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阴雨》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白居易《夜雨》诗词简析

白居易《夜雨》诗词简析

白居易《夜雨》诗词简析夜雨唐代: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简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体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水准,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仅仅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水准,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实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有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不过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

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

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

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仅仅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很多意像,灯、堂、天、风雨。

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白居易《阴雨》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阴雨》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阴雨》译文及赏析导读:白居易《阴雨》译文及赏析《阴雨》唐代: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阴雨》译文今天的山中雾气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

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雾遮住了双眼,思念着故乡,雨声落地滴滴打在心头。

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排解心中孤独了。

《阴雨》注释岚(lán)雾:二者实一物,在江曰雾,在山曰岚。

此地:指忠州。

峡气:指雾气。

望阙:眷念朝廷。

阙,宫门楼观,代指朝廷。

幽独:寂寞孤独。

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此句化用此事。

《阴雨》创作背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白居易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

忠州虽然是远离帝京的小城,也算是贬官后一次仕途的`升迁。

他怀着忧喜掺杂的心情,沿长江经岳阳入峡,途中写下不少有名的诗篇,这首《阴雨》就是其中之一。

《阴雨》赏析这是白居易诏授忠州刺史时写的一首诗。

诗人通过对山岚雾霭、滩头江水、峡气弥漫的描述,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切和郁闷之情,也寄托了诗人愿早日回京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诗中前四句写景,寥寥数语展现出此时此地的景象:山岚雾霭特别浓重,江山辽阔,自己却身处如此偏僻遥远的地方。

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中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后四句则笔锋一转,写到自己望向帝京,表达了自己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化用晋陶渊明置无弦琴的故事,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了,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所写,虽是溯江西上所经历的美丽而又险峻的风光,却恰如其分地透露了诗人萦绕心头的宦海波澜,其中“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写得情景交融,将澎湃于心间的万千波涛,同三峡所见的逆风惊浪完全吻合,情溢于景,动人心扉,这也正是白居易山水吟咏的特有风采。

白居易《夜雨》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夜雨》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释乡:家乡。

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残灯:即将熄灭的烛火。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空堂:空屋。

晓:到来,来临。

正:此时。

苍苍:纷纷。

头陀:苦行僧。

安:怎么。

翻译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赏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

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开头开门见山的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好像是憋闷了许久的言语冲口而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是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是对第一句的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了。

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微雨夜行》,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该诗是一则五言绝句。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白居易《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微雨夜行【唐】白居易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注释:①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

②稍稍:稍微,略微。

③但:只。

④亦:也。

译文: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

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作者: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评析:不知因了何事,诗人独行在秋夜秋雨中。

妙的是他不象其他诗人一样去写秋夜秋风秋雨带来的愁绪,表达营营人生的“苦”,他内心充盈的是圆融而平和的诗意。

这样一种淡泊高妙的心境,当今之世有几人能及之?赏析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描写夜雨的诗。

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秋夜给人的寒意,后两句以“衣裳湿”,却听不到雨来来写秋雨的细密。

此诗创作背景不可得知,不知因何事,作者独行于秋夜秋雨之中。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两句写秋雨将至的所见所感。

秋云密布,天色已晚,一阵寒气袭来,让人略感到寒冷。

“秋云”是秋雨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夜寒”则是秋雨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但作者并没有点出雨字。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两句,尤为精妙,将秋雨的细腻之质刻画得十分淋漓。

这秋雨是极其细微的,那“夜寒”尚且能使人实实在在感觉到,而这一样寒冷的`秋雨却让人根本觉察不到,更不用说听到雨声,看到雨点了。

它就像濛濛的雾气,浸润着人衣,久而久之,衣服变得潮湿,作者才发觉:原来是下雨了!白居易笔下的秋雨,像极了春日杏花雨,它带给人的不是萧瑟凄凉,却是一种宁静诗意与淡泊。

诗人应该也是喜欢这秋雨的,不然他何以要久久地行走在雨中,以至沾湿了衣裳?。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夜雨》原文译文赏析《夜雨》唐代: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译文】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

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

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

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

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

“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

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

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

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

白居易的诗词《阴雨》赏析

白居易的诗词《阴雨》赏析

白居易的诗词《阴雨》赏析《阴雨》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赏析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

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

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表面看来写的是诗人在外地为官,境遇艰苦,其实写景即是抒情,作者的心情就像这岚雾、滩声、峡气、正所谓,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想要回到京城,但事不如人愿,古来材大难为用,将登太行雪满山。

扩展阅读: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描写阴天的诗词20首

描写阴天的诗词20首

描写阴天的诗词20首1.《初到忠州登东楼》唐代·白居易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忠州阴天时雾气弥漫、山林起伏、烟火袅袅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压抑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2.《阴雨》唐代·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懒此北窗琴。

赏析:此诗中“岚雾今朝重”“峡气晓多阴”生动地描绘了阴天时雾气浓重、山谷中阴云密布的情景,烘托出诗人被贬后内心的孤愤落寞与思乡之情。

3.《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唐代·戴叔伦谬官辞获免,滥狱会平反。

远与故人别,龙钟望所言。

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

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

赏析:诗里的“阴天寒不雨”直接点明了阴天寒冷且没有下雨的天气状况,配合夜晚古木间的猿啼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4.《流年》唐代·韩偓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赏析:诗人以“一春多病更阴天”表达了在春季阴雨天里,自己身体多病、心情低落的状态,阴天的氛围加重了这种惆怅之感。

5.《明月棹孤舟/夜行船》宋代·黄公绍雁带愁来寒事早。

西风把鬓华吹老。

猛省中秋,都来几日,先自木樨开了。

淰淰轻阴天弄晓。

平白地、被花相恼。

一枕云闲,半窗秋晓,时有阵香吹到。

赏析:“淰淰轻阴天弄晓”描绘了清晨天空阴沉的景象,为整首词增添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6.《雨中作》宋代·陆游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

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

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赏析:诗中“病为阴天剧”写出了阴天使得诗人的病情加重,体现出阴天对诗人身体和心情的不良影响。

夜雨白居易诗词赏析(附注释+译文)

夜雨白居易诗词赏析(附注释+译文)

夜雨【唐】白居易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注释】①乡:家乡。

②瞻望:往远处或高处看,敬仰并寄以希望。

③夕:日落的时候:夕阳。

夕照。

朝夕相处。

无夕:日日夜夜。

④残灯:不好的事。

夜:黑夜,代指前途的黑暗。

⑤空堂:空屋。

⑥晓:到来,来临。

⑦正:此时。

苍苍:纷纷。

⑧头陀:苦行僧。

⑨安:怎么。

【译文】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此诗是白居易四十岁即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所写。

从“独宿在空堂”可以看出,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

且学者周相录考证,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东邻婵娟子”湘灵。

【赏析】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阴雨》诗词赏析
阴雨
唐代: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译文
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长远。

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

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
中孤独。

注释
岚雾:山中雾气。

赏析
表面看来写的是诗人在外地为官,境遇艰苦,其实写景即是抒情,作者的心情就像这岚雾、滩声、峡气、正所谓,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想要回到京城,但事不如人愿,古来材大
难为用,将登太行雪满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