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溯八髎之源

合集下载

八髎,值得你去打通!

八髎,值得你去打通!

八髎,值得你去打通!对于身体比较弱的朋友,我总是建议她从“中正之位”着手,比如肾俞、中脘、关元。

为什么?因为能量不够用,只能先保重点,保能量气血生化之源。

关于养能量,社区里有朋友打过这样一个比喻,我觉得非常棒。

她说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在开始时有金币一定要先种“向日葵”,“向日葵”可以产生金币,当种下一批能产金币的“向日葵”之后,就有了源源不断的金币,这时再购买“豌豆射手”等有力的武器,买啥都付得起,游戏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如果我们在最初金币有限的时候,就去买武器,钱用光了,产金币的向日葵只有一两株,要等着金币慢慢地积累才能继续布局的话,往往会被僵尸乘机灭掉。

游戏中的向日葵就相当于气血能量之源,“金币”就相当于我们的气血能量;有能量,什么都好办;没能量,只能先慢慢养能量。

肾先天之本,中脘统领脾胃,关元是固本培元、化生气血;这些能量核心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并且有富余之后,也可以根据身体的提醒,通一通胃经、脾经、肝经、胆经等经络。

但是,“中正”的核心思路仍然不能丢,我们仍要进一步去打通身体的中线。

接下来通哪儿呢?我觉得“八髎”是个非常值得下功夫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块要地。

“八髎”是位于腰骶骨上的八个孔洞,也是膀胱经上的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各两个。

通常将这八个穴位放在一起称“八髎”时,也代指整个腰骶骨,在下面那张骨盆的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骶骨和上面的八个孔洞。

任督二脉是身体里最重要的经脉,其中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

阳气从尾椎末端的长强穴初发,必先经过腰骶部,然后沿脊柱上行,流布于其它阳经,温煦全身。

如果这片区域是通畅的,督脉的阳气就能顺畅升起,如果不够通畅,阳气不能温煦全身,就容易出现阳虚体寒。

另一方面,八髎这个地方又很容易出现淤阻。

因为膀胱经在这里有两个回折,呈“之”字形,再加上现代人坐得多、动得少,到了三、四十的年岁,腰骶部气血就不够通畅,有阻塞,阳气不足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

【八髎的简便找法】

【八髎的简便找法】

【八髎的简便找法】八髎穴是一个协助预防身体下身病症的保健养生穴,特别是在对腰部病症有好的治疗效果,那麼八髎的精确部位在哪儿呢?八髎的精确部位八髎穴在骶区,直对骶后孔内。

简单选穴:无名指尖按在小肠俞与后正中心线以前,小拇指按在尾椎骨上边小黄豆小圆骨凸起(骶角)的上边,中拇指与右手无名指等间距分离按放,各手指尖放眼望去:无名指尖为上髎,中手指尖为次髎,右手无名指尖为中髎,小手指尖为下髎,上下共8个点,统称八髎穴,常互相配合,协同运用。

八髎穴的养生保健的功效八髎穴所属足太阳光膀胱经,且居腰骶部,有补肾阳,壮元阳,强筋壮骨,健腰膝,调理月经止带,通利二便之功,是医治腰骶疼痛,及其泌尿系统病症的要穴,对男人女人健康保健有非常好的功效。

推拿八髎的益处上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可通调骨盆血气,具备强腰止疼,补肾填精之作用,可用以治疗肾虚提升性能力之腰骶疼痛,阳痿,二便不好‘本穴内要胞宫,可调式经止带,用以医治妇科各种各样疾病;膀胱经循下肢,故本穴可经络疏通治疗下肢痿痹。

次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可强腰补肾壮阳,调养下焦气轮,行驶骨盆之血气,是医治泌尿泌尿系统病症的要穴。

