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短新闻两篇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训练(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凝重(nínɡ)众人注视(zhǔ)纳粹(suì)焚尸炉(fén)B.婆娑(suō)堪称典范(kān)嬉笑(xǐ) 明媚暖和(méi)C.枯萎(diāo) 步履蹒跚(lǚ)装载(zài)紫荆花(jīnɡ)D.戕害(qiānɡ) 雏菊怒放(chú)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解析】A项,“粹”读cuì;B项,“嬉”读xī,“媚”读mèi;D项,“嚼”读jiáo。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漂扬蒙蒙细雨撤离降旗仪式B.掩映众人注视汽艇阳光明媚C.帐蓬草地碧绿详细情不自禁D.追逐表情茫然窒息绿树成茵【解析】A项,“漂扬”应为“飘扬”。

C项,“帐蓬”应为“帐篷”。

D项,“绿树成茵”应为“绿树成阴”。

【答案】 B3.顺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邻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由于他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逝竟然凝视B.消逝竟然凝视C.消逝竟然凝视D.消逝竟然凝视【解析】消逝:事物逐渐减少以致没有。

消逝:同“消逝”,侧重时间上渐渐成为过去。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同“竟”,表示出于意料之外。

“竟然”程度更重一些,语气较重。

凝视:全神贯注地看。

凝视:注意地看。

【答案】 D4.(2012•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安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4.10 《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4.10 《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10 短新闻两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降.落(jiàng)接载.(zǎi)撤.离(chè)蒙.蒙细雨(méng)B.港督.(dū)旗帜.(zhì)号角.(jiǎo)面色凝.重(níng)C.赠.言(zhèng)油漆.(qī)停泊.(bó)世人瞩.目(zhǔ)D.紫荆.(jīn)汽艇.(tǐng)悬.挂(xuán)冉.冉升起(rǎn)解析:A项,“载”应读“zài”;C项,“赠”应读“zèng”;D项,“荆”应读“jīng”。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着毒气室和焚尸炉。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心智竟然注视B.心志竟然凝视C.心志居然凝视D.心智居然注视解析:“心智”,思考能力,智慧;“心志”,意志。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吃惊的程度比“竟然”重;“竟然”,同“竟”,表示出乎意料。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注视”,注意地看。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横跨东西的沪昆高铁,将以其高速度、大运力,突破中部、东部、西南地区的交通瓶颈,成为提高东西部区域经济共进的“金钥匙”。

B.各成员国强调,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在国家平等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发展。

C.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不安定因素,如问题蔬菜、地沟油、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D.木偶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键点就是它要靠操作者的技巧来塑造木偶形象,而每种情绪如何用动作表现都经历了几代人的摸索。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解析 (1).doc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解析 (1).doc

第四单元第十课一、课内双基1.下面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399()A.瞩.目(shǔ)易帜.(zhì)追逐.(zhú)B.沼.泽(zhāo)纳粹.(cuì)撰.写(zhuàn)C.步履.(lǚ) 复.原(fù) 废墟.(xū)D.长廊.(lánɡ) 窒.息(zhì) 祷.告(tāo)【答案】C(A项瞩:zhǔ,B项沼:zhǎo,D项祷:dǎo。

)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完成2~3题。

2.怎样理解这篇新闻的标题?下面解说最恰当的是导学号89950400()A.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有事情是众所周知的,没有新鲜的内容了,所以说“没有新闻”。

但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否则,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B.作者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事情,所以说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新闻”,但其他没到过这里的人并不知道奥斯维辛,有必要让人们了解这里发生的可怕的事情。

C.奥斯维辛的现在是一个充满阳光,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城市,没有二战期间作为集中营时可怕的事情发生,所以“没有什么新闻”。

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个新闻标题融入作者愤怒的感情,使作者不愿把更多可供报道的新闻报道给人们。

【答案】 A3.对这篇新闻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401()A.首尾遥相呼应,突出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浑然一体。

