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管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管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管理与防治研究进展邱晓萍1,刘铠婕1,林宇慧1,徐思承2,张启航2,王希3,丁晨召4,曹阳4,林夏鸿41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广东深圳518000;2 中山大学医学院;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症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大幅上涨。

各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环境、生活习惯或种族的差异等有关。

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有较大差异。

在骨质疏松症的管理中,多数国家建议对人群进行骨折危险因素评估,再根据结果考虑是否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骨折风险评估,确定防治方案。

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既要加强患病人群的筛选和管理,也要倡导防治并重及个体化治疗。

未患病或低风险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中高风险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同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或延缓骨量的降低,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包括双膦酸盐类、雌激素、降钙素、RANKL抑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并发症;骨折;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膦酸盐类药物;雌激素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1.026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1-0107-05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

骨质疏松症可以引起轻微创伤性骨折,增加老年群体的死亡风险。

并且,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显著增加,给全球带来了很大的疾病负担。

对老年群体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定期筛查,及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手段迫在眉睫。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进展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进展

防体 系中 , 采用 中西 医的手 段 , 如骨密 度诊 断仪 器、 生化 检 骨
查、 中医体质量表进 行体检 筛查 , 早期 发现 骨质疏 松症 ; 三 在 级预防体 系中 ,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的手段 积极治 疗 防治 骨质 疏
松症 。
3 小 结
[ ] 段永敏. 8 中西医结合 治疗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3 2例 [ ] J. 深圳 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 ,0 1 :8—5 . 2 02 ()4 0 0
烟、 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是骨质疏松症的易发 因素 。 15 其他 因素 .
2 防治 措 施
遗 传 因素 、 医源 性 因 素、 恶性 贫 血 、 压力 过
2 5 加强健康教育 .
国内大 量研究 证 明, O 对 P患 者进行 自
大、 过量 负重和一 些代 谢性 疾病等也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孙美 芝 。 陈 燕
( 州 市 中心 医院 荆
中 图分 类号 : 4 35 1 7 . 1
湖北荆 州 44 2 ) 30 0
文 献 标 识码 : A DOI1 .9 9 jis.0 6— 2 6 2 1 .3 0 6 :0 3 6 /.s 10 7 5 .0 2 1 .2 n 文 章 编 号 :0 6—7 5 2 1 )3— 0 5— 2 10 26(0 2 1 0 5 0
1 081 — 1 2. 08
[1 2 ]宋丽娟. 吸机 相关性肺 炎 的预 防措施 [ ] 中外 医疗 , 呼 J.
2 0 ,8 4 :1 0 9 2 ( )3 .
[6 钱培芬. 2] 呼吸机 管路更换 频率对 管道 细菌污染 影响 的研 究[ ] 上海护理 ,0 89 5 : 7 J. 2 0 ,( )5— . [7 周勤 , 2] 田君 , 郑凯 中.C IU呼吸机相 关性肺 炎 的预 防护理 [] 护理 实践与研 究 ,09,( )3 —3 . J. 2 0 6 1 :1 3 本文编辑 : 春晖 邱 2 1 —1 2 0 1 0— 6收稿

绝经后骨质疏松部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部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I l E

