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六章 “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的戏曲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年成立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
3.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年1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年2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1919年开始的,周作人于1921年6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年5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年7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年3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9.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
17古代文学(四)近代文学

2、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三、近代后期其他散文:康有为、谭嗣同、严复、 林纾、章炳麟
第三节 近代的词
一、近代前期的词 1、周济与常州词派
张惠言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之人,提倡比兴,主 张以婉约的风格隐曲地表现士大夫的幽怨之情。 周济是近代前期常州词派的重要继承者,提出 “诗有史,词亦有史”。
(一)“诗界革命” 1、产生背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需要,也 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进一步的发展。 2、口号的提出:在戊戌变法前一两年,梁启 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 的口号。 3、提倡的诗风: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语) 4、代表人物:黄遵宪(“诗界革命”的一面 旗帜)
(二)黄遵宪及其诗歌创作 1、黄遵宪的生平 黄遵宪(1848-1905),字 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 (1876)举人。历任驻日 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 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 湖南按察使等职 。积极参 与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失 败后,辞职回乡,仍热心 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 1905年病逝于梅州。
(3)主要人物:
(4)艺术特色:
3、《儿女英雄传》 (1)作者文康
八旗世家出身 历任多职 以何(玉凤)、安(骥)二家冤案为由展开情节 积善世家的发皇史 封建道德说教 纲常名教观念 庸俗人生理想 切近世态人情 市井细民喜闻乐见的评话形式
(2)主要情节:
(3)思想缺陷:
第一次提出“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命题
4、林译小说
引进风格流派的概念
诱发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
小说史地位:
中国小说新旧嬗变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媒介
影响了“五四”一代风流人物,如鲁迅、郭沫若、周作人等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2004年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
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
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确切与否尚有争论。
但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朝廷。
所谓的删诗,是指汉人认为,诗经编订成书,经过孔子的删订。
事实上,孔子只对《诗经》做过正乐工作,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2·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杨雄在《法言·吾子》中对不同类型的赋体做出的评价。
这里的诗人之赋,指的是屈原的骚赋,杨雄认为,屈原的赋符合诗经精神所以称之为诗人之赋。
辞人之赋指唐勒,景差,宋玉,枚乘之赋,其实就是指汉大赋。
诗人之赋丽以则,是指屈原的骚赋不失讽喻精神,虽丽而有法度。
辞人之赋丽以淫指大赋在辞章上太过分注意修饰,而失去了讽谏意义。
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左思诗歌的评价,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上独标一帜,成为当时成就最高的诗人。
左思的《咏史》诗被钟嵘认为是“五言之警策”。
他借咏史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
情调高昂,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这种诗歌精神即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其诗歌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气势壮大,慷慨悲凉。
他们反对纤小绮靡的上官体,提倡刚健骨气,为初唐诗坛吹进一阵清新空气。
四杰扩大了诗歌题材,推动了律诗歌发展,但诗作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5·古今作者,唯昌黎最高。
行文叙事,面目首尾,不再蹈袭:这是明代吴讷在《文章变体序说》中对韩愈墓志铭文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对墓志铭文的发展与革新。
韩愈在碑志写法上不拘格套,别出手眼,尤其重视细节描写,借一二琐事将传主性格、心态巧妙展现出来,成为生动的人物传记。
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幻灯片1中国近代文学第一讲绪论幻灯片2第一讲绪论一、概说1、中国近代文学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艰难嬗变的转型时期,文学史家将其断代为中国近代文学。
幻灯片32、时代性质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奏折(同治十一年五月)幻灯片42、时代性质中国自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一直是在传统之中生活着,文化变迁相当缓慢,在这一阶段,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
然而,在这同一时期,西方世界于生活和思想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改变。
在这样的改变中,西方世界从它的中古走向近代。
在这个时代,欧洲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邦的兴起,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工业改进。
