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心》、 《墙》、《自由之路》 • 戏剧:《苍蝇》、 《禁闭》、《死无葬 身之地》、《肮脏的 手》、《魔鬼与上帝》 • 哲学著作:《存在与 虚无》、《存在主义 是一种人道主义》
《墙》
• 马普罗· 伊比埃达 • 拉蒙· 格里 • 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偶然的
• 阿尔贝· 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 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小说家、哲 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 亚的蒙多维城。主要作品有:剧本《误 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 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 《西西弗的神话》等。其曾获法国批评奖、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存在主义文学
• 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 学作为一种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丹麦神学 家、哲学家索伦· 克尔凯郭尔(1813~1855),他主张 哲学应该研究个体的存在,并把对上帝的信仰作为人的 存在的最终境地,从而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文坛又产生了以萨特为代表 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这就使通常所谓的存在主义思潮。 它在思想上直接受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胡塞尔、雅 斯贝尔斯的哲学影响。
• 《局外人》:莫尔索 • 加缪:“《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谬的 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
萨特与西蒙娜· 波伏娃
• 波伏娃的《第二 性》被尊称为西 方妇女的《圣经》
• 存在主义哲学一出世就把探讨人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
•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萨特、加缪、 西蒙娜· 波伏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 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创作上的高峰。
•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 (1)“存在先于本质”(否定本质论,世界上 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取决于他 对自己存在方式的一种选择。 ) • (2)“自由选择” • (3)“世界是荒诞的”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百科名片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

从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主义作家已经失势。

到了20世纪7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支文学流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目录基本概念文学主张、观点代表作品及评价名词简介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代表女将文学先驱基本概念文学主张、观点代表作品及评价名词简介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代表女将文学先驱, 派别观点, 中国表现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文学史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是丹麦人克尔凯戈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流行,它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阳雅斯贝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居重要地位,一些作家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

六十年代后,存在主义思潮被其他新的流派所代替,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就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变种。

编辑本段文学主张、观点存在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说,世上有多少个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存在主义文学义。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

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

第六讲--存在主义文学

第六讲--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 存在主义代表作家
1、阿尔贝·加缪(1913—1960) 1913年11月7日出 生于阿尔及利亚东部的蒙多维镇,祖籍是法国的阿尔 萨斯
• 就读于阿尔及尔大学,主修哲学,深受哲学老师格勒
尼埃的怀疑论影响
• 1942年,发表中篇小说《局外人》,使他一举成名 • 同年发表哲学著作《西绪福斯神话》,提出“荒谬哲
• 小说揭示了“荒诞”的主题。生与死只有一“墙”之
隔,但却是意义和虚无的界限。要超越这堵墙,既是 困难的,又是容易的,全凭荒诞的“偶然”。
• 巴勃洛的自由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偶然”之上的。 • 巴勃洛最后的狂笑声,是对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无奈
发出的笑声,具有直刺人心的力量。
第二节 让·保尔·萨特
• 小说选析
• “荒诞不在人,也不在世界,而在于两者的共存。”
第一节 概 述
• 存在主义代表作家
1、阿尔贝·加缪(1913—1960)
• 《西绪福斯神话》展示的是意识到荒诞到反抗荒诞的完整的
哲学过程
• 西绪福斯的苦役象征着人类的命运,但是,西绪福斯下山时
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他朝着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走去,脚步 沉重而均匀,体现出正视荒诞、战胜荒诞的精神
• 戏剧作品主要有《苍蝇》(1943)、《禁闭》
(1944)、《死无葬身之地》(1947)、《恭顺的 妓女》(1947)等;
• 文学理论代表作有:《什么是文学》。
第二节 让·保尔·萨特
• 小说选析
• 短篇小说《墙》 • 是萨特的文学处女作。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写
三个反法西斯的共和党人被捕后,因拒绝招供游击队 长格里的藏身处而被判处死刑。
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与自己的关系,自己就是自己的 地狱;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他人就是自己的 地狱。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back
2、“自由选择”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
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换言之,决定论是没 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主义者坦然说人是痛苦的。他的意思是这样——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时,他完全意识到不但为自
第三节

《局外人》
1、荒 诞
“起床,有轨电车,四小时办公或工厂打工,吃饭, 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
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
着此道走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自然。不过有一天, ‘为 什么’的疑问油然而生,于是一切就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
无聊赖中开始了。厌倦处在机械生活行为的结
第一节

存在主义哲学
第一、“存在先于本质” 第二、“自由选择”论 第三、世界荒谬论和人生痛苦论


1、“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正意味着人首先存在着,
遇到他自身,涌现到世界上,然后才给自己定
性”;

“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 己,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看来是不能给予定义 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的,只是后来 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意志造就他 自身”。
怎么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有砸碎地狱圈的自 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自愿呆在里面, 归根到底,他们自愿入狱。

