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我之书学辑要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书目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共261册)书目详表(带详细页码)子部第001册-001页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注)子部第001册-011页蓬窗类纪子部第001册-083页家语正义子部第001册-180页孔丛子正义子部第001册-213页忠经子部第001册-224页千秋金鉴录子部第001册-247页太极图说论子部第001册-612页太极绎义子部第001册-612页通书绎义子部第001册-670页正蒙释子部第002册-001页合刻周张两先生全书(周张全书)子部第002册-257页朱子注释濂关三书(濂关三书)子部第002册-584页程子节录?文集抄(二程节录)子部第002册-660页第003册-001页程子详本子部第003册-173页二程语录子部第003册-355页程书子部第003册-745页浩斋过先生语录子部第003册-779页小学集解子部第004册-001页小学总论子部第004册-001页小学纂注子部第004册-001页朱子年谱子部第004册-110页小学句读记子部第004册-276页近思录集解子部第004册-331页朱子语类纂子部第004册-426页朱子文语纂编子部第004册-788页程蒙斋性理字训(性理字训)子部第004册-799页心经附注子部第005册-001页大学衍义通略子部第005册-331页大学衍义辑要子部第005册-473页大学行义补辑要子部第006册-001页研几图子部第006册-027页鲁斋心法子部第006册-061页新刊标题明解圣贤语论(圣贤语论)子部第006册-123页圣学心法子部第006册-274页曹月川先生夜行烛(夜行烛)子部第006册-301页月川语录子部第006册-320页明良交泰录子部第006册-506页学的(朱子学的)子部第006册-609页道一编子部第006册-662页艾庵密箴(艾庵密箴、虚斋三书)子部第006册-662页河洛私见(虚斋三书)子部第006册-662页太极图说(虚斋三书)子部第006册-696页第007册-001页文公先生经世大训子部第007册-054页近言子部第007册-068页传习则言(传习录略)子部第007册-073页慎言子部第007册-133页后渠庸书子部第007册-137页杨子折衷子部第007册-201页开辟录子部第007册-295页苑洛先生语录(苑洛语录)子部第007册-374页愿学编子部第007册-452页海樵子子部第007册-475页大儒心学语录子部第008-009册-001页性理群书大全(性理群书集览)子部第009册-253页说理会编子部第009册-409页双江先生困辩录(困辩录)子部第009册-474页研几录子部第009册-518页庸言子部第009册-696页慎言集训子部第009册-718页辨惑续编子部第010册-001页重刻心斋王先生语录(心斋约言)子部第010册-046页一庵王先生遗集(一庵遗集)子部第010册-108页唐荆川先生编纂诸儒语要(诸儒语要)子部第010册-380页洨滨蔡先生语录子部第010册-473页西田语晷子部第010册-721页薛方山纪述子部第010册-737页薛子庸语子部第011册-001页二谷读书记子部第011册-012页学篰通辨子部第011册-126页胡子衡齐子部第011册-224页大儒学粹子部第011册-599页三先生类要(三儒类要)子部第011册-672页第012册-001页见罗先生书(李见罗书) 子部第012册-127页心学宗子部第012册-244页诸儒学案子部第012册-502页宪世编子部第012册-502页宪世编子部第013册-001页群书归正集子部第013册-097页呻吟语子部第013册-311页哤言子部第013册-404页汪子中诠(中诠)子部第013册-547页王门宗旨子部第013册-794页信古余论子部第014册-001页庸斋日纪子部第014册-128页南皋邹先生会语合编(邹南皋语义合编) 子部第014册-244页顾端文公遗书子部第014册-468页廉矩子部第014册-549页黾记子部第014册-676页圣学范围图说(圣学范围图)子部第014册-686页诫勖浅言(南雍诫勖浅言)子部第014册-702页文华大训箴解子部第015册-001页增订论语外篇子部第015册-169页龙沙学录子部第015册-260页四书考语(经书考语)子部第015册-260页五经孝语(经书孝语)子部第015册-260页曾子孝实(经书孝语)子部第015册-298页证人社的言子部第015册-308页存古约言子部第015册-350页真儒一脉子部第015册-424页论语逸编子部第015册-533页闲道录明沈寿民撰子部第015册-722页张抱初先生印正稿(印正稿)子部第015册-756页衡门芹子部第016册-001页经世石画(经世硕画)子部第016册-074页思聪录子部第016册-138页章子留书(留书别集)子部第016册-232页性理标题综要(性理综要)子部第017册-001页家诫要言子部第017册-006页读书别记子部第017册-093页素庵先生栖绿堂经史耨义(经史耨义) 子部第017册-251页消闲录子部第017册-407页颜子绎子部第017册-427页第018-019册-001页性理会通子部第019册-492页西畴日抄子部第019册-562页潘子求仁录辑要(求仁录)子部第019册-690页心书(卓庵心书)子部第019册-801页罍庵杂述子部第019册-870页藤阴割记子部第019册-893页圣学入门书子部第019册-908页学言子部第020册-001页此庵讲录(此庵语录)子部第020册-212页答问(岁寒居答问)子部第020册-240页潜室札记子部第020册-280页学案子部第020册-300页存性编子部第020册-324页存学编子部第020册-367页存治编子部第020册-379页存人编子部第020册-404页致知格物解子部第020册-420页论性书子部第020册-460页静怡斋约言录(约言录)子部第020册-503页朱子圣学考略子部第020册-922页广祀典议子部第021册-001页儒宗理要子部第021册-507页朱子学归子部第021册-649页溯流史学钞子部第021册-649页游梁书院讲语子部第022册-001页闲适录清熊赐履撰子部第022册-047页下学堂札记子部第022册-084页紫阳大指子部第022册-144页性理大中子部第022册-704页愤助编子部第022册-756页陆稼书先生问学录(问学录)子部第023册-001页信阳子卓录子部第023册-037页先儒齐治录(齐治录)子部第023册-037页先儒正修录(正修录)子部第023册-080页王学质疑子部第023册-110页教习堂条约子部第023册-114页万世玉衡录子部第023册-284页儒门法语集(儒门法语)子部第023册-324页三子定论子部第023册-655页续近思录子部第024册-001页学规类编子部第024册-211页广近思录子部第024册-334页濂洛关闽书子部第024册-489页困学录集粹子部第024册-582页理学正宗子部第024册-839页大学辨业子部第024册-839页论学子部第024册-839页圣经学规纂子部第025册-001页小学稽业子部第025册-042页性理纂要子部第025册-1107页古今风谣子部第025册-323页程功录子部第025册-362页嵩厓学几(嵩阳学凡)子部第025册-551页续小学子部第025册-611页第026册-001页近思续录子部第026册-574页读书日记子部第027册-001页静用堂偶编子部第027册-102页广字义子部第027册-147页朱子晚年全论子部第027册-286页陆子学谱子部第027册-583页朱子白底洞规条目(白鹿洞规条目) 子部第028册-001页集程朱格物法子部第028册-001页集朱子读书法子部第028册-012页经书性理类辑精要录子部第028册-229页知非录子部第028册-247页余山先生遗书(余山遗书)子部第028册-337页笔记清程大纯撰子部第028册-395页棉阳学准子部第028册-482页女学子部第028册-588页朱子为学次第考(朱子为学考)子部第028册-636页理学疑问子部第029册-001页读书小记子部第029册-319页淑艾录子部第029册-361页下学编子部第029册-467页逸语子部第029册-559页困勉斋私记子部第029册-590页明儒讲学考子部第029册-621页业儒臆说子部第029册-631页愚斋反经录子部第029册-835页讲学子部第030册-001页握机经子部第030册-001页握机纬子部第030册-158页孙子参同子部第030册-299页孙子汇征子部第030册-581页便宜十六策(十六策)子部第030册-591页诸葛武侯心书(心书)子部第030册-613页李卫公望江南(兵要望江南歌)子部第030册-660页将鉴论断子部第030册-729页江东十鉴子部第030册-748页美芹十论子部第030册-806页八阵合变图说子部第031册-001页北虏事迹(北边事迹)子部第031册-028页西番事迹子部第031册-036页海寇议子部第031册-045页塞语子部第031册-079页备倭记子部第031册-095页全浙兵制(两浙兵制)子部第031册-237页将将纪子部第031册-579页决胜纲目子部第031册-579页运筹纲目子部第031册-740页倭情考略子部第032册-001页古今将筹子部第032册-187页岭西水陆兵纪子部第032册-187页拙政编子部第032册-230页第033册-001页左氏兵略子部第033册-153页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类辑练兵诸书)子部第033册-424页兵机类纂子部第033册-707页第034册-001页新镌绣像旁批详注总断广百将传(广百将传)子部第034册-151页左略子部第034册-165页金汤借箸(残本金汤十二筹)子部第034册-354页左氏兵法测要子部第035册-001页兵镜三种(兵镜)子部第035册-403页武备志略子部第035册-633页练阅火器阵记子部第036册-001页管子榷子部第036册-350页诠叙管子成书子部第036册-667页韩子迂评子部第037册-001页刑统赋子部第037册-020页宋提刑洗冤集录(洗冤录)子部第037册-041页无冤录子部第037册-056页名公书判清明集子部第037册-314页祥刑要览子部第037册-362页王恭毅公驳稿(王恭毅驳稿)子部第037册-475页法家裒集子部第037册-508页折狱巵言子部第037册-513页读律佩觿子部第037册-774页续刑法叙略子部第037册-780页疑狱笺子部第038册-001页于潜令楼公进耕织二图诗(耕织图诗)子部第038册-008页野菜谱子部第038册-026页农说子部第038册-040页梭山农谱子部第038册-055页豳风广义子部第038册-155页新增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子部第038册-173页滑氏诊家枢要子部第038册-173页素问钞补正子部第038册-243页读素问钞(续素问钞)子部第038册-367页第039册-001页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子部第038册-367页第039册-001页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素问注证发微) 子部第039册-286页素问悬解子部第039册-542页灵枢悬解子部第039册-665页图注八十一难经(图注难经)子部第039册-734页难经经释子部第039册-772页难经悬解子部第03O册-764页张氏集注百将传(百将传)子部第040册-001页伤寒悬解子部第040册-186页伤寒说意子部第040册-249页金匮悬解子部第040册-471页脉诀附方子部第040册-471页图注脉诀辨真(图注脉诀)子部第040册-544页重校宋窦太师疮疡经验全书(疮疡经验全书) 子部第041册-001页大本琼瑶发明神书子部第041册-080页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子部第041册-127页张子和心镜别集(伤寒心镜)子部第041册-130页河间伤寒心要(伤寒心要)子部第041册-138页如宜方子部第041册-187页泰定养生主论子部第041册-305页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子部第041册-423页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医鉴)子部第041册-435页杂病治例子部第041册-467页伤寒治例子部第041册-499页医方选要子部第041册-749页袖珍小儿方子部第042册-001页安老怀幼书子部第042册-186页神应经子部第042册-221页医史子部第042册-307页药镜子部第042册-371页新编医学正传(医学正传)子部第043册-001页万氏家抄济世良方子部第043册-063页痘证理辩~见症治理辨子部第043册-280页摄生众妙方子部第043册-388页长沙药解子部第043册-450页急救良方子部第043册-495页加减灵秘十八方(灵秘十八方加减)子部第043册-512页心印绀珠经子部第043册-576页运气易览子部第043册-632页痘图子部第043册-632页痘治理辨(痘证理辨)子部第043册-687页养生类要前后集(养生类要)子部第044册-001页丹溪心法附余子部第044册-703页上池杂说子部第045册-001页针灸大成(针灸大全)子部第045册-328页第046册-001页医学六要子部第046册-513页删补颐生微论子部第046册-656页镌补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制药性解)子部第046册-758页新刊鲁府秘方(鲁府秘方)子部第047册-001页普门医品子部第047册-628页医品补遗子部第048册-001页医案(孙氏医案)子部第048册-205页折肱漫录子部第048册-255页针灸聚英子部第048册-401页针灸节要子部第048册-457页简明医谷子部第049册-001页证治大还六种(证治大还)子部第050册-001页马师津梁子部第051册-001页伤寒缵论?