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元代散曲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元代散曲》课件

元代文学《元代散曲》课件
元散曲
一、“散曲”
散曲是一种合乐可歌的诗体文学, 无念白、科介,只用于清唱,故 又称“清曲”。通常分为小令, 套数两种形式。
三、散曲的体制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 令、套数以及介于两 者之间的带过曲制的基本单位。除单片只 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 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 支小令组成,每首各押一韵, 各首可单独成立。
号东篱,有《东篱乐府》。 他的作品表现了愤世厌世的思想,为豪
放派的代表。 ①咏史、②隐逸、③写景
⒊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为代 表。——属于清丽派。
后期: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 的作家,如张可久、乔吉、 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 贯云石、徐再思等。后期作 品总的创作倾向趋于雅正典 丽,渐失前期的生命力。张 可久、乔吉的散曲华丽工整, 是清丽派的代表。
取向。 蒜酪 蛤蜊
五、散曲分期及代表作家
元散曲分前后两期。以元仁 宗延祐年间来分期。前期创 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南移至 杭州一带。
前期:主要作家有关汉卿、 王和卿、白朴、马致远、 卢挚、张养浩等。从总体 上说,前期散曲则以“本 色”为主。
⒉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和 马致远
马致远——元曲之冠冕(曲状元)
套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 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 分还有【尾声】。
带过曲:由三个以下同一 宫调不同曲牌组成,押同 一韵。介于小令、套数之 间的特殊体式,没有【 [尾 声】。
四、散曲的风格。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
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
睢景臣有【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套数
刘时中有【正宫·端正好】 《上高监司》套数
此时曲学评论与音律研究的著 作

元代散曲知识点总结图解

元代散曲知识点总结图解

元代散曲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元代散曲的发展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是蒙古族创建的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国家,统治者是皇帝忽必烈。

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而在文化领域中,元代散曲的发展亦有其独特之处。

元代的散曲是在宋元戏曲、元代音乐、元代绘画等文化成就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大熔炉之一,吸纳了包括中国汉族在内的多种民族、多种文化成果,形成了元代文化的多元性。

在元代,曲文学、曲剧文学和杂剧文学三大体裁并存,于其中又以曲文学最为盛行。

元代散曲与唐宋散曲比较,有明显的出处不同。

就形式而论,元代散曲由原来的“公案”改称“寸阴”,元代的散曲节奏放缓,风格多变,题材多样,使元代散曲风骚魅力更为突出;元代散曲在技巧上增加了对韵体的改编,作品唱和时有作识应、人称引和、意象唱和;元代散曲结构多变,有大曲、小曲之分,抒情、写实、咏史等各种形式的散曲。

二、元代散曲的特点1. 题材广泛、多样,内容丰富元代散曲的题材广泛,包括爱情、离别、悲伤、忧郁、豪放、儒雅、社会、政治、历史等等。

元代散曲以新颖、大胆、新巧、自信的风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元代散曲有选取古诗词、流行诗文和自作词都有。

2. 结构多变,形式丰富元代乐曲的形式多变,有大曲、小曲之分。

大曲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叙事性强;小曲则格律宽松,性格亲切,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具有真情实感。

大曲和小曲的结构有时可以灵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曲式。

3. 语言生动,表现手法多样元代散曲的语言生动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元代散曲善于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感情的矛盾和冲突,表达感情的复杂性。

元代曲文学以言词多关联、用典妙、靠近游戏、情词流畅、构思纵横、描绘清晰等特点。

4. 音乐配合,声调婉转元代散曲的音乐和声调都很有特点。

元代曲文学和元代音乐艺术密切相关,乐曲和词文的配合相得益彰。

元代散曲的声调婉转,旋律柔美,具有独特的韵味。

元代音乐与元代诗词的和词,多富于感情表达,如切AN书中的伤感风雅含在乐音之中。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

1、对屈原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嘲讽
• 曾瑞【正宫· 端正好】: • 【一煞】也不学采薇自洁埋幽壑,不学举 国独醒葬汨罗,也不学墨子回车,巢由洗 耳、河老腾云、许子衣褐,也不仰天长叹, 也不待相宣言,也不扣角为歌,却回光照 我,图甚苦张罗。
抑屈崇陶
• 元散曲中抑屈崇陶现象的背后,这实际上 是中国士人传统的 、 的 处世方式在元曲家身上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散曲的特点
•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 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 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 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 。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 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词牌句数的规定 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损。而散曲则可以根据内容的 需要,突破规定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又如,词的句式 短则一两字,最长不超过11字;而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 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这主要是由于散曲 采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 本格以外的字。如关汉卿《不伏老》套数,〔黄钟尾〕一 曲,把“我是一料铜豌豆”七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元代散曲的分期
• 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大略以元成宗皇庆、延 佑为界。前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这 是散曲兴盛时期,作家队伍中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 人雅士,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有著名的杂剧 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还有教坊艺人,如珠 帘秀等。由于作家的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思想感情各异, 艺术素养差别也很大,使前期散曲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 而散曲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逐步走向成熟。最有成就 的是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人。 他们的作品既有民间文艺的通俗平易、质朴自然的意趣, 又经过锤炼开拓,提高了散曲的境界,如马致远的《秋思 》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他 们对于散曲成长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诗歌体裁,作出了很大 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六)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六)元代文学
后期——
张可久.
张可久: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
《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
单刀会
救风尘
拜月亭:《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古代中国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元代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第六章元代文学
元曲: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双赴梦
玉镜台
二.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本节内容•散曲含义、体制•散曲的渊源•散曲的发展(曲家代表)散曲含义•与“剧曲”相对而称,不与说白、科介发生关系而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存在,故谓之“散”。

