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4——苏俄电影
苏俄动画史

苏俄动画简史1907年,当“逐格拍摄法”出现后,俄国摄影师、画家兼导演斯塔列维奇便开始独自从事动画创作的探索和实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于1912年创作的《美丽的柳卡尼达》《摄影师的报复》等一系列作品,是俄罗斯也是世界动画电影艺术史上最初的偶动画片。
斯塔列维奇的作品多以寓言故事里的动物作为主人公,作为世界上最早一批偶动画片,他的作品推动了偶片的发展。
苏联成立之后,对于包括动画在内的电影艺术颇为重视。
在整个苏联的动画发展历史上,有两种创作方向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动画作为一种政治宣传的工具,其政治主导艺术的倾向得到了强化。
苏联动画创作中的另外一个显著的倾向是60年代之后,作品中的艺术性的加强。
60年代以后新人辈出,他们的动画作品在造型语言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独特性。
其中代表作者是尤里·诺斯坦。
尤里·诺斯坦的主要作品有《雾中的刺猬》、《鹭鸶与鹤》、《故事中的故事》(传说中的传说)等。
《雾中的刺猬》藉由一只刺猬在白雾弥漫的林中小路上的行走过程表达对生命的探索。
尤里·诺斯坦认为,一部电影都是由不同的主元素和次元素组成的。
神秘、幻想、意念、声音、现实、自然,要尽量发展各种艺术的独特魅力,表达其他艺术样式无法传达的情境。
可以说,他的动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就达到了这样的境地。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动画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化,而动画的风格则更多地传达出忧伤和沉重的气息。
这些影片虽然有些晦涩,但同时也开创了动画片意识上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对当代动画片具有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亚历山大·佩特罗夫根据海明威名作摄制的《老人与海》等。
《老人与海》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坚实的原著文学根基,其次影片的独创性的绘制技法也助力颇多。
影片是佩特罗夫用手指蘸着油彩在玻璃板上一帧一帧的画出来的。
这部影片的成功使得佩特罗夫在《母牛》、《怪男人的梦》、《美人鱼》等作品之后,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当代俄罗斯动画家的代表。
浅谈俄罗斯电影

浅谈俄罗斯电影浅谈俄罗斯电影大二的下学期我终于选上了我梦寐以求的--俄罗斯电影欣赏课了,这个课结束了我还这有未尽兴的感觉,通过查资料,看有关俄罗斯电影方面的书,我了解到了俄罗斯电影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的发展,下面就由我来有重点的介绍下俄罗斯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苏联时期,电影业不仅给俄罗斯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骄傲,也创造了大量财富。
当时的电影票房收入和伏特加酒的销售收入相当。
《办公室里的故事》、《夏伯阳》、《列宁在十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经典之作至今让很多中国观众耳熟能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空前困境。
鼎盛时期曾高达30万人的电影从业人员,大批失业或改行另谋出路,目前已不到10万人。
俄罗斯点已发展史有这么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俄罗斯电影诞生;俄国第一部电影《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这是一部表现历史人物的战争电影,影片中的斯捷潘.拉辛是俄国农民战争中的起义军领袖。
这部影片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电影注重表现战争中不同阶层的英雄形象,这也是世界各国人物性战争电影的共同特征。
同时这部影片在俄国引起了轰动,也从这时起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之路。
第二个时期俄罗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成就繁荣辉煌时期先锋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建立。
在这一重要时期中电影这们新兴的艺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列宁曾经这样评价:对于我们来说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电影。
随后,电影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最简浅易懂的形式得以发展。
当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电影事业达到了颠峰时期,同时电影蒙太奇学派形成。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先锋理论的电影大师:(一)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其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何谓理性蒙太奇?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环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