综上所述,跟他人的关系,禁锢和自由,通 向彼岸的自由,这就是该剧的三个题材。 萨特:《萨特谈萨特戏剧》
境遇剧(处境剧)
一个剧本的中心养料不是人们用巧妙的词儿
来表现的性格,而应该是处境。如果人在某一特 定处境中真的是自由的,如果他真的在这个处境 中并且通过这个处境选择自己,那么应该在戏剧 中表现一些单纯的、人的处境,以及在这些处境 中选择自身的自由。

存在主义文学特点

存在主义文学特点

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流派,主要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意义和困境。

以下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几个特点:
1.对存在的关注:存在主义文学强调对存在的关注,试图理解人类的存在和生命的意
义。

作家通常关注个人经验和感受,探索人类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2.对人类孤独的描写:存在主义文学通常描写人类孤独的状态,认为人类是孤独的存
在。

这种孤独不仅是个体的,也是普遍的,是人类存在的本质。

3.对人类自由的探索:存在主义文学认为人类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力,但同时也承认这
种自由带来的责任和压力。

作家经常描写人类如何在自由和责任之间做出选择。

4.对现实的反叛:存在主义文学通常反对社会和文化的约束和规范。

作家经常描写人
类如何反叛和拒绝社会和文化的规范,以寻求真正的自我和存在。

5.对死亡的关注:存在主义文学认为死亡是人类存在的终极命运。

作家经常探索死亡
的意义和影响,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第五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五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五章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是丹麦人克尔凯戈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流行,它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居重要地位,一些作家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

存在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主张哲理探索和文学创作相结合,以表现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为己任。

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

存在主义作家反对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

他们认为,人并无先天本质,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个人的行为来造就自我,演绎自己的本质。

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新鲜多样的环境,让人物去超越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和加缪最为重要。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恶心》是萨特的成名作,通过洛根丁对周围一切突然感到恶心,阐明了“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存在主义命题。

《禁闭》通过三个鬼魂在地狱中的境遇反映了“他人就是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思想。

《局外人》则塑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独特的“局外人”的形象。

一、存在主义文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文学30年代兴起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风行于西方,五、六十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衰落,80年代随着该派的主将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存在主义重要书籍

存在主义重要书籍

存在主义重要书籍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学派,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强调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和责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存在主义书籍,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这一主题。

1. 《存在与虚无》- 让-保罗·萨特这本书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经典之作。

萨特在书中探讨了人类的存在问题,认为人生是没有固定意义的,每个人都需要在自由中创造自己的意义。

他强调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责任,以及我们对自己生活的选择的重要性。

2. 《瓦尔登湖》- 亨利·大卫·梭罗虽然不是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作品,但《瓦尔登湖》被认为是一个存在主义的文学作品。

梭罗在书中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附近的小屋中度过的两年时间,探索了与自然和内心的对话,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自由和独立。

3.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冷漠而无情的男人梅尔索,他在无意义的世界中感到孤独和困惑。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视角探讨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以及人类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和责任。

4.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让-保罗·萨特这本书是萨特对存在主义的一种辩护。

他批评了人们对自由意志的逃避和责任的回避,强调了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5.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保罗·柯艾略虽然这本书是一部小说,但它涉及到了存在主义的主题。

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的冒险,他通过寻找自己的个人传奇来探索自己的存在和命运。

这些书籍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存在主义的主题,强调了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它们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和责任。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存在主义的概念,并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生活方式。

052存在主义-萨特

052存在主义-萨特
■ 是萨特的成名作。 ■ 小说主人公洛根丁是个年已30仍未成婚的
知识分子, 因对飘零生活感到厌倦而返回故里 , 来到布维勒城, 住在一个旅馆里。他着手撰 写18世纪法国阴谋家德·洛勒旁侯爵传记。但 没过几天, 他就觉得一切都令人恶心, 因而离 开该城前往巴黎。。
■ 描写人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荒诞感。
■ 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极大欢迎, 至50-60年代, ■ 它成为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 萨特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抛弃了克尔凯戈尔的宗教神 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哲学 思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 提出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存在先于本质”,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 ,后来才规定他自己。。
■ 萨特认为, 人在事物面前, 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 “自由选择”, 就等于丢 掉了个性, 失去“自我”, 不是真正的存在。
■ “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 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让·保罗·萨特
■ 1905年出生于巴黎资产阶级家庭, 幼年父亲去 世, 母亲带他寄居在外祖父家。
■ 19 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学习, 毕 业后在中学教哲学, 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 第三, 若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 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自由选择
■ 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但要改变自己的本质需要选择善、选择积极的目标, 只有这样的自由选择才是有意义的。
■ 若选择恶、选择消极则会堕入万劫不复之地。 ■ 无论何种选择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 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 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
■ 海德格尔认为,迄今为止的西方史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技术世界和艺 术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自愿入狱。

