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血化瘀药治愈风湿痹痛的体会
外用活血化瘀中草药的种类

外用活血化瘀中草药的种类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是比较快的,稍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有些人难在很匆忙上班的时候都会不小心被门夹到手,这个时候手指并没有破,但是手指夹的地方却出现了淤血,那么就需要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这样的话才可以让自己手指淤血的地方散开。
①活血化瘀药。
主要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证。
如血滞经闭、行经腹痛、瘀血头痛、外伤及术后瘀血腹痛、风湿痹痛、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痈疽肿痛、跌打伤痛等。
常用药有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丹参、虎杖、益母草、鸡血藤、红藤、红花、桃仁、五灵脂、牛膝、穿山甲、泽兰、凌霄花、自然铜、血竭、王不留行、苏木、茺蔚子、马鞭草、水红花子、石见穿、皂角刺、牛角﨧等。
②破血消症药。
较活血化瘀药作用猛烈,有攻逐瘀血蓄结之势。
用于大量瘀血停聚的蓄血证和气滞血瘀结为痞块的症瘕证。
常用药有干漆、刘寄奴、虻虫、水蛭、?虫、蜣螂、斑蝥、三棱、莪术等。
此外,某些活血药还可用治热病神昏、风湿热痹、水肿、黄疸、乳房胀痛、乳汁不下等证。
使用活血药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气血之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的关系,配合行气药,以增强活血散瘀的作用。
同时应根据瘀血证的不同成因和病情配伍用药。
如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散寒药;热灼营血、血行不畅、热结血瘀者,当配清热凉血药;若属风湿痹痛,当配祛风湿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者,又当配补气药;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配行气和营药;对症瘕痞块,当配软坚散结药。
一、活血祛瘀:赤芍药、牡丹皮、败酱草(清热药)、大黄、续随子(泻下药)、瞿麦、地耳草(利水渗湿药)、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琥珀、合欢皮(安神药)、山渣(消食药)、茜草(止血药)、当归(补虚药)。
二、活血通络:红藤(清热药)、路路通(理气药)、虎杖(祛风湿药)。
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风湿药)。
四、活血调经:香附(理气药)。
五、活血散结:麝香(开窍药)。
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气药)。
瘀血痹胶囊的功能主治

瘀血痹胶囊的功能主治1. 简介瘀血痹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成分组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瘀血痹胶囊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瘀血痹胶囊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1.关节疼痛:瘀血是导致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瘀血痹胶囊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2.瘀血痹痛:瘀血引起的疼痛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腰背痛、肩颈痛、脊柱痛等。
瘀血痹胶囊可缓解瘀血痹痛,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疼痛。
3.痛经:瘀血是引起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瘀血痹胶囊能够舒缓子宫痉挛,活血化瘀,减轻痛经症状。
4.风湿痹痛:瘀血痹胶囊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
5.阴疮疮毒:瘀血痹胶囊对于阴疮疮毒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其药物成分能够清热解毒,减轻疮疖的痛楚和炎症。
3. 使用方法瘀血痹胶囊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最好饭后服用,避免空腹。
2.温水送服:将2粒瘀血痹胶囊放入温水中,等待几分钟,使其溶解,然后饮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避免油腻食物。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低钠血症、严重脱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4. 不良反应瘀血痹胶囊一般属于中药制剂,副作用较少,但仍有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对瘀血痹胶囊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5. 注意事项使用瘀血痹胶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医嘱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瘀血痹胶囊,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频率进行使用。
•存储注意:将瘀血痹胶囊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不宜长期使用:瘀血痹胶囊适合短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
•注意饮食结构: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
