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当前各地应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明晰政府职能为基础,以调适层级关系为核心,以优化政府组织为重点,以创新管理方式为手段,以健全财政制度为保障,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地方;服务型政府;思路;对策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4-0072-04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明确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那么,各地应当如何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呢?笔者以为,当前各地应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以明晰政府职能为基础

政府职能是政府管理活动的核心,决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为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的新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各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明晰政府职能为基础。

首先,理顺四方面关系,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鉴此,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实现由全能政府、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克服越位、纠正错位、弥补缺位,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同时突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而为了顺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就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理顺政企、政资、政事、政中四方面关系。

其次,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明晰地方政府职能总体构成。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字”的政府职能定位及地方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各级地方政府应

当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6+1”:“6”即规划管理、经济管理、国资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六个方面,“1”是指城市管理。一般来说,省、县政府主要为前六方面职能,城市政府如市、区政府因城市管理任务较重,故应在此六方面职能之外单列出城市管理职能。具体来说:(1)规划管理,即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效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区域开发、功能布局的规划管理。(2)经济管理,即根据中央统一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地区间、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3)国资管理,即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依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4)市场监管,即依法组织实施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活动的监督检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服务;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5)社会管理,即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协调社会的各种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严肃处理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好民族、宗教和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D030)“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ZX-169)“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务工作,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6)公共服务,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科文卫体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7)城市管理,即按照城市规划,有序推进区域内的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和旧区改造;组织实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交通、房屋土地等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为企业和市民创造良好、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以调适层级关系为核心

各级地方政府间职责不清、关系不顺以及行政层级过多是当前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晰地方政府职能总体构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完善地方政府分层管理体制。

首先,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一般来说,各级地方政府因性质、行政地位、政府权能和管辖范围等等之不同,其政府职能会有相应的区别。我们认为,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职能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1)各自公共物品和公共事务的范围;(2)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在不同层次的不同侧重点。如前所述,规划管理、经济管理、国资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是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但这些职能在不同层级地方政府那里的分布和重要性是不同的,即使是各级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职能其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换句话说,省级政府在管理上具有宏观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应注重政策法律制定和宏观管理的职能;省以下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直接面对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应强化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以宪法明确规定的省、县、乡三级政府为例。省级政府的职责应主要是:(1)处理地方与中央以及兄弟省市的关系;(2)协调市县之间的关系;(3)提供全省性的公共物品,管理全省性的公共事务,如规划、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公益性问题设施等。在七大职能中以规划管理、经济管理、国资管理为主,其行为方式主要以行政立法与制定公共政策和战略规划、协调监督为主,一般不应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管理。县级政府的职责应主要是:(1)结合区域实际,贯彻落实省政府各项决策;(2)处理与邻近市县的关系;(3)负责提供辖区范围内的公共物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其行为方式兼具决策型和执行性。而乡镇政府和城市中为办事处的街道则应更多地负责具体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工作,行为方式以执行为主。

其次,减少行政层级,完善地方政府分层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在地方上一般设有省、市(地)、县、乡四级政府。而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历史上看,三级是主流。[1]行政层级过多不仅造成机构臃肿、人员冗多、滋生官僚主义,而且延缓了信息传递速度,易导致信息失真,从而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降低了行政效率。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信息的网络化、交通的便捷化、公务员的专业化,取消市(地)行政层级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长远要求看,我国行政区划改革创新的大思路应该是缩省并县、省县直管、创新市制、乡镇自治,因此各级各类行政区划建制都有改革创新的任务,但考虑到行政区划改革创新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调整变更宜从低层开始,逐渐推进。鉴于此,当前应重点搞好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探索:(1)扩大县乡规模。随着撤乡并镇工作的开展,乡镇数量大幅度减少。但同时县市规模过小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县乡规模过小必然造成行政成本高、资源浪费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精简市区内部管理层次和机构设置。目前地级以上城市不论规模大小都有四个管理层次,即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称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政府管理层级过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效益。当前应以减少管理层次为目的,鼓励大中城市进行行政区划建制和机构设置改革,并引导它们按照精简、效率原则调整和重组市内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职能。(3)逐步推进省县直管体制。当前应在总结强县扩权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省县直管体制。为此,要着重研究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省市县行政管理职能的划分和调整问题,二是财政税收问题,三是司法体制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省直管县不宜一步到位,应该分步实施,比如首先改革财税体制。[2]

