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
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
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朝初期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第一次古文运动(唐代)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
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

4、传记散文: 传记散文: 传记散文
15篇 大多数写于永州。 15篇,大多数写于永州。如《童区寄传》、 童区寄传》 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散文流露出悲苦、孤寂形象, 柳宗元散文流露出悲苦、孤寂形象,是我国著 名的散文家,以卓有成效的创作, 名的散文家,以卓有成效的创作,壮大了古文 运动的声势,奠定了古文的基础, 运动的声势,奠定了古文的基础,在古文中仅 次于韩愈,而在文学成就上与韩愈并驾齐驱。 次于韩愈,而在文学成就上与韩愈并驾齐驱。
文笔之辨
南北朝:文笔之辨(文笔之争或文笔论) 南北朝:文笔之辨(文笔之争或文笔论) 刘勰《文心雕龙》 今之常言 有文有笔, 今之常言, 刘勰《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 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 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 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 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 萧绎《金楼子·立言 立言》 至如不便为诗如闫纂, 萧绎《金楼子 立言》:至如不便为诗如闫纂, 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 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 风谣,流恋哀思者谓之文。 至如文者, 风谣,流恋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 至如文者 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刘师培:文可该笔,而笔不该文。 刘师培:文可该笔,而笔不该文。
一、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一、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1、复古思想的发展 、复古思想的发 2、重振儒学的需要 重振儒学 3、文体变革的需要 体变革的需要
1、复古思想的发展 、复古思想的发
唐初陈子昂又大张复古旗帜。 唐初陈子昂又大张复古旗帜。 张复古旗帜 至天宝 独孤及等人 及等人, 至天宝以后,李华、元结、独孤及等人, 更大力倡议古文 议古文, 为韩、柳古文运 更大力倡议古文,成为韩、柳古文运的 先驱。
古文运动产生的历史原因

古文运动:历史原因及其影响一、传统文化观念及文学流派的转变古文运动带给了我们很多珍贵的文学作品,但是在传统文化观念及文学流派的转变上,它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古文运动起源于明清时期,它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当时传统文化的消亡,使传统文学流派不再流行。
由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繁琐乏味,以及太过强调传统的禁忌,导致新的文学形式开始出现,从而导致古文运动的发生。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随着欧美贸易的发展,西方的文化也开始进入中国。
由于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读者眼中显得非常新鲜,使得晚清读者对西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开始从西方文学作品中学习到新鲜的文学表达,然后把这些新兴的文学表达运用到他们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了古文运动。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新思潮随着俞伯牙、柳宗元等顶尖的文人的出现,一批“文心豪士”出现了,他们都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
这批文人他们开始尝试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理念与新兴文学流派结合起来,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也就是古文运动。
四、晚清思想家的精神追求晚清是一个不太稳定的时代,思想家们纷纷为了寻求长久的政治稳定,开始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政治动荡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要达到政治稳定,就必须通过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来完成。
同时,他们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即古文运动。
五、晚清文人的知识运用晚清的文人知识渊博,经常会把古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并借由古书的诗文来抒发情感。
而由于古书中的诗文极富诗意,使得晚清文人的作品更加精彩,从而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六、晚清文学的发展随着晚清文学的发展,古文运动也逐渐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文学流派。
从晚清以来,古文运动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学理论上也发挥了非常大的影响。
七、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古文运动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使文学形式丰富,文学表达多元。
它使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抒情散文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改善和发展了中国文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师说》联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师说》联读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大意,积累重要字词句。
2、研读文章,理解文章观点,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
”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劝学》和韩愈的《师说》,去探寻他们所阐述的“学习之道”。
二、解题1、《劝学》劝,鼓励、勉励,”劝“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2、《师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以议论为主,如《爱莲说》《马说》。
“师说”,意思是说老师的重要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
三、知人论世1、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2、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每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韩愈的古文运动

韩愈的古文运动1. 哎呀呀,韩愈那可是古文运动的大功臣呀!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带领大家一起进步一样。
你看,他提倡写文章要回归古代的质朴风格,这多重要呀!就好比我们平时说话,要真诚实在,不能花里胡哨的。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讨论写作文,我说:“咱可不能学那些华而不实的写法,要像韩愈说的那样!”小伙伴们都点头称是呢。
