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

合集下载

口才练声的方法及技巧

口才练声的方法及技巧

口才练声的方法及技巧口腔共鸣也很重要。

不管你的共鸣有多丰富,假如口腔共鸣不好,掌握不好,你的声音都会很散,很难听。

口腔共鸣,包括口腔掌握都很重重要。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口才练声的方法及技巧,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口才练声方法1.练气.练气之前得先要学会用气。

一是学会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尽量把更多的气吸进去。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且吸气时不要提肩。

二是学会呼气:呼气时要渐渐地让气呼出。

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呼气时可先放松声带,把嘴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渐渐地通过。

2.练嗓.首先练习让轻缓的气流振动声带,发出一些轻慢的声音,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样只能对声带起破坏作用。

其次,练口腔。

声带活动开了,我们还要在口腔上做一些预备活动。

口腔是人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嘹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联系。

口腔活动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

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挺软腭。

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嘎嘎”声来体会。

练鼻腔。

人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共鸣器,就是鼻腔。

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用劲,根本没用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声音单薄、音色较差。

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就是学习牛叫。

但肯定要留意,平日说话时假如只用鼻腔共鸣,可能会导致鼻音太重。

此外,千万不要早晨刚睡醒就去室外练声,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

特殊是当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否则冷空气会进入口腔后刺激声带。

3.练字.练字就是练习吐字发音。

吐字发声时,肯定要咬住字头。

有一句话“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在发音时,嘴唇肯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气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肯定要饱满、充实,口形要正确。

发出的声音应当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当是圆的,而不是扁的。

但是,假如处理得不好,简单使发出的声音扁、塌、不圆润。

朗诵怎样用丹田发声

朗诵怎样用丹田发声

朗诵怎样用丹田发声那什么是丹田呢?我们的丹田位于躯干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的地方,所谓丹田用力是靠身体的内部深层肌肉在做运动,也就是位于丹田位置后方的深层肌肉在用力。

该如何感觉丹田位置呢?请先看完下面简单的训练方法:一.气入丹田:先慢慢地深深吸一口气,记得用腹式呼吸,用手放在腰的两侧,要感觉腹部有在涨大,这就是气入丹田。

二.闭气宁神:当无法再吸入时,憋住口中真气,集中注意力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感觉丹田周围的肌肉在用力支撑着。

三.聚力吐气:只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支撑着,其他部位放松,并缓缓的将气吐出来。

四.气尽神散:把身体里的气全吐完后,全身放松,准备再吸一口气。

如此几遍后,会感觉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点酸,每次用力时与上大号的感觉是相类似的,请记得这种感觉。

不久你就会发现丹田的所在位置,这个位置会因为每个人的体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你必须记得下次要用力的位置。

等到你已经可以正确把握丹田的位置时,接着要做快吸快吐的训练,把气快速地吸入小腹部,再快速吐出,像小狗在喘气,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动,这样可以让你的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缩运动,记得只能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松的。

这个动作可强化腹肌的力量,建议你只要时间地点允许,可以多多练习这个动作,尤其是孕妇更要多练习,在生产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动也是不错的方法,像跑步、仰卧起坐或仰卧空踩脚踏车,有一些瑜珈的动作也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还有摇呼拉圈、爬楼梯等等,要注意以自己身体能承受的方式来训练,反正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所需时间各有长短。

有一位声乐老师说过:「唱歌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除了需要专注外,也需要本身身体的体能状态良好,甚至必须达到颠峰,如此再加上本身歌者的涵养,才能缔造出美妙的歌声!」丹田训练的功用,可归纳为下列几项:一.更宽广的音域;二.可调控的音量;三.清晰的咬字;四.丰富的声音表现;五.持续的耐久力;六.长久不衰的嗓音。

若你持续练习一段时日后,应该会感受到上述几项改变,或许是全部,也有可能只有一、二项有改进。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3篇)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3篇)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3篇)京剧怎样练声练气(通用3篇)京剧怎样练声练气篇1京剧练声练气方法之【气息训练】(1)深吸气以后,用这一口气发出两三个扎实的HEI音,不断重复坚持数日就可以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这以后呢,要由慢到快,稳健轻巧的连续弹发HEI音气泡音:60秒(2)把手放在胸口来体会一下,发这个HA音,看胸部是不是产生了振动,如果有了振动的话就证明你就有了胸腔共鸣,60秒(3)搓脸:20秒松下巴:10秒提颧肌:30次,30秒打口腔半打哈欠:8个8拍 60秒(4) 啊 -----音:a的延长音深、匀、稳男生30秒女生25秒5次(5) a的直上直下飞机5次(6) a的绕梁音综合练习哼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5次(7) si&&音:1分钟。