•虽不用于舞台表演,但在相当长的时期被配乐歌唱,故谓之“曲”。

散曲的体制1、小令:又称“叶儿”,散曲基本单位。

独立的单支曲。

如【越调】天净沙·秋思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由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连缀而成,各支曲子的组合衔接有一定顺序;•一韵到底,不得换韵;•结尾一般要用“尾声”或“煞调”。

散曲的渊源1、诗•小令与唐代的酒令有直接的源流关系。

2、词(1)名称上很相似。

词又称为“曲子词”、“曲子”、“曲词”、“歌曲”等,乐府又是词和曲通用的别名。

如《东坡乐府》指词,《诚斋乐府》指散曲。

(2)散曲曲牌,多源于词牌,约180余种完全相同。

如:《一剪梅》、《卜算子》、《八声甘州》、《西江月》、《玉楼春》、《如梦令》等。

(3)体制格局上如出一辙。

词有令、引、近、慢等,曲也有小令和套数。

《南音三籁序》:“原夫词者诗之余也,曲者词之余也。

”词和曲的不同•词不能用衬字,曲可以大量使用;•二者的音韵系统不同;•语言的雅俗异趣。

•任中敏《散曲概论》:“总之,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为婉约……”3、诸宫调(1)诸宫调每一支曲必须隶属于某一宫调,散曲也如此。

•诸宫调已出现不同宫调下有同名曲牌的现象。

如《定风波》分属商调、商角调。

散曲类似,如《小桃红》分属南正宫、南越调、北越调。

(2)散曲的套曲直接脱胎于诸宫调。

(3)曲韵大多在诸宫调奠定了基础。

如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平仄通押等。

(4)衬字和增句。

衬字的作用:•对正字起修饰、润色、限制等作用,充实文意;•增强曲的表达功能,使作家可以不受字数限制,淋漓尽致表情达意;•增强曲的通俗化、大众化程度。

元代散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元代散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元代散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元代散曲的发展历程元代散曲是在元朝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创阶段、鼎盛阶段和衰落阶段三个阶段。

1. 初创阶段元代散曲的初创阶段大约可以追溯到元初时期。

在元初时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相互交融,散曲这一文学形式也开始受到重视。

元初时期的散曲以抒情婉约为主,以陈到、李洪等人的散曲作品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散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还比较简单,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

2. 鼎盛阶段元代散曲的鼎盛阶段大约可以从元末明初时期开始。

在这一时期,散曲的艺术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元末明初时期的散曲以清新婉约、绮丽豪放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代表性的作家有虞集、陈樵、吴谨等人,他们的作品在风格和题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使得元代散曲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3. 衰落阶段元代散曲的衰落阶段大约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后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形式的崛起和发展,散曲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光芒,文学市场上的地位也大幅下滑。

散曲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形式和内容上也显得单调乏味。

这一时期的散曲作家有黄庭坚、王邺等人,他们的作品在风格和题材上都已经没有了前人的创新和突破,使得元代散曲的发展逐渐走向了衰落。

二、元代散曲的艺术特点1. 音乐性元代散曲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其韵律优美、节奏明快、抑扬顿挫。

元代散曲多为词曲,词曲合一,旋律动人,如《蝶恋花》、《苏幕遮》等,其深情迷离、韵味悠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元代散曲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其韵律和节奏上,这种音乐性使得散曲在艺术上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 主题多样化元代散曲的主题多样化,涉及生活、爱情、抒情、行吟、田园、宴游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元代散曲的主题多样化,使得其在内容上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感情更具有真实的反映。

3. 抒情婉约元代散曲以抒情婉约见长,情感真挚、婉转悠扬、含蓄委婉。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

仍代散曲北曲之興起北曲,即仍曲之通稱,乃盛行於仍代之戲曲藝術,包括散曲以及雜劇。

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仍曲稱為北曲。

諸宮調之曲調為由宋詞至仍曲之過渡作品。

當姜夔等人埋首於格律派之雅詞時,北方金國已有董解仍之《西廂記諸宮調》出現,代表南宋詞之日漸僵化,而北方之俗文學則日益茁壯。

現存諸宮調之曲調,四成來自宋詞,一成來自唐宋大曲,其餘五成來歷複雜,部分屬番曲,部分為民歌,部分則為作者自創新聲,然皆向民間曲子學習,自可以肯定。

此一趨勢,顯示曲之將興,詞之將衰。

諸宮調為北曲醞釀之溫床。

自《董西廂》再經三四十年之演變,金亡而仍入主中原,北曲亦告定型成熟,一時名家輩出,蔚為大觀。

北曲之音樂北曲受遼、金、仍等北方民族音樂之影響極大,其風格與詞不同,與南朝樂府亦不同,而與北朝樂府相近。

明王世貞《王氏曲藻》曰:「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

」明徐渭《南詞敘錄》曰:「今之北曲,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狠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

