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词论_看李清照词的风格

合集下载

试论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的风格

试论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的风格

试论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的风格第一篇:试论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的风格试论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的风格作者:山菊花[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词风的论析,如少女时期的词清新鲜丽、明快活泼;新婚时的词婉媚秀逸,真挚缠绵;乱世中的词孤独寂寞、感世伤怀;且倜傥有阳刚气的她,在词中所表现的俊爽开朗,超脱豪迈。

说明了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个性心理的影响下,使李清照的词风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率真美,柔情美,凄冷美和阳刚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博采众长,而不与流俗苟同,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且下开南宋婉约词风,人称“易安体”、“漱玉词”,以及她的词对人类感情反应的深度,所表现的鲜明个性与风神,和对艺术技巧的完美追求,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旷世女词人超迈尘俗的才华.[关键词] 清新率真柔情凄冷俊朗[层次]一、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少女时代的词风二、婉媚透逸,真挚缠绵,柔情似水的少妇情怀三、孤独凄清,感世伤怀,颠沛流离的中年女性形象四、俊爽开朗,超脱豪迈,倜傥有丈夫气的阳刚之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名宦之家,官宦门第及政治环境的濡染,文学艺术的熏陶,她才高学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在灿如繁星的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催粲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见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既有一般女子的温柔,又有文化女性的多愁善感;从她诗词中所流露出的神韵,不仅表现在她作为一位女词人,所具有的卓越超群的才华和孤傲超旷的气质,还表现在她的不同时期的风格迥异的词中,她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正是从这些“别是一家”的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才华横溢、忠于爱情,在悲苦屈辱面前不低头的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一、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少女时代的词风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词坛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命之,称为“易安体”。

其词作继承了婉约派词风而能更进一步,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艺术造诣:首先,她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充分发挥了婉约词家精于修辞、造句精巧的特点,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明白流畅,富韵律之美。

正是由于李清照丰富的情感和杰出的文采,使她的词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齐鲁著名学者,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官至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

生于名宦之家的李清照,自幼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长于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正所谓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其中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异彩。

她的词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说字字句句体现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而能够流芳百世。

最新-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精品

最新-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精品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李清照的词既继承了晚唐温庭筠以来的婉约之风,又发展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清丽深婉、韵致秀雅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易安体。

她的词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轻巧清新,后期沉郁凄苦。

在她词的创作中注重词语的锤炼,平实中见清丽,别出心裁,自成一家。

[关键词]李清照;词作;艺术风格宋代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词成了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1]。

宋代的词坛,人才济济,涌现许多著名的词学大家,如苏东坡、辛弃疾、秦少游、柳永、周美成、姜夔、陆游等。

在诸多词人中,有一位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诗话》[2]。

这个女词人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多辑录于《漱玉词》中,并且著有词学论著《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3]。

李清照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经历了社会与人生的重大变故,并将这些家国爱恨情仇融入词作中,使得她的词学作品内容丰富而厚实,风格清丽而深婉。

李清照的词承继了自温庭筠、李煜、欧阳修以来的委婉词风,即使描写个人生活遭际的作品,也显得含蓄蕴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有着浓厚学术气氛的家庭。

其父李格非,博学多才,在文学、历史、佛学、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他坚持以诚为创作原则,性格上耿介忠直,具有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李清照的文学素养和性格就深受父亲的影响。

深厚的家学底蕴使李清照从小就颇有诗名,王灼就曾经提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不可多见《碧鸡漫志》[4]。

在这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较宽松的环境中,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充满了少女的天真与浪漫,有不少热情欢快之作。

她将自己的生活反映到词中,塑造了一系列真挚感人的少女形象。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越,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她的主要成就是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李清照的生活历程方面解读李清照的词,分析她词作风格形成和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一、感情真挚、抒情细腻、善于运用白描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感受;二、语言优美、生动、口语化,音节自然和谐,讲究韵律美;三、词风柔美,被誉为“婉约词宗”。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生活感受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人称“易安体”①,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

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辑存至今的不过五十多首②。

从题材和内容看,李词描写的不外是“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季节感受的游兴”和“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③,李词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和婉约词宗,主要取决于其突出的艺术特色。

本文结合李清照的词论和一定的具体作品,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分析。

一、感情真挚、抒情细腻、善于运用白描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感受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她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检融进了词作,如她在《点绎唇》中这样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描写少女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代表作,通过“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把青梅嗅”这一系列动作,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既娇羞又多情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形态刻画得生动传神,恰似一幅怀春少女嗅梅图。

婚后的李清照,虽然与丈夫志同道合、诗酒相洽,感情深笃,却也是聚少离多,如她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之苦后,李清照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身边,这自然会给她带来无限的喜悦。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其诗词风格独特,以清新、婉约、感伤而著称。

李清照的诗词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然、家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她的诗词风格的几个特点:
1.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真实而深刻,她能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内心的悲喜哀乐。

2. 形象细腻:李清照的诗词以描写女性形象为主,她对女性身心状态的描述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弱之处。