三、以优化政府组织为重点

政府组织是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其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当前应在前述“明晰政府职能,调适层级关系”的基础上,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

首先,理顺政府机构改革与党委机构改革的关系。政府机构改革中必须解决党政机关机构持续膨胀、人员大量超编、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对不同层级的党政机构又须采取不同的思路。县及县以下党委和政府,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党委应侧重总揽全局,管大政方针、重大决策;政府应侧重于行政执行、实施决策。但是不能绝对化和过分细化。县、乡党委面对的是许多具体实际问题,党委不参与政务,其总揽全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被架空,且易形成两个权力中心,加深矛盾。为此,党政部门之间职能不能交叉,要将交叉职能合并到一个部门,有的机构可用一套人员两块牌子或合署办公。省、市(地)级党政关系的处理上,则应注意把党的领导职能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分开,避免职能交叉与机构设置上的重叠。要撤销各级党委办事机构中与政府重叠对口的部门。并且要注意社会公共权力与党的执政权力的区别。党要把直接承担的社会公共职能交还给其主体,党委也要善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社会公共权力,增强自己的执政能力。

其次,理顺条块关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我国条块关系不畅的症结在于职责同构。要从根本上理顺条块关系,就须打破职责同构,实现从“每一级政府都要管所有的事情”向“只负责特定事情”转变。反映到各级政府的机构设置上,则应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各级政府实际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

具体来说,对于中央专有的事项应该由中央垂直管理,且中央在地方的派驻机构在人事、财政和编制上应与地方政府脱钩,当然,地方政府也没必要再设立类似的主管部门。中国目前有一些机构该垂直管理的还没有垂直管理,对于这样的机构,变革的思路是,一律改为中央部委在地方上的派出和垂直领导机构,而不能再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对于中央和地方相交叉的事项,可以考虑坚持目前上下对口的机构设置,但要抛弃“双重领导、条块结合”的旧思路,明确以哪一方的领导为主,以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委的现象发生。另外,上级要减少部门的发文、检查等的数量,必须处理的重要事务尽可能由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统一发布指令。对于地方专属事项,中央不要随意干涉,允许地方政府根据需要因地制宜,也不要在中央设立类似的主管机构。对某些机构设到什么层次不必强求一律和一致,应根据业务性质不同考虑各类机构具体设到哪一个层级的政府为宜。[4]对于新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机构予以重视的,应尽量采取“增加牌子、不增机构、不添人员”的应对措施,多留几枚公章解决上下对口的问题。对于部分未能进入行政机构序列的单位,可采取“拖尾巴”的方式,设置归口管理部门,由此走出政府机构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

最后,推行“大部门体制”,优化同级政府机构设置。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最新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根据这一要求已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各地应加快探索推行大部门体制,并最终形成机构设置的板块模式。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以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例如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由文化厅(局)承担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版权及文物管理工作。板块模式则是在大部门体制基础上,进一步从职能角度对政府机构进行重组,形成若干政府机构板块。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前述“规划管理、经济管理、国资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七大政府职能结构,在每一个职能下设立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来履行有关职责,形成七大基本政府机构的模块。此外,由于目前省、市、县级政府还有办公厅(室)、监察厅(局)、审计厅(局)、研究室、法制(局)办、新闻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围绕政府自身事务或针对其他政府机关的行为开展工作,因此可以称之为支持辅助系统,其职能可以称之为支持辅助职能。这样,加上前七个,最后得到八个政府机构板块,八类政府职能。板块模式使政府机构设置真正体现一项基本职能由一个机构或以一个机构为主管理的原则,从而能够达到整合行政资源、缩小政府规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5]

四、以创新管理方式为手段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是解决行政低效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当前,应当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部分公共服务市场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等,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首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当前要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从以下五方面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1)把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落实到位;(2)加强后续监管工作;(3)加强《行政许可法》的配套制度建设;(4)清理规范社团、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5)认真组织“回头看”,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其次,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开展了工程建设、交通、农业及城市管理等的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应在研究总结综合执法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力扩大综合执法范围,优化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设置与配备。同时,要尽快从法规、体制、资格等方面进一步为综合执法工作创造条件。此外,应通过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等,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以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行为。