京剧练声练气方法之【唇的练习】(8)喷双唇紧闭阻住气流突然放开发出P 。

咧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

歪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左歪再向右歪交替进行。

绕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呢,左转360度,再向右转360度,这样交替进行,这里应该注意到向左转多少圈,那么向右就应该转多少圈。

各以8_8拍练习,各60秒。

京剧练声练气方法之【舌的练习】(9) 刮舌尖抵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反复进行。

弹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堵住呼出的气流,然后呢,突然打开爆发出te音,反复进行。

顶先闭唇,用舌尖来顶左右的内颊,交替进行。

转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唇的中间,先向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这样交替来进行,这样交替进行。

(10)数数儿:一口气由1数到30,3次,3分钟。

(11)打枣绕口令(12)绕口令:任选10段,10分钟。

京剧怎样练声练气篇2先从发声谈起。

我的唱是真假声合用,更确切的说是主要的用小嗓, 适当掺用一些近于大嗓的发声。

这并不是这一句或某几个字用小嗓, 另一句或某几个字用大嗓, 而是每一段、每一句、甚至到每个字的发声都是大小嗓合用, 只不过根据字清、情真的要求,使用程度有所不同。

唱歌如何用丹田发声而不是嗓子

唱歌如何用丹田发声而不是嗓子

唱歌如何用丹田发声而不是嗓子唱歌发声的关键在于正确运用丹田呼吸和调节声音。

嗓子发声容易导致声音紧张和疲劳,而丹田发声则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更加富有张力和自然的声音。

下面将介绍如何用丹田发声而不是嗓子。

1.了解丹田的概念丹田是中医学的概念,指的是人体下腹部位的一个区域,位于脐下三寸。

在唱歌中,丹田是指声音的源泉和产生力量的地方。

2.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使用丹田发声需要学习正确的呼吸方式。

坐直,保持身体放松。

呼气时,将气息通过鼻子缓慢地推出,感觉腹部缩紧。

吸气时,感觉丹田逐渐膨胀,腹部自然下移。

练习这种深腹式呼吸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气息并产生更加有力量的声音。

3.锻炼声音的稳定性稳定的声音是建立在稳定的呼吸基础上的。

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吐气声音,如"呼","哈","喔"等,来感受丹田的活动和气息的支撑。

从低音往高音逐渐练习,同时注意保持呼吸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而富有力量的声音。

4.注重声音的共鸣共鸣是指声音在身体中产生共鸣和放大的现象。

丹田发声时,要注意将声音传递到整个身体中去,使身体感受到声音的共鸣。

可以尝试用手轻轻敲击脑袋、胸膛和腹部等部位,感受声音的传导和共鸣。

这种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丹田发声,并产生更加饱满和深沉的声音。

5.正确使用嗓子虽然丹田发声强调的是通过丹田运用气息来发声,但是嗓子在发声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嗓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共鸣腔位和调音腔位来产生不同音色的声音。

在唱歌时,要注意嗓子的松弛和自然放置,避免过分使用嗓子,以免声带受伤。

6.不断练习和感受丹田发声需要长期的练习和感受。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受,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丹田发声的原理和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调整和自我感受,不断优化声音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唱歌如何用丹田发声而不是嗓子,关键在于正确运用丹田呼吸和调控声音。

声乐技巧: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声乐技巧: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声乐技巧: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相信“气沉丹田”这个词一直在困扰着大家学习唱歌,其实这个词并没有那么神秘。

从字面上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出来,气沉到丹田处,丹田就在肚脐眼下三指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的气要沉到深一些。

我们经常会看一些选秀节目,海选的时候评委总会点评这个选手声音不稳,气没有沉下来,所说的就是气没有沉到丹田。

我们又要回顾一下之前讲的呼吸方法,吸气,气息吸到肺部,它只能到这,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气息根本吸不到肚子,给我们造成吸到肚子假象的是横膈膜,吸气时横膈膜会下移,下移以后会挤压腹腔,所以肚子一圈都会鼓起来,造成了气吸到肚子的假象。

