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能力计算及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共48页
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桥隧工

(7)整体道床病害及防治
(8)辅助导坑病害及防治
(9)附属建筑物病害及防治
(10)洞内线路病害及防治
(11)隧道供电、通风、照明设备养护
2.隧道养护维修技术标准
(1)整治隧道漏水
(2)盲沟的砌筑
(3)衬砌腐蚀病害
(4)衬砌裂损病害
(5)冻害防治措施
(6)明洞病害
(7)无衬砌隧道病害
《宪法》、《刑法》、《国家劳动法》、《安全生产法》、《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知识
(二)安全规章
1.《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1)人身安全基本要求
(2)下道避车安全要求
(3)桥隧作业人身安全要求
(4)施工安全防护规定
(5)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与使用方法
续上表
工种名称:桥隧工
培训类别:资格性培训
培训阶段:初级工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达到桥隧工中级工(四级)职业标准
培训时间
晋级前210学时
培训层次
由铁路局统一组织
培训形式
脱产
培
训
内
容
实作技能(90学时)
理论知识(120学时)
一、基本技能
(一)工程制图
1.识别简单工程施工图
2.计算简单工程数量
3.绘制简单的设备示意图
2.构件受力及抗拉、抗压检算
3.支座受力计算
(四)水文、地质
1.水文观测基本技能
2.计算桥梁通过水流量
3.墩台冲刷病害整治
4.结冰及流水观测
二、专业技能
(一)桥隧检测技能
第三部分:高职毕业生
(100学时)
一、职业道德
铁路等级划分和主要的技术标准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线路意义及路网作用
适应经济发展,满足运输需求
联通经济发达地区的铁路是指联通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或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城市(如直辖市、大工业 城市等)的铁路,这类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 货运量往往都很大,故应一次修建双线铁路或至少 按一次修建双线铁路设计
连通、拉动或促进经济发展
要采用高标准的技术装备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线路意义及路网作用
拉动经济发展
为了发展经济,在部分待开发、但客货运量不很 大的地区修建一定等级的铁路必将带动本地经济 的快速发展,诱发社会客货运量的持续增长,进 而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与交流
联通国家大经济区(包括连接和跨越国家大经济 区),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对于促进经 济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具有开发的 意义
在绝大多数客货列车共线运行铁路上,机车在 一定的交路内运转,而货车则全路通用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机车车辆轴重
国外铁路轴重的现状
法国16t、18t、20t 德国16t~25t 国际铁路联盟16~20t 英国14t~18t 美国曾提高到30t,后来有所降低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列车运行最高速度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多指标划分方法
行车速度+运量+路网意义
中国2000年以前,除广深准高速铁路以外,其 余的铁路大多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铁路,《线 规》将铁路按客货运量、路网中的作用和性质 划分为三个等级。
2000年以后,铁路依据客货运量、运输性质和 速度等多项指标划分等级。
中国铁路分类分级方法
连接重要城市的铁路一般是指连接省会或经济发达 的地级市的铁路,如果该铁路本身运量就较大,应 当按高等级铁路修建;若年客货运量较小,但考虑 到线路意义及路网作用,也可修建为高等级铁路
专题--铁路等级与技术标准

工程标准: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分布、 到发线有效长度;
技术装备类型: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和闭塞类 型
R
当列车速度为定值时,半径越大,则离心力越小,对钢轨 的磨损小,列车安全性大,乘客也越感到舒适。因此,大 的曲线半径适应高速列车的行驶;曲线半径过小时,就会 限制列车速度,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⑵曲线半径与选线设计 曲线半径越大,对地形的适应能力越差,工程数量也越大, 但线形质量好。曲线半径小,工程数量小,但线路标准低, 维修量大。 Ⅰ级铁路:Rmin=450m 高速铁路:Rmin=4000~5000m
