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法探索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法探索

网络 的初 步应用 . 例如 收发邮件和聊天 . 但是 基础知识
教学. 必然造成“ 吃不饱 ” 吃不了” 与“ 并存的局面 . 以 难
仍然未达 到大学计算机教 学的 目标 。还有部分 学生 由 于 中学课 程较为紧张 , 忽视 了计算机课程 的学 习 . 课余
时 间也很少使用计算机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所有学生
应 用型本 科计算机基础课程 改革方法探索
杨 娜 , 顾鸿虹 , 王基伟
( 京 科 技 大 学 天 津学 院 , 津 3 13 ) 北 天 0 8 0

要 :随 着信 息技 术 的发 展 和 应 用 的普 及 以 及 中 小 学 信 息技 术课 程 广 泛 的 开设 , 得 高等 学 校 的 使
现 计 机 211 @ 代 算 0 . 12
教 学 园地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 的 目标 是针对部 分学 生在 入学前 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 .通过优化课 堂教学 . 为学生提供符合 自身特点 的最佳学 习环境 。 分
层 次 教 学 是 在 班 级 授 课 制 下 按 学 生 实 际 学 习程 度 和 能 力 施 教 的 一 种 重 要 手段 .是 根 据 学 生 的 基 础 和 能 力 差
查 题 目.这样 让我们课程 的设置 和考核更加地 符合应 用 型本科 的需求 同时 . 学一科考一 证” 目标 . 以“ 为 我们为学生设定 这 一 目标的原 因是 .让学生带着 目标去学 习每一门课
程 , 过 考 证 去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意 识 , 时 . 学 生 不 通 同 让 断 努 力 去 扩 充 自己 的知 识 面 .证 书是 对 学 生某 个 阶 段
教学 , 量才施教 . 来适应 学生计算机能力的不均衡 。大

应用型院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应用型院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对接 , 了一批 具有综合性 、 建立 专业性 、 产学研合作 的学 生实习基地 , 大大提 高 了我院 的人才 培养质量.
为了适应 合肥学 院 的办 学定 位 , 大力培养 高 素质 的应用 型人 才 , 计算 机科 学 与技术 系也 对多 门课程进 行 教学改 革 , 力提高 教育 教学 质量 . 合合 肥 学 院计 算 机 科 学 与技 术 系 的程 序设 计 语 言 课教 学 改 革项 努 结 目, 程序设计 语 言基础课 ( 对 C语 言 ) 进行 了模块 化教 学改革 , 在 教学实 践 中得到 了成功 的应 用. 并
模块 化教学 法 ( S 是 2 Mr ) 0世纪 7 0年代 初 由 国际劳 工组 织 研究 开 发 出来 的 以现场 教 学为 主 , 以技 能 培训 为核 心的一 种教学 模式 . 9 9年欧 洲 2 一 9 1 9个 国家 签署 波 洛格 纳 ( o g a 宣 言 , 2 1 欧 洲将 在 Bl n ) o 到 0 0年

系列教 学改革 , 实推动 了教育 教学 质量 的提 升. 了增 加 “ 切 除 9学 期 制” 的认 知 性 实践 教 学 , 院还 进行 学 了一系列 探索 : 行考 试制 度改革 , 实 变末 端考 核 为过程考 核 , 实施“ 2 考试 制度 ; 过与城 市 、 N+ ” 通 产业 、 区 社
应 用 型 院校 “ 序 设 计 语 言 ” 程 模 块 化 教 学 改 革 程 课
项 响琴 汪彩梅 马保 卫 一, ,
( . 耳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1合 巴 合肥 20 0 ;. 3 6 12 安徽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合肥 20 3 ) 30 9
摘 要 : 互用 型本 科教 育 是 要 培 养 育 刨 新 意 识 、 有 实践 能 力 的 高 级 应 用 型 人才 , 是 目前 国 内外 多所 高 校 人 才 具 也