绪论子部第051册-224页本经逢原子部第051册-492页石顽老人诊宗三昧(诊宗三昧)子部第051册-525页石室秘簶子部第052册-001页李氏医鉴子部第052册-197页济阴纲目子部第052册-458页保生碎事子部第052册-464页成方切用子部第053册-001页伤寒分经子部第053册-306页医贯砭子部第053册-344页临证指南医案子部第054册-001页伤寒论条辨续注子部第054册-113页医津一筏(医津筏)子部第054册-140页四圣心源子部第054册-233页四圣悬枢子部第054册-292页素灵微蕴子部第054册-350页玉楸药解子部第054册-388页司牧安骥集(安骥集)子部第054册-475页图像水黄牛经合并大全子部第054册-475页駞经子部第054册-475页新刊纂像素亨疗马集(疗马集)子部第055册-001页唐步天歌(步天歌)子部第055册-019页星象考子部第055册-022页天文精义赋子部第055册-027页天心复要子部第055册-106页象纬汇编子部第055册-206页成申立春考证子部第055册-218页折衷历法子部第055册-304页盖载图宪子部第055册-326页天经或问后集子部第055册-379页璇玑遗述子部第055册-493页新编直指算法统宗(直指算法统宗·算法统宗) 子部第055册-689页句股述子部第056册-001页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正易心法)子部第056册-017页翼元子部第056册-142页太玄别训(大元别训)子部第056册-316页第057册-001页皇极经世书说子部第057册-205页皇极经世书传子部第057册-474页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子部第057册-555页皇极经世考子部第057册-600页洪范九畴数解子部第057册-715页洪范图解子部第057册-745页洪范注补(洪范补注)子部第058册-001页新编性理三书图解(性理三书图解)子部第058册-439页范衍子部第058册-642页大微经子部第059册-001页说畴子部第059册-018页肃庵椠子部第059册-029页浚元子部第059册-188页洪范图说子部第059册-188页县辞子部第059册-269页玉历通政经(玉历通政经)子部第059册-312页观象玩占子部第05O册-051页张氏医通子部第060册-001页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元珠密语)子部第060册-123页天文鬼料窌(天文鬼料窌)子部第060册-179页戎事类占子部第060册-348页天文秘略子部第060册-373页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子部第060册-762页白猿风雨图(白狼经风雨占候说)子部第061册-001页参筹秘书子部第061册-534页第062册-001页管窥辑要(天文大成管窥辑要)子部第063册-001页内传天皇螫极镇世神书子部第063册-053页第064册-001页地理大全子部第064册-412页鄙言子部第064册-412页新镌徐氏家藏罗经顶门针(罗经顶门针)子部第064册-412页重镌罗经顶门针简易图解(罗经顶门针简易图解)子部第064册-535页新编秘传堪舆类纂人天共宝(堪舆类纂人天共宝)子部第065册-001页山法全书子部第065册-450页六壬军帐赋子部第065册-456页河洛真数子部第065册-769页周易尚占子部第066册-001页玉灵聚义总录(玉灵聚义)子部第066册-088页大六壬五变中黄经(六壬五变中黄经)子部第066册-146页六壬行军指南子部第066册-515页易占经纬子部第066册-649页签易子部第066册-688页大易通变子部第067册-001页易冒子部第067册-161页古今识鉴子部第067册-161页人象赋子部第067册-213页增补星平会海命学全书(星平会海命学全书、星平会海) 子部第067册-402页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元女经)子部第067册-405页洪范政鉴子部第067册-567页宝颜堂订正丙丁龟鉴(丙丁龟鉴)子部第067册-598页太乙统宗宝鉴子部第068册-001页佐元直指图解子部第068册-047页臞仙肘后经(肘后神经大全)子部第068册-102页类编历法通书大全子部第068册-581页五行类事占征验(原本五行类事占征验)子部第069册-001页重订选择集要(选择集要)子部第069册-089页五行类应子部第069册-364页大统皇历经世子部第069册-461页陈子性藏书子部第070册-001页梦占类考子部第070册-214页梦林玄解(梦林元解)子部第071册-001页金壶记子部第071册-030页画继补遗(画纪补遗)子部第071册-037页法书通释子部第071册-066页书学会编子部第071册-112页画苑补益子部第071册-112页王氏昼苑(画苑)子部第071册-430页书苑补益子部第071册-430页王氏书苑子部第071册-836页中麓画品子部第071册-846页笔玄要旨(笔元要旨)子部第071册-881页国朝吴郡丹青志(吴郡丹青志)子部第072册-001页绘林题识子部第072册-014页昼禅子部第072册-021页文湖州竹派(湖州竹派)子部第072册-025页续画媵子部第072册-025页竹懒画滕子部第072册-071页墨君题语子部第072册-093页画说子部第072册-098页笔道通会子部第072册-119页宝绘录子部第072册-344页书画史子部第072册-352页唐诗画谱八种(唐诗画谱)子部第072册-566页画志子部第072册-566页评画行子部第072册-573页草书集韵子部第072册-620页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法书集览(法书集览)子部第072册-620页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墨迹集览(研山斋墨迹集览) 子部第072册-692页无声诗史子部第072册-792页书学汇编子部第073册-001页草韵汇编子部第073册-367页昼诀子部第073册-371页研山斋珍赏历代名贤图绘集览(研山斋图绘集览) 子部第073册-462页汉溪书法通解子部第073册-563页国朝画征录子部第073册-626页读画录(月湖读画录)子部第073册-642页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正文对音技要真传琴谱大全·琴谱大全)子部第074册-001页新刻文会堂琴谱(文会堂琴谱)子部第074册-169页新传理性元雅(理性元雅)子部第074册-169页指法子部第074册-339页青莲舫琴雅子部第074册-425页伯牙心法子部第074册-490页太古遗音子部第074册-605页操缦录子部第074册-736页溪山琴况(溪山琴况)子部第075册-001页琴学心声谐谱(琴学心声)子部第075册-001页听琴诗子部第075册-109页诚一堂琴谈(琴谈)子部第075册-153页琴学内篇?外篇子部第075册-227页宣和集古印史子部第075册-387页古今印史子部第075册-419页集古印谱(印薮)子部第075册-558页印史子部第075册-703页印存初集子部第075册-765页印存玄览子部第076册-001页适情录子部第076册-254页奕史子部第076册-258页奕律子部第076册-268页棋经子部第076册-268页秋仙遗谱子部第076册-657页射书子部第076册-778页射义新书子部第076册-850页壶谱子部第076册-888页壶史子部第076册-921页五木经子部第077册-001页铜剑赞子部第077册-006页蠙衣生剑记子部第077册-032页剑荚子部第077册-502页古今经世格要(经世格要)子部第077册-614页考古图(别本考古图)子部第077册-751页绍兴内府古器评子部第077册-777页焦山古鼎考子部第078册-001页古器具名子部第078册-001页古器总说子部第078册-073页宋淳熙敕编古玉图谱(古玉图谱)子部第078册-709页泉志子部第078册-786页百宝总珍集子部第079册-001页程氏墨苑子部第079册-296页方氏墨谱子部第079册-460页漫堂墨品子部第079册-464页曹氏墨林子部第079册-538页冠谱子部第079册-561页汝水中谱子部第079册-581页香国子部第079册-600页素园石谱子部第079册-694页怪石赞子部第079册-698页后观石录(观石后表)子部第079册-704页汉甘泉宫瓦记子部第079册-711页茶寮记子部第079册-714页茶董子部第079册-742页茗笈子部第079册-762页茗史子部第079册-779页茶疏子部第079册-790页茶史子部第079册-852页水品子部第080册-001页煮泉小品子部第080册-012页酒谱子部第080册-022页酒史子部第080册-069页觞政子部第080册-076页酒概子部第080册-171页饮膳正要子部第080册-234页兰史子部第080册-254页易牙遗意子部第080册-281页饮食须知子部第080册-335页馔史子部第080册-341页扬州琼华集(琼花谱)子部第080册-381页亳州牡丹志子部第080册-386页亳州牡丹史(牡丹史)子部第080册-454页子部第081册-001页香雪林集子部第081册-234页兰易子部第081册-248页艺菊志子部第081册-407页茶花别名咏子部第081册-407页茶花谱子部第081册-407页茶花咏子部第081册-407页拟咏钟欸茶花诗子部第081册-424页瓶花谱子部第081册-429页闽中荔支通谱(荔支通谱)子部第081册-601页竹谱子部第081册-610页笺卉子部第081册-615页苔谱子部第081册-637页学圃杂疏子部第081册-653页汝南国史子部第082册-243页花里活子部第082册-274页倦圃莳植记子部第082册-322页北墅抱瓷录子部第082册-322页北墅诗纪子部第082册-361页名花谱子部第082册-396页蠙衣生马记子部第082册-422页虎管子部第082册-501页画眉笔谈子部第082册-505页晴川蟹录子部第082册-605页蛇谱子部第082册-618页禽虫述子部第082册-651页虫天志子部第082册-801页春驹小谱子部第082册-801页乌衣香牒子部第083册-001页于陵子子部第083册-015页秘传天禄阁寓言外史(天禄阁外史) 子部第083册-073页濯旧稿子部第083册-107页化书新声子部第083册-166页横浦日新(日新录)子部第083册-166页无垢先生横浦心传录(心传录)子部第083册-258页经鉏堂杂志(经鉏堂杂志)子部第083册-344页樵谈子部第083册-347页东洲几上语(几上语)子部第083册-347页东洲枕上语(枕上语)子部第083册-360页千古功名镜子部第083册-424页厚德录子部第083册-453页乐善录子部第083册-545页虑得集子部第083册-577页笔畴子部第083册-605页黎子杂释子部第083册-609页祝子罪知录(祝子罪知)子部第083册-759页浮物子部第083册-768页读书笔记子部第084册-001页雅述子部第084册-052页经世要谈子部第084册-055页静虚斋惜阴录(惜阴录)子部第084册-212页西原先生遗书(西原遗书)子部第084册-267页约言子部第084册-300页钱公良测语(钱子测语)子部第084册-329页拘虚晤言子部第084册-333页竹下寤言子部第084册-356页海沂子子部第084册-370页一庵杂问录子部第084册-378页学道纪言(学道记言)子部第084册-408页太薮外史子部第084册-429页闲适剧谈子部第084册-476页推蓬寤语子部第084册-637页三事遡真子部第084册-681页第085册-001页金罍子子部第085册-357页经济录子部第085册-652页第086册-001页来瞿唐先生日录(瞿塘日录) 子部第086册-158页近溪罗先生一贯编(一贯编)子部第086册-396页近溪子明道录子部第086册-496页古言子部第086册-554页浑然子子部第086册-566页文雅社约子部第086册-636页脉望子部第086册-753页庭帏杂录子部第087册-001页甘露园短书子部第087册-157页槐亭漫录子部第087册-239页宵练匣子部第087册-280页东水质疑子部第087册-343页意见子部第087册-363页新刻艺圃球琅集注(艺圃琳琅)子部第087册-473页谷山笔麈(笔麈)子部第087册-632页第088册-001页问辨牍子部第087册-632页第088册-001页续问辨牍子部第088册-186页从先维俗议子部第088册-541页无甚高论子部第088册-616页何之子子部第088册-625页第089-090册-001页鸿苞子部第090册-247页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证学编)子部第090册-247页证学论?策子部第090册-432页三一子子部第090册-454页宗一圣论子部第090册-518页祈嗣真诠子部第090册-542页支谈子部第090册-559页丛语子部第090册-704页祝子小言(环碧斋小言)子部第090册-725页时习新知子部第091册-001页共发编子部第091册-031页剩言子部第091册-141页张弘山集(宏山集)子部第091册-263页治平言子部第091册-328页第092册-001页林子全集子部第092册-183页感述录子部第093册-001页韦弦佩子部第093册-009页窦子纪闻类编(纪闻类编)子部第093册-164页新锲官板批评注释虞精集(虞精集) 子部第093册-320页听心斋客问子部第093册-334页文园漫语子部第093册-355页辩学遗牍子部第093册-369页重刻二十五言子部第093册-378页天主实义子部第093册-451页西琴曲意子部第093册-451页重刻畸人十篇(畸人十篇)子部第093册-502页交友论子部第093册-511页七克子部第093册-625页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唐大秦寺碑) 子部第093册-625页西学凡子部第093册-649页灵言蠡勺子部第093册-686页空际格致子部第094册-001页寰有诠子部第094册-190页苍崖子子部第094册-238页张子远先生爨下语(爨下语)子部第094册-295页尚綗生小语(尚綗同小语)子部第094册-394页垂训朴语子部第094册-406页狂夫之言(续狂夫之言)子部第094册-465页安得长者言子部第094册-475页寻乐编子部第094册-520页计然子(补计然子)子部第094册-570页激书子部第094册-623页真如子醒言子部第094册-707页息斋藏书子部第095册-001页新妇谱子部第095册-013页格物问答子部第095册-047页螺峰说录子部第095册-047页稚黄子文并子部第095册-084页圣学真语子部第095册-111页万世太平书子部第095册-266页唾居随录子部第095册-370页潜书子部第095册-514页天方典礼择要解子部第095册-659页己丑礼闱分校日记(礼闱分校日记) 子部第095册-659页懿言日录子部第095册-691页方斋补庄七篇子部第095册-701页容膝居杂录(容膝居集杂录)子部第095册-792页肎綮录子部第095册-799页鹤山渠阳读书杂钞(读书杂钞)子部第096册-001页续古今考子部第096册-024页箐斋读书录。