⒉机车交路
机车往返行驶的区段,其长度为机车交路距离,两端的
车站称为区段站。
长交路
⑴机车交路类型
短交路
超长交路
⑵机车运转方式
肩回式 循环式 半循环式
包乘制:机车由固定的乘务组驾驶 ⑶乘务制度
轮乘制:不同的乘务组分段轮流驾驶
⑷机车交路距离
取决的因素
交路类型 乘务制度 列车旅行速度
机车交路距离
短交路:一般为70~120km 长交路:一般为150~250km 超长交路:一般为300~350km
铁路选线设计
专题 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武广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Ⅰ级 线路类型:双线电气化,无砟轨
道,无缝钢轨 最大坡度:20 ‰ 曲率半径:最小7000m 线间距:5m 到发线有效长度:560m 车型:CRH2C,CRH3,CRH380A
京广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选线-1能力标准

• 客运专线3-4min
(12)机车(动车组)交路
机车(动车组)往返行驶的区段称为机 车(动车组)交路,客货混运线路机车交路 两端的车站称为区段站。客专两端车站通常 是动车段(所)所在的中间站。 机车交路的距离影响列车的旅途时间和直达 速度。
(10)运输调度(行车指挥)方式
• 运输调度,行车调度
• 调度集中是铁路调度中心对某一区段内的铁路 信号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列车运行直接指挥、 管理的技术装备。
• 调度集中系统 • CTC(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 )
(11)追踪列车最小间隔时分
• 取决于自动闭塞信号的制式、列车长度、列车 运行速度及闭塞分区长度。
第四节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第二讲 主要技术标准
.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 对铁路输送能力、工程造价、运营质量以及选 定的其他有关技术条件有显著影响的基本标准 和设备类型。
• 客货共线铁路: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 线半径、到发线有效长、牵引种类、机车类型、 牵引质量、机车交路和闭塞类型。
• 客运专线铁路: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到 发线有效长、牵引种类、动车组(机车)类型、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行车指挥方式和追踪列车 最小间隔时分。
②建立经济数学模型 工程费的数学模型
运营支出的数学模型。 与行车辆有关的运营费
固定设备维修费及附加费
机车车辆购置费
③约束条件的建立
用目标函数D最小来优选主要技术标准时, 还应把各主要技术标准实际允许的范围作为约 束条件。这包括两类约束,其一是各主要技术 标准的选配必须保证完成设计线的运输任务; 其二是各主要技术标准的取值范围应满足安全 可行的条件或满足《线规》。
2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轴重划分法、速度划分法、运量划分法 和多指标划分法 客运专线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和货运专 线铁路
客运专线铁路
200km/h以上准轨 200km/h以上准轨
(1)高速铁路——在客运专线网中起骨干 作用,或最高设计行车速度250km/h及以 上的客专,称为高速铁路 (2)快速铁路——联络、辅助作用,速度 不高于250km/h。 快速客运干线 城际铁路
影响因素:正线数目、区间长度、线路 平纵断面,牵引机车类型、信联闭设备、 维修、行车组织方式等。
一、列车运行图
单线非平行运行图
单线平行运行图
二、列车运行速度
1、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确定设计线各种与客车速度有关的建筑物和设 备标准的基本参数。 设计线各路段中的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的最 大值称为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 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以 设计线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 Vmax表示。 2、走行速度 Vz 走行速度 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按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 所有中间车站不停车通 过所计算的区段平均速度,可由牵引计算得到。
货流示意图
(三)、客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客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客运量预测针对既有线和新线有不同的模型: 客运量预测针对既有线和新线有不同的模型: 既有线: 既有线: (1)年递增率法; )年递增率法; (2)时间序列直线拟合法; )时间序列直线拟合法; (3) 相关因素法 ) 新线: 新线: (1)乘车率法; )乘车率法; (2)多元回归法 )
