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by娟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第一章绪论000001-精选.ppt

1900年,P Ehrlich 抗体形成概念 1896年,M von Gruber,H.E Durham 凝集反应
(抗体在体外凝集细菌) 1897年,P Kraus 沉淀反应 1906年,A.P von Wassermann 补体结合反应。
2021/1/3
• 抗体生成理论(体液免疫学说) ——1897年,德国P Ehrlich
第一章
绪论
2021/1/3
• 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机体
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 机制,及用免疫方法诊断和防治疾病的 学科。
2021/1/3
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免疫学(Immunology)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自发明牛痘后,免疫学停滞了一个世纪 。19世纪微生物学在法国Pasteur和德国Koch 解决了细菌的分离培养,为人工菌苗的制备创 造了条件。
1880年巴斯德关于鸡霍乱预防作用的 报道是免疫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2021/1/3
这一时期重要成就有:
减毒疫苗的发明(Pasteur ,1880); 抗毒素的发现( E von Behring ,1890); 补体的发现(J Bordet,1895); 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免疫化学的研究; 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上,当 外毒素进入体内后与之特异结合,并刺 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自细胞 表面脱落入血流,即是抗毒素。
2021/1/3
2021/1/3
Ehrlich
2021/1/3
免疫化学的研究 • 1917年,K Landsteiner 应用人工抗原研究抗原抗
第1章(绪论)[122页]
![第1章(绪论)[1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e23948d76a20029bc642d04.png)
1.2程序要处理的数据
数值与非数值问题
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具体地说就是有效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近 似解的方法与过程,可以通过抽象出合适的数学模型,然后
设计相应的算法来解决。数值计算问题,以浮点算术运算为 主,算法成熟
非数值计算
•所谓“非数值计算”问题,是为了区分前面提到的 “数值问题”而言。非数值问题涉及到的数据及数据 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无法用数学公式、方程等来描述, 如排序问题、检索问题等,需要另外设计数据的描述 方法和相应的算法来处理。
数据结构
计算复杂性理论
概率统计
计算概论
集合与图论
4
教学内容
1 绪论 2 结点逻辑关系为线性的结构——线性表 3 运算特殊的线性表——栈和队列 4 内容特殊的线性表——字符串和多维数组 5 结点逻辑关系分层次的非线性结构——树 6 结点逻辑关系任意的非线性结构——图 7 数据的处理方法——排序技术 8 数据的处理方法——索引与查找技术 9 经典算法
"数据元素" 或"结点"
关键字
关键字是能唯一标识一个结点的那些数据项
非数值问题例子1 ——电话号码查询
方法1 顺序结构 顺序查找
客户姓名 张1 李2 王1 张2 李1 王2 …
电话 138***** 152***** 139***** 139***** 188***** 138*****
……
身份证号 6101131980*** 6101131981*** 6101131990*** 6101131972*** 6101131976*** 6101131986***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新视角
制作 周幸妮
• Chapter 0
第一章绪论一五篇范文

第一章绪论一五篇范文第一篇:第一章绪论一第一章绪论一、知识:1、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
2、古汉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现代汉语指当代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3、汉魏以后,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
4、古白话或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古白话。
5、现代汉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
6、汉语的方言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
7、官话又称北方方言。
非官话方言区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10、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二、简答: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答: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不过是口语的记录和加工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造句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别。
如果从整体上概括这两种语言形式的特点,主要判别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3、现代汉语跟英语比较有何特点?答:(1)汉语属声调语言,不同类别的声调能区别词的意义。
(2)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
(3)汉语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边,英语的修饰语有的用在中心语之前,有的用在中心语的后边。
4、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比较有哪些特点?答:1)古代汉语有入声字,这些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声。
2)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
许多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成了构词语素。
3)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代汉语复杂。
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边,如长修饰语、多项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程娟讲义

北京语言大学程娟课程要求课程定位:“现代汉语”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等一起构成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的(一)理论方面: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把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特点。
(二)应用方面: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重点,用所学理论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
以适应今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需要。
“算”“打”。
二、学习要求(一)系统观1.把握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语音与词汇,词汇与语法等要素之间的联系。
比如有一些异读词(多音字)有两读,“熟”shu(复音词);shou(单音词)。
又如“天津了,北京了;营长了,团长了,师长了”(名词+了)(名词具有时间、空间推移性)2.把握各要素自身的体系性。
比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各自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语音部分包括三大系统: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音节;语音变化系统: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二)敏感性(实践观)文学创作讲究感觉;语言学习要求敏感。
对身边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能敏感地捕捉到,而不是熟视无睹。
比如“很”+中国/江南/淑女/琼瑶;真克林顿/东方不败/饼。
以往简单地分析为不规范或活用;现在承认这种语言现象,并进而探讨能够受很修饰的名词的特征。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的缩写)/海龟(归)/北大荒(北京的大龄的还未结婚的女性)。
在词汇学中属于新词语范围,利用谐音产生。
今年桑拿天特别多。
(桑拿的语义变化,从沐浴方式到高温闷热)口与嘴:虎口/门口;烟嘴/壶嘴留学生“前赴后继”:那个商场自打五折起,大家—地去卖东西。
“轻举妄动”:考试的时候,你在没看清题目之前,千万不要—。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讲授处理汉语语言实际问题的技能、方法。