这些事实,对于西方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入而广远的。
尤其是工业革命所产生出来的力量,从17世纪开始,自西欧核心出发,像上帝的手似的重新塑造世界。
——殷海光《中国文化展望》幻灯片52、时代性质:近代中国——过渡时代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
美哉过渡时代乎!——梁启超:《过渡时代论》幻灯片63、近代历史研究的热与近代文学研究的冷幻灯片74、近代文学非常重要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王德威幻灯片85、近代文学的魅力:群星灿烂“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绝世奇才龚自珍,有以文字耸动天下的过渡时代之英雄梁启超;雄才大略如曾国藩,气冲斗牛如康有为,悲歌慷慨如谭嗣同,英姿飒爽如秋瑾,哀怨凄婉如苏曼殊;“并世译才数严林”的严复、林纾,身怀绝技却坎坷没世的旷代奇才刘鹗,才高八斗的晚清遗老陈三立、王国维……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幻灯片96、近代文学的定位与价值近代文学的总体定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终结,又是通向中国现代文学的纽带与桥梁。
多项选择题 (自动保存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 下列哪些诗集问世于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A. 《尝试集》B. 《扬鞭集》C. 《蕙的风》D. 《新梦》E. 《烙印》22. 被鲁迅称道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包括?abceA. 《官场现形记》B.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C. 《老残游记》D. 《新中国未来记》E. 《孽海花》24. 下列属于“九叶”诗人的有?bcdeA. 鲁藜B. 辛笛C. 郑敏D. 袁可嘉E. 穆旦25. 以下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文学作品是?abcA. 《围城》B. 《走在人生边上》C. 《人?鬼?兽》D. 《淘金记》E. 《南行记》二、多项选择题31.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建设的文学有(BDE)A.平民文学B.国民文学C.通俗文学D.写实文学E.社会文学32.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ABD)A.现实主义、口语化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C.讽刺、浪漫主义D.描写城市市民、幽默E.象征主义、抒情性33.下列属于田汉所创作的剧本有(CDE)A.《五奎桥》B.《家》C.《丽人行》D.《回春之曲》E.《南归》35.抗战时期,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更新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疾的长篇小说有(ACDE)A.《腐蚀》B.《困兽记》C.《四世同堂》D.《淘金记》E.《呼兰河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女神》的思想内容有(ABC)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C.炽热的爱国情思D.青春、爱情的欢唱E.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否定32.下列都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主要作者有(ACD)A.台静农、冯文炳B.废名、师陀C.彭家煌、蹇先艾D.鲁彦、许钦文E.许杰、萧红33.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D)A.《昨日之歌》B.《死水》C.《繁星》D.《尝试集》E.《翡冷翠的一夜》34. 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的题材系列有(AD)A.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B.表现工农大众的革命活动C.描写校园男女的爱情生活D.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腐朽与罪恶E.描写中国农民的苦难35.“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BCE)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蔡元培E.周作人3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其中有(ABDE)A.须言之有物B.不摹仿古人C.不讲求押韵D.不用典E.不避俗字俗语32.下列均属于创造社作家的有(ABD)A.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B.田汉、郁达夫、成仿吾C.郭沫若、张资平、冯至D.郭沫若、田汉、张资平E.郁达夫、许地山、田汉33.茅盾于20年代初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包括的内容有(ACDE)A.反映民众疾苦B.无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C.揭露社会黑暗D.同情被损害与被侮辱者E.指导人生34.以下关于张恨水的正确判断是(ACDE)A.张恨水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多产作家B.张恨水是长篇小说《风萧萧》的作者C.张恨水的《八十一梦》是社会讽喻小说D.《五子登科》是张恨水的一部讽刺小说E.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叙述了多角恋爱故事31.下面属于茅盾的短篇小说有(ABDE)A.《林家铺子》B.《残冬》C.《腐蚀》D.《秋收》E.《春蚕》32.下列属于老舍的作品有(AC)A.《月牙儿》B.《华威先生》C.《离婚》D.《雷雨前》E.《幻灭》33.形成汪文宣精神悲剧的原因有(BCDE)A.母子冲突B.妻子出走C.家庭矛盾D.旧社会旧制度的现实压力E.自己生病34.下列属于京派作家的是(ABE)A.废名B.萧乾C.艾芜D.沙汀E.沈从文31.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的倡导者是(ACD )A.胡适B.沈雁冰C.陈独秀D.周作人E.郭沫若32.下列都属于老舍作品中的人物有(AC )A.虎妞、小福子B.愫芳、祁瑞宣C.祁老人、冠晓荷D.祥子、杜大心E.杨梦痴、祁瑞宣33.以下关于曹禺剧作《雷雨》正确的判断是(ABE )A.周朴园是买办资本家的形象B.《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是蘩漪C.《雷雨》表现了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D.作家对蘩漪抱有同情E.《雷雨》是30年代有很大影响的一部多幕话剧1.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建设的文学有(BDE)A.平民文学B.国民文学C.通俗文学D.写实文学E.社会文学2.指出下列属于语丝社的成员( BD )A.高长虹B.周作人C.冯至D.孙伏园E.冯雪峰3.《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
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章:清代。
1、金圣叹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
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2、金圣叹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