2. 嘿,韩愈搞的古文运动真厉害!就好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大地。
记得有次老师给我们讲古文运动,说韩愈力求改变当时的文风,哇,那得多了不起呀!我当时就想,要是我也能像他一样勇敢地去改变一些不好的事情该多好呀。
3. 哇塞,韩愈的古文运动简直太牛啦!这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记得有回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韩愈的书,我忍不住跟旁边的同学说:“看呀,这就是韩愈的厉害之处!”同学也一脸佩服呢。
4. 哎呀,韩愈的古文运动可是影响深远呀!就像一阵春风吹过,带来了新的气息。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韩愈的故事,我心里想着:他可真是个有勇气的人呀,敢于挑战当时的文风。
然后我就举手发言,和同学们分享了我的想法。
5. 哟呵,韩愈的古文运动真的很了不起呀!好比是给文学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记得有次我和爸爸讨论古代文学,我就提到了韩愈的古文运动,爸爸笑着说:“你懂得还不少呢!”我可高兴啦。
6. 嘿呀,韩愈的古文运动绝对是个伟大的举动呀!就如同给一艘大船指明了新的航向。
有一回我和朋友们一起写作文,我就说:“我们要学习韩愈的精神呀!”朋友们都说好呢。
7. 哇哦,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多有意义呀!就像给我们的知识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财富。
记得有次上语文课,老师特别强调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我当时就在心里感叹:他可真是太厉害啦!8. 哎呀呀,韩愈的古文运动真是让人佩服呀!好像是为文学的道路铺上了坚实的基石。
有一次我看一个关于古文运动的纪录片,我忍不住对旁边的弟弟说:“看,这就是韩愈的厉害之处!”弟弟也瞪大了眼睛。
9. 哇,韩愈的古文运动真的好重要呀!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的窗户。
10第十章 韩柳和古文运动

3、传记文与抒情文 写小人物。《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 传》、《童区寄传》 开明人物的传记 。《段太尉逸事状》 (1)选材典型,形象生动。 (2)情感真挚,语言简洁。 4、山水游记的艺术 代表作《永州八记》。 (1)凄神寒骨,寄慨遥深。 (2)自然美的细腻摹写。 (3)语言清新秀美,简洁生动。
2、注重句式的变化 善于交错运用各种重复句、排比句、对仗 句 。 3、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 4、韩文风格:闳中肆外。 气势雄大、感情充沛而文字奇崛新颖、句 式参差交错、结构开阖变化。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一、柳宗元的思想 1、儒家的民本思想 ; 2、朴素唯物论思想 。 二、柳宗元的文学理论 同:1、文者以明道。 2、批判骈文,推崇古文。 异:1、重直露与重含蓄。 2、重语言形式与重内涵。
三、韩愈散文的主要内容: 1、论说文 《原毁》 《进学解》《杂说四》 2、叙事文《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3、抒情文《祭十二郎文》 4、书信和赠序文 赠序文是一种文体,指古人惜别赠言的 文章,内容多推重、赞许和勉励之辞。如 《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四、韩文的艺术成就 1、散文语汇的创新 • 面目可憎、垂头丧气 、蝇营狗苟、同工异 曲、俱收并蓄、动辄得咎、佶屈聱牙;业 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不为人所用或刺激性很强的词汇,如《送 穷文》写鬼“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 顿脚,失笑相顾”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古文运动的渊源 刘勰→颜之推→隋文帝、李谔、王通→ 王 勃、杨炯→陈子昂→苏颋、张说→萧颖士、 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 韩柳。 四、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 1、中兴的假象。 2、排斥佛道。 3、意识形态的需要。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高考语文知识积累古代文学常识之文学流派

高考语文知识积累古代文学常识之文学流派1.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2.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
其特色是描写农村的朴实生活和田园的秀丽风光,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场面为题材。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他的诗从多方面描写了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谧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参与田园劳作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唐代时,田园诗与山水诗结合,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
3.山水诗派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要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但不论山光还是水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
诗中的山水也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
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诞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时期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的鼻祖是南朝宋的谢灵运。
4.王孟诗派王孟诗派是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山水田园派”。
该派集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眺)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该派重要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5.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其中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故边塞诗派又称高岑诗派。
边塞诗派的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
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有的作品还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深闺思妇的思念之情。
唐代古文运动

欧阳修
• 欧阳修在政治界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威望很高。 他不仅是散文大家,诗、词、骈文也是一代名手。倡 导古文运动取得成功,是因他不只发议论,同时在创 作上也有优异的成就。同时,有他的朋辈苏洵、尹洙、 梅尧臣、苏舜钦等切磋,门下苏轼、曾巩、王安石等 推动,古文运动便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集团,而达到 比韩、柳时代更有力更普遍的成就。 • 在文学思想上,欧阳修是重道又重文,先道而后文。 还提出学者要以韩文为学习对象。后来,韩文竟行世 三十多年。由于古文运动成功,散文得到发扬光大, 便取代了骈文地位。而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散文系统 因之建立,成为后人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 同步。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 文风改革才开始。文体文风的改革,就内容言, 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 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就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 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 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 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 唐代散文是继先秦两汉之后,我国散文创作的又 一高峰。