复次,推动部分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政府通过与社会合作,利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与约束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实现政府以较少的资源和较低的成本提供质量与效率都更高的公共服务的目的。[6]其具体方式有合同出租、公司合作、用者付费、凭单制等。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那些具有非强制性、可选择性、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才可以采取市场化;而那些具有强制性、不可选择性、不可替代性的公共服务则不能实行市场化,而应由政府提供。就我国来说,当前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部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1)依据国际通则,放宽准入标准,在交通、能源、通讯、金融、医疗卫生等经营领域扩大竞争。(2)在公共工程管理领域(如公路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如垃圾清理等)以及在事务性管理领域(如数据处理等),可以实行政府合同出租制。(3)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一些缺乏实际竞争者的公共服务项目发展方面,可以走公私合作的路子。(4)可以在福利待遇货币化的基础上,使一些消费性公共服务领域像去公园、走高速路那样实行一定程度的用者付费制。(5)在一些社会保障领域如医疗保险改革后的就医、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等项目上,可以实行用户凭单制。[7]最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既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可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以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现代化品质:(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网络覆盖率;(2)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进政府业务电子化;(3)增强信息公开化程度,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五、以健全财政制度为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

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际上,公共财政是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公共财政提供资金保证,服务型政府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前各地应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从以下方面着力,不断健全公共财政制度。

首先,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成功构建公共财政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财政收支运作的立足点要由主要着眼于国有经济单位的需要逐步扩展至着眼于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二是财政收支效益的覆盖面要由基本限于城市里的企业与居民延伸至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所有企业和居民。

[8]因此,公共财政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相衔,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具体来说,就是必须以公共性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进一步加快财政覆盖非国有部门和农村、农民、农业的进程。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偿还历史欠账,逐步拉近不同所有制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享受基本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的距离,让政府通过财政活动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益,无差别地、一视同仁地落在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位居民身上。也就是在财政上要实行并坚持“国民待遇”。与此同时,坚决退出长期处于“越位”状态的竞争性领域,让财政腾出手来专注于公共性支出,从而补足长期处于“缺位”状态的基本公共物品和服务事项。在当前,尤其要确保新增财力全部或绝大部分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并避免在与商务经营有关的竞争性领域注入新的投资。

其次,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在前述“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地方政府职能”,明确各级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根据各级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以及财政收入分布结构,合理确定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具体来说,省以下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采用按税种或按比例分享等规范办法,遵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配置与财政收入筹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责任后,需要相应地进行财政收入调整,逐步达到尽可能地匹配。省级按比例分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其他税种要全部下划市县两级;市级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划分,按照县市级采取分别不同收入划分的方式,消除过多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市级对县级,要从有利于县市政府职能转变和县域经济发展来划分收入,将经济调节作用强的税种作为共享收入,其它税种作为县级收入;市对其辖区要从有利于城市协调发展、发挥整体功能划分收入,涉及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税种作为市级收入,规模小、税源分散、便于区级征管的税种作为区级收入,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但税源分散、征管难度较大的税种原则上作为共享收入。[9]

复次,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财政收入差距很大,这必然产生财政支出责任需要的财力与统一划分的税种配置的财政收入能力之间大小不等的差异。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透明规范的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财政支出责任与财政收入能力之间纵向上和横向上的不平衡问题,最终形成完全规范的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

最后,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制度。当前应着重注意做好以下六项工作:(1)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管理。(2)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形成收支彻底脱钩的管理办法,对执收执罚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费按统一的预算政策和标准安排,与执收执罚的收入彻底脱钩。(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建立科学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硬化部门预算约束。(4)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强计划管理,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5)探索完善“阳光收入工程”。实现公务员各类补贴、津贴统一发放,积极探索公务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建立规范的机关工作人员收入增长平台。(6)探索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要在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的基础上,扩大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乡财县管”等改革,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孙学玉.强县扩权与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行政

管理,2006,(5).

[2]课题组.我国西部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5).

[3]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2.

[4]周振超.打破职责同构:条块关系变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

管理,2005,(9).

[5]曾峻.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行政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的研究[J].上

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3).

[6]何海兵.公共服务市场化: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J].学术交流,2006,(4).

[7]张立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取向与启示[J].党

政干部论坛,2005,(2).

[8]高培勇.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8).

[9]宋立根,邵源,吕旺实.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三)[J].西

部财会,2006,(6).