3、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
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
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4、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 立主脑”。
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闲情偶寄》)。
5、王夫之的诗学著作有《诗广传》、《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
6、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一是“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二是“巧者则有情中景”;三是还有一种“ 景中情”。
7、叶燮著作颇丰,尤以其诗学著作《原诗》内外篇著称,被认为是继刘勰《文心雕龙》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8、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和“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9、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客体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
10、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其中的识处于核心地位。
11、王士禛诗学著作颇丰,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带经堂诗话》最为著名。
12、王士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
其诗歌理论的核心,就是“ 神韵”说。
13、教材认为:王士禛“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4、沈德鸿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诗论著作《说诗晬语》。
主张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教化,提出“ 格调”说。
15、教材认为,沈德鸿的“格调”指的是体裁和音节二者,二者兼美,即是他认为有“格调”的作品。
16、袁枚在他的论诗著作《随园诗话》中提倡“ 性灵”说,以与沈德鸿的“ 格调”说相抗。
中国现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运城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运城学院运城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内在需要包括几个方面()答案:有助于理解近现代的政治与革命;促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是中国现代化剧烈转型期的社会记录;在承上启下中保持着鲜活的现实性2.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及核心课,也是本专业的骨干课与必修课,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对3.中国现当代文学,使学生认识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脉络。
()答案:对4.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求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文本阐释力与审美鉴赏力。
()答案:对5.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研究自()到1949年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及创作成就。
( )答案:1917年新文化运动第一章测试1.晚清的( C)在戊戌变法前后编辑“白话丛书”,极力提倡白话文()答案:裘廷梁2.文学革命发生的宏观背景便是,现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转型。
()答案:对3.以()代表的“新诗派”,提出口号“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答案:黄遵宪4.将小说的政治宣传、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以“改良群治”和“新民”为目标的是“小说界革命”。
()答案:对5.晚清民初文学新变中,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新文体”的是()答案:“文界革命”6.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强调的三大文学为()。
答案: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国民文学7.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里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其核心思想可总结为3“推到”3“建设”,包括()答案: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推到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8.胡适提出的“文学八事”有()答案: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9.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以“民族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答案:错10.林琴南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命领袖的小说是()答案:《荆生》第二章测试1.最典型的问题小说家如冰心、王统照等,偏偏是抽象的“爱”与“美”的鼓吹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修改版]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d0b09127d3240c8547ef9f.png)
第一篇: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一.名词解释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
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
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
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曾朴与《孽海花》
▪ 曾朴(1872—1935),字太朴, 改字孟朴,号东亚病夫,江苏常 熟人。曾朴生长于书香门第,颇 富救国之心。光绪二十三年赴上 海投身实业,光绪三十年与丁初 我、徐念慈等人创立小说林社, 刊行《女子世界》《小说林》等
杂志。入民国后一度参与江苏政
事。1927年创办真善美书店, 出版《真善美》杂志。
《孽海花》用白话写成,叙述语言流畅典雅,人物对白贴和
身份,颇见作者曾朴的语言功力。
第四节
辛亥前后的小说
一、从改良群治到自娱娱人
