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串讲资料:2010.04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考前串讲资料

大学语文考前串讲资料

大学语文考前串讲听课笔记第一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1、邓小平,四川广安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重点段落:第2、3段;最后4段。

3、文后[注释]:1、34、文后[提示]5、重要词汇:仰人鼻息、夜郎自大、励精图治第二课: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人民日报》社论1、中心论点:第三段第一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2、目标:第四段第二句:“我们创业的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一个原则:第九段第一句:“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讲创业者应有的节操。

4、重点段落:倒数第2段。

5、本文文体:这是一篇社论。

6、文章特点: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简洁、明了,较多地使用判断句式,极少运用修辞手法,体现出“社论”这种文体的特点。

第三课:科学的春天——郭沫若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2、重点段落:第3、4、6、7、10段。

段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文后[注释]:1、3、4、7、84、文后[提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议论中灌注着诗一般的激情。

本文论证方法多样,主要是归纳法。

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值得注意的是比喻。

此外,作者也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法。

5、课后[思考与练习]:2、3、4题6、重要词汇:孜孜不倦、颠沛流漓、废寝忘食、含辛茹苦第四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青年时代赴日留学,后弃医从文,立志改造国民的精神。

1930年,参加在左翼作家联盟并起重要作用。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野草〉、〈朝花猸拾〉,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十)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十)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十)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巴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建国以来巴金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文章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的总体特点;结合有关写人段落,掌握其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对刻画鲁迅形象的作用;明确文中运用象征的地
 方,说明其象征意义;结合有关写景段落,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对鲁迅人格的衬托作用;识别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所起的作用。

 本文一篇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是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写的。

文章记述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

本文的感情较浓,需要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1.描写方法。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模板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笔记串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重点:1. 笔记串讲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笔记串讲中准确把握知识点。

2. 如何提高笔记串讲的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大学语文学习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解决?2. 引导学生认识到笔记在大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笔记串讲的基本方法1. 讲解笔记串讲的基本步骤:预习、阅读、整理、总结、复习。

2.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笔记整理,如:列提纲、画图表、做笔记等。

三、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1. 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介绍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分类、对比、归纳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对某一篇课文进行笔记串讲。

2. 教师对学生的笔记串讲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笔记串讲方法和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二、笔记串讲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某一篇课文进行笔记串讲。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共同提高。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笔记串讲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课文的笔记串讲。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笔记串讲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语文小串讲资料1

大学语文小串讲资料1
第三段中“操舟”的比喻,写“我”几种不同情况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5.比喻意义:作者用“操舟”做喻,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孟子用“掘井”之喻,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才能达到最终成功。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5)
一、演说所阐发的“三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三事”的内容是: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以上三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4.“兴国与亡身”
5.“盛与衰”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4)
1.总论点:“有毅者成,反是者败”。
2.作者强调的核心观点: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3.说理方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方法。
4.层递句式、其表达作用:第二段五种人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上面三点是这篇演讲词的主要特色,也是作者人品在文风中的体现。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10)
一、文章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分三个层面来讲的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一、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记叙文部分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记叙文部分

第二单元记叙文部分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冯谖客孟尝君》《作家作品》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

其整理者为西汉的刘向。

《主旨》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赞扬了冯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显示了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也暴露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学习要点与难点》1.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的民本思想。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在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百姓有一定好处。

这种行为含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2.冯谖的性格特征。

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3.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先描写冯谖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超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4.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

薛地。

魏国,齐国。

5.冯谖能够成功的原因。

(1)懂得市义的意义;(2)懂得诸侯之间的矛盾可以利用;(3)懂得利用宗族关系保护自己;6.冯谖弹铗表现了冯谖有意试探;《垓下之围》《作家作品》司马迁西汉人。

撰写《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秦末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失败,身死乌江的历史片段。

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的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

《学习重点与难点》1.《垓下之围》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2)东城快战: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以及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

(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前言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前言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要参加此门课的考试。

自考的课程,只要是考试大纲、教材没有变动,每次的考试出题的内容、难度是不会有变化的。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四部分的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本课程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二、在熟练掌握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逐个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

三、要灵活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

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1、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2、10种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4、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5、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6、记叙的顺序。

参照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学习。

四、作文自考作文一般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

在写作作文时,可以参看《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

从试卷的组成来看,除去作文,考核课文知识的题目中,非常容易的题目大约占15分;较容易的题目大约占20分;较难的题大约占20分,难的题目大约占15分。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小说部分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小说部分

第四单元小说部分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婴宁》《作家作品》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明清时代人。

《中心思想》小说明写狐仙,实写人间,反映了人类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冲突。

这就是本篇小说体现出来的社会人生意义。

《学习难点与重点》一、重点掌握女主人公婴宁的性格特征。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

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

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等。

婴宁的“笑”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表层意义:无时无地地笑,千姿百态的笑;深层意义:表现了主人公痴憨,不解人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自然天性是婴宁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婴宁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颂与向往。

二、掌握婴宁性格转化的轨迹,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人类困境的思想。

婴宁性格是有变化的: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的外在变化三部曲,实际表现了婴宁思想的变化,由自然天性的性格变成顺应社会礼法,受到世俗的污染。

