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

合集下载

完整的教案二范本

完整的教案二范本

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正确的教案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而教案的编写中又以完整的教案二范本为基准。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完整的教案二范本。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它是教学活动的基准和纲领,是教学工作按照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展开的根本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方向,是对教育实践活动做出计划和设计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明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和高效。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表现。

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划分,分为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和拓展内容。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和运用,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五、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实现手段。

它包括讲解、演示、实验、练习、讨论、观察等各种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一套针对性强、科学合理、富有方法的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理解方式,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进步的反馈。

完整的教案二范本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才能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二教案

幼儿园二教案

幼儿园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 认识数字2,并能正确书写; - 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进行数字2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 加深对数字2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数字2的卡片或笔画卡片•互动游戏道具:玩具小车、玩具飞机、玩具轮船•小米音响教学过程1. 热身•欢唱《小鸟舞蹈》;•跟着音乐一起做数学拍手操,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紧跟节奏。

2. 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2•小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数字2的卡片或笔画卡片,并发出音频:“2”;•让小朋友们模仿发音;•孩子们用手指模仿书写数字2,并在大屏上展示。

2.数字2的听、说、读综合训练•教师大声朗读数字2,提醒孩子们认真听;•然后请孩子们模仿发音,重复练习;•让小朋友们对小米音响说出数字2,听音版游戏开始啦!3.数字2的写•教师向孩子们展示数字2的卡片,提示孩子们好好看,并用大屏展示;•让小朋友们用手指在空中跟着老师这样写,练习几遍;•最后,孩子们可以用笔写在纸上,实际操作。

3. 游戏互动环节•思维火花连连看:小朋友们看到什么样的图片,就说出图片里有几个数字2;•数学速递:把一堆数字2的笔画卡片抛到教室中间,根据长度、形状和大小,分成三组,分别抢夺玩具飞机、小车和轮船。

4. 总结教师与孩子们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询问孩子们对数字2学习是否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同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小朋友,并提出下次教学的期待。

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良好,孩子们通过热身活动积极参与,听、说、读、写多种方法全面训练数字2,游戏环节也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们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教案2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教案2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教案2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咨询与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通过咨询,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并合理开发。

活动难点:绘制旅游示意图。

活动准备: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向家长及老年人了解本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

2.确定景点实地考察,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位置、开发情况、游览示意图等)
3.对已有的旅游景点,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4.查阅地方志,咨询,寻找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线索。

5.实地考察,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旅游开发方案,包括:开发的目的、有利条件、开发的项目。

6.绘制一幅简单明了的旅游示意图。

结果验收:
一、家乡旅游景点知多少。

1.请同学以一个导游的身份介绍家乡已开发的旅游景点。

2.请同学说说对已开发的景点有哪些改进建议。

二、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1.请说说你们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开发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有利条件,开发的项目,结合自制示意图介绍。

2.提供书面的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3.你准备如何宣传你的旅游景点。

4.最后用一句话来宣传你的景点。

教师讲评:1.肯定合作精神,鼓励创新。

2.分析优缺点,提高学生的认识。

数字2的教案

数字2的教案

数字2的教案课时:1小时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2。

2. 能正确书写数字2。

3. 能辨认并同步数字2的数量。

教学准备:1. 数字2的卡片或图片。

2. 小球或其他小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数字2的卡片或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数字。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1。

与学生一起观察数字2的形状和书写方法。

2. 认识数字2:教师可用手指画出数字2的形状,然后让学生模仿。

引导学生用手指或笔在空中或纸上书写数字2。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字2的书写方法。

3. 认识数字2的数量:教师出示2个小球或其他小物品,让学生数数。

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2个小球的数量,并强调这些小球正好是数字2的数量。

4.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出示或口头描述一些画有2个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数数并说出物品的数量,并用手指或笔在纸上写出数字2。

5. 拓展练习:学生可以用指纹、小石子等来模拟数字2的形状,进一步加深对数字2的认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字2进行计数和比较。