▪ 从“改良群治”到自娱娱人,这种转变所以发生,其首要原 因是此一时期国民政治热情的消解和作家政治理想的破灭。 ▪ 同时,小说创作的商品化日趋成熟,“著书都为稻粮谋”成 为普遍现实。 ▪ 疏离“改良群治”,转向自娱娱人,“英雄”退隐,“男女” 登台,这是作家对时代阅读风气变换所做出的应和。
▪ 作者在小说写作中似乎并不太讲究叙事技巧,在故事的讲述 中极少曲折盘旋,而是直接全盘托出,殊少含蓄蕴藉之致 ▪ 整部小说中,作者于中下层官员的官场生活表现得较为真切, 如府县、师爷、买办、佐杂及官场掮客等人。 ▪ 至于小说的结构,未见精心刻意之迹,只是故事的连缀而已。
二、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林纾是晚清重要的古文家,他的小说翻译全以文言出之,但 又不囿于其所师从的桐城古文的范围,在简洁传神的同时, 古文变得更富表现力,无论写景、叙事还是抒情,都能曲尽
其妙。
▪ “林译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不但开阔了中国读者的生活 视野和艺术世界,向他们传递新思想、新文化,而且让中国 作家了解了西方文学的表现题材和创作方法,从而成为中国 小说写作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动力
职流放,次年卒于新疆。
▪ 刘鹗创作《老残游记》,意在警醒国人,拯救国家危亡。他 通过官场与“山林”两个世界的描写来达成自己的创作主旨。 ▪ 刘鹗在对晚清官场的描写中,创造性地揭示了清官的罪恶。 玉、刚二官,一个以治盗为名,逼民为盗,猎取升官资本; 一个以清廉自命,逼民认罪,博取正直之名。晚清官场中的
▪ 曾朴改变了金松岑注重表现傅彩云的原有设想,转换为以金 雯青和傅彩云分合故事为主线、表现清王朝同治到光绪年间 政治、文化、思想风气的变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孽 海花》是对历史的一次艺术再现,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 同时,《孽海花》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 其次,《孽海花》“写当时达官名士模样,亦极淋漓”。 ▪ 第三,《孽海花》“文采斐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的深在原因,即隐藏在三个人物内心深处的对封建礼教的自
我认同。 ▪ 《玉梨魂》用杂有四六骈骊的文言写成,但即使是骈文,也 不是僵化的四六体式,而是掺入一些古文句式,以使表达灵 动。
三、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
▪ 苏曼殊是“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中与众不同的一位,在他六 篇带有一定程度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中,中篇《断鸿零雁记》 写得最好。 ▪ 《断鸿零雁记》(1912)从主人公三郎哀感自己的“难言之 恫”写起,通过三郎与雪梅、静子的“准三角恋爱故事”,
第三节
《老残游记》与 《孽海花》
一、刘鹗与《老残游记》
▪ 刘鹗(1857—1909),字铁云, 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刘 鹗少时颇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实学, 光绪六年拜太谷学派李光昕为师, 后进入仕途,投身实业。光绪二 十六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后, 刘鹗赴京赈济,购太仓米售于民
众,八年后以私售仓粟之罪被革
二、“鸳蝴蝶派”的小说写作
▪ 辛亥前后的小说写作,言情蔚为大宗,形成了被后来的新文 学家们称为“鸳鸯蝴蝶派”的作家群体。 ▪ 这些作家大多聚集在上海,以徐枕亚主编的《小说丛报》 (1914)和王钝根、周瘦鹃等主编的《礼拜六》(1914)作 为大本营,故而这群作家又被称作“礼拜六派”。
▪ 《玉梨魂》(1912)写的是“寡妇恋爱”,它通过白梨影、 何梦霞、崔筠倩“不得所爱”的哀伤故事,向我们呈现了辛 亥前后中国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现实困境,揭示了悲剧发生
第二节
《官场现形记》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一、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 李宝嘉(1867—1906),字伯 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服务于上 海报界,光绪二十九年主编《绣 像小说》杂志。庚子(1900) 后,开始小说写作,有《官场现 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
《中国现在记》《庚子国变弹词》
二、小说杂志的风行与新小说写作
▪ 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和创作“政治小说”《新中国未 来记》也为小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发表平台,并成为“新小 说”的样本。 ▪ 《新小说》的刊行,引发了小说杂志创办的热潮,此后的十 年间,专门的小说杂志就有二十多种,比较著名的有《绣像
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
▪ 京剧的定型在道光二十年(1840)至咸丰末年。这二十年间, 京剧在广收博取的基础上,在音乐体系、曲调板式、演唱语 言、伴奏乐器、表演规范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 演员方面也完成了从旦角为主到生角为主的转变,老生成为 挑大梁的角色
▪ “同治中兴”局面,这给京剧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
▪ 20世纪初年“戏剧改良”运动兴起,海派京剧的大本营上海 成为中国京剧改良的中心,这场京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票友出身的满人汪笑侬(1858—1918),他以光绪二十七年 演出影射戊戌党祸的《党人碑》拉开“戏剧改良”运动之序 幕。
三、早期话剧
▪ 光绪三十二年年底,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等人在日本东京组 织创立了春柳社文艺研究会,戏剧演出为其主要活动。光绪三十 三年初春,春柳社同人演出了新剧《茶花女》;五月,再演五幕
剧《黑奴吁天录》。
▪ 光绪三十三年夏天,国内的王钟声于上海创立通鉴学校,以改良 戏剧、宣传革命。同年九月,创立春阳社,公演由许啸天改编的
第六章
“小说界革命”
与晚清的戏曲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 ▪ 第二节 《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第三节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 第四节 辛亥前后的小说 ▪ 第五节 晚 清 戏 曲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与 新小说的兴起
▪ 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发表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说界革命” 的口号。 ▪ “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小 说乃改良群治的最有力工具;其二,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思考题:
▪ 1. 试述“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影响。 ▪ 2. 试分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艺术特征。
▪ 3. 辛亥前后小说写作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 4. 早期话剧是如何产生的?