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
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象。
2007 外国电影史 第四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

二是世界电影创作的发展为前苏联蒙太奇学 派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主要是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更重要的是格里 菲斯的电影中已经有了蒙太奇手法的实验,而法国的路 易· 德吕克也曾提到过蒙太奇,这一切对前苏联蒙太奇学 派开展其创作实践与理论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20 年代前苏联爱森斯坦等人对蒙太奇的研究达到很高的理论 程度。 有人就说,前苏联20年代的创新电影似乎全是对蒙太 奇的理论研究。 正是这一时期电影大师的创作与研究,才形成了前苏 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他的其它实验和理论还有: 1、蒙太奇可以制造人为景观。他把这称为 “人为景观”或“创造地理空间”。 拍摄 第一部影片时剪辑得出的结论。 2、蒙太奇可以创造人 ,他说,他能用第一 个人的面部,第二个人的背部,第三个人 的手和第四个人的腿造出一个现实中并不 存在的女人。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不需要 这样做 。
这个艰难的一生是指他很早成名,20岁时
就是一个老电影人了。后来受到排挤一直 未能拍片。但他在学校的教学使他得到一 定的安慰。最大的慰籍是他的学生后来拍 了一部表现导演和老师的创作的纪录片, 名字就叫《库里肖夫效应》。而对他最大 的安慰还有1965年让他为前苏联影协第一 次代表大会做开幕剪彩。
西方先生的奇遇
第三节
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 及其理论和创作
代表人物: 库里肖夫 维尔托夫 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杜甫仁科等
一、库里肖夫 理论: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的生平(1899-1970)
生于塔姆波夫市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由于家庭的贫困没有上 完中学就到革命前的电影企业家汉荣科夫的制片厂工作,在导演鲍乌 艾尔的手下学习。因为工作努力,1917年获得了拍片的机会。所以, 苏联电影起步时,他已经是具有工作经验的老电影人了。这也是尤列 涅夫说他是最年轻的革新者的原因。
电影史4——苏俄电影

杜甫仁科
这位乌克兰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对抒情表现手法的运用 并且兼任自己影片的编剧,他是苏联“诗电影”的祖 先,帕拉杰诺夫和塔科夫斯基都曾都得益于他的教诲。 1928年的《兹文尼郭拉》为他初步确立了声誉。影片 以一个秘密的宝藏作为楔子,在壮丽的历史背景中, 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几个乌克兰故事。 1929年的《兵工厂》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影片描写被 德军占领的乌克兰,其中的三个特殊插曲,即铁路覆 车的惨剧、罢工的爆发和暴动的失败,为一种新的风 格作了开端。 1930年的《土地》是杜甫仁科的又一部杰作,采用了 三个伟大永恒的主题,即:爱情、死亡和取之不尽的 富饶大自然。影片描写土地集体化的斗争以及所遇到 的困难,对当时英法两国的年轻电影创作者有着极大 的影响。
普多夫金
普多夫金,著名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1922 年进入库里肖夫工作室学习与工作,协助库里肖 夫进行电影语言方面的探索、实验与创作。 之后,由于观点的分歧,普多夫金离开库里肖夫 工作室,于1925年先后导演了《棋迷》和科普片 《大脑的功能》。 1926年的《母亲》根据高尔基的原著改编,使普 多夫金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得到充分发挥,成功地 实践了关于叙事的抒情蒙太奇理论,拍摄角度和 细节处理都极有特色。在指导演员的工作中,他 力求把戏剧的表演技巧转化为电影的表演技巧, 树立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原则来培养电 影演员的范例。
“奇异演员养成所”—— 柯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奇异演员养成所”和“电影眼睛派”恰恰相反, 它不仅不排斥舞台上的手法,而且还采用了市集表 演、马戏团和游艺场中最强烈夸张的演技,同时还 将各种特技摄影运用到电影方面。 他们的首部作品《十月党事件》(1924)直接受到 先锋派戏剧的影响。 1926年的《外套》是一部以近似表现主义的手法、 根据果戈理的小说改编的影片。 1927 年的《大事 业同盟》是一部革命者的浪漫曲。 1928 年的《新 巴比伦》以巴黎公社作为背景,很受爱森斯坦的影 响,有着多样化和富于节奏感的蒙太奇,画面也很 优美。
俄罗斯电影史

1.早期的俄罗斯电影电影是由被称为“电影之父”的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1895年12月他们用自己发明设计的“活动摄影机”公映了《工厂大门》等几部无声片,标志着电影艺术时代的正式开始,为世界艺术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