基于艺术设计专升本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艺术设计专升本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设计教育111设计DESIGN摘要:为解决艺术设计类专升本课程设计缺乏有效衔接问题,加强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架构学生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研究基于当前专升本教育现状,根据社会对设计类人才需求状况、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结合专升本学生自身特点,对艺术设计类专升本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奠定基础,提升专升本人才培养质量。

该教学改革可为艺术设计类专升本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 专升本 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06-0111-03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lacking of effective link-up in the Top-up courses of artistic desig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students ’ reasonable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op-up degrees ,this research integrates and optimize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basic design curriculum and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students ’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mand for design talent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re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alents. The teaching refor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design course from the Top-up Program of artistic designing.Keywords:Artistic designing Top-up Program Basic Design Cours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晋中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闫晓英基于艺术设计专升本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BASIC DESIGN COURSE BASED ON THE TOP-UP PROGRAM OF ARTISTIC DESIGNING引言专升本(本文特指普通专升本,即经教育厅批准的普通高校选拔省内专科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进行两年全日制本科学习的教育模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实践,是我国社会及人才发展的需要。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摘要:“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下,作者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介绍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并围绕教学内容组织、重点与难点问题、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课程实施的要点,对在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课程实施的不同侧重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教学实施“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

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本课程是学生深入接触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的第一门课程,因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而掌握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则更加困难;在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着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深度;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即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而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编程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许多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任课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特别是,一些学校在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很好地整理和总结这些经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钦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小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叶乃文副教授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颜晖教授等高校的相关教师组成课题组,结合各校在本课程长期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共同研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供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广大教师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刘林东邬依林张谦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7期摘要: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字符数组”章节内容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对教学视频学习数据的采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视频学习数据进行挖掘,通过教学实践应用,形成一套有效的課程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人工智能;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7-0143-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0 引言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核心目标。

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难以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训练学生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针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1],在课程教学模式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2-3],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基础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工科创新型人才。

文中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第六章“字符数组”章节内容为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4],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及专业人才培养导向,提高“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1.1 思维模式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面向软件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开课时间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对于大一新生而言,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过多接触计算机编程,不熟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精品课程建设重在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提出了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系统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建设的方案。

实践表明,这一方案适应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特色,更容易使课程建设落地实处,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3高校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

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反映出课程教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其学科、专业和课程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而课程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石。

从培养目标出发建设适合本校建设应用型建设精品课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学术型本科教育,学术型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探索和发现新原理、研究客观规律并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从而进一步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科学研究人才。

应用型人才要求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实际岗位的需要,会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也不同于以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中高等职业教育。

本科层次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

因此,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应该满足培养多类型、多层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专业等各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此类课程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育要坚持理论教育与技术教育并重的教学方法,围绕软件市场对程序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注重实践教学与实训技能,这就必须做到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不同的实践成果,特别是要保证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程序代码的设计与实施,在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下,能够完成系统开发。

传统课程设计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实现应用型本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程序设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软件应用型人才。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以传统教学、经验教学为基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存在许多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人才培养的问题,笔者发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程序设计类课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现在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理念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的需要,尤其有的教师知识结构过于老化,专业素养较落后,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会理论、能通过考试就达到教学目的了,但这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完成设计成果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应依据社会对软件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改变教学理念,以传统教学为基础,结合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

2.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相对落后。

教材体系的建构应当是层次分明、相辅相成的。

程序设计类教材很多,教材系列一体化的建设并不完善,这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影响很大。

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现在有许多学校对这些课程几年不作调整,计算机类课程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培养的学生自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李程来源:《工业设计》2020年第06期摘要:《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之首,承接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实践课,课程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创新能力、设计方法运用为核心,因此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现状,阐述《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6-0048-02工业设计属于“设计”的范畴,作为制造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解决企业及用户需求等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工业设计行业供给规模不断扩大,未来的工业设计将朝着多元化、更优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第29届ICSID大会对工业设计的重新定义。