什么是气沉丹田?怎么做到气沉丹田?
所以我们得知“气沉丹田”时是横膈膜在下沉,横膈膜沉到一个低位置就是“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时你的肚子和腰是慢慢扩张的,那很多人在吸气时下面扩张不起来,怎么办呢?
1.我们可以双手叉腰,然后找找上厕所拉粑粑的感觉,用劲时看看你的腰是不是在扩张。

2.同样双手叉腰,然后咳嗽一下,看看你的腰是不是在扩张。

以上两个方法可以很好的让我们找到“气沉丹田”的感觉哦。

其实唱歌并没有那么的困难,很多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你能发现。

丹田发声训练方法

丹田发声训练方法

丹田发声训练方法一、呼气练习呼气练习是丹田发声的基础。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放松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脐下三寸)处,然后缓慢而均匀地呼气。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来控制呼气的时间和节奏。

建议练习时使用腹式呼吸法,以增强呼气的力度和稳定性。

二、吸气练习吸气练习是丹田发声的关键。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放松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处,然后缓慢而均匀地吸气。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来控制吸气的时间和节奏。

建议练习时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以增强吸气的深度和稳定性。

三、喉咙放松喉咙放松是丹田发声的重要环节。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通过张口、闭口等动作来放松喉咙,同时可以通过轻咳、清嗓等动作来清除喉咙中的杂音。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发“啊”、“咦”等单音节来帮助调整喉咙的发音状态。

四、舌头位置舌头位置是影响发音清晰度和音色的重要因素。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将舌头放在口腔底部中央的位置,同时通过舌头的控制来调整口腔形状。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发“波”、“得”等音节来帮助调整舌头的发音状态。

五、口腔形状口腔形状是影响发音音色和清晰度的关键因素。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通过控制口腔形状来调整音色和清晰度。

例如,可以通过圆唇、撮唇等动作来控制口腔形状,同时可以通过发“乌”、“威”等音节来帮助调整口腔形状。

六、音调控制音调控制是丹田发声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度和气息的流量来调整音调的高低。

例如,可以通过发“哈”、“嘿”等音节来帮助调整音调的高低。

七、音量控制音量控制是丹田发声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通过控制气息的流量和喉咙的松紧度来调整音量的大小。

例如,可以通过发“轰”、“烘”等音节来帮助调整音量的大小。

八、音色控制音色控制是丹田发声的高级技巧之一。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通过控制口腔形状、喉咙状态和气息流量来调整音色。

例如,可以通过发“哼”、“嗯”等音节来帮助调整音色。

怎样气沉丹田发声

怎样气沉丹田发声

怎样气沉丹田发声“气沉丹田、声贯顶”,是我国戏曲、歌唱前辈们长期在演唱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气沉丹田是保证演唱者形成艺术风格的基础和关键。

你知道怎么样运用气沉丹田发声吗?店铺就为大家介绍怎么样运用气沉丹田发声,仅供参考。

气沉丹田的位置气沉丹田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最常听到的。

丹田位于肚脐下三寸左右的位置,也就是肚脐下三个手指的位置,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腹。

之所以唱歌要做到气沉丹田,其实就是为了把气吸得深,用得久。

但是气并不能真正地吸到丹田里,而只能吸到肺部。

那为什么还有这种提法呢?这只是一种夸张的引导,其实我们把气吸到肺的底部.丹田由于受到膨胀肺部的压迫而变得鼓起来.看似气沉丹田,实则只是受到肺部气体的挤压而已。

老师教我们气沉丹田,只是做了一个深吸气的引导.而不是要真的把气吸到肚子里。

我们平时说话也需要用气,换气也很密集.但是我们都很少感觉到我们在换气.这样的呼吸方法叫胸式呼吸法.每个人都会.但这样的气息很浅不够深.导致我们说话的声音都传不远,近旁的人听得清楚,远处的人就听不清或听不见。

怎么样才能气沉丹田呢?这就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人们本能的呼吸形式,我们睡着时就会本能地用这种呼吸形式。