责任编辑刘凤刚

(完整版)建设服务型政府举措

“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 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徐杰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徐杰 发表时间:2019-01-02T16:39:15.927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徐杰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问题也涌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阻碍。本文将主要探讨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思路,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朝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1 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导致很多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不仅导致管理盲区的出现,也是对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在城市的管理职能职责上,城管、住房建设、公安、城市规划部门都担负着相应的管理职能,但是其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管理漏洞,这些部门之间也缺少配合和协调,协同工作的机会较少,从而造成管理效率较低。城市中由于建筑工地占到施工问题带来的诸多不便,常常不能在协同管理下得到良好解决,甚至由于插手管理的部门较多,导致过度管控,造成社会不和谐音符的出现。 1.2 功能区分布不合理 在城市的交通规划上,很多城市都存在建设和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在主城区中设置的停车位较少,相应的居民活动场所和公共绿地建设也没有达到绿色城市的标准,一些城市中还将工程设置在城市的周围,造成空气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扰乱了城市的正常秩序,居民对于这些不合理功能区分布意见很大,加上随着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很多违章建筑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造成这类困扰的原因在于缺乏前期的系统规划。在城市的停车位设置上,由于缺乏合理性,造成了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通行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畅通。同时,交通要道缺少合理安排也会造成主干路的多处堵车,影响了通行的顺畅。 1.3 城市建设服务有待完善 我国很多城市建设的城区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分布结构,老城区在道路改造中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工程拆迁和协调的成本和难度都较大,一些道路上还没有进行改造和拆迁的安排,不仅影响了交通的便利性,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合理化设置。在城市的管网改造上,很多供水管道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化和生锈,对水资源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然而现代化的排水设计还没有跟上,硬化率逐渐增加,影响了城市废水的排放,也使得城市的供气系统达不到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2 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对策分析 当下,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建设的系统规划,所以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相关城建部门的联合作业,都缺少科学的联动机制,也造成了管理不利的问题。城市建设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相关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而且在重要的城市管理岗位中,例如交警执法和城管执法方面,人员的配备并不足,造成管理的执行力较差的问题。同时,在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由于人才的缺乏和建筑监督机制的缺失,建筑安全性问题也成为发展隐患之一,都为城市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法有如下三项重点: 2.1 完善城市管理系统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分工,确保整个城市建设管理系统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进行城市管理之前,设计部门需要根据城市本身的特征规划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案,避免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从而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以及周围环境做出“先破坏后治理”的改善方案,应当趋向整个设计能够服务今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对建筑工程相关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更应当严加管理;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协调好各个职能负责单位,共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的推进,尤其是在城市道路、车辆管理和城市环境等重点方面,政府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明确责任,实现多部门协同管理。 2.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作为居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应当实现生活便利性和功能性作用,这就要求在城区规划时首先需要划分好区域,在居民去避免噪音和环境污染,尤其要保证给排水功能的通畅,以及城市垃圾合理排放机制,能够有效处理城市垃圾的排放,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和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在城市生存条件改善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也需要实行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城市的路网,加速城区各路段的建设,进行交通疏导,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应当避免在城建中的乱建乱改现象,对于违规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2.3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城市管理除了需要相关部门主抓之外,也和城市中居民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居民也是城市的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联合市民的力量,在对城市居民进行关于环保和交通疏导的教育之外,也需要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汇集居民反映的建议,提炼合理化之处,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在宣传教育方面,也需要将城市污染、交通问题作为重点,由各个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职能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居民的城市保护意识,共同爱护城市环境。其次,也需要继续完善城市管理,从制度以及考核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对各个部门提出明确的管理的目标,并将之纳入到城市绩效的范围中,促进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在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方面,相关部门也应当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和法律意识,带动管理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政府监管的配合之下,实现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积极调动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力量,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建设的管理能力,促进城市建设朝向更科学、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亮,杜志芳,杨跃敏.绿色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2):54-56. [2]孙万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6):20-21. [3]吕梦晨.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8.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当前各地应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明晰政府职能为基础,以调适层级关系为核心,以优化政府组织为重点,以创新管理方式为手段,以健全财政制度为保障,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地方;服务型政府;思路;对策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4-0072-04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何 水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明确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那么,各地应当如何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呢?笔者以为,当前各地应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以明晰政府职能为基础 政府职能是政府管理活动的核心,决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为企业、市场和社会服务的新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各地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明晰政府职能为基础。 首先,理顺四方面关系,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鉴此,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实现由全能政府、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克服越位、纠正错位、弥补缺位,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上来,同时突出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而为了顺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目标,就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理顺政企、政资、政事、政中四方面关系。 其次,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明晰地方政府职能总体构成。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字”的政府职能定位及地方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各级地方政府应 当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6+1”:“6”即规划管理、经济管理、国资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六个方面,“1”是指城市管理。一般来说,省、县政府主要为前六方面职能,城市政府如市、区政府因城市管理任务较重,故应在此六方面职能之外单列出城市管理职能。具体来说:(1)规划管理,即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效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区域开发、功能布局的规划管理。(2)经济管理,即根据中央统一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地区间、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3)国资管理,即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依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4)市场监管,即依法组织实施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活动的监督检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服务;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5)社会管理,即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协调社会的各种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严肃处理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好民族、宗教和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D030)“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ZX-169)“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样建设服务型政府呢?在我国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把握以下几个差不多方面。 全然动身点:从公共利益动身。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全然标志,也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从公共利益动身,强调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确实是少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化的现象,行使职权并不完全是从公共利益动身,而是从部门利益动身。这是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背离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

