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读《我的失恋》
鲁迅诗集有哪些(鲁迅诗歌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阿 Q 正传》…你读过多少篇鲁迅?鲁迅生于 1881 年 9 月 25 日今天是他诞辰 140 周年鲁迅一生写诗不多,每首都独具特色我们一同来读读鲁迅的诗纪念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学家”鲁迅的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破帽:原作“旧帽”。
漏船载酒:用《晋书·毕卓传》中的典故:“得酒满数百斛(hú)……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漏船:原作破船”。
“中流:河中。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
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小楼:指作者居住的地方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赏析:《自嘲》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首联写当时作者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他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第四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
全诗内在逻辑性强,文字风趣,内容庄肃。
鲁迅的情诗我的失恋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衣。
爱人赠我百碟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袖。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没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好玩的鲁迅赏析

好玩的鲁迅赏析首先就是他的为人。
在童年时,他就是有趣的迅哥儿:在万物生长的百草园里,无比热爱大自然,听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会按住斑蝥的脊梁,看它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拔何首乌的藤,只为找到人样的根。
在三昧书屋的课堂上,听不惯子曰诗云,就学着描画《荡寇志》《西游记》上的绣像。
在外祖母的家里,跟小伙伴一起掘蚯蚓钓虾,划乌篷船看社戏,回来的路上煮罗汉豆吃。
到了冬天,他会吃冰、逮鸟、拍雪人,盼望过年过节,希望迎神赛会能更繁盛些。
此外,他还喜欢给人起外号,因为爱哭的女生眼泪鼻涕一齐流下,就冠之曰“四条”。
鲁迅也曾明确表示过,自己不喜欢林黛玉,原因就是她老是哭哭啼啼。
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
当然,这种以貌取人的态度,鲁迅深受其害。
从日本留学回到故乡,嘴上留着向上翘起的胡须,同乡的船夫就以为他是日本人。
有人直接说你怎么学日本人的样子,身体既矮小,胡子又这样。
鲁迅也愤愤争辩,自己的身体是本来只有这样高,胡须也不是只有日本人那样。
后来,鲁迅干脆取出镜子,用剪刀剪成一平,既不上翘,也不拖下,变成大家看到的隶书样的“一”字。
在穿着上,鲁迅也不甚考究,常年穿着长袍,发质硬,头发根根直竖也不打理,去理发店理发,师傅也看不起他;去药店买药,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
有人曾问鲁迅,为什么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要取个外国名字呢。
鲁迅则幽默地说:“阿Q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鲁迅还非常爱吃,尤嗜甜食,哪怕因此而牙疼。
他多次在日记中写道:夜齿大痛不得眠。
接午后的羊羹一匣,与人分食,下午齿痛。
午后赴王府井牙医处治牙疾,约定补齿四枚,但是在过稻香村的时候,还买了饼干一元。
刚看完牙就去买饼干,可见鲁迅是多么控制不住自己。
所以,不到三十岁,鲁迅的牙齿就掉光了。
鲁迅的好玩之处还在于,在那个时代,面对任何黑暗,都会一往无前,看到什么丑恶,都敢直接批判,是个又硬又刚的人。
鲁迅《二心集》杂文集:《野草》英文译本序

鲁迅《二心集》杂文集:《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二心集》杂文集:《野草》英文译本序引导语:《野草》英译本的译稿由译者交商务印书馆,后毁于“一二八”战火,未出版,后来收录与鲁迅《二心集》杂文集,欢迎大家阅读下文了解。