吸气时.腹部充气.肋骨向两边扩张.丹田鼓;呼气时.肋骨、小腹收缩。

气沉丹田的发声方法首先.用闻花香的感觉来做缓慢而深的吸气练习.这会使你很快体会到深呼吸。

其次,在歌唱时保持着吸气的状态.尽可能地撑住肋骨而不使它垮塌。

相信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你即使站着也可以自如地运用气息了。

怎样才能丹田之气发声科学的呼吸方式和灵活的气息控制,可使音色甜润、优美、持久,有力。

大部分学生朗读时间稍长就感到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

这就是因为他呼吸方法不对,气息量不够的缘故。

那么,怎样才能把气吸得多而且控制自如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练习气吸得深,让气往下沉,把胸腔和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向下压,使胸腔的上下径加长、扩大。

丹田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丹田发音的方法和技巧

用丹田发音技巧如下:
学唱歌的基础发音和技巧是软腭抬起口腔张圆,音与音之间应均匀、圆润、连贯。

唱歌练习技巧:
1、哼唱练习,嘴唇轻闭,舌尖轻抵下齿,上下齿松开,下腭、颈部、喉腔自由放松。

2、柔和地吸气、呼吸,让发声的通道全部打开,母音练习,每个母音都要在同一位置上发出。

3、学唱歌的基础发音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4、连音练习,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应处于自然、舒展状态,然后从自然声区开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练习。

5、顿音练习,发音时要快速吸气,保持气息,在一瞬间声带迅速合拢,气息灵巧地配合发出声音。

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
发声器官是由喉咙及其肌肉、软骨和声带组成。

气管的上部是喉头,喉头中部有一个器官叫声带,共有一对,左右并列,性质相当于两条很强的韧带,表面很均匀的盖有一层粘膜,声带是唱歌的发音体,声音便是由声带的振动发出来的。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在软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对声带进行调节,吸气时使两条声带分离,声门打开;呼气发声时,两条声带又相互靠拢,在呼吸的作用下,能调节其长度、厚度和张力,使声音产生高低强弱的变化。

在发声开始前,声带进入发生准备状态。

开始发声时,两声带达到必要的紧张度并相互靠拢或闭合,使声门关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从发音方法谈“气沉丹田的练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气沉丹田的学理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气息生机,“ 文以气为主,绘画以“ 气韵生动为上,演唱亦以气与声谐,达到声韵形式浩然的境界。

“ 气沉丹田是戏曲界练声的基本要领,声腔演唱的基本功,掌握了它就会有较高的成才率,因为它符合大自然为技巧性发音配备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和祖国医学、经络学原理。

每个演唱者的发音器官条件各异,但是养气、用气的基本方法相同。

艺术家具备灵性贯通之气,才可发扬嗓音光采,留下垂世的艺术演唱成果。

(一)“气沉丹田的经络学依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认为,“经络相贯布全身,通过有规律的联络交汇,构成了经络系统运行于全身气血。

根据这一医学原理,我们可知人的“丹田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 先天元气和后天吸纳的“清气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汇集于“ 丹田。

所以,“丹田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原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地,更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

“ 丹田与真气循环生生不息,生命活动因此得以维持。

所以它在生命医学上有“生命之祖、“ 十二经之根和“ 五脏六腑之本之称。

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的发源地,还是全身气血的汇集之处,所以中国医学又称之为“气海穴。

如果此穴充实,就能固本强体,从而为从事其它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丹田是人精气汇集之地,是人体内力的发源处,是“ 经络之气的发源地,是气源动力的能量库,也是良好发音的生理物质基础。

从演唱方法系统看,丹田气息深沉笃实,是声带发音声贯顶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

“丹田与技巧性发音最相关的呼吸肌———膈肌密切相关。

膈肌是人体最主要的呼吸肌,是一种同全身其它肌肉不尽相同的肌肉组织。

它像一个降落伞,底朝上口朝下,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形状大、圆、薄且扁。

其中间是腱膜,称“ 中心腱。

它富有弹性,十分坚韧,升降幅度较大,灵活、有扩张性,适应强化气息训练,具有提高呼吸系统生理机能的耐力和承受力的功能。

膈肌又是人体内最大的扁肌,在腹腔上部占有较大面积。

它需要很多肌肉、肌腱、韧带有机地固定,就像操控降落伞的绳索,维持生命呼吸循环的基本生理功能。

因此,作为技术性发音的生理物质基础,膈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但它如果没有“ 丹田内力的有力支持,就如同降落伞只有无数绳索而没有“力点进行气流方向控制一样,是无法完成定点降落的目的的。

“ 丹田就是支持膈肌活力的“力点,有了它,膈肌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在技巧性发音中发挥应有的有机功能。