电影这个时髦的玩意很快就传遍欧洲,并传到了俄罗斯。
1896年5月4日,在彼得堡的“阿克瓦里乌姆”剧院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
电影在俄罗斯的出现伊始,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注意到这门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发展前展,他曾指出:“这个发现由于具有惊人的新颖性,可以预言必将获得广泛的发展。
”1896年至1907年俄罗斯放映的基本是外国影片,主要是法国电影,体裁多种多样,有喜剧片、闹剧片、风景片、新闻片等,当时的影片内容和艺术处理水平都还很低,一般只是在咖啡馆、游艺厅和餐厅里放映,而进不了一些高级的场所。
这个时期俄罗斯的电影人也开始了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
1908年,摄影记者德朗科夫(А.О. Дранков)根据冈察洛夫的电影剧本开始拍摄俄国第一部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Понизоваявольница»,又名《斯捷潘·拉辛》),这在俄国观众中引起了轰动,自此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
1908—1918年,俄国共拍摄了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影片,但更多的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
当时电影生产掌握在私营企业手申.影片生产技术条件也很差,这些都限制了电影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
1911年,由冈察洛夫和汉荣科夫(1877—1915)导演拍摄了俄国第一部大型影片《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导演兼摄影师斯塔列维奇精心研究了特技摄影技术,于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立体动画片。
这个时期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Я.А.普洛塔赞洛夫的《黑桃皇后》(1916,根招普希金作品改编)、《安德列·科如霍夫》(1917).В.Р.加尔金的《贵族之家》和《前夜》(1915,根据屠格涅夫作品改编)、《谢尔盖神父》(1918)、《十四等文官》、《普罗米修斯》、《罪与罚》等。
苏联电影简史

苏联电影简史
三、四十年代的苏联电影,曾是苏联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提出,以及苏联电影艺术家们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创作实践,也曾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它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创作起到了一种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也同样是一种鼓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它的影响,日本战后独立制片运动受到它的影响,我们新中国的电影创作的思想和方法,同样接受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还有许多民族电影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它的影响。因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电影思想和电影文化现象。它成为有声电影以后,世界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极为突出的一部分。
《镜子》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反思之作,既是一部生命个体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启示录”。影片由主人公对童年的回忆串起,苏联政治恐怖、西班牙内战、二次大战画面、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场面等交织进来,塔尔科夫斯基自觉地将个体生命与人类历史联系起来,揭示个体对历史应承担的责任。《镜子》的叙事过程充满错综复杂的迷宫,传统的时空结构完全被打破,梦境、幻觉、想象、超现实意象,以及写实段落,以思维或情绪的逻辑组织起来。
前苏联电影史

•
1908-1918,俄共拍摄1376 1376部长短故事片,其中 有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也有表现俄国历史的 有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 影片,但大多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 但大多是比较粗糙的娱乐片。其中具有一定 水平的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如《黑桃皇后》 水平的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 《普罗米修斯》《罪与罚 罪与罚》等。
38年 电影委员会成立, 38 年 ,电影委员会成立 , 统一管理 国的电影事业。 国的电影事业。