表现了与文化选择困惑纠缠在一起的情爱与死亡的主题。
▪ 《断鸿零雁记》在叙事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现代特征。它采用 了严格的第一人称限知叙事,以“我”(小说中称“余”) 为视角,讲述“我”即三郎的故事,一切皆“我”所经、所
见、所想,显得格外真实。
▪ 同时,小说表现出浓重的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色彩,弥漫着 感伤忧郁之情,这一抒情基调,在小说第一章三郎感慨“难 言之恫”时已经定下。第一人称叙述与主观抒情相得益彰, 突出了小说的抒情特色
第五节
晚 清 戏 曲
一、传奇杂剧
▪ 在前期的嘉庆末、道光初至光绪二十七年之间,传奇杂剧的 创作内容仍是明清两代习见的伦理道德、婚姻家庭、忠奸善 恶、历史故事等题材,但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幻,也出现了一 些时事题材的作品,表现出作家对时代的关注。
▪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提倡用小 说、戏曲来开启民智,维新群治,并创作《劫灰梦传奇》 《新罗马传奇》《侠情记传奇》,揭开了晚清传奇杂剧革新 的序幕。 ▪ 清季最后十年的传奇杂剧作品数量猛增,内容上表现出的强
烈现实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 首先,传奇杂剧本身的体制渐趋瓦解,出现了短至一二出的 传奇,如杨与龄的《乌江恨》,高增的《女英雄》《人天恨》 等,也出现了不按生旦规制出场的戏剧改良示范之作《新罗 马传奇》等。 ▪ 其次,戏剧情节淡化,冲突弱化,乃至无情节、无冲突。第
三,
▪ 案头化。
二、京剧的定型与兴盛
《小说月报》等
三、“林译小说”
▪ 翻译小说的巨量涌现,要追溯到光绪二十五年《巴黎茶花女 遗事》的出版。林纾的这个偶然尝试不但开启了“林译小说” 之旅,而且以“茶花女”故事打动了中国读者,改变了中国 读者对西方文学的不以为然之心,是后来中国翻译文学繁荣 的序幕。 ▪ 终其一生,共译出外国小说一百六十多种,涉及十多个国家 近百位作者。
四、现代短篇小说的出现
▪ 在“五四”新文学时期成熟的现代短篇小说,也在辛亥前后开始 了自己的文体生成之旅。 ▪ 比较早的将短篇小说作为杂志刊载对象并付诸实践的是光绪三十 年四月二十九日创刊于上海的《时报》,在其创刊号上发表的由 梁启超执笔的《发刊例》,即明确提出要附印“短篇”小说。六 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时报》第一次刊出翻译短篇小说《黄面 (滑震笔记之一)》,九月二十一日刊出陈景韩(署“冷血”) “自撰”之短篇小说《马贼(侠客谈之一)》,此后,《时报》 上便可经常看到短篇小说。
▪ 展现了更为广阔的晚清社会,它不但描写官场,而且写了商 场、士林、战场、家庭等领域中的“怪现状”。 ▪ 官场仍然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重要的表现领域,在 其所描写的众多官僚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苟才和蔡侣笙。 ▪ 在官员之外,小说中商人不但经营商品,也卖官鬻爵;士人 不学无术,又到处附庸风雅。军队里士兵孱弱,冒领空饷; 科场上关节横行,作弊成风;家庭中以强凌弱,侵吞财产。
▪ 老残是这部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他表面上是一位精通病理、 为人诊病的游方郎中,绝望于官场,游离于官场之外,但却 忧国忧民,依靠自身声望、才学为国家和百姓做事,表现出
一种侠义精神。
▪ 《老残游记》的文笔十分讲究,其中关于自然风光和音乐的 描写,堪称美文。如他对大明湖、桃花山、黄河凌汛、月下 雪山等自然景观的描写,确是“作实地的描画”,写得体贴 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