客货共线铁路
客≦160km/h,货≦120km/h 160km/h,货≦ Ⅰ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或近 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者; Ⅱ级铁路 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 或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Mt且大于或等于l0Mt 者; Ⅲ级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 期年客货运量小于l0Mt且大于或等于5Mt者; Ⅳ级铁路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 期年客货运量小于5Mt者。 每日一对旅客列车按照1.0Mt年货运量折算
铁路等级划分与主要技术标准

轨道类型等也受轴重控制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机车车辆轴重
我国铁路轴重的现状
普通铁路机车车辆轴重一般为21~23t 25t轴重的大型低动力货车仅在大秦线等煤运专
线投入运营 动车组轴重一般为14~16t 我国铁路除个别重载运煤专线是固定车底外,
铁路等级划分和主要 的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划分方法铁路等级定义
铁路等级是根据铁路线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 远期客货运量,以及最大轴重和列车速度等条件, 对铁路划定的级别
地位
是铁路的基本标准,设计铁路时需先确定铁路等级, 然后选定其他主要技术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的类型。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铁路等级划分的意义
法国按运行车辆的轴重(16t、18t、20t)将 铁路划分为三级
国际铁路联盟按运行车辆的轴重(16t~20t) 将铁路划分为三级
铁路等级划分方法
单指标划分方法
速度划分法 各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运量划分法
美国按货运密度(货运量)(1Mtkm/km~20Mt-km/km)将铁路划分为四级
>250km/h(新建线)
划分铁路等级的依据
国别
一些国家既有铁路干线客货列车的速度配置
客运 最高速度(km/h)
货运 最高速度(km/h)
特快 快车 慢车 特快 快车
慢车
前苏联 160~200 100~130
120
100
法国
200 140~160 100~140 140~160 100~120 80~90
连接重要城市的铁路一般是指连接省会或经济发达的 地级市的铁路,如果该铁路本身运量就较大,应当按 高等级铁路修建;若年客货运量较小,但考虑到线路 意义及路网作用,也可修建为高等级铁路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复习题一、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1.铁路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车站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到发线数量.3.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现有通过能力、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 5.一般情况下,通过能力大于或等于输送能力.6.一般情况下,计算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时,后备通过能力约为设计行车量的10%~20%.7.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8.下列哪项不一定能减少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将技术作业停车站设在一个运行时分最小的区间所相邻的车站.9.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时所需的运行时分称为区间纯运行时分.10. T周最大的区间是限制区间.11.当铁路区段上下行车流接近平衡,但因上下行列车牵引重量相差悬殊,因而造成上下行方向列车数有显着差别时,行车量大的方向称为优势方向.12.必要的最小“天窗”时间,主要决定于工程项目、工程复杂程度、施工技术作业过程、劳动组织和施工机械化水平.13.能保证最充分地利用区段通过能力的运行图是平行运行图.14.会车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15.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前部时,必须规定摘挂补机的停站时间.16.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后部时,仅需规定连挂补机的停站时间.17.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分析法.18.下列能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是增加区间正线数目.19.