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私人提供
微观经济学公共物品(三)

微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第三、这两种方式的正确组合是什么? 里根:“这种策略可以保证生产那些消 费者需要的服务,而不是生产政府官僚 选择的服务”。 在承认多样性所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必 须权衡可能由此增加的管理费用。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公共物品(三)
微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定义:把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交由私人部 门去提供或生产。 公共物品特别是纯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 提供是一个普遍的认识,但公共物品私 人提供的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
微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第三、这两种方式的正确组合是什么? 4)分配问题:社会公平要求某些商品 人人有份,即商品的平均主义 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应该由公共提 供?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最基本的学校教 育?医疗呢?……
微观经济学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提供和私人提 供这两种方式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美国允许举办“私人监狱”、“私人警 察”和“法庭私有化”。 在中国,公路修建采取“贷款修路,收费 还贷”方式,公共项目采取“BOT”方式。
微观经济学
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第三、这两种方式的正确组合是什么? 1)工资和材料的相对成本:如果公共 部门和私人部门支付的劳动和材料成本 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效 率的角度看,应选择成本较低的部门;
论政府和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姓名:王茂班级:10金融一班学好:2010644301成绩:论政府和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摘要】: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特别是纯公共物品的领域是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专断的活动范围,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来,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
到了21世纪,公共物品的私人参与不再只是提供了,在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方面,私人的参与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公共物品提供生产定价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之所以叫公共物品,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私人物品的以下几个方面:(1)非排他性。
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产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
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而私人物品就是属于私人或者部分人所有,并不是面对任何人。
(2)强制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而私人物品不具备强制性,只有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让消费者满意。
(3)无偿性。
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讨价钱。
很显然,私人物品,不会白白送给你,必须给所有一定的报酬。
(4)非竞争性。
即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
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私人物品不能被所有人消费,必须通过竞争才能得到。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
公共物品需要同时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重要标准,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这两大标准,造成提供者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如果由私人提供,可能会增加成本,所以一般意义上认为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生产提供都是低效率的,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我认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因为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消费者的数量也有限,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二、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即戈尔丁提出的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选择性进入”方式。
三、私人如果想成功的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只有界定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提供某一公共物品。
哪些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提供?

员的付费支付该商品成本,成员费用按照某一种或多或少平
均的税收规则,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有差别的税收规则支付 (典型的形式是会费或使用费)。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 俱乐部模型提供公共物品时, 是以会员支付费用为前提的。 当成员享受此种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与其承担的拥挤成本相 等时,俱乐部规模实现了最优。 俱乐部提供者则通过提供这 种公共物品而直接获得相应的利润。
点的变化有关。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 1、商品公共性的特质在某种程度是由技术水平决定
的,而技术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
2、公共物品发挥作用的范围以及使用公共物品人数 的改变,会导致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特质的改变。
三、 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2、由社区成员出资来提供公共物品 我国广大农村的公共物品基本上按这种方式来提
供,农民每年交纳“三提五统” 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农村办学、计划生育、优抚、 民兵训练以及农村交通等。 城市社区内的治安联防、 文体设施、卫生等公共物品的提供也如此。 3、各种慈善捐款
(2)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间接盈利——公共物品的广告化 生产。 在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情况下, 人们往往会对提供这 些短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给予很高的社会评价, 这一点正好 迎合了企业宣传自己的需要, 很多精明的企业选择社会急需 的公共物品进行生产, 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取得 了双赢的结局。 (3)具有互补性质的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联合生产。某 些公共物品可以通过与其相互关联的私人物品联合生产的方式 进行提供,比如商场周围的公共设施(如林荫道)。商场建设 商在建商场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供这种公共物品,目的 是提高商场内单位面积的出租价格,从而完全弥补了花在公共 物品上的成本。良好的公共物品为私人物品价格的上升提供了 条件,而公共物品的成本可以通过私人物品价格上涨的部分给 与弥补。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选择