6. 小结:请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数字2的形状、书写方法以及数量的表示。

7. 作业:布置书写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用纸和笔完成书写数字2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数数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数字2。

通过多种练习方式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识别和书写数字2的能力,并将数字2与实际数量相对应。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对数字2的掌握。

认识数字2教案

认识数字2教案

认识数字2教案教案1: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写出数字2,并了解数字2的数量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出示几个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数字,并复习数字1。

2. 学习数字2:出示数字2的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数字2的形状和书写方法。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出数字2,并跟着老师一起写下数字2。

3. 认识数量2:用教具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两个物品的数量,并说出“两个”,强调两个就是2。

然后,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图案,让学生分辨出图案中有几个相同的物品,并说出数量。

4. 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写出数字2,并根据要求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5. 巩固: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拿出2个物品,并用手势示意出“两个”,让其他学生猜猜有几个物品。

然后,让学生互相操练,加深对数量2的理解。

6. 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数字2的形状和书写方法,以及数量2的含义。

7.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出生活中的2个物品,并在作业本上用手写字写出数字2,并画出这2个物品。

8. 课堂点评:下节课课前,对作业进行点评,并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

教案2: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2的形状和数量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出示一张数字2的大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2的形状,并谈论数字2的特点。

2. 字形教学:通过观察数字2的形状,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数字2,并模仿老师的书写示范,写出数字2。

让学生多次练习,直到能够正确书写数字2。

3. 数量认知:出示图片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物品数量,并数出有几个。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数量都是2,并强调数量2就是指有两个物品。

4. 数字2的应用:出示一些图案,让学生发现其中有多少个相同物品,并在图案下方用手写字写出对应的数字2。

例如,出示两只狗的图案,让学生写下数字2。

5. 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应页数的练习,包括认识数字2的练习和书写练习。

6. 游戏活动:通过数字2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数2个物品、找出图案中的2个物品等,加深学生对数字2的理解和记忆。

教写数字2的教案

教写数字2的教案

教写数字2的教案教案标题:教写数字2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2。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2的概念和数值。

3. 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数字2。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写有数字2的大幅示范卡片。

2.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写数字2的纸张或工作表。

3. 学生准备铅笔和纸。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写有数字2的示范卡片,向学生展示该数字,并问学生是否知道它是什么数字。

2.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2的形状和特征,如直线、弧线等。

教学主体:3.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数字2,并指导学生观察和模仿写数字2的形状。

4. 教师逐步演示如何写数字2,强调书写的顺序和笔画的方向。

5.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铅笔在纸上反复练习写数字2,直到掌握正确的写法。

巩固练习:6. 教师分发练习写数字2的纸张或工作表,让学生独立完成。

7. 学生相互交换纸张,互相检查对方写的数字2是否正确,并给予反馈。

拓展应用:8. 教师设计一些情境,要求学生在其中应用数字2。

例如,教师说出一些数量,学生需要用数字2来表示出来。

9.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寻找数字2的存在,例如在书籍、标志牌、计算器等中。

总结回顾:10.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字2的形状和写法。

11. 学生分享他们在拓展应用中的体验和发现。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其他活动中多次运用数字2,如数数、比较数量等。

-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字2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数学中的位置和价值。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应用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正确书写数字2。

- 监听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表述,评估他们对数字2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确保他们掌握写数字2的技能。

- 在拓展应用中,确保学生理解使用数字2的意义和正确的情境。

教案撰写完毕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2的分解与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字2的概念。

2. 能够把数字2分解成不同的组成。

3. 能够用不同的组成方式表示数字2。

教学准备:1. 数字2的卡片或者图片。

2. 不同的物品或者图形,如水果、积木等。

3. 工作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数字2的概念。

教师可以出示数字2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说出数字2的意义和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数字2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组成方式?- 我们可以用什么物品或者图形来表示数字2?2. 分解数字2(15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组成方法,让学生分解数字2。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水果、两个积木、两个图形等,然后让学生用手势或者语言表示出数字2的组成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组成方式,例如1+1=2、2-0=2等,并用卡片或者工作纸记录下学生的答案。