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20.在运量适应图中,每种措施所能掌握的运量都是逐年下降的,这是因为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加.21.发展大型货车的可行办法有两种,或是增加轴数或是增加轴重. 22.在既有线上提高货物列车重量主要应发展大型货车.23.客货运量的增长态势一般是连续型的,而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水平的提高一般是离散型的.24.增加行车密度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和增加区间正线数目. 25.在客货运输密度均较大的干线上,宜采用的重载列车模式是整列式.26.除划一重量标准外,我们有时还采用区间差别重量标准、区段差别重量标准和平行重量标准.27.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普遍采用的供电方式是单边供电.28.为减少牵引供电系统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影响,一般采用的供电方式为BT.29.通常把变压器容量分为三个概念,即计算容量、校核容量和安装容量.30.按车场位置不同,区段站基本布置图分为三种,即横列式区段站、纵列式区段站和客货纵列式区段站.31.直接妨碍时间比较直观,计算简单,可将其列入道岔组占用时间表.32.下列会增加咽喉道岔组空费时间的是咽喉区平行进路多.33.在同类列车的交叉中,最为严重的是到达进路之间.34.随着旅客列车数量的增加,编组站上咽喉道岔组空费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增大.35.到发场线路合理分工方案的实质,就是合理分配每条线的作业量.36.咽喉的作业进路按其占用咽喉道岔组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占用进路和妨碍进路.37.当某项作业直接通过咽喉道岔组,则该作业进路被称为占用进路.38.尽头式客运站比通过式客运站布置图咽喉的通过能力要小. 39.横列式区段站车辆段设在站房对侧右端,有利于车站的发展方向是左端.40.调车占用咽喉时间标准包括车列牵出时间、车列转线时间和取车送车占用时间. 41.在出发场线路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出发场的衔接方向数越多,会使空费时间增大. 42.编组站出发场到发线的固定使用办法的一般原则是按衔接方向分区固定、区内灵活使用.43.由到达场、驼峰、调车场、牵出线、出发场或直通场及其相应的技术设备所组成,共同完成列车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和出发作业的车站通常是指编组站.44.出发场到发线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办理出发作业的出发线数、办理一列出发列车平均占线时间和固定作业时间.45.下列会增加解送禁溜车时间的是禁溜车钩数多.46.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计算可采用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47.编组站的改编能力包括驼峰解体能力和尾部编组能力.1.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最突出的缺点是不利于改编折角车流的作业.48.二级四场编组站改编能力的薄弱环节是尾部编组能力,可采用的措施中,下列不属于的是将全部调车场线路设计为编发线.49.编组站布置图形式有单向横列式、单向混合式、单向纵列式和双向.50.下列属于环到优点的是解决了对推峰作业的妨碍.51.客车整备场的作业包括客运整备和业务整备.52.客运站布置图可以分为通过式客运站和混合式客运站.53.下列哪组属于客运站办理的列车始发、通过、站折.54.旅客站房规模,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55.客运服务设施的能力包括候车室的候车能力,行包房的存放能力,天桥、地道及进、出站口的通过能力和售票房的售票能力.56.客车整备场定位流水作业时,客运整备与技术整备基本上流水进行,整备时间较长. 57.进、出站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个进、出站口的检票能力.58.零担货物中转作业的主要设备是中转站台和线路.59.货场作业包括取送车作业、装卸车作业、货物搬运作业和货物承运作业.60.仓库内墙以内的总面积扣除库内货运员办公室的面积所剩下的面积是仓库的使用面积.61.按国家标准规定,在计算货运站货运设备作业能力时,月度货物发送或到达不均衡系数一律采用.62.影响和制约货场作业能力的因素有取送车能力、装卸车能力、进出货物搬运能力和场库设备能力.63.货运作业自动化包括的内容有计划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查询、装卸机械控制和统计分析.64.货场道路系统分为环形道路系统和尽头式道路系统.65.货运站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车场和货场.66.按集装箱位确定集装箱场的作业能力时,集装箱占用箱位的时间,发送取2天,到达取3天,中转取天.67.按国家标准规定,在计算货运站货运设备作业能力时,到达的一般货物的保管期限采用3天.68.