可用以医治肾精不足,肾气失养之腰骶疼痛,疝气,频繁遗精,该穴内要胞宫,可调养胞宫,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疼,以用以月经不调,经痛,子宫下垂,还可清除下焦湿热而用以医治赤分泌物下,小便不畅,尿床,其经络疏通功效,可寻行治疗下肢痿痹。

中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位近二阴,所以能通调二便,输通下焦气轮,用以医治小便不畅,便秘。

膀光与肾相表中,该穴可强腰补肾壮阳,用以医治腰骶疼痛。

下肢痿痹是循经医治功效,该穴内要胞宫,可调式经止带,清泻寒湿,以医治月经不调,赤分泌物下。

下髎穴属膀胱经,坐落于骶部,内要下焦骨盆,可强腰补肾壮阳,用以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本穴的经气可直通胞宫,具备调理月经止带的功效,用以医治月经不调,经痛清稀,穴近二阴,可通调肠腑,通利二便,用以医治小便不畅,小腹痛,疝气,肠鸣泄泻,便秘等。

八髎的体表定位

八髎的体表定位

八髎的体表定位:1. 先确定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

3-—1.5CM,正中线旁开2CM.孔径0。

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 左右。

孔径1cm,针刺深度2。

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

5cm左右。

孔径0。

6cm,针刺深度1。

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

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

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

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

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

患者伏臥位,取准双側次髎穴,常規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內有沈胀或酸麻感時,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对寒凝型痛經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

气滯血瘀、寒湿凝滯、气血虛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

腰痛,试试八髎穴

腰痛,试试八髎穴

读者乐园以前,我经常腰疼背痛,有时疼得一夜难眠。

那种疼痛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有体会。

为了缓解疼痛,经常贴止疼膏,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是不能解决根本。

我总结自己腰疼背痛的原因,主要是风寒侵入,再加上年纪大、劳伤所致。

基于这几点,我查找医学资料,找到了在骶骨上的穴位——八髎穴来帮忙。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众多,有大家熟知的睛明穴、关元穴、气海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等。

八髎穴也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之一,有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左右各一对,共8个穴位,所以被总称为八髎穴。

据《推拿学》一书介绍,八髎穴在第1、2、3、4骶后孔中,可以治疗腰痛。

腰痛,试试八髎穴文/范良善如何“激活”八髎穴呢?多年来,我总结出4条个人经验。

1.常练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健身气功。

这些功法都要求做到调心、调息、调身,并特别注重调息。

要求练功时,采用腹式呼吸,做到慢、深、长、细、匀。

在腹式呼吸中,特别强调逆腹式呼吸。

一呼一吸中,刺激八髎穴,练功时间越长,就越能激活八髎穴,解决腰、背痛等问题。

2.坚持练习站桩。

这里指的是无极桩。

此桩无须做动作,但需选择一块安静、空气较好的场地。

一般练习时间可以早上7~9点,也可晚上19~21点,每次练习30分钟。

练功者要求心静,全身放松,自然站立,目视正前方,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做到慢、深、长、细、匀)。

呼吸时练习提肛,即大腿后的肌肉收缩放松。

大腿肌肉的一收一放过程,也随之刺激八髎穴。

坚持练习站桩30分钟,这对骶骨两边的八髎穴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3.按摩。

取俯卧位,用双手在骶骨第1、2、3、4骶后孔处来回按摩100次,需感觉发热。

4.热敷。

用热毛巾热敷两侧的八髎穴,1080《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4月刊。

《字里藏医》之——髎

《字里藏医》之——髎

《字里藏医》之——髎古人把骨头的接缝称为髎,发音同料。

俗语: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骨头之间有的靠筋(肌腱)连接固定,有的则是骨与骨之间呈半愈合状态,如同磨砖对缝。