二、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是人类重要的呼吸形式。

除了胎儿、婴儿天生就用腹式呼吸之外,其他人都具有胸式呼吸的功能,或大都运用胸式呼吸。

但作为声乐艺术演唱,单纯采用胸式呼吸,即气息局限在软肋、肺的下缘,也就是在腰周围向外扩张一点作为技术性发音的支点,就显得远远不够了。

软肋、肺的下缘,是人维持生命活动的自然呼吸区,也是膈肌呼吸运动的范围。

膈肌在自然呼吸运动过程中,是统一均匀、协调规律的周期性呼吸,是维持生命生理循环与生活“ 语言发音需要的基本生理机能。

在这个基础上转向技巧性发音所需呼吸的更高要求时,膈肌还是与它自身的周围肌肉统一收缩与舒张,均衡地控制拉紧“中心腱。

“中心腱在中间受到膈肌周围肌肉收缩制约,得不到最集中、有力的“丹田经络之气的支持。

这样,呼吸流动的气流粗壮,迅速逼近声带。

由于气柱短促急于排出,造成声门下压强,迫使声带强行挡气,扩展声带工作区,甚至移位声带发音工作区。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喉内外肌群,特别是声带肌群疲劳。

这是造成各种运动性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严重影响艺术演唱工作者高比率成才的重要原因。

由于胸式呼吸气息支点靠上,气柱短促分散,最终必然因气息力疲不支,气虽大但限制声波向高位置辐射。

对许多初学者来说,用这一方法往往很难练成理想的演唱状态。

因为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一要控制呼吸支持,二要找声音位置,还要模仿口腔咬字技术和作品情感音韵处理,所以往往搞得顾此失彼。

同时,技巧性发音的整体有机性比较抽象,很难悟到,结果,到头来往往是人为地错误用气无情摧残这个弱小的“ 器官声带。

有时它已经因气不畅而致“疾病缠身,但还要为其“主人履行演唱使命声带处于平行闭合不全状态时,演唱者为了继续发音,就使劲关闭,但这时它已力不从心,发出的声音只能是嘶哑的。

其演唱在走偏状态就采用自身“ 生物修补工程的做法,其目的是将关不严的声门关起来。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即不仅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时间一久,又在声带上产生了器质性病变——声带结节。

声带是个至关重要的“ 弱小族,不注意气息呵护,很容易造成整个发音机能致命的损伤。

胸式呼吸作为技巧性发音气息支点确实靠上了,与“丹田经络之气相比,它的位置向上20——30公分左右。

这样导致气息上移,声音必然下陷。

气息支点和声波是对立统一的本体和谐,演员采用胸式呼吸,演唱气力不集中,人的“ 金声之矿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只有“ 丹田经络之气一气贯通腹腔、胸腔、喉腔,才是技巧性发音的理想选择。

只有掌握了腹式呼吸法,才能真正具养气状态,自然凝气于丹田,实现掌握“气沉丹田的真谛。

腹式呼吸,是胎、婴儿生命本能的呼吸形式。

能够自由行走的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采用这种呼吸方式。

但在特殊情况上,如在睡眠、喝水不小心呛着等情况下,人就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即瞬间就会将食物或水从鼻腔里喷出来,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还有,人在大笑、搬重物需要猛用力时,也需要腹式呼吸。

有一些特殊职业,如气功、武功练习者、技巧性发音工作者等,都需要练习腹式呼吸,以养成内外通达之气息。

特别是技术性发音工作者,不论是什么专业、行当,都要采用这种腹式呼吸,才能获得“经络之气生发的一气贯通之灵气。

腹式呼吸的基本程序,首先由“ 经络之气也就是“丹田的内气,结合吸入的外界清气,在体内由“经络之气统帅,产生气源动力。

这种真气,能量集中,有自控力量,直接作用于膈肌的“中心腱,弹向最强的“ 核心处自然形成稳定的气柱。

这是气息能源向声波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整个发音过程的一个气息势态的自行转折,这一步做好了,能量集束,能准确地冲击声带前!正确的发音工作区,声带协调振魂产生基音。

这是由气息能量转化为信息能量的声波。

声波流动过程的辐射与反辐射,引发本体头腔、胸腔共振,这一过程始终都是在“ 经络之气坚实的支持下进行的。

演唱者在这种技术性发音过程中,鼻咽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鼻咽部可以说是难以开发又可以开发的技术性发音的“金声之矿,除了声带发出声波需要“经络之气以外,这又是一个更需要的“ 经络之气开发声波与之产生共振的关键性部位。