国学名著200部

《五角丛书》第十一辑国学名著200种说明一、本书校印粗疏多有莫名其妙的错误就已经发现了的地方加了些校语非为炫耀只是为了大家阅读方便而已二、标点符号之错误为不烦琐起见直接改了不出校语三、本书超星、读秀均无封面、扉页、封底、版权页、前言、凡例是我扫校的。
为不烦琐只留封面了。
另版权页原书在最后提到前面了四、本书用语前后矛盾、体例不一之处甚多估计为著者两人分工完成所致读者鉴之不妄改之五、一时找不到的字用“囗”示之加校语表述六、本书据八种书目整理疏漏甚多著者在前言已经说明读者自行决定取舍为盼七、“校书如扫落叶”虽经多次校对难免鲁鱼之误读者谅之。
- 2 - 前言一哪些古籍名著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哪些古籍名著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必读书近代以来许多著名的国学大师曾以“开书目”的方式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其中较有影响的就有清末的龙启瑞和张之洞民国时期的梁启超、胡适、李笠、支伟成、钱基博和汪辟疆以及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的蔡尚思、胡道静、钱穆、屈万里和高明等。
他们所开列的这些“国学书目”都曾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对有志研读国学的初学者们起到过一定的启导门径的作用。
然而将这些“国学书目”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别。
首先是在推荐名著的数量上有的书目推荐过多而有的书目又推荐太少。
如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所推荐的书就多达2200种左右而钱穆的《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则仅仅推荐了9种名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和《传习录》。
再者各家书目对名著的推荐标准及其主观侧重点也颇有不同。
甲书目推荐的名著乙书目未予推荐而乙书目推荐的名著甲书目又未予推荐。
这些差别都有可能使初学者在学习时难以确定究竟应该选择哪家书目来作为标准从而产生无法适从之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呢笔者以为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在原有各家书目的基础上重新编出一种既能集中体现各家观点又比较简明适用的新的国学书目来。
续修四库全书

【第1册】经部易类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廖名春释文影印写本周易郑注十二卷宋王应麟辑清丁杰后定清张惠言订正叙录一卷清臧庸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四年萧山陈氏刻湖海楼丛书本敦煌周易残卷魏王弼注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关氏易传一卷题后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范氏天一阁刻本周易经典释文残卷唐陆德明撰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卷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周易注疏十三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易经解不分卷宋朱长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四年刻本周易新讲义十卷宋龚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本文化五年活字印佚存丛书本【第2册】经部易类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二卷题宋吕祖谦编影印清光绪十年黎庶昌日本东京使署刻古逸丛书本古易音训二卷宋吕祖谦撰清宋咸熙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七年刻本泰轩易传六卷宋李中正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日本宽政十二年活字印佚存丛书本易经训解四卷宋熊禾训解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六年刻本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七卷宋熊禾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通义八卷发例二卷识蒙一卷或问三卷元黄超然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第3册】经部易类太易钩玄三卷元鲍恂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订疑十五卷首一卷题元董养性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正谊堂刻本【第4册】经部易类周易经疑三卷元涂溍生撰影印清嘉庆宛委别藏写本周易四卷元董中行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孔氏岳雪楼抄本周易旁注二卷卦传十卷前图二卷明朱升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刻本【第5册】经部易类易经旁训三卷明李恕撰影印南通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四年陈大科刻本八卦余生十八卷明邓梦文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二年文会堂刻本周易通略一卷明黄俊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易学象数举隅二卷明汪敬撰影印安徽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八年汪奎刻本易经图释十二卷明刘定之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八年崇恩阁刻本玩易意见二卷明王恕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明正德元年刻本周易赞义十七卷明马理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五年郑絅刻本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明吕楠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二年谢少南刻泾野先生五经说本【第6册】经部易类周易议卦二卷明王崇庆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莲谷先生读易索隐六卷明洪鼐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六年顺裕堂刻本学易记五卷明金贲亨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易学四同八卷明季本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易学四同别录四卷明季本撰影印北师大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读易记三卷明王渐逵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第7册】经部易类周易义丛十六卷首一卷明叶良佩辑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周易不我解六卷明徐体乾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胡子易演十八卷明胡经撰影印天一阁藏明抄本【第8册】经部易类读易纂五卷首一卷明张元蒙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王世贞刻本易经正义六卷明鄢懋卿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年吴初泉刻本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明姜宝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十四年古之贤新安郡斋刻本易象汇解二卷明陈士元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归云别集本【第9册】经部易类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首一卷明徐师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二年董汉策刻本周易象义六卷读易杂记四卷明章潢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第10册】经部易类易原八卷明陈锡撰影印北师大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易学十二卷明沉一贯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易意参疑首编二卷外编十卷明孙从龙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五年书林翁时化刻本生生篇七卷明苏浚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第11册】经部易类易筌六卷附论一卷明焦竑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年刻本易象管窥十五卷明黄正宪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新刻易测十卷明曾朝节撰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周易正解二十卷卷首读易一卷明郝敬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郝千秋郝千石刻郝氏九经解本【第12册】经部易类石镜山房周易说统十二卷明张振渊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三年石镜山房刻本周易古本全书汇编十七卷明李本固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周易象通八卷明朱谋玮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13册】经部易类周易可说七卷明曹学佺撰影印甘肃省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周易揆十二卷明钱士升撰影印浙江省图书馆藏明末赐余堂刻本周易古文钞四卷明刘宗周撰影印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清初姜希辙刻本【第14册】经部易类周易宗义十二卷明程汝继辑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七年自刻本周易疏义四卷明程汝继撰影印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明崇祯八年姚学心等刻本易经增注十卷易考一卷明张镜心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刻本【第15册】经部易类周易时论合编二十三卷明方孔照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刻本易说一卷明王育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刻娄东杂着本周易禅解十卷明释智旭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初刻本及释通瑞刻本【第16册】经部易类周易爻物当名二卷明黎遂球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九公山房易问二卷明郝锦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初刻本说易十二卷明乔中和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年乔钵刻跻新堂集本易经解醒四卷明洪守美郑林祥辑着影印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末东吴铭新斋刻本【第17册】经部易类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清胡世安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顺治十五年朱之俊刻本易图亲见一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来氏倘湖小筑刻本卦义一得二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来氏倘湖小筑刻本读易隅通二卷清来集之撰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清顺治黄正色刻本周易本义爻征二卷清吴曰慎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年李锡龄刻惜阴轩丛