赏析
•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韩愈 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在形 式上、内容指向上都有改变。这种对祭文体的创 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 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在这里作者 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 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让绵密深沉的 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 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 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宋代散文与古文运动
• 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 段。从古代散文演变的历程来看,宋代散文是 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明文学家宋濂: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300百余年间, 出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家和作品。“唐宋古文八 大家”里有六位是宋人(欧阳修、三苏、曾巩、 王安石)。宋代散文数量丰富,风格流派众多, 佳作纷呈。同时在散文理论和体式上也多有开 拓,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看,宋代是“散文” 概念提出并渐趋成熟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运动
a、古文 针对“时文” 而提出的概念,所谓古文,指与 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散文, 因为这是继承先秦两汉的文体,所以称“古文”
魏晋以来形成,至初盛唐仍在流行的骈体文
B、古文运动: 指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 革新运动,其矛头是革除骈文。它以复 兴儒学为号召,通过对文体、文风以及 文学语言的革新,以刚健质朴的散文取 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从而达到张扬儒术 的目的。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 古文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 尚。
2、注重句式的变化: 散句与重复句、排比句、对 仗句的结合 《进学解》: 《送孟东野序》:三十八个“鸣” 3、注意文章结构布局 用重笔陡然而来突兀而现: 《送董绍南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 群遂空” 从远处迂回而来:《送孟东野序》 抽丝剥笋般层层推进:《原道》 平实:《柳宗元墓志铭》 直抒衷情:《祭十二郎文》 夹叙夹议:《张中丞传后叙》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 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 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 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 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 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 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柳子厚墓志铭》
4、风格:闳中肆外 气势充沛、纵横开和,奇偶交错,巧譬善喻 “猖狂恣肆”(柳宗元)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 (苏洵)
文起八代之衰——苏轼 “杜诗韩笔”——杜牧 唐宋八大家之首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 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 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 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 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 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 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 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 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 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以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 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 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 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 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 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 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明其 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 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 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 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 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 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野,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 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三岁而孤 19岁:四考进士 25岁:三试博学鸿词科 29岁:幕僚 35岁:四门博士 36岁:监察御史、阳山令 39岁:国子博士 42岁:职方员外郎 45岁:国子博士 50岁:吏部侍郎、潮州刺史 国子祭酒、礼部侍郎、京兆尹
写作背景
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 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 最终遭受打击。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 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旧唐书· 韩愈传》: “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 《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 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 发牢骚的一篇文章。所谓“自嘲”,就是自鸣不 平和自我解嘲。