下列属于尽头式货运站布置图优点的是货场与城市联系方便.69.机车交路按机车所担当的牵引区段不同,可以分为短交路和长交路.70.机车运用到规定的走行公里或使用时间,即应进行各种修程的维修,属于计划修.71.内燃、电力机车的修程分为四级,即大修、中修、小修和辅修.72.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务段设备能力主要依据的是以前的设备计算资料.73.机车交路不应受局界、省界的限制,但不宜超过两个乘务区段. 74.机车的维修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计划修、弹性计划修和诊断状态修.75.主要通道建设与发展规划属于区域路网规划.76.路网规模和布局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依据国家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客货流结构的远近期规划.77.车站和邻接区段在工作上的配合与协调的决定因素主要有运输的不均衡程度、运能和运量.二、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填空题1.铁路运输能力也就是铁路生产能力1.铁路区段的货流量,上下行方向往往是不相等的,货流量小的方向称空车方向.2.平行运行图可以提供最大的通过能力,但在客货共线的铁路上一般并不采用,而普遍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行图.3.在列车运行图上,移动周期法可以分为半周期移位法和全周期移位法.4.牵引动力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逐步取代蒸汽牵引.5.送达速度快、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综合投资省、环境污染轻、安全舒适、准确便利、票价适中、收益率高是高速铁路的优势.6.在既有双线路基的一侧修建第三线,与绕行方案比较,其优点是占地省.7.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行车量的措施主要是采用内燃和电力牵引.8.货物列车牵引重量标准,是按机车在牵引区段内的最困难上坡道上以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的条件下计算出来的.9.货物列车行车量通常是按最繁忙月的日均流量来确定.10.提高运行速度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达到,即:提高机车牵引工况下的速度、提高最大容许速度和降低基本阻力.11.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12.如陡坡地段长而集中,全线牵引重量受此陡坡地段限制,则宜采用补机推送.13.在到发场与调车场横列的牵出线编组一列车包括连挂、编组、转线和空程.14.进路交叉可分为行车与行车交叉、行车与调车交叉、行车与机车交叉、调车与调车交叉、调车与机车交叉和机车与机车交叉.15.咽喉的作业进路,按其相互关系可分为会合进路、交叉进路、平行进路和分歧进路. 16.咽喉道岔组一昼夜内不能被利用进行任何作业的空闲时间称为空费时间.17.在设有编发线的调车场内,其线路一般分为编发线、编组线和杂用线.18.随着列车到达的不均衡性的增加,设备的有效能力则降低.19.调车场、编发场的容车能力过小,则经常借线,产生重复作业,使驼峰解体能力降低.20.编组站排队服务系统的组成包括到解子系统、编组子系统和出发子系统.21.编组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与区段站略有不同,其重点应摆在办理有调中转列车的能力上.22.相对来讲,驼峰解体车列时大车组越多,“天窗”数就越少.23.为腾出空线使车组能自驼峰继续溜放,驼峰机车下峰将线路上的车辆连挂,而产生的驼峰作业中断时间属于整场时间.24.辅助生产时间包括交接班时间、吃饭时间和整备时间.25.在各类编组站布置图型中改编能力最低的是单向横列式一级三场.26.在尽头式客运站,旅客进、出站的走行距离长,是因为站房在到发线尽头一端.27.北京站属于尽头式客运站布置图型.28.由于旅客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大城市客运站能力虚糜最严重的是到发线能力.29.在具有两个几个及其以上客运站的铁路枢纽,为了提高客运能力,应采用按线路别和旅客列车性质别的分工方案.30.集装箱场按业务性质不同分为地区集装箱场、中转集装箱场和混合集装箱场.31.我国铁路机车运用的基本技术政策和发展趋势是长交路轮乘制. 1.构成路网的基础是铁路运输通道和铁路线.三、以下知识点可以出简答题1.决定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的固定技术设备是什么答:1区间;2车站;3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4给水设备;5电气化铁道的供电设备.其中能力最薄弱设备的能力,即为该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2.铁路技术设备通过能力的分析计算法有哪两种它们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采用答:1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2办理的作业性质单一时,宜采用直接计算法.3作业性质复杂、种类繁多时则以利用率计算法较为方便.3.