书本周易说略八卷清张尔岐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八年徐氏真合斋磁版印本【第18册】经部易类周易大象解一卷清王夫之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周易内传六卷内传发例一卷周易外传七卷清王夫之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金陵节署刻船山遗书本易内传十二卷易传外篇一卷清金士升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易触七卷清贺贻孙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刻水田居全集本【第19册】经部易类周易疏略四卷清张沐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十九年陈如升刻本陆堂易学十卷首一卷清陆奎勋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周易本义拾遗六卷周易序例一卷周易拾遗一卷清李文炤撰影印北京师大图书馆藏清四为堂刻李氏成书本周易本义注六卷清胡方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三十年南海伍氏粤雅堂刻岭南遗书本易经征实解一卷清胡翔瀛撰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民国五年铅印胡峄阳先生遗书本易图解一卷清德沛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元年刻本读易便解二卷清卢见曾撰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抄本读易管见一卷清程延祚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三近堂刻本易通十四卷清程廷祚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二年道宁堂刻本【第21册】经部易类易经如话十二卷首一卷清汪绂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同治十二年活字印本易互六卷清杨陆荣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十三年刻杨潭西先生遗书本周易本义辨证六卷清惠栋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惠氏红豆斋抄本易学图说会通八卷续闻一卷清杨方达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周易解九卷清牛运震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三年刻空山堂全集本【第22册】经部易类观象居易传笺十二卷清汪师韩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刻本周易详说十八卷清刘绍攽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乾隆刘氏传经堂刻本畏斋周易客难一卷清龚元玠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六年刻十三经客难本古易汇诠四卷清刘文龙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民国九年铅印本彖传论二卷清庄存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庄绶甲宝研堂刻味经斋遗书本彖象论一卷清庄存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庄绶甲宝研堂刻味经斋遗书本系辞传论二卷清庄存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庄绶甲宝研堂刻味经斋遗书本【第23册】经部易类八卦观象解二篇卦气解一篇清庄存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庄绶甲宝研堂刻味经斋遗书本周易象考一卷周易辞考一卷周易占考一卷清茹敦和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刻茹氏经学十二种本周易证签四卷清茹敦和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刻茹氏经学十二种本周易二闾记三卷清茹敦和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刻茹氏经学十二种本重订周易小义二卷清茹敦和撰清李慈铭订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徐氏铸学斋刻绍兴先正遗书本易经揆一十四卷易学启蒙补二卷清梁锡玙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刻本【第24册】经部易类易守三十二卷易卦综论一卷清叶佩荪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五年慎余斋刻本学易慎余录四卷清叶佩荪撰钱大昕批王鸣盛批并跋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篇第三卷首一卷清李荣陛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年亘古斋刻李厚冈集本易考二卷易续考二卷清李荣陛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年亘古斋刻李厚冈集本子夏易传释存二卷清吴骞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退思易话八卷清王玉树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道光十年芳梫堂刻本周易卦象汇参二卷清谭秀注影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乐易堂抄本易卦图说一卷清崔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四年陈履和刻崔东壁遗书本周易略解八卷清冯经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道光三十年刻岭南遗书本孙氏周易集解十卷清孙星衍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咸丰五年南海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本周易引经通释十卷清李钧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鹤阴书屋刻光绪七年王家璧补修本【第26册】经部易类周易恒解五卷首一卷清刘沅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周易述补五卷清李林松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易图存是二卷清辛绍业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易说十二卷便录一卷清郝懿行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八年东路厅署刻郝氏遗书本周易虞氏义九卷清张惠言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阮氏琅嬛仙馆刻本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清张惠言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八年阮氏琅嬛仙馆刻本虞氏易言二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刻本虞氏易言补一卷清刘逢禄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虞氏易礼二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刻本虞氏易事二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刻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本虞氏易候一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刻本周易郑荀义三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刻本易图条辨一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刻本【第27册】经部易类周易述补四卷清江藩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刻本易章句十二卷清焦循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江都焦氏刻雕菰楼易学本易通释二十卷清焦循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江都焦氏刻雕菰楼易学本易图略八卷清焦循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江都焦氏刻雕菰楼易学本周易补疏二卷清焦循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六年半九书塾刻六经补疏本易话二卷清焦循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六年半九书塾刻本易广记三卷清焦循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六年半九书塾刻本李氏易解賸义三卷清李富孙辑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嘉庆种学斋刻本易经异文释六卷清李富孙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第28册】经部易类学易五种十四卷清王甗撰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年炉雪山房刻本卦本图考一卷清胡秉虔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三十年增刻钱熙辅艺海珠尘本乾常侍易注疏证一卷集证一卷清方成圭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虞氏易消息图说一卷清胡祥麟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莆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易虞氏略例一卷清李锐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刻聚学轩丛书本周易择言六卷清鲍作雨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同治三年南堤项传梅刻本周易考异二卷清宋翔凤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易通解三卷释义一卷清卞斌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易例辑略一卷清庞大堃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江阴南菁书院刻南菁书院丛书本【第29册】经部易类六十四卦经解八卷清朱骏声撰影印浙江图书馆藏稿本易学管窥十五卷易文言传一卷清俞檀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易用五卷清毛一丰辑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第30册】经部易类方氏易学五书五卷清方申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江阴南菁书院刻南菁书院丛书本周易集解纂疏十卷清李道平撰影印清道光刻本易释四卷清黄式三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定海黄氏家塾刻儆居遗书本易古训一卷清刘宝楠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周易姚氏学十六卷清姚配中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五年汪守成等活字印一经庐丛书本周易通论月令二卷清姚配中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道光二十五年汪守成等活字印一经庐丛书本【第31册】经部易类姚氏易敩阐元一卷清姚配中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八年蛟川张氏刻花雨楼丛钞本周易汉学通义八卷略例一卷清黄瓒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周易述翼五卷清黄应麒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山阴宋氏刻忏花盦丛书本周易诸卦合象考一卷清任云倬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六年南陵徐乃昌刻鄦斋丛书本周易互体卦变考一卷清任云倬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六年南陵徐乃昌刻鄦斋丛书本周易述传二卷续录一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元年刻颐志斋丛