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一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课后练习一第1题【单选题】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
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加强君权,巩固统治B、废丞相,设三司C、设置三省六部制D、创立殿试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人物通过改变或兵变登上皇位的是( )①李世民②赵匡胤③赵构④朱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之间发生的战争,史称( )A、楚汉之争B、官渡之战C、八王之乱D、靖难之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 A、B、C、D、【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B、策问C、《三国演义》D、四书五经【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努尔哈赤
天命三年 (万历四十六年, 1618 年)正月, 努尔哈赤对诸贝 勒宣布:“吾意 已决,今岁必征 大明国!”
明清帝国的更替:
明太祖
皇太极
1636年,皇 太极(清太 宗)在盛京 (沈阳)称 帝,建立清 朝。
皇太极狩猎
沈阳故宫
2、山海关之战
假如你是吴三桂,应该降李还是降清?
清军击败 农民军,迁 都至北京, 开始了清朝 在中国的统 治。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 推翻元朝 统治,在应天 (今南京 ) 称帝,国号明 。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此后近20年 时间,扫平各种残余势力, 完成了统一。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 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 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 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 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 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 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 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 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问:①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 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明太祖
明代锦衣卫
顺治
剃发令
一、选择题
1、明朝时,掌管地方的机构是:( B
)
A、六部 B、三司 C、中书省 D、行中书省
2、下列活动不属于明太祖的是:( C ) A、吸收读书人充当谋士 B、在中央废除丞相 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3、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 相似( C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材料三:1616年后金汗国建立。经1621年的“辽沈之战”、次年的“广宁之战”,已领有辽河以西的东北地区,进逼山海关,拥有了“逐鹿中原”的根据地,……1644年,清入主中原。此后历经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统一中国。
——《中国古代农耕与游牧社会交往的历史脉络》
请回答:
材料一中“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易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B、明成祖——设东厂
C、雍正——设军机处
D、顺治帝——大兴文字狱
【答案】:
【解析】: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答案】:
【解析】: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立内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一篇
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与明朝
B、汉朝与宋朝
C、秦朝与清朝
D、唐朝与明朝
【答案】:
【解析】: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解析】: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A、设置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锦衣卫
【答案】:
【解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更替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更替教案北师大版案例说明本课的主要内容包含明朝的建立与强盛、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族入主中原等内容,是充分体现历史时序性,朝代更迭、波澜壮阔的一课,同时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课。
选择“明朝的建立与强盛”这一子目,旨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片、分析文字史料,通过元末的社会形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再通过明朝的建立及强盛的过程,建立起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教师讲述:继元代之后建立的明清两朝是中华王朝的晚期,一方面出现了“洪武之治”“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但同时又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从先进转为落后。
让我们先廓清明清兴替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探究王朝晚期变动的大局与时代特点打好基础。
学生:聆听思考。
设计意图: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过程讲解(1)元末红巾军起义教师:从“开河”这一事件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治理黄河本是利民的好事,而为什么会成为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索呢?补充“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歌谣。
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掌握学情,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听讲的时候更有效率。
本子目讲解完之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从这一事件让学生理解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黑暗、元末尖锐的社会矛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元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并据图讲述朱元璋投靠红巾军、削平群雄、推翻元朝的过程。
学生:聆听思考、观察地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地图,建立起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对元末的社会形势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明朝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明初严重的社会问题,朱元璋应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史料: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奇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课后辅导练习六十五第1题【单选题】“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康熙帝无关的历史史实是( )A、设置台湾府B、两次雅克萨之战C、大兴文字狱D、设军机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B、《论唐太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影响》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军机大臣的历史作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皇太极改国号和族名②八旗制度创立③军机处设立④清军入关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长安B、东京C、北京D、南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和设立三司的目的是(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B、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C、加强君主权力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秦、汉B、元、清C、金、元D、辽、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内容,属于制约皇帝的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军机处C、科举制D、内阁、六部【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从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制度,再到放弃内阁之都到设立军机处,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明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368年、1616年B、1238年、1636年C、1238年、1644年D、1368年、1644年【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A、夏朝—约公元前2170年—禹B、秦朝—公元前220年—嬴政C、隋朝—581年—杨坚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答案】:【解析】:第13题【改错题】指出错误并改正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的是元代著名科学家毕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思考
• 明清更迭的原因
思考:农民起义军为什么能够推翻明王朝?