3. 组成数字2(15分钟)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物品或者图形,并让学生组成数字2。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两个水果,让他们组成数字2;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积木组成数字2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的组成方法,并用铅笔和工作纸记录下学生的答案。

4. 操练与巩固(20分钟)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分解和组成数字2。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2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或卡片上的物品或图形来分解和组成数字2。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例如两个相同的物品组成数字2、一个物品和一个图形组成数字2等。

学生可以用手势或者语言描述他们的答案,并在工作纸上记录下来。

5. 总结(5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数字2的分解与组成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的答案,并让他们说出不同的分解和组成方式。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例如分解或组成数字2的可能性有多少种,我们可以用哪些物品或者图形来表示数字2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2的分解教案

2的分解教案2的分解教案在数学学科中,分解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分解是将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数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早期阶段就开始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2的分解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一、认识2在引入2的分解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数字2有一定的认识。

2是自然数中的一个特殊数字,它是大于1的最小素数。

让学生观察2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2的独特性。

二、2的分解2的分解是将数字2拆分成两个较小的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拆分方式。

例如,2可以拆分成1+1,也可以拆分成2+0。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可以体会到2的不同拆分方式,并且理解到拆分后的数的特点。

三、2的倍数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入2的倍数的概念。

2的倍数是指能够被2整除的数。

让学生观察一些2的倍数,并且帮助他们找出规律。

例如,4、6、8等都是2的倍数。

通过观察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2、4、6或8。

四、2的分解与2的倍数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2的分解和2的倍数的概念。

那么,2的分解和2的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2的倍数可以通过2的分解得到。

例如,4可以分解成2+2,6可以分解成2+4,8可以分解成2+6。

通过这样的分解,学生可以发现,2的倍数可以由2和另一个数相加得到。

五、应用与拓展在学生理解了2的分解和2的倍数的关系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例如,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判断是否是2的倍数,并且找出它们的2的分解方式。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除了应用,我们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让学生思考其他数字的分解方式。

让学生尝试分解其他数字,例如3、4、5等,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分解的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2的分解的概念和应用。

他们可以通过分解来得到2的倍数,并且可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优质教案】Unit 5 Education Lesson 2 精品教案 (2)

U5L2 Th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教案【学习主题】本课属于“人与社会”主题群中的“教育”子主题。

听力语篇包含两方面内容:材料一是一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的主题演讲。

材料二讨论了为实现教育目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应做哪些工作。

本课主题意义在于通过对教育目的之探究和如何实现教育目的之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教育,使之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深度认知教育之本意及其实施路径。

【文本分析】What本课听力材料由《教育之目的》主题演讲和《如何实现教育目的》小对话两部分构成。

主题演讲介绍了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演讲内容包括教育一词的来源及教育的具体内涵;教育旨在立德树人、授业育才。

在对话部分,一个学生向詹姆斯教授请教了师生究竟该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实现教育初心。

How主题演讲属于说明性文体,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模式。

即概述部分(抛出话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何在?)--主体部分(陈述教育一词的渊源,继而从获得知识、全面发展、养成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三个个方面详述教育之目的)。

对话部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

对话者乙方以简短而富有说服力的句式,例如Another thing, that's important, That's why, It's a brilliant idea to等短语,使得陈述铿锵有力、令人折服。

Why作者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教育之本意及实施路径,确立学习目标,配合好老师,做一名积极的、有主见的自主学习者。