《野草》英文译本序〔1〕冯YASA〔2〕先生由他的友人给我看《野草》的英文译本,并且要我说几句话。
可惜我不懂英文,只能自己说几句。
但我希望,译者将不嫌我只做了他所希望的一半的。
这二十多篇小品,如每篇末尾所注,是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在北京所作,陆续发表于期刊《语丝》上的。
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
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现在举几个例罢。
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又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这样的战士》,是有感于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
《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后,作《淡淡的血痕中》,其时我已避居别处〔3〕;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4〕的时候,作《一觉》,此后我就不能住在北京了。
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
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
这是由几个有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
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狱》。
后来,我不再作这样的东西了。
日在变化的时代,已不许这样的文章,甚而至于这样的感想存在。
我想,这也许倒是好的罢。
为译本而作的序言,也应该在这里结束了。
十一月五日。
【注解】〔1〕《野草》英译本的译稿由译者交商务印书馆,后毁于“一二八”战火,未出版。
这篇序文在编入本书之前也没有发表过。
〔2〕冯YASA即《野草》英文本的译者冯余声,广东人,当时是“左联”成员。
〔3〕避居别处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后,作者因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传闻被列入段祺瑞政府第二批通缉名单中。
他在友人的敦促下,从三月下旬起,先后到山本医院、德国医院和法国医院等处避居,直到五月初回寓。
钱理群:《野草》里有最不遮蔽的鲁迅

钱理群:《野草》里有最不遮蔽的鲁迅“鲁迅为孤独的战士写是鼓励他们,因此不能把话说得太悲观,要给他以安慰;面对着正在做好梦的青年又不忍心把他们的好梦给打破,所以也要说一点光明的话、说一点舒服的话;对敌人更不会说内心的悲苦,免得他高兴,我再痛苦也不能在你面前有所表现。
所以这些为别人写的作品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比如小说、杂文、散文,主要是为这些对象写的,因此在这些文章里并没有把他心中最黑暗的、最痛苦的、最冷酷的部分透露出来,更多是给我们一些光明的亮色。
那真正为他自己写的作品是什么?只有这一部《野草》,所以他说“《野草》是我的哲学”。
鲁迅写作《野草》的现实背景我介绍一下鲁迅自己对《野草》有一些什么说法,这有助于我们对《野草》的阅读。
大体上,鲁迅对《野草》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想告诉他的朋友萧军“我写《野草》是碰了许多钉子才写出来的”。
也就是说,鲁迅的《野草》写作,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思想和心理背景之外,确实还有现实的背景。
所以,我们要注意鲁迅《野草》写作的时间——从1924年开始写,我们发现《野草》整个写作的过程,跟大家熟悉的“女师大风潮”有关系——在“女师大风潮”之前,鲁迅写了13篇《野草》的文章,“女师大风潮”之后,鲁迅写了10篇《野草》的文章,也就是说《野草》的写作还有现实反映的一面。
鲁迅还具体揭示了有几篇文章是为什么写的,比如他说“因为要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所以我写了《我的失恋》”,“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多,所以我写了《复仇》第一篇”,“因为惊异于青年的消沉,所以我写了《希望》”,“因为面对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也就是他在女师大风潮中跟“现代评论派”知识分子的论战,他对那些知识分子的不满),所以我写了《这样的战士》”,而他说“那夜,是为爱我者而写的”,这个“爱我者”明显是指许广平,他还说“当时奉系军阀和军阀混战时,也写了《议决》”。
