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8课项链导学案(正稿)

第18课项链导学案(正稿)

课题:项链()班组姓名教师评价: 三案用时: 3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 通过小说精巧的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3. 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1. 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会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提升心灵,完善人格。

【知识准备】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契诃夫(俄)、莫泊桑(法)、欧亨利(美)。

2.主要写作特点归纳。

①情节曲折,布局精巧。

全文以“项链”为线索,从“借项链”、“失项链”到“赔项链”,步步展开,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路瓦栽夫人(即玛蒂尔德)的悲剧大致可表述为:现实和梦想尖锐矛盾(痛苦)→突然来张请柬(高兴)→没有服饰(苦恼)→借项链、陶醉夜会(狂热)→丢项链(惊慌)→赔项链(愁苦不堪)→十年还清债务(欣慰)→发现项链是假的(感慨万千)。

②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本文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玛蒂尔德,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用的最多的是心理描写。

如:小说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11.项链(导学案)

11.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课题项链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项链》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意境优美。

在教学中应该以读为本,让孩子在诵读中受到语言美、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

引导孩子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快乐,又在感受中进一步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再充实感受。

贯穿全课的情感主线就是快乐!快乐!再快乐!让我们谈快乐,寻找快乐,分享快乐吧。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大海。

2.教师引学:你见过大海吗?你能形容一下你见过的大海吗?你喜欢在海滩上玩儿些什么?海边玩耍的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美好1.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美丽图画。

2.学生回答问题。

3.齐读课文题目。

1.填一填。

( )的大海( )的大海的回忆?3.引出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时:12分钟)1.老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学:根据字音,自己读读课文。

(师巡视) 3.本课分为几个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

5.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生词。

(2)自己识记生字。

(3)同桌交流。

(4)汇报。

(5)去掉拼音读一读。

(6)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7)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再把圈画的词读两遍。

3.学生自己标出两个自然段。

4.同桌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5.学生识字。

(1)选择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2)把自己记的字和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3)把自己喜欢的字和大家说一说,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2.给下面的生字宝宝注音。

( ) ( )( )蓝 向娃( ) ( ) ( )着 金 挂( ) ( ) ( )和 活笑充。

(4)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读字词。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检查反馈(用时:13分钟) 1.教师引学: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课件按学生的提醒显示生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

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

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

(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既然到海边来了,当然不能空着手回去,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海边拾贝。

2.游戏“海边拾贝”:课件出示的贝壳和海螺的背后写有生字、词,指名读,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它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有关小说的常识和阅读方法。

2.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3.理解情节,把握主题,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4.品味小说个性化语言。

学习重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理情节、析人物、揭主题和谈写法的学习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有关假项链的依据。

预习案一. 1.教材助读。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他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

著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善于从平凡琐屑的事中,引出有声有色的故事,使人情事态真相毕露,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别具匠心的构思布局和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细腻、深刻的人物心里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以及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和简洁、质朴,、优美的文体风格,处处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

他的文章如一泓清水般清新流畅,又不乏幽默机智。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情节的复杂与简单,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二.1. 生字注音:奢华()寒伧()镯子()帷幕()佳肴()租赁()誊写()褶皱()抹布()磕巴()溘然长逝()相称()契约()打盹()黯淡()面面相觑()债券()系着裙子2.理解词语:自惭形秽 (hu ì):面面相觑( q ù):琐碎 :惊慌失措:惆怅:惊骇:3.阅读展示:探究案1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2.按照事件自然进程,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

3.概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并结合情节分析有什么性格特点?4.查阅有关评论,说说小说主题该怎样理解?5.结合文段,列举小说中有关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10课《项链》导学案

第10课《项链》导学案

第二课时
二、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1、从上节课对情节的分析中大家已经明显 地感觉到:使玛蒂尔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是她的过分 虚荣。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她的这一性格特点在 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对她持怎样的态度? (要求学生尝试概括性的总结) 明确:她对豪华奢侈生活的梦想; 她对现实处境痛 苦无奈的感受;她借项链时的动作心理;她在舞会 上的陶醉;她在舞会后的逃走••••••


(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莱思节夫人”的心态。十年贫穷 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 精神。此时的她没有了十年前见佛莱思节夫人时的自悲自怨、 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从容,多么的达观,多么 的平和。 由此我们这样来总结:(可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 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 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 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负责、诚信、维 护人格尊严”这一侧面,作者对她的态度也由讽刺进而变得 同情、赞美。


例如: (1)赔项链的过程中她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 一挂假的去骗,这样做都可以逃避责任,但这样也是极其自 私的,她没有这样做,表明她勇于负责、诚信的一面。 (2)她不通过出卖色相这条捷径来既保全美貌,又偿还掉 债务。她曾向往着被人艳羡,被人追求,而且在舞会上乍露 头角就引起了男人们的注目与兴趣。此时,她完全可以陪部 长或傍大款,从而轻而易举地还债,而且可以享受她所向往 的生活。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法国,在今天的中国都是屡见 不鲜的。可她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她不愿以牺牲尊严 为代价去换取那种生活。可见,她对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是很 爱护的。

E.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她懂得一个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下子现出了 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注意。她要偿还这笔可 怕的债务。 F.她是怎样还债的? ——辞退女仆 迁移住所。刷洗杯盘 洗衣 倒垃圾 提水 争价钱 受嘲骂 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G.十年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 她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 ——内心的坦然

16《项链》导学案(含答案)

