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
冰心《纸船——寄母亲》(精选6篇)

冰心《纸船——寄母亲》(精选6篇)冰心《纸船——寄母亲》篇1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这首诗写在诗人去美国留学途中,诗中用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眷恋,这是一种托物抒情的写法。
B、一、二段只说每天叠纸船抛下海里,不点明意图,感情含而不露,是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的过程。
C、三段通过记叙终于有一只纸船,经过千山万水,回到母亲身边,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到祖国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笔触细腻,感情真挚;不讲究韵律,挥洒自如。
p参考答案yp参考答案yC(是作者的想象,而非写实) p页首y冰心《纸船——寄母亲》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
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纸船——寄母亲四年级阅读题答案

纸船——寄母亲四年级阅读题答案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领着——领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丢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浸湿,粘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期望存有一就可以流进我必须它至的.地方回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吃惊它无端睡去。
这就是你最爱的女儿含着泪砌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1.“妄弃”的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中,“它到的地方”指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无端”的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她”和“可悲”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02
参考答案:
1.随便丢弃
2.母亲所在的地方。
3.没有理由,不知不觉
4.女儿和思念母亲的痛苦(或因无法照料母亲而产生的内疚之情)。
(意思对即可)。
冰心《纸船》阅读答案

冰心《纸船》阅读答案冰心《纸船》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冰心《纸船》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冰心《纸船》阅读答案篇1《纸船》阅读原文: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船》阅读试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诗中的“母亲”是实指,还是虚指?并简要说出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诗共三节,归纳其节意。
⑴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归纳出本诗的主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B、总是/留着/——留着,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D、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冰心的纸船范文

冰心的纸船范文《纸船》,冰心的一首诗,属于现代散文诗。
语境优美,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迭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迭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迭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气馁!在苦恼时须要镇静:那快乐的日子,相信吧,定会来临。
心儿向往着未来;尽管现在令人沮丧: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得可亲。
《纸船——寄母亲》赏析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
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
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
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
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
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
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
冰心抒情诗《纸船—寄母亲》

冰心抒情诗《纸船—寄母亲》篇一:冰心《纸船-寄母亲》阅读答案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文中“我”指(),“你”指(),“它”指(),“她”指()。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4.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颂扬母亲的伟大。
母爱是什么?1.”我”指的是冰心。
“你”指的是母亲。
“它”指的是小船。
“她”指的是女儿。
2.象征着对作者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3.因为这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爱与深切的思念之情。
4.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望采纳!!请不要复制我的答案!!谢谢!!篇二:冰心《纸船--寄母亲》篇三:五年级语文上册:14《纸船—寄母亲》(冀教版)纸船—寄母亲教材分析: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中介物—纸船。
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冰心《纸船——寄母亲》原文及赏析

冰心《纸船——寄母亲》原文及赏析冰心《纸船——寄母亲》原文及赏析《纸船——寄母亲》是现代诗人冰心的一首现代诗,写于1923年。
这首诗歌寄托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冰心《纸船——寄母亲》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纸船——寄母亲作者: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寄母亲》赏析: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
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
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
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
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
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
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
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
五年级我的采蜜集

五年级我的采蜜集:
《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只想随便走一走》
只想随便走一走
想到田野上走一走,
只想走一走。
和小鸟说句话,
向小草点点头。
只想随便走一走,
没有什么别的念头。
想看炊烟飘在山前,想看夕阳坠在山后。
炊烟在催我回去,
我哪能不回去?
夕阳问我有什么忧愁,我什么忧愁也没有。
只想随便走一走,
往寂静处走,
往大自然走,
往没有脚印的地方走。
冰心的诗歌纸船

冰心的诗歌纸船冰心的诗歌纸船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冰心的《纸船》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冰心的诗歌纸船,一起来看看吧。
冰心的诗歌纸船篇1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纸船》赏析《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
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
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全诗分三小节。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14课《冰心——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仿写诗歌。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 MP3歌曲、PPT课件。
学生:查阅冰心资料,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1.出示冰心诗歌:《别踩了这多花》指名同学读,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回忆有关冰心资料: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读者》以及散文《往事》。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其文笔凝练、清丽,短小隽永。
你有过与父母、朋友分别的经历吗?你想他们时怎么办?
2.创作背景:
1923年秋23岁的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
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
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地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
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有限,她不能打电话,更不能上网,此别就是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时能回到母亲怀抱?在太平洋的习习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纸船——寄母亲》
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诗歌,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朗读。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
要求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注意要读出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2.多指名几个同学读,在小组内试着说说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教师配乐朗读
注意听老师的读和你的朗读有没有区别,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听得感受。
师: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
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语句、美的韵律、美的画面、美的情感。
“诗歌要用心来品读。
不仅品凝练的语言,更应品其内在的情感。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三、赏析诗文、品味意境
1.教师带学生学习第一节
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节,读完后想一想哪些词语用的好?表现了什么?
抓住: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舟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
(做出评价)
2.自学第二三节
自学提示:a读出诗的节奏
b体味诗的情感(画出你认为最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词句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c理解诗的内涵
山水寄意,草木传情。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
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本文作者正是借着什么抒情呢?冰心正是借着一只只小船表达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
3.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悲哀是不能和母亲团聚,想见不能见。
诗人想象纸船能进入到母亲的梦中,向她倾诉女儿对她的无限深情。
5.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节。
6.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对你的朗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朗读标准:
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节奏舒缓感情深沉
体味诗情进入诗境
播放音乐:学生朗读全诗。
四.拓展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歌颂母亲的诗文、歌曲比比皆是,大家来欣赏:
古诗:唐代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纸船是来自远离家乡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浓浓的爱,此时,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纸船上。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