什么是τ不画出示意图.答:单线区段相对方向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之时起,至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简称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4.什么是τ会画出示意图.答:在单线区段,自某一方向上行或下行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之时起,至由该站向这个区间该列车开来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会车间隔时间τ会.5.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区间内的正线数目;2区间长度;3线路平纵断面;4牵引机车类型;5信号、联锁、闭塞设备;6行车组织方法;7线路及供电设施日常保养维修的机械设备. 6.什么是追踪运行和I追画出示意图.答:在自动闭塞区段,凡一个站间区间内同方向有两个以上列车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称为追踪运行.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车间隔时间I追.7.简析产生妨碍时间的几种主要情况.答:1客车妨碍:旅客通勤列车横切峰前到达场出口咽喉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解车列;2反接妨碍:到达场出口咽喉反驼峰方向接改编列车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解车列;3挂机妨碍:改编列车自到达场入口咽喉到达妨碍驼峰调车机车连挂车列而延误驼峰分解车列的时间;4机车妨碍:在到达场出口咽喉处,本务机车入段妨碍驼峰调机推峰解体.8.影响整场时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调车场采用的调速方式;2调车场线路的有效长度及线路数量;3解体钩数;4气候条件;5其它:调车和制动人员的技术水平,驼峰头、尾部作业分工等.9.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妨碍时间;2整场时间;3解送禁溜时间;4驼峰间隔时间;5辅助生产时间;6推送速度;7驼峰调车机台数和作业组织方式.1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驼峰钩车溜放速度的自动控制;2驼峰钩车溜放进路的自动控制;3驼峰机车推送速度的自动控制;4列车到发进路自动控制;5自动提钩和摘解风管;6车站信息处理自动化;7自动抄车号和核对现车;8列检作业自动化.11.开行重载列车对编组站通过能力有什么影响答:1咽喉通过能力;2到达场到发线的通过能力;3出发场到发线通过能力;4驼峰解体能力;5尾部编组能力.12.简要分析影响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因素.答:1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2一昼夜内现行运行图规定的到发列车数及各种列车占总列车数的比重;3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4车站咽喉和客车整备线的能力;5到发线的空费时间. 13.什么是客车整备场它有什么作用答:1客车整备场是旅客列车车底进行检修、整备及停留的场所.2客车整备场工作完成的好坏,对能否顺利地组织客运工作,保证旅客列车安全正点、对旅客的良好服务以及一定的客运通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4.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旅客上车人数;2旅客在候车室的滞留时间;3旅客的性质;4客运站距居民点距离的远近;5城市交通条件是否便捷;6旅客列车运行图排列是否均衡;7预售车票组织以及车站附近文化、旅馆设施条件等.15.写出铁路货场内普通货物发送及到达的仓库、货棚、站台及堆货场能力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字母的意义.答:tP365FQ⋅⋅=α年Q年——仓库、货棚、站台和堆货场的能力t/年;F—该项设备的使用面积m2;P-—该项设备单位面积堆货量t/m2;α——月度货物发送或到达的不均衡系数;t—货物保管期限d.四、以下知识点可以出计算题1.已知某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的周期为33分,当不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求该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周周T1440nN=64.433311440≈⨯=结果取为对答:该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为对.2. 已知AB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其普通运行图通过能力为对.如果采用非平行运行图,旅客列车行车量3对,扣除系数为;摘挂列车行车量1对,扣除系数为.