图1 人E R基 因结 构与功能
E 和 E 介 导雌 激 素 的作 用 不尽 相 同 , R R 当两 亚型 共 存 时 ,R 能通 过 形成 异 源 二 聚体 来 削弱 E 的激 活 E R 转 录 功能 , 在 E 丧失 情 况 下 ,R 却 可 部 分替 代 其 而 R E
蒋 尚 群 , 吴 爱琴 , 余 清
( 温州 医 学院
环境 与公 共卫生 学院 ,浙 江 温州 3 5 3 ) 2 0 5
[ 关键词] 骨质疏松,绝经后 ;基因;受体 ,雌激素 ;受体,骨化三醇;I 型胶原 ;综述文献 [ 中图分类号] R9 . [ 563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0- 18(0 609-4 0023 2 1 )0- 570 1
随 着 人 口老 龄 化趋 势 的 日益明 显 , 经 后 骨 质疏 松 绝 症 ( o P 已 成 为影 p sm n p u a s e p r s S P O ) 响 老年 女 性 健 康 与生 存 质 量 的主 要 疾 病 之一 。 症通 常 本 表现 为骨 量 减 少 、 微 结 构退 变 、 强 度 降 低 、 性 增 骨 骨 脆 加 而 最终 致 骨 折 发 生 。 M P 发 生 于绝 经 后 5 1 年 , PO 常 ~ 0 每 年 骨丢 失 率 约 为 2 ~ 1 % % O ,为 高 转换 型骨 质 疏 松 症 。 P O 为 多基 因共 同作 用所 致 的 疾病 , 其 发生 机 制 尚未 MP 但 完 全 明 了 。 密 度 ( o e m n r l d n i y B D 降 骨 b n i e a e s t , M ) 低 是导 致 骨 质 疏松 及 骨 质疏 松 性 骨 折 的 直接 原 因 , 也是 目前 公认 的诊 断 骨 质疏 松 症 的 金 标准 。已 有研 究显 示 , 雌 激 素 受体 ( s r g n r c p o , R 、 生 素 D e t o e e e t r E ) 维 受体 (ia i ee tr VR 、 型 胶 原 基 因 多态 性 与 B D vtm nDr cpo , D ) I M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新进展
2 0 1 4年第 9期 1 4 3 绝经 后骨质疏 松 症治 疗新 进展
李 娜‘
摘要 :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 下、 骨微结构破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 ,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因此 对绝经后 骨质 疏松症 的防治是 妇产 科学乃 至全社会 面 临的重要任 务。本 文探 讨绝 经后 骨质疏松 症 治疗新进展 以及研 究方 向。
关 键 词: 绝 经后 骨质 疏松症 ; 治疗 中图分类 号 : R 2 7 1 . 1 1 + 6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9 — 0 1 4 3 — 0 1
绝 经 后 骨质 疏松 症 严 重危 害 中老 年妇 女 的身 心健 康 , 目前 癌 、 乳腺 癌 的 发生 率增 加 。 选 择性 雌 激素 受 体调 控 剂包 括 他莫 昔 其治 疗 方 法 主要 有 一 下方 法 。 芬、 雷洛昔芬等, 它 们具 有 雌 激 素 的 性 质 , 还 可 以减 少子 宫 内膜 1 调 整 生活 方 式 癌 和乳 腺 癌发 生 的危 险性 。 邓 士 琳 等[ 1 1 对 经 双 能 x 线 吸 收法 ( D X E A )  ̄ 定 腰 椎 骨密 度 并 2 . 2 促 进 骨形 成 药物 : P T H是 由甲状 旁 腺 分 泌 的一 种 多 肽激 素 , 确诊 的绝 经 后骨 质 疏 松妇 女 与健 康 绝 经后 妇女 进 行 危 险 因素 的 是人 体 内重 要 的钙 、磷 调 节 因子 ;小 剂 量 时具 有 明 显 的成 骨 作 回顾 性 调查 , 发 现生 活方 式与 P M O P发病 密 切有 关 , 经常 喝豆 浆 、 用, 而 大剂 量 时则 抑制 成 骨 细胞 。P T H 对成 骨 细胞 ( O B)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及诊断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及诊断研究进展
骨 颈 或前 臂 骨骨 丢 失率 相 关 。朝 鲜 学 者 亦 有 类 似 报 道 。