6. 结论瘀血痹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减轻疼痛的作用。
血府逐瘀颗粒的功能主治

血府逐瘀颗粒的功能主治血府逐瘀颗粒简介血府逐瘀颗粒是一种中药颗粒,由多味中药组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血府逐瘀颗粒是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作用是祛瘀通络、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各种病症。
功能主治血府逐瘀颗粒具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血淤瘀证:血府逐瘀颗粒可用于治疗血淤瘀证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瘀血症、瘀血性疼痛等。
其药理作用可使血液循环畅通,消除淤血,从而缓解病症。
2.风湿痹痛:血府逐瘀颗粒对风湿痹痛有良好的效果。
它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病症,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3.经络阻滞症:血府逐瘀颗粒可以疏通经络,消除经络阻滞症状。
常见的经络阻滞症包括胸痹、腹痛、月经不调等。
使用血府逐瘀颗粒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经络通畅。
4.血栓形成:血府逐瘀颗粒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它可以使血液保持流动性,阻止血栓形成,并改善血液循环。
5.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瘀颗粒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它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使用方法以下为血府逐瘀颗粒的使用方法:1.口服: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
可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2.开水冲服:将适量的血府逐瘀颗粒倒入杯中,用开水冲服。
3.包煎服用:将适量的颗粒用纱布包好,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待药液冷却后服用。
4.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使用期间忌辛辣食物。
不良反应在使用血府逐瘀颗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恶心、皮疹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注意事项使用血府逐瘀颗粒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请遵医嘱使用,不得擅自增减剂量。
2.在使用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3.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
4.如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请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请将药品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结论血府逐瘀颗粒是一种中药颗粒,具有祛瘀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鸡内金活血化瘀缓解风湿痛

鸡内金活血化瘀缓解风湿痛鸡内金,又称为越南紫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中医学中,活血化瘀是缓解风湿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风湿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
本文将从鸡内金的特点、作用机理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鸡内金活血化瘀缓解风湿痛的功效。
一、鸡内金的特点鸡内金属于越南的特有植物,多生长在山地、林间等独特的环境中。
它呈现出紫红色或深褐色的外观,根部肉厚,有着较强的草药特点。
在中药学中,鸡内金被归类为活血化瘀的宝贵药材,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痛疾病。
二、鸡内金的活血化瘀作用机理鸡内金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紫草素、紫草酮和鸡内金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组织修复。
同时,鸡内金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损伤,降低疼痛感,从而缓解风湿痛症状。
三、鸡内金的使用方法鸡内金一般以饮片、丸剂或者草药浸膏的形式使用。
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一般建议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鸡内金的使用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持续使用效果更佳。
四、鸡内金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鸡内金适用于风湿痛、关节炎、骨质增生等风湿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但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或者避免使用鸡内金。
在使用鸡内金时,也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结论:鸡内金作为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草药,对于缓解风湿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减轻炎症反应,鸡内金能够有效地舒缓风湿痛症状。