这些作品也是鲁迅作品中相对比较有理由的,有现实背景,比较容易读,所以今天不再详细讲这些篇了。
鲁迅野草全文

鲁迅《野草》全文作者:鲁迅《野草》简介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
《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
《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
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
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中《雪》、《风筝》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冯Y·S·先生由他的友人给我看《野草》的英文译本,并且要我说几句话。
拟古的新打油诗_我的失恋_人本主义价值观探微_董震

综上所 述 , 鲁迅 原 名周 树人 , 他 是 我 国著 名 的 作家 ! 学者 ! 文 学 家 ! 思 想 家 ! 革命 家 " 他 被 我 国 人 民称为 / 民族魂 0" 5我 的失恋 6 这首拟古 的新 打 油诗创作 的背景是 五 四运动 后期 , 当时我 国年 轻人 不关注 国家命 运 和 民族 兴 衰 , 缺乏 正确 的 恋爱 观 引 导 , 沉迷于个 人恋 爱 的小 天地 之 中 , 他 们将 爱情 当 成 了一种理 想 , 失恋 后 时而 精 神苦 闷 , 时 而 神经 衰 弱 " 而此 时 , 在 十里 洋场 , 沉 迷 于酒 色爱 情 和享 受 的人们仍 不知 民族危 机 , 当时 兴起 的众 多 文学 流派 中 , 以鸳鸯 蝴 蝶派 编 写 的期 刊杂 志 最 受 读 者欢 迎 " 因此 , 掀起 了以鲁迅 为代表 的革新 派 与他们 的论 战 " 5我的失恋 6 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 下创作 的 , 是 鲁迅借 以讽 刺暗喻那些 虚伪 的 ! 空 虚 的 ! 无 病 呻吟 的恋 情 " 但这 首打油诗 之所 以不是 散 文诗 , 被称 为 / 拟 古 的 新 打油诗 0 , 不仅是 因为它在行 文结 构上模仿 了拟古 诗 , 还 因为在这首诗 的最 后 一 句 / 由她 去吧 0 点明 了 / 新 0 的所 在 , 笔锋 突转 , 带 来 了强 烈 的戏剧 冲 突的同时 , 也 给 当时 沉迷 于失 恋 痛苦 不 堪 的青 年们 树立 了正 确积 极 的恋 爱 观 , 应 该 积 极 向上地 生 活 , 寻找生命 中更有 意 义的事 情 " 此外 , 这首 拟古 的 新 打油诗 在 内涵 上 是否 有 所 指 , 虽 没 被 文学 界 指 明 , 但从诗中 的暗喻 和词句 的使 用 仍能 看 出 , 这 首诗 可 以解读为鲁迅对徐志摩与林 徽因恋情的一种批判 "
鲁迅的“铁杆”编辑孙伏园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人雅事鲁迅的“铁杆”编辑孙伏园◎霍无非圆脸庞,宽眉大眼,蓄须垂颌,浓发一丝不乱,身材矮胖敦实,他,就是浙东绍兴人士,一代名编孙伏园。
乍看孙伏园憨头憨脑,其实心智蛮高,他很早就与鲁迅结下了文字缘。
1911年,即将成年的孙伏园就读于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学堂的监督正是鲁迅。
外形瘦小,内心刚毅的“大先生”,在教学上可不是个甩手掌柜,他讲授植物学、生理卫生课,冲破旧俗,在世人异样的眼光中,讲解人体结构,到野外采摘植物标本,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他也临时客串国文教师,对孙伏园写的时事性作文大为赏识,评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才气初露的孙伏园给鲁迅留下了印象。
1918年,孙伏园和三弟孙福熙“北漂”到北京,经人介绍,进北大旁听,半工半读。
次年入学北大后,孙伏园小试牛刀,先后兼做学校文学团体新潮社编辑和《国民公报》副刊编辑,果真是块当编辑的好料。
毕业后,孙伏园在《晨报》编副刊,从此声名鹊起。
他与先期而来的鲁迅在燕京重逢,多有机会促膝长谈。
“就在这些随意的谈话中,使我得到了许多知识,并从对那些日常具体事情的议论中领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孙伏园《追念鲁迅师》)学会做事,先学做人,为师的教诲,使弟子的职业生涯大受裨益。
如果说,敦促闲时抄古碑的鲁迅步入如火如荼的新文学之门,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以及当时与鲁迅走得很近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那么,孙伏园则要算得力的接棒者了。
