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课改导学案封面
201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新人教版)辛若臣

通榆八中八年上册物理导学案课题:科学之旅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课堂导学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外作业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通榆八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课题:1.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姓名 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教学改革材料未排版帮忙简单排一下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教育教学改革材料汇编寨子小学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报告………………………………………………页码(二)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报告语文………………………………………………………………………页码数学………………………………………………………………………页码(依次其他学科)(三)学科导学案样张及编写说明语文………………………………………………………………………页码数学………………………………………………………………………页码(依次其他学科)(四)教育教学改革大事记……………………………………………页码二〇一三年七月四日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总结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运用行政力量予以实施。
下面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
也就是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还相当严重地支配他们的行为。
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
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
通过理论学习,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课改导学案模版

玉本节内容Section B Of Topic1,授课时间教师班级学生杨纯勇老师寄语:我自信,我快乐,我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greeting,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make money2. Review “How questions” and “Wh-questions” in the past simple tense and the past forms ofverbs.Where did you go on holiday? How did you travel to England?When did you go on the trip? Who did you live with then?3.(1)Learn how to write a postcard about travel.(2)Go on talking about customs and cultures in foreign countries重难点:重点: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难点:Learn how to write a postcard about travel.第一环节:预习指导师生对话,复习4a和4b。
学生总结,完成3。
1. (问候、检查作业并询问日期,引出部分生词、短语并复习4a。
)greeting,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want/plan/wish/hope/would like to2. (继续师生对话,复习4b。
)T: Boys and girls, let’s make a dialog together. How are you going?T: Please give my love to your parents.T: I want to visit Japan. What’s the best time to go there?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d there?T: Thank you. You are good! Work in pairs like this. Then I’ll ask some of you to act it out.3. (学生总结,完成3。
2012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精品全套导学案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精品全套导学案教案【师生共用复习学习佳作】第1课时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1课时)Section A 1a—2c【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1、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Alan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3,、分角色朗读1A对话.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你的名字?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四、诊断评价(一)单项选择.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A. WhatB. What'sC. WhoD. which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A. HelloB.HiC. Nice to meet youD. Good morning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A. am ,isB. is , amC. is , isD.am, am4. ______name is Li lei .A. IB. I amC. MyD. you5.—_______, What's your name ?—John Green .A. HiB. OkC. sorryD. Excuse me(二)写出下列单词的完全形式, 并写出汉语意思.I'm _________ __________ what's __________ ________name 's 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写出下列单词.时钟_______ 我的___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名字_______ 遇见_________ (四)尝试翻译下列句子.1. 见到你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叫王小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情景补全对话.A: Good afternoon !____________________!A; I ______Lucy . _________your name ?B: My ______ is Jim . Nice to ______you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后反思】(教师寄语: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第2课时Unit 1 My name 's Gina.(总第2课时)Section A (1a—2c)【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6个单词.2、学会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3、能听懂有关谈论他人姓名的对话并进行自由交际.【学习重点】:询问他人姓名及介绍他人姓名的句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学习任务一: 熟练读写本课6个单词.1.个人自渎,记忆本课单词.2.小组互相检查单词读写情况.3.根据汉语写出下列英语单词并展示.学习任务二: 运用句型:What's his / her name?His / Her name is .... 进行自由交际.1.小组合作,理解并熟读下列短语,并写出汉语意思.my nane ( ) your name ( )his name ( ) her name ( )2.个人理解下列对话,并且两人合作练习.A:Hello! What's your name?B:My name is Gina.A:Nice to meet you.B:Nice to meet you,too.A:What's her name?B:Her name is Jenny.3.小组合作,练习自己的对话.4. 对抗组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对话.学习任务三: 听听力完成2a,2b.1.个人看图,理解四幅图画,思考图画中人是在谈论他人还是对方.2.听听力,给四幅图画编号.3. 小组为单位,熟读2b中的名字。
2012新课标培训教材

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介绍第一部分: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修改课程目标的修改内容标准的修改实施建议与案例的修改第二部分:数学基础教育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
第三部分:基于课程标准修订谈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2001年开始新课程实验,各方面都十分关注,国内外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教师等,实施中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2003第一次修订,2004年修订稿送审;修订主题是减负和青少年道德思想建设2005年第二次修订,修订的起因是当年两会代表对标准实验稿的批评。
第二次修订成为2007年各学科标准修订的先导2007年11月,完成修改稿的终稿,提交教育部审查。
2009年2月,对《标准》审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修改。
2010年4月,按照教育部审查意见,进行体例上的修改。
9月教育部进行了大范围征求意见。
2011年3-4月,修改稿送审,审议通过2011年12月,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修改课程目标的修改内容标准的修改实施建议与案例的修改一)关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修改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数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
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于数学观——如何认识数学(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12下期12课《球王贝利》1课时导学案空表.doc

教师点拨及措施(个案部分)
8、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9、学习“学习链接”。
三、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的内容。
四、抽测提升
<一>巩固部分
垃()圾()祈()祷()
拉()级()折()涛()
椰()锹()踢()坑()
橄()揪()惕()炕()
(二)、典型巩固。——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值日生把教师打扫得
2、快考试了,小军紧张得
3、草原真大啊,大得
4、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
5、张家界的山真高啊,高得
导学者导后反思(补案部分):
本案卷完成者:___年级__班:_____ 检查者:_____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导日期:年月日施导日期:年月日主备导者:吴祥宏审核者:______终审:___________
发展区知识标题
12、球王贝利(第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学习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导引过程
导学程序及学习内容(共案部分)
2、一起学词语。
垃圾祈祷别墅真诚铁锹干涸
3、导入新课。(球王贝利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人?为什么称他为球王?)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5、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
6、教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7、教练对贝利说:“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教练得到了什么礼物?
注:四环指的是::练习反馈、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抽测提升。
教师点拨及措施(个案部分)
2012—201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生本课堂导学案全套25课打包-9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生本课堂导学案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目标:1.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2.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渺.茫()诓.骗()搽.脂粉()省.悟()抹.杀() xuán虚()jǐ梁 ( ) zǎi相(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玄虚:②渺茫:③诓骗:④怀古伤今:课堂探究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3.“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4. 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5.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6.“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两句中的”中国人”所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为什么?7.阅读课文选,回答文后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2012—201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生本课堂导学案全套25课打包-5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生本课堂导学案9.《故乡》学习目标:1.情节的把握;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3. 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关于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有小说集《》、《》等;散文诗集《》、散文集《》以及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给下列字注音阴晦.()瓦楞.()胯.()下獾.()秕.()谷髀.()蜷.()缩寒噤.()折.()本惘()然恣睢..()黛.()色五行.()..()()潺潺课堂探究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的结构: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3.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
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4. 故乡的景色怎样?找出来读一读看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5. 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这些人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我冒了严寒,……。
⑵时候既然是深冬;……。
⑶阿!这不是我20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⑷我所记得的故乡。
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仿佛。
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
⑸这祭祀,说是30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1. 将下面词语填入到文中的空白处。
A. 本也如此B. 全不如此C. 也就如此2. 此次回故乡“我”的印象如何?心情怎样?答:3. 用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答:4. 选文各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⑴⑵⑶⑷⑸5. 选文的第4段在《故乡》全文中有何作用?答:6. 选文的(3)段运用修辞方法,有何作用?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都运用了修辞方法,请将它们的修辞方法写在括号内(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