自朴。”那个地点的“我”,指的确实是执政者。其意思是讲,执政者假如没有私欲,老百姓自然就会淳朴;否则,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另一个问题是,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样把握公共利益?或者讲,公共利益在哪里?就在多元利益关系的那个“均衡点”。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在多元利益关系表达和博弈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均衡点。 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了四项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政府差不多上是“经济建设型”政府,要紧精力用在了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不是公共服务上。时至今日,这种惯性依旧存在,有些地点和部门的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上来。针对那个问题,中央强调,各级政府抓经济进展,要紧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制造良好进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不”,是力求摆脱过去干预经济的惯性羁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要求。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黄石市城市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当,维修不及时,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黄石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观上政府和居民未能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共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规划。 【关键词】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生活质量 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良好能为居民创造优美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各种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1)黄石水电供应与邮电设施较完备,虽基本满足居民对其需求但仍需改善 在问及居民家中的水电供应情况时,仅有3.97%的居民选择了经常中断,供应不及时;另有61.90%的居民选择了偶尔中断,但很快就会供应;34.13%的居民表示水电从不中断,按时供应。由此观之,政府在水电设施和邮电通讯建设两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居民基本满意。但是,又因为水电与邮电设施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建设完备是打造居民良好生活的基石。因此,应该继续深入推进在次两方面的设施建设,做到万无一失。 2)居民休闲方式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 居民节假日时,选择外出旅行的仅占到10.32%,以购物逛街(40.87%)和到游乐园、公园、广场游玩(62.30%)为主。但仍有44.84%的居民选择呆在家里。其中,学生多数选择在假日去网吧、KTV、电玩城去娱乐消遣。由于黄石属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因而选择外出仅占到10.32%。深入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假日来临,上述三种选择已经成为居民下意识的一种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黄石市上述三种设施较为健全。而与之相对应去郊外远足和到体育馆运动的人较少。一是因为此两种方式在小城市并不盛行,二是因为黄石市配套设施很缺乏。综合观之,黄石市居民休闲方式较少,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娱乐休闲和体育健身设施。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道路状况一般,反复翻修令居民不满 有21.82%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平坦宽阔,交通顺畅,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状况一般,基本上满足自己的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着力满足人民的诉求变化。为响应新时期老百姓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新一轮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定义服务型政府,为何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型政府的由来、定义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由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首先提出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政府不仅要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还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学术界与1998年提出此概念。2001年,成都,南京,上海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2004年,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首要目标。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要求各