书本周易解故一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广雅书局刻广雅书局丛书本易经象类一卷清丁晏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六年南陵徐乃昌刻鄦斋丛书本【第32册】经部易类周易推六卷清狄子奇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稿本周易属辞十二卷通例五卷通说二卷清萧光远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咸丰三年刻遵义萧氏遗书本卦气表一卷卦气证一卷清蒋湘南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豫山湖南臬署刻本周易虞氏义笺九卷清曾钊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道光七年面城楼刻本【第33册】经部易类周易考异不分卷清徐堂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郑氏爻辰补六卷清戴棠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道光二十九年燕山书屋刻本易象通义六卷清秦笃辉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三余草堂刻湖北丛书本易经本意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何志高撰影印辽宁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十八年刻西夏经义本周易倚数录二卷附图一卷清杨履泰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贵池刘氏刻聚学轩丛书本陈氏易说四卷附录二卷清陈寿熊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读易汉学私记一卷清陈寿熊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易释爻例一卷清成蓉镜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周易旧疏考正一卷清刘毓崧撰影印清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易贯五卷清俞樾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第一楼丛书本艮宦易说一卷清俞樾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本周易互体征一卷清俞樾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本卦气直日考一卷清俞樾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书曲园杂纂本周易爻辰申郑义一卷清何秋涛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五年淮南书局刻一镫精舍甲部稿本还砚斋周易述四卷清赵新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八年刻还砚斋全集本还砚斋易汉学拟旨一卷清赵新辑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八年刻还砚斋全集本周易本义辨证补订四卷清纪磊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周易消息十五卷清纪磊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第35册】经部易类虞氏逸象考正一卷续纂一卷清纪磊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九家逸象辨证一卷清纪磊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虞氏易义补注一卷附录一卷清纪磊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汉儒传易源流一卷清纪磊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易象集解十卷清黄守平辑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三年漱芳园刻本需时眇言十卷清沉善登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清光绪沉氏豫恕堂刻沉谷成易学本周易注疏賸本一卷清黄以周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三年吴江施肇曾刻十三经读本本周易故训订一卷清黄以周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三年吴江施肇曾刻十三经读本本【第36册】经部易类十翼后录二十四卷(上)清黄以周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稿本【第37册】经部易类十翼后录二十四卷(下)清黄以周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稿本李氏易传校一卷清陆心源辑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群书校补本周易通义十六卷清庄忠棫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六年冶城山馆刻本周易经典证略十卷末一卷清何其杰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二年刻景袁斋丛书本易学节解五卷清丁泽安撰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光绪刻自得斋易学四种本知非斋易注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懋侯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陈懋侯刻本知非斋易释三卷清陈懋侯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陈懋侯刻本易说二卷清吴汝纶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年王恩绂等刻桐城吴先生全书本郑易小学一卷郑易马氏学一卷郑易京氏学一卷清陶方琦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徐氏铸学斋抄本周易易解十卷周易示儿录三卷周易说余一卷清沉绍勋撰影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民国二十年铅印本【第39册】经部易类周易注二卷清李士鉁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民国二十五年刻周氏师古堂所编书本易汉学考二卷清吴翊寅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广雅书局刻本易汉学师承表一卷清吴翊寅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广雅书局刻本周易消息升降爻例一卷清吴翊寅撰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九年广雅书局刻本周易集义八卷清强汝谔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吴兴刘氏刻求恕斋丛书本周易汉读考三卷清郭阶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五年刻春晖杂稿本周易述闻一卷清林庆炳撰影印清光绪八年刻本周易补注四十一卷周易例表十卷清段复昌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五年船山书院刻本易汉学举要一卷订误一卷清张鼎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蒋氏别下斋抄本【第40册】经部易类周易说十一卷王闿运撰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湘绮楼全书本周易释贞二卷王树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三年刻陶庐丛刻本费氏古易订文十二卷王树柟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十七年青神刻本易经古本一卷廖平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四年存古书局刻新订六译馆丛书本重定周易费氏学八卷首一卷叙录一卷马其昶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民国七年抱润轩刻本河图洛书原舛编一卷清毛奇龄撰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李塨等刻西河合集本易纬略义三卷清张惠言撰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道光元年合河康氏刻本易纬通义八卷清庄忠棫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周易繁露五卷清庄忠棫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古三坟书三卷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兴十七年沉斐婺州州学刻本【第41册】经部书类古文尚书十三卷题汉孔安国传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一九三九年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影印旧写本经典释文尚书残卷唐陆德明撰影印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本尚书正义二十卷唐孔颖达等撰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我要读的书

[5]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是最一般的心理现象之一,也是各种迷信和预言的来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绩在于理性地把梦作为一种对象来研究,并得出划时代的发现——潜意识。弗洛伊德指出,人并不是自己行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控制。
6]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有这么多人阅读、学习和研究,正是《几何原本》把数学变成脱离实际的纯粹数学,并且对于近代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限于篇幅下面选取几部典型并具有可读性的书籍)
[51] 波伏瓦《第二性》
[26]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1] 歌德《浮士德》
[32]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47] 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65] 卡夫卡《审判》
[69]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经典。从对世俗的征服来看,它表现的威力比任何神迹都大。
[3]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牛顿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样洞察世界的奥妙,这种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 达尔文《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在看来不变的事物中找到变化,在看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找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卡逊《寂静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样,《寂静的春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提出严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环境”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热门词条之一。
像《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南北战争一样,《寂静的春天》引发了整个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寂静的春天》被评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重要著作之一、近50年来美国最具影响的书。蕾切尔·卡逊将世界领上了环境保护之路,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出于“当代文化研究网”)
晋政辑要

