190410)[20200320].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07/m o 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 t m l.(上接第8页)校中店 平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㊂近几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湖州职院的 汽车营销 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㊁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㊁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等指标均排名全校前列,甚至排名全校第一㊂总之,课堂教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8]133136㊂基于 校中店 平台的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高职 汽车营销 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加强了学生的真实岗位角色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拓展了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了师生的共赢发展㊂参考文献:[1]刘金根,朱文婷.高职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1).[2]叶素娇.浅析角色扮演法在‘汽车营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3]楼锡银.基于 前店后校 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4]章金萍,罗怀中.基于 校中店 的实战型营销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5]彭菊生.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李培振,张波,单伽锃,等.基于O B E理念的课程考试及其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7]黎永键,关伟,简浩钧.基于 校中店 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8]范菁.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教育评论,2019(6).。
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摘 要 】 文 分 析 了 当前 我 国软 件 技 术人 才 的 现 状 以及 传 统 软 件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存 在 的 问 题 , 本 试提 出适 合 于 高 职教 育 的软 件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养模 式以及课程体 系与教学改革建议。 【 关键词 】 高职 ; 软件技术 ; 人才培养模式 ; 学改革 教
在 建 真 实 项 目 的开 发 。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下表所示
实 习对象 实践教学 实 习内容 实 习方式 培养 目标
学习基础知识 了 培养学生专业素 大一学生 概念实习 解 企业运作模 式 参观企业讲座 养 、明确专业发 展方 向 分析问题提 出设 企 业 每个 教 高 学生 分析 、 在 提 大二学生 技能训练 计方案利用知识 指 导 几 名 学 师 设计 和应用开发 解决问题 止 能力 掌握在规定 的时 综合运用所学专 大三学生 项 目实践 间预算和质量 目 学 生 参 与企 业 业知识 ,培养项 标 范围完成项 目 项 目开发 目开发 和项 目管
21 0 0年
第1 5期
S IN E&T C NO G OR TON N
0职校论坛 0
科技信. |
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何 婕 ( 庆工 商职 业 学院计 算机 与 电子工 程 系 中国 重庆 重
4 12 0 5 0)
要。
能力 。对 于这种 “ 工学交替” 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 , 根据专业实践教 学体系 的要求 , 每一阶段对 “ 或“ ” 工” 学 都有 明确 的要求和侧重。“ 工” 主要是 : 到企业参观 , 了解企业运行模 式 一 到合 作企业 的普通岗位实 习 一 在企业相应岗位上带薪实习 , 岗和就业 合一。“ 主要是 : 顶 学” 利 用校 内实 习基地 , 实施 “ 中学 , 中做 ” 利用 校 内项 目开发 工作 做 学 一 室, 模拟真实环境开发虚拟项 目 一 在企业或者校内工作室 , 参与企业
基于校内工作室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很 多院校 的计算机专业开始尝试进行教学改革 ,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室后 ,即担任工作室内固定岗位成为工作室员工 , 根据企业规范管理流
程 ,从事工作室 岗位的各项相关工作。同时组织以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
师 、企业专 家为核心的、具备教学、研究 、实践实力 的师资团队,形成 工作室管理层面 ,工作室 除了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 团队外 , 还需配备 投影仪、电脑 、打印机、扫描仪 、交换机 、路 由器等必要硬件设 备。学
括对新技术 、新方法 的认识, 对 于生产化的管理体制以及软件开发 、项 目 筹划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 这些经验往往是学生最为缺少 的创新创业基本
技能 , 直接关系到毕业 生的岗位升迁与职业发展 ,成为软件专业人才培
大一
图 1各年级学生主要任务及递进发展关系
养的制约。如何才能让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实现岗位的零距离与创新创 业能力的培养 ,以工作室为单位 的工学结合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能有效地
专业基础 、文化水平 、学习、工作态度等。学生至入校起 即可根据 自己
意愿 ,选择进入工作室 。
1 . “ 工作室”模式 的提 出背景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是 以是校企合作 为核心 的。 目前,校企合作一 般采用三种形式 ,即学生进厂式 、企业进校式及校企合一式 。根据计算 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要求 ,大多职业 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将 培养 目 标定位于程序员 、数据库管理员 、软件培训员等 ,学生毕业后 主
CDIO理念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 目开 发 团 队 , 随 指 导 教 师 参 与 真 实 软 跟
2C O DI 工程 教 育模 式
件项 目开 发 的 全 过 程 。 样 一来 , 生 不仅 这 学
Ci E ctnn v i H: ■ h d ao Io tn e!暖 n u i n ao rd U a a l !