他主编《晨报副镌》,调整编辑思路,形成趣味性、知识性、文艺性兼收并包、创译双举的副刊风格,得到鲁迅的支持。
其时,鲁迅的稿子除了给五四运动旗帜性的刊物《新青年》发表,余下基本交《晨报副镌》刊登。
1921年12月4日起,《晨报副镌》连载署名巴人(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由孙伏园软磨硬泡催生而来的。
十多年后,鲁迅仍然记得笑嘻嘻的孙伏园。
“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
’于是只得做……”(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如此索稿,鲁迅有时苦不堪言,连载了两个来月,他想收笔了,又与希望写下去的孙伏园想法不一,于是玩起了“心眼”。
鲁迅假装失恋后写的一首打油诗

鲁迅假装失恋后写的一首打油诗关于失恋,唐朝的李益说“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五代的顾夐说“为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南宋的陆游说“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无论是李益还是顾夐亦或是陆游,他们的失恋诗词字里行间都隐藏着难以言喻的悲痛,这样的哀伤若非亲身经历,也许很难读懂。
但不是所有的失恋诗词都这样愁苦,就像鲁迅,他假装失恋后写下一首打油诗,句句诙谐幽默,令人从头笑到尾。
这首诗名为《我的失恋》,全文如下: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也许是因为这首诗并不是鲁迅真正失恋后所作,句句诙谐幽默,令人从头笑到尾。
而根据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写这首诗的起因就是讽刺当时社会盛行的失恋诗。
例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这样无病呻吟的调子,实在让鲁迅看不下去,所以故意写这样一首打油诗来开开玩笑。
而这首诗的风格也不是他独创的,其灵感来源于东汉文学家的张衡的《四愁诗》。
关于张衡,人们更多了解的是他作为天文学家的一面,他曾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被后世尊为一代“木圣”。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张衡还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尤其是在汉赋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等等。
而这《四愁诗》是他的诗作代表,对后世七言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四愁诗》中,他以美人比喻君子,将怀才不遇的惆怅写到了极致。
关于这首诗,后世的沈德潜评价说“后人拟者,画西施之貌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于 反动 的 政 治 需 要
,
大 肆 贩 卖 享乐 主 义
。
唯 美主 义
、
恋爱 至 上 等 腐 朽 思 想
, ,
,
变
文 艺 为毒 害 人 们 灵 魂 的 销 蚀 剂 女 呀
,
在他们 的笔下 最后 抛弃 苹命
`
,
讽 刺
当
时
读
《
盛
行
的
失 恋
》
诗
一
我 的 失 恋
蒋
有
为
。
《 我 的 失恋 》 是 用 诙 谐 的 笔 法 写 成 的 讽 喻 诗
全 诗 写 一 个 穷青 年爱 上 了 富 家小姐
,
,
富 家 小 姐 赠 与 他 许 多精 美珍 贵 的 礼物
,
穷 青年 无 以 回 报
, ,
只能 报 以 猫鹰
, ,
、
冰糖 壶 卢
,
新 文 学 运 动 也发 生 了 大 分 裂
。
共 产党人 和一
, “
邵 份进步 的文艺工 作者
另 力创 作
“
以 反 帝 反 封 建 为 内容 的 新 文 学 和 自话 文 ”
, ”
向着
帝 国 主 义 文 化 和 封 建 文 化 开 展 了英 勇 的进 攻 分子
,
④ 而 一 帮 热 衷于 帝 国 主 义 文 化 的 欧 化知 识
然而 这也 引起 了 他 的 思
。
,
他 终于 明 白
,
贫 富 之 间的 人 们 要 想 逾 越 这 条爱 情 的 鸿 沟 是 很 难 的
既 然不 能 相 爱
,
也 就 无 需痛苦 和 懊 丧 胸 坦 荡地
“
,
贬不 必 悲 叹 什 么
! 勺观
“
花呀
,
”
、
“
爱呀”
、
“
我要 死 了
”
,
倒 不 如心
由 她 去吧
,
这种 恋爱 本身便 潜伏 着 破 裂 的 危机 里
小 姐 住 在 高 高的 山 腰 的 别 墅 里
,
住 在闹 市 的 公 馆
,
要想 见 她