“工业设计是解决创新的战略问题,它通过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来推动创新,促进商业成功并改善生活质量。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以设计工作基本流程及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和设计评价为主,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为目的地,在教学中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创造人、社会、自然和谐体系中,以产品设计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为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般工业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完成设计项目,锻炼设计创新与开发能力。

1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的现状1.1传统的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前期理论学时+后期实践学时的分段式教学,课程以四节连上居多,大量的理论讲授对师生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一方面,教师需要对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非常深入并能够形成系统认识,而不是机械复制内容,这种做法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理解能力,课程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很难形成深刻记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缺乏相互渗透,不能保障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造成多以外观造型设计为主要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教学
125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林显宁
0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基本方法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他们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建立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1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过于关注语法与语义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而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首先在学习方法上还没有完全从高中的学习方法中完全转变过来,因此,他们的学习可能过多地关注程序语言,而非程序设计。

以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上,可能更多地以程序语言为纲,过多地传授他们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语义,而往往忽略了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上,一般是先介绍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然后给出简单的示例程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对语法结构的使用进行实例说明,学生并不能通过这些示例体会到分析问题、程序思维和构造的方法。

整个课程较少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案例,缺少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3)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考试以往是采用纸质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改错题、程序设计题等等,对于程序编写的是否正确并不能进行验证,枯燥的题型设计引导学生注重语法的背诵上,忽略了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考核。

2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重构知识结构,注重对学生程序设计思想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不能以大部分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讲解,摒弃以往先详细讲解语法、示例,然后让学生验证的教学方法。

而是采用案例贯穿其中,通过精心进行设计一些实例,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关的语法规则,同时也能从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中体会到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部分典型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

表1 程序设计基础部分典型教学案例
主题 案例 对应知识模块
简单程序设计 鸡兔同笼;简单计算器
数据输入输出;数据
表达;顺序结构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闰年的判断 流程控制(分支结构、if 嵌套)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抽奖游戏;求素数
流程控制(循环结构、
嵌套循环)
数组与字符串
成绩统计分析;字符加密与解密 数组、循环结构、字
符串
函数与过程设计 猜数字游戏;万年历 函数、数组
(2)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验 改变以往单纯采用笔试的考核方法,应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采用“笔试+机试”相结合的形式。

笔试主要是考核理论知识,上机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程序设计类的等级考试,学生若通
过考试成功取得相关证书,可以申请该门课程免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化的考核,期末考核分采用“平时分+期末考核分”相结合的方式,比例是40%(平时分),60%(期末考核分),平时分参考学生每周一次的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训练
由于程序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需通过大量的编程训练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编程、算法设计的思想与能力。

因此,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极其重要。

根据理论教学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方式,构建一个不同层次、递进式的实验项目,并把不同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形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真实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教学设计包括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综合实验三个方面,构成一个“阶段递进”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演示实验。

主要是培养学生程序调试的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与掌握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技巧。

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为主,通过教师精讲案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提高习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程序调试、编译、链接、运行等过程,进而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自主实验。

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多练,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训练。

自主实验侧重基本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程序设计题目,学生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内独立自主地完成,并通过教师的批改、反馈,培养学生程序阅读、程序模仿改写和独立编程的能力。

3)综合实验。

在自主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知识应用的情况,设计一些难度稍大的阶段性综合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包括“程序分析”与“程序设计”两部分。

通过综合实验,加深对程序设计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编程水平,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程序设计思想与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本文通过重构知识体系、改进考核方式、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等,大力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编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捷.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案的研究与设计[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3):104-107
[2]惠苗.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宜宾学院学报,2013,13(6)
[3]周勇,卢芳菲,李翠玉,郑宏云,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C 语言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1
【基金项目】
2016年广东理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JXGG2016008
作者简介:
林显宁(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算法设计、教学教法研究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 526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