1 1 雌 激 素 由 卵 巢 功 能 衰竭 所 致 雌 激 素 缺 乏 已是 公 认 的 . P MO 发 生 重要 原 因 。用 雌激 素 治疗 后 , 绝 经 相 关 骨 丢 失 明 与 显减 少 . 折危 险性 可 降低 5 。L n 骨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等进 行 的一 项 动 物 实 验 证 明 : 激 素 促进 现存 的骨 形 成单 位 继续 进行 骨 构 建 , 制 雌 抑 新 骨 形 成 单 位 产 生 , 而 降低 骨 转换 、 止 骨 丢失 I = 从 阻 t ] 基质 成 骨 细 胞 前 体 细 胞 和 破 骨 细 胞 上 雌 激 素 受 体 的 发 现
湖 北省 宜 昌市 中心 医院 (4 0 3 4 30 ) 武汉 大学人 民医院 ( 3 0 0 4 0 6)
关键词 骨质 蔬 枷 症 . 鲍 经岳 - 雌 激 素 ; 遗传 ; 诊
R 8 文献 标 识 码 5 A 文 章 编 号 10 3 5 2 0 )30 0 3 8 51 (0 2 0 2 30 0
目前一般用 b a tf 示 4种内切酶多志性位 . 、 、、 表 而用 B A、 、
T、 表 示 缺 乏这 些 多 志 性 位 点 。在 前 人 研 究 中 多认 为 VD F R 基 固 多 志性 与 骨 密 度 关 系 密 切 , 中 B 、tAA 基 因 型 与低 其 B t、 骨 密 度 有关 。Mac r 等 最 近 研 究 发 现 : 洛 文 尼 亚 绝 经 后 妇 斯 女 V R 基 固 多 志 性 分 布 频 率 为 B :B t b = D B b b l 8 6:5. 2 . , 中 B 基 因 型 腰 椎 ( ~ L ) 密 度 明 7 8: 3 0其 B I {骨 显低于 b b基 因型 用 二 磷 酸 盐 和 钙 剂 治疗 后 B B B、 b比 b b基 固 型 腰 椎骨 密 度 明 显 上 升 , 而 认 为 VD 基 因 多 态 性 与 绝 从 R 经 后 妇 女 对 钙 剂 和 二 磷 酸 盐 的 治 疗 反 应 具 有 相 关 性 K rbys i ua aa h 等 认 为 VD 基 因 TaI多恣 性 与 日车 妇 女 激 R q 素 替 代 治 疗 ( omo erpae n hrp HR 后 腰 椎 骨 h r n elcme t eay, T) t 密 度 和 血 骨 吸 收指 标 水 平 有 关 。HR T 1年 后 _r比 _ 基 因 r _ r t 型 腰 椎 骨 密 度 明显 升 高 - 且血 吡 啶啉 下 降 1 。但 亦 有 报 道 3 显 示 在 绝 经 后 妇 女 中 耒 发 现 VD 基 因多 恋 性 与骨 量 、 代 R 骨 谢 生 化 指标 、 ( 及 由其 引 起 的 骨折 有 特 定 关 系 . P ) 雌 激 素 受 体 (srg nrcpo .R) 因 位 于 第 6号 染 et e ee tr E 基 o 色 体 上 , 中 位 于 内古 子 1部位 上 的 E 基 因可 被 a1” 其 R Xb 及 P uI” 制 性 内切 酶 酶 解 成 多 态 体 . X X 、x和 P 、 v 限 即 X、 x x P 即 、 P am n等 在 芬 兰 的 一 项 研 究 表 明 : P 。S t e 绝经 后 妇 女 P P 基因型者 比 P p和 p p基 因型 腰 椎 骨 密 度 下 降 速 度 慢 . 经 长 但 期 HR 后 这 种 与 基 因 相 关 的 骨 密 度 差 异 可 渐 缩 小 。Og wa T a 等 _最 近 发 现 E 基 因 q 32 . ( R 2 —4 】区 域 基 因拷 J数 变 异 与 日 { 本 妇 女 腰 椎 骨 密 度 相 关 . 且 可能 是 日本 妇 女 患 P )的 原 并 M( 因。 B ge 而 a gr等 对 丹 麦 绝 经 后 妇 女 随 访 1 8年 未 发 现 E 基 R 困 多 态性 与 身体 任 何 部 位 的骨 密 度 相 关 , 未 发现 与腰 椎 、 亦 股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相关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相关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相关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妇女健康领域的一大难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组织的大量流失而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的疾病,容易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