B.本文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C.在写集中营的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和绞刑室时,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使人读了心里也随着紧张起来。

D.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C(“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不对。

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高一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一、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A.降落(jiang)撤离(che)序幕(xǔ)B.凝重(ning)接载(zai)停泊(pō)C.旗帜(zhi)移交(jiāo)护卫(wei)二、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淹映陈迹飘扬B.仪势离任港督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三、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四、阅读练习(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德育考试市各学校: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加德育考试竞赛。

不得携带任何考试用品。

时间:下周一(十一月五日)。

市教委2001/10/27太突然!三日太短!各校立即绷紧神经。

筛了又筛,选了又选,选出拔尖而又拔尖的“三好”学生,并配备优秀教师,三天72小时,马不停蹄,人不歇鞍地辅导。

幸亏学生天赋极好,一本《青少年道德修养》早背得滚瓜烂熟,不漏标点。

各路考生奔赴考场,兴许是刚刚清扫过考场,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几把笤帚。

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有两个调皮的一脚将笤帚踢上天。

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铅笔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的废纸。

各就各位,拧开墨水瓶,汲饱墨水。

“刷刷刷”削好铅笔。

考题发下,考生目瞪口呆题目太简单:1+1=?考生欣喜若狂。

奋笔疾书,三下五除二,便丢下试卷,飘然而去。

第二天,成绩公布出来:百分之六十考生得零分。

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

师生愕然,急忙索取答案。

如下:捡起门口笤帚:40分。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课时作业5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9课短新闻两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听到这个词,就让人不寒而栗....。

②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前全国人民弹冠相庆....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③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不由自主....地眨了两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④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种种可怕情景令参观者印象深刻,叹为观止....。

⑤中央职位大热,遥远基层职位偏冷,甚至出现无人报名的为难。

国考报名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冷热不均现象发人深思....。

⑥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假设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 D.①②④解析②“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不合语境。

④“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不合语境。

⑥举重假设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用错对象。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香港回归以来围绕政制开展问题的争议,核心是要不要尊重“一国〞的原那么,要不要尊重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要不要尊重根本法的宪制地位,这些是关系到“一国两制〞实践开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

B.难道能否认香港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C.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有将近12000名居民,距离华沙约120英里左右。

D.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解析B项,滥用否认词,此句要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需用否认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能否认〞和“不是〞要删去一个。

C项,“约〞和“左右〞重复,删去一个。

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4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4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世人瞩.目(zhǔ)嬉.笑怒骂(xǐ) 焚.尸(fén)堪.称典范(kān) 纳粹.(suì) 明媚.温暖(méi)雏.菊怒放(chú) 嚼.蜡(jué) 重蹈覆.辙(fù)【答案】“嬉”读xī,“粹”读cuì,“媚”读mèi,“嚼”读jiáo。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室息憔悴长廊治丝益棼题材帐蓬无辜闲情逸志愤满隐秘弊病铿锵有力【答案】“室”应为“窒”,“蓬”应为“篷”,“志”应为“致”,“满”应为“懑”。

3.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香港回归,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而这篇消息却________,仅从标题上就________。

标题中,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渐渐消失在________的海面,而在另一面,读者看到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________,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

A.独辟蹊径可见一斑宽广洗雪B.独胜一筹略知一二茫茫雪耻C.独辟蹊径略知一二宽广雪耻D.独胜一筹可见一斑茫茫洗雪【解析】“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独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根据前文“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判断,此处应为“独胜一筹”。

“略知一二”意思是略微知道一点。

“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事物的全貌。

“宽广”形容面积大,范围大,心胸开阔,见识广博。

“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洗雪”意思为除掉(耻辱、冤屈)等。

“雪耻”的意思与“屈辱”有重复的地方。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最新精选高中必修一语文10 短新闻两篇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篇

最新精选高中必修一语文10 短新闻两篇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篇

最新精选高中必修一语文10 短新闻两篇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部门对那些不尊重农民工劳动,克扣农民工工资甚至殴打农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近几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C、水稻基因组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

