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串讲解析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设计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文学史、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术语等。

2. 重点作品分析: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人物、情节、艺术特色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要介绍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为大学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大学语文基本知识1. 文学史: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作家作品:选取几部代表性作品,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及作品特点。

3. 文学流派:介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

4. 文学术语:解释一些常见的文学术语,如象征、意象、对比等。

三、重点作品分析1. 选择一部文学作品,如《红楼梦》。

2. 分析作品主题:爱情、家族、社会等。

3. 分析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4. 分析情节:故事发展、高潮、结局等。

5. 分析艺术特色:结构、语言、修辞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就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大学语文基本知识。

2. 回顾重点作品分析。

二、写作训练1. 以《红楼梦》为例,让学生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

2.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思考,提高写作水平。

三、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知识掌握程度。

3. 写作水平: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串讲资料(4)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串讲资料(4)

(4)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2)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着。
(3)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4)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23.《往事》(——之十四)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比较烘托的表现手法。体味作者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
掌握本文运用俚歌谚语随意点染、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25.《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现代着名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理解本文所写北京秋天“清、静、悲凉”而又“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
理解本文选取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表现故都秋色的写景方法。
(1)自“守一城,捍天下”至“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公有言,云敢不死”。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4)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
20.*《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柳宗元,中唐着名作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掌握全篇主旨:把种树之道,移之于治民之道,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 社会弊病,以及由此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掌握本文运用类比和对比手法说明道理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5)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能通知二父志。
(2)疑畏死而辞服贤,其讲之精矣。
(5)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6)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4729大语串讲

4729大语串讲

说明全文通过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 认知文中的层递句式,说明其表达作用。 认知文中的比喻,理解其比喻意义。 (35:54)(5)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理解演说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大教育思想。 指出演说的针对性,体会其现实意义。 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内涵,体会精神独立、学术自由 的理念。 指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地方,体会演说有破有立、观点鲜明 的特点。 体会本文情理并重、恳切告诫、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演说风 格。 认知本文亦文亦白、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 (41:16)(6) 《容忍与自由》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理解“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 理解“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是不正确的态度。 认知文中的主要事实论据,说明其所证明的论点。 体会本文从自己的经验教训说起、以典型实例为依据、深入浅出、 明白清楚的说理风格。 (part2) (0:00)(7) 《咬文嚼字》 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认知文中的实例论据及其所证明的论点,理解本文所擅长的归纳 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的理论论据及其所证明的“文贵创新”论点,理解本文 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方法。 认知文中“月轮”、“月晕”的比喻意义,体会文字的“直指意 义”和“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06:06)(8) 《吃饭》 概括各段的中心旨意,理解文章的总论点是揭示、嘲讽隐藏 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认知本文所提倡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认知文中将吃饭、艺术、政治连类生发的地方,体会本文善于联 想的特点。
(一)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 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 文)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 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 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 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 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04:05-06:31(二) 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 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 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 的知识为依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 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 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 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 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 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 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专升本必读大学语文串讲(议论文)

专升本必读大学语文串讲(议论文)

1.召公谏厉王弭谤•文学常识•掌握其别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成书时间:战国。

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共21卷,分八国记事。

记此条可联系《战国策》、《左传》和《史记》。

•比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重要成语•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重点翻译•民不堪命矣!•译文:老百姓无法忍受厉王的暴政。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老百姓不敢说话,在道路上相遇,只能相互以眼睛示意。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因此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人,要引导他们,让他们讲话。

•论证方法•类比论证•联系现实•对待群众意见,是以棒止谤,还是虚心纳谏?可以参看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

2.季氏将伐颛臾•文学常识•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思想核心“仁”。

•春秋时期鲁国人。

•《论语》20篇,是先秦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

•重要成语•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重点翻译•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译文:季孙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于,介词,对。

•无乃尔是过与?•译文:恐怕要责备你们呢?过,责备。

是,复指代词。

与通欤。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颛臾,当初先王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

•以为,把……作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他(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他呢?何以,就是以何,为什么,凭什么。