【学习目标】1.利用听关键词方法,获取听力语篇关键信息(如教育的具体目的)。

2.了解、应用场合功能用语--说服语的交际策略,的演讲策略。

3.借助演讲所包含的教育至理、教授的观点以及说理类功能用语,表达你对教育目的或实现育人目的之途径发表看法。

【学习过程】Step1. Context CreatingThe students enjoy a short video clip and share opinions on the purpose of learning.Step2. Listening Task 1Complete the following monologue to learn about th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5.3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n today's________,we'll be discussing________. The questions we often ask about education are: what is education? And what are the__________for students to receive education?Well, what is education? Education comes from the Latin for "_________________". So when you are educated you are led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including ______________. It is a process of ________ learningor the ________of knowledge, _____________________.5.4Let's move on to talk about the _________of education.Firstly, it is to ________________. Obviously, certain kinds of knowledge are necessary not only to_________________but also to ________________ the world. For example, we need to learn math’s to understand_________________; we need to be able to read, so that we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and___________new things. Besides, education provides another deeper kind of knowledge, which lets us understand how the__________works. It gives us_________into how people think and_________we ne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people of __________.Secondly, education goes beyond knowledge; it prepares individuals for a____________life in society. In other words, it provides learners with the tools to_______________,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and continue learning _________________. For example, education can help individuals develop_________________which will prevent them from following uncritically traditional ways and will enable them to act_________________.Thirdly, education enables________________and prepares you for________________.It helps you to understand what is wrong and what is right,________________and develop cognition,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s easy or what other opinions are; it also helps you learn how to______with other people in a civil manner, regardless of nationality, race or class. It makes people behave with______, regardless of background and________.Therefore, there will be more_____________citizens as well.In conclusion, education is important not only because it facilitates _________________, but also promotes___________________. Referring back to the definition provided at the very beginning, education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 physical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 that the individual can make effective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y questions?Step3. Listening Task 2Focus on FunctionComplet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to learn to convince your listeners.5.5(S=A student J=Professor James)S: Professor Jame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very______talk. It makes me rethink th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My question i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what should ______________?J:That is a good question. _________________teacher's responsibility. I think a teacher's______________is to facilitate students' learning. ______________ a teacher's job is not just to pass on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tudents, but______________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teach them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_______, a teacher needs to support students' learning by providing rich resources and helping them learn to use the right strategies to make learning more effective.S: Thank you. What about th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J:Well, ____________it is th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become autonomous learners. ____________students need to have clear learning goals for themselves and to learn how to analyse, compare and evaluate what is taught._______________________for students is that they need to make proper judgments to guide their own beliefs and actions, 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to demonstr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when assessed.S:Thank you.Step4. Function Expression ExtractMake a list of expressions on Convinc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tep5. Post -listeningPair WorkTalk about the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 and try to use the function expressions above.Step6. HomeworkFinish the Exercises related to Education in the Bilingual Papers.。

大班数学教案2的合成

大班数学教案2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数学中的加法和减法概念;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加法和减法概念转化为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学习(2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件,向学生展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示意图)示意图1:9 + 5 = 14示意图2:10 - 3 = 7(练习题)1. 8 + 6 = __2. 12 - 4 = __3. 7 + 9 = __4. 15 - 6 = __3.巩固(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继续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

(练习题)1. 5 + 3 = __2. 10 - 2 = __3. 6 + 4 = __4. 15 - 7 = __5. 9 + 7 = __6. 20 - 8 = __4.拓展(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学生找到更多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物件的展示和练习题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上课前播放歌曲《北京胡同》(有背景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导语
同学们,说起巷子,我们并不陌生,而且应该比较熟悉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巷子之中的经验是有的,但对于巷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

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巷子也就是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我们将一节课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有没有信心?(多媒体展示北京胡同照片)
(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朴实、典雅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四)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剧作家。

其有“短篇圣手”之称,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五)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
<1>胡同:小弄(lòng)堂、小巷子(点出了写作对象)
<2>文化: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它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多媒体展示)
《胡同文化》通过是北京胡同的特点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这也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六)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胡同文化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

1.(多媒体展示胡同照片)先让我们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能否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一下。

(狭窄破败)
2.我们的汪曾祺先生又是如何介绍胡同的,汪先生笔下的北京胡同具有怎样的特点?快速阅读课文(1—4段),划出表现胡同特点的关键词句,概括胡同的特点。

(运用跳读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请同学来给大家说说北京胡同具有怎样的特点,让另外同学补充,然后明确。