D、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置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财政部再度重申,各级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他们的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有些国家用传统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能源问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能源需求品头论足,鼓噪“能源威胁论”。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通过学习《我的五样》,使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出了题目──《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B、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C、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D、我们从迪坎尔方向进入罗布泊,走的是被斯文·赫定称为“凶险的鲁克沁小道”的那条道路。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物件,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B、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登峰造极,据工信部预计,2012年前10个月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7万亿元。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双基限时练:10.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双基限时练:10.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doc

双基限时练(十)短新闻两篇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停泊.泊.位漂泊.水泊.梁山B.下载.搭载.载.体风雪载.途C.供.职供.奉供.应供.认不讳D.强.制强.劲强.迫差强.人意解析A项,水泊.梁山(pō),余读bó;B项,全读zài;C项,供.应ɡōnɡ,余读ɡònɡ;D项,强.迫qiǎnɡ,余读qiánɡ。

答案 B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4时30分,面色________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2)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________,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3)他们(照片中的囚徒)表情________。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A.凝重茫然木然B.木然茫然凝重C.凝重木然茫然D.茫然凝重木然解析凝重:端庄,严肃。

茫然:一点也不知道,不明白的样子。

木然:一时不知所措的样子。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马年春晚已落下帷幕,媒体对其褒贬不一。

春晚已经办了30多年,要解决好“众口难调”的问题本非易事,所以一味求全责备....冯小刚也有失公允。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中央“六项禁令”出台后,有人变出入高档餐饮场所为出入隐蔽的私人会所,变行贿送礼为冠冕堂皇的“试吃试用”,但这些花招不过是巧言令色....,改变不了其腐败实质。

D.省人口计生委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绝非信手拈...来.般容易,还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实施方案。

解析A项,“求全责备”意为“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现代汉语词典》)或“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这里的“责备”是“要求完备”的意思,不是批评指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短新闻两篇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hōɡ) 发掘(jue) 矫揉造作(jiao)
B.臂膊(bo) 脊背(jǐ) 毋庸赘言(zhui)
C.驰骋(chěn) 讥讽(fěnɡ) 豁然开朗(huo)
D.噩梦(ē) 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 2、下面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是 (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______《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______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______香港防务。

A、随着执行移交管理
B、伴着行使移交接管
C、随着行使转交接管
D、伴着执行转交管理
3、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
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______。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A、这一次的降旗将永远定格在英国的历史上
B、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C、相伴缓缓而下的旗帜的是充满哀伤的音乐
D、面对下降的旗帜香港有人心里是喜忧参半
4、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

B.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

C.展翅腾飞的黄鹂跟高空中的大雁似的,不时发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D.老头儿手里玩弄的那只黄鹂跟炮火洗礼中见到的
那只黄鹂一样,可它们的神态却有天壤之别。

5、新闻也叫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一般包括
________________、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尾五部分。

导语一般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
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9、“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10、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的中间的一张有什么作用?
11、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运用
12、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不超过15字的标题。

新华社消息大陆各地台商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

许多台商认为此举增进了台商在大陆发展事业的信心,并对连战访问成果寄予厚望。

在北京经营房地产的台商黄紫玉说,连战此次来访是拥有台湾民意背景的。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高层会晤对话,让台商今后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连战的祖籍地漳州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海市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百合说:“连战此行必将对两岸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13、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

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

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

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参考答案
1、B。

解析:A中“矫”应读jiǎo ,C中“骋”应读chěn, D中suō。

2、B
3、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修辞的掌握程度,本题考的是比喻。

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是比喻;其余均不是比喻。

5、答案:消息标题主体背景开头真实用事实说话。

6、答案: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7、答案: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8、答案: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
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9、反衬。

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10、以具体的事实揭露法西斯的残忍。

11、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

继续运用反衬,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

12、大陆台商对连战访问寄厚望。

13、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短新闻两篇练习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语文包身工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劝学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