范阳
灵 武
洛 阳
长安 潼关
开封
睢阳襄阳睢阳保卫战源自宁陵(张巡)睢阳(许远)
睢阳兵力6800 尹子奇:13万
坚守10月,历400余 战,灭敌12万有余
至此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 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 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 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 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 百链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 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古庙幽沉, 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 此,仔细思量。
(二)盛唐散文
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2、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3、李华:《吊古战场》。 4、元结:《右溪记》。
春 夜 宴 从 弟 桃 李 园 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 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 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 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 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 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 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 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 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唐宋八大家
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因我国明代选家茅坤辑 录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因之 得名。
第一节 关于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的起因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佛老蕃 滋,国家内忧外患。一部分士人欲变革时 政,以期王朝中兴。于是产生复兴儒学的 思潮,以儒家思想拯救时局。宣传儒家思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唐会要》 想需要有适合的文章体式,而当时却是骈 体文统治文坛。骈体文讲对偶,讲声韵, 使农夫士女堕业以避役,故农夫不劝,兵赋 讲四六句型,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因此 日屈——《唐书》 必须将其破除。韩柳古文运动由此发生。
题 解
“进学”,指增进学问,为使学业有所进。“学” 包括两方面意思,它既指一般的学业,也可以指一个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 人的品德修养,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业”与“行”两 解者,释也。因有人疑 个方面。 而解释之也。扬雄始作《解 “解”: 嘲》,世遂仿之。其文以辨 1、即辩解,论析,解释 释疑惑,解剥纷难为之,与 2、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论、说、议、辨,亦相通焉。 (论、说、议、辨、原) “进学解”,指解释增进学业和品德修养。作者 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 “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 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
二、古文运动发展的过程
由秦汉的古文到魏晋南北朝的骈体,再到 韩柳的古文,走了一个由散到骈再到骈散 结合的过程,恰巧走了一个“之”字。古 文运动不是重复秦汉古文而是一种新的发 展。
散文发展
古文
六 朝 骈 文 呼唤文体改革
初、盛唐
中
晚
唐
唐
韩柳古文运动
骈 文
(一)初唐散文 1、魏征:《十思疏》、《十渐疏》。 2、王绩:《五斗先生传》、《醉乡记》 3、“四杰”:《滕王阁序》、《代李敬业 传檄天下文》。 4、张说和苏颋:“燕许大手笔”。 5、陈子昂:《与韦五虚己书》、《与东方左 史虬修竹篇序》。
《沁园春》
愈尝从事于卞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 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 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 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 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 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 动作: 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 拔刀断指 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 忠勇刚烈 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 动作: 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 抽矢射塔 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尤指以相语。城 疾恶如仇 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又降霁云, 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 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 云敢不死!”既不屈。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与人 不合)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君曰:“吾求妇氏求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 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 “吾明经及第, 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 进百金为妪谢。” 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 邪?取文书(官府的授任文书)来!” 君计穷吐实。 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 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 我。” 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 “足矣!”以女与王氏。
《进学解》
1、采用什么形式?(结构) 2、师生表面在讨论什么事情? 3、韩愈要表达什么感情? 4、成语、俗语
1、主客问答 2、进学(如何提高学业修养) 3、怀才不遇
特色: 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借客申主 2、主题严肃,心情沉痛,但文笔诙 谐,寓庄于谐 3、语言骈散相间,具有抑扬顿挫的 音乐美 4、注意锤炼字句,提炼了大量语汇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1、散文语汇的创新——“惟陈言之务去” 《送穷文》:面目可憎、垂头丧气、蝇营狗苟 《进学解》:同工异曲、俱收并蓄、动辄得咎、 佶曲聱牙、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毁于随 《送孟东野序》:不平则鸣 《应科目时与人书》:俯首贴耳、摇尾乞怜 《祭柳子厚文》:崭然见头角、落井下石、卓历 风发 《送李愿归盘古序》:秀外慧中、粉白黛绿、争 妍取怜