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 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 ,苏联电影 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开始多样化。 主题 、体裁和风格方面开始多样化。 史事件、社会建设, 史事件、 社会建设 , 群众生活都在 影中得到反映。代表性有《 影中得到反映 。代表性有《 彼得大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 政府委
起步与初步繁荣期
•
国内战争期间,主要拍摄大量的新闻片和纪录片 主要拍摄大量的新闻片和纪录片, 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群众所取得得的业绩同 被称为“形象政论”。
•
内战结束后,新老导演开始拍摄革命历史和现实生 新老导演开始拍摄革命历史和现实生 活的影片,年轻导演得以突破与提高 年轻导演得以突破与提高,代表人物是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 杜甫仁科等。代表作品有 《战舰波将金号》、《母亲 母亲》《土地》等。
中外电影的创作观念比较 之
俄国电影篇
俄国早期电影
•
1896-1907,基本放的都是外国电影 基本放的都是外国电影,主要是法国 电影。
•
1908年 ,摄影记者德朗科夫拍摄了俄国第一部故 摄影记者德朗科夫拍摄了俄国第一部故 事处《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 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引起轰动,自此 开始了民族电影发期
苏俄电影发展历程

苏俄电影发展历程苏俄电影产业自20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在1914年之前,俄国的电影产业仅有少数几部电影,大部分为短片。
直到1914年爆发一战,电影产业开始快速发展,这也是因为战争期间,电影被用于宣传战争、鼓舞士气。
战争结束后,苏俄电影工业进一步发展,电影制片厂也逐渐出现。
1920年代初期,苏俄电影制片厂开始大量生产电影。
这些电影都是以宣传革命为主题,如《炮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十月》等。
1925年,莫斯科电影学院成立,成为苏联电影界的重要学术机构。
1920年代末,苏联电影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工业之一。
1930年代,苏联电影工业开始探索不同的电影风格和流派。
著名的电影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弗拉基米尔·普德夫金等人开始尝试使用剪辑、音乐、画面构图等手法来表现电影。
其中,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托马金号》、《十日谈》、《伊凡雷帝》等作品为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0年代到1950年代,苏联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发展阶段,其作品大多为传统的题材和风格。
1960年代,苏联电影工业再次进入繁荣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电影导演和作品,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塔克伍德·奥夫琴科的《和你在一起》、谢尔盖·波德洛日尼克的《我在克里姆林宫等你》等。
1980年代,苏联电影工业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受到政治局限、制度不足、技术发展滞后等。
直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工业才逐渐恢复发展。
今天,俄罗斯电影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工业之一,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和导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嘉
上世纪20年代中兴起的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 由于其产生的土壤与法国、德国有着明显的 不同,所以注定它是一种最革命、最积极的 电影运动,他们创造的蒙太奇理论和依此为 基础的实践创作,影响了世界电影的整个面 貌。 苏联电影的勃兴,只有1915年美国电影的突 然兴起堪与比较。但是美国电影学派的发明 和人物虽有助于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找到他 们的道路,可是这些发明与人物与其说是出 于有意识的创造,倒莫如说是在无意中发现 的,而且很快地堕落到为商业性的电影服务。
杜甫仁科
这位乌克兰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对抒情表现手法的运用 并且兼任自己影片的编剧,他是苏联“诗电影”的祖 先,帕拉杰诺夫和塔科夫斯基都曾都得益于他的教诲。 1928年的《兹文尼郭拉》为他初步确立了声誉。影片 以一个秘密的宝藏作为楔子,在壮丽的历史背景中, 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几个乌克兰故事。 1929年的《兵工厂》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影片描写被 德军占领的乌克兰,其中的三个特殊插曲,即铁路覆 车的惨剧、罢工的爆发和暴动的失败,为一种新的风 格作了开端。 1930年的《土地》是杜甫仁科的又一部杰作,采用了 三个伟大永恒的主题,即:爱情、死亡和取之不尽的 富饶大自然。影片描写土地集体化的斗争以及所遇到 的困难,对当时英法两国的年轻电影创作者有着极大 的影响。