然而,在使用鸡内金时,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适当剂量的鸡内金。
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鸡内金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缓解风湿痛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合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并且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秘方来了:活血化瘀的中药,舒筋通络化瘀最好的药

秘方来了:活血化瘀的中药,舒筋通络化瘀最好的药活血化瘀药是治疗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血瘀在体内,引起的器官、经络血流不畅引起的疾病。
关于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很多,主要分为活血化瘀调经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还有活血化瘀止血药。
活血化瘀最好的中药材是三七,三七有着行血而不破血的作用,最适合脑栓塞和淤血型心脏病患上使用。
活血化瘀中药1、大血藤大血藤将藤茎干燥炮制后可以入药。
大血藤主要的产地在南方,收获的季节是秋冬。
大血藤的功效是活血祛瘀,止痛。
治疗因为淤血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的情况。
大血藤的性味平还能治疗风湿痹痛以及大肠湿热疼痛不止的情况。
2、郁金郁金在制作过程中除去泥沙、细根,蒸煮之后干燥入药。
郁金的产地主要是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郁金的性味是苦寒,药性走肝经、肺经、心经,功效为活血化瘀,止痛行气,清心解郁,治疗血瘀型的心脏疾病使可以使用郁金。
3、藏红花藏红花是红花的花柱,藏红花是名贵的药材,主要的生长地是在西藏,性味甘平,有着活血通络的功效。
藏红花的活血化瘀的功效非常好,女性闭经痛经可以使用,淤血型的心脏病也可以用藏红花来进行保养。
藏红价钱昂贵并且产量较低,日常保养可以用红花泡脚,也有着活血祛瘀的功效。
4、丹参丹参的药用成分是丹参的干燥后的根茎,主要在春秋时采集,然后清洁,炮制后可以入药。
丹参有着活血化瘀的作用,种植反胃较大,可以用来当做日常泡茶饮用。
丹参适合淤血型心脏病患者,还有经常身上淤青的朋友使用,适合更年期心烦意乱的朋友使用使用。
5、泽兰泽兰是中药名,取得是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部分,在夏天和秋天采集后,炮制入药。
泽兰的药性辛温,走肝经和脾经,有着活血,调经,消肿,祛瘀的功效。
泽兰可以在调经、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经痛的药物里配伍使用,产后恶露不下也可以使用。
6、益母草益母草药用部位取得是益母草的地上的部位,主要是新鲜的直接采取,疗效好的是初夏开花之前采取的益母草,然后炮制后入药。
益母草是妇科第一药,治疗女性淤血导致的月经量少,闭经还有女性的产后恶露不止的情况都可以用益母草治疗,益母草还能治疗水肿,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荣大奇教授运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体会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36期身痛逐瘀汤源自于《医林改错》,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瘀血痹阻经络挟风湿的骨节疼痛、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等日久不愈者。
临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风湿痹证。
有的医生甚至认为治疗风湿痹证完全可以一方通治,他们认为身痛逐瘀汤解决了痹病的病机关键“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无论是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的治疗均应活血通络止痛,只是在此基础上加减变化的不同,故身痛逐瘀汤只要在临床上加减得当便可以治疗各种风湿痹证[1]。
类风湿关节炎(RA)RA 是一种以对称性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未系统治疗的RA 患者病情常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2]。
RA 隶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年来为突出其致病特点将称之为尪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一痹病的基础病因病机,也是尪痹的总病因病机[3],即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伤于皮肤,注入筋肉,侵入关节,邪阻经络,遏滞气血而成,所以活血化瘀治疗是关键。
湿热痹阻证是尪痹临床中最常见证型之一,尤其是急性期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风寒湿痹证较为多见,所以治疗RA 湿热痹阻证疗效的好坏,能够反映我们临床对RA 的诊治水平。
体会中医的灵魂是整体观,精髓是辨证论治,跟师学习体会辨证用药是中医药传承的灵魂,辨病机关键是灵魂之树的根。
辨证使用中药治疗尪痹要从病机关键入手。
“痹,闭也,血气凝涩不行也[4]”,指出了痹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这也是尪痹的病机关键,所以尪痹治疗就在于如何解决经络闭塞、气血不通的问题,即活血通络止痛是尪痹辨病用药基础之“理”。
身痛逐瘀汤恰能活血祛瘀、通痹止痛,又可以兼祛风除湿,所以身痛逐瘀汤是RA 治疗的常用方、主要方和有效方,尤其是久痹入络血瘀者的治疗验方。
身痛逐瘀汤为《丹溪心法·痛风》的趁痛散去乳香,加秦艽、川芎而成,是王清任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所得。