3. 描述自然: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 借景抒怀:李清照善于借助景物来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表达自己对命运、爱情、家国等话题的思考和感受。

5. 常用修辞手法: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新、婉约、感伤,表达了她独特的情感和思考,使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女性词人。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前期词作主要通过白描、夸张等手法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的欢快自由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对比联想的手法、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精选10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篇1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女性作家并不多见。

在这十分鲜见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词人李清照显得尤为耀眼。

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的一个仕宦家庭,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

她是一个天才的词人,她的一生就像一首回肠荡气的词作,前半生风和日丽、无忧无虑,后半生凄风苦雨,孤独艰辛。

她一生无儿无女,但她给后人留下了60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李清照词作的风格,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活泼、天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妙龄女子对未来爱情的向往,一个成熟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眷念。

后期词作由于国破家亡,风格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一、前期词的风格特点(一)以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抒写真性情。

李清照前期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舒适优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风格比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写闲适之情、爱恋之意、山水之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写了她早期少女时代欢快的生活。

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数语,给人以美的享受。

透过这首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形象。

(二)以细腻缠绵的笔调书写离别之苦。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人描写爱情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女性作家的李清照也不例外。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美好的夫妻生活之后,生活中免不了短暂分离,描写夫妻生活的离愁别绪自然进入了李清照的词作中。

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探析

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探析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以其别具一格的诗歌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女性在宋代社会中的独特见解和细腻情感。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特色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清新自然:李清照的诗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新自然。

她以朴素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表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描绘了溪亭日暮的美景,以及词人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语言清新明快,情景交融,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2.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的词中少有浮华艳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激情和温度。

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中,她用简单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深沉哀愁和孤寂情感,感人至深。

3. 深刻的思想:李清照的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思想深刻。

她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见解。

在《夏日绝句》中,她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示。

4. 艺术化的第二层自然:李清照的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但又没有失去自然和真实。

她运用了巧妙的手法,将人工的雕琢和自然的描绘融为一体,使得诗歌既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又不失自然和真实。

在《如梦令》中,她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争渡”和“惊起一滩鸥鹭”两组意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绘了生动的画面,又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歌风格特色在于其清新自然、真挚情感、深刻思想和艺术化的第二层自然。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是清代著名女词人散文诗所代表的独特艺术风格。

李清照
的词以绣花般的画面语言、婉约的情调以及细密的韵律节奏,震撼了中国古典文学界,成就了一道独树一帜的文学风韵。

首先,说到李清照的词的艺术风格,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出彩之处:主旨彰显。

她的词体现了中国文人修辞学观念的重要精神,也就是要凸显通义,表达至理,使主旨鲜明而不可动摇。

她以“清幽”、“凝练”等富有寓意的语句勾勒出一幅抽象而又具体的图画,深刻表达了私人思想感情。

其次,与这种只重主旨彰显不重技艺的精神化风格相对,李清照的词还展示了
她独特的技艺,如谐音押韵、几何学式的结构、复句的运用以及新颖的押韵形式等。

这些赋予其词饶有趣味色彩,使之愈说愈有风采。

最后,李清照的词艺术风格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它极富变化性。

她灵活运用
各种写法,不仅曲折多变地把情绪表现出来,而且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文体,为世人所称道。

总之,李清照的词的艺术风格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体现了优雅的文学气质,
以及对艺术的不断创新和尝试,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界的广泛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9月
第3期(总第42期
)
121
“以诗为词”,“词似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晏幾道的《小山词》中小令较多,长调慢词较少,语言比较自然凝炼,但不善铺陈叙写,所以李清照说他“苦无铺叙”。

至于秦观,他是一位善于抒情的词人,在作品中描写了凄迷的景色,创造了清丽优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婉转深挚的感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但他风格柔弱,情调流于伤感,又不喜用典。

所以李清照说他“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二、论词标准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举李清照几首词作例证,来试加一番评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在李清照的六条论词标准中,协律是主要的一条
词是源于和乐以供歌唱的文学,李清照主张协律,在她的词作中也充分地表现出这个特征。

《声声慢》词一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中“寻寻觅觅”四字是由舒徐的音调转入急促的音调,“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0个字,又由舒徐转入急促,从而形成高下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把人物感情上的波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从整首词来看,97个字中,舌声字和齿声字多至57个,作者似乎是特意运用这种吞啮抽泣的音调描写忧郁恍惚的心情;同时让这种音调渲染出一种冷落凄清的气氛,以烘托这种心情。

真可以说是深得音律之妙。

再看她的《如梦令》词的用韵,抑扬相间,传情而动听。

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哪怕在这方面她也用心炼字,做到上去递换使用,像“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二)李清照词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2]
她的词刻意地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形成“易安体”,这也正是她《词论》中推崇的“高雅”标准。

《如梦令》词,它揭示女词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

请看她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

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以“肥”、“瘦”二字摹写风雨之后花、叶的外形和意态,122
极富于形象美,它不仅写出了客观上时序的推移,也写出了作者主观上红颜易老的感触。