公 共 物 品 的 特 性 决 定 了 一 般 私 人 企 业 或 个 人 难 以 提 供 , 并 非 意 味 着 这 类 物 品 必 须 由 国家 完 全 提 供 。在 但 我 国 , 于 其 他 方 面 的 一 些 原 因 , 共 物 品 绝 大 多 数 是 由 公 由政 府 提 供 的 。 公 共 物 品 由私 人 提 供 ,必 须 要 了解 公 共 物 品 提 供
长 罗 伯 特 ・ 利 克 的 发 言 , 作 出针 对 《 行 报 告 》 世 佐 并 世 ( 行 联 合 国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发 布 了 名 为 《 0 0年 的 中 23
国 : 设 现代 、 谐 、 创造力 的高收入 社会 》 报告 ) 建 和 有 的
的 严 厉 指 控 。 独 立 学 者 杜 建 国在 世 界 银 行 中 国 记 者 会
公 共 物 品是 指 公 共 使 用 或 消 费 的物 品 。 公 共 物 品
是 可 以 供 社 会 成 员 共 同 享 用 的 物 品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公
共 物 品 具 有 非 竞 争 性 和 非 排 他 性 。 正 是 这 种 非 竞 争 性
和 排 他 性 决 定 了 竞 争 性 的 市 场 机 制 不 适 合 提 供 纯 公 共
方 式 , 发 了人 们 的 大 讨 论 。 引
公 共 物 品
间 , 上 建 筑 材 料 不 同 , 难 统 一 管 理 。于 是 不 少 民 间 加 很
人 士 对 其 进 行 购 买 并 保 护 性 拆 除 重 建 ,这 样 既 保 护 了 文 物 又 解 决 了 政 府 预 算 不 足 的 尴 尬 局 面 。 另 一 个 更 具 有 说 服 力 的 例 子 便 是 公 共 教 育 。 欧 美 国家 的 优 秀 大 学 几 乎 全 是 私 立 大 学 ,著 名 的 常 春 藤 联 盟 是 清 一 色 的 私 立 学 校 。 哈 佛 大 学 、 朗 大 学 、 鲁 大 学 都 是 走 过 上 百 布 耶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可享用且一人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例如:空气、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一直是个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为公共物品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等。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探讨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政府供给和私人供给两种方式。
1.政府供给政府供给是指政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负责,通过政府的财政预算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例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就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
政府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通常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来保障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
2.私人供给私人供给是指由市场经济主体——私人企业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负责。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电站、港口、机场等,可以由私人企业建设和运作。
当然,私人供给方式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是指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包括正常需求和非正常需求。
1.正常需求正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而对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
例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
正常需要可以通过市场供需机制来调整。
2.非正常需求非正常需求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压力、焦虑、疾病等原因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例如:紧急事件下的医疗救援和应急抢险等。
这时候,需要政府在紧急事件中及时地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三、公共物品的供需失衡公共物品的供需失衡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供大于需时,政府可能会浪费公共资源;需大于供时,可能会出现排队、拥挤和浪费。
1.供大于需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供应超过需求时,可能浪费了公共资源。
例如,在某些地区政府可能在建设不必要的公园和设施,而这些公园和设施却鲜有人问津。
2.需大于供需求超过公共物品供给时,可能会出现排队、拥挤和浪费等问题。
例如:过度渴求疫苗时,就出现了“黄牛党”抢购疫苗这种不道德行为。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辨别标准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辨别标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辨别标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品。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对于这两种物品的辨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文将着重探讨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辨别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物品。
一、定义我们来界定一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概念。
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供公众集体使用的物品,无法排他性地为某一人或少数人所有,并且一人的使用不会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的物品。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交通工具、公园、空气等。
2.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指属于个人或私人团体所有,并且仅供其所有者使用的物品。
私人物品的使用和享有权都是排他的,属于私人所有之后,他人不得侵犯。
二、辨别标准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辨别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
1. 排他性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使用是非排他性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相反,私人物品的使用是排他性的,一旦被某个人所拥有,其他人就不能使用或享有它。
2. 是否竞争是否竞争也是辨别这两种物品的重要标准。
当一个物品的使用会给其他人的使用带来竞争时,该物品很可能是私人物品。
反之,如果一个物品的使用不会产生竞争,那么它很可能是公共物品。
3. 公共性质考虑物品的性质也是一个重要的辨别标准。
如果一个物品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供公众集体使用的,那么它很可能是公共物品。
而私人物品则是针对个人或私人团体的使用和享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辨别标准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于这两种物品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灵活地辨别这两种物品,而不是僵化地套用一些固定的标准。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辨别标准包括排他性、是否竞争和物品的性质。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辨别这两种物品,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第3章-公共物品理论

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一)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P
DB
SS
DA P1
G
P0
E
DD=DA+DB
○ QA
QB Q0
Q
社会需求DD=DA+DB,社会供给SS,当P>P1时,DD= DB 在E点,私人物品实现帕累托最优,即:MSR=MRi=MSC(i=1,2,…,n)
返 回 下一页
(二)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无效率 竞争性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因为: 1、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出现“免费搭车”的现象。从而导
可行
公共物品消费受益的收费 不可行
学校、医院、影剧院、电话、收费公 国家和平与安全、社会秩序、卫生防
路、有线电视、家庭用电、图书馆、 疫、空气污染控制、消防、城市街道、
公园、旅游景点、公共交通等
路灯、天气预报、城市绿地等。
上一页 下一页
2、公共经济的发展趋势
(1)公共经济的规模化 公共经济是公共需求的产物,没有一定数量无差异(或差异很小) 的社会群体消费,就不能形成公共产品市场。如人口分散的地区,其公 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成本就特对大。因此,公共部门的规模经济特点和 营运规模决定了规模化是公共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经济的超前化 公共经济一直是滞后于私人产品的发展,或者说公共经济是在私人 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但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公共 经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3)公共经济的市场化 在大多数国家,公共经济一般都是政府补贴的经济,都将市场机制 引入公共经济领域,英国和法国还兴起了公共经济私有化的浪潮。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经济的市场化不仅是 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社会认同感也日益增 强。 公共经济对调节宏观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市场条件、提高生 活质量、发展文化教育、巩固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
公共物品需要同时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重要标准,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这两大标准,造成提供者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如果由私人提供,可能会增加成本,所以一般意义上认为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生产提供都是低效率的,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我认为,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因为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消费者的数量也有限,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二、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即戈尔丁提出的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选择性进入”方式。
三、私人如果想成功的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只有界定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提供某一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