级政府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至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当前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基本职能的政府模型。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在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转型的需要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具备五个特征:一是以人为本,它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服务型政府是在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的理念指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主动为人民和社会谋利的亲民的机构。服务型政府的施政目标是由人民的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的,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和归宿提供服务项目。二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它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服务型政府的收入来源于人民缴纳的赋税,故税收必须用于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其一是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服务。政府作为秩序化的机构,必须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权威的、最基本、最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试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07T15:45:20.8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黄豆豆 [导读] 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就必须摆脱旧式的思维观点,将生态建设作为理念,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 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 445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体验。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就必须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本文就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施城市的建设规划,这样才能建造城市的蓝图并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管理,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社会中各个行业的组织和团体都会参与,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关系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就必须摆脱旧式的思维观点,将生态建设作为理念,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 1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1.1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都是全社会的主要发展思路。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逐渐增长,以往的住房和基础设施住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在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中,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意识,对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都进行了改造和拆除,设置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无法被有效的还原。 1.2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我国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这能够都存在的问题,而这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前瞻性的缺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均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城市的道路在数量和宽度上却没有显著的提升,从而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这种情况在一些旧城区中尤为显著,人口的增多、公共设施的缺乏、户外活动空间不足等都严重的影响着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公众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而上述的种种现象都是由于缺乏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建设造成的,城市的建设没有充分的考虑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拆迁工作的大量开展。 1.3城市建设风格雷同 就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城市采用的相同的建设风格,比如欧化建筑、大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原有的街道风格、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等没有受到重视,反而大肆的建设商业街、文化街、旅游街、休闲街等风格雷同的街道,城市独有的特色难以体现。 2 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开展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具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将其转变为城市所独有的历史特色,从而为城市影响力以及品质的扩大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作为主要的规划建设原则,从而实现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对对濒临破坏的历史珍贵古迹的及时抢救。另外,还应采用系统保护和重点保护结合起来的方式,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具古迹予以充分的保护,并将各个历史时期作为依据组织城市中的各个历史遗迹和建筑,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 2.2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各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质形态以及陈厚的文化。因此,应对城市的特点予以充分的考虑,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凸显出来,具体分析实际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各个城市所具备的发展空间也是有所差异的,比如一些城市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一些城市的湖泊分布较多或面积较广。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空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自身具备的森林资源或湖泊资源打造成城市独有的特色,比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等等,最终实现城市独有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 2.3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必须予以充分的保护,这也是维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重要保证。而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可实现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不断予以满足,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坐在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只有逐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自然保护法规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建立,将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的生活和居住提供更适宜的生态条件。 2.4建立全面的监管体制 城市规划属于公共的管理系统,因此,相关的政治体制是城市规划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团体参与到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城市公共利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和和谐性,完善和建立监管机制是必须进行的,同时,还要对规划的措施予以公开,从而对各部门的工作义务和职责予以明确。在城市规划里,调整听证与公示制度,让大众一起监管城市规划,便其具有相关的监督权、知情权以及参与权。只有这样,才可使城市规划更为合理,减免城市规划不和谐的情况的出现。 2.5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规划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应千篇一律,各种社会服务建设要齐全。必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市场效益等方面来制订和实施。强化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要坚持不变,通盘考虑,综合协调,不能形成一任领导一张图,要做到一张蓝图画到

浅谈如何做好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工作 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任务和有力保证,服务型政府,属于现代政府理念,有别于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它的本质就是一个以服务于市场、公众为宗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致力于提供优质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它的基本要求在于行政理念的民本性,政府职能的有限性,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和行政方式的公开性;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社会与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取向。另一方面,服务型政府更需要有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服务和公正执法为其标志,特别是要依法进行公正的行政执法。 政府的行政执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政府的行政权和行政执法权是国家权力中最活跃、最实在、最广泛,因而也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一种权力。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从转变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观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其职业素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等环节入手,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在全系统推行这一改革呢?这里面,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党全社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

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其中也包括政府监管执法部门。 其二,是为了推进服务型法治政府建设。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不少执法人员服务意识淡漠,存在着单纯的执法观点,为执法而执法,为办案而执法,或是重事后惩处、轻事前规范,没有将服务寓于监管执法工作之中,教育和指导缺失,造成政企关系紧张,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这些情况说明,传统的执法理念和模式已经不符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符合政府建设新目标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否则,监管执法工作就不能得到政府和企业的理解与支持,搞不好,还会妨碍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大局。 理念先行、注重实践的原则。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执法理念的更新。如果思想观念不转变,执法人员缺少对改革的认知和自觉,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这次执法改革坚持了“理念先行”的原则,把执法理念更新放到首位,采取大走访、大讨论、形势教育、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来加以解决,结果收到了“观念一转天地宽”的效果。同时,我们又通过督促、检查等方式,推动基层将改革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认识、统一思想,从而保证了执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好人”与“好法”相互配套的原则。改革行政执法工作,“办法”再好,“思路”再好,如果没有“好人”来执行,也会走样变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_政府创新