卡拉托佐夫
卡拉托左夫于1928年首次导演了《他们的王国》, 之后又先后导演了《斯瓦涅奇的盐》(1930)、 《靴中的钉子》(1932)、《勇敢》(1939)、 《瓦列里.契卡洛夫》(1941)、《阴谋》 (1950)、《忠实的朋友》(1954)。 1957年的《雁南飞》是前苏联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影片的结构和表现手段都显示出散文式的特征和诗 般的美感,影片第一次从悲剧的角度反映卫国战争 期间的苏联人民,女主人公的塑造也受到“非英雄 化”的影响,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影片荣获 1958年嘎纳金棕榈奖。 之后,他完成的主要作品有:《一封未寄出的信》 (1960)、《我是古巴》(1964)、《红色的帐 篷》(1969)。
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在他的“实验工作室”里专门培养 那些能以最富于表现力的方法为故事片服务 的演员。 库里肖夫同他的对立者维尔托夫一样,也强 调蒙太奇的创造作用,并用一个著名的实验 来显示这种作用。他从一部旧片中特意选出 莫兹尤辛的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把这 一镜头和另外一些影片中表现一只汤碗、一 口棺材以及一个孩子的镜头联结在一起,从 而使其传达出饥饿、悲痛或父爱的信息。 库里肖夫撰写的关于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文 章,构成了蒙太奇的理论基础。
维尔托夫的主要作品:《电影的眼睛》(1924)、 《列宁逝世一年》(1925)、《前进,苏维埃!》 (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1926)、《第十一年》(1928)、《带摄影机 的人》(1929)、《顿巴斯交响曲》(1931)、 《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摇篮曲》 (1937)、《谢尔盖· 奥尔忠尼启则》(1938)、 《在第一线》(1941)。 维尔托夫的理论在《摇篮曲》后受到很大的攻击, 因为人们认为摄影机如此笨拙的设备是很难灵活的 摄制生活即景的。 维尔托夫的电影理论是几十年后著名的“真理电影” 和“直接电影”世界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的源头,同 时对戈达尔也有很大的影响。
库里肖夫的主要作品:《西方先生在布尔 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1924)、《死光》 (1925)、《遵守法律》(1926)、《您 的女朋友》(1927)、《快活的金丝雀》 (1929)、《乙街2号》(1930)、《四十 颗心》(1931)、《蔷薇色墨水》 (1933)、《西伯利亚人》(1940)、 《铁木耳的宣誓》(1942)。 库里肖夫的另一个贡献是提携培养了大批 年轻导演,其中最著名的是普多夫金。
此后,《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和《成吉思汗的 后代》(1929)都继续发展了《母亲》中的那些 美学原则,也是苏联20年代的杰作。 1932年,他拍了并不成功的有声片《普通事件》, 但在《逃兵》(1933)中,却实现了声画对位。 之后,普多夫金拍摄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片, 如《米宁和波札尔斯基》(1939)、《苏沃洛夫大元 帅》(1941)、《海军上将纳希莫夫》(1947)等。他 最后一部作品是《瓦西里· 尔特尼科夫的 鲍 归来》(1953)。 普多夫金还是苏联最早的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 他研究的问题包括电影特性、蒙大奇、电影表演 和声音等。其中有关电影表演的理论占据着中心 地位,他在自己的理论和大量的演员实践中,确 立了戏剧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同电影表 演规律的有机联系。
电影眼睛派:吉加· 维尔托夫
维尔托夫提出:摄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 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他认为电影的实 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为此,他反对传 统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场面调度、 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 维尔托夫认为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异乎寻 常的,别人想不到的独特眼光去观察现实生 活,或者把经过选择的镜头,以新颖的蒙太 奇手法加以并列和配合,重新创造出一个现 实生活来。旧的新闻片自此却成为一种新的 影片样式的资料。
谢尔盖· 爱森斯坦 米·