再如《念奴娇》词“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寒食节快到了,这时候风雨较多,对花、柳不利,真是“恼人”的“天气”!“宠柳娇花”是为人所宠为人所娇的柳和花,这本是很有雕琢意味的言语,但用在此处,为吸引读者的注意,更感风雨的恼人,很是生新。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虽是用典,但因为切合景色,使人不觉得作者是在用前人成语。

“不许愁人不起”完全是大白话,但也只有一句,而且语气上配合得很恰切,毫不觉得有雅俗不伦的感受。

以上用词用语既工丽,又典雅通俗,都统一在清新的风格内,显得非常协调。

(三)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3],即词的美在于一种精微细致富于女性修饰之美的特质
形成词的“要眇宜修”之美的主要因素有两点:第一,词的形式多为长短句不整齐,形成参差错落的音韵及节奏;第二,从内容上说,词在初起时原只不过是供歌妓、酒女在筵席间歌唱的曲子而已。

《花间集》中欧阳炯的序,就曾叙述当时作词与唱词的场合:“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所以《花间集》一般的风格,就都是华美浓丽而缺乏个性的。

词到北宋柳永、苏轼手中,一改风格,把个体的生命感情带到了不具个性的徒供歌唱的艳词之内,写出了真正属于一己抒情的诗篇。

李清照也是这样一位在词的境界演进、拓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词人。

她的词作感情深挚真切,浑然大气,实践着她“浑成”的标准。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最杰出的作品。

整个词中只是写了一个短暂的秋日黄昏,在寥寥97个字中,词人概括了她南渡以后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

词的一开头,她就在凄风苦雨的黄昏时分,到处寻寻觅觅:似在找寻昔日蹴过的秋千,理过的笙簧;似在找寻归来堂上猜书斗茶的乐趣,和她志同道合、一同研治金石文物的亲人。

然而这一切都消逝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的气氛。

天晚了,该休息了,可秋风砭骨,晓寒犹重,实难将息。

只好像往日一样,以酒消愁。

但一阵寒风吹来,又将她从微醉中吹醒。

这时长空一声雁鸣,引起她无限伤心。

雁本是旧时相识,但增加她无限的思乡惆怅。

词的下半阕感情更加深化。

俯视窗前,只见遭受风吹雨打的菊花,凌乱地堆积一地,曾作《一剪梅》词赠夫君。

如今花已憔悴,寄赠无人,心情信感忧伤,时间更觉悠长。

窗外那点点滴滴的细雨,仿佛不是打在梧桐叶上,而是打着词人充满忧思的心弦,这一份流利生动的弦音之中充满着弹奏人的感情与生命。

而这种真切劲直的个性的表现,正是李清照词浑然天成的特点。

(四)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李清照在《词论》中虽竭力强调作词要讲究“故实”、“典重”,要讲究“富贵态”,但她现存词中除一篇《多丽》用了一大串典故外,绝大多数都是通俗自然,明白如话的。

她的词经常有表里如一、声情一致的表现。

如《如梦令》是一首写女词人闺中生活的小词。

词意与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唐韩《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二诗相似。

揭示女词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

词中写女主人和卷帘人的对话,意味隽永,波澜曲折,深闺少妇内心深处的伤春惜别情怀,小丫
123
环天真无邪的神态,栩栩如生在眼前。

问得多情,答得淡漠。

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

“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借之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仅一首小词,寥寥数语,就能在描摹中寓深美主题,真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4]。

《念奴娇》词写的是春情。

细雨绵绵的晚春时节,天气潮湿,令人烦闷。

词人整天关着房门,欲倚阑远眺没有心情,想出外游春也无意趣。

词中把寂寞无聊的情绪跟重门紧闭的环境、斜风细雨的天气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非常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深处的奥秘。

而它的语言有“宠柳娇花寒食近”这样既工丽又不艰深的句子,也有“不许愁人不起”这样的大白话,而这些工丽、通俗,都统一在清新的风格内,非常协调。

《声声慢》词更是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辞句谱入新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这些语言,都来自现实生活,直到今天,还是一看就懂。

《声声慢》中的叠字叠句更是富于形象化的特点,这都体现了她的用词不加雕饰的本色。

古人评价易安词,多从语言着眼。

有的着重于句子,如清代王士祺说:“绿肥红瘦”、“宠柳娇花”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清代彭孙说:“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皆用浅俗之语,发情新之思,词意并工。

”[5]这些评论都指出了李清照在运用语言上的创造性以及口语化的深度。

总之,李清照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继承并发展了婉约派词家的发展道路。

从《词论》看,她对词作理论的见解既有独特之处,也有局限、保守的一面,而李清照的创作实践既遵循了她的理论标准又有所突破,特别是后半生,由于国破家亡的痛苦经历,她对人生的一切遭遇有了特别深刻强锐的感受,表现在她的词中则眼界越大,感慨越深。

这使她后期词作的风格有时还兼有豪放派之长,使她能够在两宋词坛上成为独树一帜的词人。

注释:
[1] 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

[4] 王士祺:《蓼园词选》,中华书局。

[5] 《白雨斋词话》卷七。

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