收稿日期:2004-12-01 作者简介:谢庆奎(1943—  ),男,安徽省全椒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01Z DX M810003。 重点研究基地论坛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 谢庆奎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 要: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5)0120126207 一、服务型政府与政府创新 何谓服务型政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是民主政府,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征得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参与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而且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符合“人民政府”的神圣称号,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即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是管制型政府,其权力是无限的,无孔不入,无限膨胀;而市场经济时代的政府应该就是服务型政府,为市场服务,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政府服务的内容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与完成为数不多的管制任务,并提供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与必 要的公共设施。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和完成为数 不多的管制任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与必要的公共设施,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第三,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即政府 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负责,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对于政府的失职行为,人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质询,追究责任,直至罢免政府官员。这与管制性政府的责任不清和责任心不强,以及人民的利益即使受到损害也无权并无法追究政府的责任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即依法行政的政府。第五,服务型政府是绩效政府,即有效率和效益的政府。[1] 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更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被提上了日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观念更新、政府职能转变、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42卷第1期2005年1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 ol.42,N o.1 Jan.2005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摘要: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尝试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期 赶上国外超大城市发展规模。不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 的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欠缺,存在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降低了城市 化建设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带来阻碍。本文就对城市规划 建设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加强总体建设效果。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解决策略;建设效果 城市规划建设是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种专业技术和行政行为,是推 动城市进步、提高城市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很强的技术属性和政策属性。我 国的国土面积虽然达到约96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众多,人均生产建设用地资源 相对紧张。随着中央政府近年来在各个领域转型革新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体系 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认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面临新问题之时出现了一些 应对不及时的情形,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效果。 1、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自城市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地方经济、社会治理的发展水平。而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作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可以通过对地方经济活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有效安排,来达到发展地方经济,提升社会治理的既定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改善城 市规划建设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落实,可对城市现有资源 进行整合,增大城市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而加深城市在居民 心中的乡土情怀,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助推力。 2、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2.1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长远发展眼光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因空间布局不合理使得城市规划建设达不到既定目标要 求的主要因素有: (1)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上缺少规范性和统筹性,未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生产 生活等行为特征,引起交通拥堵、居民生产生活便捷性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另外,由于空间布局总体考量不全面,一些区域内的建筑工程往往还远未达到设 计使用寿命即被拆除后另行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在 空间规划中,设计人员过于注重处理近期问题,缺乏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展开分 析研究的思维,导致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陷入到不断应对眼前问题的死循环,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2.2城市配套设施配备不齐全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配套设施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项,存在明显滞后性。而造成该情况的原因有:(1)受到传统规划建设理念的影响,将城市发展建设 简单依附于具体项目的建设之中,过于注重各类型项目的完善,忽略了配套设施 的建设空间,导致城市的扩张与配套功能缺失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甚至出现空城、鬼城等现象。(2)部分城市在规划建设中,为提升用地集约型,将第二产 业集中到城镇区域内,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 园区的建设并不协调与同步,比如市政、道路工程滞后于项目建设,商业、金融、居住、教育、法务、工程咨询等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园区 的高水平发展。

浅谈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 副本(本人作品)

晋中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姓名阴影 学号06021111111 学习年限2006年09月至2010 年 07 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 申请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一○年五月二日

目录 一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时代的现实要求 1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全球化的要求 2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民主化的要求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要求 (三)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显著的成绩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水平失衡 2我国的服务机制不健全 三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 (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是服务效率的提高 1从“管理”到“服务”理念的转变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制度创新 1供给机制的创新 2建立完备的回应机制 3加强监管力度 4信息公开机制 5创建以公共为导向的服务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学生姓名:阴慧芳指导老师:杨彩莲老师 摘要 随着政治的全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本文正是顺应这样的历史要求,对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试图通过讨论提出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措施。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措施职能转变 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各发达国家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渐转变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传统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管制型政府管理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质疑和否定。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要求政府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提供更多的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很多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正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政府改革,试图打破原来的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对政府管理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而我国政府也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的尝试仅,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知道,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最终建立以人为 本的服务型政府。 一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服务型政府虽然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却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它符合时代的要求,也适应我国发展的需要。 (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全球化与民主化的现实要求 全球化已经作为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回避的重大现象而存在,它包括经济的全球化,军事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尤其是政治的全球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化的到来,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来共同面对挑战,而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政府管理的挑战。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既要求世界各国政府要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下行使其政治职能,也要求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的国家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