氧化应激也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中活性氧物质产生过量,超过机体清除能力所导致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绝经后女性身体内,卵巢功能停止使得雌激素水平骤减,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雌激素在体内对抗氧化应激有重要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对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氧化应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氧化应激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方面,过量的氧化应激会破坏骨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骨形成,加速骨吸收,从而导致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氧化应激还会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发展。

氧化应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氧化应激诱导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不仅会影响骨细胞的功能,还会诱导骨细胞发生凋亡。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通过激活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如JNK、p38 MAPK和NF-κB等,促使骨细胞发生凋亡,加剧骨质疏松的进展。

减少氧化应激对骨细胞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三、综合治疗策略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与氧化应激的关联,目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营养干预和体育锻炼等方面。

1.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双磷酸盐类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等。

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但是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增加,目前并不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

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骨质疏松症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本文将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等。

这些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为深入了解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在疾病负担评估方面,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分析,我国科研人员评估了骨质疏松症对我国居民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

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病因学研究方面,我国科研人员积极探索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也在发生变化,如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预防和治疗策略方面,我国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根据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因学研究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在预防方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的 临床 分析 [ J ] .中医药信 息 , 2 0 1 6 , 3 3 ( 3 ) : 9 2~ 9 3 . 中的 临床研 究 [ J ] .重庆 医学 , 2 0 1 6 , 4 5 ( 2 8 ) : 3 8 9 3— 3 8 9 5 .
1 9 ( 1 o ) : 1 8 0 9 —1 8 1 0 .
3 1 ( 7) : 9 4 9—9 5 2 .
[ 1 5 ] 汤欢 .针灸联 合 盐酸 曲马 多治疗 中度肝癌 疼痛 疗效观 察 [ J ] .山
[ 1 6 ] 郑凯, 宋杰, 高玉, 等.针 刺缓 解肺 癌 中重 度癌 性疼 痛临 床观 察
2 0 1 6 年 1 2月 1 6日收稿
2 0 1 5 ( 3 8 ) : 4 2— 4 3 . [ 7 ] 陈立新 ,张建 华,黄 秀峰 .六神 丸配合 三阶 梯止 痛 法治 疗癌 性疼 东医 药 ,
国中 医药信 息 杂志 , 2 0 1 0 , 1 7 ( 8 ) : 7 4— 7 5 . 间 疗法 , 2 0 1 1 , 1 9 ( 8 ) : 1 8 .
1 2 ] 何 书丽 . 自 制 消癌 膏穴位 贴 敷 治疗 癌性 疼 痛 6 2例 [ J ] . 中国 民 [ 4 ]杨忠明, 谢 刚, 廖 大忠, 等.癌痛散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 [ 1 3 ] 芦殿 荣 , 芦殿香 , 柏 大鹏 , 等 .益 肾骨康 膏治 疗 肾虚 血瘀 型 癌性 【 5 ]邢晓 娟 .癌痛散 抗癌 止痛 的临床 观察 [ J ] .中国 中医急症 , 2 0 1 0 , [
关 键词 : 绝经后 骨质 疏松 症 ; 中 医药; 运动 疗法
骨质 疏松 症 (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 O P ) 是 以骨 量低下 , 骨微 结构破 坏 , 导致 1 . 1 . 4雌 激素 类 : 此类 药 物 能抑 制 骨 转换 阻止 骨 丢失 , 是 防止 绝 经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者:张亚军, 刘忠厚, 张鹏作者单位:张亚军(内蒙古医学院,呼和浩特,010059), 刘忠厚(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张鹏(北京中医药大学)刊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年,卷(期):2010,16(3)被引用次数:0次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 19982.王建华.张智海.钟平北京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分析 2008(2)3.高建华.郑健辉.张瑞平广东江门地区2454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 2006(5)4.马宗军.王一农.马宁宁夏地区回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2008(4)5.张秀梅.王亚平.魏玲格跟骨定量超声法评价正常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2002(3)6.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 2001(5)7.颜晓东.王风.朱敏嘉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2002(12)8.吴伏娜.钟紫茹.韩全水深圳城区成年人峰值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的调查 2004(8)9.梁伟江.黄秀峰.韦荣耀广西百色城乡壮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2005(3)10.安珍.王文志.杨定焯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 2002(3)11.张毅.曾平.李宁华北京崇文区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2007(27)12.赵晰.金明爱.张秀敏吉林省部分地区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研究 2008(8)13.周起敬.明庆华.徐汝昌昆明女性髋部骨密度及骨质疏松调查调查 2005(1)14.吴琼.杨欣.何农定量超声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比较 2007(3)15.何永清.张金海.顾宣欣浙江地区人群11926例跟骨骨密度研究 2008(2)16.朱志鑫.张金海.顾宣欣浙北地区6330例跟骨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2004(2)17.张伏元.邓展生.伍峰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2003(4)18.崔锐.颜志祥.孙倩昀腰背痛、关节痛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调查分析 2002(5)19.张秀梅.王亚平.魏玲格跟骨定量超声法评价正常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2002(3)20.Diaz CM.Carrasco PJL.Honorato PJ Study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in a Spanish population 1997(1)21.刘明珠从全球的角度看亚洲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2004(4)22.赵燕玲.潘子昂.王石麟中国原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1998(4)23.刘爱民.徐苓北京市髋都骨折发生率流行病学研究 1996(1)24.区品中.刘红光.刘兴漠广州地区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骨密度阈值的研讨 2003(1)25.Li NH.Ou PZ.Zhu HM Prevalence rate of osteoporosis in the mid-aged and elderly in selected parts of China 200226.江峰.覃芙.