四、参考书目1.吴宗济主编1992《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绪论第一章1.2节课件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
例题1
求函数$f(x)=x^3-3x^2+2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分析
首先求导数$f'(x)=3x^2-6x+2$,然后令$f'(x)=0$解得$x$ 的值,根据导数的符号变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确定单 调区间和极值。
解答
略。
例题2
求数列${a_n}$的极限,其中$a_n=frac{n^2+1}{2n^21}$。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练习
提问环节设置及目的
提问环节设置
在课件中设置多个提问环节,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提问目的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为教师提供学生学 习情况的反馈。
课堂练习题目类型及难度
题目类型
课堂练习题目应涵盖本课所学知识点,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以满足不同层 次学生的需求。
分析
首先将数列的通项进行化简,得到$a_n=1+frac{2}{2n^21}$,然后根据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求解数列的极限。
解答
略。
03 思维导图与知识框架构建
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介绍
手绘思维导图
使用纸张和彩笔,从中心主题开始,逐步添加分支和子分支,运用颜色和图像增 强记忆效果。
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利用专业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MindManager等,快速创建、编辑和分享思 维导图,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 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第1章 绪论

ADT ·逻辑结构 ·操作集合
(a)使用视图 ADT的定义
数据结构 ·存储结构 ·算法设计
(b) 设计视图 ADT的设计
结构体 ·变量 ·函数
(c) 实现视图 ADT的实现
数据结构(C#语言版)
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ADT的定义形式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Data
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定义
数据结构(C#语言版)
1.2 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
数据结构从逻辑上分为四类: ⑴ 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就是
“属于同一个集合” ;
数据结构(C#语言版)
1.2 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
数据结构从逻辑上分为四类: ⑴ 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就是
“属于同一个集合” ; ⑵ 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
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1.2 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
数据结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按照视点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逻辑结构: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 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 计算机中的表示。
内存 存储结构实质上是内存分配, 在具体实现时,依赖于计算机语言。
……..
……
……
…...
……
数据结构(C#语言版)
1.2 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
例3 教学计划编排问题——图结构
如何表示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
编号 课程名称 先修课
C1
高等数学
无
C2
计算机导论 无
C1
C3
离散数学
C1
C4
程序设计
C1, C2
C5
数据结构
C3, C4
C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铁肺”:菲利普· 德林克发明了铁肺, 也就是能使病人呼 吸的机器。铁肺是 一个连接着泵的密 闭铁盒子,病人的 头部伸在外面。当 铁肺中的空气被吸 出时,新鲜空气进 入病人的肺内;当 铁肺中的压力上升 高时,肺内的空气 被压出去。铁肺拯 救许多人的生命。 它是第一个代替人 体器官功能的机器。
第一章—绪论
突发公共事件
• 911恐怖事件
第一章—绪论
• 昆明暴乱
第一章—绪论
自然灾害
• 地震 火灾
第一章—绪论
概念
•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
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 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 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 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第一章—绪论
总结
概念: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概念: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主要参与人员
医院急诊科的任务
第一章—绪论
作业
• • • • • • • • • • • 1、名词解释:急救护理学、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急救护理学起源于: A 19世纪美国 B 19世纪法国 C 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E 20世纪 3、能使伤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救治的保证是: A 有装备良好的救护车 B 有无线电通讯 C ICU D 有高素质医务人员 E 急救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 4、急救护理的目的是: A抢救病人生命 B提高抢救成功率 C 促进病人康复 D 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 E 以上都是 5、简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第一章—绪论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研究怎样才能建立高质量、高效率 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 呼救网络设施,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已建立的谨记 呼救网络设施。
第一章—绪论
五、急救护理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医学专业,是一门利用较少的 临床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病人生命,减轻 病人痛苦的学科。 •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组织现有护理人员学习急救医学 和急救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有计划地组织急 救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 等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提高 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一章—绪论
急救标志的含义: 是十字架,蛇代表危险,蛇 缠在手杖上代表危险一直存 在,要时刻保持警惕,死亡可 能随时到来,因此我们要珍 视生命;蛇杖表示救死扶伤 的爱心;急救车标志以圆形 为基底,蓝黄两色为基色调 ,图案为橄榄枝围着国际急 救标志“生命之星”,蓝色 生命之星交叉的六条臂象征 着急救医疗系统的六大功能 :发现、报告、反应、现场 抢救、运输途中监护、转至 院内救治,这样从而来挽救 生命;橄榄枝代表生命、顽 强。
日本 中国
3级急救医疗,急救病人运送、治疗、医疗情报联络系统
急救医疗中心,120急救呼救电话
第一章—绪论
二、建立建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 急救中心(站)
1、在市卫生部门的直接领导 1、在急救专业机构的指导
医院急诊科
下,学习和掌握现场救 护任务的基本知识及技 术操作。 2、负责所在地的战伤救护 、防火。防毒等知识的 宣传教育工作。 3、一旦出现急危重症病人 或意外灾害事故时,在 急救专业人员到达前, 及时、正确地组织抢救 、开展现场自救、互救 工作。
注:
通讯
救护车
第一章—绪论
三、EMSS的管理
• 一、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
• • • • 1.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建立健全急救站。 2.科学的管理急诊科工作,组织急救医学技术培训。 3.统一指挥,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4.战地救护,灾害医学救护,包括脱离险境、通气、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