板书:胡同文化(汪曾祺)
胡同特点
方位正
取名俗
数量多
环境静
请问同学们是如何找到这些特点的?
总结筛选概括信息方法:
板书:
①化繁为简,抓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

②对若干事物从高一层次说明其共同点。

3.文章的题目是《胡同文化》,为什么作者要用1—4段来写胡同的特点呢,是否和文题偏离?
齐读第1段首尾两句和第5段。

明确: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指的是胡同文化。

第5段过渡段
4.了解胡同,对胡同文化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接着就是对胡同文化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接下来就是分析胡同文化的特点。

由学生根据上面总结筛选概括信息方法找出关键词句,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

主要分析第6段至12段。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们,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它的精义是什么呢?
封闭忍
(2)请问,胡同里的居民他们的居住心态是怎样的?
安土重(zhòng)迁
(3)同学们,胡同里的居民他们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
(4)请问,北京人的生活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易于满足,对生活物质要求不高
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一生活态度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熬白菜,嘿!”
——一个“嘿”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胡同“封闭”→文化“保守”→心态“满足”→作者“赞赏”。

(5)请找出,北京人的政治态度?
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6)北京人有这样的政治态度,那他们又是如何处世的呢?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一处世哲学的?请分析品味作者的情感。

《八月骄阳》(略)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

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

作者对这种态度是赞赏还是否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胡同“封闭”→文化“保守”→心态“忍耐”→作者“赞赏”或“否定”。

(多媒体展示一组胡同、四合院的图片,突出并让学生感知胡同“封闭”的特点,让学生更易理解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作者用“封闭”和“忍”来概括北京“文化形态”的内涵。

两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封闭”造就了“忍”,而“忍”更加固了“封闭”。

居住方式与城市文化形态是有紧密联系的,胡同、四合院对北京市民文化性格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同学们,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北京胡同市民这种“忍”的特征的呢?(从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和北京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来考虑)
明确:北京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千百年来北京市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身处皇城根下、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百姓只能安分守已,逆来顺受,忍耐屈从,长期以来就造就了他们“忍”的特性,这也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5.以上谈了北京胡同的特点以及胡同文化的内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概括现在胡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态度。

(多媒体展示图片)
(1)随着北京市市政建设的发展,北京的胡同走向衰败、没落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

(小结:语言朴实通俗,准确易懂又优美典雅)
(2)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态度
留念、伤感、怀旧(感性)
无可奈何、没落的必然(理性)
6.作者为何有这种感情?(多媒体补充作者的背景介绍)
作者虽然是外地人,但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北京人是有感情的。

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于是他对胡同百姓的易于满足的心态、胡同文化中的某些方面是理解的。

因此当看到胡同没落、胡同文化衰退时,表现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但作者对胡同百姓的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处事态度和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的心态是持否定态度的,“北京人,真有你的!”作者以调侃的意味含蓄的批判了北京人“忍”的心态等胡同文化中的消极方面。

作者也看到,这种保守封闭的文化在如今这种信息社会中迟早有消失的一天,而作者本身也是一个豁达的人,所以他对胡同文化的消亡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是理解接受的,所以最终含着复杂的感情说:“再见吧,胡同。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多媒体打出现代北京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让学生体会到北京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
(七)拓展探究
1.作者所叙述的胡同文化,不仅表现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反映了我们民族某些共同的心态。

对这样的文化形态,你怎么看?比如“易于满足”,有人说知足常乐,有人说不满足才有追求,你怎么看?
2.课后思考:我们现在的建筑有哪些特征?从中体现了现代人怎样的文化心态?
(提示:现代人装防盗门、封闭阳台体现了现代人缺乏安全感的心态;对绿化面积的要求体现了现代人因远离自然而想亲近自然的心态;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体现了崇尚健康的心态等等。


(八)作业:
写写自己家乡的特点,包括风景、风俗、人们的思想特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