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探讨

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探讨风湿痹痛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机多与风湿、湿邪侵袭关节、筋骨而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治疗风湿痹痛常用的药物有很多种,包括中草药、中成药等。
下面就针对中医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进行一番探讨。
一、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风湿痹痛有良好的效果。
在中医治疗风湿痹痛时,常常会选用当归配伍其他草药进行治疗,例如川芎、三七等。
当归具有温补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缓解风湿疼痛、改善局部循环有一定的作用。
二、湿痹宁胶囊湿痹宁胶囊是一种中成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祛风湿、化痰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常用于治疗风湿湿痹、腰腿痛、痹证等疾病。
湿痹宁胶囊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减轻风湿疼痛的症状。
三、川芎茶调川芎茶调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草药配方,其成分包括川芎、红花、川芎茶、蛇床子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舒筋通络的作用。
川芎茶调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血栓闭塞等疾病。
该药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改善风湿患者的症状。
四、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对于改善关节炎、风湿痹痛等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维生素E可通过减轻炎症、改善关节滑膜的功能,从而减轻风湿疼痛的症状。
五、补骨脂补骨脂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温肾壮阳、祛风湿、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风湿痹痛有一定的作用。
补骨脂可用于治疗腰腿酸软、关节疼痛等症状,通过温肾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改善风湿患者的症状。
中医治疗风湿痹痛常用的药物有很多种,包括中草药、中成药、维生素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缓解风湿患者的疼痛、改善症状,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谨慎,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为中医治疗风湿痹痛提供一定的帮助。
身痛逐瘀汤在骨痹患者运用不良反应总结与分析

身痛逐瘀汤在骨痹患者运用不良反应总结与分析摘要: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是由六淫之邪侵扰人的大中小关节,导致经脉气血被封闭,从而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等不良症状。
身痛逐瘀汤主要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祛除湿热,帮助患者疏通经脉和气血。
目前,关于骨痹的西药治疗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等激素类药物,中成药类有身痛逐瘀汤,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等,但其由于所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往往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骨痹不良反应骨痹这一个词语出自东汉时期《素问·痹论》。
其含义指人体气血不足,导致寒湿之邪伤发于骨髓的病症。
骨痹的主要症状为骨痛、四肢沉重、感觉有麻痹不适感、四肢难举,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用现代化的词语来说就是:风湿类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季居多。
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较多。
发于中枢关节者以青年男性居多。
本病与痛痹、历节、痛风、热痹、鹤膝风、尫痹等的某些证型可能有所交错,如果出现关节剧痛、活动受限、肢节拘挛屈曲和脊柱强直畸形者均可列入本病的范畴。
身痛逐瘀汤其具体的药方构成是:当归与怀牛膝各15g,秦芫、没药、羌活、五灵脂、桃仁、川芍、地龙各12g,党参与白蛇草各30g,2条4cm左右长的成年娱蛤,红花9g,香附10g,甘草6g。
将这些中药混匀,先小火再大火,水量分成三次加,以最后熬制成一天的量三碗左右。
熬药过程中勿盖上盖子,确保药气流通。
这种药物对于治疗风湿类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药效复杂、具体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太明确,这就病人在服用该汤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肾损伤等不良反应。