这个部位具有最有利的解剖学位置。

它位于头部近中区,与“经络之气准确冲击声带正确发音工作区前1/3处产生的声波直接对应,当声波集束冲击喉咽管直冲鼻咽部时,声波束在此集中,辐射与反辐射效应在此特别强烈,从而激发头腔声音共鸣即脑后音共振,推动强化声波高位置辐射产生最好的音响力学效应。

演唱者以此为中心,按意愿需要使声波向四面八方进行连锁辐射效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头腔及相关所有腔体共鸣潜能,达到扩大发音空间、腔体全面自然共振的神奇效果。

与此同时,这种做法会给声音加上许多美妙的成分,即通过共鸣腔体使之成为声音的“ 化妆师,将声音过滤、净化、美化,扩大音量,增强韵律,使演唱声音结实、集中、有穿透力,效果十分明显。

这是“经络之气贯通声腔产生演唱特色的又一神奇功能。

鼻咽部这座“金声之矿,不管演唱的人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它都是声波最集中交汇的部位,也是向高空间声波辐射的必经之路。

鼻咽部声波共振,这与动力气息能量来源有直接关系。

因此,需要人们用真气去努力加以开发。

而腹式呼吸及与之相关的“丹田经络之气,就是开发鼻咽部的“金钥匙。

如何做到自然贯通的“ 腹式呼吸?笔者认为体验腹式呼吸应从练习吹口哨开始,但初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吹口哨,其最终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气息太靠上,口腔内气压强,气柱不集中,急于排出冲击振动体,从而使嘴唇开缝面积较大,结果面部肌肉虽然大多参与了“统一行动,但口哨也吹不响。

二是采用胸式呼吸方法吹口哨。

这种做法是当要吹口哨时,立即意识到在扎腰带处向外扩张一点,作为吹口哨的气息支持。

这个位置是膈肌呼吸运动的工作区,上下浮动的范围较大,向四周扩张面广,气散不集中,“中心腱有力用不上,缺乏“丹田“经络之气的支持,结果口哨也吹不饱满,或勉强吹响,但很难听。

三是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吹口哨。

这就是“ 气沉丹田,由腹部丹田气贯通胸腔之气,实现胸腹一气联通。

具体说,当有人想吹口哨时,嘴唇一收,舌头一卷,还没有开始吹的瞬间,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丹田处部分腹肌微微收缩,自然协调推动膈肌收缩。

“经络之气推动“中心腱核心区,能量束集中上升送气,气源集中、有力。

细微的能量束,缓慢地通过气管通道,穿越声带工作区,进入口腔。

由于气源深远,上下贯通,口腔气息能源集中而不膨胀,也不急于排出细微能量束,从而就可以穿过嘴唇小缝,磨擦嘴唇产生声波,口哨吹响。

可见,吹口哨的人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并不需要刻意掌握一定的“技巧,而只是一种生理本能气息的体验。

由于这种生理本能符合自然规律,反而比那种刻意追求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练腹式呼吸的最简单办法是将“气沉丹田·声贯顶的发音关系“倒过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头腔共鸣的有机目的性。

演唱者首先根据专业特点和个性化音声特点、艺术作品要求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头部声波辐射空间,这样“气就自然逼到下“丹田,声音共鸣先上去,所需气息变稳变深,于是气就下来了,很快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自然规律。

其他技巧性发音均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随意移动声波辐射空间,这样就很快改变了演唱者使用胸式呼吸的发音习惯,将呼吸支持点逼到下“丹田,充足的丹田气开启艺术家的嗓音活力,使发音既省力又收放自如,还能预防和治疗各种运动性嗓音疾病,还可以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扩展嗓音,实现神奇的音质及音域空间释放。

艺术演唱,气沉丹田,以丹田真气贯串发音机能为和谐共振。

而艺术家体验到头腔声音共振,逼着真气下沉,唯真气下沉于丹田是产生声波的基础。

翻过来说,“气又受真声互动引导,声在上,气跟随支持,声当先头,气是后盾,声到哪里,气就“支持到哪里。

声音上去,气下来,反过来,气上去,声音下来,这是艺术家发音本能中对立统一矛盾体的自然互动规律,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演唱发音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