不管怎么都会留下空窍或缝隙,为气、血、神经出入提供方便。

既然是接缝或空隙,那就属于结合部相对脆弱,所以髎也是邪气和异物容易积聚的地方。

人体最大的几个髎在骶骨,一共有八个,中医称为八髎。

腰椎以下五块骶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块骶骨。

五块骶骨之间留出四对骶空,向盆腔一面有四对小孔叫骶前孔,向后开放的四对叫骶后孔。

中间脊髓孔内有神经走行,这些神经纤维束分别从这些间隙(骶前孔和骶后孔)中发出,支配外周,控制影响盆腔泌尿生殖系统。

中医把八个骶后孔称为八髎,统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艾灸按摩这几个穴位,向外通过经络和神经传导,能解除腰骶大腿和臀部的疼痛、麻木、冰凉、烧灼等不适的感觉,对中可以影响督脉、膀胱经和脊髓,改善脊髓大脑功能,改善脊柱两侧肌肉的紧张或松弛状态,对内能影响小腹各个器官,有效地改善人体泌尿、排泄和生殖系统的状态。

每个人的鼻头也叫鼻准,内部其实是由两片骨头拼接而成的。

自己用手食指按压一下自己的鼻头,能明显感觉到两片软骨,小孩子、年轻人鼻头偏硬,软骨间隙不明显。

岁数大了缝隙就变得大一些。

古代有段时间用这个方法检测童贞。

绝大多数人没学过解剖,但有些人吃过兔头或猪头,有的人啃过鸭头,吃北京烤鸭的时候,厨师会把鸭头纵切一劈两半,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这两片软骨,以及软骨连带的鼻骨。

鼻骨是颅骨的延伸,但是鼻骨本身是由酥松的骨质和软骨构成,这种结构是为了方便渗出粘液也就是鼻涕。

中医认为髓为骨之液,正常分泌鼻涕,有助于保护湿润鼻腔粘膜,加湿过滤空气,擤鼻涕流鼻涕本身就是排出异物。

但是如果感染外邪出现炎症,就会分泌大量脓鼻涕。

或者对花粉螨虫过敏,连续喷嚏病流出大量清水鼻涕,这些都会导致阴精大量流失,伤及骨髓、大脑和肾。

所以中医称鼻窦炎流出大量脓鼻涕为脑漏,流失过多就会影响人的记忆力。

八髎穴,通治一切妇科!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妇科炎症,统统管用!

八髎穴,通治一切妇科!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妇科炎症,统统管用!

八髎穴,通治一切妇科!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妇科炎症,统统管用!今天小郎中跟大家不聊中药,也不聊方子,小郎中打算跟大家聊一聊中医的经络和穴位,要知道中医有治病六法: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汤药治病只是中医六法之一,其他的五种治病方法都和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里面,“气”和“血”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血是运行在脉管内外的红色阴液,有濡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那气怎么理解呢?在我们人体内,有一张密布全身的“能量管道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络,气就在经络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行走。

气和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促进血液的生成并且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是气的能量来源,为气提供营养。

简单的理解就是:气是能量,血就是物质基础。

对女人而言,气血的尤为重要。

中医里有句话:凡是女人病,皆是气血虚。

凡是容颜老,必是气血淤。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女子以血为本”的观点,认为女子以血为养,以血为用,血对女人非常重要。

女人一生当中的经、孕、产、乳等生理活动,样样都不离开血,样样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血,血虚了气的生成就缺少了物质基础,必然又会导致气不足,最终的后果就是气血两虚。

女人气血两虚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发育迟缓、月经量少、痛经、闭经、宫寒不孕、年老早衰、以及各种妇科问题等等,所以说女人一生中都需要补养气血一点也不为过。

那要怎么才能养好气血呢?在我们的身上,有这么一组穴位,叫八髎穴。

八髎穴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女人的福穴”,因为几乎所有女人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理。

八髎穴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组穴位,在我们的骶骨上有八个孔,从上到下分别是四对八个穴位,分别是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

八髎穴的位置正好对应着女性胞宫(子宫、卵巢等的总称)的部位,刺激八髎可以直接调理与子宫、卵巢相关的所有疾病。

八髎调理妇科疾病的功效,《黄帝内经》中早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髎穴位里面重要的一穴,学会以后就不怕了