试计算AB 区段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平行货能n n n N N )1()1(-----=εεε=-×3--1×1=结果取为对客货能非n N N +==+3=对 答:AB 区段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为对.4. 某区段站设有非机械化驼峰一座,配备调机一台,主要负责车列解体作业.已知一昼夜占用驼峰的总时间为1059分,固定作业时间为668分,驼峰的空费系数为.求该驼峰的改编能力利用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空费固固α---=∑∑1t 1440t T K()()54.006.0166814406681059≈---=K答:该驼峰的改编能力利用率为. 5.已知某机车交路长度为500公里,在该交路区段中往返运行的客货列车30对,求该交路区段沿线机车日走行公里是多少解:∑=L S n 2沿日∑=⨯⨯=(公里)30000500302答:该交路区段沿线机车日走行公里是30000公里.五、以下知识点可以出综合应用题 1.画出单线半自动闭塞a ~b 区间的不成对连发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下行方向由a ~b 为行车量大的优势方向,不成对系数β不= n ′/n 〞=2/3;起停车附加时分,t起=2分,t 停=1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6分;列车在车站会车时,下行列车通过a 、b 站不停车;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τ连=4分.解:)(连列min 20416t T =+=+'=τ ∑∑∑++=站起停运周τt t T )()()(42121620+++++= )(min 45= (列周不周min 11020452T 2T T =+⨯=+=(列)周不周3931101440n T 1440n ≈⨯=⨯=''(列)周不周2621101440n T 1440n ≈⨯=⨯='2.画出单线自动闭塞a ~b 区间的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的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5分;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分,t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追踪间隔时间,I=10分,追踪系数γ追=,每一个追踪运行列车组中的列车数K=2;在车站会车时,按最有利交会方案确定.解:∑∑∑++=站起停运周τt t T )()()(22221520+++++= )(min 43=)()()())((周追周min 149101012433I I 1K 3T T =+⨯-+⨯=''+'-+=(对)周追周38.541491440n T 1440n ≈⨯=⨯=3.画出单线自动闭塞区段a ~b 区间不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8分;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分, t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追踪间隔时间,I 〞=9分,I ′=10分,每一个追踪运行列车组中的列车数K=2;行车量大的方向为上行方向,不成对系数β不=4/5;在车站会车时,按最有利交会方案确定,不受会车站股道数限制.解:∑∑∑++=站起停运周τt t T )()()(22221820+++++=)(min 46=))((周追不周43I 2I 1K 3T T ⨯=''+'-+=(列)周追不周4351661440n T 1440n ≈⨯=⨯=''(列)周追不周3441661440n T 1440n ≈⨯=⨯=' 4.画出单线半自动闭塞d ~e 区间的成对非追踪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分,上行由e 至d18分,下行17分;所有列车都在d 站停车,列车在e 站会车时,上行列车通过,下行列车停车;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t 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 解:∑∑∑++=站起停运周τt t T)()()(241111718++++++=)(min 44= (对)周周32.51441440n T 1440n ≈⨯=⨯=5.某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列车追踪间隔时间I=10分,旅客列车对数n 客=30对,扣除系数ε客=.各中间站站线有效长l有效=850米,列车重量受站线有效长的限制.如果货车每延米平均重量由吨提高到5吨,货车平均载重系数ψ由提高到.在K 波=,1机=30米,l 守=10米,l 附加=30米,γ备=的条件下,确定单方向以吨数计的货运通过能力提高的数量. 解:(对)144101440I 1440n ===//)()(延安守机有效总t P l l l l Q ⨯---=)/(365)1(365年波总客客备波总能货能t K Q n nK Q n G ψεγψ⨯-+==能力提高前: 301030850Q ⨯---=)(总)/(4.78064722.65)300.215.01144(年能t G ⨯=⨯⨯-+=能力提高后:301030850Q ⨯---=)(总)/(7.89292222.65)300.215.01144(年能t G ⨯⨯-+= )/(7.89292222.65年(能t G -⨯=∆ 6.