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3篇《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
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
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化,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等方式方法。
《古诗二首》教案 (《夜宿山寺》、《敕勒歌》)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尺:长度单位,三尺等于一米。
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2)“危楼高百尺”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说的是山寺的高楼好像有一百尺那么高。
这句诗说明了什么?
“危”字有什么样的好处?
确切、形象、生动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同学们,你们说诗人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是真的害怕吗?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晚去“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恐”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体现,不是真的害怕。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宿。
山寺。
用虚的数字(百尺)说明了山寺楼很高。
高。
非常非常高,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
夸张。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知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了解写作背景。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语。
精读诗句。
体会字的意思。
发挥想象。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25-30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阴”的偏旁是“阝”
“似”的偏旁是“亻”
“苍”的偏旁是“艹”
“野”的偏旁是“里”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似”、“苍”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下头去,这时,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出现了。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拓展延伸
黄果树瀑布
壶口瀑布
吊水楼瀑布
随堂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穷尽 山穷水尽
1.山川 2.遥远
__名__山__大__川__ __山__遥__路_远___
随堂练习
二、把古诗补充完整。
1._白__日__依__山__尽__,黄河入海流。 _欲__穷__千__里__目__,更上一层楼。
部首: 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
“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 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书写指导
挂 ɡuà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 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
“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 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书写指导
川 chuān
课后作业
1.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
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品读诗词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 绝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 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 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 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 怎么会如此磅礴,如此壮观?
书写指导
照 zhào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灬
书写指导:“昭”窄、大,“灬”宽、扁,“昭”,
书写指导
层 cénɡ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尸
书写指导:“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
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 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十九古诗二首

十九古诗二首
一、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人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今四川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主题归纳: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道出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建筑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诗译文:
山顶的寺庙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二、敕勒歌
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国阴山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是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
古代有许多著名诗句描写此山。
主题归纳:
《敕勒歌》这首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古诗译文: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像毡布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天空蔚蓝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出现了。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1、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意思: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2)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古诗意思: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注释:
《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
古诗二首绝句

古诗二首绝句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所作。
他在此诗中运用了极富感染力的自然景象来表达离别之情,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甫所作。
他用悲秋、独登高台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苦与沉痛,既展示了诗人自身的人生境遇,又表达了深层的社会关怀。
以上是古诗两首,都表达了离别、孤独、苦难等主题,通过自然景象
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原生态的情感。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1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今天俺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同学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
今天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知生字“庐、瀑”,并引导同学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知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身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
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俺会认”,同学自愿认读自身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同学,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调动同学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
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让同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字,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竖提。
“窗”字字形复杂,同学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同学一笔一笔地书写。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赏析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诗,以自然界中的青松、茯苓等物象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意境:诗中以青松、茯苓等自然物象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通过青松挺拔、茯苓长寿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2. 修辞手法:黄庭坚的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如“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通过对比描绘了青松和茯苓的不同特点。
又如“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草的坚韧品质。
3. 情感表达:黄庭坚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通过对青松、茯苓等自然物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同时,通过对小草、千岁苓等植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叹。
4. 诗学主张: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主张“点铁成金”和“自成一家始逼真”。
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这些诗学主张的影子,如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刻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综上所述,黄庭坚的《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二》是一首充满意境、情感与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二首》
《诗二首》
鲁迅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语言精练的特点。
2.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含义、作用。
3.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含义、作用。
2.难点: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正音正字】
矢shǐ磐pán荃quán轩辕xuānyuán
孺rú
【词语积累】
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
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找出这两首诗歌的韵脚。
3.从这两首诗歌中找出比较工整的对偶句。
【课文简析】
《自题小像》是鲁迅年轻时,立志报国、向旧世界宣战的人生宣言。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两句,用无法逃脱爱神的箭,形容自己和祖国不能不相爱,以此衬托爱国之情深切。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两句,用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决心,表达自己矢志救国的宏愿。
其境界之高、立意之深,为后人敬佩。
《自嘲》回顾自己不平坦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战斗到底、决不屈服的斗争决心。
题名与诗中的自嘲文字,显示了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字功力。
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自题小像》是直抒胸臆;《自嘲》则是曲笔言志。
【思维训练】
1.如何理解下列诗句?
①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我的心无法逃脱神箭,尽管故乡风雨交加晦暗我还
是坚定如磐石。
“神矢”指古罗马爱神射出的箭。
这两
句诗表达了诗人无法摆脱对祖国深挚的爱,抒发了强烈
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当权者却不能理解,我将自己
的鲜血献给祖国。
“寒星”比喻民众;“荃不察”引用《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斎怒。
”“荃”指君,也可以指臣;有人说本诗也是指民众。
“轩辕”
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这里指代中华民族。
这两句
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对祖国强烈的爱。
③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运道不好还能有什么要求,没有翻身已经碰破了头。
这两句诗写出自己背时倒运地奋斗着,无私地为祖国的
富强而战斗。
④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这两句诗与“未敢翻身已碰头”都是“运交华盖”
的具体表现。
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对敌人决不妥协的战斗态度、对
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无私精神。
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受反动派的迫害到处躲避,只有小楼才是自己的天下,可以不管外面政治气候的变化、交替。
这是自嘲,也是讽刺、攻击国民党反动派一味躲避、不管祖国危亡的消极行为。
2.《自题小像》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情怀和志向?
这首诗表现了鲁迅虽身在国外,仍心系祖国愿意为祖国富强流血牺牲的情怀和志向。
3.《自题小像》中哪些词语象征祖国人民?运用了什么典故?
《自题小像》中“故园、寒星、荃、轩辕”这些词语象征祖国人民。
“荃不察”引用《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斎怒。
”
4,《自嘲》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怀和志向?
《自嘲》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与敌人战斗到底、决不屈服的斗争决心和对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无私情怀。
5.《自嘲》中“运交华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运交华盖”的具体表现是:“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
6,这两首诗歌前后跨越了30年时间,鲁迅的理想
有什么变化?
鲁迅从一个充满报国热情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在
文坛第一线叱咤风云的斗士,面对严酷的现实,他变得
既有坚定的、无所畏惧的爱国之心,又有成熟的、冷静
犀利的批判意识。
7.为下列各字组一个四言短语,最好是成语。
①矢(矢志不渝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②磐(坚如磐石)
③辕(南辕北辙)
④孺(妇孺皆知)
8.请以《自题小像》为题,写一首短诗。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3.预习《有的人》。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