综上所述,跟他人的关系,禁锢和自由,通 向彼岸的自由,这就是该剧的三个题材。 萨特:《萨特谈萨特戏剧》
境遇剧(处境剧)
一个剧本的中心养料不是人们用巧妙的词儿
来表现的性格,而应该是处境。如果人在某一特 定处境中真的是自由的,如果他真的在这个处境 中并且通过这个处境选择自己,那么应该在戏剧 中表现一些单纯的、人的处境,以及在这些处境 中选择自身的自由。
启开意识活动的序幕:唤醒意识,触发未来。未来,要么 无意识返回锁链,要么彻底清醒。觉醒之后,久而久之, 所得的结果,要么自杀,要么康复。百无聊赖本身带有某
种令人恶心的东西。”
——《西西弗神话·荒诞推理》

西西弗沉默的喜悦全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
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再不然至少有一种他设想的命
第三节

《局外人》
1、荒 诞
“起床,有轨电车,四小时办公或工厂打工,吃饭, 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
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
着此道走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自然。不过有一天, ‘为 什么’的疑问油然而生,于是一切就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
无聊赖中开始了。厌倦处在机械生活行为的结局,但又是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back
2、“自由选择”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
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换言之,决定论是没 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主义者坦然说人是痛苦的。他的意思是这样——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时,他完全意识到不但为自
存在主义文学
Existentialism
第一节

存在主义哲学
第一、“存在先于本质” 第二、“自由选择”论 第三、世界荒谬论和人生痛苦论


1、“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正意味着人首先存在着,
遇到他自身,涌现到世界上,然后才给自己定
性”;

“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 己,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看来是不能给予定义 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的,只是后来 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意志造就他 自身”。
第三节

《禁闭》(间隔)
“原来这就是地狱。我万万没有想到 ﹍﹍你们的印象中,地狱里该有硫磺,有 熊熊的火堆,有用来烙人的铁条﹍﹍啊! 真是天大的笑话!用不着铁条,地狱,就 是他人。”

“地狱即他人”一直被人们所曲解。人们
以为我想说我们跟他人的关系总是很坏的,始
终关系恶劣。然而我想说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跟他人的关系起了疙瘩, 变坏了,那么他人只能是地狱。为什么?因为 人要有自知之明,实际上他人最为重要。当我
我们要求自由的时候,同时也要求他人有自由。
我能把自由作为我的目标,也只有在把他人的自
由也作为一个目标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back
第二节 《恶心》(1936)
洛根丁发现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他不再相信布城的人对尘世的 幻想,不再相信雄才大略,甚至也不相信文化。那他还相信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凝视着这个虚无,他感到恶心。 恶心,是对一切反感,不仅对人,而且对物。人事劳劳,在他 看来是无所谓的、微不足道的。为什么有这块鹅卵石,为什么有这 个树根?为什么有这些树木?它们在那里存在着,但为什么在那里 存在?(安德烈·莫洛亚:《论让-保尔·萨特》) “存在是不必要的,存在就是在那儿,这是显而易见的。存在 的东西出现着,彼此相逐相逢。但人们永远不能解释它们﹍﹍这公 园,这城市,以及我本身,一切都是无谓的。当意识到这些时,心 里就翻腾,一切都在你面前浮动起来,于是你就想呕吐,这就是恶 心。”(《恶心》)
己的将来做了抉择,而且通过这一行动同时成了为全人类
做出抉择的立法者——在这样一个时刻,人是无法摆脱那 种整个的和重大的责任感的。”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back
3、“他人就是地狱”

“我们在要求自由的时候,发现自由完全依
赖于他人的自由。而他人的自由又完全依赖于我
们的自由﹍﹍只要有牵涉存在,我们就不得不在
运,那就是注定带来不幸的命运,无足轻重的命运。

我让西西弗留在山下,让世人永远看得见他的负荷!
然而西西弗却以否认诸神和推举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
来悔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觉得这个从此没有主 子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亦非微不足道。那岩石的每个细 粒,那黑暗笼罩的大山每道矿物的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 界的组成部分。攀登山顶的奋斗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西西弗神话·荒诞创作》

我想指出的是:确实有很多人囿于陈
规陋习,苦恼于他人对自己的定见,但是
根本不想改变。这样的人如同死人,从这
个意义上讲,他们不可能冲破框框,超越
他们的忧虑、他们的定见和他们的习惯,
因而他们常常是他人对自身定见的受害者。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是懦夫还是坏人。

我想通过荒诞的形式指明自由对我们的重要
性,即以行动改变行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处在
们捉摸自己,当我们试图了解自己,所用的其
实是他人对我们的认识。我们运用他人掌握的 手段,运用他人判断我们的手段来判断自己。

不管我对自己怎么想,反正他人的判断已经 进入我的脑海,不管我感觉自己怎么样,反正他
人对我的感觉已经在我身上扎根。这就是说,我
跟他人的关系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我自己完全依 附于他人,于是我当然犹如处在地狱里。世界上 有大量的人处在地狱的境地,因为他们太依附他 人的判断。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跟他人有 其他的关系,这只不过表明所有其他人对我们每 个人说来是至关重要的。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