晋政辑要(清)海宁辑●目录序凡例卷之一卷之二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卷之八●序圣天子函干育坤钧陶万有□纤巨细兼综条贯近自辇毂远而海隅日出之表空不礼节而乐和统归于画一之治晋省实古冀州之域表山里河为神亰右辅其于日月之光为冣近□其被泽亦最先间尝考之左氏内外传所纪其它自两汉以逮有明凡列史所载三四千年之久晋之为晋亦约畧可覩矣我国家定鼎以来至于今拓疆二万余里中外一家无复籓篱之限晋民之遨游鼓舞盎然于太和之中者盖久巳莫名其所自官斯土者稽田而忘其敷菑作室而忘其涂塈可乎方伯郑君贤而习于政下车数年百职具举余不佞幸得世事一方相与以有成而又虑前规后随无以资考镜□爰订为晋政辑要一书将付之剞劂请余弁言简端余受其书而读之见其□承谟训以及于政府之所颁内外有司之□敷奏胪陈件系无不有条而有理归于制节谨度而止神明之长慈惠之师果能置之座隅朝夕而紬绎之如射者之有志焉易有之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将守道守官古君子靖共正直之训皆于是乎在固不仅博而能约简而能赅足以备此邦之文献已也况今者正当我皇上八旬万寿之昌期行庆施惠汪濊洋溢所为敛福锡福之理方且引之于无极余与二三君子幸逢尧舜之治尤当朝凛夕惕本实心以行实政以盖勉其所未逮焉此则尤私心所愿望也夫是为序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己酉臈月上浣长白海宁识溯古立政之书莫详于周礼六典八灋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太宰掌之六叙六属六职六联八成六计小宰掌之土宜之图人民之数土会土宜土均土圭之灋地职地守地贡之事大司徒掌之纲举目张犁然毕备而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地辨其邦国都鄙之人民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又设土方怀方合方训方形方以协赞之诚以东西南彩风土不同规制亦异职方所掌尤为赡而核简而明晋省近在右辅处冀州并州之交内连秦豫外界边陲士农商贾繁庶甲天下洪惟我皇上整饬吏治惠养蒸黎紫府名山屡纡法驾叙僚寀烝俊?蠲租庸赉耆耋纾鹾搉励戎行明诏温纶炳同星日莅兹土者靡弗大法小廉蕲仰副圣天子宵旰勤求之至意而九郡十州之内井疆制度复各有攸宜是必有执简驭繁之道旷□发蒙了如指掌此辑要一书所为作□是书向弆藩署仅置副墨每中丞受代辄录送一通外此流传者盖尠爰谋诸同人付诸剞劂俾外郡州县得多贮一编日庋案头昕夕循览则膺俸广之渥当思主眷之何以酬考租赋之经当思民力之何以裕手?亥仓储之额当思耗蠹之何以厘稽禺算之条当思筹划之何以善而且黉宫书院何以广植人材鄊饮宾兴何以申明秩叙镇兵站马何以使刍粟之常赢水利城垣何以使金汤之永奠千余里之遥亿万人之众举枚数□勿猥勿并殆犹仿职方氏之遗可以补天官地官所未备而诸郡州县之分贮一编亦如土方怀方之□区其职守其有禆于大小羣吏岂浅鲜哉至于是训是行夲实心为政而不仅以奉行故事为名是在读是书者之责矣乾隆岁次己酉嘉平既望浭阳郑源璹识●凡例一纪政之书不欲简亦不欲繁苟详其所不必详则必畧其所不可畧繁冗寡当奚取焉是编荟萃櫽括不漏不支故名辑要一事贵核实不以文胜征典期可征诸事征事期可措诸用综核名实原委毕陈此其实录也一官以任政各有攸司周礼首序职官今仍其体制将额设文武官员冠于卷首一晋省分野山川形胜具载于禹贡水经注及通志诸书不复赘惟恒霍二山恒为北岳霍为中镇黄河在秦晋之交通乎豫省为境内山川扼要之处故特着之一五台山屡蒙皇上巡幸修建行宫座落凡岁修一切经费具有章程是编敬谨备录以彰盛典一门类太繁则头绪纷如观者颇苦兹将可附者附之可并者并之各依其类令人易于寻绎一是书首卷既条分录目复于每卷上面加以标题庶几一目了然不烦检阅一全省案牍繁多凡奉旨允行奉部议准者订为成例兹将历任抚臣条奏事件皆抄录原奏以凭查核一盐政设有专司实统辖于巡抚河东盐法志所载详矣兹特提其领要并录前抚折奏以备参考一仓库钱粮最关紧要其中有正项杂项耗羡支销木色折色备贮运脚等项职□工者不可不辨以防吏胥朦混侵挪之弊一各府州县疆域土田俱有册籍可查是编仅纪民数谷数本周官岁献之法以明政治之设施固用此为根柢也一晋省地界边陲兵防最重所有驻防官兵并标镇员弁以及马匹兵粮军装火药恤赏修署之费一一胪陈以昭武备一晋阳书院首倡文风与学校相辅岁有生息银两并各官捐项以充膏火之资外郡州县书院不载一归化城虽在朔平口外而设官分职统隶晋省一应城税兵粮各项悉载其大畧以附一是书向置藩署每中丞莅任辄抄送一通外此流传者葢少今付诸剞劂大小臣工各贮一编皆得朝夕循览一是编获底于乾隆四十九年成于乾隆五十四年嗣有损益之宜俟来者再为补辑总辑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盐政海宁纂辑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郑源璹同官山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升任甘肃布政使蒋兆奎山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顾长绂河东都转盐运使司运使加敕管盐法道季学锦分守冀宁道辖太汾潞泽辽沁平七府州兼管水利事务盛禄分守鴈平大朔宁忻代保驿传兵备道兼管水利事务李涛分守河东平蒲解绛霍隰驿传兵备道兼管水利事务和明太原府知府海昌阳曲县知县吕燕标分校原任四川道监察御史郑澄汾州府同知程沅直隶解州知州胡龙光缮写试用直隶州州判杨冯元试用按察司知事陈圣域试用按察司照磨凌立仁试用正八品张政试用府经历刘金锡试用府经历姚泰试用吏目王臣试用从九品袁管芮城县典史范琳监刻布政司经历方曾畲布政司丰赡库大使郭文照署布政司照磨试用布政司经历张麟经●晋政辑要卷之一额设官员官缺繁简升调事宜大计事宜各官俸银○额设官员国家设官分职以治民事责成綦重周礼序官最详治官各以其属明乎大小有位多寡有数秩然其不紊也今将额设文武官员一并胪列于后巡抚部院兼管提督盐政事提督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盐运使道四员抚院衙门笔帖式二员知府九员运同一员同知十一员通判九员直隶州知州十员府属知州六员直隶州州判四员知县八十七员经历十二员吏目十六员照磨一员县丞五员主簿一员知事一员司狱四员大使七员巡检四十三员典史八十七员驿丞六员教授十员学正十六员教谕六十一员训导九十五员右共五百一十三员额设武职员弁总镇二员南镇驻札平阳府北镇驻札大同府副将二员参将十四员游击七员都司二十七员守备二十七员千总六十四员把总一百三十七员外委千总七十员外委把总一百四十六员右共四百九十六员太原驻防满营官员城守尉一员防御四员笔帖式一员骁骑校四员右共十员右卫驻防满营官员城守尉一员防御四员云骑尉一员笔帖式一员骁骑校四员右共十一员绥远城驻防满营官员将军一员副都统一员协领五员佐领十五员防御二十一员骑都尉四员云骑尉五员三等轻车都尉二员恩骑尉七员笔帖式三员额外主事一员骁骑校二十员右共八十五员○官缺繁简谨按大清会典内载凡繁简互调旧例有司官如才堪治繁现任偏僻或止堪治简现任繁剧该抚奏请酌量更调等因又雍正九年广西巡抚金鉷奏定以路当孔道者为冲政务纷繁者为繁赋多逋欠者为疲民刁俗悍命盗案多者为难四项之内又有或兼或兼或全之处嗣后四项三项之缺令该督抚于现任属员内拣选调补其二项一项之缺归于月分铨选等因奉旨依议钦此嗣于雍正十二年又经直隶总督李卫题冲繁疲难各缺有与各属驻札地方并该管事宜未甚确当之处遂一查明更正等因奉旨依议着各督抚一体分晰确当具奏钦此遵即逐一更正又乾隆六年奉上谕经部议定四项俱全者定为取要缺三项者定为要缺二项者定为中缺一项及四项俱无者定为简缺等因嗣于乾隆七年及十三年将各省官缺今昔繁简异宜之处逐加更正晋省历年抚藩具折奏请更正者亦俱仰邀俞允今逐一纂辑所有晋省职官繁简各缺开列于后计开河东盐运司兼管盐法道一缺驻札安邑县西运城地方督令所属运同查修护池禁墙堵筑渠堰令商开晒一切事务所辖除大同朔平二府例不领引纳课汾州一府向食土盐课归地丁征解运库外其太平潞泽蒲宁六府直隶平忻代保辽沁解绛霍隰十州及陕西省西凤同三府直隶商兴邠干四州河南省河南二府直隶汝陕二州正杂盐课统归管理并饬行各府州县禁戢私贩疏通官引商课繁剧前系繁难最要缺改为繁难中缺由部请旨简用盐运分司运同一缺驻札运城督修池堰禁墙监验三禁门掣支盐引缉拏私贩督征盐课前系繁难要缺今改为繁难中缺归部铨选分守冀宁道一缺驻札省城盘查太潞汾泽四府直隶辽沁平三州所属仓库钱粮督缉盗贼点验马匹稽查排厂等夫并核转辽沁平三州刑名案件前系冲繁要缺归部铨选嗣改为冲繁难要缺遵旨在外题补查乾隆四十三年全省邮政奉旨归臬司总理其余各道仍各按所辖兼管分守雁平兵备道一缺驻札代州弹压边关路当孔道管辖大朔宁三府直隶忻代保三州所属仓库钱粮□站马匹督缉逃盗案件前系冲繁要缺今改为冲繁中缺归部铨选乾隆三十二年因加兵备衔复改要缺请旨简用分守河东兵备道一缺驻札蒲州府永济县界连秦豫路当孔道管理平蒲二府直隶解绛霍隰四州钱粮案件政务纷纭民刁俗悍系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分巡归绥兵备道一缺于乾隆六年新设驻札归化城总理口外旗民蒙古事务路当各部落台站要区犄角绥远城控制和林格尔托克托城昆都仑清水河善岱等处地方归化绥远二同知曁各协理笔帖式等一切刑名钱谷以及丈量开垦旗庄牧地仓廒积贮官兵俸饷征解草束运送军需并夷汉佃田租息修防建筑工程等项均由该道督察核转系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再查该道原辖七协理笔帖式今已改为四通判其归化城昆都仑善岱三协俱经裁汰归化城蒙古民事同知一缺于雍正元年新设驻札归化城外西河地方为各部落台站必由之路口外夷民往来杂沓管理蒙古民人词讼会审旗民命盗案件又管辖七协理厅政务纷纭系冲繁难要缺向例由部请旨于蒙古部员内补放遵照部议于各协办笔帖式内如有任满三年曾经保题引见记名之员拣选保题请旨升用乾隆二十五年前抚鄂奏准将善昆二协裁汰其归和托萨清五协照丰镇宁远两厅之例改为通判仍由该同知管辖乾隆二十九年前抚和奏准将归化城通判裁汰其通判原管地方事务悉归该同知管理至和托萨清四通判所管刑名事件听该通判等径详归绥道核转不由该同知核转乾隆四十八年经前抚农因该同知一缺近来户口日增客民云集一切贼盗命案无不倍加于前奏请改为冲繁疲难四项相兼要缺嗣后缺出于通省理事同知通判内拣选在外题请升调分驻毕齐克齐巡检一缺地当孔道蒙民杂处为口外商旅要路经前抚苏于乾隆三十三年九月内奏准将色尔登巡检裁汰移驻定为要缺在外调补绥远城粮饷理事同知一缺于乾隆元年新设驻札绥远城管理支放驻防旗兵粮饷报销应征粮石兼理夷汉旗民一切命盗旗逃案件有会审相验之责事务纷纭原系冲繁难要缺改为繁难中缺由部请旨于蒙古部员内补放今遵照部议于各协理笔帖式内如有任满三年曾经保题引见记名之员拣选保题请旨升用分驻和林格尔通判一缺向系协理通判笔帖式于雍正十三年新设南接杀虎口北连归化城解饷逓犯络绎不绝且稽查奸匪并理夷汉命盗等案事务纷繁原系冲繁难要缺照例由部于各部院蒙古笔帖式内请旨补放如有人地不相宜之处于各协理厅员内酌量请补乾隆二十五年前院鄂奏准照丰镇宁远两厅改为通判换给关防其员缺由部院拣选请旨补放分驻托克托城通判一缺向系协理通判笔帖式于雍正十三年新设在黄河南岸地连鄂尔多斯复近陕省且绕境三百余里辖隶三百余村夷民杂处命盗时有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难简缺由部于各部院蒙古笔帖式内补放乾隆二十五年前院鄂奏准照丰镇宁远两厅改为通判换给关防其员缺由部院拣选请旨补放分驻萨拉齐通判一缺向系协理通判笔帖式于雍正十三年新设在黄河北岸逼近穆纳大清二山界连陕省鄂尔多斯西接乌拉特等旗蒙古奸宄易生命盗不绝原系专难要缺改为专难简缺由部于各部院蒙古笔帖式内补放乾隆二十五年前院鄂奏准照丰镇宁远两厅改为通判换给关防其员缺由部院拣选请旨补放分驻清水河通判一缺向系协理通判笔帖式于乾隆元年新设地处偏僻延袤五百余里毘连蒙古地方兼有崇山峻岭民人寄寓者十有余万耕种田亩夷民混杂争讼繁多又界临黄河逼近边墙私越偷渡稽查匪易系繁难中缺向例由部于各部院蒙古笔帖式内补放乾隆二十五年前院鄂奏准照丰镇宁远两厅改为通判换给关防其员缺由部院拣选请旨补放太原府属太原府知府一缺省会首郡地当冲要管辖十一州县刑名钱谷案件纷繁原系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清军同知一缺向驻省城督缉捕务兼管水利并催销盐引解交盐税及查拏私煎私贩原系专繁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乾隆二十二年前抚明奏准移驻王封村管理矿厂请定为繁疲难要缺在外题补理事通判一缺驻札省城管理驻防满汉官兵月粮旗民案件缉捕逃人经理织造黄绢原系繁难要缺嗣查该通判事务虽多治理较易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阳曲县知县一缺省会首邑路当孔道旗民杂处钱谷刑名事务纷纭原系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太原县知县一缺南达陕豫北连省会事务繁多民刁俗悍原系冲繁难要缺嗣查该县虽当孔道事尚易治改为专次冲中缺归部铨选榆次县知县一缺四达冲衢政务纷纭民俗顽悍原系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太谷县知县一缺民多事繁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祁县知县一缺地当孔道事务纷纭原系冲繁要缺改为冲繁中缺归部铨选徐沟县知县一缺地当孔道政务纷纭原系冲繁要缺改为冲繁中缺归部铨选乾隆二十八年前抚明题准将清源县户口刑钱归并管理另设巡检乡学训导二员驻札旧城改为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交城县知县一缺民多健讼事务纷纭又管武元城木税原系专繁中缺嗣查该县僻处山谷事不甚繁改为简缺归部铨选文水县知县一缺地非冲要原系专繁中缺嗣查该县事务纷纭民情刁诈实为难治改为繁难中缺归部铨选岢岚州知州一缺赋役无多原系专疲中缺嗣查该州地处山谷既属偏僻节年钱粮又无拖欠实不为疲改为简缺归部铨选岚县知县一缺地僻事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兴县知县一缺地非通衢赋役无多原系简缺归部铨选平阳府属平阳府知府一缺驻札临汾县路当孔道管辖十一州县刑名钱谷事务殷繁原系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同知一缺驻札郡城督缉捕务催销盐引并管水利事务亦多原系专繁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通判一缺驻札郡城经理粮储原设仓大使管理雍正十二年裁汰改归通判原系简缺归部铨选临汾县知县一缺附郭首邑地属冲途钱谷刑名事务纷纭原系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襄陵县知县一缺县属有赵曲镇为川陕通冲然非驲逓正站额粮虽多尚无逋欠惟民刁俗悍颇称难治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难简缺归部铨选洪洞县知县一缺路当孔道政务纷繁原系冲繁要缺改为冲繁中缺归部铨选浮山县知县一缺地僻民淳赋清事