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

合集下载

海南省万宁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重力(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海南省万宁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重力(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海南省万宁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重力(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难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

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

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人教版初中物理 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 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能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重力公式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叫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重力公式的含义。

三、实验探究1. 教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 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记录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2. 教师举例说明重力公式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六、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重力公式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设计说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力,对以后压力、浮力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包括“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

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

学生对重力的认识只是略有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和学生实验等手段唤起学生对重力的感知。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对于重力的方向,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例如让学生进行悬挂钩码的小实验)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来认识。

为纠正“重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的错误认识,可让学生在小实验中将另一悬挂钩码的铁架台先后放在平面上和斜面上,观察两条悬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究竟与哪个面垂直,从而让学生区分竖直方向和垂直方向。

关于重心和重力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到教材介绍的程度即可。

在学生了解了重力的三要素之后,可组织学生练习重力示意图的画法。

对于重力的由来,只需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即可。

对于万有引力的理解,在教学中可通过月亮与橡皮,人手与地球、拉力与引力等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会根据G -m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观察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和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探究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教具学生用:质量为50 g的钩码6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

教师用:乒乓球一个,大小不同的金属球,细线,重锤,钩码,铁架台等。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重力》教案(高效课堂版)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重力》教案(高效课堂版)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锤线的应用;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 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重心、重锤线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重锤、细线、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刻度尺等.【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引导大家观看视频, 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 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 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生: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它们最终都落回了地面.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进行新课】认识重力、重力的大小1.认识重力师生活中, 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 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通常用字母G 表示,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师既然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那么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吗?生:没有.师为什么?生:因为不受到地球的吸引.师由此可见,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那么,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学生思考, 答复:地球.板书:〔1〕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师我们知道, 但凡力都有大小, 那么重力的大小如何呢?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大, 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小.请大家猜测, 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 发表看法:生1: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生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生3: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生4:可能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置有关;生5: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测: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 重力越大.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探究.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参照教材P10页提供的方法做图象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论.教师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 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教师总结:〔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 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这个定值用g表示.〔3〕用公式表示为:G/m=g(或G=mg)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注意: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 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 它是一个常数.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 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赤道上g值最小, 在两极上g值最大, g=9.8N/kg是个平均值, 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g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也不同, 如在月球上, g月= 16g地.板书: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例题(用多媒体展示)一块质量为0.5 kg的冰, 它所受的重力为N.假设它遇热融化成水, 水受到的重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根据公式G=mg可得, 冰的重力G=0.5 kg×9.8 N/kg=4.9 N.假设冰遇热融化成水, 水的质量不变, 受到的重力也不变.不变重力的方向、重心1.重力的方向师好, 我们再来探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如何呢?请大家猜测.生:向下, 向上, 水平方向……教师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 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 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板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教师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不能理解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所谓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方向垂直并指向地球中心.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其方向与支持面的情况有关, 而竖直向下是唯一的、确定的方向, 不随支持面的情况而变化.注意不要把竖直向下等同于垂直向下.师重力的方向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锤线〔教师演示实物〕.请同学们说说它有什么特点?生:重锤线总是竖直向下的, 与水平面垂直.师请大家说说重锤线的应用在哪些方面?如何用这个重锤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示用“水平仪〞〕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平仪〞, 并讲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水平仪〔多媒体课件〕(1)水平仪的制作:找两块木板A、B, 相互垂直钉在一起, 如下图, 在A木板中间画一条线, 在线的上端钉一个钉子, 将重锤线拴在下面.便可用它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2)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当把它放在桌面上时, 如果重锤线与所画的直线重合, 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假设不重合, 被检查的桌面就不水平.因为A木板与B木板互相垂直.假设桌面水平, B木板就是水平的, A木板上的刻线就在竖直方向上, 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锤线总是竖直向下, 这时两线重合.桌面不水平时, B木板也不水平, 刻线就不在竖直方向上,重锤线就不能与它重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页《想想议议》, 并答复下列问题.生:这里说的“下〞指的是地球的中心.2.重心师重心.好, 先看一个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教师在刻度尺的重心处标上记号, 引导学生理解刻度尺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对重心的六点认识〞, 并讲解.对重心的六点认识〔多媒体课件〕①重心是一个物体各局部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②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那么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 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如铅球的重心就在球心;③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 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可以在物体上, 也可以在物体外, 如图甲所示, 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 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图甲图乙⑤薄板重心的求法〔悬挂法〕: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求出, 如图乙所示.先在A点把板悬挂起来, 物体静止时, 所受的重力与悬绳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 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AB上.然后在C点把物体悬挂起来, 同理知,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C点的竖直线CD上, AB和CD的交点O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⑥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内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 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一个充气的篮球, 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 假设将篮球内充入一半体积的水, 那么球〔含水〕的重心将下移.板书: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那么的物体, 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由来教师演示教材P12页《想想做做》实验.〔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然后谈感受〕学生完成实验后, 谈感受:我感觉到手被向外拉, 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学生观察实验, 感受到手被向外拉, 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橡皮正是受到手的拉力的作用才不会离开手.其实, 早在300多年前,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通过大量实验研究, 发现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地球吸引月亮的这个力使月亮绕地球转动而不会跑掉;地球上物体与地球之间也有互相吸引的力, 这个力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 使物体下落.板书:〔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 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局部, 因此不能说重力就是物体的吸引力, 更不能说重力就是万有引力.——重心的位置.好, 谢谢!课后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对局部猜测假设进行筛选, 找出共同的研究目标,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泼了课堂气氛.2.在解决重力的方向这一局部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遵循了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重锤线、水平仪, 使学生体会到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 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心〞——分析——再感知, 具体——抽象——具体,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开展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能源与可持续开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 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 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 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 继续为我们效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开展, 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活动1:冬天, 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 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 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 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 一般情况下, 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不能相反. 否那么会引起其他的变化, 消耗别的能. 再如, 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 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 可见, 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 不可逆的, 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 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 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 哪些不能?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 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 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 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 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局部, 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 不可防止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 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 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 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开展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讨论交流后答复: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学生答复: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未来的理想能源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 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 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 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 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并说明其道理, 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板书设计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开展教学反思在帮助学生分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时,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视频, 将枯燥的说教变成动态影响呈现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会给学生直观视觉效果, 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发言,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建立低碳生活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并且针对目前有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枯竭而提出的开发理想新能源的设想,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设想未来理想的新能源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样不仅活泼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参与教学, 同时, 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开发、合理利用与环保对社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7.3重力教案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个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考虑了设计意图。