科 教 研 究
C I 理 念下 软件 技 术 专 业人 才培 养 模 式的探 索与 实践 ① D O
杨 永 健 ( 天津青 年职 业学 院 电子 工程 系 天 津 3 0 1) 01 9 摘 要: 针对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 专业校 企合 作的现状 和存 在的 问题 , 结合 软件技术 专业 自身特点 , 出一种基于C I 提 D O工程教育理念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模 式 以真 实 项 目研 发 为 主 线 , 该 以培 养 学 生 项 目实 战 能 力 为核 心 目标 , 分 发 挥 学生 的 主 动 性 和 创 遣 性 , 过 参 与 实 际 喷 目研 充 通 发 ,学生 获 得 了 宝贵 的 项 目实 战 经 验 , 大 地 提 高 了 自 身 的职 业 能 力和 职 业 素 养 , 而 实 现 了 学校 教 学和 企 业 需 求 的 无 缝 对 接 , 极 从 有效 提 升
了高职 院校 服 务企 业 的能 力 。 关 键 词 : D O 软 件技 术 专 业 人 才培 养 C I 中图分 类号 : 42 G6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6 3 9 ( 0 ) 3b一0 9 2 1 —9 2 1 0 () 0 —0 7 75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教学模式。
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过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际企业项目开发实践,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流程,掌握项目开发方法,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为培养企业“零距离”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高职软件技术项目开发
高等教育目前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且还在不断继续深化。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就业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两难”话题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热门话题。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员工,结症在哪里?就软件技术专业来说,据统计,我国人才市场每年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缺口在五万以上,并且这个缺口还在逐渐增加,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却无人问津,很多学生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改行从事了其他专业的工作,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出现“两难”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图1是一调研机构2012年调研得到的就业难原因统计图示,从中可以看出,企业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所占比例最高,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实践问题,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问题。
1 教育教学现状
软件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取课程授课的形式,学生入校之后,在大一阶段学习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程,大二学习专业课程,大三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老师任课,一周开设多门课程,将知识点分散完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刚有所体会,又进入了下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往往是学着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最后进行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开发,往往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能完成,很多同学学到最后对就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都不清楚,很难保证学生的对口就业。
2 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学习教室以及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封闭压抑的教学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模拟软件技术人员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将产学研相结合。
学生通过在工作室的学习,了解项目开放流程,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实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从而改善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使社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
3 构建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据调查,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在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服装设计等专业应用比较广泛,在一些本科院校也有走的比较远的,采取的是以研究为导向的导师工作室的模式。
在高职院校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在软件技术专业,目前大家都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以下图2为我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思路。
3.1 工作室建设原则
通过对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专业岗位定位的分析,建立与职业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室。
软件技术专业目前主要有.Net方向和Android方向,可以设置.Net工作室和Android工作室。
3.2 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
工作室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考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除了校内专业老师外,还应该从企业聘请技术能手。
软件行业技术发展迅速,企业往往掌握最先进的前沿技术,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学习企业成熟的项目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也是工作室项目的来源。
3.3 工作室教学组织形式
(1)以项目为向导组织教学。
工作室教学应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拟、比赛项目或企业项目,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及所处学习阶段进行任务分配。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可
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学习,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对专业知识进行模块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周几门课程轮着上,多位老师轮流授课,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知识连贯性较差。
在工作室模式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分模块教学,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教学,阶段性授课,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应用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高职软件专业工作室是根据软件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建立的,在工作室中,老师可以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同学们通过在工作室中学习,掌握软件开发流程,体验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积累项目经验,进而达到与企业零对接。
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
4.1 项目式的教学,淡化“课程”的概念,有利于创新突破
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主要采取的是项目化教学,教学实践性、互动性较强。
工作室的教学内容是开放性的,不再依附于教材和教学大纲,项目一般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综合性较强,不同课程知识相互交叉、渗透应用,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收集资料,深入学习、认真思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双师”师资队伍的培养
高职软件专业工作室是根据软件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建立的,工作室师资队伍组建采取的是校内外结合的方式。
工作室的项目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另外从企业聘请的教师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先进的前沿技术带进工作室的教学中来,不仅能丰富软件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们的职业素质,从而使双师型教学团队得到极快的发展。
4.3 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软件技术工作室教学模式使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市场之间缩短了距离。
在工作室内学生的学习或工作任务都是企业里的真实案例,学生在工作室的状态和在相关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状态完全一样,这样就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
另外学生在完成工作室项目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学习中认识真理、领悟人生,社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立起学校与市场的桥梁,是校企合作的纽带。
目前高职软件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探索解决,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以专业现状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将理论教学融入实际生产中去,可有效提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2] 游新娥,朱靖华.“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探讨[J].职业时空,2009(3).
[3] 赵娟.高职计算机专业“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4] 杨名.试析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J].广西教育,2013(11).
[5] 丁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
[6] 徐丽.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