,
山高
人挤
,
河水 深
要进
;
“
豪家
,
”
,
“
没 有汽 车
,
”
连 门也 休 想 进
去
。
富家 小 姐 赠 他 百 蝶 巾
,
他 报 之 以 猫 头鹰
;
小 姐 给 他 双 燕图
恋爱 和 婚 姻 是 受 金 钱
、
因 此 总 是权 衡 利 害 的 婚 姻
“
。
”
①
在 阶 级社会 里
。
,
地 位等 支 配
,
,
往 往 建筑 在
门当户对 ” 的基础 上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不 同 阶级 的,
双方 犹如横 隔 着 一 条 无 形 的 鸿 沟
, , , ,
想 要 迈 越 是 难 以 设 想 的 事情
。
穷青 年爱 上 富 家 小 姐
。
将 革命 工 作 摆 在 个 人 恋 爱 之 上
;
以至
。
“
生 命诚 可贵
,
爱有价 更高
若 为 白田 故
两者 皆 可抛
,
”
②
,
鲁迅 在 小 说
i
《 伤逝》 中
,
写 r 涓 生 和 子 君 为 争 取 个 人 的 婚 姻 自 由而 同 居
,
一
但最 后花社 会
黑 暗 势力 的 玉力 下 不 得 不 分 离的 悲 剧
:
作 《 我 的失 恋》 ”
`
《 我和
’
“
语 丝 ” 的 始 终 》 一 文 说 得 更 清楚 之 类 的 失 恋 诗盛 行
, ,
“
《 我 的 失恋 》
`
,
是
看见 当时 的 东西
“
,
阿 呀 阿啃
,
,
我 要死了
”
故意 作 一 首 用
由 她 去罢
,
收场
开开 玩 笑的
”
。
五四
以后
由于 革命 风 恭 的 冲 击
, ,
”
在 阶级 社 会 里 级 都 以 个人 为中 心
作
念形态 的恋爱观
、
总 是 带 有 鲜 明 的 阶 级 烙 印的
、
。
一 切 反 落阶
,
把 恋爱
婚 姻 作 为 享 乐 的 手段
,
一
图 利 的工 具
。
而 无 产 阶级 则 相 反
, ,
一
他 们 把 人 民 大 众 的 自 由解 放 看 作 人 生 的 第 一 要 义 必 要 时 可 以 牺 牲 自 己 的一 叨
自觉 摒 弃虚 妄 颓 废 的 恋爱 观
。
从 个 人 狭 小 的 天 地 中解放 出来
身 于 社 会斗 争 的 洪 流 中去
“
我 的失 恋
“
”
“
一
:
由 她去 吧
”
恩 格 斯 曾经 指 出
:
在这 两 种 场 合 ( 按 指 天 主 教 国 家 和 新 教 国 家 中 的 资 产 阶 级 )
,
,
婚 姻 都 是 由 双 方 的 阶 级 地 位 来决 定 的
、
发
,
汗 药 和 赤练 蛇
。
富 家小 姐 从 此 翻 脸 不 理 他
。
他 也终 于明 白 那就
“
在 穷 富 悬 殊 的 等 级 社会 里 无 需再 为失 恋 难 过
、
他 们 的 恋 爱 是不 能 成功 的
既 然是 无 谓 的
由 她去 吧 ”
怨
叹
“
。
鲁 迅的 由她 去吧
阿呀阿哨
“
,
“
失恋 作结
,
”
诗
,
别的 人 生的要又
。
,
正 确对 待 恋 爱 和 婚 姻
将
青 春 和 活 力首 先 献 给 人 民 大 众 的 革 命 斗 争 的 积 极 意 义
讽 刺 当 时 盛 行 的 失 恋 诗
鲁迅在 《 诗
, “
野 草” 英 文 译 本 序 》 中 说 过 这 首 诗 的 用 意
,
:
“
因为 讽 刺 当 时 盛 行 的 失 恋
。
、
经 济 地 位根
他 同 小 姐 的 恋爱
。
“
翻 脸” 的 结 局
这 就 从 一个 侧 面反
“
一
映 了 阶 级 社 会不 可调 和 的 矛 盾 小 姐 翻 脸 不理 襟 索
”
、
,
青年 起先
“
“
不 知何 故
、
为 失恋而
“
“
泪 沾 袍”
”
。
、
泪沾 耳
”
、
“
泪沾
“
泪 如麻
”
,
感到
心惊
”
“
糊涂
”
、
神经 衰 弱
他 回 她 冰糖 壶 卢 ;
。
小姐 连温
又 赠 金 表索
他 只 有发 汗 药
,
小 姐 再 致玫 瑰 花
,
他 唯 有 赤练 蛇 可 以 回 报 了
。
显然
,
饱 都成 问 题 的穷 青年 本 不 同 的情 况 下
是 无 法 取 悦这个 富 家 小 姐 的 心 的 到头来 只 能 是
”
,
这 就 说 明 在政 治
以
“
缠绵 徘 侧
”
的失 恋者 口 吻写 出
,
结 尾 时 却一反 常 态
,
,
以
”
、
”
。
这 对 当 时 文 坛 上 盛 行 的 那 种 宣 扬 失 恋 以后
”
就 悲 叫“ 花 呀
。
,
爱呀
,
我要 死 了
之 类的 失 恋 诗
,
是针 锋相 对 的 辛 辣 讽 刺
,
同 时 也 教 育 引 导 青年 积 极投
摆 正 恋爱 的 位置
; 呆刘 地 指
”
出
:
不能
:
“
只为 了爱
,
,
— 指 明了恋爱 和 革 命
我解 脱
,
、 而 将别 的夕 生 的 要 义全 盘疏 忽 了
、
。
以 后 他又说 因此这
“ “
“
革命 的爱在大众
”
—
。
言 目的 爱
”
③ 进 一 步
,
个 人 和 大 众 的 关系
。
由她 去 吧
”
不 是无可 奈了 可的一 种 自
而 是 包 含着 暗 示 青 年 必 须 认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