为,语气助词。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陈,施展。

列,职位。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人家危险你不扶持,人家跌倒你不搀扶,那又何必用你们去当辅佐呢?相,名词,辅助别人的人。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君子最痛恨那种心里想得到嘴上却不说“想得到它”,实际上为得到它而寻找借口的人。

大学语文小串讲资料1

大学语文小串讲资料1
第三段中“操舟”的比喻,写“我”几种不同情况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5.比喻意义:作者用“操舟”做喻,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孟子用“掘井”之喻,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才能达到最终成功。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5)
一、演说所阐发的“三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三事”的内容是: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以上三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4.“兴国与亡身”
5.“盛与衰”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4)
1.总论点:“有毅者成,反是者败”。
2.作者强调的核心观点: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3.说理方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方法。
4.层递句式、其表达作用:第二段五种人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上面三点是这篇演讲词的主要特色,也是作者人品在文风中的体现。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10)
一、文章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们如何少犯错误,避免愚蠢的见识。分三个层面来讲的
第一层面讲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
一、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单元串讲教案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单元串讲教案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单元串讲教案小说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法心理刻画:直接间接心理描写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婴宁》——蒲松龄一、故事梗概《婴宁》的故事梗概大体是这样的: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结成美满婚姻的故事。

有一个书生王子服,一次在郊外游玩时,遇见一位美貌女郎,向他抛下一朵梅花,回去后他为情所痴,终日昏昏沉沉。

他的表兄吴生来看他,知道事情后,答应他出去找那位女郎,但始终没有找到。

为了不让王子服伤心,于是吴生便哄骗他说女郎是王子服的姨表妹。

一次,王子服私自去了郊外寻找他的梦中情人,竟还真找到了,把她接回了家,成了亲,在家很讨老夫人欢心。

天生爱笑,但婚后由于惩罚邻居好色zhi徒,王家被告上衙门,而失去笑声。

最终生了一男孩,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小说中心思想:塑造了一个天性爱笑的狐女婴宁形象。

她纯真、痴憨而略带狡黠,在未经世俗污染时,其自然天性自由流淌,寄托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但狐女走出深山幽谷,投身人际社会,她不得不失落自然天性,顺应社会礼法,这反映了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困境: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欲社会性相矛盾,批判封建礼教对妇女健康天性的压抑和窒息。

三、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的狐狸精母亲、吴生、婢女小荣,姓吴,嫁给秦姓男人,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姐姐,吴生称他们为姑姑,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

婴宁是王子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氏所养。

四、小说的几条线索1、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鬼母乃小说情节的枢机,是故事发展的总导演,此线索是内在线索)2、王子服:遇婴宁、寻婴宁、娶婴宁(外在线索)3、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零涕4、理清故事发展脉络: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婴宁成婚——悲葬鬼母。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

大学语文笔记串讲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大学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特色。

2. 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

3. 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及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 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对不同体裁、风格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常识。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文学常识串讲1. 介绍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特色。

2.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

3. 讲解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及审美价值。

三、案例分析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主题、人物、情节等。

2. 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所学作品的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文学常识。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文学体裁串讲1. 介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分析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三、作家作品串讲1. 介绍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分析作家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串讲笔记2

大学语文串讲笔记2

基本知识要点归类1.关于作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人民日报》社论。

《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王蒙,当代著名小说家。

《论气节》: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周培源,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咬文嚼字》: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散文创作谈》:秦牧,当代著名散文家。

《谈<水洗>的人物和结构》: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文艺评论家。

《论语十则》:孔子。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唐代著名政治家。

《朋党论》:欧阳修,号醉翁,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2.作者分类。

属“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欧阳修、王安石。

属北来的作家:欧阳修、王安石。

属“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朱自清、茅盾。

属思想家的作者有:邓小平、鲁迅、孟子、孔子。

3.体裁归类:属奏疏文体的文章:《谏太宗十恩疏》,《朋党论》。

属文艺专论的议论文:《咬文嚼字》人散文创作谈》。

属讲话稿的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的春天》、《论气节》(演讲稿)。

4.论证方法归类:以反驳论点为主的文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司马谏议书》。

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谏太宗十思疏》、《朋党论》。

主要运用归纳论证方法的文章:(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科学的春天》,《论气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咬文嚼字》,《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