下,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 救工作,急救分站在中心 急救站的领导下,担负一 定范围的抢救工作。 2、以医疗急救为中心,负责 对各科急危重症病人及意 外灾害事故受伤人员的现 场和转送医院途中的抢救 治疗。 3、在基层卫生组织和群众中 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有 条件的急救中心承担一定 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 急救任务。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护理学研 究范畴★
院外急救
急诊科抢救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院内危重症监护医学
急救服务体系的完善
第一章—绪论
一、院外急救
院外急救(包括灾害医学及医学监护运输),是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 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医学监护运输等环 节。 目的:及时有效的院外急救对维护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的 痛苦,为进一步的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 •
• • • •
四、改善城市急救站的条件,配备具有救护装备良好的 救护车。 五、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应 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急诊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和整体素质。 2、建立健全急诊科抢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3、推行急诊、急救工作标准化管理。 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正是使伤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 得救治的保证。
急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
案例 • 当你在旅途中,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叫喊,过去一 看,一个妇女昏倒在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 心跳呼吸停止。 • 问题: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你会怎么办?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 1、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2、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 3、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院内救护
第一章—绪论
一、EMSS的发展简史
1948年推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免费医疗,可陆地到海洋乃至空中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立体运送救治。
1965年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参加该体系法国公民在任何地方发生意外
均可呼救。
1980年 空中救护车、近年轻型救护飞机
911体系,警察、消防、医疗救援一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我国早期 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将外 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 • 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 1980年10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 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 术交流。 •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 会”。标志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确立。 • 近年来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 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求援新模式。
第一章—绪论 现场急 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救、途 中救护
•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由院外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 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 网络。
• • • • • • 一个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应该包括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现场救护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实践证明,该体系的建立在抢救病人的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 •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经成立了急救医疗中心,普遍设立了“120” 急救呼救电话与指挥系统网络。
第一章—绪论
• 二、急救医疗服务的主要参与人员★
• 1. 第一目击者 是参与实施初步急救,并能正确进行呼 救的人员。 • 2. 急救医务人员 救护车上配备1~2名合格急救人员,参 与现场和途中救护工作。 • 3. 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
第一章—绪论
•
•
三、建立急救医疗服务通讯网络
畅通的通讯网络,有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及时展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 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 兵死亡率从42%下降至2%左右,是最早最系统最成功的的急救范例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辅以“铁肺”治 疗,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 • 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 的建立。 • 20世纪70年代中期 急救国际化
1、承担急救站
转送的急、危、 重症病人的诊治 、抢救和留院观 察工作。 2. 有些城市的医 院急诊科同时承 担急救站的急救 工作。
第一章—绪论
我国EMSS运行示意图
急症、事故现场 拨打“120”
政府、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
最初目击者初步急救
急救、指挥中心
救护车到达 途中监护 专业人员现场救护 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救护 ICU 专科 病房
院外救护的主要原则是: 立即使病人脱离危险区; 先复苏后固定; 先止血后包扎; 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治病; 先救治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 加强途中医学监护与救治。
第一章—绪论
二、急诊科抢救 • 急诊科救护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 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 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 治的决定。 • 应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急诊急救装备,足够固定 的编制和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 强烈观念,以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
第一章—绪论
三、院内危重症监护医学 • 危重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 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 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 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 • • • 主要研究范围有: 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 重症监护病房人员、设备的配备及管理; 重症监护技术与设备的使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