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太平县知县一缺地非孔道粮多无欠但事务颇繁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乾隆二十九年前抚和奏准奉部覆该县商贾益众户口日繁征收不易人民众庶案牍繁多驲站往来要差络绎改为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岳阳县知县一缺山僻小邑钱谷刑名俱属简易原系简缺归部铨选曲沃县知县一缺路当孔道驲站往来事务纷纭民刁俗悍原系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翼城县知县一缺地非孔道事务不繁粮额虽多催科尚易但四面环山民俗刁顽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难简缺归部铨选汾西县知县一缺山僻事少赋役无多原系简缺归部铨选乡宁县知县一缺地僻事少原系简缺属直隶吉州辖乾隆三十七年经护院朱奏准改隶平阳府属员缺仍归部选吉州知州一缺地处山中钱谷刑名事务亦多原系专繁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前系直隶州辖乡宁一县在外题补乾隆十二年改为部选三十七年护抚朱奏准以地僻民淳政务不繁改为平阳府属知州仍归部选潞安府属潞安府知府一缺驻札长治县地接豫省管辖七县山界辽阔易于藏奸防范为难原系繁难要缺嗣查该府属县多系中简事不甚繁改为专难稍繁中缺归部铨选同知一缺向驻郡城经管捕务潞属俱系崇山峻岭防奸非易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难简缺归部铨选乾隆二十七年前抚明奏准移驻长治之太义镇缉拏奸匪改为繁疲难要缺在外拣选题补长治县知县一缺附郭首邑民俗刁悍事务不少原系繁难要缺改为繁要中缺归部铨选县丞一缺于乾隆二十七年添设协同该县编查保甲缉捕奸匪佐理一切在外调补长子县知县一缺地当孔道事务亦多原系冲繁要缺嗣查该县事不甚繁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县丞一缺于乾隆二十七年添设协同该县编查保甲缉捕奸匪佐理一切在外调补屯留县知县一缺该县虽有驲站然事务尚简原系专难中缺嗣查差务甚稀行旅亦少改为次冲简缺归部铨选襄垣县知县一缺地当南北通冲赋额甚少事务不繁原系专冲中缺嗣查行旅不多差务亦简改为次冲简缺归部铨选潞城县知县一缺事少民淳赋轻地僻原系简缺归部铨选黎城县知县一缺山僻事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壶关县知县一缺山僻事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汾州府属汾州府知府一缺驻札汾阳县管辖八属地方辽阔事务殷繁俗悍民刁素称难治原系繁难要缺改为繁难中缺归部铨选乾隆二十二年七月经前司蒋奏准改为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同知一缺向驻介休县督理捕务巡缉私盐兼管水利原系专繁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乾隆二十一年前抚明奏准移驻张兰镇改为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通判一缺驻札郡城专管屯粮事务甚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汾阳县知县一缺附郭首邑地窄人稠民多健讼事务纷纭素称难治原系繁难要缺改为繁难中缺归部铨选平遥县知县一缺地当孔道事务纷纭俗习好讼素称难治原系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介休县知县一缺地当孔道事务纷纭原系冲繁要缺嗣查该县为客商聚集之薮五方杂处奸讼难理改为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孝义县知县一缺地虽山僻事务颇多原系专繁中缺改为专繁简缺归部铨选永宁州知州一缺滨河通陕设有驲站三处赋额无多民淳事少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分驻柳林镇巡检一缺地处冲衢为陕省往来大道商贾络绎经前抚苏于乾隆三十三年奏准将青龙渡巡检裁汰移驻此镇定为要缺在外调补临县知县一缺地处险要民情刁悍颇称难治原系专难中缺改为专难简缺归部铨选石楼县知县一缺地僻事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宁乡县知县一缺地僻事少原系简缺归部铨选大同府属大同府知府一缺驻札大同县界连蒙古为口外四达通衢管辖九属事务纷繁实为难理向因赋多逋欠原拟兼四最要缺自积欠豁免节年全完改为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同知一缺向系通判驻札口外丰川卫地方将奉裁丰川镇宁两卫所一切刑名钱谷等项事务照州县责成管理乾隆三十三年经前抚苏因丰镇厅开垦牧厂地亩招民垦种地广人多一切弹压征收通判不足调度奏请改为理事同知定为繁难要缺亦照州县调繁之例于理事同知通判内题请升调通判一缺向系同知驻札阳高县管理缉捕事务分查塘站马匹稽察军犯训练民壮协办差使兼管经征赏功地粮以及水利边墙隘口等事系专繁简缺归部铨选乾隆三十三年经前抚苏奏请改为通判仍定专繁简缺归部铨选大同县知县一缺附郭首邑地当孔道事务繁多素称难理向因赋多逋欠原拟兼四最要缺自积欠豁免节年全完改为冲繁难要缺在外题补怀仁县知县一缺地当孔道向因赋多逋欠原拟冲疲中缺自积欠豁免节年全完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浑源州知州一缺地非孔道事务简少赋无逋欠惟民俗刁悍原拟专难中缺改为专难简缺归部铨选应州知州一缺临边孔道事简民淳向因积欠难清原拟冲疲中缺自豁免后节年全完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山阴县知县一缺经管在城岱岳驲站案牍不繁赋税无多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灵邱县知县一缺经管驲站商税无多事务颇简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广灵县知县一缺地僻事少赋税无多原系简缺归部铨选阳高县知县一缺临边孔道兼管站马因政务尚少治理不难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天镇县知县一缺临边孔道管理站马赋额无多治理亦易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宁武府属宁武府知府一缺驻札宁武县统辖十边站马为边关要地原系冲繁中缺嗣查所属四县粮少事简治理非难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盐捕同知一缺驻札偏关与营员巡防边境管理盐捕事务原系专繁中缺嗣查该同知属县无多较之他府事务尚少改为简缺归部铨选宁武县知县一缺附郭首邑系宁武所改设辖宁化所兼管宁武宁化二边站马粮额无多命盗稀少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偏关县知县一缺系偏头所改设隶老营堡管理偏头水泉老营三站马匹粮额甚少命盗不多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神池县知县一缺系神池堡改设辖利民八角二堡管理神池利民八角三站马匹赋少事简尚易治理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五寨县知县一缺系五寨堡改设辖三岔堡管理五寨三岔二站马匹赋务简少原系专冲中缺改为专冲简缺归部铨选朔平府属朔平府知府一缺驻札右玉县逼近边墙为口外冲途管辖三厅五州县旗民杂处归化绥远城口外人命盗案俱由该府审转前因地瘠民贫原拟冲繁疲要缺嗣查该府属额赋清完实不为疲改为冲繁难要缺由部请旨简用同知一缺驻札郡城经管仓贮米豆支放八旗兵饷审理旗民词讼协办差使原定繁难要缺由部铨选续经改为繁难中缺由部于各部院衙门保题考试引见记名人员内补放今奉文将移驻口外通判所管督缉朔属逃盗事务分查各站马匹稽察军流训练民壮协理军需差使尚属易办仍拟为粮捕理事同知繁难中缺由部于各部院衙门保送考试引见记名人员内补放通判一缺向驻左云县管理朔属督捕等务原系专繁中缺改为专繁简缺由部铨选今奉改移驻札口外宁朔卫地方将奉裁宁朔怀远两卫所一切刑名钱谷照州县例责成管理地方辽阔事务纷繁且旗庄蒙民杂处稽查非易拟为分驻宁远通判改为繁难中缺仍归部选右玉县知县一缺附郭首邑地当口外往来孔道兼管归并右玉威远二站马匹会审旗民词讼承审归化城命盗案件政务纷纭原拟冲繁难。
书屋藏书目录大全

书籍分类汇总
一、共青团、党政、马列毛邓中特思想系列书籍
二、青年励志系列(教育、经济管理、职场、成功、创业、人生规划)
三、文学艺术类(名著传记、历史小说、音乐、美术、绘画、舞蹈、体育)
四、科普读物类(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科普生活、医疗保健、旅游、工业交通)
五、综合性图书(1 丛书2 百科全书、类书3 辞典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5 年鉴、年刊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一、共青团、党政、马列毛邓中特思想系列书籍:
二、青年励志系列(教育、经济管理、职场、成功、创业、人生规划)
三、文学艺术类(名著传记、历史小说、音乐、美术、绘画、舞蹈、体育)
四、科普读物类(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科普生活、医疗保健、旅游、工业交通)
五、综合性图书(1 丛书 2 百科全书、类书3 辞典 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5 年鉴、年刊 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不能荒废学习的名言

不能荒废学习的名言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NextPage]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2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___2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2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2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2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27、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28、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2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2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3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3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3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3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
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3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书法辑要》全文-古籍

书法辑要《书法辑要》是文伯子创作的诗词歌赋类书籍。
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是,故以李斯变大篆,程邈作棣文种种,有不胜言者,然而或足以垂法而利民,宜后世有取焉。
此隶所由,起初邈以罪系云阳狱,覃思十年,变篆为隶得三千字,一日上之始皇,称善,释罪,用为御史。
当时此书虽行,独施于隶佐,故名曰隶,又以赴急速官府刑狱间用之,余尚用篆,此天下始用隶字之初也。
然而后世人发临溜篆得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棺上有文顶起字同今隶,称胡公先始皇时已四百余年,何为已有隶法,岂是书元与篆籀相生,特未行于时也。
若邈者既知此体,乃自作一家法而上于秦,特以解云阳之难耳,不然胡公之棺何有是哉。
其后汉有蔡邕、魏克当时得其遗法,笔笔飞动,点画间一一成形,断笔墨本几满天下历千余年,精神如在,学者仰之,如景星凤凰,争靓为快,岂可多得欤。
然斯道高古,非世俗通行之书,以故阙然不讲久矣。
唐开元年时,主懕然知隶字不传,无以矜式后学,乃诏作字统四十卷,专明隶书,于是间得人以应其求,乃韩择木之徒是矣,然则学之兴废,系其时哉。
————宣和书谱古隶今隶古帖隶书自是今之楷书。
孙过庭谓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所指元常隶书即今所传力命宣示二贴,是以真行为隶(李贽颖语)。
陈隋间,正书结字,断尚方而不尚圆,犹依摹汉隶一二,唐初亦尔也,及欧阳率更、虞永兴乃易为长,汉款遗意无存矣。
(同上)今之楷书不宜谓之楷,只谓之今隶,而汉之隶为古隶,后人论隶书形势,曰蚕头燕尾,斩钉截铁,又云摧锋折剑,落点星垂,皆是吴文定公跋褚遂良书云,书家谓作真字,能写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益信。
(同上)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在不匾,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书体,括云方劲古,斩钉截铁备矣。
————吾丘衍学古编三十五举之一篆书叙论篆书者,从来远矣。
其古文科斗之书,已见于鼎彝金石之传,期间多以形象为之,而文彩未血也。