髎穴位里面重要的一穴,学会以后就不怕了关于《髎穴位里面重要的一穴,学会以后就不怕了》,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髎穴很多人都不认识,可是它是对女性最重要的一组穴道。

女性常常忽略对屁股医护,难以防止被湿寒损害,运用艾叶草艾灸穴位八髎穴能够推动基础代谢,排出来内毒素,改进身材,增强抵抗力。

可是八髎穴远远地不止这好多个功效,接下去就为大伙儿科谱有关八髎穴的部位及使用方法主冶,学好以后就能处理许多女士所担忧的病症了。

八髎穴别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上下共八个穴道,各自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内,统称“八穴”。

八髎便是八个穴道: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因此称为“八髎”。

关键医治我们腰骶部病症、弯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畅、月经不调、小腹痛、盆腔炎等症状。

八髎穴位对我们身体下身的病症,有非常好的医治和防止功效,非常是泌尿泌尿系统层面的问题,并且对腰部病症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八髎穴并不是一个穴道,它是一组穴道,因此统称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个点,左侧四个右侧四个,分成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恰好是在我们腰骶的位置。

八髎穴中的“髎”一般来讲在身体之中穴道以“髎”来取名的,那样的穴道一般来说便是一些骨缝换句话说有孔的部位上才称之为髎,并且这一孔是较为深的。

例如像身体上一些穴道:肩髎、天髎全是骨骼上中的骨缝或是是骨骼上关键的标示。

一般在骨缝上的穴道都叫“髎”穴。

腰骶上的八髎穴就刚好在我们腰骶的骶骨分排着,左侧有四个,右侧有四个称为骶神经孔。

八髎穴的部位应当怎么找:站立位或是俯卧位时,爬躺在床上,腰部肌肉上边显著有两个凹痕,便是美人窝,八髎穴坐落于美人窝向下里侧,刚好是骶骨所属的部位。

假如找不着美人窝,能够找髂后面再上嵴,简易而言便是门把放进裤带上(平常系裤带的地区),从这一部位略微向下一点,用力去找,能够寻找一个圆形的骨性突起,在它和背部的正中心线中间的中点便是上髎穴的部位,用力四指一放,就把四个穴道都找到。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与保健方法

八髎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保健方法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

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穴。

口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时间: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时间推算,酉时17:00——19:00时是肾经气血流注和开穴时辰,此时推拿效果最好。

根据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临床疗效。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

腰间盘突出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腰腿痛且以腿痛为主。

现代医学对诊断明确均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而求治于中医治疗。

八髎疏通手法

八髎疏通手法八髎疏通手法,又称为八髎推拿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疏通手法。

它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宣明五气篇》。

八髎疏通手法是通过按摩八髎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八髎穴位分布在人体的头部、颈部、腰部和下肢等部位。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调节情绪等。

这种手法适合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受益于八髎疏通手法。

在进行八髎疏通手法时,首先要找准八髎穴位的位置。

然后,用适度的力量进行按摩,可以选择使用指尖、掌心或拇指根部等部位。

按摩时要轻柔而有力度,以舒缓肌肉和刺激穴位,但不要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按摩八髎穴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单穴按摩、多穴按摩或全身按摩等方式。

按摩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结合深呼吸和放松的动作,增加效果。

八髎疏通手法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

它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八髎疏通手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髎疏通手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疏通手法,通过按摩八髎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它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

通过学习和掌握八髎疏通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八髎疏通手法的作用,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共同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每周认识一个保健穴---八髎穴

每周认识一个保健穴---八髎穴
八髎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 )分间。

”。

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

功效
八髎穴位对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妇科方面的问题。

妇科病大多是由寒湿淤引起的,寒湿环境下水汽凝结,盆腔淤滞、气血不通时,自然会滋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妇科病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易复发。