表现了婴宁从深山投身到人间,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所必须受到的改变。

婴宁性格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永远需要协调,并为之付出代价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冲突。

三、掌握小说的结构。

小说结构表现为双层性。

表层结构:王子服遇美,思美,寻美,娶美。

内层结构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表面上重重偶然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了完成托养狐女的义务而有意的安排,是她精心策划的一部戏剧。

四、如何理解小说中婴宁是“隐于笑者”的?“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五、掌握本文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衬托女主人公的性格。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大学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特色。

2. 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

3. 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及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 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对不同体裁、风格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常识。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文学常识串讲1. 介绍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特色。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

3. 讲解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及审美价值。

三、案例分析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主题、人物、情节等。

2. 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所学作品的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文学常识。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文学体裁串讲1. 介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分析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三、作家作品串讲1. 介绍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分析作家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925年作者海外归来后
D.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16.徐志摩《再别康桥》节奏流畅,音节顿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歌体式的


A.对称美
B.绘画美
C.音乐美
D.建筑美
17.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的象征意义是(

A.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B.历史中国负重缓行
C.传统农具效率低下

A.朝夕厮守
B.如约而至
C.不期而遇
D.期而不遇
11.下列诗歌,属于田园诗的是(

A.《蒹葭》
B.《陌上桑》
C.《饮酒》(其五)
D.《秋兴八首》(其一)
12.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奔放雄奇
B.沉郁顿挫
C.平易晓畅
D.清朗俊爽
13.杜牧《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的诗句是(

A.云外惊飞四散哀

A.不以为然
B.鸦雀无声
C.干柴烈火
D.同归于尽
9.下列《都江堰》文句中具有象征意味的是(

A.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C.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D.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10.《湘夫人》开头所展现的特定情境是(
(2).B.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的“长宜子孙”?
(3).C.说明其中排比句三个分句共同的语序特点。
4.阅读戴望舒《雨巷》中的两节: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4.下列文章中,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
5.《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是(

A.“食其所爱之肉”
B.“抽矢射佛寺浮图”
C.“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2.《夜》所写的动植物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味的有( ) A.枣树 B.蝴蝶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E.蜜蜂
3.下列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 A.屈原《湘夫人》 B.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C.白居易《长恨歌》 D.杜牧《早雁》 E.贺铸《鹧鸪天》
4.下列诗词,借秋景抒情的有( ) A.陶渊明《饮酒》(其五)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柳永《八声甘州》 D.李清照《声声慢》 E.辛弃疾《摸鱼儿》
5.下列选项中,对《婴宁》评述正确的有( ) A.天真爱笑是婴宁的自然天性 B.作者对于婴宁的自然天性赞赏有加 C.迫于社会规范的约束,婴宁“矢不复笑” D.作者对婴宁的性格转变由衷赞赏 E.婴宁性格的转化意味着个体对社会规范的顺应 三、词语解释题。 1.弃甲曳兵而走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4.食以草具 5.何兴之暴也 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7.侣鱼虾而友糜鹿 8.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9.夕济兮西澨
10.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四、简析题。 1.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圣雄甘地就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在他看来整个产业革命都要不得。也许你永 远没有机会真的遇见一位抱有这种见解的人,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大多数人都把现代技术 的种种好处视为当然。但是如果你想弄确实你同意这种流行的看法乃是正确的,那么一 个好办法就是设想一下甘地为了反驳现代技术的种种好处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 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证据。
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
D.水多菰米岸莓苔
1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借景抒情的特点是(

A.以乐景写哀,愈显其哀 B.以哀景写乐,愈显其乐 C.以哀景写哀,倍增哀痛 D.以乐景写乐,倍增欢乐
15.闻一多《一句话》的创作年代是(

A.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B.1922年作者赴美留学前
(答案解析)
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中,通过类比法阐明论点的论据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A.自我反思
B.深入浅出
C.例证典型
D.旁征博引
3.用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名言,来阐发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的道理,这种论证
D.“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6.《种树郭橐驼传》中,用“长安豪富人”“皆争迎取养”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这
种表现手法是(

A.侧面烘托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类比显现
7.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A.《秋夜》
B.《香市》
C.《爱尔克的灯光》
D.《都江堰》
8.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
(1).A.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箫声?
(2).B.这里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3).C.箫声描写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基调?与文章的下文有何联系
3.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他用空空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
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的还是同样的字:
D.旧式农业停滞不前
1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

A.爱情诗
B.政治诗
C.送别诗
D.悼亡诗
19.契诃夫《苦恼》中,能够听姚纳诉说烦恼的是(

A.军人
B.青年
C.马车夫
D.小母马
20.《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是(

A.诙谐幽默
B.平易素朴
C.清新优美
D.雍容典雅
二、多项选择题
1.《吃饭》的艺术特点有( ) A.长于演绎 B.善于类比 C.旁征博引 D.妙喻联珠 E.幽默风趣
分和卖。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
“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
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
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1).A.概括这段文字两个层次的内容。
(1).A.这里提出的避免愚蠢见识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2).B.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C.指出其中表示虚拟语气的词语,说明其表现作用。 2.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