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改革开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0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0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3)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
(1)建立经济特区: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
中心学校导学案
课题:
第九课改革开放
时间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展示交流
对内改革:农村:
城市:
对外开放:格局: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整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整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理解: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其他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1)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

(2)改革:2.城市改革: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1)初期改革:1985年开始。

①所有制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管理体制: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方式:实行以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改革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后。

①目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制。

②内容: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___________,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进行___________。

2.过程:(1)1980年,建立___________(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和___________四个经济特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9课_改革开放.导学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9课_改革开放.导学案doc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主备:审核:历史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和作用。

2.了解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格局和作用,尤其是四大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

3.初步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的内容和步骤及意义。

一、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第42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对内改革先从开始,其目的是调动,促进。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省村农民首先开始的,其法是,。

(二)阅读教材第43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特点: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吸收、,引进和,进行。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年,开放了广州、等个沿海城市,年增设,年设立浦东开发区。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 --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阅读教材第45页,完成下列任务。

1. 城市改革从年起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2.国企改革从年加快了步伐,因为党的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二、合作探究【时空穿越,模拟采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农村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请小组同学中一人模拟记者回到1980年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或者1993年的上海市区,进行现场采访,小组其他同学模拟当地农民或市民(3人)回答问题。

记者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你又如何回答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吧。

看哪个小组探究最深入最活跃最合作最灵动哦,期待与你分享你的精彩!三.当堂训练见《长江全能学案》P26学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书 设 计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作用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深、珠、汕、厦、海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收集改革开放 30 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取得了西 时 习 方发达国家 100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的成就,写一篇小短文谈谈看法或感受。 2、收集外国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学会汲取他人的正确观点,提升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 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1 课时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其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对外开放格 导 学 目 标 局的形成过程; 2、形成从史料中、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体验、 比较的学习方法。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 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 点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 教 学 环 节 复 习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学 难 点 过 教师活动 出示复习问题。 观察、指导群体落实。 1、 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 开始? 2、 为什么农村改革先从 安徽凤阳开始? 3、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 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对农村改 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 阶段及其内容是什么?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 1 、指导学生结合《早期对 请你设计一条由北到南 游览五个经济特区的旅 游路线。 2 、经济特区 “特”在哪里? 3、探究: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 放有何不同? 4、现在,我国形成了怎 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开放示意图》 ,把握五个 经济特区和开放格局形成 的过程。 2 、出示探究问题点拨、引 导学生探究: 对比近代的对 外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 有何不同? 1、在任务驱动下,结 合示意图, 记住五个经 济特区,并结对互考。 2、结合示意图,说出 学生的空间概念较 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3、 3、 在图中找出中英 《南 京条约》 中的五个通商 口岸, 进一步分析和解 决探究问题。 差,应指导学生结合 地图学习历史,进而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解释课题:改革开放是 对外开放的政策。 2 、精讲: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含义。 3、讲述城市改革的概况。 4 、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 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国有企业改革 程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 策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

第9课改革开放一、学习目标:1.掌握农村改革内容、意义;城市改革内容和深化改革知识;对外开放的目的、过程等基础知识。

2.理解改革的实质是对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认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

二、温故而知新(3分钟)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什么性质?有什么重要意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有什么意义?三、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提示,梳理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中做好勾画标注笔记10分钟)(一)对内改革:1.背景:党的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

2.目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解放发展生产力3.步骤:第一:农村改革(1)开始时间及地区:1978年,农民首先实行,。

(2)重大措施:实行。

(3)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推动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和实现开辟了一条新路。

第二:城市改革:(1)开始时间及重点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2)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

③实行为主,并存的制度。

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1992年,党的提出建立体制。

措施: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向建立迈进。

对小型企业采取、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对外开放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2.开放过程:(1)建立:1980年,我国在、、和厦门建立。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2)1984年,继续开放、等14个沿海城市。

(3)随后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使浦东发展成为国际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开放内地(开放边境口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9课 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 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②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③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时间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深化 背景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 ①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②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二、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过程(1)起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3)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1】 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探究:(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得到发展的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中华书局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中华书局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1.描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要点。

2.通过描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明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概括某某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4.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广大农民就已经对人民公社的管理模式日益不满,一些农村酝酿着改革。

(2)过程:某某、某某两省农村首先开始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但由于当时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不少干部担心这种做法会否定社会主义。

和党中央明确肯定了这种做法,为全国农村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

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进一步在全国X围内推行,经过完善,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又把责任、权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1)开始: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首先在某某进行。

(2)过程: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决定》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②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1993年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转换经营机制,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增强了活力和竞争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1)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展开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1)

第8课改革开放的展开
一、预习案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首先开始的省份:和 1978年开始试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推广:发展成责任制、推广到全国。

(3)、目的:调动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4)、内容和特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5)、分配方式:保证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6)、性质: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土地使用权归农民、农民获得了自主权。

2、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城市)
(1)、背景:计划经济下,企业缺乏活力
(2)、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年改革试点----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①70年代末开始:逐步扩大自主权。

②1984年全面展开增强活力。

③1992年不断深化建立经济体制。

④结果转换了经营机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了制、股份制,增强了活力和竞争力。

3、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和。

二、提升案(拓展延伸)
2、首先选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创办特区的原因?
3、从小岗村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三、巩固练习
1、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特点?
2、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中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内容,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另外改革开放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个巨变,所以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 通过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进而培养学生处理三农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看《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3. 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城市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只有改革创新才是发展之道。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五、教学过程
【科学导入】由《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

【呈现目标】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复习巩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问题探究一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是从哪里最先开始实行的?有何影响?
2.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过程是怎样的?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内容?
3.问题反馈一
1.改革先从__________开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民,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作用: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_________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__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最大
的经济特区),设立上海________。

并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开放区。

后来开放区向_________发展。

现在,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_____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4.问题探究二
如何评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达标测试】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成为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

它就是()
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_________开始,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民,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当时新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老人”是指哪位领导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重大事件?
(3)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拓展延伸】
1. 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2. 预习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七、自我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