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式多样,通过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方式、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师生互动、教育氛围、实践能力、学生素质、热爱科学、探究精神。

1. 引言1.1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等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现象,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初中化学教学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热爱,为未来的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科学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正体现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2 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精神修养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育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往往容易忽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然而,德育教育与化学教育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首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这些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实验室的整洁和环境的安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示范正确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安全意识。

其次,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中的道德行为。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常常需要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合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过程,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作实验、讨论实验结果、评价合作过程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阐述合作中的道德要求,如互助、尊重、公正等。

再次,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实验结果的科学和道德评价。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假设或理论,而结果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评价实验结果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如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操作的诚信性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和道德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诚信和道德意识。

此外,化学教育还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化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例如,讨论化学产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处理化学制品。

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最后,化学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比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组织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环保设施,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三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初次接触,学习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化学的热爱的激情是很关健的,这种激情来自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认识和理解,通过老师向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比较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开端。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大纲中对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征对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结合化学发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

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现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较精确测定了其组成的百分比。

并研究掌握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用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化学家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热爱,也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

同时,我顺势鼓励学生,化学科学中还有很多未知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相信你们将来的某一天也会象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化学试验对学生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具优势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不同的学生,观察结果不一样,老师的不同的提示,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策略探究一、引言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渗透德育策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渗透德育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新型人才。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使化学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精神。

1.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遵守实验守则,保护实验器材,珍惜化学试剂,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2. 关注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化学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提倡探究学习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探究学习法,通过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强调团队合作化学教学中强调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1. 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2. 注重个性化和情感化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和情感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环境,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结合特点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德才兼备,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史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

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石,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求真理,顽强不屈。

如氟单质的抽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付出了艰辛的,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而英国化学爱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

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

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利碱厂。

“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利诱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

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德育渗透于化学教学浅论

德育渗透于化学教学浅论

德育渗透于化学教学浅论《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在这三个目标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实际就是要学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辨证的观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树立爱护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在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是课程的标准的精髓之一。

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1 在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学科中充满着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教案,研究教材中与之有关的信息,与学生一起体会对立统一、辨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例如,在讲述《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学说”。

英国化学家雷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的密度之差仅有几毫克。

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以此事例可以增强学生在做科学中要有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世界,要不唯书,要有严谨治学态度。

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的推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最基本任务之一,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用知识的风采去激发,而化学发展史是很好的素材。

如在讲述《开启化学之门》中,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制火药、烧陶瓷和酿酒造术、商代青铜器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通过学习可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每个步骤都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美德。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中,需要同学们配合进行操作和观察,相互协助完成实验任务。

此外,在化学实验中还经常需要用到各种仪器和药品,而这些器材的正确使用也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通过这些合作实验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尊重、协作和分享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增强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如果不注意控制和管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化学药品,以及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渗透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代替高锰酸钾或双氧水等催化剂。

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言在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不仅要教授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的角度1.塑造师生良好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2.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学生的角度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课本、做好课堂笔记等。

通过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学生应该坚持不懈、积极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抗挫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
行品德教育的任务。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

现行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努力挖掘并积极地从
课外搜集相关材料,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教育,而提高学生
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依赖于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我在教
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
形成与发展,又能增加趣味性。

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本文主要在初中
化学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

1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

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
辉煌的成就。

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 个世纪和5~6 个世纪,造纸术
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
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
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
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
次人工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

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
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

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使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2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新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
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对“鬼火”、“水变油”、“点石成金”等的科学分析,使学生破除迷信,分辨是非,讲科学。

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

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
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
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
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

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
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

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了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学生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露伪科学的现象,自觉地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 用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道德伦理能净化心灵。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
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曾遇到一道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阿斯匹林为题材的练习。


不失时机地引用了发现阿斯匹林的故事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阿斯匹林的前身是名叫Spirsaure
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有很大的副作用,有机化学家霍夫曼的父亲因患风湿性病需要服用Spirsaure,但他对这种药过敏而无法服用。

霍夫曼为了给父亲治病,就潜心研究改进这种药
的方法。

后来对这种药的结构进行修饰,减除了药的副作用,经过修饰的药被命名为阿斯匹林。

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孝敬父母、关心老人的思想内涵,故事虽短,但教育效果不言而
喻。

这样的例子在化学史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新课程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
素材的。

4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德育教育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

初四化学第五
单元《化学与环境保护》一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
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

通过以上信息,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争做环境忠实的保护者。

要通过正确的操
作方法进行,否则不仅费事废物,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就如同人生活在社会中,都要遵纪
守法,才会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不然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还有的学生因对某些化学试剂的
腐蚀性或毒性产生恐惧,做实验时袖手旁观,对此要说明:只要按正确的操作进行实验则是
很安全的。

这些基本操作都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的结晶,有的科学家因此负伤甚至
牺牲生命,作为学生要珍惜这些成果,首先掌握一般的基本实验操作,才能为以后在未知领
域的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采,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
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
手段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够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