本文作者,从分析骨痹患者在服用身痛逐瘀汤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帮助相关医生治疗该类临床疾病时,可以有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并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1.骨痹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1.恶心、呕吐,肠道不适: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广西某中西医结合医用针对身痛逐瘀汤应用于骨痹患者的治疗中,患者自诉服药七日后,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却出现了食欲不振,胃口变小这种情况,平日里见到油腻的食物或者过油过咸的菜无法正常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某 , ,5岁 , 伤 致左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 股 男 6 跌 行 骨髁 上牵 引 , 守 治疗 3个 月后 , 性 愈 合 , 左下 肢 保 骨 但
用 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 化瘀 药 治 愈 风 湿 痹 痛 的体会
李朝谏 陕西省 太 白县文化教 育局 (2 60 7 10 ) 摘要: 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配方治疗风湿痹痛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 10 治愈率9%以上。治愈者服用汤剂最多的6 最少的 0 %, 0 剂,
往处 于 卧床休 息为 主 , 而影 响 了 脏腑 的肺 、 、 功 进 脾 肾 能 。《 问 ・ 明五 气篇 》 久 卧 伤气 ” 素 宣 “ 。到 了后 期 正 气
亏虚 , 而气血 津液 密切 相 关 , 能 行 血 , 液 的运 行 有 气 血 赖 于气 的推动 , 旺血行 , 气 气虚 血滞而瘀 , 能化津 , 气 而 水 液 的运 行有 赖于 气的气 化功 能 , 化为 尿液 、 汗液排 出
体 外 。本 病 因虚致 实 , 而体 虚不 任攻伐 , 治疗 的关键 是 大 补脾 、 胃元气 为 主 , 祛瘀 利水通 络为辅 。
显者 加 车前 子 、 猪苓 各 1g 午 后 肿 甚 者 加 丹 皮 、 骨 0; 地
皮各 1g 0 。用 法 : 水 10 m , 成 50 l上 肢 饭 后 1 加 00 l煎 0m,
严 重 时小腿 以下似有 “ 水” 出 , 黄 渗 乏力 气短纳 差 , 面色
萎黄 , 舌淡胖 大 , 白脉 细 , 上方 加 地骨 皮 1g 丹 皮 苔 予 5, 1g 5 0 , 剂后 肿胀 明显减 轻 , 服 l 继 5剂后 肿胀 消失 , 节 关
功 能正 常 。
本病 例 10例 中 , 9 5 男 4例 , 5 女 6例 , 龄 l— 8 年 0 8 岁, 肢4 上 0例 , 肢 10例 , 骨骨 折 l 下 1 肱 6例 , 前臂 骨 折 2 4例 , 股骨颈 、 股骨 粗 隆骨折 5 例 , 骨骨折 l , 8 股 0例 髌 骨骨 折 5例 , 腓 骨 骨 折 l 胫 7例 , 关 节骨 节 2 踝 0例 , 手
维普资讯
・
5 ・ 8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1月 第 2 3卷 第 1期
C G T M Jn a 0 8 V l 3 1 J M C aur 20 .o 2 . y
通络 逐瘀 , 脾利 水 。笔者受 补 阳还五 汤 , 己黄芪 汤 健 防
肿之 功 。黄芪益 气 、 脾 固表 , 健 白术 、 甘草健 脾补 中 , 炙
助黄 芪补气 之功 , 白术 有 良好 的燥 湿 作 用 , 且 生姜 、 大
化, 结果 : 12例 , 7 .% , 2 优 1 占 4 6 良 4例 , l % , l 占 6 可 2
例 , 8 差 2例 , 14 占 %, 占 .%。总有 效率 9 . %。 88
4 病 例
枣调 和脾 胃之气 , 助芪 、 、 术 炙甘 以补 中扶正 , 防止 活血
药物 攻伐脾 胃。诸 药合 用起 到补气 、 血 、 活 健脾 、 通络 、
促瘀 、 利水 的功效 , 则肢 体气 虚血瘀 水 肿诸 症 自愈 。
( 稿 日期 :0 7—1 2 ) 收 20 0— 0
2 方药 组成 生北 芪 6 一 l0 , 0 2 g 归尾 6 , g 赤芍 8 , 龙 1g 川 芎 g地 0, 8, g 炙甘 草 1g 桃仁 8 , 0, g 红花 8 , 己 1g 白术 1g 大 g防 0, 5, 枣 1g 生 姜 3片 。脾 虚 、 虚 甚 者 加 党 参 、 苓 各 0, 气 茯 1g瘀 血重者 加重 归尾 、 5; 赤芍 、 桃仁 、 花用 量 ; 红 水肿 明
5 体 会
骨折 患者 , 伤后 早 期 由于肢 体 的疼 痛 及 骨折 复 位 固定 后 制动治 疗 的需要 , 患者 主动 、 动 活动 减 少 , 被 往
术后 6 2例 , 保守 治 疗 9 8例 , 者 均作 血 、 常 规 、 、 患 尿 肝 肾功能 、 糖等检 查 以排除 内科疾 病 。 血
补 阳还 五 汤为清 ・ 王清 任《 林 改错 》 医 中治 疗 半 身
不遂 和痿症 的有 效方 剂 。王氏巧 妙地把 补气 和活血化
瘀通 络 的治疗法 则结 合 , 气行 、 使 血行 、 络通 , 中重 用 方 黄芪 大补 脾 胃之 元 气 , 气 旺 以促 血 行 , 瘀 而 不 伤 使 祛 正, 配合归 尾 、 芍 、 仁 、 花 、 芎活 血祛瘀 , 赤 桃 红 川 地龙通 络 , 同起 到补气 活血 、 共 通络祛 瘀 的作用 。防 己黄芪汤 为 治疗气 虚水 湿 内停 的方剂 , 主要 为气 虚水停 , 气不 化 津 , 中防己长 于祛 湿 , 治水 湿 停 留之症 , 利 水 消 方 能 有
小时 服 , 下肢 饭前 1 小时服 , 日二 次 , 日一 剂 , 中黄 每 方
芪用 量 宜 重 , 可从 小 量 开 始 , 不 能 少 于 6 g 然 后 亦 但 0, 逐渐加 在用 量 , 药期 间 , 辛辣刺 激之 品 , 妇忌 服 。 服 忌 孕
3 治 疗 结 果
所有 病例 均经 过 l—3 0 0天 的 治疗 , 均 2 平 2天 , 疗 效标准 : : 优 肿胀 消失 , 动后 , 药后 , 不 复 肿 , 活 停 均 良: 肿胀 消失 , 活动后 微肿 , : 可 肿胀基本 消失 , 活动后 肿 但 胀 仍作 , 但较 以前 明显减 轻 , : 明显变 化 , 轻微 变 差 无 或
瘀肿 明显 , 重疼痛 麻 木 时作 , 踝 关 节屈 伸 不 利 , 着 膝 晨
的治疗 法则 的 影 响 , 19 自 9 6年 至 20 0 0年 二 方 合 用 为
主, 治疗本 病例 10例 , 5 效果 良好 , 报告 如下 : 1 临床资 料
起瘀 肿减 轻 , 后复作 , 午 局部 不红 不热 , 按之 凹陷 , 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