一、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二、李自成起义 三、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
1.满族的崛起
满族的崛起
努尔哈赤
天命三年(万 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尔哈 赤对诸贝勒宣布: “吾意已决,今岁 必征大明国!”
皇太极狩猎
沈阳故宫
一、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二、李自成起义 三、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上述材料,说说明太祖的治国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治国措施体现的主要特点。
治国措施
• 经济方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休养生 息的政策
• 政治方面:明纲常,重法度,严惩贪污腐 败。
• 特点:利用民众的力量;惩治严厉
阅读材料
•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 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满族的崛起 2.山海关之战
山海关之战
一、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二、李自成起义 三、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
1.满族的崛起 2.山海关之战 3.满族入主中原(1644)
学了本课:比较朱元璋与李自成 的异同点
制定本课大事年表
• 1368年—— • 1616年—— • 1636年—— • 1644年3月—— • 1644年4月—— • 1644年5月—— • 1644年9月——
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 代前 Nhomakorabea的危机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新课导入
• 他无情地将蒙古人赶出中国,并清除掉所 有政敌,其坚决果断的统治为饱经内战之 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 _____约翰.琼斯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北师大版拔高训练一第1题【单选题】刘军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
下列最可能成为论文标题的是( )A、浅议清朝的民族关系B、试论清朝的对外关系C、简论清朝的文化专制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君主权力D、避免藩王割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
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军机处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与其作用相同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元世祖实行行省制D、雍正帝设军机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 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教案 北师大版

知道明朝建立及清朝代明的过程,理清明清兴替演变的历史脉络。
教学难点
全面分析理解明清更迭的原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人复备
知学
一、目标展示
1.揭示目标
预学
二、预习检查
1、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________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1368年_______建立_______,定都_______。
(5)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攻占了元朝重镇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这个重镇是()
A.河南商丘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
二、元朝与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不用简单的读书或背书的形式,通过一张表格,内容更加清晰。
学习比较
拓展思维
课后作业
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的更替
课题
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的更替
课型
新授
编号
0715
时间
主备
复备
审核
教学目标
1、知道明朝建立的过程,了解明初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措施与明初国力强盛的诸多表现。
2、知道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过程,认识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3、知晓明清兴替演变的历史脉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2、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通过废除_____、创_____、设立______、迁都_______等举措,奠定了君主集权体制的基本格局。
3、1627年陕西等地饥民相继揭竿而起,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1644年,_______攻入北京,明朝宣告覆亡。
4、17世纪初,_______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_______。1644年,清入_______,9月,迁都_______,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北师大版
课后辅导练习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一见面—述旨一过朱一交发……”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对外文化的交流
C、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D、民族政策的演变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B、《论唐太宗时期安史之乱的影响》
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
D、《论清代军机大臣的历史作用》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与其作用相同的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元世祖实行行省制
D、雍正帝设军机处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
A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图A 图B 图C
材料四: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
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
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在中国开创了什么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概括材料中,哪一措施最能体现“帝方自操权柄”?
材料三图A“举子看榜图”中的举子考试相对隋唐有何重大变化?(从内容与形式作答)为什么有这个变化?
材料三图B,图C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主题?
材料四反映清朝的文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
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
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
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
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
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
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
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
并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的发展趋势。
由此指出分析历史问题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政治制度的改革】
材料一: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经济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示内容
【萌芽出现】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材料二中“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政策解读】
材料三:“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三体现了乾隆帝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束缚下,他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