设a ~b 区分起停46t t t =+''+'∑分站2a =τ,b ~c 区分起停52t t t =+''+'∑分站2c=τ;b 停车站,车,分不4b =τ,分会2b=τ术作业停车时间,→a 列车分站10t =//,车分站6t =/.确定会案,计算周期,. ,应使cb T -周尽量缩小,并cb b a T T --=周周.起停站站∑+=++++-t t t t c b a3τ///令b a aT t t -∑=+++起停站站τ//c b cT t t -∑=+++起停站站τ/46t t t a b a b =++++∑-起停站站τ////∑=++++-52t t t cc b c 起停站站τ///c ,所以应先从a —,如图所1mi 586021T b a c =-⨯=---)();因4min t b3=不<τ,故应使4min t b 3==不τ.则2min 46t t t 31=-=-=/站;因2min t b 1==会τ,故不需要调整. 从而62min 458t T T 3b a =+=+=-周 故(对)周周231621440n T 1440n ≈⨯=⨯=7.某站客车整备场每昼夜整备车底60列,该站的短途旅客列车与长途旅客列车数相当,并且始发终到车较多平均每天有23对,现有整备线30条,另外还有交接线10条,该客车整备场是否需要加强能力 解:1由已知条件可知,t 占应取9h,t 空应取3h. 2整备线的最大可能利用系数和空费系数0.75399t t t =+=+=空占占整α,0.25393t t t =+=+=空占空空α 3整备线能力利用率7502501103014406096011440m t n K ..=-⨯+⨯⨯⨯=-=)()()(空整占整α4整备线能力列整8075060Kn N ===.可见,该客车整备场的能力还比较充裕,所以暂时还不需要扩充能力.8.A 站有整车发送仓库一座,仓库的面积为2000米2,其中使用面积占70%,单位面积堆货量为吨/米2,α取,求该仓库的能力.解:根据国家标准,在计算能力时,各种发送货物的保管期限一律采用.tP365F Q ⋅⋅=α年 19.87100001.51.20.770%2000365≈⨯⨯⨯⨯⨯=9.已知某集装箱场起重机的实际作业时间为18小时,共有起重机9台,集装箱平均静载重为30吨/箱;起重机向货车上装或卸一个集装箱所需的时间为20秒,起重机向汽车上装或卸一个集装箱的所需的时间20秒,起重机在场内移动一个箱所需时间为40秒;Φ取,α取,求这个集装箱场的作业能力. 解:由题意可知,这里是按装卸机械台数确定集装箱场的作业能力)(起静机年3215t 0t t zt 365q 3600Q.++⨯=αφ年)(万吨)(机年/44.554310000405.020206.12.19183********Q =⨯⨯++⨯⨯⨯⨯⨯⨯=10. B 站有一条卸煤线,其有效长为154米,煤的单位堆放量为吨/米2,设计堆放煤的总宽度为24米,货车平均静载重为55吨/车,煤的保管期限3天,求该卸煤线的装卸能力. 解:qtd P L N ⋅⋅=线)(车d /20355249.0154≈⨯⨯⨯=。
第二章铁路能力

1440- TT 1440- TT 半自动闭塞(连发):N= ———— = ———— (列/d) TZ t+ tL 1440- TT 1440- TT 自动闭塞(追踪):N= ———— = ———— (列/d) TZ I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设计线各设计年度 的输送能力不应小于经济调查得到的相应年度的货运量 • 输送能力计算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
铁路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计算
单线铁路通过能力: 单线铁路通过能力:按平行成对运行图考虑,用一对普通 货物列车占用站间总时分(运行图周期TZ)来计算。 运行图周期:一对普通货物列车占用站间总时分,包括 运行图周期 一对列车在站间的往返走行时分tW、tF和两端车站接发列车 的车站作业间隔时分tB、tH。 1440- TT 1440- TT N= ———— = —————— (对/d) TZ tW+ tF+ tB+ tH TT——日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电力:90min,内燃:30min 控制站间:运行图周期最大的,通过能力最小的站间;全线或区段 的通过能力应按控制站间的运行图周期计算.
铁路运量
客货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货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直通货运量根据国家计划部门制定的地区间物资交流规 划,分析直通吸引范围内的物资供求情况,分上、下行汇 总得到。 地方货运量可按产销运平衡法估算各运品的铁路运量。 设计线远期运量一般比照条件接近的既有铁路,结合设 计线近期的调查运量,用曲线拟合或多元回归等方法预测。
铁路通过能力与输送能力
铁路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计算 单线铁路通过能力
tB——对象列车不同时到达的间隔时 分(min),即一列车到达车站中心起到 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中心的最小间 隔时分。 tH——车站会车间隔时分(min);即一 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中心起到该车站向 原区间发出另一列车的最小间隔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