宋詞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風靡。

」南宋詞篇,大半能歌;但詞之音樂委婉柔靡,既不為北人所喜,亦不能與北番豪嘈粗邁之歌曲配合,故南宋詞仍盛行,而北方則北曲興起。

仍曲乃仍代文學代表,包括散曲與雜劇兩部分。

雜劇為舞臺上演出之大型劇本;散曲則為隨作隨歌之小令或套數。

散曲,仍代稱為「樂府」或「今樂府」。

散曲之名首見於初朱有燉《誠齋樂府》,然該書所謂散曲專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數。

小令,又稱「葉兒」,為散曲之最基本單位,其名稱源自唐代酒令。

單片隻曲,調短字少,乃其最基本特徵。

套數,又稱「套曲」、「散套」、「大令」,乃自唐宋大曲、宋金諸宮調發展而來。

套數特點有三,一是由同一宮調若干首曲牌聯綴而生,二是各曲同押一部韻,三是在結尾部分大多有尾聲。

套數可長可短,一曲加尾聲為短套,二曲以上加尾聲為長套。

小令短小精練,適於詠片斷之情景;套數富贍雍容,可以鋪敘發揮。

諸宮調之唱詞,即小令與套數交互使用組成。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

张可久



[中吕· 普天乐]《西湖即事》: 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 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缥缈佳人双飞凤, 紫箫寒月满长空。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 火西东。 朱权《太和正音谱》称赞张可久散曲“清而 且丽,华而不艳”。
[中吕· 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 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 声长叹。
周德清《中原音韵》
赞其为“秋思之祖”, 确是“深得唐人绝句 妙境”(王国维《人间 词话》)之作。
白朴

〔双调· 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liǎo)滩头。 虽无刎劲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白朴
[阳春曲]《题情》
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

卢挚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 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 湘画里。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元前期散曲的分类: 1、志情文学:感叹人世间的繁华相替、荣 辱变迁;抒发散诞逍遥的隐逸之志。 2、花间文学:以闺情为基本题材的文学。 3、市井文学:具有市井生活内容和趣味风 格的作品。
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 (疑当作“尽”)是严,越间阻 越情忺(xiān) 。
卢挚

卢挚(约一二四二--一三一五以后),字处道, 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 北涿州市)人。 贯云石评其曲"媚妩,如仙女寻春,自然 笑傲"(《阳春白雪序》)。著有《疏斋集》, 明初尚存,后佚。今有李修生《卢疏斋集辑 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与散
曲,因为二者所用的曲牌是相通的,都 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 “曲”。
一、散曲概述
1、散曲的兴起 2、散曲的体制 3、散曲的特点
1.散曲的兴起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和词的关系最密切,体制也最接近,都
属于有固定格律的长短句形式。有人把散曲 叫做“词余”。 散曲的产生情况也与词类似。 现存最早的可以正式称为“散曲”的文人作 品,出于金末名诗人元好问之手。
白朴〔仙吕· 寄生草〕《劝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 曲埋万丈虹蜺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马致远〔双调· 夜行船〕《秋思》
〔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 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 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 草牛羊野。不恁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 断碑,不辨龙蛇。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 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 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 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 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 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得阵 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 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 了 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 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 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 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 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 你便是落了我牙,甭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 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2.散曲的体制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一支曲子, 它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 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带过曲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 体式。

3.散曲的特点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
言风格。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上述格律形式和语言风格的特点,形成散曲
活泼灵动、浅俗坦露、使得欣赏者毫无间隔 感的总体风貌。
无名氏《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 笑一会,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 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 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 也碎碗也碎。
二、前期名家名作
1、关汉卿的散曲 2、白朴的散曲 3、马致远的散曲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 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 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 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 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 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 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 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 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 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 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 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第六章
元代散曲
一、散曲概述 二、前期名家名作 三、后期名家名作 四、其它散曲名作
王国维《宋元戏曲序》:“一代有一代
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之小说,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 诗 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三、后期名家名作
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
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 散曲的题材内容被不断开拓,表现领域得到 极大扩张; 在思想情调方面,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激情喷 发的作品大为减少,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成 为主流; 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张可久〔中吕· 迎仙客〕《括山道中》
关汉卿 〔双调· 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白朴〔双调· 沉醉东风〕《渔父》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三分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 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 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 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 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 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 墙头缺,竹篱茅舍。
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难道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无名氏〔醉太平〕《堂堂大元》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张养浩〔中吕·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其它散曲名作
1、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
2、无名氏〔醉太平〕《堂堂大元》
3、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
云冉冉,草纤纤, 谁家隐居山半崦。 水烟寒,溪路险。 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张可久〔黄钟· 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张可久〔中吕· 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