自上而下,文科斗之法发达而后世易以大篆,实出史籀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学辑要(草书)章草源流按: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
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
萧子云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槁法,非也。
王音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鹿书之,路俗简陋,渐以行之,是也,此乃草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以赴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
惟君长告令臣下,则可。
后汉北海敬王刘睦善草书,光武器之。
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及睦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余首,此其开创草书之先也。
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
魏文帝亦令刘庶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
惟伯英造其极焉。
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草书微瘦,惟刘氏之法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专精其法,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怀瓘案: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其流连迟速,直若上下牵连,或借上之下而为下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销连环之汉字的草书有两种性质:一是简,一是连。
刘熙载,《艺概》谓:“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也。
”这话很对。
详而静,是正书的条件;简而动则是草书的特征。
可惜他没有在篆分二体中认识到同样也有正草的分别,所以虽认识到正草二体的性质,但不能进一步说明字体演变的关键。
一般人一提到草书,就联想到字形的纠连之体,甚至以狂草为草书的标准。
其实,这是就书法说的,假使就字体而谈草体,那么对正体的简省,也就可以看作草体了。
……因此,我们必须明了草体的另一个特征,不在纠缠而在简约,那就可知繁体是正体,而简体即是草体。
汉字是从图画来的。
图画有工笔写意二种,在最初作文字用的图画也是这样。
用笔可以增减,字形不妨繁简。
从此演进到文字画,再从文字画演进到象形文字。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谓“古人文字有繁简二体”。
繁体便于认识,一望可知;简体便于书写,不必多费锲刻之功。
因此,简体就有草体的性质。
赵壹《非草书》“草书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也。
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求易为易知,非常仪也。
”则正说明了草书的性质。
东汉时,章草盛行。
但自张芝创为今草以后,此后魏武、曹植、钟繇、钟会以及晋时卫瓘、卫恒、陆机、陆云、王羲之、王洽诸人虽也以擅章草著名,都不免受张芝影响。
——郭绍虞(1893——1984)《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张旭书法,时人评价极高。
李肇云:“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或有异论,至张长史,无间言矣。
”文宗李昴,称其草书与李白诗歌、斐旻剑舞并为“三绝”。
张旭真书亦十分工整,张彦远曾见其小楷《乐毅论》严谨侔虞褚。
张旭草书,从陆彦远入手,师法张芝,出入晋宋。
肥劲奇逸,雅古深邃。
韩愈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张旭一出,使书法艺术摆脱单纯书契作用,一跃而为纯情性的艺术品类,与绘画并列入艺术之林。
其后,怀素在张旭基础上,增益浪漫主义,把草书艺术推向更加热情奔放、狂逸宏博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古典浪漫主义书法艺术的典型。
——朱关田(1944——)《唐代书法的源流》摘自《书学论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关于文和质,既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孔子最先提出kuò,犹犬羊之。
从“游于艺,”注重道德修养,然后才的一条标准。
2010年5月30已知最早提出“年(470之论。
他说:“之书云,‘云:‘‘军?’答云:‘故当胜。
’安云:‘物论殊不尔。
’子敬答曰:‘世人哪得知?’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
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工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间又为古今,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
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
”——薛永年《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丛书》历史文脉篇P228张芝的草书,在魏晋及唐人的记载中,评价超过崔杜。
如韦诞评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书断》)在后世的评价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张芝风格的形成,乃是在继承保留了杜的“瘦硬”书风,强调骨力;另一方面又在运笔上发展出了腕的动作,即所谓:“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
”(索靖《草书状》)因而在骨力以外,又增加“筋力”的内涵。
卫瓘尝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
”说明在晋人的眼中,张芝的草书已完备地具有了骨筋肉的审美内涵。
前面说过,崔瑗的章草己变杜之质朴为精美,张芝则更向前发展。
这种发展表现为“伯英重以省繁、饰以刮刻,加以奋逸”(虞世南《书旨述》),省繁、饰加,即是韦诞所说的“转精其巧”也正如张怀瓘所云:“伯英损益杜度章草,亦犹逸少增减元常真书,虽润色精于断割,意则美矣;至若高深之意,质素之风,俱不及其师也,然各为今古之独步。
”(《书断》)草书通过张芝的这种加工,笔法结字越加成熟,并在当时就成为一种书法的“语言”模式被确定下来。
故张怀瓘认为张芝之草“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则不易之法式”“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于张伯英,即此也。
……张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书断》727年)——黄惇《论东汉文人书法流派及其流派现象》《丛书》历史文脉篇P614关于黄庭坚书法。
至于他的书学渊源,草书脉络较清楚。
他自己说真正得笔于张旭、怀素。
文征明跋山谷《李白忆旧游诗卷》云:“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矣。
”山谷早年学草不成,晚年于张旭、怀素的草书中领悟什么奥秘呢?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缠右绕,遂号为草书耳。
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出自篆法中锋,方笔出自隶法侧锋。
圆笔便于作草,方笔便于作楷,而行书则方圆并用。
以方笔为主者,兼用转法,正书无圆笔则无荡逸之势;以圆笔为主者,兼用折法,草书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
方圆又贵出之自然,直须涵泳,不可显露,故方不必合乎矩,圆不必中于规。
方圆在用笔上亦各有特点。
方笔外拓,画之中段较细。
圆笔中含,画之中段浑劲,粗细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
以楷法入行者,当以方笔为主,如王羲之《圣教序》;以篆法入行者当以圆笔为主,如颜真卿《祭侄稿》。
以方笔为主者,当兼用转法;以圆笔为主者,当兼用折法,方能尽方圆变化之妙。
草书虽以使转为主,多取篆法之圆转,但亦贵于圆中兼有方笔折法。
王羲之《十七帖》时兼方笔,折以取劲,转以求遒。
正如邹方锷《论书十则》所谓:运笔之法,方圆并用。
圆不能方,少遒劲峭刻之致;方不能圆,少灵和婉转之机。
书有曲直。
所谓曲者,言其意也;所谓直者,言其势也。
势欲平直,意当婉曲,自然生动而富有姿态。
方圆曲直不但要出于自然,又要富有变化。
以体势而言,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
圆笔出于中锋篆法,方笔出于侧锋隶法。
所谓“侧锋”具有以下特点:发笔时都由点起,逆势切入。
点,古称“侧”,以侧势取其利导,笔形自方。
刘熙载《书概》曰:“凡书,下笔多起于一点,即所谓侧也,故侧之一法,足统余法。
”侧势落笔,尖锋入纸,由偏转中。
钩趯时笔毫处于斜铺状态。
转折时用提翻。
包世臣《历下笔谈》中谓:“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
”故折法是方笔的主要特点。
藏露。
虚实。
《老子》“大象无形”,这是通过有与无所构成的一种境界。
《老子》又谓:“大音希声”。
所谓“希”者,至静至虚之极。
作诗也讲究含蓄、虚实。
虚实在书法艺术中主要是通过用笔、结构、章法的形式变化而体现出来。
就笔法而言,凡笔重处为实,轻处为虚;是点画处为实,非点画处为虚;是形质处为实,是情性处为虚。
奇正。
行草书的结体。
贵在平正之中求险绝之态。
因势生形是行草结构的基本原则,只有在笔势的管束下,才能合乎情理。
形式的对比、转化、统一是构成行草结体的重要方法。
行草的重心是以通篇的平稳为重心。
“离合”是行草结构的又一重要方法。
“拨转”也是行草结构的重要方法。
启悟型。
所谓悟,即豁然贯通,焕然冰释。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云:“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悟,必须建立在“知其常”的基础上,它十分强调主观心灵的能动性,因此思维、观察、体会、品味是产生灵感的重要手段。
古人认为,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须悟入。
只有在规矩烂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顿悟。
悟,具有禅宗的哲学意味。
程颐、程颢《二程全书》有一段很值得深思的话:“问:张旭学草书,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及公孙大娘舞剑而后悟笔法,莫是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否?曰:然!”――刘小晴《论书法的形式美与创作方法》《丛书之风格技法篇》P307空白论没有笔墨,便没有空白;没有空白,也不会有笔墨。
有人认为黑与白是笔墨与载体的关系,书法之美是笔墨与载体共同创造的。
笔法认为,纸虽然是笔墨的载体,但笔墨在纸上运动过之后,所留下的空白已不是载体,亦是“笔墨”,是与笔墨一样的艺术家的创造物。
事实上,空白在视觉审美中的作用是完全与笔墨平等的,只是我们的心理定势放在笔墨一边,而忽视了空白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无象空白,应该说在审美中是完全与笔墨线条起同等重要的作用的。
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线条是客观事物外表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它是观念性的产物,是人类为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而使用的虚拟的提示性的视觉语言。
黑与白的作用是双向的。
在书法作品的黑白世界中,黑有向空白运动扩张之力,而白又有向黑运动扩张之势,黑与白的视觉力的对抗,构成了画面的气息运动。
释家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即是色。
”笔墨挥洒于空白,如舟船行驶于水,如鹞鸽飞翔于风,人们可把握的只是较实在的部分,从审美价值上看,空白不仅仅是对笔墨形态的衬托和补充,它往往是笔墨的延伸和拓展。
“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笔墨的意境,往往在空白处体现出来。
《老子·十一章》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实的地方是无所谓的,里边的空间才是境界。
曲线为什么是美的?英国的荷迦兹作了以下解释:曲线具有装饰性;富有变化和吸引人,使眼睛得到满足,使人们自由想象等。
没有空白便没有书法。
书法中能够让我们随意变化,随便分割的,即能够提供我们自由创造的并不是文字,而是空白。
所以说,空白是书法艺术生命的源泉。
所谓章法,其实是分割空白之道。
刘熙载云:“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秘。
”(作者蒋天耕《空白论》书法丛书风格技法篇P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