16《项链》导学案(含答案)

16项链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掌握莫泊桑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写作背景;2.理清故事线索和情节;3.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4.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2、预习要点1.掌握莫泊桑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写作背景;2.理清故事线索和情节;3、达标练习1.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________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②住宅的寒伧,墙壁的________,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③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________的梦想。

④梦想到盛在________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A.精巧黑暗疯狂贵重B.精美黑暗狂乱珍贵C.精巧黯淡狂乱名贵D.精美黯淡疯狂珍贵2.将下列句子的顺序重新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②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

③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④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3.填入横线上的动词最准确的一组是她________起来,________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________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________了。

A.跳抱吻跑B.蹦抱亲跑C.蹦搂吻走D.跳搂亲跑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一)课前复习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二)写作背景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小资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精品之一,玛蒂尔德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章,疏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 (1850—1893)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

短篇小说《羊脂球》、《两个朋友》、《米隆老爹》、《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法)、契诃夫(俄)、欧·亨利(美)。

2.莫泊桑小说风格(1)以小见大,概括生活本质。

(2)精巧奇特的构思布局,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

(3)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

(4)精彩生动的人物语言。

3.写作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

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极力跻身于大资产阶级的行列,为此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莫泊桑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

4.字词正音寒伧.(chen)佳肴.(yáo)请柬.(jiǎn)莅.临(lì)衣褶.(zhě)契.约(qì)阿.谀.(ē yú)垂涎.(xián)自惭形秽.(huì)面面相觑.(qù)语无伦.次(lún)骇.人听闻(hài)誊.写(téng)二、合作讨论1.第一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借项链这一部分,主要使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3.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

《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

神木职教中心职高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如《祝福》中祥林嫂再嫁时又是哭又是骂,后来听了柳妈的话后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等情节,都充分说明了她是一个受封建迫害很深深的农村妇女形象(二)从对其它情节、构思上来看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有可能交待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三)从对文章的主旨方面来考查,情节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四)起线索作用有时候,故事情节可起到全文的线索作用如《项链》就是以“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谈项链”为线索的;规范答题思路(注意结合具体内容组织语言表达)××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综合为如下: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3、衬托人物心理4、象征和暗示6、交代人物活动场所7、展开、推动故事情节8、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在小说阅读中,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表达思想情感)1、关于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2、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3、关于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4、关于人物形象地两个角度:一是从分析环境入手,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会烘托人物性格和暗示人物命运,社会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命运及其变化的载体,也是其具体的体现导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探究点一:(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明(识)项链)探究点二:1、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导学案
高一郝红梅学习目标:
1、梳理情节,把握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对事件的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勾画表现主人公性格的词句。

2、借助“教材助读”,理解文章主旨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写到“我的疑问”处
二、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短篇小说。

代表作《羊脂球》、《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等。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补充文学常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①莫泊桑(1850—1893)法国《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
②契诃夫(1860—1904)俄国《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③欧•亨利(1862—1910)美国《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2、时代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爱慕虚荣,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3、关于小说的主题
1、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尚无权威定论。

综合这些争论,大概有以下五种观点(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A、“小说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课文编写者持这种观点,“预习提示”中也是这样表述的,这是一般认可的看法。

B、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
C、小说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地位的不稳定及对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的同情。

D、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E、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 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预习案】
一、预习自测:
1、读准下列字音
寒伧.租赁.誊.写面面相觑.
赔偿.梦寐.亲昵.自惭形秽.
相称.契.约债券.奢侈.生活
瘦削.请柬.衣褶.一模.一样
2.解释下列词语
艳羡
寒碜
自惭形秽
面面相觑
3、文学常识
莫泊桑,十九世纪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短篇小说。

代表作《羊脂球》、《俊友》等,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他和俄国的美国的并称
为。

二、整体感知
1、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概括《项链》的故事梗概
2、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划分《项链》情节并概括其内容
3、我的疑问:
探究案
一、展示情节梳理及内容概况
二、合作探究,分析主人公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分析下列句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并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

示例:1、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挂,上面绣着古装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项链》)
2、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3、叫我发愁的是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什么戴的。

我处处带着穷酸气,
很不想去参加这个夜会!
“不成……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三、思考题:
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为丢项链是成全了马蒂尔德,还是败坏了她?说说你的理由。

2、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是否又在情理之中?
3、造成马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有哪两方面?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四、我的收获:
五、解决疑问
六、应用·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风雪夜归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见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门不要关。

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

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只得叫门了。

她绕着墙走过去。

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

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

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答理她的。

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

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

”后来她找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

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

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

打小时候,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

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是传进去了又怎么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

那是再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
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

但她却“对”得怕极了。

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

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

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可她已经30岁了。

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是3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

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

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

可是,叫这60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冷。

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

当看到大街尽头三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

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多好啊,她一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

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

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

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

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

喊吧,笼笼统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推:“开开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门”有丰富的内涵,它表面上写的是生活中的门,实际上指的是人生道路上各式各样的“门”。

B.这篇小说所含的哲理是:只要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生活中的大门就常开,它是不会关闭的。

C.小说大量运用心理描写,在心理描写中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D.小说运用朴素的语言,在叙述故事、阐明哲理的同时,也写出了一些世态人情。

(2)结合全文,请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不超过20个字。

(3)小说中的“晚归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不超过30个字。

(4)运用合理的想象,给小说补写一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的结尾。

不超过30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