若不改变体内环境,极易复发。

日常保健
1、艾灸八髎穴:长期艾灸此穴,使八髎穴区温通起来,让任督二脉之气血流通,冲脉气血足起来。

2、搓八髎穴关元穴:用手将八髎
穴区搓热,让热透到胞宫3、八髎穴刮痧穴:疏通经络、清热解暑、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八 髎 穴, 又称上 髎 、 次 髎、 中 髎、 下 髎, 左右共八个穴位, 分别位于第一、 二、 三、 四骶后孔中, 合称八穴。八 髎 穴主治 ① 大小便不利, 月经不调, 遗精, 腰骶痛等疾病。现代研究 ② 证 明, 八 髎 穴可以治疗妇科、 男性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 运动系 统等多种疾病。因而, 八 髎 穴的古医籍研究对于临床上有效 地运用八 髎 穴治疗相关疾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八 髎 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 《灵枢 ・ 经脉》 中说 “膀 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 从腰中下夹脊贯臀, 入 腘 中; …。 ” 张志聪注曰: “ 其支别者, 从腰中循腰髋, 下夹脊, 历上 髎 、 中 次 髎、 下 髎、 会阳, 下贯臀, 至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入腘 髎、 中之委中穴。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故 《灵枢 ・经脉》中又说 膀胱足太阳之脉 “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 腘 踹脚皆 痛,…” 。而八 髎 穴则正是位于 “腰尻分间” 。 八 髎 穴首载于 《素问 ・骨空论篇》 , “腰痛不可以转摇, 急 引阴卵, 刺八 髎 与痛上, 八 髎 在腰尻分间” 。此为腰痛连及于 厥阴, 取足太阳之上 髎 、 次 髎、 中 髎、 下 髎 之八穴以及少阴厥 阴本部之痛处。此篇在介绍各种痛证的针灸疗法和应取穴 位时, 提到腰痛之痛证, 应取八 髎 穴刺之。 其中不仅首次提到了八 髎 穴, 还涉及了八 髎 穴之所在, 即腰尻筋肉分间陷下处。张志聪在此解释为 “盖八 髎 在腰尻 之骨间, 筋骨为病, 当从骨空之穴以刺之” 。 “骨空” , 即骨孔, 古人认为腧穴位于骨孔之中, 为周身气血出入之所, 正如 《灵 枢 ・ 九针十二原》 所说的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 同时, 《素问 ・骨空论篇》也是最早记录可针刺以治疗腰 痛的穴位, 即八 髎 穴。 另外, 在 《素问 ・ 刺腰痛篇》 中有 “腰痛引少腹控 [ 月少 ], 不可以仰, 刺腰尻交者, 两踝胂上, 以月生死为 痏 数, 发针立 已。左取右, 右取左” 的论述。腰尻交者, 后人 ③谓 “髁下两傍 四骨空, 左右八穴, 俗呼此骨为八 髎 骨也。此腰痛取腰髁下第 四 髎, 即下 髎 穴也。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 左右交结于中, 故 曰腰尻交者也” , 并认为 “四空悉主腰痛, 唯下髎所主” 。 在 《素 问 ・ 刺腰痛篇》 中, 不仅论述了腰痛而腹 [ 月少 ] 拘急症者, 取 八 髎 穴刺之的针刺方案, 还从月之盈亏与人之气血多少的关 系的角度论述了针刺八 髎 治疗腰痛的针刺次数, 并且阐述了 痛在左, 针刺取之右, 痛在右, 针刺取之左的针刺原则。
然而, 《内经》 中仅隐晦或粗略提到八 髎 位于腰尻筋肉分 间陷下处, 并没有具体言明八 髎 中各穴的具体位置, 直至晋 代皇甫谧所著的 《针灸甲乙经》中才较为准确地提出八 髎 各 穴的位置。 “上 窌 ,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 侠脊陷中, 足太阳、 少阳之络。……次 窌 , 在第二空侠脊陷中。……中 窌 , 在第 三空侠脊陷中。……下 窌 , 在第四空侠脊陷中。 ” 《针灸甲乙 经》 中不仅明确指出了上 髎 、 次髎、 中髎、 下 髎 具体的位置, 还 阐述了八穴的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 灸法治疗的壮数, 对于临 床上应用八 髎 穴治疗疾病提出了针灸疗法的具体可行的操 作方法。 