吴恒烜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1346例统计分析 2002(6)27.Jordan KM.Cooper C Epidemiology of osteoporosis 2002(5)28.Bostrom ne JM Future direction augmentation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bodies 199729.Ling X.Cummings SR.Mingwei Q Vertebral fractures in Beijing,China;the Beijing Osteoporosis Project 2000(10)30.朱汉民老年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的流行趋势 2000(3)31.马锦富.杨定焯.安珍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情况及骨密度变化 1999(4)32.Owen RA.Melton LJ.Johnson KA Incidence of a Colle's fracture in a North American community 198233.Alffram PA.G'doram CHB 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of the foresrm 196234.Van Staa TP.Dennison EM.leufkens HG 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in England and WaIes 2001(6)35.程立明.李健.林淦松.胡汉生.江洞庭26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2)36.朱汉民老年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期刊论文]-实用老年医学 2000(3)37.罗林枝.徐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9)38.符诗聪.胡建霖.罗仕华.许勇骨质疏松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1996~2001年)统计[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3(2)39.王佩芳.王培嘉.唐燕红.蔡定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费用2000-2004年统计[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3)40.郝光亮.郝永强.晏焕青.张雄良.马永成.戴尅戎老年髋部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3)41.黄燕兴.朱弼堃.张红髋部骨折住院治疗费用统计和分析(1998-2003年)[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5(2)42.沈麒麟.谢琪.夏慧芬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费用2003年统计[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6(2)43.吴蓉.安晓好.吴文华.刘春云中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认知调查[期刊论文]-贵州医药 2005(11)1.期刊论文高丽萍.林求诚.王和鸣.GAO Li-ping.LIN Qiu-cheng.WANG He-ming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危险因素调查研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4)依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泉州地区绝经后妇女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水平调查.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肾虚、血瘀、绝经年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密切正相关,运动时间、E2、E2/T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密切负相关.中医指标肾虚和血瘀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能被西医指标所取代.2.学位论文朱国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易发因素流行病学研究2000目的:通过女性峰值骨量及标准差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分布特征和易发因素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量阈值及临床意义评价,并结合血清1,25(OH)<,2>D与绝经后骨丢失相关关系分析,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机理、易发因素和诊断标准.结论:降低分组年龄跨度、严格遵循峰值骨量研究人群的抽样标准可提高样本的同质性,使PBM值增大、标准差减小,有利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妇女绝经后有一个快速的骨丢失过程,而不同部位的骨丢失不同步,以L2-4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度最高、预测骨折危险性的诊断价值较大.而血清1,25(OH)<,2>D水平的低下是绝经后骨量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维护骨骼健康,应维持其底物25(OH)D在正常范围值以上.3.会议论文朱国英.王洪复维生素D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002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本实验室有关研究结果,对维生素D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中的机理、流行病学和临床应用等资料等做一综述.4.期刊论文黄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护理-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21(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在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本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尚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确切流行病学资料.朴俊红等综合分析了近5a来我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结果,发现女性在60岁以后股骨颈骨密度累积丢失量达到25%左右,据此认为女性约在60岁以后就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1].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正确护理是我国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5.学位论文张亚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2009现代研究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该疾病以其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经济负担及低生活质量的特点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尤其对该疾病的防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防治的历史舞台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尚无涉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研究,所以本研究初步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本研究在综述了中医体质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系统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探讨中医体质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一方面对骨质疏松症发病理论研究作出补充;另一方面提出经济、有效、可行的中医体质三级预防方案,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松症的影响因素。

系统综述的具体方法:①资料来源:以电子检索结合手工检索及索引检索的方式进行。

电子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索引检索为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

②纳入标准:所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中英文研究。

③评价方法:两人独立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

④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文献及排除文献的文献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

理论研究:立足于中医体质理论之上,阐述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病机的认识及现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予以文献计量学剖析。

临床研究:主要分两部分。

①编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问卷,并且进行预调查。

在预调查过程中,通过分析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由研究者应用统一的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问卷)对224例病例组和238例对照组进行调查,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