爱森斯坦,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 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艺术家,艺术学博士、 教授。 1922年,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 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对整个电影艺 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部影片《罢工》(1925)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无产 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众场面、 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情节”、主人 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的纪实风格。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罢工》 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塑造了推动历史前进 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石狮子、敖德萨 阶梯等一系列场面,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奇异演员养成所”—— 柯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奇异演员养成所”和“电影眼睛派”恰恰相反, 它不仅不排斥舞台上的手法,而且还采用了市集表 演、马戏团和游艺场中最强烈夸张的演技,同时还 将各种特技摄影运用到电影方面。 他们的首部作品《十月党事件》(1924)直接受到 先锋派戏剧的影响。 1926年的《外套》是一部以近似表现主义的手法、 根据果戈理的小说改编的影片。 1927 年的《大事 业同盟》是一部革命者的浪漫曲。 1928 年的《新 巴比伦》以巴黎公社作为背景,很受爱森斯坦的影 响,有着多样化和富于节奏感的蒙太奇,画面也很 优美。
普多夫金
普多夫金,著名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1922 年进入库里肖夫工作室学习与工作,协助库里肖 夫进行电影语言方面的探索、实验与创作。 之后,由于观点的分歧,普多夫金离开库里肖夫 工作室,于1925年先后导演了《棋迷》和科普片 《大脑的功能》。 1926年的《母亲》根据高尔基的原著改编,使普 多夫金的现实主义美学观得到充分发挥,成功地 实践了关于叙事的抒情蒙太奇理论,拍摄角度和 细节处理都极有特色。在指导演员的工作中,他 力求把戏剧的表演技巧转化为电影的表演技巧, 树立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原则来培养电 影演员的范例。
在随后的有声电影中,他完成了《伊凡》(1932) 和《航空城》(1935)。 1939年的《肖尔斯》 是杜甫仁科的杰作之一 , 影片将对死亡、英雄行为、爱情和大自然的敏锐 感觉糅合在一起,画面有着惊人的造型美,剧情 渗透着一种有力的幽默。 1949年的《米丘林》是杜甫仁科最后一部作品, 影片将音乐与彩色和谐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爱情、 死亡、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性的革命等题材。 杜甫仁科还导演过两部纪录片:《解放》(1940) 和《乌克兰之战》(1943)。 杜甫仁科逝世后,其妻朱丽亚.索伦采娃用他的剧 本先后拍摄了《海之歌》( 1958 )、《烽火年 代》(1961)和《杰斯纳河》(1965)。
1931年的《一个女性》是一部配上了肖斯塔科维奇优 美音乐的有声片。柯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在这部影 片里部分放弃了他们以前的“奇异派作风”,而更多 地着重于主题的描写,使主题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影 片描写一个年轻女教员在阿尔泰山区与封建势力和官 僚主义做斗争的故事。 之后,他们完成了《马克辛》三部曲,即《马克辛的 青年时代》(1934)、《马克辛的归来》(1937)和 《革命摇篮维堡区》(1939)。这三部影片形成一个 整体,描写一个在战斗中受到锻炼而成长起来的英雄, 影片健康的幽默缓和了主题的严肃性,对每一次会议 都用一种细密熟练的手法进行分析描写,这为卡普拉 创作《斯密士先生来到华盛顿》提供了借鉴。 此后,他们开始分开独立导演影片。 特拉乌别尔格执 导了《外科医生彼罗果夫》(1950);柯静采夫执导 了《唐吉诃德》(1957)、《哈姆莱特》(1964)、 《李尔王》(1970)。
艾尔姆列尔
1929年的《帝国的废墟》是一部有着新颖生动的 社会心理描写的重要作品。 在完成《农民》(1934)后,艾尔姆列尔在1938 和1939两年间完成了《伟大的公民》(上下集), 这是一部对“心理电影”有极系统研究的作品。 影片上集几乎只限于表现三四个人物在唯一的布 景即一间办公室内的争论。 《她在保护祖国》(1943)之后的《伟大的转折》 (1945)也是一部杰作。影片故事几乎全部是在 统帅部狭小房间内将军们围着一张地图的讨论中 展示出来的。影片达到了一种罕有的既非戏剧手 法亦非小说手法的描写深度。 此后,艾尔姆列尔又先后完成了《未说完的故事》 (1955)和《第一天》(1961)。
此后他的作品有纪念十月革命的《十月》(1928) 和表现农村合作化的《总路线》(1929)。 1930年在法国拍了一部短片《感伤曲》,试验声画 对位法。 1932年到墨西哥拍摄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史 诗片《墨西哥万岁》。在这部影片中,他探索了 单镜头画面的运动、节奏及结构。这部影片的 8万 米底片在爱森斯坦生前始终未送到莫斯科。许多 人根据它的材料剪辑成《墨西哥风暴》、《悲惨 的狂欢节》等10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放映。直到 1979年,经各方努力,有6万余米胶片集中到莫斯 科,由名导演、爱森斯坦当年的助手亚历山大洛 夫剪辑成完整的影片,在1979年的莫斯科国际电 影节上获荣誉金质奖。 1936年执导《白静草原》,但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