此外, 《针灸甲乙经》在各卷论述中亦散见八 髎 穴的治 疗作用, 如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 第 五》中 有: “肠 鸣 澼, 下 窌 主 之”的 记 载; 《针 灸 甲 乙 经 卷 十二 ・ 妇人杂病第十》 中有: “ 女子绝子, 阴挺出, 不禁白沥, 上 , “女子赤沥, 心下积胀, 次 窌 主之” , “腰痛不可俯仰 窌 主之” 次 窌 主之, 先取缺盆, 后取尾骶” , “女子赤淫时白, 气癃, 月事 少, 中 窌 主之” “女子下苍汁, 不禁赤沥, 阴中痒痛, 引少腹控 [ 月少 ], 不可俯仰, 下 窌 主之” 等记载。 明朝杨继洲所著的 《针灸大成》中亦载有八 髎 各穴的具 体 位 置 和 针 灸 治 疗 方 法, 并将八髎穴各个穴位的主治分列 出: “上 髎: ……主大小便不利, 呕逆, 膝冷痛, 鼻衄, 寒热疟, 阴 挺 出, 妇 人 白 沥, 绝 嗣” , “次 髎 : …… 主 小 便 赤 淋, 腰痛不 得转摇, 急引阴器痛不可忍, 腰以下至足不仁, 背腠寒, 小便 赤, 心下坚胀, 疝气下坠, 足清气痛, 肠鸣注泻, 偏风, 妇人赤 白带下” , “中 髎 : ……主大小便不利, 腹胀下利, 五劳七伤六 极, 大便难, 小便淋沥, 殖泄, 妇人绝子带下, 月事不调” , “下 ……主大小便不利, 肠鸣注泻, 寒湿内伤, 大便下血, 腰不 髎: 得转, 痛引卵, 女子下苍汁不禁, 中痛引小腹急痛” 。 在论述八 髎 穴时, 杨继洲明确地指出 “八 髎 总治腰痛” 。 其中的 《胜玉歌》中又有: “ 腰痛中空穴最奇” , “中空穴, 从肾 俞穴量下三寸, 各开三寸是穴, 灸十四壮, 向外针一寸半, 此 即膀肌经之中 髎 也” 等记载。 与皇甫谧所著的 《针灸甲乙经》相比较, 杨继洲的 《针灸 大成》 在详细介绍八 髎 各穴的位置、 针刺深度、 留针时间和灸 法治疗的壮数等内容之外, 还比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八髎各穴 的具体治疗作用而不是散见于各篇杂病中; 论述了上髎为足太
A Study of “Balia” Points from Ancient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O Xin1 , JI Dong-dong1 ,Tang Qi-huan1 , PENG Kun1 , LUO Jian 2, LUO Cai-gui 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第 16 卷第 72
焦欣 ,籍冬冬 1,汤啟欢 1,彭坤 1,罗建 2,罗才贵 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四川 成都)

摘要:八髎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古代文献中有关八髎穴的相关内容, 对八髎穴的临床治疗作用追本溯源,为八髎穴有效治疗作用的相关研究寻找中医古典医籍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八髎穴;中医古典医籍;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72.137
(1.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 Chengdu , sichuan province; 2.massage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 “Baliao” point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To trace “Baliao”
points’ source and search theoretical support of “Baliao” points’ effective treatment effect, the author researched ancient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Baliao” points of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Balia” points; Ancient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etical ba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