我想要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重力的作用。

我选择了使用具体的物体和实验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参与活动,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重力的作用。

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难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重力的概念,以及如何用语言来描述重力的作用。

重点则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为了准备好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实体的物体,如球体和板子,以及一些实验材料,如绳子和的重物。

我还准备了一些图表和图片,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概念。

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如何下落的。

然后,我展示了实验,让孩子们亲眼看到重力的作用。

我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特别关注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我发现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它。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中,我意识到这个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们不仅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还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用语言来描述重力的作用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提供机会让孩子们练习用语言来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它的作用。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重力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难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媒体教具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1.._____________ ______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2.已知物体的质量,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公式是__ _ __,其中G表示物体的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m表示物体的_____ 它的单位是____.3.重2 N的物体放在手掌中,对物体施力的物体有________和_____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物体被竖直上抛,此时物体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__.(空气阻力不计)4.物体在月球受重力是地球上的1/6,将12 kg 的物体放到月球上,其质量是_____ kg,重力是_________N.5.质量是10 kg的木块放在斜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 N,方向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 _6.重5 N的电灯,由灯绳吊着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电灯受_____力和_____力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和_____7.重垂线是根据__ ___ 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 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8.一座限重为×104N的桥,一辆质量为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 kg.9.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10.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第3节重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第3节重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教案:第3节重力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

2. 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天平、砝码、悬挂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示例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实验演示:1)地球仪实验: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说明重力的概念。

2)重锤实验: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天平实验:演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G=mg。

4. 随堂练习:根据重力的概念和公式,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答案:G=mg=2kg×9.8N/kg=19.6N。

2.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任何位置。

(2)重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

(3)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 重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重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重力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小球、绳子、桌子、滑轮组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球和一张纸。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站在地球上,感受地球对他们的吸引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的定义:通过地球模型和绳子,展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讲解重力的概念。

3. 实验一:孩子们用纸和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纸上的运动,探讨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4. 实验二:孩子们用绳子和滑轮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探讨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6. 课后练习: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孩子们对重力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中有些孩子对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一点还不太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讲解,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重力的概念。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重力概念。

第一个实验是让孩子们用纸和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纸上的运动。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
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蹦极时人为什么会向下落?-------运动状态发生了
改变,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产生
你会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
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
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
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
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三、重力的大小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
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
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
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
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
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6.g在不同的星体上的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为地球上的 1/6 ,在地球上为
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四、重力的方向
想想议议: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竖直上抛、平抛、斜抛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
向叫做竖直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思考: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
个?

讨论:同学们,你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铅垂线:建筑工人在砌砖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竖直方向,以此
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考考你:水平仪可以检验一个平面是否水平.若把它放在你的课桌上,重垂
线锥体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此桌面的___右___边高(选填“左”或“右”).重
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原理制成的.

逆向拓展: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会给人类造成危害吗?
举例说明如何避免重力给人来带来的危害。
五、重心
转动的地球上南极游企鹅,北极有北极熊,它们所受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
下的,这里的“下”不矛盾吗?“下”指的是什么?指向地心的方向。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作用效果上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
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例如: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心;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
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物体的重心是随着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逆向拓展:给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
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给出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的参考。得出这样实验的原
理。随后给出关于重心的课堂训练,巩固重心的知识点。

六、课堂小结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
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3.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 g 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N/kg
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七、巩固练习
1.重力: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 ) , G= ( ),重力用( )表示,单位
是( ),质量用( )表示,单位是( ), g=9.8N/kg的意义是:( )

3.重力的方向 ( )。
4. 重心:重力的 ( )叫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
它的( ) 上。

5.一质量为1.5kg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重
力的示意图,并标出重力的大小.(g取10N/kg)

6.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